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塔筒项目年度总结报告_第1页
风电塔筒项目年度总结报告_第2页
风电塔筒项目年度总结报告_第3页
风电塔筒项目年度总结报告_第4页
风电塔筒项目年度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MACRO/ 风电塔筒项目年度总结报告风电塔筒项目年度总结报告一、风电塔筒宏观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分析)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五、重点工作安排六、总结及展望尊敬的xxx科技发展公司领导:2016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54台,新增装机容量590M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30MW,累计装机容量增长58.25%。2017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19台,新增装机容量1,160M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790MW,累计装机容量增长71.17%。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10GW,确保建成5GW。以2020年建成5GW保守估计,2018年至2020年复合增速为21.47%。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四省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均达到百万千瓦以上。积极推动天津、河北、上海、海南等省(市)的海上风电建设。探索性推进辽宁、山东、广西等省(区)的海上风电项目。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都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具体包括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电机学、变流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控制检测技术和海洋工程等,对制造商的基础技术积累和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0年,要求其可以经受长期温差、风沙、雨水等各种复杂严酷环境的考验。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质量保证。在新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公司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公司致力于止下滑、保运行、蓄势能,着力夯实核心业务发展基础。面对产业转型的紧迫任务,公司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强力推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初步统计,2018年xxx科技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38.04万元,同比增长16.87%。其中,主营业业务风电塔筒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8661.88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94%。一、产业发展分析(一)产业政策分析1、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2、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风电开发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方针。明确风电开发建设地方规划及项目建设应与国家规划相衔接。3、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重点规划建设酒泉、内蒙古西部、内蒙古东部、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哈密、江苏等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以南方和中东部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稳步发展海上风电。4、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统筹考虑风能资源、风电技术进步潜力、风电开发规模和成本下降潜力,结合国家能源和电力需求,以长期战略目标为导向,确定风电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时空布局。5、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2020年目标:形成200300米高空风力发电成套技术;2030年目标:200300米高空风力发电获得实际应用并推广。6、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重点阐述“十三五”时期电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7、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设备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3-5家设备制造企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明显提升。8、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进程,改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9、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坚持统筹规划、集散并举、陆海齐进、有效利用。调整优化风电开发布局,逐步由“三北”地区为主转向中东部地区为主,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稳步建设风电基地,积极开发海上风电。10、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贫困地区能源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通知指出,高质量和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能源项目建设。结合可再生能源分布和市场消纳情况,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11、国家能源局关于明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贯彻简政放权、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电力业务许可证在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12、关于印发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的通知列入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项目共44个,涉及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总容量1053万千瓦。列入开发建设方案的项目视同列入核准计划,应在有效期(2年)内核准。13、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建设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等设施及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运行云平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14、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障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二)电力行业基本情况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对电力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长。因此,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我国发电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从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来看,火电与水电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库显示,2010-2017年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规模迈上新台阶,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非化石电源发展明显加快。其中,风电规模实现高速增长,发电量占比由2010年的1.17%提高至2017年的4.76%,跃升为我国第三大电力来源。在“十三五”规划提出全方位推进能源结构性改革以及政府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的背景下,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将日益提高,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长期内预计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三)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目前,开发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国家出台的多项产业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2、国家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我国将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明确指出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2%以内,加速化石能源替代,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以上。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全社会用电量中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在2020年达到9%。国家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决心将有利于风电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3、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风能作为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以及经济效益好等特征。根据国家能源研究所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显示,我国陆上3级及以上风能技术开发量(70米高度)在26亿千瓦以上,现有技术条件下实际可装机容量可以达到20亿千瓦以上。