中药材山地开发前期费用概算及技术要领.doc_第1页
中药材山地开发前期费用概算及技术要领.doc_第2页
中药材山地开发前期费用概算及技术要领.doc_第3页
中药材山地开发前期费用概算及技术要领.doc_第4页
中药材山地开发前期费用概算及技术要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材山地开发前期费用概算及技术要领一、山地开垦费:根据目前挖掘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人工的费用,开垦费约为500-900元/亩,含树木砍伐、树蔸清理、土地翻耕整碎。如果坡度小(40度以下),不需要打条带(梯田式),土地耕整费用可以控制在500元/亩以下;若山地坡度大于40度以上,则要打成条带式(梯田式),机械操作难度加大,地表树木清理的人工费用也会增加。 二、防护沟:7200元,1200米(长)1.00米(宽)1.00米(深)6.0元/立方米(按100亩计算)。目前采用挖掘机按小时计费,中型功率为一般250-360不等。有很多基地可基于地势、粗放管理需要不挖防护沟,固可省此费用。 三、土地租金:20150元/亩年,租金在地区、土壤等情况不同差别比较大。 四、犁沟:20元/亩,栽苗用,代替挖洞。如果栽种黄栀子、吴茱萸可采用此办法,犁沟深度达30公分就可,可以省去大量费用支出。栽种枳壳则需挖穴,可采用挖掘机进行,比人工挖穴省费用,一亩平均约需费用30-50元(受土质、价位影响有波动)。 五、苗木费、投产期限及产量: 1、黄栀子:132元/亩(0.3/株、440株/亩、1.5米2/米、双株);黄栀子一般于农历年后即可栽种(23月份),当年就零星有开花结果,但进入投产期需3-4年,一般第三年亩产量可达150市斤(鲜果)以上,第4年可达300市斤以上,第5-10年为盛产期,亩产量在700-900市斤,这个产量是在粗放型经营,土地较为肥沃的情况下的产量,若精心化管理,进入投产期的年限会缩短,盛产期年限会延长,亩产量会增加,江西增出现亩产1500市斤的高产;鲜栀子价位2010年为4.55.0元/斤,2011年为3.6-4.0元/斤,目前,干货价位在2330元/公斤,根据干度、色度、果形等不同论价。 2、枳壳:采用嫁接苗可提早3-5年投产(栽种实生枳壳苗,要10-12年才能投产),且树根更发达,抗逆性强,可矮化树形,在5-7年即可进入投产期;通过修剪搭建良好的结果树形,利于高产;同时,由于树势矮化(控制在2.5米以下),在今后采收过程中还可大量节约采收人工费用。枳壳盛产期年限长,一般可达30年,且随着树势增大,产量也逐年增加;一般进入投产期的枳壳树,一棵树可产20-50市斤鲜果,树势大的可达100市斤以上。2010年鲜枳壳价为1.8-2.0元/斤,2011年为2.0-2.3元/斤,2012年为1.6-1.8元/斤。 3、吴茱萸:由于吴茱萸的种子不具有发芽力,故采用根蘖苗或扦插苗,这个品种是没有实生苗的,如果有,就一定是混淆品或伪品。药市上所称的“大花”吴茱萸,实际上就属于伪品,果实开裂,中间有籽,正品是不会开裂,内无籽。2010年,樟树吴茱萸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品种质量、药效、色泽外观等在全国属上乘,为全国药商、药厂之首选,每年8-10月份全国各地药商在樟树驻点收购。 六、苗木移栽费:50元/亩 七、肥料: 1、基肥(底肥):以腐熟的人粪、鸡粪、猪粪等禽畜粪便或水稻、花生、玉米、大豆等秸秆,提前施入穴洞内,再在上面盖3-5公分薄土。每亩用量在1-3吨不等,按此测算,每亩需购买费、施肥人工费150-300元不等,所以施用基肥成本很高,但底肥足对今后药材生长极为有利。 2、底肥:磷肥2包/亩、25公斤/包,60元/亩。 3、追肥:氮肥(或复合肥)50公斤,120元/亩(分三次追施)。八、农药除草剂:20元/亩年 九、人工管理费:100元/亩年(含施肥、打药、日常管理等) 各地区情况不同,费用及技术环节要灵活使用,仅供参考关于樟树枳壳种植发展的调查报告枳壳以芸香科植物酸橙幼果入药,是常用中药材,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功效,用于治疗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以及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在治疗心血管病、升压、强心方面收到较好效果,医疗价值很高,开发前景很好。 枳壳在樟树市有千年种植应用历史,以樟树市袁立河两岸黄岗、昌傅、洲上等乡镇最著名,古称“商州枳壳”(又称“清江枳壳”、“江枳壳”)载入本草纲目。樟树市的地方志书清江县志(明版)记载:“清江种植枳壳始于殷商,盛于唐宋。”中国药典曾载为“清江枳壳”,具有皮青、肉厚、色白、味香、口面翻卷之特点,品质最优,名闻中外。 在樟树市种植枳壳,具有气候条件好、土壤适宜、种质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产品知名度高、种植历史悠久、加工技术成熟、产业配套齐全等国内其它地域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条件。虽然近年来樟树市委、市政府主抓药业,产业发展迅猛,以栀子、吴茱萸为主的江西道地药材也发展很快,但枳壳种植却显滞后,成规模种植的基地很少。正是基于此,为了能把樟树著名的道地药材枳壳产业发展起来,我们对枳壳进行了深入调查,广泛了解省内外药市、药企及枳壳主产区的药商、药农等,全面了解情况,希望能对我市今后枳壳种植发展发挥一点作用。 一、生产经营情况 1、面积、分布及产量 (1)樟树产区情况。江西为我国枳壳的重要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以上,以樟树市袁河两岸黄岗、昌傅、洲上、黄土岗等乡镇最为著名,产量最大。历史上,枳壳种植主要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集中连片种植较少;昌傅兰溪、黄土岗谢家集中连片枳壳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由于在1991年(农历1990年年底)发生特大冻害,造成洲上、昌傅、黄土岗大片柑桔、枳壳大部分死亡。近些年,有幸保留下的老枳壳树由于树势老化,疏于管理,大部分衰老死亡,现已所剩无几;近十年来,樟树新增百亩以上连片枳壳基地面积不超过1000亩,其中义成试验林场500亩、昌傅200多亩、吴城200亩(均未进入盛产期)。据药材收购商了解估计,全市枳壳年产量已不超过100吨(干货),处于历史上产量最低时期。 