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非物质文化遗产.doc_第1页
福鼎非物质文化遗产.doc_第2页
福鼎非物质文化遗产.doc_第3页
福鼎非物质文化遗产.doc_第4页
福鼎非物质文化遗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保护与继承时,总是艰难前行。很多民俗、文化、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人们淡忘。国家为了唤醒人们对这类特殊的文化财产进行保护,于是从2005年起开始着手非遗名录的录入。而福鼎作为民俗特色及其浓厚的地域,也开始着重对非遗的保护,其中国家级非遗3项、省级非遗4项、宁德市级9项、福鼎市级9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福鼎非遗,共同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下的瑰宝吧! 1、国家级非遗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白茶史息息相关,十九世纪中后期,福鼎先辈开始培育良种大白茶,制作白毫银针。如今制作技艺在传承古老制茶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推陈出新,制法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主,其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现有福鼎白茶制作原料主要采用优质品种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和菜茶。 【福鼎沙埕铁枝】约在明末清初传入福鼎,至今500多年历史,早期是竹、木质结构,用人抬扛,为单层2至3米高,叫平阁。随后发展成用钢管或铁条焊接成枝状并固定于车辕上搬行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它汲取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等艺术的精华,极具闽东渔村风格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过去民间搬铁枝一般在节日、庆典、神诞、庙会时举行,现在多数地方固定为每年的元宵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举行。素有“中华绝技”的盛誉。 【瑞云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又称“牛歇节”。相传为了纪念先秦时期钟子期和钟仪两位畲家歌王,故而每逢四月初八,畲族人民便设坛祭祀、举办歌会,畲族歌手通过“赛歌会”、“火头旺”等活动,展现自己的民族特色。畲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情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和杂歌等。主要以清唱为主,体现了朴实无华的原生态民歌唱法,是畲族歌谣“福鼎调”的典型。 2、福建省级非遗 【福鼎饼花工艺】源于清乾隆年间,是福鼎民间艺人独创的月饼装饰画,经历了百子花、团花、泥金饼花、木刻饼花四个演变过程,表现内容以戏曲题材为主,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极具地方特色。每年中秋节前后饼花便开始流传在大街小巷。如今福鼎饼花已渐渐销声匿迹,制作饼花的艺人也逐渐减少。 转自印象福鼎【佳阳乡双华二月二歌会】又称“会亲节”,在双华已流传360余年,每逢农历二月二日闽浙畲族同胞将于此会亲,他们以歌会亲、以歌待友、以歌抒情、以歌代言,夜间畲家人则手提鱼灯、兔灯、鸡灯、猪灯、寿桃灯、莲花灯等,鱼贯穿行,热闹非凡。双华村的畲族人把“二月二”歌会,视为祭祀先祖,祈求平安的重要节日。 【福鼎提线木偶戏】又称“七条线”,用提线的木偶进行戏剧表演,艺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操控木偶,结合京剧、闽调、畲歌等唱腔配音,将木偶戏表现得淋漓尽致。艺人们逼真的木偶制作,独具特色的地方唱腔,以及娴熟的提线技艺,为提线木偶注入了灵魂。 【竹马(前岐马灯)】竹马是福鼎前岐人民独创的传统游艺项目,马灯和花灯的不同在于它的特征就是马的造型。马头和马身由竹篾扎成,外面包上纱布,布上喷各色油漆作为马的颜色。马灯表演者基本由十三四岁的孩子表演,表演场景主要有内外城、交云操、五个螺、卷花心、钱棍曲、蝴蝶操、梅花操、顿营、洗马等。在闽东地区,现在能完整制作并表演马灯的,只有福鼎前岐镇,因此可以名副其实的称之为“前岐马灯”。 3、宁德市级非遗 【妈祖信俗】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妈祖信俗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湄洲是妈祖祖庙所在地,而福鼎点头镇、沙埕、前岐镇等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俗尤为崇仰。 更多福鼎事我们一起818【罗唇正月十八“冥斋节”】福鼎市前佳阳乡罗唇村群众每逢农历“正月十八”的“冥斋节”,都以每个200斤左右千粳米做成的三个大“冥斋”来祭祀马仙宫的“马氏真仙娘娘”,则罕有所闻。 【西昆祭孔大典】祭孔典礼是西昆村孔氏后裔家祭的重要仪式,明清伊始便开始传承,处处彰显儒家文化。祭孔仪式庄重肃穆,鸣鼓三通后,古乐奏响,子孙恭读祭文。祭祀人员需净手齐冠。在孔子像前供奉香案后,主祭人再颂祭文,并领所有参祭人员向孔子圣像行三拜九叩大礼。而后全体参拜人员整冠肃立,向孔子圣像三鞠躬。最后,在古乐悠然中结束告祭,整个仪式有条不紊。 【桐山江记鱼片制作技艺】江记鱼片始创于1940年,自创史人江声赣开始至今,老铺已历经60多年。老铺经久不衰,与其选料精良、做工精细分不开。江记鱼片采用手工制作,技法独特,鱼片味道鲜美,鱼香留齿,嫩滑爽口,顾客每天络绎不绝。在2003年被评为“福建名小吃”。 【秦屿孔坪香樟根雕工艺】根雕艺术是福鼎传统的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艺人的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福鼎的根雕制作材料众多,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制作技艺,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和观赏性。 【张元记红茶制作技艺】“张元记”字号始创于1868年,主要产品有白琳工夫红茶系列的红雪香、醉芙蓉、金闽红;风格独特的花香乌龙红茶系列的黄观音、金牡丹等。“张元记”的核心技艺是碳火复火提香,也叫足火,是形成“张元记”红茶独特的花果香、焦糖香的技术关键。其制作技艺以技艺的独创性、科学性和规程的严谨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性,对推动红茶生产技艺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张元记”红茶蜚声中外,其销量居福建省红茶之首。 【桐山打什锦】拾锦起源于西汉时期,盛行于清乾隆年间,以昆曲为蓝本,吸收民间曲调而成,制“八音”即:金、石、土、木、瓠、丝、竹、草,音韵古雅,节奏明晰,松弛有致,曲调悦耳。打拾锦表演者多为施厝人家,故又称“施厝昆曲”,施氏宗祠建成后,“昆腔”便作为祭祀之乐,以祈福平安。 【福鼎民间山歌】福鼎民间山歌是做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娱竞赛活动,称之为“盘歌”,也可叫“赛诗”。民间山歌对生产生活进行提炼,以唱方言福鼎话、闽南语为主,其令人喜闻乐见的曲调和歌词,吸引许多当地群众。2012年元旦福鼎市成立民间山歌协会后,加强了对民间山歌的保护。 【秦屿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又称“乌饭节”和“对歌节”。在农历三月初三,福鼎市秦屿镇方家山村当天举办隆重的“三月三畲家歌会”,畲族人民都会聚在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把人们引到这个迄今已有近四百多年历史的畲家踏青赏“歌”。 4.福鼎市级非遗 福鼎桐山民间剪纸、福鼎店下寺鱼灯、太姥娘娘传说、秦屿宋代进士杨察院的传说、桐城畲族祈福舞六结花、姚氏提线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