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解读化学ppt课件.ppt_第1页
新课程高考解读化学ppt课件.ppt_第2页
新课程高考解读化学ppt课件.ppt_第3页
新课程高考解读化学ppt课件.ppt_第4页
新课程高考解读化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高考解读 主要内容 一 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考什么 二 2007 2011年宁夏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怎么考 三 新课程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怎么操作 1 新课程高考解读 一 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解读1 总体说明2 与以往 考试大纲 相比主要变化3 变化趋势 2 新课程高考解读 1 总体说明 1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 以下简称 考试说明 的定位 考试说明 是依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 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化学 课程标准实验版 以下简称 考试大纲 结合各地的高考方案和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制定的 考试说明 既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也是复习教学的依据 3 新课程高考解读 说明 考纲 课标 2 课标 考纲 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新课程高考解读 课程标准 为了让21世纪的中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发展状况 为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增加了一些内容 课程标准 中内容标准规定的知识范围较大 但有些内容可以不作为高考的内容要求 考试大纲 依据 课程标准 来规定考试范围 在考试内容的范围方面 小于了 课程标准 的内容范围 各地在依据 考试大纲 制定 考试说明 时 为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考试内容的范围方面又小于 考试大纲 规定的考试范围 5 新课程高考解读 3 考试说明 的内容体系 课程标准 以模块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 而高考对考试内容的要求要体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因此 为处理好 考试说明 的内容体系与 课程标准 的内容体系之间的关系 在编制 考试说明 时 既有传统的 按学科主干知识进行分类的编写体系 又有按照 课程标准 的模块体系以模块为单位来组织考试内容 6 新课程高考解读 2 与以往 考试大纲 相比主要变化 1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说明 首次将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为 必考内容 和 选考内容 落实了 课标 提出的 基础性 和 选择型 要求 化学学科分值由原来的108分变为100分 第 卷的单向选择题由原来的8个降为7个 分值为42分 全为必考内容 第 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组成 题型一般包括填空 实验 计算 简答等 必考题为43分 选考题分值控制在15分 选考以模块为单位进行 不得跨模块选择 实行的是超量给题 限量答题 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 7 新课程高考解读 2 考试目标与要求从考试目标看 考试说明 强调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潜能的考查 高考试题十分注意以常见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知识为载体 强调对化学实验 定量研究手段和化学用语系统地理解灵活应用 注重化学概念原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注重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考查 这和 新课标 提出的 三维 课程目标 强调纸笔测试 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以及化学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技能和方法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注意选择具有情景的综合性 开放性的问题 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8 新课程高考解读 考试说明 在 考试目标与要求 中明确提出 化学科考试 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能力 等方面的要求 并从学习潜能 自主学习能力 的视角提出3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第一 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第二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9 新课程高考解读 学习潜能 的核心是 第一 能够提出独特的问题 并知道从哪儿去寻求答案 第二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创新 结合化学课程改革要求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阐释 对学科核心知识深入 准确掌握是有学习潜能的基本要求 能有效获取知识并与已有知识整合是有学习潜能的重要条件 正确应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是有学习潜能的关键性标志 善于开展探究性 研究性 学习是有学习潜能的外在表现 10 新课程高考解读 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由原来的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 计算能力重组为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 解答 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 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 有正确复述 再现 辨认的能力 2 通过对实际事物 实验现象 模型 图形 图表的观察 以及对自然界 社会 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 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 并进行初步加工 吸收 有序存储的能力 3 从试题提供的新情境中 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 并经与已有知识整合 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 11 新课程高考解读 分析和解决 解答 化学问题的能力 1 将实际问题分解 通过运用相关知识 采用分析 综合的方法 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 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 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 图表 模型 图形等表达 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 运用科学的方法 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12 新课程高考解读 重组后 对 能力 的要求有所提高 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促进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3 新课程高考解读 3 考试范围与内容必考内容包括必修模块 化学1 化学2 以及选修模块 化学反应原理 按照传统的编写体系 将3个必考模块内容融会贯通 按学科知识体系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对化学实验基础的要求提高了 化学计算这一条目没有单独列出 而是将化学计算分散到其它条目中 14 新课程高考解读 增列 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内容块 该内容块包含化学学科特点与价值 科学探究 化学反应的本质与规律 定量研究方法与物质的量 STSE 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 与 绿色化学 思想等 这些内容不仅包含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而且还包含化学基本思想与观念等内容 15 新课程高考解读 