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煤业公司*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编号:hnjy-xzpj 2014第024号河南金友安全评价科技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十月河南*煤业公司*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编号:hnjy-xzpj 2014第024号法定代表人: 郭友君技术负责人: 郭希春项目负责人: 翟 滨河南金友安全评价科技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十月声 明河南金友安全评价科技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河南*煤业公司*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河南*煤业公司*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 河南金友安全评价科技有限公司(加盖公章) 法人代表(签名): 姓 名技术职称/职务资格证书编号签 名项目负责人翟 滨副教授mkzywj20130022报告书编写人翟 滨副教授mkzywj20130022报告书校核人石友堂中 级mkzywj20130017郭 瑾主治医师mkzywj20130014李小伟助理工程师mkzywj20130016报告书审核人王书超高级工程师mkzywp20130022报告书签发人职务:总经理签名:前 言1. 本评价报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河南金友安全评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评价单位)收集的河南*煤业公司*煤矿(以下称委托单位)的相关资料以及评价单位对委托单位进行的现场调查编制;2. 本评价报告书仅对河南*煤业公司*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不对因生产原辅材料、生产规模、生产工艺、设备布局等变更而引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变化负责。评价单位不对本评价报告书复印件负责;3. 本评价报告书中文字、数据涂改无效,未经本评价单位许可不得公开发表,也不得用于与本评价工作目的无关的其他用途;4. 本评价报告书正文共61页;附件3个,附图2个,附表1个共11页;5. 本评价报告书共9份,委托单位8份,评价单位1份;6. 如对本评价报告内容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目录1.总论11.1.评价目的11.2.评价依据11.3.评价范围41.4.评价内容51.5.评价方法51.6.评价程序51.7.质量控制措施82.用人单位概况102.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102.2.地理位置及有关自然条件102.3.厂区平面布置122.4.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产品122.5.生产工艺132.6.生产设备133.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153.1.评价单元的划分153.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53.3.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及工种工时调查173.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83.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243.6.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分析354.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评价374.1.总体布局评价374.2.设备布局评价38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415.1.防尘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415.2.防噪设施425.3.防毒设施425.4.防护设施维护情况425.5.防护设施评价43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476.1.防护用品的配置种类调查476.2.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调查476.3.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分析477.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497.1.建筑卫生学497.2.辅助用室507.3.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评价508.职业卫生管理评价518.1.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518.2.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518.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518.4.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情况518.5.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518.6.职业卫生培训情况518.7.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情况518.8.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情况518.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518.10.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情况518.11.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投入情况518.12.职业健康监护情况518.13.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评价519.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19.1.存在问题519.2.建议5110.评价结论5110.1.职业病危害评价5110.2.综合结论51附件一 委托书51附件二 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51附件三 职业接触限值51附图一 交通位置图51附图二 平面布局图51附表一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51河南*煤业公司*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hnjy-xzpj 2014 第024号1.总论1.1.