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刘禹锡的两首小诗比较.doc_第1页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两首小诗比较.doc_第2页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两首小诗比较.doc_第3页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两首小诗比较.doc_第4页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两首小诗比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两首小诗比较一、 引言白居易与刘锡是中唐著名诗人,是好朋友,也是诗敌。后世常将两人并列,称为“刘白”。白居易诗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富有人情味,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琢,刘禹锡有一首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诗中赞他“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刘禹锡诗语言凝炼,气骨坚劲,白居易曾感叹:“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两人对对方诗歌风格的评价,可说都是十分中肯的。本文通过白居易与刘禹锡的两首小诗的比较,分析二人诗歌风格的不同,并就三首小诗的评价问题,提出新的看法。二、 春词与和乐天春词白居易春词原诗: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先看白诗。首句“低花树”“小妆楼”,从居所写起,字字贴合女子身份,七字之中,已有人在。次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人,正面写女子,“眉心”写神态,“春”字点题,“愁”字更是把整首诗的意思都写尽了。小诗写到这里,再想接着写人、写“愁”,几乎已无可措笔。可以说,白居易给自己出了个大难题。再看第三句如何救活。“斜”字轻轻一转,由正面转到旁面,“背”字再一转,由旁面转到背面,转得何等巧妙,又何等自然。诗中所写的场面,变成了立体,所写的女子,也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不但如此,连诗人的身影,我们也仿佛能感觉得到:多情的诗人,从女子楼前走过,走出很远了,回过头来,发现女子还在楼头痴立。“栏阑”“鹦鹉”再承首句的“低花树”“小妆楼”,点缀身份。三句既有诗人在,末句轻轻一问,便水到渠成。正因为诗人是活生生的,女子是活生生的,过客与思妇,关切虽深,却要“止乎礼”,淡淡的惆怅,才像是活生生的生活。再看刘诗。刘诗以语言凝炼而著称,首句“新妆宜面”,次句“春光一院愁”,能省的修饰都省略掉了,描写简单得不能太简单,就好像一股急流,翻山落涧,略无凝滞。三句稍加过渡,“花朵”接二句“春光”,顺势带出四句“蜻蜓”。四句“蜻蜓飞上玉搔头”,可谓神来之笔,全诗为之生色。论者似乎一般都认为刘诗胜于白诗,如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便只有刘诗而无白诗。其实,细读之下,白诗显然比刘诗更有余味,也更见功力。刘诗的好处,只在末句的一个细节,想象新颖,安排巧妙。然而,按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巧”并不是最高的标准,如陶渊明的诗歌,历来评价都是极高的,但陶诗的好处,却并不在“巧”,而在“淡”,平淡而不枯槁,平淡而有余味。刘诗凭才气或者一时灵感,应该说不难写出。诗有才子之诗,有诗人之诗;倚才为诗,虽然可以惊人,却大多不能感人。反观白诗,句句平淡,句句落到实处,仿佛就是真实的人生,显然更有打动人的力量;三句四句,救转全诗,也需要极大的才力,可是却看不出刻意为之的痕迹,正如刘禹锡所言“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总而言之,白诗以“情”动人,余味深长;刘诗作为一首次韵的和诗,体现得更多的是组织文字、安排结构上的“才气”,虽然新巧,论余味毕竟颇有不如。三、 杨柳枝与板桥路白居易板桥路原诗: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清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白居易的诗歌,大多是温和型的,心有所感,便发而为诗,不加修饰,不事安排。这一方面导致他写下了不少粗率之作,为人诟病,另一方面,也让他的诗中有一种天然之致,是其他“刻意为诗”的诗人所不及的。我们试看白居易的另外一首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这首诗,对第三句的理解,有较大分歧。一般认为,一二句是一节,写天气寒冷,景物萧条,无精打彩地信马闲游;三四句是一节,写眼前一亮,春天虽还没到,堤上的柳条已在发芽了。但笔者却不认同。这首诗,从第二句开始,意思便已轻轻一转:虽然景致萧条,却自有兴致,信马闲行,一直行到黄昏时候。三四句便解释,何处闲行,因何有此闲情。整首诗,写的是一种淡淡的闲情,淡淡的惊喜,冲融和乐,正符合白居易的性情与诗风;若以为第三句语意才转,而第四句所写,也只不过是柳枝渐渐发芽这样一个小小细节,显然转得太过突兀。白居易还有一首寒食江畔,也是这样淡淡的情怀,淡淡的文字: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这首诗中,首句的“草香沙暖水云晴”,嗅觉、触觉、视觉,各般“春气味”,四面八方一时袭来,让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帝京”,想到自己的迁谪、衰病;五句六句的“沉吟”,“信马”,是诗人怅惘心情的不自觉的流露;由“立”到“行”,也可看出,诗人心情正在渐趋和缓。七句八句,正恍恍惚惚之际,忽然走过紫桐花下,想起故乡此刻,正是桐花满地,更由桐花满地,想到明日便是“清明”。一件事引起一段心情,一起一伏,一伏一起,词句虽然平淡,意味却是无穷。再看这首板桥路,虽然不是名篇,却自有动人之处。我们试着大致分析一下。诗人无意之中,走过梁苑城西,眼前看到一渠春水,千条垂柳,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忽然心中一动:怎么我竟走到这里来了?这条板桥路,不就是十五年前曾经走过的吗?由板桥,诗人想到十五年前,想到十五年前跟那个人在桥上相别的情景。诗中没有一个“恨”字,可是读完之后,却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种淡淡的惆怅,淡淡的伤感。以上几首诗,都较能体现白居易诗歌的风格,感情都是自然流露的,文字都是心有所感,则落笔为文,一字不隔。 乍看之下虽然平淡,细读却能感人。再看刘禹锡的杨柳枝词。刘诗几乎全从白诗而来,删去首句地点“梁苑城西”,三句的心理活动,末句再正面点明“恨”字。单从字面看来,词句简洁、语意流便,倒也符合“其锋森然”的风格。然而,若细细品味,这首诗却实在让人说不出有何好处。首句写景不可谓不精工,然而却与“恨别”的主旨并无多大关系,有喧宾夺主之势;三句“美人”二字,较白诗“玉颜”二字,感情深浅,远远不如;四句结得快,“恨”字也下得快。一般来说,绝句因为字数少,要讲究言近意远,言有尽而无穷,可是这首诗,一气而下,读完之后,却很难在读者心中引起什么共鸣。刘禹锡以竹枝词杨柳枝词之类由民歌加工而成的小诗见称,兹举两首与上杨柳枝比较: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其十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两首诗,词句不可谓不工,画面不可谓不明媚,节奏也不可谓不快,可是这种“快”并不只是文字之快而已;因为诗中有生活,有感情,诗中所写人物的心情是欢快的,所以这两首小诗,虽然也是一口气便读完,却让人觉得沉醉其中。相比之下,上面所分析的杨柳枝,便毫无回味可言了,而今日的学者周啸天,却大赞特赞其“含蓄之妙”“章法之妙”“剪裁之妙”,实在是皮相之论。四、总结白居易、刘禹锡作为中唐的两位大诗人,诗歌创作中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大体风格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