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摘要 2 0 1 1 年7 月2 9 同国务院印发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 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国家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并且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l 我国实 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实现基础教育即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 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实现的关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高校师范生作为未来 中小学教师的生力军 其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却没有一个具体的参考标准 目前 我国对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开设 现代教育技术 公共课 尤其是实验课的形式进行的 而且有关研究表明 制约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提 高的主要因素j 下是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然而目前却并没有针对 现代 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2 本课题j 下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展开的 本文首先深入实践对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开放性 调查 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提取 然后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设计了预调查 问卷 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最终的调查问卷 其次 在全国 范围内发放问卷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提取公共因子 再次 根据因子分 析的结果确定两级评价指标及相应权重 最后 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对构建的评价 指标体系进行简单的应用和分析 实践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让该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实际作用 达到提高 实验课质量 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目的 能为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贡 献绵薄之力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每个部分的内容如下 1 绪论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意义 内容 思路 方法 2 相关研究基础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因子分析法 实验 教学评价相关研究基础及调查问卷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具体包括因子分析法的定 义 模型 步骤 李克特量表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 基于因子分析的数据处理过程 本部分通过使用s p s s 软件对调查的数据 进行因子分析 找出了实验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并在各因子载荷的基础上得出了 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 4 构建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部分主要是在第 三部分的基础上对各主因子进行命名 并在各因子载荷的基础上计算出了各级评价 指标的权重 最终构建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本部分主要运用构建的 评价指标体系对华中师范大学的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 证明 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6 总结与展望 本部分主要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的具体回顾并分析本论文 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提出今后进一步完善的方向和要做的工作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 因子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a t ec o u n c i li s s u e dt h e t h eo u t l i n eo fn a t i o n a ll o n g t e r m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f o r m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j u l y2 9 2 011 n l eo u t l i n ep u t sf o r w a r de x p l i c i t l yt os p e e d u pt h ep r o c e s so f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c l e a r l y o u rc o u n t r yg i v eah i g hd e g r e eo f a t t e n t i o nf o ri t t h ek e yo fr e a l i z i n g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i st oa c h i e v et h eb 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n a m e l y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 a n dt h ek e yo fb 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l a r g e l yd e p e n d so nt h et e a c h e r s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b u t t h e r ei sn o tas p e c i f i cs t a n d a r df o rc u l t i v a t i n gt h ea b i l i t yo f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o f n o r m a ls t u d e n t s a t p r e s e n t 0 1 1 1 c o u n t r yc u l t i v a t e t h en o r m a ls t u d e n t s a b i l i t