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勘察问题回答.doc_第1页
江苏勘察问题回答.doc_第2页
江苏勘察问题回答.doc_第3页
江苏勘察问题回答.doc_第4页
江苏勘察问题回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建设厅审图中心2005.6 fXWE4jU kPfhOpn (一)一般要求及天然地基(共26条) zn7#$fC Ewr2popK 1低层、多层、中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时,按GB 50021第4.1.11.3条、第14.3.3.4条及编制深度第3.3.4.2条三条款,均应评价地基的均匀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未提出地基均匀性评价的标准,相当部分勘察报告对此均未作评价,审图时如何下结论? mMXDzAllB xS%&l)dT 答: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2004第8.2节“天然地基评价”中对不均匀地基提出了三条判别标准,便于岩土工程师掌握。有些同志指出,GB 50021中未提出地基均匀性评价标准,施工图审查时如何下结论,意即为不按JGJ 72-2004三条标准评价均匀性是否不符合规范标准。 wM N; H.XyNtJ GB 50021规范是国标,内容涉及面广,原则性强,第4.1.11条之3等条文,提出了地基均匀性评价,在其它一些条文如勘察孔间距,采取土试样的数量等方面多与地基均匀程度有关,勘察报告应评价地基均匀性,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BNE:,I*& uwIV|g%a& 2GB 50021第4.1.11条第1款,要求搜集有关工程和建筑场地的资料,由于勘察时设计尚未达到一定深度,搜集资料会有困难,很难搜集到位。审查时如何掌握尺度,是否应列入违反强制性条文? RtvF$3=i wRg%k- 答:收集资料,了解工程性质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但目前有些勘察人员不够重视,今后应予以注意。有时收集资料会遇到困难,如建筑总平面图上没有坐标和地形,基础形式的埋置深度尚未最后确定,荷载性质和大小尚不清楚,但基本资料要具备,如建筑总平面图、层数、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和埋深等,否则详勘工作难以布置。如详勘后设计数据有重要改变,业主应委托进行必要的补充勘察。 9ZfSn) ltk ARc3 3JGJ 72-2004第10.3.1条第1款的规定,勘察报告主要图件及附件应包括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是否一定要提供任务书,审图时如何掌握? 2$ 4GB 50021第4.1.16条第1款“,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物群的范围布置”,何谓无特殊要求? -(d_ !fe_w5S 答: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或建筑物群的范围布置勘探点,所谓“特殊要求”,如工业厂房建筑的烟囱或高耸构筑物、重大设备基础,高层建筑层数、荷载和建筑体形变异较大位置处以及电梯井等。 PB5 I XxnZ 5按方格网布孔造成部分单体建筑范围可能无勘探点,是否合理?如不同单体采用不同基础型式时是否也可采用方格网状布孔? O/#uQn tEo-Mj5: 答:方格状布孔的前提是场地处于同一地貌单元(或地质单元),地层水平,工程为建筑群时可采用方格网状布孔,网格的设置应兼顾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尽量避免个别单体没有勘探点。 YjLGmL 5#X R1# 当建筑群为多层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时,勘探重点是查明暗塘暗浜和填土层厚度,以便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此时应按建筑物周边线布孔。 (!K tW en 答:第4.1.7条是对天然地基采用不扰动土试样的数量和原位测试的次数的要求,而第4.2.5条是对桩基础的要求。勘察对象不同,要求也有所不同。第4.1.7条“每一主要土层”应理解为天然地基主要受力层。条文采取不扰动土试样数量或进行原位测试的次数两者之间用“或”。但需要指出的是,条文说明指不扰动试样和原位测试的数量要同时满足,另外,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是连续贯入,不能用次数来统计。 B $)o0HsL+ 答:规范要求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这是原则的规定,遇到上述问题,勘察应予补孔,不同的基础形式对“查明”的要求应有所区别。2004年8月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有关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勘探点间距不大于24m,可作为参考。 GnZQ:F (g X8iKl 11同时提出了直快和固快两种强度指标且差异较大时,采用GB50007第5.2.5条公式计算承载力时,应采用哪一类强度指标? 6?a nC%qdzT 答:GB 50007第4.2.4条规定的抗剪强度指标,当采用室内剪切试验确定时,应选择三轴压缩试验中的不固结不排水剪。