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套) 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套) 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套) 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套) _第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套)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套)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赵丽宏的文章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巴金的散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冰心的诗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 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学习散文,要注意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要能够揣摩诗作所蕴涵的意义;学习小说,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 领会作品的主题。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阅读教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设计 A】 创意说明:本文作者用精美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的精辟的见解,殷切地盼望青少年们去打开文学之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认真地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鉴赏,在诵读中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步骤: 1.读课文,思考: 作者对 “文学 ”有怎样的认识 ? 作者描绘出的 “文学 ”具有哪些魅力 ? 2.理出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 作者先是从什么说起,引出 “文学 ”这个话题的 ?再从什么说到打开 “文学 ”宝库的途径 ?最后引用致文学中几段话描绘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后会见到一个怎样的新奇世界 ? 3.精读第 4 节。 指导学生参看注释,查阅字典。读准该节每一个字的注音,再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一遍后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句子。 指导学生探讨下列句子的含义: a.“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是 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为例,略作讲解。) b.“优秀的文学作品, 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可举小学教材中的课文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来启发学生理解。) c.“有人说, 他也只能是一个 高智商的野蛮人 。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 “智商 ”,查词典理解 “野蛮 ”的词义后,再结合本段中的第 6、 7、 8、 9 句来理解课文中 “野蛮人 ”的含义。) 作者在这一节中告诉我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找出语句,并联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 实际谈谈认识。) 4.精读 611 节,品读语句,理解含义。 “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类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 (可引导学生回忆小学课文来理解。) “有时候,你展现漫长的历史,有时候,你只是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 ”(教者简介: “展现漫长的历史 ”的,如三国演义等长篇小说; “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 ”的,如静夜思等唐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 611 节,读后说一说你对 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兴趣 ? 5.指导学生浏览全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优美的语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试作背诵。 6.课后练习:就某一文学作品对你的影响写一则日记,然后和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 B】 创意说明:指导学生通过精读、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去理解、感悟文学的特征、内涵和功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读文学作品的实际去领会课文中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教学步骤: 1.侧重指导略读,感知课文。 (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 34个思考题 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2)启发学生讨论并作适当讲解,弄清 “为什么要打开文学大门 ”和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赞美文学 ”的问题。( 3)指导学生朗读文中需重点理解的语句和语段,体会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2.侧重精读理解领悟文章主旨。 ( 1)指导学生跳读课文,找出作者认为文学有重要的育人作用的语句,再联系自己以前读过的文学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2)引导学生精读 611 节,启发学生认识文学的魅力,产生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3)指导学生诵 读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设计 C】 创意说明:在讲授新课之前,先精选例文,并精心设计若干问题解析例文。