y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m a i r d yt h r o u g ht h ep u b l i cc o u r s eo f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e s p e c i a l l ye x p e r i m e n t a lc o u r s e t h er e l e v a n ts t u d ys h o w st h a tt h em a i n f a c t o r so fr e s t r i c t i n gt h ea b i l i t yo f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i st h et e a c h i n gq m d i t yo f 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e x p e r i m e n t a lc o u i s e h o w e v e r t h e r ei sn oe v a l u a t i o nf o r t h e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e x p e r i m e n t a l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 t h i st o p i cp r e c i s e l yi n o r d e rt os o l v et h i sp r o b l e m f i r s t l y t h i sa r t i c l e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f a c t o r st h a ta f l e e t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t e a c h i n g q u a l i t yo f 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o nt h i sb a s i s w ed o i n gi t sd a t aa n a l y s i sa n d e x t r a c t i o n a n dt h e nw ed e s i g nap r 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c o m b i n e d i t l lr e l e v a n t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a n a l y s i st h er e l i a b i l i t ya n dv a l i d i t yo f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f i n a l l y t h ef m a l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i s d e t e r m i n e d s e c o n d l y i s s u i n g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a c r o s st h ec o u n t r y c o l l e c t i n gd a t aa n d d o i n g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a g a i n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r e s u l t so f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t od e t e r m i n et h e t w o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 e sa n d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w e i g h t s l a s t l y t a k i n gt h ec e n t r a lc h i n a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f o re x a m p l et oa p p l ya n da n a l y s i st h e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s y s t e m p r a c t i c eh a sp r o v e di t sf e a s i b i l i t y w eh o p et h a tt h i sr e s e a r c hc a l lp l a yap r a c t i c a lr o l e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a n dr e a c h e s t o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c o b r s e a n df i n a l l yp r o m o t i n g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 b a s i c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i n c l u d e ss i xp a r t s d e t a i l sa r ca sf o l l o w s 1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i ss e c t i o nm a i n l yd e s c r i b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c o n t e n t s i d e a sa n d m e t h o d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 2 r e l e v a n tr e s e a r c hb a s e t h i ss e c t i o ni n t r o d u c e s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r e s e a r c hb a s eo f e x p e r i m e n t a lt e a c h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a n dt h ep r o c e s so f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d e s i g n a n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d e f i n i t i o n m o d e l s t e p so f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l i k e r ts c a l 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d e s i g na n d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3 d a t ap r o c e s s i n gb a s e do n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t h i ss e c t i o nm a k e s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o f s u r v e yd a t ab yu s i n gs p s ss o r w a r ea n di d e n t i f yt h