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宋明理学 自主预习 一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 儒学的困境 1 末年 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 魏晋时期 佛 道两教兴起 冲击着儒学独尊的地位 东汉 2 儒学复兴运动 1 唐代中后期 提出了儒家的 道统 思想 李翱提出必须从 性命之源 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 2 北宋时期 士大夫们掀起 运动 强调要巩固中央集权 必须以唐为鉴 复兴儒学 重忠孝 讲廉耻 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儒学复兴 特别提醒 佛教 道教兴盛一方面给儒学带来了危机 另一方面也给儒学的新生提供了动力和借鉴 二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 理学含义 将儒家的忠 孝 节 义提升到 的高度 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天理 2 理学创立 理学 气学 唯物 主义 仁 三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 朱熹的学说 1 理气关系 理先于气 理比气更根本 气有变化的能动性 理不能离开气 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这就是 中的阴阳变化 太极 2 修养论 区分教育的 小学 和 大学 两个阶段 强调日积月累 循序渐进 而 慎思明辨 仁 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 3 社会政治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 就是 正君心 格物致知 三纲五常 2 朱熹的著作 注解 四书 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3 历史影响 是理学集大成者 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特别提醒 宋代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天理 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人性和天理一致 主张 存天理 去人欲 可见 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的色彩 也具有了思辨化的特征 四 陆王心学和理学的发展1 陆王心学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主张扫落枝叶 直奔主题 2 陆九渊的思想主张及其地位 1 主张 提出的核心命题是 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 支离 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认为 物欲 和 意见 是人心之弊 2 地位 陆九渊是 的开创者 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 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心即理也 心学 3 王守仁的思想主张及其地位 1 主张 认为人是天地的心 灵明 就是本心 良知 主张 是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 特别强调 2 地位 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致良知 知行合一 4 陆王心学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重建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特别提醒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理学的流派 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 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儒家信仰 预习小测 1 2016 南平高二检测 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史实是 a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b 封建帝王重视儒家 开始建立太学 传授儒家思想c 儒学失去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d 儒学吸收佛 道思想 形成新的体系 解析 选a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 a正确 b是西汉时期 不符合题意 c 失去 说法与史实不符 d反映的是宋明理学 不符合题意 2 自宋初开始 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 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北宋中期的 二程 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 a 道理b 天理c 本心d 良知 解析 选b 二程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创立了一个以 理 或 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3 2015 福建学业水平测试 理学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朱熹b 王守仁c 陆九渊d 程颐 解析 选a 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 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补偿训练 1 朱子语类 格物须是到处求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皆格物之谓也 若只求诸己 亦恐有见错处 不可执一 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 知行合一 b 发明本心 c 格物致知 d 存天理 去人欲 解析 选c 知行合一 属于明朝王守仁的思想 不符合题干 朱子语类 故a错误 发明本心 属于陆九渊的思想 不符合题干意思 故b错误 材料中 格物须是到处求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皆格物之谓也 说明是朱熹修养论中的 格物致知 故c正确 存天理 去人欲 不是材料中反映主旨 故d错误 补偿训练 2 2016 武汉高二检测 朱熹在将两个孙子的教育托付于弟子后 在信中叮嘱弟子严督二孙 只可着力学做好人 是自家本分事 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 初不曾说要入太学 取科第也 王守仁也曾将读书作文称为 枝叶事 立志才是 植根事 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 a 强调 天理 的决定作用b 明确反对科举制度c 强调 发明本心 d 强调人的修养为首位 解析 选d 根据题干中朱熹注重 学做好人 立志才 可知强调的是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视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 a c错误 b理解片面 4 2016 湖南学业水平测试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 宋明理学 时编写的知识提纲 在 处填写正确的是 a 反省内心 b 知行合一 c 格物致知 d 心外无物 解析 选c 本题抓住关键信息 程朱理学 二程 提出 格物致知 的认识论 朱熹更认为 物 指天理 人伦 圣言 世故 故选c 补偿训练 费正清在 中国 传统与变迁 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 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 是指 a 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 选b 材料中 全新的创造 是指程朱理学区别于传统儒学的新特征或创新之处 结合所学不难判断a是董仲舒新儒学的特征 c d均是传统儒学的内容特征 三者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只有b才是程朱理学的独特时代特征和新儒学内涵的真实体现 5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 心学 的共同点是 a 理气一体 理先气后b 心外无物 心即理也c 纲常伦纪 即为天理d 内心反省 以致良知 解析 选c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 心学 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以消除人们的私欲 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所以c为二者的共同点 a为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 b d是王阳明心学的主张 补偿训练 以 究微 内省 的治学态度 对所要表现的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追求细节的真实 从而达到写实 生动地再现自然万物的目的 是宋代绘画的基本特征 与此特征的形成相关的因素是 a 重文轻武的统治政策b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c 理学思想的主流地位d 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解析 选c 从材料中 究微 内省 细致入微的观察 等信息可以看出理学 格物致知 等思想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故选c 探究1程朱理学 互动探究 1 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二 四自然段 思考 概括二程对理学建立的理论贡献 提示 