此外,在水深不超过50米的近海海域,风电实际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9亿千瓦,仅占可利用风能6.76%左右。截至2017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8亿千瓦,仅占可利用风能7.52%左右,开发潜力巨大。4、风电技术和产业能力显著提高,风电成本降低在市场需求和竞争的推动下,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技术升级和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技术进步,风电机组价格降低,风电成本逐渐降低。同时,风电场选址的优化,风场运营效率的提高,风机质量和维护水平的提升等因素都起到了降低风电成本的作用。根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的预测,到2020年前后,我国的风力发电成本将与煤电相当。5、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一直以来,特高压输电工程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备受中国乃至全球能源领域关注。自2009年我国第一条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至今,特高压线路输送容量不断突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特高压输电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得到全面验证,而智能电网则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和优化六大特点,能显著提升风电并网运行控制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将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纳入重大项目,体现国家对其建设的重视。未来,随着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开发建设,风电的接纳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四)发展目标总量目标: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消纳利用目标:到2020年,有效解决弃风问题,“三北”地区全面达到最低保障性收购利用小时数的要求。产业发展目标:风电设备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3-5家设备制造企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明显提升。(五)建设布局根据我国风电开发建设的资源特点和并网运行现状,“十三五”时期风电主要布局原则如下:1.加快开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按照“就近接入、本地消纳”的原则,发挥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和应用灵活的特点,在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的基础上,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结合电网布局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考虑资源、土地、交通运输以及施工安装等建设条件,因地制宜推动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推动风电与其它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到2020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以上,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为确保完成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相关省(区、市)制定本地区风电发展规划不应低于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见专栏1)。在确保消纳的基础上,鼓励各省(区、市)进一步扩大风电发展规模,鼓励风电占比较低、运行情况良好的地区积极接受外来风电。2.有序推进“三北”地区风电就地消纳利用弃风问题严重的省(区),“十三五”期间重点解决存量风电项目的消纳问题。风电占比较低、运行情况良好的省(区、市),有序新增风电开发和就地消纳规模。到2020年,“三北”地区在基本解决弃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促进就地消纳和利用现有通道外送,新增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500万千瓦左右,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35亿千瓦左右。3.利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借助“三北”地区已开工建设和已规划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统筹优化风、光、火等各类电源配置方案,有效扩大“三北”地区风电开发规模和消纳市场。“十三五”期间,有序推进“三北”地区风电跨省区消纳4000万千瓦(含存量项目)。利用通道送出的风电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需落实消纳市场并明确线路的调度运行方案。4、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建设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四省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均达到百万千瓦以上。积极推动天津、河北、上海、海南等省(市)的海上风电建设。探索性推进辽宁、山东、广西等省(区)的海上风电项目。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六) “十三五”行业发展效果1、投资估算“十三五”期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新增容量400万千瓦以上。按照陆上风电投资7800元/千瓦、海上风电投资16000元/千瓦测算,“十三五”期间风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2、环境社会效益2020年,全国风电年发电量将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为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撑。按2020年风电发电量测算,相当于每年节约1.5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8亿吨,二氧化硫130万吨,氮氧化物110万吨,对减轻大气污染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起到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风电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就业规模不断增加,新增就业人数30万人左右。到2020年,风电产业从业人数达到80万人左右。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海上风电具有风资源丰富,发电小时数高,靠近负荷中心便于消纳等特点。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较大,5-25米水深、50米高度可开发容量约为2亿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可开发量约为5亿千瓦。根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目标为1,000万千瓦(10,000MW),累计并网容量目标为500万千瓦(5,000MW)以上。其中,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规模均要达到百万千瓦以上。目前,国内风电整机供应商已开始投入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发与运行,力图攻克技术难题,降低成本,相关政府部门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的政策优惠及相关管理办法也已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海上风电发展方向。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新趋势和新的行业增长点。一直以来,特高压输电工程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备受中国乃至全球能源领域关注。自2009年我国第一条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至今,特高压线路输送容量不断突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特高压输电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得到全面验证,而智能电网则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和优化六大特点,能显著提升风电并网运行控制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将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纳入重大项目,体现国家对其建设的重视。未来,随着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开发建设,风电的接纳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高。过去,由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选址难度大,风电开发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风电场工程建设与运维的成本也较高。随着近年来低风速风机技术的进步,低风速地区的年发电小时数提升至2,000小时左右,低风速地区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当前,在“三北”地区优质风资源区基本划分完毕和持续弃风限电的背景下,向中东部和南方低风速区域拓展已逐渐成为未来风电行业发展的新趋势。2018年xxx科技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38.04万元,同比增长16.87%(4451.10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风电塔筒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8661.88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94%。2018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6475.998634.658017.897709.5130838.042主营业务收入6018.998025.337452.097165.4728661.882.1风电塔筒(A)1986.272648.362459.192364.619458.422.2风电塔筒(B)1384.371845.831713.981648.066592.232.3风电塔筒(C)1023.231364.311266.861218.134872.522.4风电塔筒(D)722.28963.04894.25859.863439.432.5风电塔筒(E)481.52642.03596.17573.242292.952.6风电塔筒(F)300.95401.27372.60358.271433.092.7风电塔筒(.)120.38160.51149.04143.31573.243其他业务收入456.99609.32565.80544.042176.16根据初步统计测算,2018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537.6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56.47万元,增长率31.25%;实现净利润4903.25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36.10万元,增长率23.60%。