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标准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5-1/27/b706d73c-a495-45ba-8f74-14c6fe87e4ae/b706d73c-a495-45ba-8f74-14c6fe87e4ae1.gif)
![论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标准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5-1/27/b706d73c-a495-45ba-8f74-14c6fe87e4ae/b706d73c-a495-45ba-8f74-14c6fe87e4ae2.gif)
![论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标准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5-1/27/b706d73c-a495-45ba-8f74-14c6fe87e4ae/b706d73c-a495-45ba-8f74-14c6fe87e4ae3.gif)
![论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标准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5-1/27/b706d73c-a495-45ba-8f74-14c6fe87e4ae/b706d73c-a495-45ba-8f74-14c6fe87e4ae4.gif)
![论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标准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5-1/27/b706d73c-a495-45ba-8f74-14c6fe87e4ae/b706d73c-a495-45ba-8f74-14c6fe87e4ae5.gif)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标准 论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标准 【摘要】本文论述了关于医疗损害赔偿法律适用的 3 种观点,认为医疗损害赔偿既不能适用限额赔偿标准,也不能适用或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只能适用民法通则及有关司法解释等民事法律规范,希望对司法实践有所借鉴意义并能作为最高院制定医疗纠纷司法解释的参考。【关键词】 医疗损害赔偿;民事责任;法律适用【中图分类号】 d9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 9297(2005)03-0194 07legal application ofmedical negligence damage standard liu ren-hai intermediate people s court ofyancheng, -su province yancheng city,china,2240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ree viewpoints on legal application of medial negligence damage according to the an thor,the specified am ount damage or the standard stipulated in medical accident treatment regulations are not applicable, and on ly the civil law provisions in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should be applied 111e author wrote this article in hope of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to the judicial practice and tothe supreme court in formulating its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n medical dispute【 key words】 medical negligence damage; civil liability; legal application 当前,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对于赔偿项目和数额计算,是应当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还是民事法律的一般规定 (现在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损解释 ),实践中并不统一,理论上也颇有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 (2003 年 1 月 6 日,以下简称通知 )虽有所涉及,但笔者认为通知存在适用法律的模糊性和标准二元性,最高人民法院委托江苏省高院起草的关于审 理医疗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征求意见稿 )也基本上沿袭了通知的规定,几无改进。 综观国内对于医疗损害赔偿法律适用标准的主张。 有限额赔偿标准说、行政法规标准说和民事法律标准说。本文拟论述限额赔偿标准说和行政法规标准说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论述民事法律标准说的合理性,希望能对医疗损害赔偿司法实践有所裨益,并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医疗纠纷司法解释的一点建议。一、限额赔偿标准说 (一 )限额赔偿标准说的内容该说主要流行于条例施行前,以医疗单位的公益性、福利性以及医疗行为的风险性、技术性为理由,加之医疗事故处 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所确立的补偿原则 认为医疗事故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侵权应采用限额赔偿标准。