评价目的1)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控制、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2) 明确用人单位工作场所产生和(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合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等,分析危害程度及产生的原因,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评价,对可能造成劳动者健康损害的环节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3) 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申报等日常管理提供依据。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国务院国发1987第105号)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5)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国务院令2012第619号)6)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12第47号)7)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安监总局令第2012第49号)8)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2012第51号)9)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安监总局令2006第1号)10) 煤矿安全规程 (国家安监总局令2011第37号)11)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1号部分条款的施行说明2013)12) 工业用人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卫法监发1999620号)13)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14) 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2003142号)15)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安监总煤调2010第121号)1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第73号)17)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煤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煤调2012第76号)18) 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河南煤矿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察办法(暂行)的通知 (豫煤安监技装2013第259号)1.2.2.标准和规范1) 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2008)2)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断(gb/t8170-2008)3)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4)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6)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8) 工业用人单位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9)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1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1)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12) 工业用人单位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t50087-2013) 13) 工业用人单位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1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1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16)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17)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1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 (gbz/t160.29-2004)2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硫化物 (gbz/t160.33-2004)21)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14)22)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3部分:工频电场 (gbz/t 189.3-2007)23)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2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2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2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2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194-2007)28)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203-2007)29) 工作场所有毒气检查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223-2009)30)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10)31)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q1020-2006)32) 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规范 (aq1021-2006)33) 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aq1051-2008)34)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aq/t8008-2013)35)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db41/t 781-2013)1.2.3.基础技术资料1) 河南*煤业公司*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委托书见附件一。2) 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资料,包括用人单位地理位置、总平面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原辅料、产品及废弃物、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分布及存在形式、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救援、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辅助卫生用室情况、工人生产活动情况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等调查资料。