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评估(能力提高卷)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充满时代性的诗学阐释袁济喜诗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学的基本内容。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评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翻开我们今天所见的论语,以及史记中的孔子世家,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经常用诗经来教育学生,与学生讨论人生、政治与文学诸多问题。著名学者与文人朱自清先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版过一本书叫做诗言志辨,其中详细地谈到了诗经在那个古老的年代中,成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后来,八十年代的裴斐先生曾写过诗缘情辨,认为诗学之核心乃是诗缘情,可以与诗言志互证。这一观念同样在当时的文化界引起过广泛的影响。此后,中国诗学与文论一直成为人文学科的热门,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国古代诗学,与其他民族的诗学相比,更具有人文的蕴涵,它融宗教、人文于一体,其中深藏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感性与知性、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体。文心雕龙风骨篇云:“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中国古代的诗学既有今天所说的文学的因素,更有民族文化的特质。明乎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秦汉之前,六经以诗经为首。其实,即使在秦汉之后,诗学也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在诗经精神中,还折射出中华人文的玄奥,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闻一多先生写过神话与诗,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解释诗经,探索中华文化的玄奥,从而打破了单一的经学路径。我自己在九十年代也写了专著兴:艺术生命的激活,对于“诗可以兴”的命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越发感到中国诗学中的玄机很深。随着近几年西方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诗学融入中国学术界,关于诗性精神与中国文化之特质的探索更是成为多学科互融的焦点所在。因此,对于中国古代诗学的阐释与解读,是生生不息的,是充满时代性的。这种解读与阐释,一方面是对于义理和意义的阐释与发挥,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理论,但另一方面更应当吸纳本土的文化资源,充分依据新发现的资料进行解读与研究。只有这两方面齐头并进,才能使中国诗学的研究向前迈进。近代以来,随着王国维二重证据说的提出与响应,在中国诗学领域,许多学者将新出土的简帛文书引入诗学,与传统的诗学经典及西方学说互相印证,产生了许多令人可喜可贺的成果。但同时,如何将这些新出土的文献与传世经典互相融会贯通,特别是正确评估二者的价值,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新的问题,弄得不好,会出现类似汉代经今古文之争,超出学术研究的范畴,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不过,在中国诗学与文论研究领域,引入新出土的竹帛文献,肯定是一种新的学术增长点,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摘自周泉根新出战国楚简之诗学研究序)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学的基本内容。b中国古代的诗学包含着人生、政治与文学等各方面的问题,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c诗学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d对于中国古代诗学的阐释与解读,是生生不息的,也是充满时代性的,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解析:“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是朱自清对诗经的评价,这里错将中国古代诗学与诗经等同起来了。a项见第一段第一句。c项见第二段中间“其实,即使在秦汉之后,诗学也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一句。d项由最后一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整合而来。答案:b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裴斐先生的“诗缘情”与先前所说的“诗言志”的观点并不矛盾,二者可以互证。b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解释诗经,探索中华文化的玄奥,打破了单一的经学路径。c引入新出土的竹帛文献,不论对中国诗学还是文论研究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学术增长点,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d既借鉴西方的理论,又吸纳本土的文化资源,只要这两方面齐头并进,依据新发现的资料进行解读与研究,就能使中国诗学的研究向前迈进。解析:“只要这两方面齐头并进,依据新发现的资料进行解读与研究,就能使中国诗学的研究向前迈进”逻辑错误,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a项从第一段倒数第三句话可以找到依据。b项从第二段中间部分可找到依据。c项从最后一段倒数第一句话整合而来。答案:d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其他民族的诗学,不具有人文的蕴含,也不能体现他们民族的精气神,远远不如中国的诗学。b诗经折射出中华人文的玄奥,中国学术界的多个学科都可以对其诗性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特质进行探索。c王国维二重证据说的提出与响应,为许多学者将新出土的简帛文书引入诗学奠定了基础。d将新出土的文献与传世经典互相融会贯通,正确评估二者的价值,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今诗学研究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解析:“其他民族的诗学,不具有人文的蕴含,也不能体现他们民族的精气神”错误,从第二段第一句话可以找到依据,这里只是说中国古代诗学比其他民族的诗学更具有这些方面的特点。b项从第二段最后三句可以推知。c项从最后一段“随着王国维二重证据说的提出与响应,在中国诗学领域,许多学者将新出土的简帛文书引入诗学,”一句可以推知。d项,从最后一段倒数第二句话可以推知。答案: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矩,安肃人。万历中,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二十六年提督东厂。为人平恕识大体。尝奉诏收书籍,中有侍郎吕坤所著闺范图说,帝以赐郑贵妃,妃自为序,锓诸木。