该说的依据主要是: (1)医疗机构具有公益性和社会职能性。属政府办非营利性机构,完全依照民事法律给予患者全部赔偿,是国有资产流失,并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因巨额赔偿而丧失生存 作者简介 刘仁海 (1974 一 ),男,汉族,山东平邑人,理学学士 (药学 ),法律硕士,现为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tel: +86-5 15-8994992; emaih macrohardcnyaboo com cn 笔者认为该意见稿有很 多不成熟之处,但毕竟是征求意见稿,所以有关内容在此不作引用,有兴趣者可在江苏省法院局域网上查找。 本文所说的法律适用标准的内容,包括赔偿的项目和每一项目的计算方法。 办法第 l8 条第 l 款规定: “ 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的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补偿标准从几千到 l 万元不等,一般不超过 l 万元。 白雁:“ 对当前医疗机构民事法律地位的困惑 ” ,载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3年第 2 期;刘鑫、曾跃萍: “ 医疗损害限 额赔偿原则 的理论探讨 ” ,载 <;法律与医学杂志 )1999 年第 6 卷 (第 l 期 );任益炯、陈立柱:“ 建立医疗事故有限赔偿的思考 ” ,载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年第 l1 期;沈曙铭: “ 从法律对利益冲突的平衡功能探讨医疗损害限额赔偿 ” ,载 <;国外医学 医院管理分册 )2o02 年第 2 期。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 年第 12 卷 (第 3 期 )发展能力,甚至导致破产。 (2)以民事法律作为医疗事故赔偿的依据,而置医疗行为的风险性与高科技性于不顾,将不利于医务人员安心工作,不利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利于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医学 科学事业进步,医学发展这个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将受到威胁,最终将不利于全社会民众的生命健康权。 ( 二 )对限额赔偿标准说的评价计划经济和旧医疗体制之下。人们对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价值取向。倾向于医疗机构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而漠视作为个体的患者的权利,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医疗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加之民法理念的转变和公民权利本位意识的增强,价值取向转归充分保护患者利益方面。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办法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片批评声中寿终正寝,条例出台。现在,该说已失去合理性的根基。 1公益性和福利性不能作为限 额赔偿的理由。首先,福利性单位在行政管理和国家税收等制度中确实享有一些优惠待遇,但在其参与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则无特殊地位,与它方之间应是自愿、平等的关系,对其侵权行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也是没有特殊待遇的。 在行政机关乃至国家作为民事主体时,况且要遵循民法上的平等、等价有偿等原则,医疗机构作为纯粹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更没有法律上的特权。其次,医疗行为糅合了营利性与公益性,市场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使其福利性含量大大减少,医院逐步按市场价格向病员收取诊疗费用,医患双方基本处于平等地位,这种情况下,再限制患方合理的 赔偿要求,就不符合民法上的公平原则,不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和生命权。 再次。以公益性为借口逃避或减轻民事责任,是国家利益或社会利益本位的体现,是对人权的漠视。 最后,国家财产本就源于公民,以医疗机构资产中的国家财产向患者赔偿时,不是国有资产的流 195-失,而是兼顾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的社会财富再分配。 2风险性和技术性也不应作为限额赔偿的理由。首先,以医疗行为的风险性和技术性为借口,以对患者生命权与健康权的贬损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医学发展,不应当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取向。其次,如果把具有风险性和技术性的医学事业的发展上升为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那么,遵循同样的逻辑,患者作为一个群体,其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和得到多大程度的保障,也是一个社会性和国家性问题,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都是有失公正的。第三,由医方承担限额责任,由本来就受到伤害的患方承担医疗损害的灾难性后果,是极不公正的。医疗行为的风险。可以通过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来化解和分散。 3 参照或类比邮政法、铁路法、海商法、民用航空法、国家赔偿法实行医疗损害限额赔偿的理由不能成立。邮政法和铁路法只规定了财产损害限额赔偿, 海商法和民用航空法尽管规定了人身损害限额赔偿 , 但其立法根据不是所谓义务主体的公益性或国有性,而是借鉴外国和国际立法,平衡了营运者和旅客两方权益的结果,其计算赔偿数额的单位数和最高限额是经由数理统计得出,具有科学性和公正性,况且,旅客的权益依据这些限额赔偿规定已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保护,该保护程度远非办法或条例所能望尘。