3) 职业卫生检测资料,主要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检测结果。4) 河南*煤业公司*煤矿2014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评价报告书豫卫职健字(2014)第09号1.3.评价范围受河南*煤业公司*煤矿委托,本次评价范围为河南*煤业公司*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涉及到的生产、辅助生产、公用工程,范围包括采煤单元、井下辅助评价单元、地面辅助评价单元,详见表1-1。表1-1 评价范围一览表评价单元工作场所采煤单元炮采工作面:33022炮采工作面、24煤柱采面。 表1-1 评价范围一览表评价单元工作场所井下辅助评价单元运煤系统:主胶带输送机、煤仓;工作面运煤系统:采区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其它:变电所、绞车房、水泵房、充电硐室、瓦斯抽放站。地面辅助评价单元变电站、锅炉房、主扇风机房、副井绞车房、主井绞车房、副井口信号房、主井口信号房、机修车间、木工房、污水处理站、压风机房。1.4.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健康监护和资金投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建筑卫生学、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及落实情况。1.5.评价方法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需要,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1.6.评价程序依据河南金友安全评价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规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程序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编写阶段三个部分。1.6.1.准备阶段评价单位接受用人单位的委托后,与用人单位签订职业病危害评价合同,收集和研读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1.6.2.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核实等工作,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1.6.3.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评价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内审,提出审查意见,对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将修改完的评价报告交给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程序见图1-1。图1-1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程序1.7.质量控制措施按照河南金友安全评价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体系规定,由质量监督人员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包括对评价方案编制、现场采样、检测过程及评价报告书编制的校核工作过程的监督。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质量控制见图1-2。图1-2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质量控制2.用人单位概况2.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煤矿位于永城市以东高庄镇境内。井田面积为18.1033平方千米,截止到2014年2月底矿井剩余可采储量为3264.5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75万吨/年,2011年经省工信厅批复,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78万吨/年。该单位现有员工1663人,下设调度室、生产科、安检科、机电科、通防科、地测科、企管科、劳资科、综合办9个机关科室和采煤一队、采煤二队、开拓二队、开拓三队、掘进一队、综掘队、机运一队、机运二队、机运三队、机运四队、机运五队、机运六队、东副井工区、探防队、通风区、供电队、安检大队、信息监测中心、机修厂、综合服务队20个基层区队。2.2.地理位置及有关自然条件2.2.1.地理位置*煤矿位于永城市高庄镇、苗桥乡境内,行政区划隶属高庄镇、苗桥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633501163616,北纬335352335517。区间自用铁路与京九、陇海铁路相连。连霍高速公路从本区西缘通过,紧临g11公路。区内有乡村公路相连,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煤矿交通位置见附图一。2.2.2.气象、气候特征本矿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风速大,光照充足,蒸发强烈常发生干旱。夏季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盛东南及南风,秋季气温下降迅速,降雨量较夏季减少。冬季多偏北风受干冷空气影响,气温低,降水少。年平均气温14.3,其中一月平均气温0.5,七月平均气温27.6。年降水量为874mm,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平均量的60%左右(见图1-2)。无霜期为207天,初霜日一般在每年的10月20日以后,终霜日一般在每年的4月11日以前。本区年平均风速3.3m/s,月平均风速4月最大,9月最小。最多的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月平均相对湿度最高是7、8月份,平均为80%,最低为6月份,为64%。年平均蒸发量为1388.5mm。区内极端最高地温为70,极端最低地温为23.7,各月地温之值比气温高,地温的逐年变化比气温小。年最大冻土深平均19.5cm,最薄冻土深7cm。图1-2 年降雨量变化曲线图该区属淮河流域豫东平原水系,区内有小运河、王引河及曹家沟等季节性河流通过,均由西北向东南流入安徽省境内。除雨季河水位抬升补给地下水,沿河低洼地段常积水内涝成灾外,平时河水位一般低于地下水,成为排泄地下水的通道。1964年8月1日,在王引沟测得最大洪水流量为12.278m3/s,历史最高洪水位+31.79m。2.2.3.其他条件本井田处于华北平原与黄淮冲积平原的交接部位,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地面标高一般在3235m,相对高差3m左右。井田内地表水系较少,仅有纵横交错的人工排涝沟渠,最大河流为曹家沟,该河流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流量增大,旱季流量剧减。据矿方提供资料,目前所开采的二2煤层煤样进行的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未观察到自燃发火期,无爆炸危险性,属三类不易自燃煤层。2.3.