据对江西枳壳主要集散地樟树药市调查,枳壳新品入市量逐年以30%的速度减少。主营枳壳大货的一位本地药商透露,2004年他收购枳壳超过200吨,2005年收购180吨,2006年收购150吨,2007年收购量只有100吨左右,2008年收购量不足60吨,现在收购量也在每年减少。这位药商说,往年都是各地种植大户入市联系收购商,近两年由于产量减少,自己只好主动到产地收购,有时只得从各地药贩子手中吸货。 (2)全国产区情况。由于枳壳生长慢,栽种嫁接苗需5-7年才能进入盛产期,实生苗需要10年以上,见效慢,投资回报期长;另外,当前市场上大量充斥浙江常州所产胡柚片冒充枳壳入药,严重压低正品枳壳的价格;正是由于上述二个主要原因,造成在全国范围内很少重视枳壳的种植生产,新开发种植的枳壳寥寥无几,老产区如重庆万州、云阳、永川(俗称川枳壳)、湖南沅江(湘枳壳)的枳壳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树势老化,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在品质上也没有江枳壳好;同时受1991、2008年特大冰雪冻害及1998年南方洪涝灾害影响,导致江西、湖南等主产区枳壳大面积死亡,已大部分衰退死亡,全国范围内正品枳壳产量越来越少(这也是胡柚片大量冒充枳壳的重要原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市场需求及行情走势 目前,国内外市场枳壳总需求达5000吨以上,市场需求比栀子的量要大,仅出口到韩国、日本及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区就达300吨以上,而全国产区供应量已不足2000吨,全国基本没有库存,市场销售价格已由2000年的8.5/公斤涨到2123元/公斤(注:产区收购价一般比药市价低1元/公斤左右)。据查,仅江苏扬子江药业年用量在300-500吨,重庆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年用量为500吨左右(主要用于急支糖浆)。据一位药商称,如果没有胡柚片等混洧品、伪品冲击枳壳市场,枳壳价位将达50元/公斤以上,再造一个“田七神话”都有可能,可见枳壳市场潜力大,前景非常看好,已成为一个热点品种。 樟树所产枳壳由于品质好,历来均被厂家作为首选用药,市场价格在同期要比其它产地枳壳要高1-2元/公斤。 根据对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的价格统计(见下表),自2000年以来,枳壳价格从8.5元/公斤上涨至最高峰23元/公斤,市场行情总体呈上升趋势。鲜果由2001年的0.8-1元/市斤涨至2-2.3元/市斤。 2000-2012年江西枳壳市场行情表 单位:元/公斤 规格:统货年份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008.5 8.5 8.5 8.5 8.5 8.5 8.5 8.5 8.5 8.5 8.5 8.520018.5 8.5 8.5 8.5 8.5 8.5 8.0 8.0 8.0 8.0 7.0 6.5 20026.5 6.5 6.0 6.0 6.8 6.8 6.8 6.8 6.8 6.0 6.0 6.5 20036.5 6.5 6.5 6.5 6.5 9.5 9.5 9.5 9.0 9.0 9.0 9.0 20049.0 9.0 9.0 9.0 9.0 8.2 8.0 8.0 8.0 8.0 8.0 8.0 20058.0 8.0 8.0 8.0 8.0 8.0 8.0 8.2 8.2 8.2 8.2 8.2 20068.2 8.2 8.2 8.2 9.8 9.8 9.8 9.8 9.6 10.5 10.510.5 200710 10 10.511.510.510.510.510.0 10.510.510.5 10.5 200810 10 12.513.013.012.0 13.5 12.0 12.8 10.010.010.0 20099.5 9.5 9.5 8.0 6.5 8.0 8.0 7.5 8.0 8.5 9.0 11.5 201013 13 13.0 13.014.014.014.016.021.021.021.021.0 201121 20 20.021.020.0 20.021.021.023.023.0 21.0 21.0 201221 20 20.0 20.018.0 3、采收加工 (1)采收。由于枳壳采收期(每年7月,大暑前后)正值农忙“双抢”季节,请人工困难,工价高,枳壳采收和加工比较费时费工,农村务农人员少,大多种植户只有靠老人和小孩随便采摘,趋鲜切制,造成在采收期内不能及时地进行采摘加工,影响品质。 (2)加工。目前,虽然全市中药材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全市仅有二家建立了烘干加工设备,用于黄栀子烘干,枳壳产地初加工仍沿用传统方式,仍靠露天摊晒,全市尚没有深加工的能力,枳壳附加值不高。 (3)销售。虽然近年来全市药企发展壮大较快,已有仁和集团、樟树医药集团、庆仁中药饮片、天齐堂药业等12家企业被认定为宜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5家,但这些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销售网络等优势,在全市中药材生产销售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全市地产中药材仍由樟树中药材市场大户收购,再贩运到河北安国、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或中药厂,或外地药商在樟树药市定点收购,地产药材销售呈现出受制于人,无任何市场话语权的局面。 4、开发种植效益 (1)投资开发成本概算。根据目前基地开发成本测算,枳壳的土地开发、挖穴、苗木费、基肥及配套设施等平均每亩投入约800-1000元,另外,投产前6年(注:栽种嫁接苗投产年限)需管护、地租、肥料、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费用平均约300元/亩(注:枳壳管理较柑桔、早熟梨等南方种植的果树成本要低很多),预计1亩枳壳正式投产需投入约2800元。 (2)效益分析。枳壳投产周期相对比较长,嫁接苗要5-7年投产,实生苗要10年以上投产(管护好可提早投产)。