e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 f i n a l l y w e o b t a i n e dt h ew e i g h t so fe v a l u a t i o no fa l ll e v e l sb a s e do nt h ef a c t o rl o a d i n g s 4 c o n s t r u c t i n g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e x p e r i m e n t a l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 t l l i ss e c t i o nm a i n l yn a m eo ft h em a i nf a c t o r sb a s e do nt h et h i r dp a r t a n dc a l c u l a t et h ew e i g h to fe v a l u a t i o na ta l ll e v e l sb a s e do nt h ef a c t o rl o a d i n g s a n d e v e n t u a l l y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o f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 5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s y s t e m t 越n gt h ec e n t r a lc h i n a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f o re x a m p l e t h i ss e c t i o nf o c u s e s0 1 1e v a l u a t i n gt h e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e x p e r i m e n t a l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o ft h ec e n t r a l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b yu s i n gt h e c o n s t r u c t e d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s y s t e m 6 s u m m a r ya n do u tl o o k t h i ss e c t i o nm a i n l yr e v i e w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s t u d y a n a l y s i st h ei n n o v a t i o na n di n a d e q u a c i e so ft h i sp a p e r a n df i n a l l yp r o p o s i n gt h ef u r t h e r i m p r o v i n gd i r e c t i o na n dw o r k k e y w o r d s 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e x p e r i m e n t a l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哆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s y s t e m i v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l 绪论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1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多从理论视角入手且不规范 通过 现代教育技术 包括理论和实验 公共课的有关研究文献研读 发现 近年来的年发表数量呈现如下趋势 r 武 彩 j 爹 守 磁 图1 1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文献数量图 由图1 1 可以看出 文献的研究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2 0 1 1 年只搜索到7 月份 所以折线最后急速下降了 可见 我国高师院校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但是 通过分析文献的内容发现 7 3 的文章只是从理论视角上对课程的现状 问题 对 策等方面提出的看法 而只有2 7 的文章从教学实践和应用的角度对课程做了研 究 由此可见 本领域的实证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另外 研究方面还存在着 不规范的现象 经统计来自核心期刊的文章只占总数的1 7 研究内容缺乏教学评价方面 通过分析搜集到的有关 现代教育技术 的文献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 下几个方面 弱 加 惦 m 5 o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l s i s 口课程目标 设计与建设 问题 对策 改董 口实践教学 口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教学方式和教学梗式 口教学策略 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 图1 2 现代教育技术 研究内容图 由图1 2 可知 有关 现代教育技术 研究文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目标 设计与建设 问题 对策与改革 实践教学等方面并且有关问题与对策方面的研究 最多 高达4 7 t 3 1 可见 本门课程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从图1 2 还可以看出有关该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的文献还没有 这是一个值得引起我们注意 的地方 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甚少 从搜集到的有关 现代教育技术 研究文献中挑选出专门针对实验教学方面的 研究文献仅仅1 4 篇 而且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的教学的现 状 问题与对策方面 而且主要集中发表在近四年内 仅有1 篇硕士论文和1 篇发 表在核心期刊上 可喜之处是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不尽如 人意的地方是相关研究不太规范 另外 实验教学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诸如实 验教学实验指导书不规范 实验内容繁杂 实验设备缺乏且陈旧 实验课时少等问 题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4 l 5 l 2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作为教育技术发展最早和最迅速的国家 早在2 0 世纪9 0 年代就已经开始 关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1 6 1 国际教育技术协会 i s t e 与几个教育组织联 合制定并于2 0 0 0 年推出 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第三版 最早的版本是在1 9 9 3 年推出的 该标准确定了教师需掌握技术的内容和行为表现指标 7 1 该标准将对教 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划分为4 个阶段 其中 基础教育 