2018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30838.0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28661.88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2.94%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16.87%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4451.10利润总额万元6537.67利润总额增长率31.25%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1556.47净利润万元4903.25净利润增长率23.60%净利润增长量万元936.10投资利润率48.45%投资回报率36.34%财务内部收益率25.54%企业总资产万元32784.16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3.61%流动资产总额万元11019.02资产负债率27.29%三、区域内行业及市场分析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风电塔筒企业677家,规模以上企业39家,从业人员33850人。截至2018年底,区域内风电塔筒产值160750.41万元,较2017年141182.51万元增长13.86%。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72344.30万元,较去年65381.20万元同比增长10.65%。2018年区域内风电塔筒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730.28万元,同比2018年35212.48万元增长15.67%;行业净利润17290.22万元,同比2017年15041.51万元增长14.95%;行业纳税总额24567.18万元,同比2017年21385.08万元增长14.88%;风电塔筒行业完成投资55218.58万元,同比2017年46437.29万元增长18.91%。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10亿元,年均增长8.30%。预计区域内风电塔筒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242490.62万元,利润总额74332.23万元,净利润24236.38万元,纳税18806.46万元,工业增加值93079.92万元,产业贡献率16.40%。区域内风电塔筒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187784.74213391.75242490.622利润总额57562.8865412.3674332.233净利润18768.6521328.0124236.384纳税总额14563.7216549.6818806.465工业增加值72081.0981910.3393079.926产业贡献率11.00%14.00%16.40%7企业数量8129911268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187784.74213391.75242490.622利润总额57562.8865412.3674332.233净利润18768.6521328.0124236.384纳税总额14563.7216549.6818806.465工业增加值72081.0981910.3393079.926产业贡献率11.00%14.00%16.40%7企业数量8129911268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引领新常态,就要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韧性更好、潜力更足、回旋空间更大,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创新创业、对外开放等诸多方面都孕育着重大机遇。我们要积极顺应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势,在稳住经济运行的同时,积极谋“进”,以更有力的改革举措、更“活”的市场、更“实”的创新、更“宽”的政策,激励更多人去创业创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新的增长“发动机”动力更充沛,让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优化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前提保障。把实体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之本,就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过来,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其一,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就要加快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包括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其二,使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就要落实好中央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其三,使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就要落实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尤需强调的是,对实体经济伤害最大的“脱实向虚”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盲目性,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格外重要。这方面,不仅要强化金融监管治理、促其回归本源,还应抓紧考虑综合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形成导向机制。过去的一年,央行明确提出将“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列为监控重点,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政,保监会严厉惩治“野蛮人”等,都值得肯定。面对振兴实体经济的紧迫任务,“有形之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制度安排中有效减少“赚快钱”“一夜暴富”的诱惑和投机取巧的机会,形成建设制造强国的有效激励体制,激发和保护企业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形成亲实业、重实业的社会风尚和舆论氛围。做强重点领域,提升产业层次。首先是明确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其次是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传统企业。加强大企业集团扶持力度,鼓励传统产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支持民营传统产业企业做强做精做专。再次是打造一批传统产业品牌。重点是政府、企业共同联手,共同破解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破产矿、资源枯竭矿出路问题;厂办大集体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人员负担重问题这四大困局。要探讨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合作、市场化运营,推进医疗卫生、三供一业系统的市场化改革。(二)进一步促进节能清洁发展绿色制造又称环境意识制造、可持续制造等,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核心是将绿色理念和技术工艺贯穿制造业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做到制造业发展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并重。绿色制造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五化”:产品设计生态化强调,在设计开发阶段就要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影响;生产过程清洁化强调,从源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产生;能源利用高效化强调,生产过程节能和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提升;回收再生资源化强调,使原本废弃的资源再次进入产品的制造环节;产业耦合一体化强调,企业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污染物减排。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化进程在不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工业内部不同行业碳排放水平的不平衡,工业低碳转型发展不宜采用“一刀切”模式,只有结合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碳排放特征,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模式,优先在一些发展水平较高和条件较好的区域,以及一些温室气体排放比较突出的行业先行开展碳排放控制,率先实现低碳转型发展,最终实现工业整体的低碳转型发展。中国制造2025把绿色发展作为基本方针,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绿色低碳能源占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达到15%,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万亿元,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开展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品牌绿色竞争力。引导企业建立集资源、能源、环境、安全、职业卫生为一体的绿色管理体系,将绿色管理贯穿于企业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服务等全过程,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绿色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的绿色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示范带动作用,在绿色发展上先行先试,引导企业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三)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市场供需环境发生不同以往的重要变化。