国家赔偿法是公法。把医务人员的行为认定为职务行为,并以偏概全地强调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从而把医疗行为与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相提并论,把纯粹的民事赔偿与公法意义上的国家赔偿同日而语,不仅逻辑不通,而且与法理相悖。 4据笔者不完全考证,主 张限额赔偿标准说者,几乎都是医学界人士,因此。说其为 “ 门户之见 ” 并不为过,这导致其说服力不足。公正性与合理性也值得 张建军: “ 医疗过错:现实立法与学者意向 基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中国民法典 侵权行为 (法 )篇草案建议稿的分析 ” ,载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3 年第 lo 卷 (第 2 期 )。 刘小宁: “ 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载法学评论 l999 年第 4 期。 姚澜:“ 医疗事故的界定与医疗损害赔偿问题 ” 。载当代法学 )2001 年第9 期。 比如有观点认为: “ 病人的劳动能力和为社会的贡献程度低于健康人 由于赔偿的根本尺度是按受赔偿人原先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和劳动能力来定,因此病人的受赔尺度不应高于正常人。 ” 见任益炯、陈立柱: “ 建立医疗事故有限赔偿的思考 ” ,载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o1 年第 ll 期。这一观点不仅漠视了病人的健康权和生命权,有 “ 病人不是人 ” 之嫌而且漏洞很多:比如,在把本来患轻微感冒的病人治成了残疾人的情况下致残前该病人的劳动能力和为社会的贡献程度并不低于健康人。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 (第 l 册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89 页。罗志坚: “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及建议 ” ,载 法律适用 )2004 年第 l 期;尹飞:“ 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 ” 。载王利明主编:民法典 侵权责任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o3 年版,第 43944o 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 33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 l7 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 128 条、第 129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 ll7 条、第 ll8 条。 l 196 怀疑。此外,限额赔偿标准说以过失为责任要件,且认为只有构成医疗事故时才赔偿对于过失或损害轻微、故意乃至构成犯罪的医疗损害则不适用,存在理论上的不周延性。二、 行政法规标准说 (一 )行政法规标准说的内容 该说认为条例与民法通则之间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 或认为是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关系条例的有关规定属于民法规范,是对民法通则在特定领域适用的细化和量化, 所以构成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应当适用条例的规定, 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因条例中没有规定,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 ( 二 )对行政法规标准说的评价 1从立法学角度看,条例的规定,属于越权立法,违反了法律保留原则,并且立法程序不当所以不足为据 首先,立法权从根本上讲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行使 ,而行政立法,又称委任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立法机关以法定形式制定的授权法创制法规的行为。 因为 “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 所以,行政立法应严格根据法定权限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以下简称立法法 )第 56 条的规定,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限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年第 12卷 (第 3期 )是: (1)为执行法律而制定行政法规,即执行性立法,这种情况下制定的行政法规是执行性的或者说是行政性的; (2) 根据宪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而制定 行政法规,这种情况下既包括执行性立法也包括创设性立法; (3)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对应当制定法律的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根据前两项立法权限制定的 “ 行政法规 ” 不仅要在法律规范内容上体现 “ 行政 ” 性而且要在法律效力等级上体现 “ 法规 ” 性,这是正确评价行政法规的关键所在。上述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不仅对整部行政法规的制定有约束力,而且对每一具体规范的制定也有约束力。所以那种认为判断行政法规中的内容属于哪个法律部门主要看它规定的是哪个法律部门调整的社会关系从而得出条例是民法通则的特别法的观点, 是值得商榷的。 “ 依法行政 ” 、“ 依法治国 ” 、 “ 法治国家 ” 之 “ 法 ” ,应当是严格依照立法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不是其他。条例关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规定,既不是执行民事法律的规定 0 也不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更不是授权立法,属越权立法。其次行政立法应遵循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意味着某些立法事项由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染指,或非经授权不得就其立法。 我国立法法第 8 条规定了法律保留事项,其中包括 “ 民事基本制度 ” 。条例第 49 条至第 50 条显然属于民事法律责任规范: (1)规定的是平等主体之间 的赔 之所以把这一主张称为 “ 行政法规标准说 ” ,不仅是因为该说依据的是条例这一行政法规,更重要的是,笔者想通过这一说法突出该说存在的最明显问题:既然是民事赔偿且有民事赔偿标准,那么依据行政法规就是令人费解的。 杨立新: “ 论医疗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 ” ,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o2 年第 4 期。殷宏: “ 医疗损害赔偿法律处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 ,载当代法学 )20o3年第 8 期。 李路明: “ 论医疗事故赔偿纠纷中医疗赔偿数额的确定 ” ,载中国司法鉴定 )20o3 年第 3 期。 见条例第 49、 5o、51 条, 以下论述即针对这几条规定展开。 笔者认为,条例属行政性法规,民法通则属民事法律,二者分属不同的法律部门,认为二者之间是特别法与普通法关系或下位法与上位法关系,均属法律部门范畴逻辑上的错误。 从其他角度批评条例中民事规范的不当,可参见乔世明: “ 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之完善 ” ,载法律适用 )20o4 年第 1 期;以及汪治平: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 ,载法律适用 )20o4 年第 1 期。 戚渊:论立法权,中国法制出版社 20o2 年版。第 170 页。 法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 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第 154 页。 所执行的法律可以是行政性法律,刑事性法律,也可以是民事性法律,如根据婚姻法制定婚姻登记条例。但都应当与其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有关。 刘勇、曹志: “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若干问题探讨 ” ,载法律适用 )20o4 年第 12 期。 这不仅因为无须国务院对 “ 民事责任 ” 制定执行性规定,还因为民事法律本身就已经有这方面的规定。 如果非要说这一规定具有某些行政管理性,那就是它可以作为医疗事故赔偿行政调解的依据。见条例第 48 条。 0 这两个原则起源于 “ 依法行政 ” 学说的创立者德 国行政法学家奥托 梅耶论及行政与法律的关系时提出的三个重点:一是法律的规范创造力原则;二是法律优先原则;三是法律保留原则。参见 台 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三民书局 1997 年版,第 62 页。刘莘: 行政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7o 页。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 年第 12 卷 (第3 期 )偿问题; (2)以民事侵权责任构成的理论为基础; (3)结合条例第 2 条关于 “ 医疗事故 ” 的定义可以得出,条例采用的是过错归责原则,而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虽是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却不是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4) 所规定的精神损 害抚慰金是民事责任的典型标志。 该民事法律责任规范显然属于民事基本制度的范畴,应由法律规定。所以,条例的这些规定违反了法律保留原则。最后,条例在立法程序上也存在问题。根据立法法第 57、 58 条,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组织起草,起草过程中应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尽管条例制定于立法法生效后,但其仍由卫生部起草,沿袭由卫生部起草的办法的痕迹非常明显,如: (1)医疗事故赔偿标准低于民事法律标准,体现了对卫生部门利益的偏护; (2)办法对医疗事故鉴定主体即医疗事故技 术鉴定委员会赋予了法定职权和独占地位,尽管条例对此作了修改,但仍不便言明地赋予了医学会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的准垄断地位。医疗事故鉴定机制仍未超越“ 自我鉴定 ” 模式; (3) 仍因循了办法之思路,企图以行政法处理属于民事责任范围的医疗损害赔偿; (4) 尽管从办法到条例医疗事故的概念扩大了,但仍没有像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 “ 交通事故 ” 的定义那样,包含人们对 “ 事故 ” 的惯常理解。 用立法的方式对医疗事故的定义进行不合理的限制。缩小了卫生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样的立法是粗糙的、不合理的。 