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形意拳(劈拳学).doc_第1页
孙氏形意拳(劈拳学).doc_第2页
孙氏形意拳(劈拳学).doc_第3页
孙氏形意拳(劈拳学).doc_第4页
孙氏形意拳(劈拳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意劈拳学序希望你能从练拳中得到这样的经验,世上任何事都不难,只要有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上,再高的目标也能达到。举个例子,街上有好多骑自行车骑了几十年的老头儿,但骑车的水平简直太一般了,你看见他骑车不会鼓掌;杂技团七、八岁小孩的车技表演却会让大家鼓掌称赞。虽然孩子骑车的时间不长,但每次上车都有目的、有要求,不但要完成动作,还要在完成动作的同时保证形体美,如抬头、并腿、繃脚面等,并且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微笑,要让观众有轻松感练拳也是一个道理,要明确练拳的标准和目标,才能进步快。 劈拳可以理解为三体式左式和右式的互相转换。站三体式,是先站标准站立、然后站好三体式的预备式,最终成为定式(到位的三体式编者注),使之符合三体式的各个要求。(三体式在前一章有详细描述,回忆一下做三体式的步骤和要求,确认自己的三体式左式、右式都可以做到标准,再进行劈拳的练习 编者注) 练劈拳是在动态的过程完成三体式左右式的转换。虽然是动态,但要求在迅速完成转换的同时,三体式不能有任何走样,一定要达到标准,才能完成形意拳要求的“正”。 在左、右三体式转化过程中,身体要前进,这是一个速度;身体以脊椎骨为轴转动了90,这个转动又是一个速度;后手打出去变为前手这是第三个速度;我们练拳的目标就是要在保证“正”的情况下,把这三个速度加起来,成为一个合速度,这个合速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整”。 讲拳我仍采用先分解后结合的方法来说清楚。形意拳的起式都是从三体式起式。为了便于讲清楚方位,我们今后讲拳都统一以面向正南站好三体式来起式。一、 劈拳起式:面向南站好三体式起式,注意站三体式起式必须是按规矩、按步骤来完成的:1、先做好标准站立2、在下蹲同时两手到位,成为标准下蹲(三体式的预备式,注意检查下蹲的高度);3、同时出手出脚,左脚向前迈到标准步幅(即膝盖前端与脚跟后端成垂线),左手向前推,右手在原地向起立,两手均做到位。虽然左手左脚都出去了,但身体其他部位与标准下蹲时一样,一点都不走样,成为劈拳起式。二、左式三体式转换为右式三体式1、落左手:全身都不动,左手在仍然向前伸展着,有拳感的前提下向下落。左臂在下落的过程中姿势始终没变(和站三体式时一样),左手的食指在下落的过程中是沿着正前方垂面,只是以肩为轴向下落,一直落到裆前。应注意的是,落到裆前左臂贴着身子不能再向下落时,左臂、左手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状态,手腕依然和站三体式一样往上翘着。落手过程中眼睛盯住左手食指的指甲,手落到底后眼又向前看。2、双手握拳于小腹:当左手落到最低处,双手开始同时握拳。右手握拳时右手贴着身子一边握拳一边向下方滚动。握好拳时,右拳滚动到小指贴着身子,正好停在耻骨上端的小肚子上,也称丹田。拳与小臂要自然,也就是手背要与小臂成为一个直线,腕子不可向外扬着,也不能向里窝着。