进入正常投产期,枳壳单株产量可达50-100市斤左右,按33株/亩、折干率3.5:1、2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可达4700元以上,投产当年即可收回全部投入且获得可观收益,并可持续投产20-30年,收益巨大。另外,枳壳作为常绿树种,且抗病虫力强,是园林绿化优良树种,2010年单株成年枳壳树售价达300-400元,大面积种植枳壳,可提高绿化率,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 1、投资回报期长。由于枳壳从栽种到投产要5-7年,从投资者考虑,投资回报期长,大部分人因此不愿意投资开发种植枳壳。 2、土地资源缺乏。目前,我市可集中连片开垦的山地很少,大部分已用于种植花生、栀子、柑橘、吴茱萸等作物,这也是制约枳壳大面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3、重视扶持力度不够。由于农业财税贡献力低,周期长,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造成枳壳这一很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少有人问津。 三、措施和建议 由于枳壳投产年限长,前期投资大等因素,如果没有政府扶持,虽然项目效益高,但很难形成规模化种植。因此,政府的支持和良好的开发模式对本项目至关重要。经过调查,结合樟树市实际,建议: 1、在种植模式上,采用“枳壳花生”套种模式。 目前,樟树市现有花生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土壤肥沃、耕层深厚,该土壤也非常适宜枳壳的种植生长。枳壳采用45米或55米行株距种植(26-33株/亩),可以保障前5-7年在行间套种花生,不影响花生正常耕作,同时对枳壳生长促进作用(保水保肥、防杂除杂草),节约管护成本,不影响土地正常收益。 2、在管理模式上,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或“政府扶持”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公司投资为主体,连片承包花生地,与农户签订土地使用协议,公司负责提供苗木、技术培训指导及管护费,由农户提供土地,负责栽种、管护、采收枳壳,同时农户在行间投资套种花生,花生收益归农户所有,枳壳投产后收益按比例与公司分成。 “政府扶持”模式:由政府统一规划,按自愿原则,引导花生种植户套种枳壳。政府与农户签订种植管理协议,政府负责免费提供苗木、技术培训、日常指导,农户负责栽种和日常管护,充许套种植花生,枳壳投产后的收益归农户所有,充分调动农户栽种枳壳的积极性。附图1:趋鲜初加工的枳壳附图2:待采收的枳壳及原药材附图3:枳壳全株开花期江西省栀子种质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 重点介绍江西省栀子的分布情况、种质资源类型、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发利用的前景等内容,为开发利用江西省的栀子资源提供一些原始资料,并且为栀子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江西省 栀子 种质资源 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又名黄栀子、红栀子、山栀,为茜草科多年生常绿灌木,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旱,忌积水。以果实入药,具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热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现代研究表明栀子还有利胆作用、止血作用、镇静、降温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作用、降血压作用等。除药用外,栀子还是重要的天然黄色素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目前纯天然黄色素在食品业、染色业中所占比例仅为10%, 而国内每年以20%30%的需求速度增长,市场价格长期趋势稳中有涨,因此目前种植栀子的前景比较看好。1、调查方法江西是栀子的主产区之一,目前人工种植面积超过26 667 ha。赣中丘陵主要为红壤,较适合发展栀子种植产业。本次调查是在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栀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性,以研究人员深入到各个县、市为主,依靠当地农业部门以及药材部门为辅的方法进行实地考察,并对目前江西省栀子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如新干、金溪、丰城、樟树等地进行重点考察。2、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发现了江西省栀子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以新干县、永丰县、进贤县、临川市等为代表的其栀子主要供提取色素用,二是以樟树、丰城为代表的栀子加工为药材供药用。由于近年来大规模的人工种植,病虫害明显增多,栀子的抗性呈下降趋势,产量、质量也随之下降,从而严重影响了江西栀子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开展栀子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优良种质,对开展栀子品种选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对人工栽培种植栀子出现的许多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善;并且通过调查加强对我省野生栀子资源的保护。2.1 江西栀子种质分布情况。在调查中发现,栀子在江西省是典型的野生广布种,基本上每个县市均有野生分布。通过对丰城、玉山等99个县(区)、市的调查,发现除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外基本上每个县(区)均有野生栀子分布;同时也了解到其中31个县、市进行了栀子的人工种植。