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模式运作中的缺陷分析.doc_第1页
农户模式运作中的缺陷分析.doc_第2页
农户模式运作中的缺陷分析.doc_第3页
农户模式运作中的缺陷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 + 农户”模式运作中的缺陷分析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基地班田鑫波 20031030024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经济主体或者同一环节的不同经济主体的一体化过程,其实质是农业生产者之间或与其产前、产后部门的联系企业签订一系列或紧或松的长期合同来替代市场中相应的一系列临时性交易关系。近年来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企业+ 农户”就是这样的一种一体化组织,根据企业与农户联结的内在机制的不同,大体上存在两种组织模式:一是企业与农户在交易层面上联结的合同一体化组织,表现为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互惠合同”关系;另一种是企业与农户在产权层面上联结的产权一体化组织,表现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权一体化关系。本文以这一组织形式中的契约为研究对象,讨论准市场契约型“企业+ 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制度缺陷及其中改进思路。关键字:企业+农户、组织创新、制度缺陷、利益关系导言 笔者于11月在顾影老师的率领下参加了户县国维淀粉厂的调研活动,国维厂是一家大型淀粉生产暨玉米深加工的企业,年收入5亿元左右。在与国维厂的各位老总座谈的过程中,总经理提到,为了稳定玉米的收购量,公司采用了企业+农户的模式,但这一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购量不稳定和日常生产占用大笔资金的问题(生产费用的85%以上,且须当场交割),笔者对这一组织结构问题颇有兴趣,于是找来了诸多资料研究、分析。此文就是本次调研后的思想总结和汇报,由于本文不是政策建议性文章,更由于笔者所查资料部分有许多观点从不同角度看是互相矛盾的,再者笔者自己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故第四部分关于效率的改进方面仅列出了百家之言中的几种观点。本文错误之处请老师斧正。一、总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领域内主要进行了两项重要的改革:一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推进了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前者重新确立了农户家庭作为农业生产基本经营单位的地位,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后者在经历了一个农产品价格的逐步放开过程后,到20 世纪90 年代初,多数农产品实现了市场交换。我国农村由此形成了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使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调动起了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市场化改革也有其局限性,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色彩,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广大农民群众终于发现农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就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按产、供、销、种、养、加工,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在实现形式上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布局的区域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管理的企业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率先由市场内生了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其中,“企业+农户”模式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司与农户之间主要又是通过契约形式加以关联的。二、企业+农户的结构分类及其缺陷根据企业与农户联结的内在机制的不同,大体上存在两种组织模式:一是企业与农户在交易层面上联结的合同一体化组织,表现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互惠合同”关系;另一种是企业与农户在产权层面上联结的产权一体化组织,表现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权一体化关系。按照双方之间契约联结的紧密程度和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纯粹市场契约型、准市场契约型和一体化契约型等3 种类型。采用哪一种类型,是由市场和企业组织结构共同自发决定的。契约,俗称合同、合约或协议,作为一种文本表达方式,契约较为规范。据合同法与案评析课的老师所讲的解释:法律意义上的契约概念为一种合意,是当事人或契约方、契约参与者为达成一致同意的意见,非单方而是彼此合意、表达所有参与者所承担的责任、义务、权利的明确界定,签约自由、地位平等、内容公正合理是其基本特征。在经济学中,契约概念的内涵要比法律所规定的宽泛得多,它将所有的市场交易都看作是一种契约关系,并将此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国维厂所采用的就是一种准市场契约型。准市场契约合同是指企业与农户通过契约规定双方在生产、销售、服务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一种相对稳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合同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保障起码收入合同”(保证农户得到一个最低的收入) 、“保护价收购合同”(保证农产品收购的最低价格) 、“利润分成合同”(公司的经营利润在公司与农户之间进行分摊) 、“资金扶持合同”(企业在产前为农户提供预付金和种子、饲料、化肥价款) 、“合作生产合同”(企业提供生产所需要的流动资金、设备和技术服务等) 等类型。这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制度安排通过契约实现了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协作,企业发挥了单个农户所不具有的农产品加工增值、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服务提供等方面的能力,农户发挥了在农业生产环节独特的优势。