右拳滚到的位置即是两拳应当在小腹前的位置。站三体式时右臂的小臂是桡骨贴着身子,握拳后随着拳的滚动,小臂也滚在尺骨贴着身子。左手落到底握拳,一边握一边向上提,提到与右拳同高,同时也向里裹着转动,也转成拳的小指贴着身子。两拳在脐下丹田处相距1-2公分,这时除落手攥拳外身体其他部分和三体式完全一样。应当注意1、2两个动作要一气呵成,开始分开练习,都能纯熟无误后,落手和攥拳要连起来做,不可以间断。3、提左拳经过心口至颏下:左拳沿身体中线裹着劲向上提至胸骨前,拳和胳臂都一直自然的贴着身子。这里要说明一下,所谓裹着劲是往里边拧。以拳向胸前捅出为例:也就是左拳是逆时针转动,右拳则是顺时针转动,称为往里裹;或者说小手指往里的拧动叫往里裹。反之小手指向外拧动时叫往外翻。这是拳术中的习惯用语。注意此时只有左拳提至胸骨前,距下颏还有一拳的距离。身体其他部位均保持原状。我是为了说清楚才分段来写,你一定要明白这不是定式而是过程,是要与下边动作连续做的。4、垫步钻拳:左拳继续沿身体中线上提,左拳无名指第二关节几乎要与下颏接触,这时左拳并不再贴着身体。左拳食指第二关节在嘴的前边。因为左手向里裹劲,这时左肘贴着身子往里移,小臂在身体前几乎是垂直的。左拳这时并没有停止,好像从嘴里吐出去一样,向斜上方钻出去,拳的高度和眉同高。所谓钻,是尽力裹着劲,左拳的小指几乎往里拧的要朝上,拳是直线的,向斜上方扎出去。一定要做到位,即肩一定要伸展出去。要注意保持正直,切不可因裹劲把身体带歪了。这时下颏要收住,头要努力往上顶,也就是双肩要努力下沉,眼睛注视左拳食指第二关节。与钻左拳的同时,左脚向前垫一大步,脚尖外展45,也就是为右脚在前的三体式打好基础。要做到拳到脚到,要落到一个点上,要很脆,嗒!同时完成出手垫步。这里要说一下,从落手到垫步、攥拳的眼神:手向下落时,眼盯着手,左手攥拳上提时眼睛一直往下看着,但不要低头。左拳提到嘴前时眼一直盯着左拳,直到左拳向斜上方捅到位仍是一直盯住。应注意3、4两个动作也要一气呵成,也是开始分开做,纯熟无误后再将提左拳至胸和垫步钻拳两个动作连起来,中间不可有停顿。从落手到钻拳,由来访者总结出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落手时往后缩肩,也有的肩胯都往后缩,手落下时前胸已是正对前方,已经不是45了。2.钻出拳后身体太顺了,超过了45。3.颏不收、头不顶,形成端肩、缩脖,也有的后背挺不直,伸脖,罗锅。4.头不正,脸向右偏,斜眼看拳,也有人重心不在两腿中间几乎成弓步了。关于垫步要注意的问题 说到往前垫步要多说一些,从与来访的武术爱好者的交谈中发现,有不少人在练拳中走一条直线。如练形意拳的劈拳或八掛拳的走圈,他们认为左脚和右脚都像走钢丝一样踩在一条线上。练拳时是在走着和模特女郎似的猫步,这肯定是不对的。 练拳和走路一样,是走两条线,左右脚各踩个的线,你把两只脚并起来,可以想像每只脚下都踩着一条直线。这两条平行线的宽度大约和脚一样宽,更确切的说是应当和鞋一样宽。站三体式预备式时,就是左脚踩在左线上,右脚的脚后跟切在左线上。后边的45的右脚脚心斜踩在右线上。劈拳垫步是在三体式的基础上,左脚向前横垫一步,即左脚脚尖外展45,左脚脚后跟切在右线上。这时左脚脚心斜踩在左线上。还要说一下横垫一大步的概念,简单的说是不使身体高度降低的情况下,迈出尽可能大的一步。你做标准下蹲时确定了你的练拳时的标准高度,站三体式时还是这个高度。向前垫这一步仍然是这个高度。把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腿都略有弯曲,上体略向前倾。