主要是针对职前和入职 初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规定 目前 教师标准以成为美国从事教师 职业的一个资格条件 而我国却没有相关层面的规定 8 1 9 对于高校师范生 后文简称高师生 美国主要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等相关课 程的形式展开的 并且开设该课程的学校自主性较强 可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开设 一门或者多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 目前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 而且 习 他们非常注重对高师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并且所有的学校都可以通 过网络的形式交流有关这门课的教学情况 另外 美国还专门针对职前教师 即高校师范生 启动了大型资助项目p t 3 p r e p a r i n gt o m o r r o w 5t e a c h e r st ou s et e c h n o l o g y 旨在鼓励和扶持对职前教师进 行技术教育的创新实践 1 0 l 当然 也有通过开设 现代教育技术 公共课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国家 比如新加坡 他们主要的教学特色教学形式采用面授和在线学习相结合 学习方法 注重自主和协作学习 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并且也同美国一样注重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i lj 综上 发现国外高师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也同我国一样通过开设教育技术相 关的课程来获得 但有所不同的是 他们是在国家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背景下展开的 所以课程的目标和定位都较我国清晰 都已形成的较完善的培训模式 但由于国外 和我国的教育体制的不同 还没有针对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进行相关研究 2 课堂 或教师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关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本都是有关理论课掌教 学质量的研究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也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 价指标体系 但内容都大体相似 包括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能力 教学效果 等方面 国外有关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比较成熟 其中最具代表性 应 用最广泛的当属m a r s h 提出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卷 s t u d e n t s e v m u a t i o n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q u a l i t y 简称为s e e q 1 1 2 j m a r s h 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 s e e q 是一项 可靠而有效的度量教学质量的工具 我国学者孟庆茂教授在m a s h 教师教学质量评 价问卷的基础上 经过对该问卷对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七个 教学质量评价维度 u j 研读有关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文献 发现主要有两 种思路 一种是设计问卷 广泛调查 确定指标 另一种是根据现有的教学质量评 价维度设计问卷 广泛调查 验证性分析 第一种思路中问卷的设计科学性不够 第二种思路缺乏创新性 不过都对本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1 1 2 研究意义 1 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2 l 世纪是信息的世纪 各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就我困而言 教 育信息化实现的关键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现的直接突 破口是中小学教帅教育技术能力的全面提高 高校师范生作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尘 硕士学位论文 m a t e r st h e s i s 力军 是未来中小学教师的中坚力量 因此他们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目 前 他们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 这门公共课程 而有 关研究表明制约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瓶颈却主要来自实验课教学质量 因此 构建科学规范易操作的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加 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提升高校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 陈至立 1 9 9 8 作为 培养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肩负着一定的引领 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任 l4 高师院校自上世纪8 0 年代开始开设 现代教育技术 公 共课 早起称为电化教育 早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开设的学校并不多 随 着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 5 的师范院校将该门课作为非教育技 术学专业的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i l5 1 可见 这门课对于提升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 能力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 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的质量 2 0 0 4 年1 2 月2 5 同 教育部颁布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后于2 0 0 5 年7 月颁布了 中小学教学人员 初级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 标准 和大纲的颁布 掀起了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热潮 使得培训有了参考的 标准和依据 对于培训的质量起到了较好的引导 诊断 反馈和激励的作用 显然 标准和大纲主要是针对在职的中小学教师的 但高师生并不同于在职的中小学教师 他们主要是通过 现代教育技术 公共课尤其是实验课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教育技 术能力 因此 