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教学步骤: 1.感知课文,认识 “文学 ”。 ( 1)听读小说,谈谈感受。 教者有感情地朗读一篇主题鲜明、情节感人的微型小说,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小说反映了什么时代的社会生活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你在思想上、感情上有何触动 ?(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找出作者阐释 “文学 ”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语句, 再品读这些语句,体会作者对 “文学 ”的认识和感情。教者相机作些点拨性讲解。 2.指导朗读,揣摩语言。可按以下主要步骤进行: ( 1)教者先有感情地朗读 611 节,然后扼要解说作者引录致文学中的几节文字旨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激励青少年去打开文学之门。( 2)引导学生默读这几节文字,找出各节中能表达其中心大意的句子,并思考第 69 节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赞美文学的。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者就学生讨论中的难点作出精当分析。( 3)引导学生自选并揣摩文中一些语句的含义,教者相机点拨。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我见到的大作家(节选) 第一个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赵丽宏。 可是当我看到穿着海蓝色立领衬衣,满头花白头发的高个子男人走进课堂的时候,我几乎确认,照片上的赵丽宏不是眼前的这个男人。照片上的他是那么年轻,那么意气风发,可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却几近苍老。 也许听课的人都感觉到了一种震撼内心的伤感,因此教室里安静得几乎像空籁的宇宙一般只剩下风和气流的声音了。 赵丽宏开始说话了,于是我终于在他紧撮的双眉中看到了那 个常常陷入思考的头颅,我看到他几近忧郁的眼睛,即便在开一句玩笑的时候也充满了悲伤的幽默。 这一次,他并未真正为我们讲课,他给我们介绍一位搞遗传生命研究的科学家,他说: “自然科学有多么重要,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 于是我们迷醉在了整整一下午的生命和遗传的奥秘中忘乎所以,而赵丽宏,却悄悄地消失在了阳光明媚的午后。当我们醒来时,这个花白头发苍老的男人已经不知去向。 这是一个并不张扬的男人,可我何以在我的记忆中觉得他是细腻委婉到非要把他的情感用跃动的句子来表达的呢 ?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听课的年轻写手羊羊悄悄在我耳边说:刚才那个很老的男人是赵丽宏吗 ?我本来以为他才三十多岁,看来诗人在读者的心中是不会老的。 羊羊说对了,诗人,怎么会老呢 ?赵丽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生命科学家,而他自己,没有用诗的语言给我们上课,他悄悄走了,他让我确信他的诗是不能用口语来表达的,一如开在原野上绚丽的花朵,当你把它采摘下来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它的芳香。 那个看到真实的赵丽宏的下午过去了,而他的魅力,却依旧在我中学时代的那本诗集里灿烂弥放,不是用他的嘴,而是用他宁静致远的笔。 (摘自东方论坛 2002 年 11 月 29 日) 2.课文扩读材料 青春之门 赵 冬 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首催人如梦的童谣早 就唱厌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 可门却关得那么严,我出不去。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儿便也插上了翅膀飞出大门;冬天用手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串脚印都跳到了门外 懂事的时候,我就试图接近那扇门,有时间就与它培养感情,跟它说话,给它唱歌,向它做鬼脸儿 可是不论我怎样讨好,它都不理我,它离我好远啊 ! 后来,我可能是长大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扇门竟訇然地向我洞开了。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跑呵跳呵,朋友也多起来,调皮的鸟, 溢香的花,青翠的山,幽蓝的湖,还有伙伴的友情,对知识的求索,对异性的那种神秘而清纯的爱慕 排山倒海地向我堆来。穿越过一段时间的隧道,我终于跨过了这扇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大门。 由小男孩迅速长成个小伙子,这不能不算是大自然对自己的慷慨。那扇绚丽芬香的五彩门已经被丢在身后了,喜欢在门前徘徊的我,突然像失去了什么,周围是一片空濛寂寥,于是便发现了自己的孤独。总想把甜蜜和痛苦都揉进梦里,让一个清丽修长的身影夜夜光着脚熨干我潮湿的情绪;总想把静谧和骚动都揉进指甲缝,让一个绵软的笑时时眯着眼流入我荒凉的田野。 这就是我所踏上的青春阶梯吗 ?这样的年龄悄悄地来了,这样的季节悄悄地来了,谁也无法拒绝,谁也无法回避。青春的门应该是属于诗的,它不仅奔流着执著的血浆,还燃烧着热情的生命。清晨,我在它的轻唤中醒来;夜晚,我在他的抚慰中睡去;仅仅是在短暂的瞬间,我便迎来了青春之门,我便告别了青春之门,向人生的又一领域奋力攀登。仅仅只是在短短的路程中,便留下了一生中最多最多的回忆 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经没有了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 过,所以使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 你看到那阳光明媚、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映在诗词中的不分明是一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吗 ? 人生就像小姑娘跳方格一样,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跨过这一扇又一扇庄严的大门。 使用建议: 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又一扇庄严的神秘的大门,最耀眼的是那扇 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把本文与为你打开一扇门比较阅读,着重突出两篇文章写作思路、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繁 星 【教学设计 A】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它描绘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形。