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亲社会行为是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一切正向的积极行为,如合作、关心、帮助、分享等。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幼儿期是培养幼儿亲社会态度和行为的最佳阶段,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对个体以后的社会性发展、人格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儿不但通过可以从他们对别人的善意帮助中受益,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帮助、分享、合作、安慰和援助的幼儿,对他们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更是受益匪浅。正是基于幼儿亲社会行为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我们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从1990-2010年近二十年来学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概况。并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幼儿亲社会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对指出了未来对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一、国内关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概况为了能够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国近二十年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状况,我们从中国知网上检索了从19902010二十年间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论文,共检索到117篇,其中核心期刊36篇,非核心期刊71篇,会议论文4篇,硕博论文6篇。为了便于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我们把19902010二十年间分为两个阶段,即19902000年和20012010年。这种时间段的划分依据是有两个方面的理由:第一,这种划分便于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对比前后两个阶段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变化;第二,这种划分有利于分析两个阶段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重点及预测未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趋势。从19902010年间国内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文章数量及每个阶段分布状况如下表一所示:发表时间期刊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合计比例1990-2000333328%2001-201074648472%合计10764117(表一:19902010年间发表的幼儿亲社会行为论文统计表)从表一可以看出,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引起学者的重视,特别是从20012010年间,有关研究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文章就多达84篇,占整个总量的72%。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学者、家长以至整个社会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在不断提高;第二,近年来出现的抢劫、谋杀及反社会行为等案例日趋严重,引起了学者对儿童、特别是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关注。另外,从作者研究的视角方面分析,把检索到了论文分为社会学、五大领域、心理学、国内外比较方面进行比较,发现研究最多的是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多数为寻求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方法介绍、评价等;五大领域研究视角,幼儿游戏的研究占多数,作者通过介绍幼儿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建议幼儿园工作者和家长注重游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有重大作用,其中角色游戏尤为关注;心理学视角的研究,移情、心境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通过心理学相关实验的研究判断移情、心境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分析;国外比较研究,主要有日本和澳门的亲社会行为研究状况以及与国内研究进行相关比较以促进相关研究。研究者通过综述的撰写分析相关理论的运用和研究状态以及趋势发展和不足之处。从作者研究视角的论文分布情况如下表二(统计数据不包括硕博论文、会议论文、研究综述及其它论文)所示:社会学心理学五大领域国内外比较总计1990-200011652242001-2010331912670总计442517894(表二:1990-2010年幼儿亲社会研究视角一览表)二、目前国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特点我们从中国知网上对检索到的文章整体上进行分析,发现学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有以下特点:(一)从论文运用研究方法方面来看近二十年来学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大多集中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移情训练法等。其中,文献法是运用最多的方法。如王红娜、李姗泽的中班幼儿游戏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发生现状的观察分析、李丹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等就是运用文献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检索到的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如下表三所示:研究方法列举文章比例文献法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1(2)57%实验法杨心德.幼儿的社会戏剧性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23%问卷法周芳名,李伟. 影响独生子女亲社会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17%观察法王福兰,任玮.幼儿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7-8)3% (表三:国内关于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方法统计图)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目前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较少。所使用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文献法、实验法及问卷法。研究方法的单一不利于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二)对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因素的研究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对检索到的论文分析来看,许多研究者认为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习得的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移情、同情心、心境)、自我意识、父母的教养方式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游戏等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例如李幼穗等的同情心培养对幼儿典型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徐华女的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决策的两种功能、宗爱东和李丹的2 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趋势是将向更为全面、综合的方向发展,如李丹的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如吴育红在游戏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价值思考强调应该重视游戏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教育者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儿童进行教导;黄岩、牟群英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认为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又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因此倡导教师和家长在幼儿的游戏中进行诱发、引导、练习和巩固亲社会行为,反复实践和巩固,让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变成一种习惯。通过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 使人们认识到哪些因素制约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并以此为依据对儿童提出适当的要求, 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如训练移情能力、 树立良好的榜样、 进行正确的归因、 及时表扬鼓励、 组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等, 促进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通过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习得的因素如下表四所示:因素归类 列举文章认知因素周宗奎亲社会行为归因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0(4) 周宗奎5一14岁儿童对亲社会行为认知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1)陈益614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原因认知的研究 J心理科学,1993 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 移情能力李辽青少年的的移情与亲社会关系J心理学报,1990张嘉玮,崔光成12一16岁被助儿童的自助能力、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3 李百珍感情移入培养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1995(1) 自我概念侯积良价值取向、自我概念与亲社会行为J心理科学,1990.33(4)侯积良自我与亲社会行为J心理科学 ,1991(4)马祥林试探自我关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父母教养方式宗爱东,李丹.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9(9)大众传媒方建移.现代传媒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中的促进作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幼儿游戏王红娜,李姗泽.中班幼儿游戏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发生现状的观察分析J. 调查与研究,2005(4)(表四: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习得的因素)(三)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方面的研究从对检索到的论文分析来看,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方面的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如肖爱芝的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养成、苏丽的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陶亚萍的关于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和培养的一些思考等。