合作的结果,公司可以确保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和适宜的价格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农户可以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按照较为稳定的价格销售掉自己的农产品,并在信息、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得到优惠的服务。这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契约的形式和内容涉及到农产品的价格、数量、品质要求和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以及对合作剩余的分割。但是,这种形式只是对双方纯粹市场契约的部分替代,因为公司与农户双方仍保持各自独立的主体地位,所以将其称之为准市场(准企业)型。由于农户成为了“部分剩余的索取者”,并且它又符合我国农业分户经营的特点,因而,它既是各地实践也是政府所倡导的主要形式。虽然企业加农户模式的出现, 使农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转化为初级农产品市场的聚集效益成为可能, 而且缓解了农业生产中小规模家庭经营与商品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但企业和农户各自作为独立的经济人, 两者之间既存在合作的动机,也存在彼此间的利益矛盾:大多数利益由企业所占有,一般农户得力甚少,这在最终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即当最终价格发生变动时,合同的违约率相当高,即产生了博弈。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主体都能分享到从初级农产品生产到制成品销售全过程各环节增值总量的平均利润,在相互依赖的前提下,双方均参与重复动态多次博弈中,于是各方约束自己的行为,应该说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配机制不难(双方都是最优解的均衡解),事实上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现实中理想的利益机制建立却比较困难。例如:“利润分成”的合同中,由于农户自己负担农业生产费用,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先付给农户有保障的最低价款,待产品出售后,企业再付给农户一定的利润。在这一利润分配机制下,由于农户在事先已经进行了化肥、农药、农业机械、设施及种养殖知识等大量专用性投资,使其在事后的谈判中居于不利地位,会产生加工企业对农户“敲竹杠”。而在另一种“资金扶持”合同中,企业以种子、饲料、农药、化肥等作为预付款支付给农户,这部分货款待收购农产品时从价款中扣除,在这种利润分配机制下,农户对加工者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也产生“敲竹杠”问题。概括地说,就是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时,农户存在着把农产品转售给市场的强烈动机;反之,当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时,龙头企业则更倾向于从市场上进行收购。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能人为控制的自然变数(如天气) 和经济变数,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且难以预见,违约就成为了一种经常的行为。这就使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经营的成本不但没有缩小, 反而扩大了农户的经营风险, 甚至使农民收入变得毫无保障。亦即是说,这种组织结构非但没有使起到经济蓄水池的作用,反而成为了经济波动的信号放大器。三、对于缺陷的几点解释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博弈的双方在重复动态博弈中不会采取最优解,而去采用了仅对自己最优,而别人损失的次优解呢?(这种次优解通过解矩阵方程,得到的瓦尔拉斯均衡值小于最优解)通过运用博弈论对企业的这种问题产生过程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在客观上,这种合同先天性的存在着合同约束的脆弱性和协调上困难等问题,这主要是指由于自利性和外部交易关系的多样性,导致履约时总会有一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显然,我们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信誉机制来解决组织的稳定问题,即使在市场机制完善的发达国家声誉的力量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消除所有的机会主义问题(实际并不能消除) 。其次,新古典学派的契约经济学理论基于完全市场的假设得出了契约完全性的结论。然而,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的。这就是说,第一,信息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契约双方人力资本存量、市场垄断势力的不同,常常使得处于强势垄断地位的一方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对处于弱势依附地位的一方形成“要挟”。第二,外在环境是复杂的,不确定性永远存在。从而,人对不确定事件无法精确地做出预测,其理性也就是有界的。有界理性使得契约双方难以穷尽全部方案,并对对方进行有效的计量与监督。第三,人是“契约人”,会进行成本收益核算,并有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这样,市场的不完全必然导致契约的不完全,作为“契约人”集合体的组织运作效率必然要受到影响。在准市场契约型企业+农户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这种情形同样存在。因为,这种组织形式中,公司和农户双方的垄断势力不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农产品质量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与农户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形成了契约的不完全,从而导致该组织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再次,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受制于双方所追求的契约目标。