从全篇看,作者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新颖而贴切的联想和想象呼之欲出。教学重点应放在比较三次看繁星的不同感受以及由眼前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上。 教学步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 题。 课文紧紧围绕 “繁星 ”展开描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 “我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观看繁星的 ? 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我观看繁星时的感受 ?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结构全文的 ?由此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 2.品读课文,感受情境,揣摩语言。 ( 1)作者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画出这些句子。 ( 2)结合 “探究 练习 ”二讨论:在描写观星感受的语句中,你认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句 ?读一读,想一想,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提示: “母亲的怀里 ”给人以怎样的感觉 ?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提示:繁星和萤火虫有哪些相似之处 ?这样写表明了繁星怎样的情态 ?)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提示: “我 ”既然 “沉睡着 ”,怎么又 “觉得 ”?这样写矛盾吗 ?它表达了 “我 ”怎样的感受 ?)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提示:你是怎样理解 这句话的 ?“那个巨人 ”指的是什么 ?“还在跑 ”包含了什么意思 ?) 3.问题探讨: ( 1)作者所描写的繁星哪些是观察到的实景 ?哪些是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先画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我 ”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最后想一想,在作家的笔下,繁星为什么能这么多姿,这么富有生命 ?(提示:观察细致、感悟细腻、童心犹在、运用多种修辞、借助联想和想象等。) ( 2)结合 “探究 练习 ”一、三讨论:如今,你仰望星空,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就 给予肯定。) 4.熟读课文第 3 节,力求背诵。 5.课后练习: 观察某一事物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并写一段话,描写出自己观看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设计 B】 创意说明:根据 “教学重点提示 ”,精心设计若干思考题,让学生自我感知、揣摩、探讨、积累、训练,教者适当加以引导、点拨,协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 1.设计导读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 1)从前 “我 ”在家乡观望到怎样的情景 ?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 ( 2)三年前, “我 ”在南京观看星天时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 ( 3)如今, “我 ”在海上观看繁星又有什么感受 ? ( 4)文中哪些词句表明 “我 ”对星天的认识越来越细微深切 ?哪些是作者观察的实景 ?哪些是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 ( 5)文中哪些语句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 6)作者为什么能将繁星写得那么多姿,那么富有生命 ? 2.自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对各小组提出的不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朗读相关语段的基础上相互答疑,教者相机点拨。 3.进一步引导学生质疑,探讨品味重点语句。 4.指导学生小结阅读这篇课文的基本方法,教者围绕 “教学重点提示 ”再作简要总结。 【教学设计 C】 创意说明:以反复诵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究、比较作者三次看星的内在联系,理解、感悟运用修辞手法句子的精妙之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同类美文的能力。 教学步骤: 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本文的内在脉络和写作思路,设计并填写表格(表格要能反映观看星天的时间、地点以及观看到的情景和感受)。 2.再读课文,找出每段的关键句,讨论:哪些语句表现了 “我 ”爱星天 ? 3.指导朗读,体会意境。讨论: ( 1)作者通过描写繁星表达 “我 ”怎样的思想感情 ? ( 2)作者是如何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的 ? 4.四读课文,揣摩修辞。讨论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的表达作用。 5.引导学生总结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选择具有相似特点的散文让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巴金跨入了百岁大门 据新华社上海 2月 1 日电(记者赵兰英) 羊年初一子时,欢闹的爆竹声迎来新的一年,文学大师巴金跨入了百岁 “大门 ”。 巴金的病房早被工作人员装点得喜气洋洋。凌空的彩带、飞扬的灯笼、盛开的鲜花、红艳的 “寿 ”字 一切都透着一个字: “喜。 ” 两个半月前,巴金度过 99 岁生日。然而,前来祝福的人太多了,老人不幸肺部感染,呼吸急促、气喘,而且有点水肿。所幸的是,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状有所好转。这一现象,对于巴金身边的医护工作人员和所有关心他的人更是一个 “喜 ”字。 除夕夜,巴金的病房 热闹非凡。硕大的圆桌台面铺上了洁白的桌布,巴金的亲人欢聚在巴金身边。医院食堂为他们送来一桌预订的年夜饭。子时,巴金时醒时睡。工作人员小张对记者说,巴老心里清楚得很,他明白自己已跨入百岁 “大门 ”。 (摘自北京晨报 2003 年 2 月 2 日) 2.课文扩读材料 乡间小路带我回家 苏 童 青春无罪,这句话的侧面意思是青春无辜。我想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生机勃勃而杂乱无序的青春期,而人们在青春期喜欢迷恋上的事物往往也是不改容颜。