人工种植栀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吉安市的新干县、永丰县、峡江县、吉安县、泰和县、永新县一带,其中又以新干县和永丰县为多,面积在约6 667 ha;抚州地区的金溪县、临川市、南城县一带,其中又以金溪县和临川市规模较大,面积达约10667 ha;宜春市则主要集中在樟树市、丰城市一带,面积达约5300 ha,其它地方如上高、高安等县市也有一定的规模;九江市的武宁县,上饶市的婺源县,南昌市的进贤县,也有一定的种植规模,但大多处于初产期。调查过程中我们采集了356份栀子种质样品,供实验室研究用。在调查中也发现了江西省在种植栀子时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地方野生栀子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2.2 栀子种质资源类型。从本次调查所收集的栀子种质资源来看,江西省的栀子种质资源可以从叶型、果实颜色、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实成熟期、宿萼长度及开张程度、树形等方面来进行分类,约有25种不同的类型。2.2.1 叶的类型江西栀子种质的叶型主要有:长卵形叶、卵形叶和披针形叶等3种类型。2.2.2 果实颜色类型江西栀子成熟果实的表面颜色主要有红色、黄色、红黄色、紫红色4种类型。2.2.3 果实大小类型江西栀子的果实根据其鲜果的重量大小可分为大果、中果、小果3种基本类型。2.2.4 果实形状类型江西栀子的果实外形主要有卵圆形、圆形和长形3种基本类型。2.2.5 果实成熟期根据果实成熟的时期可以分为早熟、中熟和迟熟3种基本类型。2.2.6 宿萼长度类型根据鲜果的宿萼长度与果实长度的比值来划分,江西栀子的宿萼长度类型有长萼、中萼和短萼3种类型。2.2.7 宿萼的开张程度根据鲜果的宿萼的开张程度可以分为开张、平行和闭合3种类型。2.2.8 树形的开张程度根据成年树树冠与地面的夹角可以分为直立、开张和匍匐3种基本类型。3 种质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1 资源丰富,但加工技术落后,开发利用度低。江西省的栀子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在前几年随着市场对栀子的需求量的增大,在江西的一些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栀子种植,种植规模在26 667 ha以上,且野生资源分布广,资源蕴藏量大。但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个体户对栀子的认识不足,加工技术落后,开发利用度较小,部分种植户采用原始的土法加工,操作不规范,如蒸的时间长短不一致,从而导致栀子生熟不一致;如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导致药材品相不好等,这样严重地影响了栀子药材的质量。还有部分地方种植的栀子仅供提取色素用,而对于其中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如栀子苷等成分未加之提取,白白地浪费了。由此可见种植个体户对栀子有效成分的了解不够,他们的知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随着市场对栀子的需求量逐渐达到饱和,价格也在逐渐趋于稳定并呈下滑趋势,如今年栀子鲜果的价格仅0.70.8元,远远低于前几年,从而导致许多个体户对栀子种植热情明显不足,管理就显得很不关心,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荒芜现象。3.2 科学管理水平不足。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个体户的管理水平非常缺乏,从而在种植栀子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许多地方虽然大面积的种植栀子,但是管理的人员不仅少而且对专业知识了解很少。另外由于天气的影响对栀子的影响也很大,但种植户也不能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减少天气带来的负效应,未能做到未雨绸缪。只能靠天吃饭,年景好多收,年景差少收。3.3 破坏生态平衡。由于市场需求的逐渐饱和,而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多,使得栀子的价格有下滑趋势,从而在许多地方种植户为了降低生产的成本,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符合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农药,影响了药材的质量,也对当地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3.4 收获季节显得杂乱无章在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在许多地方由于是大面积的种植,而目前栀子的采收主要依赖于人工,随着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因此许多种植户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采收任务,往往提前开始采收,从而使大量尚未成熟的栀子也被采收了,影响了栀子的质量,从而对栀子上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还有许多采药人员为了达到完成采收任务,对栀子的采收不按科学方法进行,导致栀子叶和嫩梢遭受损伤,从而严重影响来年的栀子生产。4 栀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与措施4.1 加强考察,提高栀子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度。 江西省的药材种植业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如江西栀子、枳壳、车前等药材的种植规模居全国之首。