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pdf_第1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pdf_第2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 0 期 2 0 0 9 年l O 月 中小学教学研究 T e a c h i n gR e s e a r c hf o rP n m a r ya n dM i d d l oS c h o o l s 复习与考试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 肖辉 南京市玄武区第十三中学 江苏南京2 1 0 0 0 8 摘要 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跨度大 抽象性强 只有促进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才能达到掌握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 目的 变式练习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点的关键环节 数学变式练习是对数学概念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 不同情形的变式 凸 显概念的本质和外延 突出问题的结构特征 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变式练习包括数学概念变式 规则变式和操作过程变式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变式练习 概念变式 规则变式 操作过程变式 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跨度大 抽象性强 只有促进 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才能达到掌握和灵 活应用数学知识的目的 而人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都 具有一定的时空性 阶段性和渐进性 都需要在一定的 变化环境下反复理解 才能不断深入 变式练习是陈述 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点的关键环节 变式练习是 对数学概念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 不同情形的变式 凸 显概念的本质和外延 突出问题的结构特征 揭示知识 的内在联系 变式练习就是指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 概念和规则等程序性知识的例证的变化 变式 练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通过多角度的分析 比 较 联系 掌握概念的本质和问题的结构及解决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包括数学概念变式 规则 变式 操作过程变式三类 一 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 扩展外延 进行数学概 念变式 数学概念变式 可以通过变换数学概念的非本质 属性进行 使学生能更清晰概念的含义 进行有效辨 别 如商线和平面垂直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以变式教学 的方式展开 收效明显 教师商舰演示线而垂直后 问 同学们认为线面垂直应当转化为什么垂直 学生很 容易联想回答 线线垂直 教师边追问 边让学生演 示 这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行吗 无数 条 所有直线 最少要几条 位置怎样 通过变 换商线的条数和位置特性 逐渐突出线而垂直和线线 垂直的本质联系 揭示线面垂直的本质属性 加深学生 对线面垂商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变式 还可以通过同一数学概念的等价 形式来促进硼解 如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 在数列单 元复习时 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共同发现概念的等价 形式 目 n N 是等差数列铮a 叶 一a I d n N 岱 a I H 2 一a 件l a 叶l a n 1 1EN 铮a I I a I n 一1 d d 为常数 nEN 甘 2 甜 n m d m d 为常数 1 1EN 骨 S n a n 2 n n N 通过这些等价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建 立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 前n 项和公式的紧 密联系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知识加深对等差数列概念 的理解 形成一个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数学概念变式也常以 非概念变式 来明晰概念的 1 延 其中以判断 是非题出现的反例变式是最常见的 形式 例如 在函数单调性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用判断 题 定义在R 上的函数 x 若 2 3 则f x 是R 的 增函数 帮助学生明确概念中X X 的任意性 通过反 例进行正反对比 学生能对概念的外延有一个明确的 清晰的认识 二 把握规则的产生 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 进行 规则变式 规则变式就是保持规则的本质特征 可以设置 一些与规则比较类似或关键词存在问题的情境 如在 新授的均值不等式定理 a b R 旦 佰 当且仅 上 当a b 时取 号 的应用时 给出下面的变式练习 1 已知x O 求y x 上的最小值 X 2 已知x 0 求y x 生的最小值 X 5 函数y j 墼的最小值为2 吗 V X 2 2 通过这些变式练习 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定理成立 的三个条件 一正 二定 三相等 的理解与掌握 为定 理的正确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规则变式也可以变化规则的叙述部分或题型 使 规则应用于新情境 如在导数概念的教学中 我们知道 导数的意义即瞬时变化率 为加深学生对导数意义的 N 解 安排如下变式练习 1 已知 x x 2 求曲线y f x 在x 2 的导数 2 跳水运动员从1 0 m 高跳台腾空到入水的过程 中 不同时刻的速度是不同的 假设ts 后运动员相对 于水面的高度为 H t 一4 9 t 2 6 5 t 1 0 试确定t 2 s 时运 动员的速度 3 设一辆轿车在公路上做加速直线运动 假设t 秒时的速度为v t t 2 3 求t t o s 时轿车的加速度a 通 过以上变式练习 学生 理解了曲线在该曲线上某点处 的导数就是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理解了在物 理学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对时间的导数就是速度 速度 对时间的导数就是加速度 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导 数的意义 还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 可以在更广泛 的领域理解和应用导数知识 甚至是交叉学科 三 设置多样化情景 进行操作过程变式 操作过程变式 