时国本未定,或作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大指言贵妃欲夺储位,坤阴助之,并及张养蒙、魏允贞等九人,语极妄诞。逾三年,皇太子立。至三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昧爽,自朝房至勋戚大臣门,各有匿名书一帙,名曰续忧危竑议,言贵妃与大学士朱赓,戎政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王之桢,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相结,谋易太子,其言益妄诞不经。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帝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时大狱猝发,缉校交错都下,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之桢欲陷锦衣指挥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欲陷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俱使人属矩,矩正色拒之。已而百户蒋臣捕皦生光至。生光者,京师无赖人也,尝伪作富商包继志诗,有“郑主乘黄屋”之句,以胁国泰及继志金,故人疑而捕之。酷讯不承,妻妾子弟皆掠治无完肤。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且狱无主名,上必怒甚,恐辗转攀累无已。礼部侍郎李廷机亦以生光前诗与妖书词合。乃具狱,生光坐凌迟死。鲤、正域、嘉庆及株连者,皆赖矩得全。三十三年掌司礼监,督厂如故。帝欲杖建言参政姜士昌,以矩谏而止。云南民杀税监杨荣,帝欲尽捕乱者,亦以矩言获免。明年奉诏虑囚,御史曹学程以阻封日本酋关白事,系狱且十年,法司请于矩求出,矩谢不敢。已而密白之,竟得释,余亦多所平反。又明年卒,赐祠额曰清忠。(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有删改)注: 昧爽:拂晓,黎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言益妄诞不经益:越发,更加b矩获之以闻 闻:听说c以风影捕系 系:拘捕d俱使人属矩 属:委托解析:闻:使动用法,使闻(听说)。答案:b5下列能够说明陈矩“为人平恕识大体”的一项是(3分)()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敕矩及锦衣卫大索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俱使人属矩,矩正色拒之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已而密白之,竟得释abc d解析:是说他很负责;是说皇帝对他的信任;是说当时的“妖书”案牵连甚众;是说他为人公正;是说他考虑周密,识“大体”;是说他手段、方法得当,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他的公正宽容。答案:d6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矩,安肃人,明神宗时先后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他为人公正宽容,能识大体,被皇帝看中并被重用。b在“妖书”案中,陈矩拒绝请托,不事株连,结案时将主犯定为皦生光,既处罚了皦生光,又给了神宗一个合理的答复。c云南税监杨荣被杀,神宗欲逮捕当地闹事百姓,因为陈矩进言而没有下令,这样就避免了一场灾祸的发生。d御史曹学程被关押在监狱将近十年,趁机向陈矩求请,却被陈矩当面拒绝了,这说明陈矩是一个按规章办事的人。解析:不是曹学程向陈矩求请,而是“法司”。答案:d7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10分)(1)帝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4分)译文:_(2)以胁国泰及继志金,故人疑而捕之。(3分)译文:_ (3)已而密白之,竟得释,余亦多所平反。(3分)译文:_答案:(1)皇帝(神宗)大怒,命令陈矩以及锦衣卫大加搜索,一定要捉到制造妖书的人。(2)以此勒索郑国泰和包继志的钱财,所以人们怀疑他,把他逮捕了起来。(3)不久,他暗中向神宗说了此事,曹学程终于得以释放出狱,他也为其他许多人平反。参考译文:陈矩,安肃人。万历年间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万历二十六年任东厂提督。陈矩为人公正宽容,能识大体。有一次,陈矩接受诏命收集书籍,其中有侍郎吕坤撰述的闺范图说,神宗将此稿赐给郑贵妃,郑贵妃自己写了序言,刊刻成书。当时太子尚未确立,有人为闺范图说写了跋语,称为忧危竑议,大意说郑贵妃打算为自己的儿子夺取太子的地位,吕坤暗中帮助她,还涉及张养蒙、魏允贞等九人,说得极为荒诞。过了三年,皇帝立了太子。到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日拂晓,从朝房到有功的大臣和皇亲国戚的门前,都放了无人署名的一函书,书名题为续忧危竑议,说郑贵妃与大学士朱赓,戎政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王之桢,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人互相勾结,阴谋改立太子,说的话越发荒诞不经。陈矩得到此书后,报告了神宗(使神宗知道这件事),大学士朱赓的奏折也进呈到宫里。神宗大怒,命陈矩以及锦衣卫大加搜索,一定要捉到制造妖书的人。当时,这一大案突然发生,缉查人员在京城交相奔走,捕风捉影地抓人,株连的人甚多。王之桢想陷害锦衣卫指挥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想陷害次辅沈鲤和侍郎郭正域,都让人去委托陈矩,陈矩态度严肃地加以拒绝。不久,百户蒋臣将皦生光捉到。皦生光是京城的无赖之人,曾经冒富商包继志之名作诗,诗中有“郑主乘黄屋”的句子,以此勒索郑国泰和包继志的钱财,所以人们怀疑他,把他逮捕了起来。经酷刑审讯,皦生光仍不承认,其妻妾子弟都被拷打审问,以至体无完肤。陈矩心想,即使皦生光是冤枉的,但仅前述罪行已应该处死,况且(如果)这个案件中没有主犯的名字,皇上肯定非常生气,恐怕会辗转牵连,没有止境。礼部侍郎李廷机也认为皦生光以前的诗与妖书上说的相合。于是(陈矩)决定定案,将皦生光凌迟处死。沈鲤、郭正域、周嘉庆以及受株连的人,都幸亏陈矩才得以无事。万历三十三年,陈矩仍然掌管司礼监,管理东厂。神宗打算杖责提出意见的参政姜士昌,因陈矩规劝,才算了事。云南百姓杀死税监杨荣,神宗打算逮捕所有闹事的人,也因陈矩进言而没有下令。第二年,陈矩接受诏命审查登记囚犯的罪状,御史曹学程因阻止日本酋长入朝奏事,在狱中关了将近十年,掌管刑狱的官员向陈矩请示,请求将他放了,陈矩予以谢绝,说是不敢做主。不久,他暗中向神宗说了此事,曹学程终于得以释放出狱,他也为其他许多人平反。第三年,陈矩去世,神宗赐给他的祠庙一块写着“清忠”二字的匾额。(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8诗歌一、二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并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情感。(7分)答:_答案:第一问:诗人秋夜登山临水,望见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月亮射出清冷的寒光,更令人凛然生寒。第二问:表达了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或离愁)。9有人评价这首送友人“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请任选诗的第三句或第四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有哪些“曲折”变化。(4分)答:_答案:第三句:人隔千里,自今夕始,本应是无限伤感和遗憾,但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是一种慰勉的语调。