因此在对种植药材的利用度方面要更加重视,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在调查中,我省的许多地方对栀子的开发利用度甚微,因此农、林、医药单位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加大对栀子种植技术的研究,从而提高对该种质资源的利用度。4.2 加强投入,注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考察、收集和保护栀子种质资源,其目的在于研究和充分利用其优异性状或优异基因,以期更好服务于栀子种植业。近年来,国内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一定程度受制于没有较多突破性新品种的问世,而现有品种退化现象非常明显,其关键在于没有对药用植物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评价,从而影响了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因此加大力度,全面开展药材种植业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重点开展药用植物种质的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发掘和利用现有的优异基因,进行品种选育,从而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新品种,服务于药材种植业生产。4.3 加大力度,重视栀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在引进新品种或进行大面积种植的同时保留当地野生植物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其不致因环境恶化或人为破坏而随自然栖息地的消失而灭绝,并且只有在原有生态条件下保存这些植物,才能使它们在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下,不断产生变异,从而演化出适应恶劣条件的基因,为人类不断发掘和利用这些基因提供来源。栀子在江西具有丰富的野生资源,蕴藏了大量的优良基因,但是这些优良基因尚未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对于其中的优良基因尚未获取,因此加强对其的保护就势在必行。而要真正保存这些优良基因,首先就应保护其原有的生态环境。4.4 加强宣传、教育、学习,提高种植个体户的整体素质。从调查中发现,许多种植户对栀子的认识不够,在资源利用上浪费严重,此外部分种植户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盲目扩大种植规模,破坏了当地的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比较明显。因此各地政府,以及相关单位应该抓好对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平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等,让人民对现代科学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栀子种植业。栀子的栽培及开发利用摘要:介绍了栀子的栽培历史、主要用途,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具体技术措施和途径。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茜草科木本植物。栀子属全世界约有百余种,我国产4种,即栀子、黄栀子、小叶栀子花、大叶栀子花等。其中以栀子最为出名,用途广泛,开发利用也较早。 1、栀子的栽培历史栀子原产中国中部,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栽培栀子花的历史,由来已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又名木丹。汉司马相如所作上林赋中有“鲜支黄砾”之句,鲜支即栀子。由汉书曾记“汉有栀茜园”及晋书所载“晋有华林园种栀子,今诸宫有秋栀子”等语,可见我顾栀子的园林栽培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了。唐本草则称为枝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卮,酒器也。栀子象之,故名,俗作卮。”本草图经记有:“南方西蜀州郡皆有,叶似李而厚硬,23月开白花,甚芬芳,夏秋结实如河子状,生青熟黄,中入深红”。可见当时南方各地栽培之广泛了。据说栀子花也有红色的,花境上就说:“昔孟旭十月宴芳林园,赏红栀子花,清香如梅,近日罕见此种。”如果现在四川还有红栀子的话,便算得上珍品了。由此可知古时园林栽培品种已很多了。现在世界各地所栽培的栀子花,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进的。公元六、七世纪,栀子就被引种到了日本。十七、八世纪时,被引种到欧洲,引起当地园艺家和花卉爱好者的广泛兴趣,十九世纪初期又传至美国。经过中国和世界各地不断培育,目前已有许多新品种问世,如重瓣的冬开种、四季开花的盆栽种、专作切花用种及叶上有黄白斑纹的单、重瓣等品种,大大丰富了人民生活。2、栀子的用途2.1、观赏栀子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名贵的花木之一。栀子初夏开乳白色花,六瓣,晶莹如玉,芳香扑鼻;凋谢后的花朵变为黄褐色,余香仍然四溢;叶翠绿,四季常青,有光泽,是优良的绿化、美化、香化树种,在公园、庭园及建筑物四周均宜栽种。栀子花用作切花或佩戴都很适合,既美观又芳香,国外则多用作花束材料。又可熏制花茶、制作糕点和果实酿酒。木材坚实细致,可供雕刻用。2.2、染料及食用色素史记.货殖传中说:“千亩栀茜,其人与千户侯等”,可见那时栀子大多是栽培作染料用。栀子同茜草是最早用作染料的。栀子果实中所含的栀子黄色素(gardenin),因其主要成分为类胡萝卜素的番红花素甙(cyocin),所以有的参考书中把栀子黄色素也命名为crocin,黄橙色粉末,易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不溶于食用油,除耐光性较差外,其耐热性、耐盐性、耐微生物性、耐金属性、液性变化等都表现良好,杂色性则较好,pH值对色调则几乎没有影响。