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于其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监控作用 因此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 构建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升高师生 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 2 研究内容 方法和思路 1 2 1 研究内容 1 高师院校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调查问卷的设计 首先 通过q q 形式对高师生进行访谈 访谈的形式是询问他们影响 现代教 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最的因素有哪些 获取第一手调查资料 其次 搜集各个高校 实验课教学质最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其评价内容进行分析 找到共同点 优势和不 足 再次 研读大量有关 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最后 综合以上内容设计 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 公共课实验教学质量因素调查问 卷 之后 请教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资深教师和本领域的专家 修改问卷的 内容 确定初步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成四点式李克特量表的形式 2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的评估 将问卷以网络的形式发放给2 0 1 0 2 0 1 1 第二学期 下半阶段 选修 现代教育 技术 的学生 收集大概1 0 0 份左右 进行样本分析 删除鉴别度不显著的项目 然后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估以确保问卷的科学性 形成最终调查问卷 之后 在多个高师院校进行发放问卷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初步决定选择三个部属的 师范院校 华中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 和几个地方师范院校 黄 冈师范学院 邢台学院等 3 基于因子分析的数据处理过程 通过s p s s l 3 0 软件对最终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依据最后分析结果找 出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的指标及指标的载荷 4 构建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 确定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级和二级评价 指标 并根据因子载荷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5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案例 运用构建的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华中师范大学的 0 也可以称作公共因子f 的方差贡献 并进一步计算得到侮 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及多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 5 公共因子的命名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我们建立因子模型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潜在的公共因子 而是为了在此基础上明 白每个公共因子的含义 即对提取的公共因子进行命名 公共因子的命名实质上是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找出每个因子上载荷量较高的量 一般取载荷量大于0 3 的量 然后根据这些量给每个公共因子命一个合适的名字 如果在选完载荷量大于o 3 的量后还是无法对因子命名的话 可以借助因子旋 转的方法 使得因子载荷靠近0 或者靠近1 这样便可以提高因子变量的可解释性 6 计算因子得分 公共因子确定后 有时候根据实际需要想要得到每个样本数据在提取出的公共 因子上的得分 即计算因子得分 这就需要反过来将每个公共因子表示为原有的变 量的线性组合 2 2 李克特量表 李克特量表 l i k e r ts c a l e 是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 该量表是由一组 陈述组成 最常用的是由5 个陈述组成如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太满 意 非常不满意 在计分的时候可以记作 l 2 3 4 5 或者 l 2 3 4 5 调查者可以通过计算被调查者回答所有题目所得分数和的多少来区分被调查者 的态度强弱l z 4 j 目前最常用的就是上边提到的 五点式量表 但随着用户调查的需要 调查 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了 出现了四点式 五点式 六点式 七点式等 而且有时候 为了让被调查者更加明确的表明立场 量表设计者还故意不设置 一般一 不一 定 这样的选项 即偶数作答的方式 本研究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的 选用的是四点 式李克特量表 2 3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评价研究基础 2 3 1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个师范院校制定的各种各样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虽然都能在一定 程度上达到评价实验教学的目的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 1 科学性差 在搜集的3 3 所高校制定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 仅仅有5 所院校的 评价标准相对科学规范 其评价指标体系都包括两级评价指标 并且一级指标和二 级指标赋予了相应的权重 并对二级指标的评价划分了等级 这使得评价更易统计 1 0 和量化 而另外2 8 所院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则存在着评价指标过少 指标权重不明 的问题 甚至有一些院校只有简单的评价标准 而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量表 这种情况使得评价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评价结果科学性差是其必然的结果 2 可操作性差 在所搜集的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 有的指标这样规定 实验布置 实验预习情况 学生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 使用率达6 0 以 上 学生对基本实验仪器使用和仪器连接正确 j 下确率达7 0 等等 这些评价 标准看似简单 但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比如 学生能力 这一项 学生会做 实验就能说明学生能力强 不会做就说明其能力差 这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问题 难下定论 再如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 使用率达6 0 以上 