选考内容包括选修模块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的试题进行做答 选考内容按模块体系组织考试内容 比 课程标准 中内容标准的要求略有降低 16 新课程高考解读 4 题型示例题型示例中10 11年均设计了18个题 其中选择题均为6个 非选择题12个 选择题涉及必考内容 非选择题涉及必考及选考模块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各题目都附有试题说明部分 说明了命题立意 明确该题考查内容的具体模块和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考查的能力目标 17 新课程高考解读 3 考试说明的变化趋势总体上 与老课程相比 新增教学内容的考查力度逐渐加大2009年新增必考内容 与2008年相比 1 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了解 H H 产物 H 反应物 表达式的含义 2 理解盖斯定律 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有关计算 3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18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09年新增选考内容 与2008年相比 1 了解电负性的概念 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 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sp3 3 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 19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10年新增必考内容 与2009年相比 1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09 2 理解外界条件 浓度 温度 压强 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认识其一般规律09 3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09 20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10年新增选考内容 与2009年相比 1 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 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 36号 原子价电子的排布 2 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3 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4 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的影响 21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11年新课标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与2010年基本一致 只是在必考部分增加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有关计算 将题型示例部分最后两道 有机化学基础 样题 例17 例18 做了更换 难度略有所下降 背景材料均为聚酯类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路线 22 新课程高考解读 二 2007 2011年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分析1 基本情况2 数据统计分析3 试题分析 23 新课程高考解读 1 基本情况2007 2011年的新课标理综试卷结构与2006年全国卷相比 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试题的呈现形式 分值 测试范围 题量及题型结构等也不尽相同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理综试卷的呈现形式 测试时间 分值及化学试题题量 24 新课程高考解读 表2化学试题题型结构及测试范围 25 新课程高考解读 2 数据统计分析2005 2010宁夏高考理综平均分 难度 26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07年化学试题考查内容 27 新课程高考解读 28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07年各小题均分 29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08年化学试题考查内容 30 新课程高考解读 31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08年各小题均分 32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09年化学试题考查内容 33 新课程高考解读 34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09年各小题均分 35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09年考生选考情况 理科考生共36476人选考 化学与技术 模块有2523人 占考生人数的6 92 选考 物质结构与性质 模块有22072人 占考生人数的60 51 选考 有机化学基础 模块有8317人 占考生人数的22 80 都没选的有3564人 占考生人数的9 77 36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10年化学试题考查内容 37 新课程高考解读 7 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 Na2O2的电子式为B 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 标准状况 C 在氮原子中 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 Cl 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 C 解析 本题综合性强 考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 既考查了重要化学用语电子式 微粒结构示意图 原子组成符号和同位素的概念 同时也考查了Vm的概念 混合的法则和守恒思想 B选项干扰性较强 它成立的前提是乙醇和丙醇按1 1的物质的量比混合 38 新课程高考解读 8 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不考虑立体异构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 答案 B 解析 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CH3CH2CH3的氢原子环境有两种 由此可知二氯取代发生在同一碳原子上和不同碳原子上的异构体各有2种 即2 2 4 39 新课程高考解读 9 下列各组中的反应 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 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 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 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 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 由丙烯加溴制1 2 二溴丙烷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 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答案 D 解析 考查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取代 加成 氧化 消去 A项前者为取代反应 后者为加成反应 B项前者为取代反应 后者为氧化反应 C项前者为消去反应 后者为加成反应 D项前者为酯化反应 后者为水解反应 均属于取代反应 40 新课程高考解读 10 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分 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 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 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 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 0 1 b 2a mol LB 10 2a b mol LC 10 b a mol LD 10 b 2a mol L 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无机综合计算 着重考查了守恒思想 电荷守恒 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一份溶液中n K b 2a mol 故c K n V b 2a 0 1 10 b 2a mol L 1 41 新课程高考解读 11 已知 HCN aq 与NaOH aq 反应的 H 12 1kJ mol HCl