经过预压固结的地基可采用固结不排水剪。并规定每层土的试验数量不得少于六组。GB50007规范提倡用三轴,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所用的指标是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 +M_ _7 Oh i+a%6 在多次规范修编中,表5.2.5一直没有变化,一些勘察单位用直剪使用此表计算承载力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我们在2004年答复意见中对有经验的地区,对二级建筑,可用直接快剪或直接固结快剪指标。 vVa|E# z rSPaM 12在承载力评价中,相关指标的精度及取值是否合理,审图时如何判别与把握? Q#SQoUzD $Mf$h 答:GB 50007-2002规范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QNUG3 8/dMvAB1So 关于判别相关指标的精度及取值是否合理,可参照GB 50021第14.2节“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 OmBzsp: |wQwf!2 不同方法得出的承载力肯定有差异,应结合地区经验,取值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是允许的。 0q$qN KU *LB: 13按GB 50021第4.1.11条第4款,是否一定要求进行沉降计算并给出结果?建筑物变形特征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是否要逐项计算并给出计算结果? OU-. Gc H 2R3Ij 答:GB 50021第4.1.11条之4有三层意思:是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不是所有建筑物),是指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地基基础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以及除GB 50007表3.0.2以外的,符合第3.0.2条之3所规定的丙级建筑,仍应作变形验算;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这一条对岩土勘察人员非常重要,有些勘察报告建议设计作变形验算,又不能提供变形验算所需参数(压缩曲线等),当数据不能满足地基变形验算时应补充勘测;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所谓预测变形特征,是指预测是否可能产生过量沉降、倾斜、局部倾斜、差异沉降等问题。可以定性预测,任务需要时,进行定量变形分析。 tt 9 1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于钻探孔在勘探点应占有的比例没有规定,是否认为满足第4.1.20条关于取样数量的规定,可不对钻孔数量提出要求。对多层住宅小区,有些取土孔只有1/201/30,是否满足要求? 0!dNW,NfJ elFjr 答:GB 50021对钻探孔占全体勘探孔的比例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单一的触探手段是不行的,这不符合GB 50007-2002规范第3.0.3条之2的规定。地基评价宜采用多种勘探方法进行,参考外省市规定,建议钻探孔占勘探点的总数的1/51/3以上。 !X-;3kC0 vL&|_ 15对于GB 50021第4.1.20条第4款“当土层性质不均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土层性质不均匀该如何界定? u=w E! NtD).=S 答:土层性质的均匀性,反映在测试结果的离散程度上,当土层性质不均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具体界定可参考GB 50021“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一节。 Pqya%j (?1$ 16详勘阶段,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规范未作规定,应如何把握? x7zc3%Ts 6L8nw+mEK 答:不少于初勘要求。详见2004.8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有关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99页32条。 vd$j-kjTP : Z 19填土堆积年代应如何表述,是以年计还是给一个“近期”、“现代”等粗线条的表述? A _djUF p)B /(% 答:填土龄期应以年计,不宜以“近期”、“现代”等表述。详见工程地质手册。 MS-znK 22对于较小规模且可不作变形验算的丙级建筑,能否不布置取土钻孔,完全借用邻近场地资料提供有关参数? &u& WP u_NLgM7* 答:可以。对借用邻近场地资料应符合第9条规定。 B0|W RdD&D$I 23主要受力层的概念应如何理解? *_I9 #b*4v& 答: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为1.5b,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见GB 50007规范表3.0.2注1。 