而且由于栀子黄色素来源于天然而非化学合成,加工过程不增添化学物质而提取;本身没有毒性,又不含任何其它有毒物质;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可作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现在湘南地区仍有使用栀子作为食用色素来源的习惯,并常见有栽培。我国和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把栀子黄色素作为天然植物色素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并列入允许生产和使用的为数不多几种天然色素。由于当今毒理学和分析检测手段的提高,发现绝大多数化学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因此各国都重视和研究开发天然色素尤其是天然植物色素,栀子黄色素就在开发之列,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湖南省林业厅还把“栀子黄色素的开发推广研究”课题列入1995-1996年度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3、药用栀子的果实、花及根、叶均可入药。栀子干燥成熟的果实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在本草纲目所引前人便方中就有许多栀子入药的记载,全国中草药汇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都把栀子列入常用中药之列,民间也常有用栀子入偏方的。栀子的果实含有多种环烯醚萜甙类,主要为京尼平甙(栀子甙,geniposide)含量达6%,异栀子甙(gerdenoside)、山栀甙(shanzhiside)、京尼平-1-龙胆双糖甙(genipin-1-genipaside)、鸡屎藤甙甲酯(scaneoside methylester)、栀子新甙(gardoside)、京尼平甙酸(geniposide acid)、栀子黄素、番红花甙,及番红花酸(carocetin)、熊果酸、鞣质、-谷甾醇等。栀子果性味苦、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活血、解毒的功效。3、栀子的开发利用3.1、栽培技术栀子适宜生长于低山温暖湿润处,不耐寒,较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较好,栽培宜选中性至微酸性沙质壤土。北方地区多作为观赏栽培,冬季需移入温室;而且夏季浇水最好用贮存的雨水,或在水中加些硫酸亚铁,以防止土壤变碱和补铁。栀子能适应郁闭度60%以下的荫蔽条件,可作为立体栽培的下层灌木。公园、庭院栽培多修剪成矮墙式篱笆。大面积生产,以种子繁殖为主。挑选饱满、颜色深红的新鲜果实,连壳晒干留作种用。播前剥开果壳取出种子,清水中浸泡2-3h后揉搓,去掉杂质及瘪种,将沉水的饱满种子捞出,伴以细沙播种。苗床先深耕细耙,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3.75kg,做成高畦,按行距10-15cm开沟条播,每隔5-7cm播2-3粒,每公顷用种量30-40kg。下种后覆以草木灰和细土,再盖草保墒,出苗后揭草。按常规育苗管理,苗期追肥2次,培育两年就可出圃定植。北方温室栽培多采用扦插、分株或压条。扦插,春、夏都可进行,分株则以春季为好。插前可将插条用B12药液处理,播后注意遮阴,忌肥液,一个月左右便可生根。压条20-40d便生根,春季压的秋后即可分载。移栽定植宜在雨季进行,按株行距1.5mx2m开穴(绿篱庙间隔30-40cm),穴深与径均为30-40cm,每穴一株,盖土压实。定植后,每年春夏季中耕除草追肥2-3次。虫害主要有蛞蝓,可在清晨撒生石灰防治;跳狎、蚜虫也时有发生,发生时可喷洒乐果防治。3.2、采集加工栀子定植后2-3年即可开花结果。秋后果实陆续成熟,外果皮呈深黄色时,选择晴天采收,收后晒干或烘干,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即为药用生山栀。碾碎的栀子在锅内分别以文火、中火、武火炒至金黄色并渗出清香气、焦黄色并渗出焦香气、黑褐色微带火星时,取出晾干,即得中药临床上应用的“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根、叶随采随用。花初放时采收,晒干备用或鲜用。3.3、色素提取栀子果实中所含的栀子黄色素通常用水浸泡法获得成品。其工艺如下:栀子去皮后破碎、过滤、煮沸再过滤后得色素液或再将色素液经真空浓缩成为流膏,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制成黄橙色粉末状成品。经常的做法是,破碎后即入沸水中煮制30min左右再过滤浓缩而得色素流膏半成品。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加工并不复杂,设备投资也不大,而且一套设备可有多种用途,因此很有推广潜力。产地应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原料资源优势,有选择地开发栀子系列色素产品,以满足日趋增长的食品市场需求,发展地区经济。果实经提取色素后所的栀子果残渣可混合粮食酿制饮料,以综合开发利用栀子有用资源。江西栀子产地加工过程(图解说明)江西是黄栀子(俗称山栀子、栀子)的道地产区,尤其以樟树市(国药之都、原清江县)种植历史久、产量大、质量好而闻名于国内外,2005年樟树黄栀子基地在全国首个通过GAP认证,目前仅黄栀子面积就达3万多亩,以色红、个形好、药用含量高而广受厂商青睐。 每年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农历为霜降前后),各基地都忙于栀子采收,加工,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栀子产地加工按照传统做法是:将采收的鲜栀子放入烧开水的大窝中煮3-5分钟左右,取出后摊开亮晒,直至干燥。这种传统的做法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直接水煮后使栀子部分色素、药用成份流失,成品颜色不鲜红,呈暗红色;二是利用太阳晒干时间久,干度很难达到储藏要求,易发霉变质;三是加工效率低,费工时多,成本增加。 