这与前两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第四句:“关塞”,大约友人是去赴边吧,那再见自然很不易了,除非相遇梦中。不过美梦也不易求得,行人又远在塞北。“关塞长”使梦魂难以度越,已自不堪,更何况“离梦杳如”,连梦也醒来不做。一句之中含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句的苦语,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1)君问归期未有期,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夜雨寄北)(2)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 醉翁亭记)(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曹操观沧海)(4)岱宗夫如何?_。造化钟神秀,_。(杜甫望岳)答案:(1)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乙选考题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太阳岛上包利民父亲那时每次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鱼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小伙们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于是,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异常兴奋,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我们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最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太阳岛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湿润。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选自中外读点,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一段中“那时”一词,从时间的角度,准确交代作品是对往事的追述。写父亲对太阳岛的感慨,为后文展开情节作铺垫。b小说第二段引用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是为了进一步引发“我”对太阳岛的向往之情,属设置悬念,其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c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父亲在哈尔滨的生活,表现了父亲对太阳岛的喜爱之情。d小说通过“我”一家喜爱太阳岛,千方百计到太阳岛一游的故事,主要表现了“我”一家对理想的执著追求。e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虽然题名为“太阳岛上”,实际上没有正面描写太阳岛,只是通过人物活动侧面介绍了太阳岛。(2)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6分)答:_ (3)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角度进行叙述,有何具体作用?(6分)答:_ (4)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答:_解析:(1)b.“设置悬念”错误,此处只是作铺垫。c.对父亲在哈尔滨的生活是间接描写。d.“主要表现了我一家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错误。(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要点从文中“父亲”念念不忘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以及“父亲”的心理、动作可以得出;要点“父亲”在孩子几次表示怀疑的时候的表现,如“便略低下头”“急了”说明他“自尊”,把罚款单收据当门票掩饰,正是父亲“自欺欺人”的表现;要点将对5元钱的强调,父亲再也没有去成太阳岛的原因,随地吐痰而被罚款综合起来,可以看出这个形象的现实意义。(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人称叙事通常能使作品的情节、人物更具真实感,使作品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入,情感表达更真挚。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即可。(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尾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显示了作者刻意为之的匠心,而“门票”原来是“罚款单收据”并不是小说最大的悬念,对结尾的思考可以从与前文的联系以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两个方面综合衡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ae(2)热爱并向往美好的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尊严;由于现实生活的贫困和乡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而在城市文明面前遭受折辱的农民形象。(3)父亲对太阳岛的梦想从向往、追求到自欺、遗憾的全部经历,“我”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角度进行叙述,使父亲的形象塑造得更客观、真实;父亲的梦想,也曾带给“我”美好的期盼,从“我”的角度叙事,表达对父亲自尊却被现实生活窘境折辱以致自欺的同情,显得更细腻、有真切的情味,耐人品读。(4)示例一:合理。这个结尾似在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父亲”的自尊在前文已有充分表现;另一方面,在情节上,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为后文揭示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埋下了伏笔。这个结尾留下小说情节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父亲为什么未能去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款单要纪念什么”,这些思考会使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示例二:不合理。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已然暗示读者票据是假的,结尾揭示门票实为罚款单收据没有必要,反而使小说缺少含蓄的意味;以父亲醉了仍不忘念叨“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以及我和姐姐“眼睛都有些湿润”结尾,结合文中留有的悬念“父亲为什么未能去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款单要纪念什么”等思考,会使读者对“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体会得更深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毛泽东传序曲美罗斯特里尔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柔软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脑持重的如轮大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没有周恩来的清秀,但是显得慈祥宽厚。”