最先提出 天理 这一观念 认为天理是宇宙的本原 提出天理的核心是 仁 将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2 阅读课本第三目第二 三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材料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 仁义礼智 便是天理之件数 格物须是到处求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皆格物之谓也 若只求诸己 亦恐有见错处 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思考 就 天理 与儒家道德伦理的关系 朱熹是怎样认识的 朱熹认为要 格物 应该怎样做 提示 认识 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三纲五常 天理与儒家传统道德具有一致性 相通性 人世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做法 通过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等层次 重重深入 层层而进 同时强调对外在对象的考察了解 探究总结 程朱理学的特点1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 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天理 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 人性论 存理灭欲 或 存心灭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或 格心 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功能论 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 更多地吸收了佛 道因素 程朱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它带有明显的佛 道化的特点 程朱理学的佛 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 把佛 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 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了 存天理 去人欲 的道德主张 深化点拨 程朱理学的影响 1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在日韩形成 朱子学 4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探究训练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提出 存天理 去人欲 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a 加强文化专制主义b 巩固儒学正统地位c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d 实行八股取士 解析 选c 程朱理学以儒学为宗 吸收佛 道思想 强调理是万物本原 在人类社会中理表现为 三纲五常 的伦理道德 理学将天理 仁政 人伦 人欲内在统一起来 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故选c 备选习题 1 宋代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其 新 在 a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b 吸收了佛教 道教的精神c 融合佛 道思想 解释儒家义理d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反传统 解析 选c 宋代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 融合了佛教 道教思想的新儒学 其思想来源为儒学 佛教思想 道教思想 2 宋代 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物本原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 选c 宋代程朱理学认为 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理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进而提出了 存天理 去人欲 的主张 这说明宋代的儒学家开始从万事万物的本原出发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a并非儒学家研究的角度 b为汉代儒学研究的角度 d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研究的角度 3 冯友兰在 中国哲学简史 中称朱熹是 新儒家 的代表 这个 新 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 天人感应 和 大一统 b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c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d 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 存天理 去人欲 解析 选d a b c分别为董仲舒 荀子与孟子的思想 d是程朱理学的显著特点 探究2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比较 互动探究 1 阅读课本第四目第二 三自然段 思考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认识有何异同 提示 同 世界的本原是 理 异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2 阅读课本第四目及材料 材料一朱熹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二王守仁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思考 分析朱熹 王守仁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不同 提示 朱熹主张 格物致知 即通过实践 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主张 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 回复良知 天理就在心中 探究总结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1 不同点 2 共同点 1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2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欲求 3 从影响看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影响 深化点拨 程朱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陆王心学则主张以 内心 的自修 自省达到良知 宋明理学都批判地吸收了佛教哲学的思辨结构与道教的宇宙生成论 将儒家伦理学说概括升华为哲学基本问题 使儒学哲学化与思辨化 探究训练 僧问 如何解脱 禅师曰 谁缚汝 又问 如何是净土 禅师曰 谁垢汝 问 如何是涅槃 禅师曰 谁将生死与汝 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 孟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守仁 解析 选d 材料的意思是说世间束缚你的人 污染你的人 决定你生死的人都是你自己 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和王守仁的观点类似 王守仁的心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四川雅安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经营管理人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动物笑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四川九禾股份有限公司社会公开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清版)DB33∕T 1203-2020 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标准
- 人教版 (PEP)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 B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 抖音电商培训赋能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现代化
- 九年级全册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Section B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 工厂行政安保工作培训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诚实守信教案设计
- 燃气管道管道吹扫方案
- 2025年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第二届卫生健康行业网络与数据安全技能大赛备赛试题库资料500题(含答案)
- 上海市第一至十八届高一物理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2024年度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护士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通风空调施工方法
- 机房空调系统巡检维护报告
- 苹果产业提质增效10项专业技术
- 《雷雨》说课.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