厂区平面布置*煤矿工业场地按功能分区布置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非生产区。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中部及西部。区内有主井、副井、主井及副井绞车房、压风机房组成。辅助生产区:位于生产区和行政福利生活区之间,包括矿灯房、锅炉房、污水处理厂、澡堂、变电所、木工房、机修厂、器材库房、矿医院等。非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东部及南部。主要建筑物有:矿区办公区、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等。*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二。2.4.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见表2-1。表2-1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表 主要原、辅材料主要产品、副产品名称单位用量名称单位年产量雷管发/年203000原煤万吨/年24.5炸药吨/年75矸石万吨/年5.04钢材吨/年89.421金属网吨/年49204水泥吨/年244.43河沙吨/年510.5石子吨/年42锚杆吨/年25330木材方/年38472.5.生产工艺2.5.1.采煤工艺;炮采工艺流程图见图2-3。刮板输送人工攉煤移架支护爆破落煤工作面采煤运出带式输送图2-3 炮采工艺流程图2.5.2.矿井水处理工艺采用混凝(使用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沉淀、过滤等工艺措施处理井下排水,处理后的井下排水,用作井下消防洒水和地面生产用水。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水泵运行产生的生产性噪声。2.6.生产设备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2。表2-2 主要生产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运行情况1刮板运输机sgb630/150c3良好2刮板转载机sgb630/40t2良好3顺槽胶带输送机dsj80/40/2*551良好4乳化液泵brw125/31.56套良好5胶带输送机dsj80/40/2*409良好6局部扇风机fbdno.62良好7电机车ctl8/6gb9良好8矿车mgd1-6a880良好9材料车mc1-6a3t4040良好10平板车mp1-6a12.5t5067良好11主提升设备2jk-3/11.5e1良好12副提升设备jkmd-3.5*4(iii)e2jk-2.5/2011良好13主通风机bdk-10-no34g4-73-12n22d22良好14水泵pj200b*9md280-65*7md280-43*7555良好15空压机sa250w-6klw-40/7-x63良好16主变压器ss9-1000/110/6.3ss10-1600/110/6.321良好17凿岩机cmj17ht1良好18锅炉dzl4-1.25-apdzl6-1.25-wszl4-1.3-w i i211良好19井下提升绞车jkyb-21.52良好20装载机jdg/4/f/s-22良好3.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3.1.评价单元的划分根据现场调查,将用人单位按生产工艺和生产场所的相对独立性划分为以下3个单元:1)采煤单元:33022炮采工作面和24煤柱炮采工作面。2)井下辅助评价单元:主胶带输送机、煤仓、卸载仓、采区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变电所、绞车房、水泵房、充电硐室、瓦斯抽放站等;3)地面辅助评价单元:包括主井口卸载仓、主扇风机房、副井绞车房、主井绞车房、副井口信号房、主井口信号房、锅炉房、机修车间、木工房、水处理厂、压风机房、地面瓦斯抽放站、变电站等。各个评价单元包括的工作场所见表3-1。表3-1 评价单元与工作场所明细表评价单元工作场所采煤单元33022炮采工作面、24煤柱炮采工作面井下辅助评价单元主胶带输送机、煤仓、卸载仓、采区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变电所、绞车房、水泵房、充电硐室、瓦斯抽放站地面辅助评价单元主井口卸载仓、主扇风机房、副井绞车房、主井绞车房、副井口信号房、主井口信号房、锅炉房、机修车间、木工房、水处理厂、压风机房、地面瓦斯抽放站、变电站3.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3.2.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3.2.1.1.粉尘生产性粉尘包括:煤尘、矽尘、电焊烟尘、木粉尘。在生产过程中采煤及原煤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为煤尘、矽尘。地面锅炉房运行过程中上煤、出渣产生粉尘。机修车间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电焊烟尘。木料厂加工木材过程中产生木粉尘。3.2.1.2.噪声和振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噪声和振动主要来源于机械生产,如风钻、液压泵、泵房水泵、局部通风机、绞车在工作过程中可产生噪声和振动;各种运输设备等运行可产生噪声。由于井下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其对井下使用仪器设备的特殊要求,故振动本次不检测。地面工业场地中主扇风机、压风机、绞车、锅炉房、水处理厂水泵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3.2.1.3.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包括: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锰及其无机化合物(mn)、硫化氢(h2s)。1) 甲烷:大部分存在于煤层中,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排放出来。由于其未被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本报告中不予评价。2) 一氧化碳:正常情况下主要来源于放炮。爆炸时可产生少量一氧化碳气体。另外,在甲烷或煤尘爆炸等事故状态下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地面锅炉运行及电焊作业也会产生一氧化碳。3) 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放炮。该矿爆破时使用的是乳化炸药,即通过乳化剂的作用,使以硝酸盐为主的氧化剂水溶液微滴均匀地分散在含有气泡或多孔性物质的油相连续介质中而形成的油包水型膏状含水炸药。使用乳化炸药可产生二氧化氮等含氮的氧化物。地面锅炉运行及电焊作业也会产生二氧化氮。4) 硫化物:硫化氢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腐烂、硫化物遇水分解、煤及岩体中涌出等;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矿物氧化和含硫矿物中爆破工作及地面锅炉运行。5)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机修车间电焊作业。3.2.1.4.其他因素1) 工频电场:主要存在于变电站,变电设备运行产生。2) 紫外辐射:由电焊作业产生。3) 高温:锅炉房锅炉运行可能产生高温。3.2.1.5.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通风不良、不良采光照明、高湿等会对作业工人的健康产生相应的不良影响。3.2.1.6.