这些论文虽然都关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但从其内容来看,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从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视角强调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第二,对亲社会行为培养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就是幼儿自身不断主动参与外界建构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建构就是不断解决每个阶段的矛盾的过程。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获得还需要创设外部环境,因此,作为成人必须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发展理论的视角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肖爱芝的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养成。第三,从对普遍意义上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获得是幼儿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亲社会行为的建构就不同。以前研究者较多关注大多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习得,近年来由于留守儿童的增多,对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习得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李静的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等。(四)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依据理论的研究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目前支持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理论主要有社会行为理论、道德判断发展理论、移情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及发展生态学理论等。但是从对检索到文章进行分析来看,依据一定的理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是较少的。在检索到的论文中只有两篇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如肖爱芝的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养成、甘琳琳等的亲社会行为的动机理论等。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及预测未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趋势。(五)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作者来源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检索到论文的作者来源进行分析后发现,有高等院校的教师及研究生、幼儿园教师两种类型为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作者来源如下表五所示:作者来源列举文章华中师大教育系周宗奎亲社会行为归因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0(4) 周宗奎5一14岁儿童对亲社会行为认知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1)北京大学吴念阳,许政援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研究J心理科学, 1992(5)东北师大教育系张嘉玮,崔光成12一16岁被助儿童的自助能力、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3(1) 北京师大心理系李辽青少年的的移情与亲社会关系J心理学报,1990(1)天津师大应用文科学院 李百珍感入情移培养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1995(1) 南京师大教育系陈益614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原因认知的研究 J心理科学,1993(3) 上海师范大学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 江苏省淮安市机关幼儿园涂梅托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现状及对策J好家长,2008(Z1)(表五: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作者来源)通过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高校教师及研究生、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比例如下图1所示。另外,从对检索到的核心文章分析来看,高校研究者和幼儿园教师的比例分别为8:2。这说明目前对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前瞻性和理论深度是以高等院校的研究者为重点。从这两个方面说明,目前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高等院校,幼儿园教师只占很小的比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高等院校学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强,第二,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少及对新知识理解、接受及运用能力较低。(五)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论文出处(来源)方面的研究从对检索到的文章出处看,文章类型大概分为三种,即教育类期刊、心理类期刊及其它期刊等。这三种类型期刊所占比例如下图2所示。 图2:文章出处(类型)所占比例从图2所示,在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中,教育类期刊所占比例为67%,心理类期刊所占比例为30%,其它类期刊占3%。这说明目前对幼儿请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心理和教育两种视角进行研究。这种现象也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亲社会行为养成的规律。从图2还可以发现,在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的研究中,从心理学角度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所占比例较少,这说明我国目前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重点是从教育视角进行研究。(六)儿童对亲社会行为的评价研究赵章留、安桂玲在46 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中从衡水市随即抽取小学两所,被试358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与预期行为、责任预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角度进行调查。儿童对自己亲社会行为的评价高于对同伴的评价, 评价自己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更高, 而且有明显的差异,这与评价同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生评价自己和同伴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高于男生, 特别是在分享和安慰行为上。三、当前国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从对检索到的论述分析情况来看,当前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一)研究方法过于单一从对检索到的论文的分析来看,大多数论文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主要用文献分析方法、实验法、问卷法等方法进行研究,运用这三种方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占检索到论文数量的97%。而很少运用调查、比较、访谈、观察、社会测量、投射等方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造成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方法单一是因为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十分复杂和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方法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方法单一不利于深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也不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理论的拓展和深化。(二)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范围仅局限于幼儿园和家庭从对检索到的论文的分析来看,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围仅局限于家庭和幼儿园,而且把二者联系起来的研究就更少。现有研究表明,幼儿亲社会行为是后天习得的。社区、幼儿园、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场所,幼儿生活在生活这些场所中必然受到人和环境的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习得就是幼儿在这些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而获得的。因此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应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三)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运用理论较少从对检索到的论文分析来看,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只运用了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和动机理论,而没有运用期望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等。目前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运用理论较少说明研究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只关注社会因素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方面强调的趋利避害假设之上。用多种理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会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习得提供多种不同的途径和策略。(四)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幼儿园教师所占比例较少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习得是幼儿与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习得的主要场所。对幼儿在园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习得的主要组成分。幼儿园教师参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因为幼儿园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参与研究的便利条件,是培养和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幼儿园教师参与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比例很少(如表五和图1所示)。这对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十分不利的。四、未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发展的趋势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趋势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未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方法将会出现多样化趋势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多元统计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幼儿亲社会行为重要性的提高,未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方法必将出现多样化趋势,如比较、访谈、观察、社会测量、投射等方法将会运用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将会有助于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深化,也能够更为准确地解释和预测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此外,在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研究方法上,进一步的研究应该突破传统的静态观察和假设情境的方法,在更具生态性的情境中开展研究。