5QK%BiDlr hO_ _j8 24如何评价地基稳定性? cNuEF9 hK)dG* 答:地基稳定性主要指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构)筑物,应验算其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验算,要求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1.2。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设计时,对基础埋深有一定要求(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埋深为1/15H,桩基1/18H,岩石地基不受此限,H为建筑物高度),也是基于地基稳定性考虑。 I1mM? F-zIzzb&O 我们常遇到的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对坡边稳定系数Fs的取值GB50021-2001第4.7.7条有具体规定。当Fs值大于等于规定值就安全稳定,Fs值小于1就不安全、不稳定,Fs大于1,但小于规定值时,应考虑采取措施防止边坡失稳。 w( SY ? 4X&6xl 25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主楼、裙楼及净地下室连成一体时,裙楼、净地下室部分的勘探点深度是否与主楼一样要求,在考虑勘探点深度时,基础宽度如何确定? _3Ey ;/kd.Q 答:一般情况下主、裙楼基础宽度可分别考虑,由于要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设计时主、裙楼往往选择同一桩基持力层(桩径取值不同),因此裙楼的勘探孔深度宜满足长桩要求。净地下室部分常布置抗拔桩,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浮设计要求。 7/a7p( X5nyILf 26某工程采用天然地基,钻探孔已进入基岩但未取样,仅提供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值,是否可行? q EzJ *LhwIY 答:具体工程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O,),0zcYF tH;9z# (二)桩基勘察(共5条) 9j6wS KO 8vUR*2R 1GB 50021第4.9.1条第3款“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与施工的影响”是针对各种类型桩基还是仅指抗浮桩或现场浇筑桩? =%I o=6 d(t)8k$ 答: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有时关系很大,地下水会影响到桩型的设计(选型)和施工,当地下水丰富,不宜选择人工挖孔桩;在有水头压差的粉细砂或存在基岩裂隙水的情况下,对钻孔灌注桩成桩不利。预制桩等挤土桩,要考虑超孔隙水压力,必要时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以消除孔压、减少挤土效应。 jA?*HB A8y! 2对桩基勘察是否要求每个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均应满足GB 50021第4.9.4条的相关规定,对于不满足的勘探点是否有数量的规定?静探孔已进入持力层,但深度不满足要求,是否可以通过审查? o7+sL z|AknEE, 答:这和勘探点间距有关,即第4.9.2条和第4.9.4条结合考虑,如去掉不符合第4.9.4条之1款的勘探点后,相邻两孔仍能满足的4.9.2条规定可允许不加深;如采用静力触探孔,又达不到4.9.4条规定的深度,说明勘探手段选择有问题,要求加深静力触探孔或改变勘探手段,以符合第4.9.4条和第4.9.2条规定,否则就是违反强制性标准。 $/Wec,& zQ1jy 5用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用静探法确定单桩承载力,两者往往差异很大,有的相差1倍。勘察报告推荐低值,是否可认为违反强制性标准? (o6 u #6 3joMtRB; 答:用经验参数法和用静力触探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有时差异较大,宜结合当地经验综合确定。在有经验地区可按静力触探法确定,在没有经验时可在勘察报告中说明不同方法估算的结果供设计取用。 /e*(& 1对于1个单体和1个小区,量测地下水的钻孔,在数量上有何规定和要求?一个几十幢多层建筑的小区,仅在1、2个钻孔中测地下水位是否能满足要求? P|)SXR eWm.g(+ 答: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的规定,钻孔时应注意观测地下水位,量测地下水初见水位与静止水位。通常每个钻孔均应量测第一含水层的水位。如有多个含水层,应根据勘察要求决定是否分层量测水位。鉴于目前勘察工期较短,每个钻孔按JGJ 87-92量测水位,难以实施,对于单体建筑,同一水文地质单元,量测地下水位的钻孔不宜少于3个,不应少于2个。量测地下水位的钻孔在平面上应均匀分布。同样,对于多幢建筑的小区,每一水文地质单元量测地下水位的钻孔数量不应少于3个,但每幢高层建筑场地每一水文地质单元量测地下水位的钻孔不应少于1个。量测地下水位的钻孔在平面图上应均匀分布。 WUi7Ei 2I39fZa 2大多数勘察单位提供的地下水位是混合水位和假水位,审查人员如何鉴别? rq# u09OnP 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原始记录、按地下水位变化的规律判定报告提交的水位是否合理等,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发现不了的,谁提交假数据谁负责,审查人员不能妄下结论,也不对此承担责任。 