由于准市场契约型“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公司与农户的利益独立,从而两者的目标函数往往并不一致。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极易导致作为“契约人”的公司和农户常常行使机会主义策略行为,即一方为自身的利益而不惜以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的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不诚实乃至欺骗等行为。作为独立于农户之外的另一主体,公司与农户联系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只有在对其经营有利时,他们才能和农户发生特定的交易行为,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否则,公司会不顾农户利益,甚至有意转嫁风险。这种情况在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于契约保护价时经常发生。这样,农户不仅享受不到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还有可能丧失部分乃至全部生产利益。对农户而言,其利益主要与其生产原料的销售价格有关。通过契约关系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其原料销售保障,尽可能的将市场风险让渡给公司是农户的理性选择。这往往出现于农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于契约保护价时。可见,公司与农户的契约结合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外部结合,在缺少有效的风险分摊和约束机制情况下,缔订和履行契约中的机会主义策略行为不可避免,契约一方的利益就有可能因之而受损。最后,由于市场预期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双方主体的信用、法律、道德等素质问题,这种模式对所经营的品种是相当的限制,公司没有拿得住农民的手段是不太敢在一般大路品种上与农民建立紧密型的关系,目前生产实际表现为:以大路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化经营一般以农民转嫁部分生产领域市场风险、侵占企业利益为常见,农民要求市场价格高时要按市场价收购,而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时要按合同价收购;而以垄断产品为原料(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只能卖给企业) 的产业化经营大多以企业转嫁加工转化领域风险(决策失误、经营不力等) 和谋取垄断利润等侵占农民利益为常见,很多企业对于普通品种既不愿建基地,也不愿订保护价,以随行就市为多,除非原料必须由特殊地域或特殊技术的农民才能生产。下面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以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博弈主体的纳什均衡。在市场经济状态下, 公司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且在最终农产品市场上, 厂家众多, 竞争激烈, 接近完全竞争。为了减化分析, 假设中间产品市场上具有M 家公司,各公司具有同质性(生产函数相同, 公司规模相同) ,且每个公司都采用非合作行动策略, 即公司间为纳什均衡, 同时公司生产所需的资金来自金融市场。在此, 假定各公司所用资金的价格相同, 且决定于金融市场。则有以下收益函数:式中, 分别为第i 家公司的收益和最终农产品产量; P 为最终农产品市场价格, 为外生变量。公司的生产函数为:式中, 为可变投入量, 分别为第i 家公司生产所需的资金和中间农产品。这里除中间农产品投入外的其他一切投入(设备、厂房、劳动、资金等) 都归为, 因为这些投入与农户间没有直接关系, 且都可花钱买来。公司成本函数:式中,是生产所需的成本; 为资金价格, 是外生变量, 决定于农业政策和宏观经济状况; 为中间农产品价格, 决定于中间农产品市场上的供求平衡, 当供给不变时, 需求增加导致增加, 可用= () 表示。此时, 价格弹性决定于供给。求解利润最大条件下的利润函数,即得:这就是公司对资金的需求函数, 也是公司规模的决定函数。农户的分析相同。同公司一样, 市场经济状况下的农户也为理性的经济人, 也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公司采购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在这一范围内的农户数量必定有一定的限度, 这就使农户具有一定的卖方势力。在此,与公司类似, 假设有N 家农户, 各农户具有同质性,且农户间采用纳什均衡行动策略。农户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为土地、劳动和资金。资金的价格决定于金融市场, 为外生变量; 土地和劳动的价格决定于它们的机会成本, 虽然这一收益是农户收入的一部分, 但却独立于企业加农户这一模式, 也为外生变量。在公司加农户模式的分析中, 土地、劳动、资金三者具有等价性, 这里用代表这三者的投入量。最后农户的利润函数为:结合二者的利润函数,图形上将出现两个均衡点,分别是d和所对应的点。d和所对应的点将整个区域分成了三个区,这三个区分别是企业的剩余,农户的剩余,因市场势力而产生的无谓损失。由于博弈双方力量的不断变化,企业和农户的所得就不断地在d和之间游走。这一过程不是随机的,而主要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例如,如果公司谈判力量增加,或农产品价格看跌,则企业剩余就会由d旋转移动到,反之亦然,但都会带来效率损失。如果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如企业效率改进,则企业的利润函数a就会逆时针旋转移动;如农户科技进步,增加了谈判力量等,则农户的利润函数b就会逆时针移动。这都会极大的减少效率损失。四、准市场契约型“企业+ 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效率改进如何解决上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契约不完全性所导致的执行问题? 依靠对薄公堂、请求第三方规制,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农户而言,代价都极为昂贵(即a-均衡点-b这一部份空白,这就是无谓损失的部分),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也就极其不稳定。如果契约不需要求助于第三方的干预或其他强制性手段就能为公司与农户双方加以执行,那么这一契约的执行成本就较低,准市场契约型“企业+ 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就能稳定发展。1. 新型农民合作社中介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