从需求方面看,居民需求结构和档次发生重大变化,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个性化已经成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大批量大规模的产品需求正逐步被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所取代。从供给方面看,现有产品供给方式无法满足快速升级的市场需求,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方式落后成为工业经济下行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产品创新唤起潜在消费市场,拉动投资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已经成为提振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方向。五、2019主要经营目标2019年xxx科技发展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6167.608万元,同比增长20%。六、重点工作安排2019年xxx科技发展公司将重点推进风电塔筒项目实施。(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由xxx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风电塔筒项目”主要从事风电塔筒项目开发投资,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风电塔筒项目选址于某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三)“三线一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风电塔筒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三)项目选址某经济技术开发区(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51345.66平方米(折合约76.98亩)。(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5.55%,建筑容积率1.2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44%,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9.40万元/亩。(六)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51345.66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8791.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614.7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2659.31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966.90平方米。(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1060768.54千瓦时,折合130.37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16237.77立方米,折合1.39吨标准煤。3、“风电塔筒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060768.54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6237.77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31.76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6.29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9.88%,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19647.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580.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21%;流动资金5067.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79%。(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3813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9480.29万元,税金及附加348.62万元,利润总额8653.71万元,利税总额10195.95万元,税后净利润6490.2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705.6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4.04%,投资利税率51.89%,投资回报率33.03%,全部投资回收期4.53年,提供就业职位517个。(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三)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平方米51345.6676.98亩1.1容积率1.201.2建筑系数75.55%1.3投资强度万元/亩189.401.4基底面积平方米38791.651.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61614.791.6绿化面积平方米3966.90绿化率6.44%2总投资万元19647.67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4580.012.1.1土建工程投资万元5126.042.1.1.1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26.09%2.1.2设备投资万元6145.262.1.2.1设备投资占比31.28%2.1.3其它投资万元3308.712.1.3.1其它投资占比16.84%2.1.4固定资产投资占比74.21%2.2流动资金万元5067.662.2.1流动资金占比25.79%3收入万元38134.004总成本万元29480.295利润总额万元8653.716净利润万元6490.287所得税万元1.208增值税万元1193.629税金及附加万元348.6210纳税总额万元3705.6711利税总额万元10195.9512投资利润率44.04%13投资利税率51.89%14投资回报率33.03%15回收期年4.5316设备数量台(套)17517年用电量千瓦时1060768.5418年用水量立方米16237.7719总能耗吨标准煤131.7620节能率29.88%21节能量吨标准煤46.2922员工数量人517七、总结及展望1、引导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加强市场调研,顺应需求升级要求,创新营销模式,深耕细分市场,拓展发展空间。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工贸结合、农贸结合和内外贸结合,利用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提高市场拓展效率。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既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要在国家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落实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提供创业扶持、推进技术创新、大力开拓市场、发展社会服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多个方面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全力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努力缓解融资难、担保难。要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发展基金,用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重点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贷款抵质押方式,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扩大对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和比重;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推动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推进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三是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坚持把促进发展与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路子;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产业转移、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积极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2、项目拟建设在项目建设地内,工程选址符合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项目用地要求,而且项目建设区域交通运输便利,可利用现有公用工程设施,水、电、气等能源供应有保障。3、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既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存在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三大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走节约集约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集聚区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构建“三大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加快集聚区规划建设是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相关政策措施和实现跨越、促进崛起的关键举措。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开拓创新,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推进集聚区的规划建设。目前是中国工业经济筑底企稳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应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各种因素有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应加强制度建设,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以提升效率、质量和竞争力为主线,提高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供给效率和结构水平。