年逾82岁,毛泽东的外貌没有很大的改变。青年时看上去略有焦虑,在官邸里,这位领袖显得雅致、悠然自得。他渐渐地发福,同时也失去了热情的知识分子的神态,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他看上去像一头海象”,一位在他有生之年见过他的泰国领导人说:“一切都显得气宇轩昂。”他总是处在人们注意的中心。富于自制力。给人的印象是能同时眼观六路。毛从来没有失去他的两重性:脑弦紧绷如满弓,机敏似猫。他善穷经据典,使来访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知所措。他把手伸进口袋般的裤子扪虱子的粗举又会把另一来访者吓得目瞪口呆。脸部的上半部分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阔的前额,探索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下半部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厚的嘴唇,高隆的鼻子,稚童般的圆圆的下巴。毛泽东的步态并不优雅,他步履蹒跚。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带着政治的和个人的热情在三十年代曾试图让毛唱歌跳舞与她轻易地跟其他中共领导人所做的一样但最后不得不怏怏地放弃这种努力。“高傲和自重妨碍了他的跳舞。”在这同一时期认识毛的一位流放中的日本共产党人野扳参三说,他的舞姿看上去像在做操。毛泽东跳舞不合节奏。毛泽东出击时从不错过目标。而他的这种平衡如果存在平衡的话是来自对手的撞击。他说自己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他的性格中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替出现。他的笔迹表明,他是一位随心所欲而不会为戒律所困的人。那些字体则大则小,龙飞凤舞,用绅士派学者的标准衡量,这并不是“好”书法。因为毛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所以人们绝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里会随时流出些什么。尽管毛是一位温和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脾气。来自密苏里州的记者艾德加斯诺,早在三十年代就见到毛,他说,毛对任何事情从不持中立或消极态度。毫不奇怪,毛并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至少不像周恩来那样这位高级官员甘愿立于毛的身影之下;或者不像朱德那样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坚韧、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史沫特莱成功地使他们二人与自己跳舞)。“我简直不知怎样与毛交谈,”一位与毛和周恩来都打过交道的印尼人说,“与周恩来而不是与毛在一起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你会完全知道你的位置。”毛生于1893年,逝于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几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战争像有轨电车一样去而复来,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密友翻脸。斗争的火炬传给新的一代,而他们并未感到像毛在燃烧时的那种热度。他活着就是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这位幸存下来的农家子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没有缺胳膊少腿或失去眼睛。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怎样说才贴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群氓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政治权。军事统帅家?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战争时期那样好过。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近代以来,许多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使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了吗?毛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有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藐视束缚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最终,或许他自己也感到绝望,他树立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地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摘编自毛泽东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传记开篇刻画毛泽东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从形和神两方面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b本传记在评说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c跟自甘居于毛泽东之下的周恩来和笑口常开的朱德相比,毛泽东并不能博得众人更多的爱戴。d传记写了跟毛泽东有过接触的多位外国人各自对毛泽东的评价,这些外国人的“一面之词”,汇聚起来,比较全面地描绘了毛泽东的多个侧面,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毛泽东的“复杂”。e毛泽东形象复杂,经历丰富,因此,本传记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农民造反者、一个军事统帅、一位诗人,甚至是一个帝王。(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答:_ (3)“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这句话言简而意丰,请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6分)答:_ (4)本传记的作者给毛泽东贴了几个“标签”“农民造反者”“军事统帅家”“诗人”“帝王”等,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请任选其中一个“标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中别人的语言评价对传主而言是侧面描写。b项判断正确,但较表面化。c项原文是“不能经常博众人的爱戴”。e项原文中表述时用的是疑问语气,而不是肯定地“认为”。(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两重性”即性格的两个方面。