197 笔者拙见 ,以上从实体到程序上的立法缺陷,使条例成为医疗损害赔偿混乱和争议的始作俑者,只要以上缺陷存在并且这些缺陷与民事法律规范直接冲突或不甚一致那么关于处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就不会厘清,争论也不会休止 !2 行政法规标准说的自身矛盾 (1)将医疗损害赔偿分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和非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却不能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该说认为医疗事故当然适用条例的标准,而非医疗事故适用民事法律的标准,如此,则完全可能导致以下不合理的情况:过错和损害轻微的非医疗事故的赔偿数额高于过错和 损害严重的医疗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说认为,对经鉴定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确实存在医疗过错,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 106 条第 2 款等确定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在计算赔偿数额时应当受条例中赔偿项目和计算标准的约束,条例有明确规定的,不能突破。 这种条例限制之下的双重法律适用标准。不仅容易造成个案不公,而且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繁琐和不统一通知也划分医疗事故与非医疗事故并适用不同的标准:“ 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 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 条例施行后,人民法院审理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民事案件在确定医疗事 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5l8 页。 汪治平: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 ,载法律适用 )2004 年第 1 期。 龚赛红: “ 论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 ,载侵权法评论 20o3年第 1 辑,第 102 页。 “ 事故 ” 的含义是: (1)意外的变故或灾祸,(2)事情。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年版 (缩印 珍藏本 )。第69 页。可见事故不仅包括过失之事,也包括故意之事;不仅包括情节较重之事,也包括情节较轻之事,这才符合公众的一般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l19 条第 (五 )项即取此意: ⋯; 交通事故 ,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 条例及办法对医疗事故的定义,使得 “ 事故 ” 的含义紧缩,除意欲缩小医疗机构的责任范围外,并无正当而充分的理由。却造成了概念和逻辑上混乱。 这些立法缺陷,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认识上的混乱,导致争论不断,也给司法实践制造了很多麻烦,最高院从办法 施行到现在已经出台了 6 个关于医疗纠纷的司法解释:(1)关于对医疗事故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复函 (1989 年10 月 10 日,法 (行 )函 (1989)63 号 ); (2)关于当事人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有异议又不申请重新鉴定而以要求医疗单位赔偿经济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应否受理的复函 (199o年 11月 7日, 199o民他字第 44 号 ); (3)关于李新荣诉天津市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事故赔偿一案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 (1992 年 3 月 24 日, (92)他字第 13 号 ); (4)关于对 “ 当事人以卫生行政部门不 履行法定职责为由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 ” 的答复 (1995 年 6 月 14日, (1995)行他字第 6 号 ); (5)关于医疗事故鉴定是否为人民法院受理医疗单位造成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必经程序的复函 (1997 年 5月 16 日, 1997民他字第 12 号 ); (6)关于参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 (20o3 年 1 月 6日,法 200320号 )。现在正准备出台新的司法解释,对于一个具体的民事纠纷制定这么多司法解释,这在我国司法实践史上是罕见的。李路明: “ 论医疗事故赔偿纠纷中医疗赔偿数额的确定 ” ,载中国司法鉴定 )2003年第 3 期。汪治平: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 ,载法律适用 )2004 年第 1 期。 l98 故赔偿责任时,参照条例第49 条、第 5o 条、第 5l 条和第 52 条的规定办理。 ” 该通知对于非医疗事故适用民法通则标准进行赔偿的数额可能高于条例标准时应如何处理,语焉不详。至于 “ 参照 ” 一词,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参照的前提是什么,参照的范围有多大,参照有无强制性等,都是模糊的。(2)即使在所谓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方面,也存在既遵照又试图突破条例的矛盾态度。如认为:人民法院应当保留 最终的司法决定权,如果按照条例的赔偿标准确定的赔偿数额显失公平,不足以救济受害人的损害的,法院可以做出高于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的判决。 