这个步幅以能使你在需要前进时,后腿(即右腿)仍能蹬上劲、推动身体前进为准。 下边该做劈拳换式了。要在保证“正”的同时达到整的要求。整是要把前进速度,身体的转动速度,还有出手速度,三个速度加在一起。这一点到崩拳时我们再细讲。因为你是初学,难度这样高你很难完成。故我在教学上改成分两步走,先叫你把身体的扭转速度和出手速度加起来。当这两个速度相加有了体会,能熟练掌握后,再把身体前进速度加进去。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更容易的达到孙存周先生对拳的要求,从而保证他传下来的拳不变味。5、跟右腿,左腿独立支撑: 这个动作是我增加的一个劈拳分步练习动作。增加单腿支撑,是在开始练习形意拳的时候对稳定度、控制能力进行训练,对以后的学习大有好处。后边的形意拳中有不少单腿支撑动作,从这时开始打基础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这个动作的增加即有利于完成劈拳的“整”,又为后面打下了基础。 跟右腿,左腿独立支撑的动作要求:右腿蹬地,使身体重心前移变成由左腿单腿支撑,右脚迅速向前与左脚靠在一起,但不落地,脚离地约半寸,脚尖用力向上勾着。两脚踝贴紧,右脚脚尖指向前方,右腿膝盖也朝正前方。应当注意的是,虽然是左脚单脚站立,但胯仍保持着原来的姿态,身体与正前方依然保持着严格的45度,只是钻拳时略微前倾的身体这时直立起来了。由于是左腿独立,要保持身体的45,又要做到肩胯相合,所以你会觉得右胯要努力的向后用力才能保证身体的45。另外左胯要努力往起提着,不要松懈,不可以像模特那样使胯松下来向外凸出。要努力往上提着劲,眼睛盯住左拳食指第二关节,身体直立,挺住了,很精神,要像个练拳的样子。这个动作开始站不稳是正常的,以后随着功力的增长会站得很稳的。(编者注:2007年在拍片现场,张烈老师临时增加了一张右脚落地的照片,目的是帮助初学者在练习时更容易理解“正”的要求。右脚落地、右脚不落地都只是练习的一种过程,在正式练劈拳后绝不可以形成停顿的习惯动作)跟右腿,左腿独立支撑容易出现的毛病有以下几种:1.单腿站立改变了原来的身体高度,把身体长高了,左腿的弯曲度不标准。2.跟上来的右脚不是用脚踝,而是用脚掌或脚心内侧与左踝相靠。还有的人脚尖和膝不朝前方,向外撇着。3.右胯往后拉的不够,保证不了身体的45。4.懈左胯,胯没提住,左胯和模特一样向外凸出了。5.收颏、顶头、肩的向前伸展、脊柱的挺直都因单腿站、注意力分散发生了变形。6、出右手右脚、转换成右式三体式: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真正做标准了不是容易事。要保证出手、出脚、转体的协调一致,才真的能把转身和出手的速度加起来,既要保证“正”,又要完成“整”。全身各处均保持原状(左腿独立支撑时的状态 编者注),只有右拳裹着劲向左臂肘部伸去。当右拳小指根接触到左肘前的小臂时,这一接触就像按一个开关,给出一个信号,全身一下子同时动起来;出手、转胯、出脚同时完成。为了能讲清楚,下边把各个动作分别来讲述。6.1.手的动作: 右手向前钻,右拳小指碰到左小臂末端后(见下图)继续向左拳伸去,这时两个拳同时往外翻,并且张开手。 此时两臂都是自然伸直状态,但别忘了依然是沉肩、坠肘。但由于身体的转动,这时胸是正对前方(与正前方的垂面是垂直的 编者注),所以两手正好在身前相遇,正好转成右手小指的外侧压在左手食指的手背上。两手这样互相摩擦着在正前方的垂面上通过。 