这一项指 标 教师使用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进行具体的测量呢 调查学生 调查教师 还的询问领导 即使可以通过调查学生的途径获得相关的数据 但这操作起来也是 一个不小的工程 3 评价主体不明 在搜集的3 3 所高校制定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 仅仅有2 所院校指 明其评价指标体系的主体为学生 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指标量表的实用性 评价主体 主要包括学生 专家和同行教师 单位领导等 其中学生是最有发言权和最具权威 性的评价主体 因为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反应在学生身上 因此 我们在制定 评价指标体系时 要重点考虑学生这一评价主体 2 3 2 缺乏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 在c n k 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设定主题词为 教育技术公共课 现代教 育技术实验课 检索时间范围为 1 9 7 9 0 1 0 1 到2 0 1 1 0 7 0 8 匹配度为 精度 搜索截止时间为2 0 1 1 年7 月8 日 在上述限定条件下共检索出1 7 2 篇文章 删除 检索中重复的 一稿多投的 学术会议通知 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不符的4 4 篇文 章 剩下1 2 8 篇有效文章 其中硕士论文2 2 篇 会议论文3 篇 期刊论文1 0 3 篇 而专门研究实验教学的文章却只有1 4 篇 通过对这1 2 8 篇文章的研读 发现有关 教学评价的只有2 篇文章 而且是关于教学效果评价的 近年来 虽然师范院校普 遍关注 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和实验 的教学质量 并且研究也同益规范 但有 关该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却太少 2 3 3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现状 经过我们的访谈调查发现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大部分 院校教学形式是以讲授为主 这种授课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 教师的授 石页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课的内容由于没有及时更新 所以部分内容与实践相脱节 教师的课常创新性不够 致使学生的听课兴趣不够 实验教师间缺乏交流 致使教师的职业素质差别较大 以致影响整体的授课质量 实验设备数量较少或者比较陈旧 课时安排不够合理 致使学生听课质量下降 另外 实验考核形式仅仅通过交实验指导书或者小作品的 形式 致使学生轻视这门课程的学习等等 以上这些 都是我们的调查的过程发现的问题 至于这些因素中的哪些更亟待 解决 哪些相对不太重要 有的学校甚至都不关心 或者仅仅依据一些人的经验作 为判断的依据 这很显然都是不太科学的 综上所述 为了能有针对性的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的质量 我们很 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2 4 问卷设计与实施 2 4 1 问卷的编制过程 本研究主要的数据支撑就是来自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 因此 我们在问卷设计 时参考了多方的意见 具体的编制过程如图2 1 所示 l 开放式调查i 研究文献 编制预调查问卷 专家意见 修改预调查问卷 确定预调查问卷 实施调查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n 眭赢丽习 图2 1 问卷编制过程图 2 4 2 开放式调查 本阶段我们以 您觉得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为主题 对选修该课的高师生 承担该课教学工作的教师 实验管理人员等进行了 深入的访谈 共收集6 l 份访谈记录 通过整理访谈的结果 共收集了2 8 个影响因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素 见附录1 2 4 3 预调查问卷的确定和实施 在对学生 教师 实验管理人员等进行了访谈后 我们又研读了与课堂教学质 量相关的大量文献 并收集了3 3 所院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或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以上情况 我们设计了初步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调查 问卷 问卷设计完成后 我们拜访了教育技术专业方面的专家 他们对问卷的修改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在听取了多方意见后 我们对问卷做了进一步的修改 修 改完成后我们确定了预调查问卷 共3 4 个问题 见附录2 并对预调查问卷进行 了实施 整个问卷我们采用 四点式李克特量表 选项依次为 非常赞同 比较 赞同 不太赞同 非常不赞同 量化分数依次为4 3 2 1 依据就近的原则 我们随机抽取华中师范大学选修 现代教育技术 的两个班级发放1 0 0 份纸质问卷 回收1 0 0 份问卷 有效问卷9 6 份 回收率为1 0 0 有效率为9 6 9 6 2 4 4 因子分析适用性判定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中提取出少 数几个公共影响因素 并将其作为评价实验课教学质量的一级指标 在此基础上 由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得出二级评价指标 并根据各因素的载荷 得到各级评价指标 的权重 最终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因此 我们首先要判定待分析的数据是否 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过s p s s l 3 0 软件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k m o 和巴特利特球形 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2 1 所示 表2 1 i m 0a n db a r t le t t st e s t k 出d i 可口 o l l a am e a s w eo fs a r a p l m g a d e q t t a c s 8 3 5 t l a t t l e f f st e s to f a p l n o x c h i q u a r e 1 6 6 7 2 6 0 s p h n i c i t y d f5 6 1 i e 0 0 0 由表2 1 可知 样本数据的k m o 值为o 8 3 5 介于0 8 和0 9 之间 根据k a i s e r 的观点 若果k m o 值小于0 5 就较不适宜做因子分析 因此此处的k m o 值适合 做因子分析 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z 2 值为1 6 6 7 2 6 0 自由度为5 6 1 达到显著水平 表示原有变量的相关矩阵间存在较多共同因素 适合做因子分析 2 4 5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1 问卷的信度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信度 r e l i a b i l i t y 即可靠性 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重复测量同一个研究对象所 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2 