总之,研究方法是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二)未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将向社会、幼儿园、家庭一体化的趋势发展当前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只从某一方面去研究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问题,如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未来队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将更加广阔的社会、幼儿园及家庭一体化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去研究。因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是幼儿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之间发生的。在现实情境中研究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三)未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将会出现多种理论视角下的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随着国外教育、心理、社会、生态等各种理论的引进和我国各种理论的创新,未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将会出现多种理论视角下的幼儿亲社会行为类型的多样化趋势。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目前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运用理论较少,这不利用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和深化。在未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将会出现多种理论指导下的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四)未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将趋向高等院校师生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合作的方向发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既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高等院校师生掌握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幼儿园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中,高校师生和幼儿园教师的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中的结合,既可以丰富高校师生的实践经验,又可以加强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五)未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长期以来由于受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幼儿是社会化过程中的纯客体,幼儿的行为是父母或成人通过奖惩的手段塑造的。因此要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作出解释,只需对幼儿的父母或成人及其社会化实践进行考察即可。然而随着近年来认知发展心理学及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幼儿不是社会化的被动接受者,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过程施加主要的影响,在幼儿与社会化之间存在着双向影响。也就是说,幼儿在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已被广泛接受。参考资料:1方建移.现代传媒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中的促进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0卷第2期:125-127.2王红娜,李姗泽. 中班幼儿游戏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发生现状的观察分析J.调查与研究,2005年第4期:43-45.3贾蕾.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22卷,第2期:1101124赵章留,安桂玲.46 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 年第13 卷第3 期:214-2175吴育红.游戏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价值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4月第22卷第2期:84856宗爱东,李丹.2 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9月:46487徐华女.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决策的两种功能J.心理学探新,2005年第3期:73-778赵景欣张文新纪林芹.幼儿二级错误信念认知、 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37(6):760-7669宗爱东.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8月第26卷第4期:139-14110高树昱,李庆功.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第20卷,总第81-82期:53-5511陈贵娥.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方法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71-7312黄岩,牟群英.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J.幼教园地,2004年6月下旬:3313寇彧,唐玲玲.心境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44-4914胡金生,杨丽珠.当前日本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动向J.心理学探新,2004年第4期:14-1615曾强.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方式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第4期:4-616裴晓霞,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J.思想教育,2004年第4期:3717寇彧,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第4期:86-9118王晓莹.英语教学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3年1月15日:56-5819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8月,第22卷第4期:62-6620王敏.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与运用J.山东教育2002年10月:2921李桂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79-8022冯夏婷,邹晓枫.澳门亲社会行为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02年5月:49-5223姬兴涛,张智,任旭林.儿童亲社会行为新近研究述评及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9月,第4卷,第3期:47-5024张立群.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初探J.教育实践,2002年8月:32-3425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年第24卷,第2期:202-20426郭兰,张建平.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60-6227支敏.儿 童 亲 社会行 为 的 形 成及培 养J.贵州教育,2001年第3期:2328丁芳.儿童的观点采择、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10-1329张雪梅.关于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价值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总第63期:67-6830朱止丰,白丽华.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8月:15-1831王美芳,董会芹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第12卷第6期:356-35732周芳名,李伟.影响独生子女亲社会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51-5233刘泽文,赵爱玲.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述评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42-35534李幼穗,周坤.同情心培养对幼儿典型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2):341-34535肖爱芝. 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养成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137-13836甘琳琳,佐斌.亲社会行为的动机理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12):17-2137周宗奎.亲社会行为归因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0年第4期:24-2838周宗奎.5一14岁儿童对亲社会行为认知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第1期:1-739陈益.614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原因认知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3年第3期:177-179 40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2期 :8-1441李辽.青少年的的移情与亲社会关系J.心理学报,1990张嘉玮年第1期:72-7842张嘉玮,崔光成.崔光成12-16岁被助儿童的自助能力、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第1期:14-1843吴念阳,许政援.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研究J.心理科学,1992年第5期:51-5344杨心德.幼儿的社会戏剧性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第2期:8-11 45侯积良.自我与亲社会行为J.心理科学,1991年第4期:46-5146马祥林.试探自我关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74-8047李福芹.移情训练与幼儿亲社会的培养J.幼儿教育,1994年Z1期:13-1448覃伟合.试论儿童亲社会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81-86 49周宗奎.亲社会行为归因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0年第4期:24-28 50周宗奎.5一14岁儿童对亲社会行为认知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第1期:1-751陈益.614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原因认知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3年第3期:177-179 52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2期:8-1453李辽.青少年的的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心理学报,1990年第1期:72-79张嘉玮崔光成54刘军.12一16岁被助儿童的自助能力、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第4期:16-18 李百珍55李百珍.感情移入培养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32-33 56吴念阳,许政援.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研究J.心理科,1992.33(5):332-34157侯积良.价值取向、自我概念与亲社会行为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