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vdt(视屏显示终端)作业在控制系统,此种作业可引起从业者的视力紧张、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2)轮班作业、单调作业轮班作业和单调作业可引起劳动者的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强迫体位作业工人因井下条件有限,会存在强迫体位作业,可引起劳动者与强迫体位有关的机体发生功能性和器质性变化。煤矿井下工人在特殊的劳动条件下,致使滑囊急性外伤或长期摩擦、受压等机械因素可引起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4)*煤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煤矿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见附件二。3.3.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及工种工时调查矿井年工作日330天,每天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生产班制为“三八”工作制。劳务工均与河南*煤业公司*煤矿签订有正规劳动合同,并足额为其缴纳养老保险金及工伤医疗保险金。劳务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健康监护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均与正式工相同,并统一管理。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情况以及评价单元的划分情况,各评价单元内作业工人工种、人数情况、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见表3-2。表3-2作业人员工种、人数、工时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生产单元评价子单元工种每班人数(人)工作时间分布接触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井下评价单元(33022、24煤柱)炮采工作面乳化泵工1-28h噪声电工18h噪声、煤尘胶带输送机司机18h噪声、煤尘刮板输送机司机18h噪声、煤尘支架工48h煤尘端头支护工48h煤尘采煤工58h煤尘辅助评价单元主井提升系统绞车司机2-48h噪声副井提升系统绞车司机2-48h噪声锅炉房司炉工38h粉尘、高温、噪声、so2/ no2主扇风机房主扇司机1-28h噪声空压机房压风机司机1-28h噪声污水处理站泵工18h噪声、h2s木工房木工59h粉尘、噪声机修车间机修工348h噪声、no2变电所电站司机28h噪声、工频电场3.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3.4.1.检测内容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结果,确定以下检测内容:粉尘(包括: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总粉尘浓度、个体总粉尘浓度、分散度)、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生产性噪声、工频电场、紫外辐射、照度和气象条件。3.4.2.检测条件采样检测满足下列条件: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评价对采样的要求;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生产设备满负荷运转,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仪器设备:对采样/检测仪器进行运行状态检查、校准并充电,以满足使用要求;对有流量要求的采样器采样前进行流量标定及气密性检查。3.4.3.样品或检测数据的采集方法粉尘测试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的规定执行;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毒物测定方法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进行,噪声测定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要求进行,地面接触噪声作业工人通过佩戴个体声级计测定噪声,计算其40小时等效声级。井下接噪工种通过测量其定点噪声a声级结合接触时间和工作班制计算其40小时等效声级。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及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情况见表3-3。表3-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表类别检测内容采样仪器检测方法检测依据物理因素噪声asv5910型积分声级计直读法gbz/t189.8-2007hs6288b型噪声频谱分析仪ysd130煤矿用噪声检测仪工频电场rj-5型工频场强仪直读法gbz/t189.3-2007照度testo 540照度计直读法gb50034-2004紫外辐射uv-a 、uv-b紫外辐照计直读法gbz/t189.6-2007气象条件qdf-6数字风速仪直读法gb/t934-2008化学因素粉尘akfc-92a型粉尘采样器、akfc-92g型个体粉尘采样器丙纶滤膜采样,个体采样流量2l/min,定点采样流量20l/mingbz/t192.1-2007gbz/t192.2-2007表3-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表(续)类别检测内容采样仪器检测方法检测依据化学因素粉尘分散度akfc-92a型粉尘采样器过氯乙烯滤膜采样流量20l/mingbz/t192.3-2007游离sio2含量采集呼吸带水平新鲜沉降尘gbz/t192.4-2007硫化氢qc-4型大气采样器大泡管采样流量0.5l/mingbz/t160.33-2004二氧化硫qc-4型大气采样器使用多孔玻板直接采样,流量0.5l/mingbz/t160.33-2004二氧化氮qc-4型大气采样器使用多孔玻板直接采样,流量0.5l/mingbz/t160.29-200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akfc-92a型粉尘采样器微孔滤膜采样,流量5l/mingbz/t160.13-2004一氧化碳井下在线监测数据直读法gbz/t160.28-2004地面gxh3010/3011bf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3.4.4.检测对象及测定点设置3.4.4.1.采样对象和点的确定原则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及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的要求对粉尘采样点进行设置。针对接触粉尘的不同工种工人按要求通过长时间个体采样方法采样。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的要求对噪声采样点进行设置,并针对接触噪声的不同工种工人按要求通过长时间个体采样方法采样,计算40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的要求对有毒物质采样点进行设置。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硫化氢的浓度通过短时间定点检测结果结合工时调整,计算出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时,采用短时间定点采样的方法,检测出工作日内工作地点的最高浓度,作为评价的使用值。物理因素测定点根据各自的测试规范要求确定检测点。照度依据照明测量方法规定的各类场所的照度标准要求,设置检测点,并计算其照度均匀度。3.4.4.2.