5 1 如果一个量表的信度系数越高 代表量表就越稳定 这就 表明测量的结果的可信度就越高 因此 一个好的量表应该有较高的信度系数 李 克特态度量表中常用的方法是折半信度法和c r o n b a c h 口信度系数法 这里我们就 选择c r o n b a c h 口信度系数法来测量问卷的信度系数 此处 我们运用s p s s l 3 0 的信度分析功能对样本数据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如 图2 3 所示 表2 2r e l i a b i l i t ys t a t i s t i c s no f i u s l l 3 4 由表2 2 可以得出 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 9 3 4 根据学者g a y 1 9 9 2 年 的 观点 任何测验或者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 9 以上 表示测验或者量表的信度甚佳 显然 我们的问卷的信度甚佳 这点上可以放心使用 2 问卷的效度分析 效度 v a l i d i t y 即有效性 它是指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量出所 需测量的对象的程度瞄l 本研究就是要通过调查问卷测量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常用于调查问卷效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单项与总和相关 效度分析 准则效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 这里就是使用单项与总和相关效度来分 析问卷的内容效度 该方法通常采用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所谓的逻 辑分析就是由研究员或者专家评判问卷的题项是否符合测量的目的和要求 而统计 分析主要采用计算单项与总和的相关系数 根据相关是否显著来判断题项是否有 效 本研究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在设计完成后专门请教了教育技术专业的资深老师 和专家 他们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修改意见 统计分析方面 我们运用s p s s l 3 0 的 相关系数分析功能分析样本数据单个题项得分与总得分问的相关系数 分析结果如 表2 3 所示 1 4 茗似 口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表2 3 单题项得分与总得分问的相关系数及相关显著性表 由表2 3 可以看出 调查问卷的单个题项得分与总得分问的除了a 3 没有 达到显著性外都达到了显著 显著水平 0 9 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 0 0 0 小于显著性水平o 0 5 因此拒绝各变 量间相互独立的假设 即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2 因子抽取的共同度 表3 2c o n r i u n a l i t i e s 一 l n l n 赳 e x t r 甜i o ni n i t i a l e x t r a 锄n u i t t a l e x t r a 砸e n a l 1 0 0 l o 5 9 0 a 1 21 0 0 0 5 3 9m 3 1 0 0 0 9 8 a 21 0 0 0 7 1 5a 1 31 0 0 0 5 7 8a 2 4 1 0 0 0 6 0 3 a 31 啪 3 6 5a 1 4 1 0 0 0 5 2 7 a 2 51 0 0 0 5 8 4 a 4 1 0 0 0 5 2 0 a 1 51 0 0 0 3 8 2a 2 61 0 0 0 4 1 6 a 5 1 0 0 0 5 0 7 a 1 61 0 0 0 5 0 8a 2 7 1 0 0 0 6 3 7 a 61 0 0 0 5 9 1a 1 71 0 0 0 6 6 7 a 2 81 0 0 0 5 9 3 a 71 0 9 0 6 1 6a i8 1 0 0 0 6 0 1a 2 91 0 0 0 5 1 0 a 3 1 0 0 0 6 0 4 a 1 91 0 0 0 5 3 9a 3 0 1 0 0 0 4 9 4 a 9 1 0 0 0 5 6 6 a 2 01 0 0 0 5 4 6 a 3 l1 0 0 0 4 3 5 a 1 0 1 0 0 0 4 3 0 a 2 11 0 0 0 6 0 4 a 3 21 0 0 0 5 6 s a i d 5 3 9 a 2 21 0 9 0 5 1 1 a 3 31 0 0 0 9 9 变量的共同度 c o m m u n a l i t i e s 表示各变量中所含原始信息能被提取的公因子 所表示的程度 由表3 2 所示的结果中可知 绝大大数的变量共同度都在5 0 以上 因子提取出的这几个公共因子对原变量的解释程度可以接受 3 累计方差贡献率 竺 o f 互l t 3 1 1 c e c u m u l 碰v e t o t a l o f v a r i a n c e c u m m 排 e 一 1 9 9 5 7 3 0 1 7 13 0 1 7 1 3 5 5 8 1 0 7 8 11 0 7 s l 2 1 6 9 5 5 1 3 6 3 5 3 0 73 0 7 8 9 3 2 92 0 1 0 9 31 6 2 4 4 9 2 1 4 0 2 2 82 5 9 0 7 8 1 9 7 9 5 8 4 1 3173 9 9 1 4 4 21 9 2 3 9 27 2 5 0 3 5 2 0 8 51 1 5 9 3 5 1 1 4 7 7 3 02 3 3 7 7 0 8 2 1 2 2 8 9 6 i 1 2 9 3 4 2 2 5 1 1 5 22 2 1 3 6 7 0 6 4 8 9 9 5 7 1 0 5 93 2 0 8 5 4 3 6 0 1 7 7 15 3 6 5 5 4 3 6 0 8 9 5 7 2 9 0 0 7 2 6 1 3 1 3 5 1 0 8 69 8 1 5 5 3 2 3 1 3 9 4 8 9 9 1 0 3 3 3 2 9 6 8 9 7 1 0 0 0 0 0 3 1 3 5 3 1 0 5 6 9 5 1 5 5 一 表3 3 中第二列即t o t a l 列是因子变最的特征值 比如 第一行的特征值为9 9 5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其含义为第一个因子描述了总方差3 3 中的9 9 5 7 第三列即 o f v a r i a n c e 列表 示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表示该因子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 其计算方法是特 征值除以方差总值3 3 如第一行中的3 0 1 7 1 是9 9 5 7 除以3 3 的所得的百分比 第 四列是因子变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 表示前7 个因子 特征值大于1 累积的方差 占总方差3 3 的比例为5 4 3 6 0 第五 六 七列给出了旋转后各因子的载荷情况 旋转后特征值大于l 的7 个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依次为3 5 5 8 3 0 7 8 2 5 9 0 2 3 9 2 2 3 3 7 2 2 1 3 1 7 7 1 1 0 7 1 8 9 3 2 9 7 8 4 9 7 2 5 0 7 0 8 2 6 7 0 6 5 3 6 5 前7 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还是5 4 3 6 0 4 陡坡图 c o m p o n e n tn u m b e r 图3 8 因子陡坡图 图3 8 显示的为因子陡坡图 横坐标为公共因子 纵坐标为公共因子的特征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 第7 个因子以后坡线甚为平坦 因此保留5 至7 个因子为宜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