经过樟树药农的大量实践摸索,现在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鲜栀子加工方法,使得加工效率提高,产品色泽好,药效成份不流失,干燥度可达98%以上,极耐储藏,已被全国各栀子产区采用。现将其过程以图片形式进行讲解,供业内人士参考,也可来电相互交流)。一、待采收的栀子二、用蒸器乘满鲜栀子三、烧蒸汽用的灶四、蒸汽喷嘴五、将乘好的栀子上盖上麻袋放入蒸汽喷嘴上蒸3分钟左右。六、将蒸好的栀子拖到露天亮晒七、正在亮晒的栀子八、露天亮晒至表面水干后(1-3天)放入炕床中烘干,保持24小时烘制,期间防止烘焦变黑。九、烘床一角,用无烟煤做成煤球作燃料。十、已烘干的栀子干品十一、用机器去杂后装成标准袋。江西道地药材 枳壳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料枳壳:别名:枸头橙、香橙、酸橙等。 一、概述: 枳壳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1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黄皮酸橙(Caurantium Huangpi)、代代花(Caurantium Daidai)、朱栾(CaurantiumChuluan)、塘橙(Caurantium Tangcheng)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枳壳之名见于唐甄权药性论,宋开宝本草收载之,列于木部中品。唐本草拾遗载:旧云江南为桔,江北为枳,今江南俱有枳桔,江北有枳无桔。本草图经载:枳实生河内川泽,枳壳生商州川谷,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如桔而小,高亦五、七尺,叶如枨,多刺,生白花,至秋成实。九月、十月采,阴干。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对照证类本草附图,清江(今樟树市)枳壳和成州(今甘肃成县)枳实均是枸桔(Poncirus trifoliata ),故现今植物书籍亦称此种植物的中名为枳,根据古代本草的描述,除枸桔可作枳壳、枳实外, 尚有其他种柑桔类植物的果实也作枳壳、枳实。正如苏颂说:今医家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枳壳,皆以翻肚如盆口状,须陈久者为胜。在观察枸桔的成熟或未成熟的果实横切者不是翻肚如盆口状,而酸橙及香圆果实横切者才有这种特征,由此可知古代枳壳的原植物不止一种。明本草纲目对枳壳的记载不很明确,但从其附图的叶型看为柑桔类植物,此外,另有枸桔(别名臭桔)的记载:枸桔处处有之,树、叶并与桔同,但干多刺。三月开白花,青蕊不香,结实大如弹丸,形如枳实而壳薄,不香,人家多收种为藩篱,亦或收小实,伪充枳实及青桔皮售之,不可不辨。从这段描述并参照附图(叶为三小叶的复叶)可知,其所谓的枸桔即为枸桔属植物枸桔(Poncirus trifoliata )。由此可见,古代本草记载的枳虽为枸桔,但药用枳壳、枳实为酸橙或香圆等的果实,与现今药用习惯一致,并以酸橙为正品。 二、产地分布: 酸橙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的江西、四川、湖南。江西樟树分布最多,面较广。 枳壳主产于江西樟树(原清江)、新干、新余、丰城、吉安、弋阳、都昌;四川江津、綦江、万县、云阳、酉阳、蓬溪、遂宁、苍溪、安岳、西充、仪陇、通江、大竹、合川、潼南、永川、大足、合江、开县、奉节、黔江、秀山、广安、三台、资阳、高县、营山、珙县、万源。 枳壳以湖南产量最大,占全国产量的40%以上。江西的质量最好,其中尤以清江县黄岗和新干县三湖洲的枳壳最著名,为全国传统地道药材。 三、形态特征: 酸橙为常绿小乔木,枝有刺。叶互生,叶柄有狭长形或狭长倒心形叶翼,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短而锐,渐尖,或有微凹头,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波状锯齿,无毛,有半透明油点,背面叶脉明显。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白色;花萼杯状,5裂,裂片阔三角形,有疏短毛;花瓣5,长椭圆形,质厚;雄蕊20或更多,花丝基部部分合生,花药细长,雌蕊1,比雄蕊略短,子房球形,9-13室,每室含胚珠多数,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柑果圆形,略扁,橙黄色,果皮粗糙。黄皮酸橙、代代花、朱栾、塘橙为酸橙的栽培变种,原植物形态不做描述。 四、生态环境: 酸橙多生于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的丘陵、低山地带及江河湖泊沿岸。 五、生物学特性 酸橙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一般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生长良好。发芽时有效温度为10以上,在-5至-10之间,如持续时间短,还不致发生冻害;若气温骤然下降,冰冻持续时间长,则容易遭受冻害。酸橙对高温有忍耐力,在水份充足的条件下,气温高达40不会落叶,但生长受到抑制。土壤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透气好,具微酸、微碱(pH6.0-7.5)的河湖冲积土,砂质壤土为好。要求养分齐全,除氮、磷、钾、钙外,还需要适量的镁、硫、铁、锌、铜、锰、钼等微量元素。硼在叶片中的含量亦不能少于50ppm。过于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栽培。酸橙结果年龄,因种苗来源不同而异,一般空中压条和嫁接苗,在栽植后4-5年;种子繁殖在栽后8-10年才开始开花结果,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树龄结果期可达50年以上。 六、生长习性: 酸橙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 七、采收及加工: 1、采收 枳壳一般在7月(大暑前后)果实未成熟时采摘,过迟则瓤大皮薄,质量差。 2、加工 将收摘的果实自中部横切成两半(对开),晒干或煤火烘干。晒时要摊在晒 或草地上,先晒瓤肉一面,待晒至不沾灰土时再翻晒果皮面,直至全干。晒时切忌沾灰、淋雨,也切忌 摊晒在石板或水泥地面上,干后才能达到皮青肉白。