又如认为:条例的规定明显低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根据法制统一性原则,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整体的接受程度,参考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和保障制度,在确定医疗赔偿数额时,对于条例中没有涉及的赔偿项目,如出院后的护理费等,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的精神处理,如受害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予以赔偿。 3 行政法规标准说之认识论根源探析。 (1)未能对条例 进行正确认识:第一,未能正确认识条例的行政法规性质谈及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就联系到 “ 医疗事故 ” ,联系到 “ 医疗事故 ” 就想当然地认为应当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就这样一步步误人歧途,不仅在逻辑上缩小了医疗损害赔偿的范围,而且在法律适用上把私法错误地置换成了公法;第二,未能深刻认识条例的立法缺陷,或者即使少有认识也慑于其较高的效力等级而不敢突破,反而抱残守缺,竭力为之寻求适用的理由。 (2)一定程度上受限额赔偿说的影响,总感觉医疗损害在侵权主体 (医疗机构 )以及侵权行为 (医疗行为 )方面,有着与其他人身侵权不同 之处,所以在赔偿标准上也应当有所区别。三、民事法律标准说 (一 )民事法律标准说的合理性早在条例实施以前,就不乏论者从办法的性质、医患关系的民事法律关系性质或医疗侵权行为的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年第 12卷 (第 3期 )构成及归责原则等方面,主张医疗事故或其他医疗损害的赔偿标准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 笔者赞同该说,认为条例的实施并不能为 “ 医疗事故 ” 确立一个民事赔偿标准,人民法院处理医疗事故或非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也无须以之为 “ 参照 ” 医疗损害应同其他侵权行为一样适用民事法律的标准。民事法律 标准说的合理性,已由限额赔偿标准说和行政法规标准说之不足而得以很大程度上的佐证,此外,该说还有以下几个理由: 1对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国内有违约责任说、侵权责任说和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说等。笔者认为不宜认定其为违约责任 (见下文 ),当然也就没有认定其为竞合责任的必要。尽管条例所规定的赔偿标准较低,但它仍采用侵权责任的构成和承担原则,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立法上肯定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侵权责任的证明。限额赔偿标准说和行政法规标准说也不反对将之认定为侵权责任,认为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应当实行过错归责原则,其构 成应符合医疗行为、医疗过错、损害结果、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之 4 要素说。 因此,认定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为侵权责任是恰当的。我国民事立法和理论上虽然有一般侵权和特殊侵权之分,有过错归责 (含过错推定 )与无过错归责之别,却都适用相同的赔偿标准,单单医疗损害赔偿适用例外标准,于法于理不通。此外,综观国外立法,也没有将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标准与其他侵权行为进行区别立法的例证。 2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也采用该说。现代民法的理念已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而由以往的形式正义转向实质正义,民法的价值取向也更为注重判 决的社会妥当性,对民事主体的判断也由抽象的人格转向具体的人格。 侵权行为法在保护范围上也相应地出现了从保护权利向保护利益发展的扩张趋势。 因此,分别由人民大学和社科院负责起草的两个中国民法典 侵权行为 (法 )草案建议稿没有专门就医疗 杨立新: “ 论医疗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 ” ,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 4 期。 李路明: “ 论医疗事故赔偿纠纷中医疗赔偿数额的确定 ” ,载中国司法鉴定 )2003 年第 3 期。 张晓军: “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若干问题探究 ” ,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3 期。姚澜: “ 医疗事故的界定与医疗损害赔偿问题 ” ,载当代法学 2001年第 9 期。刘小宁: “ 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载法学评论 )1999 年第 4 期。尹飞: “ 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 ” ,载王利明主编:民法典 侵权责任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34 435 页。 刘鑫、曾跃萍: “ 医疗损害限额赔偿原则的理论探讨 ” ,载法律与医学杂志 )1999 年第 6 卷 (第 l 期 );杨立新: “ 论医疗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 ” ,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 4 期;刘勇、曹志: “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若干问题探讨 ” ,载法律适 用 2004 年第 l2 期。 梁慧星: “ 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 ” ,载 <;中外法学 1997 年第 2 期。 王利明: “ 我国侵权行为法有七大发展趋势 ” ,载检察 et 报, 2004 年 8 月 4 et。