检测对象及检测点设置本次检测期间,井下工作场所选取33022炮采工作面、24煤柱炮采工作面;井下辅助评价单元的运煤系统和工作面运煤系统等。粉尘、噪声和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困素检测点设置情况详见表3-4,工频电场、照度及气象条件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设置情况详见表3-5、表3-6、表3-7。表3-4 粉尘、噪声、毒物检测对象及检测点设置表评价单元工作场所工种采样点检测内容采煤单元33022炮采工作面24煤柱炮采工作面采煤工采煤机作业处、采煤机落煤处、支护架棚、刮板输送机头、胶带输送机机头、转载机头、乳化液压泵站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端头支护工支架工刮板输送机司机胶带输送机司机机电维修工乳化泵工井下辅助评价单元主胶带输送机各胶带司机各胶带机头粉尘、噪声煤仓煤仓司机卸载仓落煤处粉尘变电站值班人员变电房值班室噪声、气象条件绞车房 绞车司机绞车旁、绞车房操作间噪声水泵房 泵工泵房操作间噪声充电硐室硐室值班员硐室操作间硫酸表3-4 粉尘、噪声、毒物检测对象及检测点设置表(续)评价单元工作场所工种采样点检测内容地面辅助评价单元主扇风机房风机操作工风机旁、操作工值班处噪声压风机房风机操作工风机旁、操作工值班处噪声机修车间电焊工机修车间休息室电焊烟尘、噪声、锰及其化合物、co、no2紫外辐射锅炉房压风机司机压风机旁、值班室粉尘、噪声、co、no2木工房木工木工房木粉尘、噪声主、副井绞车房绞车司机绞车旁、绞车房操作间噪声主副井口信号房信号工信号房值班车粉尘、噪声污水处理站操作工污水泵旁、值班室噪声表3-5工频电场检测点设置评价单元工作场所检测点地面辅助评价单元变电所变电所表3-6照度检测点设置评价单元工作场所检测点地面辅助评价单元压风机房操作间副井信号房操作间副井绞车房操作间北抽风机房值班室操作间东副井信号房值班室操作间主井信号房操作间东抽风机房值班室操作间木工房操作间主扇房操作间污水处理厂操作间表3-6照度检测点设置(续0评价单元工作场所检测点地面辅助评价单元机修厂操作间变电所操作间锅炉房操作间表3-7 气象条件检测点设置评价单元检测点井下评价单元33022炮采工作面24煤柱炮采工作面井下辅助单元中央泵房中央变电所双庙一部绞车房18硐室地面辅助单元压风机房副井信号房副井绞车房北抽风机房值班室东副井信号房值班室主井信号房东抽风机房值班室木工房主扇房污水处理厂机修厂变电所锅炉房3.4.5.采样时间和频次3.4.5.1.粉尘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个体采样时间为一个班,采样时间为该工作班组上班至下班时间;定点采样选择在粉尘浓度最高时段,采样时间为15min。3.4.5.2.噪声定点噪声:每个测量点读取3个数据,a声级测定值超过职业卫生限值的检测点做频谱分析。个体噪声:测量一个工作班。3.4.5.3.毒物采用定点短时间采样方法,即每个检测点在不同浓度段(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进行采样检测,一次采样时间为15min。3.4.5.4.工频电场每个需测量的工作场所测定1次,测量时应考虑工作场所地面电场的分布、工作方式、工作地点。3.4.5.5.照度每个需测量的工作场所测量5次,根据评价要求分别测量工作台面、参考工作面(0.75m)、操作位、地面,测量点数以满足计算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为准。3.4.5.6.紫外辐射测定电焊面罩内的辐照度,具体测定部位为面部。3.4.5.7.气象条件对每个需要采样的工作场所,在采样的同时测定气象条件。3.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3.5.1.粉尘3.5.1.1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见表3-8,共测定5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结果显示锅炉房出渣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0.8%,其他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小于10%。锅炉房出渣处粉尘以矽尘(10%游离sio2含量50%)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司炉工接触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矽尘(10%游离sio2含量50%)职业接触限值。电焊作业处以电焊烟尘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木工房以木粉尘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其他评价单元的各作业地点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各检测点粉尘以煤尘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表3-8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评价单元采样地点游离sio2含量(%)采煤单元24煤柱炮采工作面5.633022炮采工作面5.9井下辅助评价单元井下运输胶带7.9地面辅助评价单元锅炉观火、出渣口10.8锅炉房上煤处6.53.5.1.2.总粉尘浓度本次检测共测定34个工作地点空气中总粉尘浓度,对34个工种长时间接触总粉尘浓度进行评价。34个工种有16个工种(炮采工作面的打眼工、爆破工、支护工、攉煤工、刮板输送机司机、煤仓司机、胶带输送机司机,二部主胶带司机、煤仓司机)接触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34个工作场所中15个(24煤柱、33022炮采工作面打眼工、爆破工、支护工、攉煤工、刮板输送机司机、煤仓司机、胶带输送机司机,-600煤仓司机)短时间接触粉尘超限倍数超过超限倍数标准。综合判断,34个工作地点中有15个工作地点(24煤柱、33022炮采工作面打眼、爆破、支护、攉煤、刮板输送机、煤仓、胶带输送机,-600煤仓)接触总粉尘浓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见表3-9。表3-9作业工人接触总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评价单元工作场所工种ctwa(mg/m3)pc-twa(mg/m3)采样点cstel(mg/m3)cstel/pc-twa超限倍数标准结果判定采煤单元24煤柱炮采工作面打眼工6.334打眼15.343.842超标爆破工5.264工作面爆破18.634.662超标支护工7.384移支架10.352.592超标攉煤工15.694人工攉煤30.517.632超标刮板输送机司机10.944刮板机头21.995.502超标乳化泵司机3.214乳化泵站3.650.912未超标煤仓司机9.87424煤仓11.332.832超标33022炮采工作面打眼工6.754打眼17.334.332超标爆破工5.584工作面爆破19.464.872超标支护工7.694移支架9.862.472超标攉煤工14.674人工攉煤27.876.972超标刮板输送机司机10.384刮板机头19.684.922超标乳化泵司机2.994乳化泵站3.480.872未超标煤仓司机8.874煤仓10.982.752超标主胶带输送机胶带司机3.944一部胶带输送机7.661.922未超标胶带司机3.924二部胶带输送机7.791.952未超标胶带司机3.874三部胶带输送机7.861.972未超标表3-9作业工人接触总粉尘浓度检测结果(续)评价单元工作场所工种ctwa(mg/m3)pc-twa(mg/m3)采样点cstel(mg/m3)cstel/pc-twa超限倍数标准结果判定井下辅助评价单元变电所值班员2.114中央变电所3.680.922未超标值班员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