如用火烤,火力不能过大,以烤焦。 八、储藏养护: 枳壳用麻袋或竹篓包装,每件40公斤左右。贮于仓库干燥处。商品安全水分12-14%。 本品易虫蛀,受潮生霉、散失气味。吸潮后,质返软,气味散失,内皮及果瓤可见灰色霉斑。危害的仓虫有花斑皮蠹、药材甲、玉米象、谷蠹、烟草甲、咖啡豆象、米扁虫、印度谷螟等,常将果皮蛀成针孔状。储藏期间,定期检查,发现吸潮及轻度生霉、虫蛀品,及时通风晾晒,或翻垛通风;虫情严重时,用磷化铝熏杀。高温高湿季节前,可将商品密封,使其自身降氧保藏,或抽氧充氮养护。 九、药材性状: 枳壳呈半球形,直径3-5厘米。外果皮褐色或棕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并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柄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隆起,厚0.4-1.3厘米,边缘散有1-2列油室。质坚硬,不易折断。瓤囊7-12瓣,少数15瓣,汁囊干缩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气清香,味苦、微酸。以个大、皮青、肉厚、色白,香气纯正者为佳。 十、规格标准: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枳壳商品规格标准。 枳壳商品规格标准 枳壳Zhiqiao FRUCTUS AURANTII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枳壳 一等 干货。横切对开,呈扁圆形。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颗粒状突起。切面黄白色或淡黄色,肉厚,瓤小。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直径3.5厘米以上,肉厚0.5厘米以上。无虫蛀、霉变。枳壳、枳实系按四川、江西、湖南主产的酸橙果实,制订的标准,其他习惯用的枳壳、枳实、可自行制订标准。 枳壳 二等 干货。横切对开,呈扁圆形。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颗粒状突起。切面黄白色或淡黄色,肉厚,瓤小。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直径2.5厘米以上,肉厚0.35厘米以上。无虫蛀、霉变。 十一、性味功效: 枳壳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经。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等功能。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十二、主要成分: 酸橙果皮含橙皮甙、新橙皮甙、川陈皮素、5邻去甲基川陈皮素、喹诺啉、那可汀、去甲肾上腺素、色胺、酪胺、辛弗林及N甲基酪胺。代代花未熟果皮中含新橙皮甙、柚皮甙、橙皮甙、野漆树甙、柠檬烯、癸醛、壬醛、十二烷醛、乙酸芳樟油、乙酸橙花脂、乙酸香叶脂等。酸橙和代代花果实成熟,新橙皮甙消失。 十三、主要药理作用: 破气、散痞、泻痰、消积等。近代研究表明,煎液对小鼠离体子宫(已孕及未孕)皆呈抑制作用;对兔在体和离体子宫(已孕及未孕)皆为兴奋;对小鼠和兔的离体肠管皆呈抑制;麻醉犬的在位肠,用煎剂也有明显抑制;但对胃肠造瘘的犬,则呈一定兴奋作用;枳壳水煎液酊,流浸膏对蟾蜍离体心是小量兴奋,大量抑制,用枳壳煎液或醇提液给犬静脉注射,可致显著升压作用。蟾蜍全身血管用枳壳或枳实煎液灌流,有轻度收缩血管的作用;对麻醉犬,有显著而迅速的升压作用。 十四、性状鉴别: 1、药材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褐色或棕褐色,表面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顶端具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柄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1-0.3cm,边缘散有1-2列油点;质坚硬,不易折断;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气清香,味苦、微酸。 2、枳壳片为不规则的薄片,表面黄白色,外皮绿褐色或棕褐色,无瓤核。 3、麸炒枳壳 形如枳壳片,表面黄色,偶有焦斑,质脆易折断;气香,味较弱。 十五、显微鉴别: 粉末 淡黄褐色。果皮表皮细胞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气孔类圆形,副卫细胞5-9。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壁不均匀增厚,有的呈连珠状,内含草酸钙方晶,以接近表皮的细胞中多见,方晶呈斜方形、多面形或双锥形。油室碎片及油滴易见。 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 取本品粉末约0.5g加甲醇10ml,超声提取(或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溶液1ml,加四氢硼钾约5mg,摇匀,加盐酸数滴,溶液显樱红色至紫红色。另取滤液2mll,加镁粉少许及盐酸数滴,溶液渐呈红色。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h,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4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辛弗林对照品,加甲醇制成3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l,分别点于同一含CMC-Na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甲醇-丙酮-氯仿-浓氨试液(3:4:13:0.5)展开,喷以0.5%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烘约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