文本第三段明确提出了“两重性”,第四段提到了善说和沉默两个方面,第六段提到了“虎气”和“猴气”两个方面,第八段提到了控制情绪、有脾气两个方面。(3)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理解该句含意。这句话是说毛泽东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二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作用。该句上文主要叙述毛泽东性格的方方面面,下文主要叙述对他的评价、定论,所以从结构上看是承上启下。(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几个“标签”的含义,作者给毛泽东贴这几个“标签”的根据。其次要选定一个自己理解较为透彻的“标签”,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bd(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有以下几方面表现:精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而又反应敏捷;既有“虎气”,又有“猴气”;既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又有幻想狂热的一面;既有温和、自控的一面,又有脾气火暴的一面。(3)内容上,既精练地概括了毛泽东一生丰富的革命经历,又表明了毛泽东的一生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事实。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上文对毛泽东的评述,又引出了下文。(4)观点一:他是一位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群氓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他主张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他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取得了抗战胜利。观点二:他是一位军事统帅。他富于自制力,能眼观六路,“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他出击从不错过目标。他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观点三:他是一位诗人,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毛泽东的诗歌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出了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毛泽东的诗歌达到了比较高的艺术水准,气势雄浑,境界开阔。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诗歌热情的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斗争。观点四:他不是一个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藐视束缚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他被万人景仰,被看做救星,被看做是典型的中国大人物。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兵力不足;不守,又是咽喉要地。到底守还是放,就在赵营长心里十分纠结时,上级下令撤退,他的心情一下子茅塞顿开。b这个方案,我已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是再不能合乎要求,我也爱莫能助了,我已经理屈词穷了。c有人说拆迁户要求过度赔偿导致房价上涨,这简直是颠倒黑白。对于房价的暴涨,拆迁户的那点过度补偿真是沧海一粟。d个税改革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改革,不仅仅包括个税免征额的提高,还要包括由分税制逐步转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如此看来,个税改革任重道远。解析: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a“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这里是上级命令,而非忽然开窍;它也不能修饰心情,应改为“豁然开朗”。b“理屈词穷”指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应改为“黔驴技穷”;c“沧海一粟”是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着重指渺小。句中着重指数量少,应改为“九牛一毛”。答案: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建党伟业这部充满绚丽色彩的影片拍摄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全体演职人员的齐心协力所产生的结果。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你走出这片陌生的领地。c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的作用,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d电子商务能否成为互联网商业的一个支柱,就在于它能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商家和合作网站从中受益。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影片拍摄成功的原因,是全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郴州布袋风管施工方案
- 水上光电施工方案
-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绿色建筑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洛日光温室施工方案
-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生物反馈与行为矫正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铝合金护栏的施工方案
- 宁波财经学院《篮球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汽轮机原理及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学院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模式
- 2025年工地监护员考试题及答案
- 个人住宅装修改造合同
- 2025年台球裁判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T-CSGPC 033-2024 陆上风电场设施变形测量技术规程
- 2025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中级)技能鉴定精练考试指导题库及答案(浓缩300题)
-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课件
- 《木兰诗》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4年)
- 2024年音乐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西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