aq 与NaOH aq 反应的 H 55 6kJ 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H等于 A 67 7kJ molB 43 5kJ molC 43 5kJ molD 67 7kJ mol 答案 C 解析 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和中和热的概念 42 新课程高考解读 12 根据下图可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 2Ag s Cd2 aq 2Ag aq Cd s B Co2 aq Cd s Co s Cd2 aq C 2Ag aq Cd s 2Ag s Cd2 aq D 2Ag aq Co s 2Ag s Co2 aq 答案 A 解析 考查了原电池的概念 化学反应强弱规律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命题角度新 43 新课程高考解读 13 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答案 B 解析 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 呈现方式新颖 A项违反化学事实 起氧化作用的是NO3 而不是H B项正确 C项中复杂离子方程式只写了一半 错误 D项离子方程式正确 考虑到了反应强弱规律和电子转移守恒 评价错 44 新课程高考解读 45 新课程高考解读 26 14分 物质A 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 生成物没有列出 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 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 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E G 2 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 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 阴极物质是 电解质溶液是 3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4 将0 23molB和0 11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 反应达到平衡 得到0 12molD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温度不变 再加入0 50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 则B的平衡浓度 填 增大 不变 或 减小 氧气的转化率 填 升高 不变 或 降低 D的体积分数 填 增大 不变 或 减小 46 新课程高考解读 答案 1 SO2H2SO4Cu2O 2 粗铜精铜CuSO4溶液 3 Cu 2H2SO4 浓 CuSO4 SO2 2H2O 4 23 8mol 1 L减小降低减小 47 新课程高考解读 解析 以无机框图推断为载体 综合考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铜的电解精炼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 难度适中 1 根据已知条件走通转化关系图 ABCDEFG Cu2S SO2CuSO3H2SO4CuSO4Cu2O按题目要求在指定位置写出B E G的化学式 2 电解法精炼铜时 粗铜作阳极 精铜作阴极 电解质溶液为CuSO4 aq 3 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了酸性和强氧化性 4 mol L 2SO2 g O2 g 2SO3 g 起0 230 110变0 120 060 12平0 110 050 12 温度不变 再加入0 50molO2 平衡右移 重新达到平衡后 SO2 平减小 SO2 升高 但 O2 反而降低 由于机械作用强于平衡移动 故SO3体积分数减小 48 新课程高考解读 27 1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实验过程中 装置B 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 和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 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4 尾气可采用 溶液吸收 KMnO4 49 新课程高考解读 答案 1 蒸馏烧瓶Na2SO3 H2SO4 浓 Na2SO4 SO2 H2O 2 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还原性氧化性5SO2 2MnO4 2H2O 2Mn2 5SO42 4H 3 品红溶液褪色后 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 点燃酒精灯加热 溶液恢复为红色 4 NaOH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这是一道实验探究题 主要考查了SO2的制备 性质 检验和尾气处理 很常规 学生答起来非常顺手 50 新课程高考解读 28 14分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 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 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3 实验室中现有Na2SO4 MgSO4 Ag2SO4 K2SO4等4种溶液 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4 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 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种 5 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 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 收集产生的气体 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请完成此实验设计 其中 V1 V6 V9 反应一段时间后 实验A中的金属呈 色 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 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 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 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51 新课程高考解读 答案 1 Zn CuSO4 ZnSO4 CuZn H2SO4 ZnSO4 H2 2 CuSO4和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 Zn原电池 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3 Ag2SO4 4 升高反应温度 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 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 5 301017 5 灰黑暗红 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 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 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52 新课程高考解读 解析 这是一道无机综合题 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定量实验方法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重视对 过程与方法 的考查 1 考生容易漏写 Zn CuSO4 ZnSO4 Cu 2 置换出的少量Cu与Zn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 3 是 2 的延伸 Ag Zn 稀硫酸也能构成原电池 4 答案有多种 只要合理均可 5 着重考查学生对定量实验方法原理的理解和阅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该实验目的是 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 所以 应控制稀硫酸的量不变 故V1 V2 V3 V4 V5 30 V6 10 V7 20 V9 19 5 V9 17 5 V10 15 考查单质Zn和Cu的颜色 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新课程高考解读 36 化学 选修化学与技术 15分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 2 天然水在净化处理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剂可以是 填两种物质名称 其净水作用的原理是 3 水的净化与软化的区别 4 硬度为1 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 如7 1mgMgO 若某天然水中c Ca2 1 2 10 3mol L c Mg2 6 10 4mol