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西省抚州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西省抚州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西省抚州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州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试 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孔子 韩非 普罗塔戈拉 苏格拉底a b c d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3“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4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5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留学主要目的地是欧美;19世纪末,留学主要目的地转向日本。促成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 b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转变 c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要求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6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7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8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词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篇文章应发表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0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1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12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普罗泰格拉13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 )a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b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14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15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16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17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18某学生在学习“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主义偏重主观、表现;主义偏重客观、再现。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与句中、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艺作品分别是( ) a人间喜剧、悲惨世界 b巴黎圣母院、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格尔尼卡 d苹果车、安娜卡列尼娜19法国著名作家左拉非常推崇美术的一个流派,他认为:“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这一流派的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其代表作是( )a日出印象 b自由引导人民 c格尔尼卡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0下列关于聊斋志异与人间喜剧两部文学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b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c都揭露批判了资本带来的罪恶 d都是社会百科全书式的著作21下列不属于斯宾诺莎的主张的是()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 国家的目的在于保障人的生命和社会的安全 民主制最自然,也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a b c d22美国独立宣言中原有这样一段文字:英王乔治三世“侵犯了一个从来没有冒犯过他的远方的民族的人身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个半球去,使许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后来却把这一段删掉了,其原因是( )它具有煽动黑人反抗白人种族歧视的意味 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对付英国 它指责英王犯下了侵犯人权的罪行 北美存在种族歧视,而这段文字替黑人申辩a b c d23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有名无实,丧失权力 b资产阶级和贵族害怕人民而同封建势力妥协c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封建王权 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24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的重要影响是( )有利于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对欧洲和北美地区许多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影响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a b c d25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压迫,要求平等、自由、民主 c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d建立资产阶级法制社会抚州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 史 试 卷 答 题 卡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各12分,28、29小题各13分,共50分)26、(12分)阅读下材料: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服从,而只是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将是合法的破坏。(卢梭社会契约论)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核心,指出其与专制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3分)(2)17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指出其表现。(7分)(3)从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27(12分)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宋史资料汇编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高中历史必修二材料三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3分)2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4分)(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5分)2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材料二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欲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5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6分)历 史 试 卷 参 考 答 案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dcdcbcdcdaa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aabbabdccc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各12分,28、29小题各13分,共50分)26、(12分)(1)思想核心:洛克:人民主权、人民革命。(1分)卢梭:反君对主专制、社会契约。(1分)根本原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1分)(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于1787年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斗争确立了共和政体;中国于19世纪晚期发生维新变法运动,继之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7分)(学生回答出日本、德国各给1分,但本题最高分不超过7分。)(3)实现政治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主政治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2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27(12分)(1)特点:文化普及程度较高;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农工商各阶层。(3分)(2)原因: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强;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宋代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宋代科举取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