I3aEg f%auz4CZz 3何谓初见水位,是否一定要测初见水位? C ILk IabP L 答: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第8.3.2条条文说明,“初见水位的量测,一般在工程勘察中从钻具带上的土样观测,土样由湿到很湿带水时的标高,即为初见水位”。 ?x/ Lh&Kp 4p9K 根据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钻进时遇地下水时,应停钻量测初见水位,为测得准确的静止水位,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0.5h,对粉土和粘性土不得少于8h,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作为钻探工作本身的技术要求,一定要测初见水位。 xOOkCue V7v,)a L 4小型厂房,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是否一定要量测深层承压水稳定水位? yz #JwP)VT 答:取决于深层承压水对于工程有、无影响(包括对工程施工的影响),若有影响要测,若无影响可不测。 Uz+ Aws TDM 5抗浮设计水位采用最高洪水位是否妥当? ;g*6NzdA !OjdE!u 答:应以地区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资料为准,当缺乏资料时,具体问题尚应作具体分析,当设计室外地面低于最高洪水位,抗浮水位取最高洪水位显然不妥;当设计地面高于最高洪水位,可考虑按最高洪水位作为浅层潜水的最高水位,或作为抗浮设计水位。 116K o_5R+& 6对于上层滞水,是否也应考虑其对建筑物的浮托作用,如何确定其抗浮水位? _V?Q47d/ R x%&29& 答:GB 50021第7.1.1条第7.1.4条的条文说明指出:“条文中的主要含水层,包括上层滞水的含水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层滞水对建筑物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必须要考虑上层滞水对建筑物的浮托作用。抗浮设计水位应取上层滞水历年高水位。 )qIK7; 1dP) 3dQ (四)环境水、土腐蚀性评价(共4条) |0RCgM i%. Pa +BEz 2取了地下水,是否可不再取土样? $4L3y uH h$h PLx 答: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湿润气候区,在河网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水位高(埋深小于1.5m),土壤受地表水及地下水渗入及径流补给,可溶盐均已溶入水中,水、土腐蚀性评价主要是对地下水腐蚀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一般情况下可不再取土样。 8zWPb iGLYM- 在丘陵或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且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埋深大于1.5m)的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以上的土的腐蚀性也很重要,特别当浅基础埋置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土的腐蚀性评价更加重要,这种情况下必须取土样评价土对混凝土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进行评价。当工程有要求,必须对钢结构腐蚀性进行评价时,尚应通过相应的原位或室内试验确定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 |81N/EER 0|MX= 3土的腐蚀性评价对取样深度有何规定?多层土是否要分层取样?在确定环境类型时,土的含水量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r(J6,O _8I_V cQ 答:土的腐蚀性评价要求在地下水水位以上及基础埋置深度范围取土样;在上述深度范围有多层土时,应分层取样。 -UpUY?f z|)1 l 在确定水、土腐蚀性场地的环境类别时,土的含水量应根据腐蚀性评价深度范围,即在基础埋置深度土层的含水量确定。 p?V5Qp 6DFPC 4勘察报告是否一定要附水、土分析报告? |SyXsg tz| 答:水、土分析报告作为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的依据,必须要作为附件附在报告中。 Prz +kPP 6;L$QYY-V (五)地震效应(共14条) 1B9Z6jf %aE7idv6 1对于场地地层稳定,覆盖层厚度清楚,实测剪切波速的孔数虽不满足GB 50011第4.1.3条的规定,但场地类别判别正确,是否一定要勘察单位整改? UJ)M:O +-hn 答:GB 50011第4.1.3条是强制性标准,勘察应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P| P fG= Sb9=$0% 对于单体建筑、测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当增加;这一部分不是强制性的规定,只要符合规定,判别正确,可不要求勘察单位整改。 