它在你的心中永远保持着某种明丽如杏黄的色彩。 大 约在十几年前,一首名叫乡间小路带我回家的英文歌曲风靡大学校园,那些稍具有英文基础而又喜欢唱歌的校园青年不约而同地学会了这支歌,几乎所有的校园晚会都会有个男孩怀抱吉他站在台上,或者老练或者拘谨地弹唱这支歌,而我作为一个极其忠实的听众,张大了嘴伸长了耳朵站在人群中。在乡村歌谣特有的清新忧伤的旋律中,我想象着一座高高的山,一条湍急的河流,一个在旅途上怀念家乡亲人的漂泊者。歌中的山是西弗吉尼亚的山(我错误地把它想象成著名的落基山),河流是一条叫香纳多的河,漂泊者不知为何人,我便自然地把他想象成自己,因此我被这支 歌深深地感动了。我才不管它唱的是哪国的山哪国的河呢,每次唱到 “乡间小路带我回家 ”那一句时,我总是被唱得浑身一颤。 我至今不知约翰 丹佛为什么如此轻易地感动过中国的一代青年,就是因为乡村歌曲的柔情与感伤的魅力吗 ?抑或是异种语言歌唱的别国他乡易于俘获那迷惘的一代 ?我对其答案一直不求甚解,我想被歌声所感动是每个人的权利,而这份权利是无需用理性去层层探讨的。一个人因为被一支歌所感动,不管它是一支什么歌,那一定是一件单纯而又美好的事情。 时光机器当然是在不停地洗涤我们身上青春的痕迹,你年轻时喜 欢的歌在劳碌或发福的中年期生活中会一去不返。有一次我偶尔翻出多年前熟听的约翰 丹佛的磁带,所谓的怀旧心情使我把磁带放进了收录机的卡座,但我听见的是一阵刺耳的失真的人声噪音,那盒磁带也被时光机器销毁了,一种怅然心情油然而生。我觉得自己的青春时代也像那支歌一样无法拾回了,乡村小路,它似乎不能带我回家了。 我没想到我后来是在真实的落基山上拾回了那支歌,更没想到在落基山上想起那支歌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虚幻的遥远的旋律。落基山没有那条香纳多河,落基山上的路是一条标准的盘山公路,山顶覆盖着积雪,山坡上到处可见赭 红色的岩石和清澈的溪流,还有人工种植的杉树、松树林和受到保护的鹿和野兔,落基山的景色之美超出了我的想象,却不是我的想象。我对驾车陪我上山的友人说,歌中的落基山与事实不符。友人愕然,他不懂我在说什么,其实我知道自己词不达意,但有时候人是无法把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尤其是这种心情与一首什么歌有关的时候。 我在落基山上也没有发现乡间小路,我知道乡间小路已不能带我回家,带我回家的是汽车、火车或飞机。 使用建议:青春的憧憬和梦幻有着音乐般美妙的旋律,时光飞逝而去,成熟带来的失落感总是促使我们去 寻找着青春的足迹。读完后想一想,本文围绕着歌曲乡间小路带我回家依次写了哪些片段 ?表达了作者哪些不同的感受 ?文章的内在脉络又是什么 ? 冰心诗三首 【教学设计 A】 创意说明:引导学生了解如格言的三首小诗,给人以启迪,以激励,但这些小诗又不是抽象的说教,诗人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刹那的感受,把哲理寓于形象之中,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既有美感,又具理性。 教学步骤: 1.范读三首小诗。要求学生在听读中留心句中和句子之间的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三 首小诗,体会每首小诗表达出的中心大意。(读后,抽选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体会。教者记下学生理解小诗大意出现的偏差。) 3.品读小诗,讨论问题。 ( 1)教读成功的花。(先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后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对学生理解不了的难点教者及时作出精当的讲解。) 诗中哪一个词形象地突出了花的 “成功 ”? “现时的明艳 ”与 “奋斗的泪泉 ”“牺牲的血雨 ”之间有什么联系 ? 诗人用花的 “明艳 ”比喻什么 ? 成功的花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 2)学生自读嫩绿的芽儿和青年人,讨论下列问题: 两首小诗表达诗意的关键词语各有哪些 ? 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出了诗的形象 ? 每首小诗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先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者要扼要点评。) 4.指导朗读,启发学生找出句中要重读的词语。 5.指导学生诵读并背诵这三首小诗。 6.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了这三首小诗后想到了什么。 7.指导品读诗歌的方法。 ( 1)把握诗歌的形象 。 形象是抒情和说理的基础。如成功的花描绘了 “花 ”和 “芽儿 ”的形象。 ( 2)体会诗歌的语言。 如成功的花用 “透 ”字写出了 “泪泉 ”充分浸泡之状; “遍 ”字写出了 “血雨 ”抛洒范围之广,从而表现出 “芽儿 ”的奋斗和牺牲。 ( 3)通过联想,领悟诗歌的感情和哲理。 如成功的花一诗明显带有诗人对人生的探索的印迹。通过鲜明的意象,表现出诗人真挚热烈的情感,启发人们只有努力奋斗,不怕牺牲,才能成功。自然含蓄,又富哲理,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思想的启迪。 8.精选繁星春水中的其他小诗,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品读、讨论、交流: ( 1)诗中描绘意象特点的词语是哪几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 2)作者借助什么形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9.课后练习: ( 1)默写这三首小诗。 ( 2)课后阅读诗集繁星春水。 【教学设计 B】 创意说明: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往的学习经验,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特别强调学习诗歌要注重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极为 重要的。 教学步骤: 1.师生互动,援引小学课本中的诗歌,归纳总结出品读诗歌的方法。 2.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 1)要求做到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初知每首诗表达的大意。 ( 2)指点需要重读的词语,体会诗中的感情。 3.逐首品读,理解哲理。 ( 1)先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首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并思考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形象 ?诗中哪些词句表面上是在写物,实质上是在写人 ? ( 2)读后讨论,教者点拨、讲解,使学生完全理解各首小 诗借助什么形象表达出什么人生哲理 ? 4.指导背诵,体悟情感。 ( 1)教给方法,让学生诵读。 ( 2)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三首小诗后受到的启迪。 5.