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 年第 12 卷 (第 3 期 )过错所致的损害赔偿作单独的规定,而是将其规定在统一适用于所有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中。 3 撇开限额赔偿标准说和行政法规标准说的理论和立法依据不谈,仅从赔偿数额上看,后者大于前者,如果把这一赔偿数额上的增长看做是患者权益日益受到重视的外在量化,那么,在当前,结束行政法规标准说所依据的 条例标准的历史使命,适用数额更高的并且在法律适用上更统一和合理的民事法律标准,恰恰是法治理念由形式正义转向实质正义、由普遍正义转向个别正义的内在规律的外在反映。反过来说,也只有在医疗损害这一 “ 个别 ” 侵权行为适用 “ 普遍 ” 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个别正义与普遍正义的辩证统一。此外,退一步讲,如果说条例比民法通则在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上较为细化所以可适用或参照, 或者民法通则的规定过于原则,在实务处理上不够简便, 从而适用或者参照条例是无奈之举或权宜之计,那么,在人损解释实施后,赔偿项目和标准得以明 确和具体,条例的补缺作用也可以终止了。 4对于不一致或者相互冲突的法律规范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不但可以、而且应当首先按照法律适用规则选择所应适用的法律规范。 法院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时径直适用民事法律标准,可以摆脱条例给民事审判带来的消极影响: (1)条例对医疗事故定义的狭隘性使得某些医疗损害行为游离于“ 医疗事故 ” 之外,可能使患者不能获得相应的赔偿,适用民事法律标准后,判断医疗机构是否承担责任的依据是侵权行为的责任构成,而不再是所谓的 “ 医疗事故 ” : (2)适用统一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克服了行政法规 标准说主导下的医疗事故和非医疗事故赔偿的双重标准所带来的个案不公; (3)民事审判法律适用得以简明和统一,并涵盖了个人行医和非法行医造成的侵权行为; (4)医方是否承赔偿担责任和承担多大的赔偿责任,仅根据过错大小、原因力等因素来认定,而这 l99 些因素的判断主体可以是当事人、法院、司法鉴定机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等,认定途径的多元化,使得医疗事故认定在民事审判中已不是必需,从而否定了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准垄断地位能从根本上防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行业保护, 使其鉴定结论具有更强的证据性,排除其在民事审判中对事实 认定的干扰。 (二 )关于 “ 消法 ” 与 “ 合同法 ” 的适用 1医疗关系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 )调整,观点不一。但是,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身权利导致伤害或死亡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基础仍然是民法上的侵权责任构成理论仍属于民事侵权责任之一种。消法所规定的经营者致使消费者人身伤害或死亡的赔偿项目与民事法律一致都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 至于每一项费用的计算方法因为消法没有专门规定,也当然适用一般民事法律的规定 (目前指人损解释 )。此外,尽管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但消费者仍然可以基于一般民事法律及相应司法解释的规定而享有。总之,即使患者根据消法请求赔偿,实质上还是适用的民事法律标准。 2笔者认为不宜认定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为违约责任。首先,合同法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为目的合同关系以财产权为主要内容,而医疗关系以人身权为主要内容:合同关系的成立要经过要约与承诺而医疗关系则不尽然,除典型的医疗服务合同 (如医院与社区居民订立定期体检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4 Then and now 单元整体(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万亿存款合同范例
- 中介房产抵押合同范例
- 2024年01月江苏无锡邮政储蓄银行招考大堂经理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分销合同范本附件模板
- Unit 3 Asking the way(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001
- 202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第1课时 关爱他人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涂层设备故障预防与处理
- 入股间合同范本
- 企业歌曲创作合同范本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装置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 家谱人物简介(优选12篇)
- 品管部岗位职责20篇
- 2023年中智集团下属中智股份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LM2500燃气轮机结构简介
- GA 1409-2017警用服饰硬式肩章
- 小儿垂钓 (课件)(14张)
- 嘉吉乐恩贝1-FarLactation课件
-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课件
- DB33-T 2082-2017(2021)托幼机构消毒卫生规范
- 提高携带双J管患者的健康教育落实率泌尿科品管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