rOHVbt$ yqi1 & 对于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波速的钻孔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1个,这是强制性的规定,不满足时要求勘察单位整改。 r$iN %& v VF 2对需实测波速的建筑场地,实测波速深度为20m,未超过覆盖层厚度,能否认为满足规范要求? HPqYLj N *1uH9Cv 答:GB 50021第5.7.4条规定“为划分场地类别布置的勘探孔,当缺乏资料时,其深度应大于覆盖层厚度。当覆盖层厚度大于80m时,勘探孔深度应大于80m,并分层测定剪切波速。”关键是场地覆盖层厚度的资料是否已充分掌握。 90h1e7ZcC 9(K6Q 由于资料缺乏,场地覆盖层厚度不能确定时,实测波速深度只有20m,则不满足规范要求。 ci_v7Jnwo sAD PxvU 若场地覆盖层厚度资料充分、准确,实测波速的深度20m即可。 Y zBAFE BvZIUb 3一个有两台25万kw汽轮机组的热电厂,主厂房高度小于30m,但两个烟囱高度超过80m,是否一定要实测波速? ,y8I)+ Ul.K!b7 答:烟囱高度超过80m,应属于高耸构筑物,根据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93第4.1.3条的条文说明,明确“场地土的剪切波速,是评定场地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应通过仪器测定,但对于不重要的丁类构筑物允许用表4.1.3中经验公式进行估算”。因此一定要实测波速。 4$?w D m 4GB 50011第4.1.3条第2款“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当增加”,数据变化较大是否有定量的规定? L/)!cEd 0Y6q$h4 答:规范对数据变化较大没有定量的规定,对于单幢建筑,有两孔实测了波速,“数据变化较大”可以这样把握:该建筑场地内存在不同地质单元,实测剪切波速分别属两类场地类别时,Vse的差别及变化较大,每一地质单元宜增加测量波速钻孔数量(视工程规模而定);当建筑场地为单一地质单元时,根据两钻孔实测剪切波速计算的Vse分别可将场地划分为不同建筑场地类别时,可视为变化较大,这时宜增加测量波速的钻孔数量。 _Vo) ktE_ 划分场地类别的目的是确定场地设计反应谱中的场地特征周期。 2/yXY_L |RR%bQ 6同一建筑场地,由于土层差异大,按Vse可划分为不同的场地类别,该如何确定该场地的场地类别和所处建筑抗震地段? I!$jYY2 g;w?9h 答:同一建筑场地内存在两类不同的地质单元,可划分为不同场地类别,对于单幢建筑,可按最不利影响取较差场地类别为该建筑场地类别,这类场地地基在平面上分布有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可考虑为对抗震不利地段;当场地平坦,土质有差异,但无软土或可液化土分布时,亦可考虑列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NI5Nz? /&CUspb 7经详勘,场地处于抗震不利地段,甚至是危险地段时,如何提审图意见? $Axng J c IuNkfBe4m 答:审图人员首先关注的问题是,勘察报告场地地段划分是否正确,划分依据是否充分、可靠。 XqCS0GD kEO1TS 对于危险地段,应要求勘察报告明确该场地处于抗震危险地段,不应在该场地建造有关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丁类的建筑除外)。 y =R aJm %|u! 对于处于不利地段的场地,由于场址已确定,提出避开要求为时已晚,对不利地段应注意场地所在的不利地形和地基条件。当该建筑场地处于如下不利地形: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时,应考虑不利地形对地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一个增大系数,审图人员应要求勘察单位在勘察报告中明确上述评价意见;对于场地地基为软弱土和液化土等不利地段的场地,审图人员应审查是否对软土的震陷和液化土的液化进行了判别,要求勘察报告提供并完善有关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抗震陷和抗液化措施的建议。 /mc*Hc 8R8 imevL 8场地类别划分错误是否违反强制性条文?场地类别划分正确,但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的估算与实测值出入较大时,是否违反强制性标准? VO 9n| qYiv 答:场地类别划分错误,应列入违反强制性条文,可能有安全隐患。 xY|vBE yrL=N# 场地类别划分正确,但Vse估算值与实测值出入较大时,是否判为违反强制性标准,首先要明确该项目是否符合“无实测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估计各土层剪切波速”的要求,既然有实测值就不需要再根据土层进行估计。该项目允许按土层性状估计波速并计算Vse,只要场地类别划分正确,不应判违反强制性标准。 Hq?&Qo ijF VP 9除了钻孔,是不是也可利用静探孔估算土层剪切波速? ;D-:J-z_ 7H%_sw5S. 答:通过静探能够正确地划分土层类型、状态、密实度等时,其估算按土层剪切波速的效果应该与钻孔土层分层的效果是等同的。 8b7;C$p 088C| 用静力触探Ps和qc与波速的相关关系来确定土层剪切波速,应该是一种可行地定量估算土层波速的方法,有些地区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均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