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美丽新灌南[文档资料]_第1页
依靠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美丽新灌南[文档资料]_第2页
依靠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美丽新灌南[文档资料]_第3页
依靠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美丽新灌南[文档资料]_第4页
依靠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美丽新灌南[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靠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美丽新灌南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客观面对挑战,理性分析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灌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永续发展。 综合分析当前灌南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面临三个方面挑战:一是保持经济增长与保护生态环境压力并存的挑战。二是 城镇化不断推进与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的挑战。三是水绿城市特色与城乡环境之陋并存带来的挑战。如何把短板补齐,把特色做优,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需要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创新举措,合力推进,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和宜居环境的新期待,以天蓝、地绿、水清、宁静为外在标志,以生态灌南、宜居灌南、文明灌南为内在追求,形成生态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培育与结构优化并重, 努力使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靠发展生态产业来支撑, 也要求我们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使产业发展过程成为生态提升的过程。一是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 改造提升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 的思路,在主导产业方面,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等新技术,加快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同时,坚持绿色招商理念,将引资与选资相结合,以环保为底线,在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产生。积极推进施耐德电气、津通科技谷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 “ 政府引导 ” 、 “ 园区运作 ” 的方式先后建 成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产业区,逐步形成食用菌、盆花苗木、生猪规模养殖、葡萄规模种植等主导产业。三是加快旅游业转型提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完善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配套设施,积极创建 4A 级旅游景区,形成淮安 连云港西游记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目的地。组合开发硕项湖、汤沟古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特色景点,串联灌河、一帆河等水系风光资源,形成灌南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全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迈上快车道。 二、彰显特色与宜居宜业并重, 努力使生态与城市相得益彰 建设生态文明,创优发展环境 ,必须打造好 “ 水绿灌南 ” 这张名片。近年来,灌南县深入开展 “ 四城同创 ” ,以“ 改造老城、扮靓新区、完善功能、优化生态 ” 为思路,全力打造亲水融绿新灌南。着力提升水绿城市内在魅力。突出加快以 2000 亩湖面、 2000 亩湿地为核心的硕项湖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同时把盐河、武障河、六塘河等环城水系有机融入城市建设之中,高标准实施郑于河南延、西悦来河等城市河流疏浚和环境提升工程,加快形成融会贯通、碧水环绕的苏北水城特色。围绕 “ 绿色港城 ” 三年计划,坚持增绿量、多样性理念,科学制定城区绿化提升方案,推行立体绿化、成片绿化、见缝插 绿、拆墙透绿,做好主次干道沿线、重要水系两岸和护坡、隔离带等区域新植、补植和增植,形成四季有绿、层次分明、起伏有致、环抱自然的城市形态和空间景观,城市建成区道路绿化普及率 100%,年内新增城市绿化面 100 公顷。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着力提升城市色彩、形态规划、建筑立面及功能配套等内容,彰显城市现代文明。全面完成硕项湖备用水源地及城区主次干道周边 150 万平方米的整治任务, 2014年创建省级城市管理示范社区 2 个以上,创建市级以上城市管理示范路 3 条以上。坚持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先行,加 快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步伐, 2015 年底城市污水处理率达 100%。大力开展以 “ 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 ” 为主要内容的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重点完成城乡接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低洼宜淹易涝片区等 8 项专项整治,完成 4 个城乡接合部、 11 条老街的整治任务。着力解决垃圾乱弃、广告乱设、商摊乱摆、车辆乱停和私搭乱建等城市 “ 顽疾 ” ,切实提升各类小区物管和公共场所管理水平。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完善数字化城管平台,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水平。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弘扬生态文 明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着力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构建全民参与生态环保的社会行动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环保节能标准,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灯具等城乡建筑材料。年内建成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村庄。 三、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并重, 努力使生态建设惠及民生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生活在更加美丽的家园,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努力让我们呼吸的空气更加清新。坚持以节能减排促进结构优化,以 “ 壮士断腕 ” 的决心进行大气污染整治,重点加强以两大工 业园区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力度,对污染企业采取兼并重组、技改提升、关闭淘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把污染减排任务分解到具体项目、具体企业,年内确保通过省级以上专业验收。严格执行生态红线制度,全县划定生态红线区域占县域面积的 19.44%,生态红线区域内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严格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对 “ 三高 ” 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确保新上项目环保达标。科学划定县城区高污染禁燃区,切实加大对汽车等燃油交通工具达标排放管控力度,加强对建筑工地、砖瓦窑业、燃煤锅炉、医疗废弃物等行业领域规范管理和专业整治,坚决打击违 规生产、破坏环境行为。扎实做好秸秆综禁工作,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坚决做到不烧一把火。切实增强大气污染防治投入,进一步减少雾霾恶劣天气,确保空气优良天数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努力让我们身边的河流更加清澈。重点实施源头管控、清淤贯通、水质优化、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全面提升水质,打造水景。制定生态补偿等配套政策,切实加强沿灌河、新沂河等区域生态公益林、北六塘河饮用水源地、武障河生态湿地、盐河洪水调蓄区等区域的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加强河道沿线排污口、排水口的核实检查,污水一律接管处理。对沿河养殖污染点 源一律关闭搬迁,对沿线企业实施 “ 一厂一管 ” 达标监管,明确企业环境责任,规范环境行为。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重要水体污染源在线监控、全程监控。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加强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确保到 2015 年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建立 “ 河长制 ” 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河道环境管护,强力消除城市河道、农村河流的黑臭现象,为城乡居民打造更多 “ 水清、岸绿、景美 ” 的亲水平台。努力让我们生活的乡村更加美丽。大力推进中心镇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切实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科学使 用农药化肥,推广生态养殖,强化畜禽养殖污染设施运行管理,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加快更新改造农田林网。加快新港大道、 326 省道等生态防护林建设,打造区域特色经济林基地。加快建设一帆河、南六塘河等永久性水系林网,扎实抓好镇村绿化达标工程建设,到2015 年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充分尊重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突出规划设计先行,加快实施新安镇、三口镇、新集镇等乡镇镇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其余乡镇示范村建设,年内完成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