完成 “探究 练习 ”,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 C】 创意说明:教学方法上更多地让学生参与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启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尝试写作小诗,通过模仿实践,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步骤: 1.学生自由朗读三遍,边读边思考:这三首小 诗分别写了什么 ? 2.分小组交流、讨论,组长汇报本组讨论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教者结合各组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各首小诗描写的形象和表达的哲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小诗。从读准字音、吐字清楚、词句停顿以及需重读的词语这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进而,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4.指导学生完成 “探究 练习 ”二,在此基础上鼓励仿写一首小诗。 5.组织学生朗诵自己仿写的小诗,并说说这首小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扩 读材料 繁星 四八 弱小的草啊 !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提示:歌颂平凡、普通,勉励弱者以乐观、热情的态度对待人生。) 春水 一六二 崖壁阴阴处, 海波深深处, 垂着丝儿独钓。 不来也好, 我已从蔚蓝的水中, 钓着诗趣了。 (提示:体现了作者悠然平静的心境。语调活泼、生动,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 “垂钓诗趣图 ”。) 繁星 三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藉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硬的磐石, 裂成两半了。 (提示:以恬淡自然且充满童稚的笔致,颂扬了 “极小的刺果 ”的反抗精神,勉励人应积极努力向上,不畏艰辛,收获人生坚韧意志的硕果。) 繁星 五四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 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 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千万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 (提示:人生的偶遇是 偶然的,也蕴藉着必然,因此更应该珍惜你的生活和你所偶遇的每一个人和每一分缘吧。) 2.相关资源材料 朱光潜谈读诗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像一切其他艺术一样,诗要说的话都必定是新鲜的。但是世界哪里有许多新鲜话可说 ?有些人因此替诗危惧,抱这种顾虑的人们根本没有了解诗究竟是什么一回事。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因为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所谓 “诗 ”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这句话中 “见 ”字最吃紧。特别新鲜有趣的东西本来在那里,我们不容易 “见 ”着,因为我们的习惯蒙蔽住我们的眼睛 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这就是说,觉到他们所素认为平凡的实在新鲜有趣。 读诗的功能不仅在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摘自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使用建议: 可穿插在课内,用来强调诗歌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感情,提高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诺曼底 ”号遇难记 【教学设计 A】 创意说明:让学生学会欣赏课文中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步骤: 1.教者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边圈点勾画: ( 1) “诺曼底 ”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 ( 2) “诺曼底 ”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 (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 (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 ? (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 2.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按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的情节结构概括各部分大意。 3.精读品味。 ( 1)结合 “探究 练习 ”一,小组讨论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形象: 分析船长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探究船长在船沉没前的形象描写的深刻含义。 深究船长不自救的原因。 归 纳总结船长的崇高品质。 ( 2)标出课文中场面描写的语句,想一想: 本文的场面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 它们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3)标出课文中进行议论的语句,想一想: 这些议论语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 它们往往出现在何种情况下 ? 它们对写人叙事有何帮助 ? 4.选读文段,深入分析。 ( 1)两人一组朗读第 1734 节,要求读出语调、语气,并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对话描写有什么特点 ? 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 ( 2)读后交流,展开讨论,教育点拨讲解。 5.研究标题,展开讨论。 ( 1)如果你是这篇作品的作者,你可能会给它取什么名 ? ( 2)你喜欢小说现在的题目吗 ?为什么 ?(只要言之有理,可以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6.