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题型总结有参考答案.doc_第1页
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题型总结有参考答案.doc_第2页
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题型总结有参考答案.doc_第3页
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题型总结有参考答案.doc_第4页
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题型总结有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基本知识回顾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倍角公式: 如(1)下列各式中,值为的是 A、 B、C、D、(答:C);(2)命题P:,命题Q:,则P是Q的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C);(3)已知,那么的值为_(答:);(4)的值是_(答:4);(5)已知,求的值(用a表示)甲求得的结果是,乙求得的结果是,对甲、乙求得的结果的正确性你的判断是_(答:甲、乙都对)2. 三角函数的化简、计算、证明的恒等变形的基本思路是:一角二名三结构。即首先观察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注意角的一些常用变式,角的变换是三角函数变换的核心!第二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关系,通常“切化弦”;第三观察代数式的结构特点。基本的技巧有:(1)巧变角(已知角与特殊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目标角的变换、角与其倍角的变换、两角与其和差角的变换. 如,等),如(1)已知,那么的值是_(答:);(2)已知,且,求的值(答:);(3)已知为锐角,则与的函数关系为_(答:)(2)三角函数名互化(切化弦),如(1)求值(答:1);(2)已知,求的值(答:)(3)公式变形使用(。如(1)已知A、B为锐角,且满足,则_(答:);(2)设中,则此三角形是_三角形(答:等边)(4)三角函数次数的降升(降幂公式:,与升幂公式:,)。如(1)若,化简为_(答:);(2)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答:)(5)式子结构的转化(对角、函数名、式子结构化同)。如(1) (答:);(2)求证:;(3)化简:(答:)(6)常值变换主要指“1”的变换(等),如已知,求(答:).(7)正余弦“三兄妹”的内存联系“知一求二”,如(1)若 ,则 _(答:),特别提醒:这里;(2)若,求的值。(答:);(3)已知,试用表示的值(答:)。3、辅助角公式中辅助角的确定:(其中角所在的象限由a, b的符号确定,角的值由确定)在求最值、化简时起着重要作用。如(1)若方程有实数解,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2,2);(2)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的值是_(答:);(3)如果是奇函数,则=(答:2);(4)求值:_(答:32)4、求角的方法:先确定角的范围,再求出关于此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要注意选择,其标准有二:一是此三角函数在角的范围内具有单调性;二是根据条件易求出此三角函数值)。如(1)若,且、是方程的两根,则求的值_(答:);(2)中,则_(答:);(3)若且,求的值(答:).5、. 三角形中的有关公式: (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角和为,这是三角形中三角函数问题的特殊性,解题可不能忘记!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2)正弦定理:(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注意: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3)余弦定理:等,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形状. (4)面积公式:(其中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如中,若,判断的形状(答:直角三角形)。特别提醒:(1)求解三角形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特殊性:;(2)求解三角形中含有边角混合关系的问题时,常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如(1)中,A、B的对边分别是,且,那么满足条件的 A、 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答:C);(2)在中,AB是成立的_条件(答:充要);(3)在中, ,则_(答:);(4)在中,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若,则_(答:);(5)在中,若其面积,则=_(答:);(6)在中,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则外接圆的直径是_(答:);(7)在ABC中,a、b、c是角A、B、C的对边,= ,的最大值为(答:);(8)在ABC中AB=1,BC=2,则角C的取值范围是(答:);(9)设O是锐角三角形ABC的外心,若,且的面积满足关系式,求(答:)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例1求2sin50+sin10(1+tan10)的值.解:原式=变式训练1:(1)已知(,),sin=,则tan()等于( )A. B.7 C. D.7 (2) sin163sin223+sin253sin313等于 ( )A. B. C. D.解:(1)A (2)B 例2. 已知(,),(0,),(),sin(),求sin()的值解:() (0,)(0,) (,)sin() cos()sin()cos()cos()()变式训练2:设cos()=,sin()=,且,0,求cos(+).解:,0,.故由cos()=,得sin()=.由sin()=,得cos()=.cos=cos()()=cos(+)=2cos21=-1=.例3. 若sinA=,sinB=,且A,B均为钝角,求A+B的值.解 A、B均为钝角且sinA=,sinB=,cosA=-=-=-,cosB=-=-=-, cos(A+B)=cosAcosB-sinAsinB=-= 又A, B,A+B2 由知,A+B=.变式训练3:在ABC中,角A、B 、C满足4sin2- cos2B=,求角B的度数.解 在ABC中,A+B+C=180,由4sin2-cos2B=,得4-2cos2B+1=,所以4cos2B-4cosB+1=0.于是cosB=,B=60.例4化简sin2sin2+cos2cos2-cos2cos2.解 方法一 (复角单角,从“角”入手)原式=sin2sin2+cos2cos2-(2cos2-1)(2cos2-1)=sin2sin2+cos2cos2-(4cos2cos2-2cos2-2cos2+1)=sin2sin2-cos2cos2+cos2+cos2-=sin2sin2+cos2sin2+cos2-=sin2+cos2-=1-=.方法二 (从“名”入手,异名化同名)原式=sin2sin2+(1-sin2)cos2-cos2cos2=cos2-sin2 (cos2-sin2)-cos2cos2=cos2-sin2cos2-cos2cos2=cos2-cos2=-cos2=-cos2=.方法三 (从“幂”入手,利用降幂公式先降次)原式=+-cos2cos2=(1+cos2cos2-cos2-cos2)+(1+cos2cos2+cos2+cos2)-cos2cos2=.方法四 (从“形”入手,利用配方法,先对二次项配方)原式=(sinsin-coscos)2+2sinsincoscos-cos2cos2=cos2(+)+sin2sin2-cos2cos2=cos2(+)-cos(2+2)=cos2(+)- 2cos2(+)-1=.变式训练4:化简:(1)sin+cos;(2).解 (1)原式=2=2=2cos=2cos(x-).(2)原式=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例1. 