两手刚接触时,右手食指尖大约和眼睛一样高。右掌继续沿着正前方的垂面向斜上方伸出,伸到食指尖与眉同高后开始向下落。当身体转成偏左的45时,右脚也正好落地,这时右手的虎口也落到与心口同高。右手食指尖从眉高落到虎口与心口同高,完成了自上向下劈的过程,肩要伸展到位。 两手在身前接触后,左手沿着身前的立面往下抹。为什么要说往下抺呢?因为左手是既往下按,也往后拉,好像是在用力擦身前的一个斜着的圆木柱子,一直抹到大指根停在肚脐下。这时正好也完成了一个右脚在前的标准三体式。(注意:上图表示的是“当右拳小指根接触到左肘前的小臂”时那个像开关一样的点,开始体验时可以略停一下,找到转身、翻手的时点;进入真正练习时右手是不应在这里真的停顿一下再继续向斜上钻的,这个点的概念是存在于意识中的。 编者注)6.2.转身的动作: 由于要完成三体式的转换,则身体要由偏右的45转成偏左的45,整个转换过程身体转动了90。这个转动是依靠左脚与地面的摩擦力,由支撑的左腿发力形成的;身体的转动,好像脊椎骨里有一根钢轴,身体是围绕着这根轴来转动的。这样在转动的过程中出右手、出右脚、转动完成。右脚落地,身体不会前移,左胯也不会松懈下来。只有这样转体才能保证得到一个正确的右脚在前的三体式。6.3.出脚、落地的动作: 与出手转身同时,右脚也沿着自己脚下的线向前迈去。你的右脚开始是贴在左脚旁,离地面约半寸,脚尖向上勾着,所以向前迈右脚肯定是脚后跟先着地,然后全脚自然着地。迈出的步幅正好是膝盖前端与后脚跟成垂线。所谓自然着地是后脚跟、脚外侧、前脚掌次序着地的过程。这一点你根本不用去想,若想脚跟着地后不经脚外侧,使前脚掌直接打下去,那是踢踏舞的动作。 形意拳动作的特点是速度快、步伐大而有力、落地有声,但落地有声是很有讲究的。往前迈的脚是由高到低,和飞机降落一样逐渐接近地面,当迈到要求的距离时,好像刹车一样搓到地上。如果你在潮湿但不滑的土地上练拳,落脚的脚跟后面的土地会被拔开一个缝隙。这就是正确的落脚。 有的人追求落地的音响效果,把脚后跟往地上跺。若在潮土地上可以跺出一个坑,有时这个坑后边深,前边浅,更说明是故意抬起腿后用力跺的结果。这种落地方法会使身体散乱,不可能把身体前进和速度与出手的速度加在一起。小时候在老师家显灵宫四号练拳,屋里是大方砖地。孙存周老师曾说不用看,在里屋一听就知道你练的对不对。当时我很奇怪,怎么练拳还能听出对不对呢?现在就明白了,练的不对时,脚落地像砸夯一样发出“咚咚”的声音;练对时脚向前像刹车一样踩下去,发出沉闷的“嗡”的声音,声音很深沉。 练拳时应注意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再追求提高速度。声音是自然产生的,声音大小并不代表练的好坏和功力大小,切不可因刻意追求声音效果而使动作出偏差。关键是将出手、转身、落脚有机的协调起来,要干净,利落,脆。要做得自然,不要用拙力。除了努力转动身体,右手尽力向前伸展,左手向下抹和右手向前劈用同样的力,身体显得很放松,一点也不发僵,所以转身、出手、落脚同时完成,才特别的脆。如果用拙力,身体发僵,肯定粘粘糊糊,拖泥带水。 什么叫不用拙力呢?就是该放松时就放松,该紧张时就紧张。劈拳真正用力肯定是劈了,所以从落手、垫步钻拳直到右拳接近左肘时,只是保证动作的准确无误。当右拳接触左肘时好像给出了一个信号,这时全身像过了电一样,真是像爆炸一样同时完成抽左胯放右胯、出右手回左手,同时出右脚,做到在这种速度下一步到位、并且完成后的三体式还要绝对标准,动作完成后要坚持住不可放松,眼也一直盯着右手食指。直到做下个动作时再放松落右手。 