课后练习: 围绕 “生命与职守 ”这个话题进行感悟,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 B】 创意说明:重点分析课文的场面描写,并向课外迁移,通过对部分古今中外名 著中的典型场面描写的探讨,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步骤: 1.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节结构。 深入了解课文的人物形象和对比手法。 品味感悟课文的简短对话和精辟议论。 重点分析本文场面描写的多种作用。 2.援引名著,教者点拨、总结场面描写的多种作用。 3.课外练习: 从读过的作品中,找出一段精彩的场面描写,试作简要的分析。 【教学设计 C】 创意说 明:用学生接触到的种种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虚拟空间扩展视野,用自己丰富敏锐善感的心,去体会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进而揣摩这种境界的表现手段。 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 让学生展示课前利用互联网或书籍收集的有关海难资料,教者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片段。 2.比较感知。 引导学生总结面对海难人们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然后浏览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3.再读感悟。 学生再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具体 情节,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船长崇高品质的具体内容。 4.追根溯源。 小组讨论船长的崇高品质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段来充分表现的。(教者相机点拨:场面描写、简短对话、精辟议论、对比手法等。) 5.拓展迁移。 设想自己就是哈尔威船长,以第一人称刻画在沉船过程中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扩读材料 部分名著的场面描写 再过一会,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差不多全散了。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 上了灯,且有人敲小斑鼓弹月琴唱曲子。另外一些人家,又有豁拳行酒的吵嚷声音。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 (沈从文边城) (提示:沈从文笔下的景色从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特定的风俗、民情连在一起的。这段端午节后的傍晚景致的描绘,自然朴实,充满生活气息。) 整个审判厅都沸腾起来。狄德利希一方面为他自己表露高贵的感情所感动,同时又被自己发 言的效果弄得神魂飘荡,更加目光灼灼地逼视着被告。但是突然间他把身子向后一闪:被告哆嗦一阵,摇摇晃晃地倚着椅子扶手站了起来,一双布满红丝的眼睛瞪得滚圆,下巴不停地抖动着,那副表情活像中了风似的。 “嗷 !”妇女们都惊叫起来,满心以为就要发生什么恐怖的事情。但是被告只是对着狄德利希干喊了几声,他的辩护律师一直抓着他的胳膊,劝他不要激动。这时庭长宣布,检查官先生将在四点钟发表起诉词,接着就和法庭其他工作人员退出了审判厅。 (亨利希 曼臣仆) (提示:这是很富有戏剧性的,不同角色表现出不同的心态特征 。狄德利希是志得意满、得意洋洋,进而想得寸进尺,但内心深处又藏着怯懦。被告是愤怒、激动。而妇女们则抱着看戏的态度在期盼,法庭工作人员则忙着退场,好不热闹。) 2.相关资源材料 微型小说的写作要点 陈果安 微型小说是载体小、内涵大的体裁形式,它的文字、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刻画单纯,描写简明,语言简洁。它对生活的把握是“化整为零 ”,反映生活是 “以点取胜 ”,在写作时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点。 一、要善于捕捉构思的聚焦点 微型小说把握生活是 “化整为零 ”,反映生活是 “以点制 胜 ”。它不能像中、长、短篇那样去写生活的 “面 ”。它必须将社会生活内容和自己认识评价凝聚在某一个 “点 ”上,通过一瞬,来照亮全程;通过一点,来涵括全部。因此,寻找微型小说聚焦点,捕捉微型小说的聚焦点,对于微型小说的写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要善于提炼聚焦点 写微型小说,首先是要找到小说的聚焦点。作者或是从生活中直接找到这蕴含矛盾错位的聚焦点,或是将生活感受加工,改造为具有矛盾错位的聚焦点,无论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进一步的加工、提炼。因为最初获得的聚焦点,还不一定深刻,有待典型化。同时,仅有一个聚焦 点,还构不成情节,构不成小说,还有待于把它 “完形 ”,编织成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内容。 一是将聚焦点完形化,围绕聚焦点向前向后延伸、扩展,使它成为一个比较单纯、不枝不蔓的而又完整的情节。 三、要善于将聚焦点 “凸现 ”出来 写微型小说,不仅要捕捉聚焦点,提炼聚焦点,而且还要善于将聚焦点强化出来。如果将聚焦点散落、湮没在整篇情节之中,小说写出来,将全无精彩之处。 微型小说的聚焦点,常常表现为某个核心细节。在微型小说中,这个核心细节不是局部性的点缀,而是全局性的艺术枢纽。在整个小说结构 中,它是中心细节,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它又是高潮细节。它是凝结全篇小说情感的焦点,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如果撤了它,整个微型小说就不复存在。因此,在衍化其他情节和细节时,必须以它为基点,就像滚球一样,不论如何的滚动,始终不离开它的内核。要把聚焦点完美地表现出来,还要懂得运用一定的情节技巧。我们通常运用的,有对比、渲染、突转、夸张、巧合、重复、照应、设置悬念等。每一技巧的成功运用,都可能使小说的聚焦点在一瞬间凸现出来。 四、要注意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微型小说力求用很小的载体负载起很大的涵量, 它在语言表达上要尽可能地含蓄。微型小说善于留艺术空白,它所写的,往往是一角一隅,留有更多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补充。微型小说总是用形象说话,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把涵义留给读者,去品味。微型小说往往喜欢用双关、象征、侧面描写,让读者去体会话外之音、 “境外之境 ”“象外之象 ”。微型小说总是虚实相藏,以实引虚,让读者去再创造。 (摘自中国作家网) 使用建议 可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后阅读材料,使学生在对课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增加对微型小 说的理性认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的主题是 “金色年华 ”,所选的四篇文章都是反映多彩的童年生活的。