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超敏反应PPT课件.ppt_第1页
医学免疫学超敏反应PPT课件.ppt_第2页
医学免疫学超敏反应PPT课件.ppt_第3页
医学免疫学超敏反应PPT课件.ppt_第4页
医学免疫学超敏反应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1 超敏反应的概念 分型 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本章要点 2 3 概念 超敏反应指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超出识别和排除抗原所需要的免疫强度而造成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紊乱的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俗称变态反应 allergy 4 RobinCoombs1921 I型 速发型 IgE II型 细胞毒型 IgG IgM III型 免疫复和物型 IgG IV型 迟发型 Th1 TDTH V型 CTLVI型 细胞因子VII型 5 分型 I型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 IV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Ab Ab Ab T 根据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将超敏反应分为四型 6 I型超敏反应 typeIhypersensitivity 过敏反应 anaphylaxis 7 Prausnits Kustnertest reagin 1921年Prausnitz将其好友Kustner对鱼过敏的血清注入自己前臂皮内 一定时间后将鱼提取液注入相同位置 结果注射局部很快出现红晕和风团反应 他们将引起此反应的血清中的因子称为反应素 reagin 这就是著名的P K试验 8 KimishigeIshizaka 1925 andTerakoIshizaka Reagin IgE 9 I型超敏反应的特征 特异性IgE介导 主要特征 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出现快 消退也快 出现生理功能紊乱 不出现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家族史 速发相迟发相 10 11 I型超敏反应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发生机制常见疾病防治原则 12 抗原 抗体 IgE IgEFc受体 Fc R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13 抗原 变应原allergens 是指能够选择性地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 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成分多样 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机体 14 吸入性变应原 花粉 尘螨及其代谢产物 真菌菌丝及孢子 昆虫毒液 动物皮毛 食物性变应原 奶 蛋 鱼虾 蟹贝 防腐剂 添加剂等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青霉素 磺胺 普鲁卡因 有机碘等 变应原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组织蛋白 变应原 15 DustmiteFaecalparticals Inhalantallergens Ragweedpollen Fungalspores Catdander 16 IgE的产生 IgE主要由鼻咽部 扁桃体 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17 抗体 Th 变应原 Th2 IL 4 B 浆细胞 IgE APC 过敏素质的个体 体内Th1和Th2处于失平衡状态 即Th2较高 18 抗体 IgE在不与Ag结合的情况下 可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 嗜碱粒细胞膜Fc R结合 又称抗体的细胞亲嗜性 结合IgE抗体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处于致敏状态 IgE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机体致敏 IgE在正常人体内的含量为0 1 9ng L 19 IgE分子及其受体 20 IgEFc受体 Fc RI由一条 链 一条 链和两条相同的 链组成 链与IgE的FC段结合 链和 链可介导信号转导 多价抗原与致敏的细胞膜上IgEFab段特异性结合 使IgEFab发生桥联 相应的Fc RI发生集聚 启动活化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上受体传导信号 21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Mastcellsandbasophils 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呼吸道 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 胞质中有嗜碱性颗粒 激活后可释放出颗粒性物质 22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23 24 25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s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 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组织中 I型超敏反应患者血中或超敏反应发生部位嗜酸性粒细胞大量增加 参与I型超敏反应迟发相反应对I型超敏反应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 26 I型超敏反应的过程和发生机制 致敏阶段无任何临床症状 一般需1 2周 发敏阶段IgE交联 Fc R 的微集聚 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活化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及细胞因子等 效应阶段生物活性介质 效应组织和器官 27 28 29 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二 Syk Fyn 抗原交联IgE P PTK活化 PIP2 DAG PLC PKC活化 IP3 肌球蛋白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脱颗粒 MAPK活化 PLA2 PC 花生四烯酸 环氧合酶途径 脂氧合酶途径 PGD2 LTs PAF 羟基化磷脂 分泌脂类介质 LYSO PAF 30 储存介质 组胺 histamine 激肽原酶 kininogenase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ECF A 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 白三烯 leucotrienes LTs 前列腺素D2 prostaglandin D2 PGD2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 vatingfactor PAF 31 发生机制 32 速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速发相反应特点 发生迅速 多为功能紊乱 经过紧急治疗可完全恢复 储存介质主要参与早期反应 迟发相反应特点 发生较慢 伴有炎性改变 新合成介质 细胞因子及嗜酸粒细胞等主要参与晚期反应 33 全身过敏反应 呼吸道过敏反应 消化道过敏反应 常见疾病 皮肤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胃肠炎 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 34 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 抗生素 以青霉素引发最为常见 此外头孢菌素 链霉素等也可引起 某些麻醉药物 如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等 生物制剂 如临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 白喉抗毒素等 35 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 有明显的家族史 常为吸入花粉 尘螨 霉菌 动物毛屑或呼吸道感染等引发 这些患者表现为快速的流泪 打喷嚏 流清水样鼻涕 脱离此环境很快恢复 36 37 Rhinorrhea 常见疾病 sneezing 38 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 食入鱼 虾 蛋 奶及一些药物后 出现肠蠕动加快 腹痛 腹泻 口腔及胃肠溃疡 伴有胃肠道外湿疹 荨麻疹等 39 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40 常见疾病 41 Eczema 常见疾病 42 严重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43 防治原则 检出变应原并避免与其接触 脱敏治疗 药物治疗 急性脱敏治疗 短间隔 20 30min 小剂量 多次注射慢性脱敏治疗 长间隔 一周左右 小剂量 多次皮下注射相应变应原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等 44 Skintestforallergy 45 Skintestforallergy 46 药物治疗抑制生物活性介质释放的药物 1 色苷酸二钠 稳定肥大细胞膜 阻止脱颗粒 2 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类 前列腺素E和氨茶碱 提高细胞内cAMP的浓度生物活性介质拮抗剂 1 组胺拮抗剂 苯海拉明 扑尔敏 异丙嗪等 2 缓激肽拮抗剂 水杨酸 3 白三烯拮抗剂 多根皮苷酊磷酸盐改善效应器反应性的药物肾上腺素 47 肾上腺素 受体激活剂 茶碱类促进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磷酸二酯酶ATPcAMP5 AMP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48 总结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 IgE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和机制 临床常见疾病 防治原则 避免接触抗原 抑制IgE的产生 脱敏疗法 稳定肥大细胞膜 抑制脱颗粒 拮抗生物活性介质 