当然开始练习时不要用力,要慢、要协调、统一、动作一致,熟练后逐渐发力。然后再将右式三体式转换成左式三体式,这里不再细讲,只列出标题。(要求与左式三体式转换为右式三体式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编者注)三、右式三体式转换为左式三体式1、落右手:现在是从右手、右脚在前的三体式向另一侧转化了,落手的动作要求、要领均同前所述,只是落的是右手。2、双手握拳于脐下3、提右拳至颏下4、垫步钻拳:5、跟左腿,右腿独立支撑:6、出左手、左脚转换成左式三体式: 以上从右至左的转换开始也要分解的做,按每个动作的要求,要熟练到不用思考的程度再逐步结合,使动作连贯流畅起来。但应有较长一段时间先不要去掉单腿支撑部分,这样做能使你更专注的把出手、落脚、转身结合得更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就可将从落手到垫步钻拳一气呵成,然后接独立支撑,再出手出脚,完成转换。 越练越熟,也逐渐加快速度。最开始提速是垫步钻拳和出手出脚。出前手和转体的速度大了,向后抹的速度也随之加大。到后来说右手大指根停在脐下,不如说是打在脐下。因为速度太大了,只能是打在脐下,好在这时肯定是急速吐气,腹肌收缩的很紧,肚子很硬,抗击打能力很强,这就是老书上说的“石腹”。 就这样周而复始的练下去,连续练多少次由地势或你的兴趣而定,若想往回练,则做下边要讲的劈拳回身式。四、劈拳左右三体式相互转换过程中的要求 前边说过劈拳要完成的是三体式的转换。 练三体式是在静态下站出标准三体式,劈拳是要打出三体式,在行进中完成从左式三体式到右式三体式的转换,是三体式的动态转化。虽然是在瞬间完成,但打出来的三体式与练习站三体式时的标准是完全一致的,这就保证了“正”的要求。 练习劈拳的过程中还要体验一个“整”字。完整性是这样表达的:如果站在原地不动只是用手去击打,这个信息可以传达给对方;同样站在原地不动,依靠身体扭转产生的速度也可以传达给方;肩伸展出去后手臂与身体实际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这时如果只是伸出手去,依靠身体的前进这种打击的信息同样可以传达给对方。练劈拳的“整”就是要把这三个速度完美的叠加到一起,以形成最大速度。 形成打击不是依靠的力,打击是动能的传递(张烈老师曾举例说,比如子弹,虽然本身质量很小,但因为速度极快可以打入物体;比如空中的飞鸟,虽然体重很轻,却可以在撞上喷气式飞机时产生严重的损害 编者注)。上过高中的都知道,动能的计算公式是1/2mv2。人的体重是固定的,不可能随意增加,但速度的提高会使动能提高加倍,因此要达到最大打击效果只能依靠追求速度,以达到动能最大(打击效果最大)。 增加单腿支撑的练习的主要目地就是帮助大家先把出手的速度与身体扭转的速度完整地加到一起,以后练熟了再把身体前进的速度加进去,以达到速度最大的“整”的要求。 正确的劈拳就是要在转换三体式标准的状态下,把身体前进的速度、扭转的速度、打击的速度叠加起来,是通过速度的相加达到速度最大。如果练习劈拳转换后的三体式不能达到标准,自己应该明白那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从一个标准的三体式通过劈拳打出去的另一个三体式是标准的。(编者注:张烈老师在讲拳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什么叫 “打倒还嫌慢”,是因为速度不够快,没有形成最大的打击力。