幼时记趣围绕一个 “趣 ”字,记述了玩耍的物外之趣;往事依依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童年求学生涯中难以忘怀的人和事,突出了读书的乐趣与益处;十三岁的际遇以诗意的语言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校园学习、生活的感受;伟人细胞以轻松诙谐的笔调记述了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 学习这个单元,要加强朗读,在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理清思路,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还要注意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联系现实生活,借鉴作者的生活经验,不断扩充自己对童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学习这个单元,还要学会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会主动与人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阅读教学设计】 (说明:依据单元主题词,将第六课与第五课对调,先学习幼时记趣) 幼时记趣 教学设计 A 创意说明:由于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和诵读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 “青梅竹马 ”这个成语吗?知道 “竹马 ”是什么意思吗?其实, “竹马 ”就是小孩子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根普普通通的竹竿就是一匹奔驰的骏马,这是多么奇特而美 丽的想象啊!你在童年时代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人沈复所写的幼时记趣。 这篇课文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我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审美修养。要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文言语感,概括起来说,就是这几个字:多读,多背,加强积累,用心体悟。只要我们有信心,学好文言文并不难。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家作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 教师领读。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要注意读准字音,掌握停顿) 之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要在语气、语调、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诵读练习,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 四、点拨方法,疏通文意。 1方法点拨: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方法。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 “必细(仔细)察(观察 )其纹 理 ”;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 “昂(抬)首(头)观之 ”。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有的不妨采取讲述大意的办法解释,如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有的要注意将省略的内容补上,如 “使(之)与台齐 ”;有的还要将文言文的词序调整为现代文的词序,如 “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它) ”。 2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运用上述方法),落实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遇到困难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4请学生口头翻译 课文,其他同学补充订正,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问题: ( 1)本文围绕着 “物外之趣 ”记叙了哪几件趣事?( 2)课文所说的 “物外之趣 ”指的是什么?( 3)作者的 “物外之趣 ”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自主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简单小结。 六、体验反思,拓展迁移。 1教师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 1)你在童年时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你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2)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 示?( 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2推荐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中的其他篇目或其他名家描写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阅读。 教学设计 B 创意说明: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因此可将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基础知识作为训练重点,将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法和学法,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 “物外 之趣 ”。可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沈复及浮生六记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参考 “教学设计 A”的导语设计,或由学生的童年趣事导入。 二、板书课题,请学生根据书下注释 和预习时搜集的资料简介沈复及浮生六记,教师简单总结。 三、学生反复自读课文(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完成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自读练习。遇到疑难问题,可与同小组的同学讨论解决。 