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逻辑表明,改革红利终究会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上面。改革的顶层设计,一个题中应有之义就是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在当事人之间合理分担现实的改革成本,以及分享预期的改革红利。4、适应新形势,大胆探索开发建设新思路,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与高速度的关系问题,分散投资风险,以减轻项目承办单位直接投入资金的压力。建立起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部门和个人的岗位职责。建设资金要设立专户存储,做到专款专用,在建设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严格进行跟踪检查和审计,对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严格的考核,加强人员培训,尤其是网络信息方面的人才培训。附: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风电技术比较成熟,成本不断下降,是目前应用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方式。发展风电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一、发展基础和形势(一)国际形势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加快发展风电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主要表现在:风电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风电作为应用最广泛和发展最快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大规模开发应用。到2015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32亿千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时期,全球风电装机新增2.38亿千瓦,年均增长17%,是装机容量增幅最大的新能源发电技术。风电已成为部分国家新增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以来风电占欧洲新增装机的30%,2007年以来风电占美国新增装机的33%。2015年,风电在丹麦、西班牙和德国用电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2%、19%和13%。随着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共识不断增强,风电在未来能源电力系统中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美国提出到2030年20%的用电量由风电供应,丹麦、德国等国把开发风电作为实现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核心措施。风电开发利用的经济性显著提升。随着全球范围内风电开发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及应用规模持续扩大,风电开发利用成本在过去五年下降了约30%。巴西、南非、埃及等国家的风电招标电价已低于当地传统化石能源上网电价,美国风电长期协议价格已下降到化石能源电价同等水平,风电开始逐步显现出较强的经济性。(二)国内形势1.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国风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开发布局不断优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政策体系逐步完善,风电已经从补充能源进入到替代能源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风电成为我国新增电力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五年领跑全球,累计新增9800万千瓦,占同期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18%,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风电开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15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29亿千瓦,年发电量186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3%,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风电全产业链基本实现国产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多家企业跻身全球前10名。风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风电机组高海拔、低温、冰冻等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并网友好性显著提升,低风速风电开发的技术经济性明显增强,全国风电技术可开发资源量大幅增加。行业管理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和政策体系,出台了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并网、运行管理及信息监管等各关键环节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简化了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流程,完善了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开展了风电设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型式认证,建立了风电产业信息监测和评价体系,基本形成了规范、公平、完善的风电行业政策环境,保障了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为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的目标,促进能源转型,我国必须加快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但随着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发展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突出表现为:现有电力运行管理机制不适应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需要。我国大量煤电机组发电计划和开机方式的核定不科学,辅助服务激励政策不到位,省间联络线计划制定和考核机制不合理,跨省区补偿调节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需求侧响应能力受到刚性电价政策的制约,多种因素导致系统消纳风电等新能源的能力未有效挖掘,局部地区风电消纳受限问题突出。经济性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电力相比,风电的发电成本仍比较高,补贴需求和政策依赖性较强,行业发展受政策变动影响较大。同时,反映化石能源环境成本的价格和税收机制尚未建立,风电等清洁能源的环境效益无法得到体现。支持风电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风电开发地方保护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对风电“重建设、轻利用”,对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产业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建立,产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低水平设备仍占较大市场份额。二、风力发电行业基本情况(一)全球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情况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全球风力发电行业高速发展。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lobalWindEnergyCouncil)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为52,492MW,过去16年复合增长率为13.95%;截至2017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39,123MW,过去16年复合增长率为21.50%。从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分布看,2017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19,660M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37.45%,位居世界第一;美国新增装机容量7,017MW,占全球新增容量的13.37%,位居世界第二。从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分布看,截至2017年底,全球风电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德国、印度和西班牙。其中,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8,392MW,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累计装机容量89,077MW,居世界第二位。风电作为现阶段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全球电力生产结构中的占比正在逐年上升,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数据,未来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仍将以每年9.5%左右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并将在2022年达到840.90GW;另外,未来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能达到50GW以上。海上风电具有发电量高、单机装机容量大、机组运行稳定、适合大规模开发等优点,成为全球电场建设的新趋势。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InnovationOutlookOffshoreWind2016预测,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有望在2030年达到100GW。(二)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情况1986年,我国第一座风电场马兰风力发电厂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是我国风电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风电行业的开端。总体来看,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经历了早期示范、产业化探索、产业化发展以及大规模发展四个阶段。1、早期示范阶段(1986-1993年):主要利用国外赠款及贷款,建设小型示范风电场,政府的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