对症治疗 49 50 全身过敏反应 呼吸道过敏反应 消化道过敏反应 常见疾病 皮肤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胃肠炎 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 51 II型超敏反应 又称细胞毒型 cytotoxic 或细胞溶解型 cytolytictype 超敏反应 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 在补体 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 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要表现的病理性损伤 52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参与 型超敏反应的成分1 抗原 常为细胞性抗原2 抗体 调理性抗体 主要为IgG和IgM3 效应细胞和分子 补体 吞噬细胞 NK细胞损伤细胞机制1 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2 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调理作用 3 ADCC作用 53 54 55 56 抗原细胞固有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 如ABO血型抗原 Rh抗原吸附于细胞表面的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异嗜性抗原 如链球菌的多种蛋白与人的肾小球基底膜 心肌瓣膜之间 其他物种的热休克蛋白与人类的HSP之间 57 58 59 常见疾病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肺出血 肾炎综合症 60 输血反应 ABO血型不符 血型AgAb 血清AAanti BBBanti AABA BnoneOHanti A anti B 61 62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63 RBC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或病毒 RBC 自身抗体 RBC 抗原抗体复合物 激活补体 红细胞膜 C9 C8 C5b 6 7 自身抗原 64 TypeIIhypersensitivityinducedbyexogenousagents 常见疾病 65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可由 型超敏反应引起 型占20 左右 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存在异嗜性抗原 链球菌使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改变 补体 ADCC及吞噬细胞参与 肾小球基底膜表面形成Ag Ab复合物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 66 肺出血 肾炎综合征 Goodpasture s综合征 1 临床特点以肺出血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2 发生机制 67 甲状腺机能亢进 Grave病 刺激型超敏反应 68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69 参与 型超敏反应的成分1 抗原 常为细胞性抗原2 抗体 调理性抗体 主要为IgG和IgM3 效应细胞和分子 补体 吞噬细胞 NK细胞 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肺出血 肾炎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 总结 70 III型超敏反应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 immunecomplextype 或血管炎型 vasculitictype 超敏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 IgG IgM类 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可沉积在组织 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等参与下 引起组织损伤 71 抗原 可溶性抗原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的影响因素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组织损伤特点 I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72 抗原内在抗原变性IgG 核抗原外来抗原微生物 寄生虫感染生物制剂 如抗毒素血清 药物等 73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的影响因素抗原成分在体内长期滞留 先决条件形成IC的大小抗原抗体的比例组织的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IC易沉积于静脉压较高的毛细血管迂回处 如肾小球基底膜及关节滑膜 肝 脾等部位 影响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其他因素 74 大分子IC 易被吞噬细胞清除小分子IC 易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滤出中等分子IC 组织内沉积 75 免疫复合物 76 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1 补体的作用C3a C5a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C3a C5a受体结合炎性介质释放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渗出增加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2 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释放溶酶体酶 包括蛋白水解酶 胶原酶和弹力纤维酶 水解血管及其周围组织 3 血小板的作用 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活化 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小板局部缺血 坏死 释放血管活性胺水肿 77 78 79 组织损伤特点血管扩张 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出血坏死及血栓为特征的血管炎 80 临床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 类Arthus反应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81 NicolasArthus1862 1945 82 经抗原反复免疫之后 注射抗原的皮下出现局部红肿 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 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常见疾病 83 大量注射抗毒素马血清1 2周后出现发热 皮疹 淋巴结肿大 关节肿痛和蛋白尿等症状 血清病具有自限性 停止注射抗毒素后症状可自行消退 有时应用大剂量青霉素 磺胺药等也可引起类似血清病样的反应 血清病 常见疾病 84 Serumsickness 常见疾病 85 常见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 3周 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形成复和物 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处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86 细胞核物质 如DNA RNA 核内可溶性蛋白 刺激机体产生抗核抗体 形成IC 沉积于周身毛细血管 关节滑膜 心脏瓣膜等处 引起全身性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 87 类风湿性关节炎 体内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称为类风湿因子 IgM类 形成IC 沉积于全身小关节滑膜处 引起小关节红肿 变形僵直 失去运动功能 88 RA患者手指关节实质性损伤 常见疾病 89 总结 III型超敏反应必须有IgG或IgM与抗原形成一定大小的免疫复合物 III型超敏反应必须依赖补体才能治病 临床常见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 类Arthus反应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 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常见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 类Arthus反应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 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90 IV型超敏反应 是由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24 72h后发生的 形成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 起主要作用的是效应T细胞 单核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无抗体及补体参与 91 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 抗原 胞内寄生菌 病毒 寄生虫和化学物质2 效应细胞 CD4Th1细胞和CD8CTL 单核巨噬细胞3 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92 发生机制 Th1 CTL IL 3GM GSFMCP 1 靶细胞溶解 凋亡 活化巨噬细胞 加重炎症反应 损伤组织 93 常见疾病 感染 传染 性迟发型超敏反应传染过程中发生的IV型超敏反应 多见于胞内寄生菌感染 如结核 麻风 布氏菌病 结核菌素试验 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 94 95 麻风病人 96 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97 接触性皮炎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