自读练习包括以下内容: ( 1)正音。( 2)正确划分朗读停顿。( 3)理解重点实词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翻译重点语句。 四、列出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并根据提纲口头复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 五、在复述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六、讨论理解文中的 “物外之趣 ”,请学生结合自己童年的体验谈感受。(思考题的设计可参考 “教学设计 A”) 教学设计 C 创意说明:课文篇幅较短,内容较浅显,充满童真童趣。教学中可设计一个 “今天我来当老师 ”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可要求学生查找有关沈复及浮生六记的资料 。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参考 “教学设计 A”的导语设计,或以台湾校园歌曲童年导入。 二、板书课题,请学生根据书下注释 和搜集的资料简介作家作品,教师简单总结。 三、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把握朗读停顿) 四、明确任务,探究学习。 1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组,每组负责一个自然段,合作学习课文内容。各小组要推选出 1 2 位小老师负责向全班同学讲解该段的有关内容。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示范朗 读。( 2)能讲解段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能正确翻译、串讲有关内容。( 4)能就该段的内容、语言或写法等进行分析。 2各组的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 五、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 资料整合平台 课外推荐阅读材料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城南旧事出版后记 台湾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 “南山高末 ”呢,还是 “乌金墨玉 ”?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 来 “当、当、当 ”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 ”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 些行路的情趣。 ”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 “乌金墨玉 ”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 儿去? ” “谁? ” “骆驼呀! ”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 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960 年 10 月 往事依依 教学设计 A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 ”有内在联系,语言优美,饱含深情,故而将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及品味欣赏文章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二、板书课题,解释 “依依 ”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动笔标示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注意参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如有解决 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写了哪几件往事?第一段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2)你认为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用意是什么?( 3)作者的经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教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做适时的点拨指导。) 4全班共同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及时鼓励。 四、品味语言。 1请学生用心默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佳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如调动学生的诗词积累、生活经历、读书体验等。)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五、全班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设计 B 创意说明:本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学;语言优美,感情深挚,又适合朗读。可以让学生按照要求充分预习,自学课文,课上以诵读带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对 文章语言的体悟欣赏。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要求: 1自学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朗读课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反复诵读,认真体悟,写一个诵读脚本。(即写出对某片断的朗读设计。要求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语速、语调、语气、节奏、重音及字、词、句的分析揣摩等方面进行设计) 3查找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词,及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导入新课。 可参考 “教学设计 A”的导语设 计,或直接切入课文。 三、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理清文章思路。 四、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诵读脚本,推选最优秀的参加全班的交流,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五、教师组织学生召开小型赛诗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