求值:解:原式 变式训练1:(cossin) ( )A B C D 解:D例2 已知为锐角,且,求的值. 解:为锐角变式训练2:化简:解:原式1例3已知;(1) 求的值; (2) 设,求sin的值解:(1)(2)16sin224sin110 解得 故变式训练3:已知sin(),求cos()的值解:cos(2)2cos2()12sin2() 1例4已知sin2 22 coscos21,(0,),求sin、tan的值解:由已知得sin22sin2cos2cos20即(sin22cos) (sin2cos)0cos2(1sin) (2sin1)0(0,) cos0 sin12sin1 sin tan变式训练4:已知、r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sin、sin、sinr也成等比数列,求、r的值解:、r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r4sin、sin、sinr成等比数列即,解得cos1或当cos1时,sin0与等比数列首项不为零矛盾故cos1舍去当时,20,2 或或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例1: 不查表求值= 例2: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解析:(1)由, , (2) 原式 【名师指引】给式求值一般从分析角的关系入手.例3. (福建省师大附中2008年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设向量,若,求的值。【解题思路】先进行向量计算,再找角的关系.解析:【名师指引】三角与向量是近几年高考的热门题型,这类题往往是先进行向量运算,再进行三角变换、例4(2007四川 )已知,()求的值.()求.【解题思路】由同角关系求出再求;又结合角的范围定角。解析()由,得,于是()由,得又,由得:,所以【名师指引】本题考察三角恒等变形的主要基本公式、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以及计算能力。例题5:(08湖北卷16)已知函数()将函数化简成(,)的形式;()求函数的值域.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三角函数的性质等基本知识,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代数式的化简变形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解:()()由得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又(当),即故g(x)的值域为例6::证明tantan【解题思路】细心观察已知等式中的角,发现它们有隐含关系:2x,xx sinxsincoscossin 又cosxcos2x2coscos即得:tantan.【名师指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在高考中出现较少,方法与化简类似.例题7:.(2009山东卷理)(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x)=cos(2x+)+sinx.(1) 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正周期.(2) 设A,B,C为ABC的三个内角,若cosB=,且C为锐角,求sinA.解: (1)f(x)=cos(2x+)+sinx.=所以函数f(x)的最大值为,最小正周期. (2)=, 所以, 因为C为锐角, 所以,又因为在ABC 中, cosB=, 所以 , 所以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中两角和差的弦函数公式、二倍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的三角关系.例题8:(2009山东卷文)(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x)=2在处取最小值.(1)求.的值;(2)在ABC中,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已知,求角C.解: (1) 因为函数f(x)在处取最小值,所以,由诱导公式知,因为,所以.所以 (2)因为,所以,因为角A为ABC的内角,所以.又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得,也就是,因为,所以或.当时,;当时,.【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中两角和差的弦函数公式、二倍角公式和三角函数的性质,并利用正弦定理解得三角形中的边角.注意本题中的两种情况都符合.解三角形 例题2:2009全国卷理)在中,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已知,且 求b 分析:此题事实上比较简单,但考生反应不知从何入手.对已知条件(1)左侧是二次的右侧是一次的,学生总感觉用余弦定理不好处理,而对已知条件(2) 过多的关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甚至有的学生还想用现在已经不再考的积化和差,导致找不到突破口而失分.解法一:在中则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有:化简并整理得:.又由已知.解得.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 .又,。所以又,即由正弦定理得,故由,解得。评析:从08年高考考纲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正余弦定理的考查.在备考中应注意总结、提高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提醒:两纲中明确不再考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就行,不必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测试题一、选择题1. 已知,则( )A. B. C. D. 2.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A. B. C. D. 3. 在ABC中,则ABC为(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判定4. 设,则大小关系( )A. B. C. D. 5. 函数是( )A. 周期为的奇函数 B. 周期为的偶函数C. 周期为的奇函数 D. 周期为的偶函数6. 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 7. 在ABC中,若,则等于( )A. B. C. D. 8. 若为ABC的内角,则下列函数中一定取正值的是( )A. B. C. D. 9. 在ABC中,角均为锐角,且则ABC的形状是(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10.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是,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则底边长为( )A. B. C. D. 11. 在中,若,则等于( )A. B. C. D. 12. 边长为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 求值:_. 2. 若则 .3.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_. 4. 已知那么的值为 ,的值为 . 5. 的三个内角为、,当为 时,取得最大值,且这个最大值为 . 6. 在ABC中,则的最大值是_. 7. 在ABC中,若_. 8. 在ABC中,若_. 9. 在ABC中,若,则_. 10. 在ABC中,则的最大值是_. 三、解答题1. 已知求的值. 2. 若求的取值范围. 3. 求值:4. 已知函数(1)求取最大值时相应的的集合;(2)该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变换可以得到的图象. 5. 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什么?6. 在ABC中,求证:7. 在锐角ABC中,求证:. 8. 在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