在问题的形成过程中 根据问题的 层次性 学生认识的阶段性 常需要以小步骤递进的方 式呈现问题 做好铺垫 帮助学生拾级而上 如二次函 数值域求解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自然过渡 可以 设计以下问题串 1 求函数f x x 一2 x 一3 在下列区间上的值域 2 3 黟 一2 1 i f l 3 一2 2 4 9 万方数据 第1 0 期 2 0 0 9 年l O 月 中小学教学研究 T e a c h i n gR e s e a r c hf o rP r j m a r ya n dM i d d l eS c h o o l s 复习与考试 一道中考试题的命题思路探析及教学策略启示 王达虎 南通市赵甸中学 江苏南通2 2 6 3 6 4 一 一道中考试题的传承与创新 每年中考都有对往年中考试题的传承与创新 今 年也不例外 2 0 0 9 年山东省济宁市第2 6 题第2 3 两问 就是由2 0 0 8 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2 6 题第一问改编 而成 兹探析命题思路以明示教学策略 先看老中考题 2 0 0 8 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2 6 趔 1 已知 正方形A B c D 中 M A N 4 5 0 M A N 绕 点A 顺时针旋转 它的两边分别交C B D C 或它们的 延长线 于点M N 当 M A N 绕点A 旋转到B M D N 时 如图1 易 证B M D N M N 1 当 M A N 绕点A 旋转到B M D N 时 如图 2 线段B M D N 和M N 之间有怎样的数馈关系 写出 猜想 并加以证明 2 当M A N 绕点A 旋转到如图3 的位置时 线段 B M D N 和M N 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直接写出 你的猜想 1 j N D C 嫣l 弋旷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 卜 一 卜 一 卜 卜 卜 卜 卜 卜 卜 卜 卜 一 2 求函数f i x x 一2 x 一3 在区I a l n n 2 上的值域 3 求函数 x x 2 2 a x 一3 在区I h l o 2 卜的值域 先以一题多问的形式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 观 察归纳 逐渐把握求二次函数值域的规律 x t 称轴与区 间的关系 然后冉抽象应用到定轴动区间和动轴定区 间问题上 通过变式问题串 层层推进 逐步展开 有利 于学生的自主参与 归纳反恩 有利于增强对知识应用 的信心和熟练程度 有利于对解题规律的深层次把握 和灵活应用 操作过程变式 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 以不同的方 式呈现 以帮助学生多角度 全方位地理解问题和把握 方法 经常用的就是研究问题的反而 逆命题等 如二 次不等式恒成市问题 x 2 a x 3 0 在X l 3 时恒成 立 求a 的取值范围 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为了让学生 进一步熟悉解题方法 理解所涉及的数学思想 可以设 计如下相关的变式问题 1 X 2 D 2 a x 3 0 在x I 3 楠解 求a 的取值范围 3 x 2 2 a x 3 0 在x E 1 3 时无解 求a 的取值范同 让学生体会这几个问题的相互联系 加深刘 不等 式恒成立问题与不等式 方程 函数最值三者关系的理 解 促进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整体认知 又如 在直线方程的教学中 有这样一道例题 过 点P 1 2 作直线l 与坐标轴围成的j 角形的而积为 Z 求此商线的方程 为了巩同这一类型的题目 给学生以 下题组 只改变面积的大小 1 若过点P 1 2 的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 面积为 求此商线的方程 Z 2 若过点P 1 2 的直线与坐标轴丽成的三角形的 面积为粤 那么这样的直线有多少条 j 由于上述而积值的改变 不仅直线的方程发生了 改变 更重要的是直线的条数也发生了改变 当s Z 时 对应的直线有两条 当S 4 时 对应的直线有三条 当s 旱时 对应的直线有四条 引导学生思考围成的 j 三角形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这样的直线有两条 3 条 4 条 于是又有了下面的题组 3 若过点P 1 2 的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 面积为s 的直线有两条 求面积的范同 4 若过点P 0 2 的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 面积为S 的直线有3 条 求面积的范围 5 若过点P I 2 的直线与坐标轴嗣成的三角形的 面积为s 的直线有4 条 求而积的范围 在原例题的基础上 自然流畅 恰当地 合坪地变 式 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活学生的情趣 有助于培养学 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并能使学生举一反三 取得事 半功倍之效 变式练习使高中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学生能力的提 高 从而使学生花更少的时间 做更少的练习 却收到 更好的学习效果 形成更稳同的技能 促进更有效的迁 移 变式练习能循序渐进地促进程序性知识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同时学生在变式练习中更 多地体验成功 增强练习的信心 增强自我效能感 这 些都非常有利于数学课程中情感同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1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f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 9 9 7 2 侯宝坤 促进高中学生数学理解的五个动词 J 中国数学教育 高中版 2 0 0 8 9 3 曾祥春 杨心德 钟福明 变式练习的心理机制与教学设计忉 教育探索 2 0 0 6 8 责任编辑 张华伟 万方数据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 作者 肖辉 作者单位 南京市玄武区第十三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8 刊名 中小学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 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年 卷 期 2009 10 参考文献 3条 参考文献 3条 1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1997 2 侯宝坤 促进高中学生教学理解的五个动词 2008 09 3 曾祥春 杨心德 钟福明 变式练习的心理机制与教学设计 期刊论文 教育探索 2006 08 本文读者也读过 10条 本文读者也读过 10条 1 王学峰 数学 变式 练习的意义与方法 期刊论文 考试周刊2008 21 2 葛继望 变式 与数学学习 期刊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2010 7 3 张南荣 变式练习题设计探讨 期刊论文 生物学教学2010 35 2 4 王艳玲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的研究 学位论文 2008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