形意拳打到对方时拳头应该像子弹一样射入对方身体,只对受力的局部产生严重打击。所以他常说练好了形意拳最好别轻易打人试手,容易打出内伤。)五、劈拳回身式:1、劈拳回身式若想往回打,则在打成左式三体式时停住。1、落左手、扣左脚:和前边讲的落手一样,把左手落下,双拳停在小腹前,动作和要求都与前边讲的一模一样,只是在落手的同时左脚以脚跟为轴,向里扣转135,此时身体与原练拳方向顺时针转了90(如起式面向正南练劈拳,则这时面向正西)。重心在两腿间,两脚都向里扣45。身体的高度仍保持练三体式时的高度,保持上体的挺拔、直立,不要前俯或后昂,收颏、顶头、眼平视。2、.提右手,向反方向垫步钻右拳:提右手垫步钻右拳和前边讲的完全一样,只不过回身式是往反方向钻出(身体与扣左脚时的方向再顺时针转90,如前,扣左脚时面向西,钻拳向北 编者注),这样拳就向回打了,这时是回身向北打劈拳。接下来又是做右腿独立支撑,再出左手左脚进行换式,就这样周而复始的练到起式处,再做劈拳回身式再往回打,若到起始处不想再打了则做收式。如果想回身正好这时打成右式三体式,而且前边也没有地势了,也可以用下边的方法来换成左式三体式之后再做回身式。六、后带后原地劈拳换式:如右式三体式,落右手时同时左腿向后尽可能远的地方后撤一大步。后撤的脚落地时双拳也正好攥上停在小腹前正确的位置上。右手提手钻拳时,右脚也向后撤横垫一步,把前边留出换成左式三体式的位置。落手、钻拳和以前讲的完全一样,只是落手小腹前攥拳要与后撤的后脚落地合拍。前手钻拳要与前脚后撤的横垫落地合拍。然后则是单腿独立支撑再出手出脚。如果地势很小则这样练可称为原地换式劈拳。这种步伐的练习是一种从防御马上转为进攻的一种练习。这在今后的练习中是会有理解和体会的。七、劈拳收式:练到起式处先做劈拳回身式,钻完右拳后则是右腿的独立支撑,下边要做劈拳收式了。两手的动作和劈拳出手出脚换式时的动作一模一样,但脚的动作不同。收式时,当得到动的信号,身体转动的同时左脚也极力向前迈去:后脚用力蹬、前脚努力迈,这才叫迈出一大步。右脚要努力蹬地,除了尽量用力外,右腿几乎要蹬直;左脚努力向前迈也是左腿向前几乎要伸直,使身体快速前进。在这一瞬间两条腿几乎是像劈叉一样,由于动作快,不用慢镜头很难看出这种状态,但你要知道是这样的。左脚的落地时仍和前边讲的落地方法一样,只是现在不像练拳时是上一步,而是要后脚蹬、前脚迈向前迈一大步;脚落地时手也正好到位,然后右脚马上跟进。应注意后脚(也就是右脚)跟进要及时,即迈出的左脚一着地,右脚马上跟进,落地的两个声音要特别近,而且位置要准确。要注意收式时,右脚跟步后两脚并未放松,是前脚向前蹬劲,后脚向后蹬劲,但外形上看不出来。两脚之间的角度关系与站三体式预备式时一样,不同的是不像三体式预备式时那样紧挨在一起,而是从左脚跟后面到右脚跟内侧面正好是你的一拳,也就是说两脚之间正好放下你一拳宽的距离(四个手指并起来的距离)。每次收式都要严格控制住这个距离,要形成习惯,要做到一跟步就一定是这个距离。劈拳收式的跟步为形意拳以后的学习打好了跟步的基础,因为形意拳中绝大部分的跟步都是这个距离。记住!一拳远。劈拳收式身体的其他部分均与站三体式时相同,这里不再重复。但你每做完一个动作后都应当想一下,自己的有没有不合要求的地方,拳感如何?刚开始练拳也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检查一下是否做得到位。但千万别养成每练一下就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