L 则此水的硬度为 5 若 4 中的天然水中还含有c HCO3 8 10 4mol L 现要软化10m3这种天然水 则需先加入Ca OH 2 g 后加入Na2CO3 g 54 新课程高考解读 答案 1 氧气 O2 二氧化碳 CO2 或氮气 2 明矾 硫酸铝 硫酸铁 硫酸亚铁 填其中任何两种 铝盐或铁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相应氢氧化物胶体 它可吸附天然水中悬浮物并破坏天然水中的其他带异性电荷的胶体 使其聚沉 达到净水目的 3 水的净化是用混凝剂 如明矾等 将水中胶体及悬浮物沉淀下来 而水的软化是降低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 4 10 5 7401484 55 新课程高考解读 解析 题干精练 设问明确 2 中学生对混凝剂的提法也许不熟悉 但只要理解净水原理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4 以新情境给出水的硬度的概念 理解了这个概念 计算就很轻松 此水样的硬度为 5 注意Mg HCO3 2溶液与Ca OH 2反应时OH 的双重作用 沉淀Mg2 中和HCO3 m Ca OH 2 6 10 4 4 10 4 104 74 740gm Na2CO3 1 2 10 3 1 10 3 0 8 10 3 104 106 1484g 56 新课程高考解读 37 化学 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主族元素W X Y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 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 在由元素W X Y 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 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 W3分子空间构型为 2 X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 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 而熔点高于NaCl 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 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得ZX M催化剂 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 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 碳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有 O C O的键角约为 4 X Y 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 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 Y位于顶角 Z处于体心位置 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 Y Z 5 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 色 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 其原因是 57 新课程高考解读 答案 1 2S22P4V形 2 2F2 2H2O 4HF O2 3 MgO晶格能大 MgO为 2 2价态化合物 SP3和SP2120 4 3 1 1 5 紫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 以一定波长 可见光区域 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58 新课程高考解读 解析 先依据题设条件推出W X Y Z各是什么元素 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填空 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可知W是氧 O X Y Z分属不同周期 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0 在由元素W X Y 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 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 即YW 的熔点最高可以推出Y为镁 Mg M为MgO X为氟 F Z为钾 K 59 新课程高考解读 38 化学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PC是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 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和韧性 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A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B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C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60 新课程高考解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化学名称是 2 B的结构简式为 3 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4 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写出结构简式 5 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 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 且峰面积之比为3 1的是 写出结构简式 61 新课程高考解读 答案 1 丙烯 2 3 4 CH3CH2CHO 5 7 62 新课程高考解读 解析 这是一道传统的有机合成题 与无机推断题解法一样 先走通转化关系 合成路线 再按要求抄写答案 其中 4 5 两问设置条件书写同分异构体 实现了本题的选拔功能 63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10年非选择题平均分 64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10年考生选考情况 理科考生共36085人 选考 化学与技术 模块有4171人 占考生人数的11 56 选考 物质结构与性质 模块有23029人 占考生人数的63 82 选考 有机化学基础 模块有5455人 占考生人数15 12 都没选的有3428人 占总人数的9 5 65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11年化学试题考查内容 66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00molNaCl中含有6 02 1023个NaCl分子B 1 00molNaCl中 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 02 1023C 欲配置1 00L 1 00mol L 1的NaCl溶液 可将58 5gNaCl溶于1 00L水中D 电解58 5g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 4L氯气 标准状况 23 0g金属钠 答案 B 命题思路 以NaCl为素材 考查了NA C Vm等基本概念 新课程高考解读 67 8 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不考虑立体异构 A 6种B 7种C 8种D 9种 答案 C 命题思路 考查同分异构体 C5H11有8种异构体 新课程高考解读 68 9 下列反应中 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答案 B 命题思路 考查有机基本反应类型 酯化反应是典型的取代反应 CH3CH CH2 Br2 CH3CHBrCH2Br CH3CH2OH CH2 CH2 H2O CH3COOH CH3CH2OH CH3COOCH2CH3 H2O C6H6 HNO3 C6H5NO2 H2O A B C D 新课程高考解读 69 10 将浓度为0 1mol L 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 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 c H B K HF C D 答案 D 命题思路 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稀释或升温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均右移 新课程高考解读 70 11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 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 Ni2O3 3H2O Fe OH 2 2Ni OH 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 正极为Ni2O3 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 负极反应为Fe 2OH 2e Fe OH 2C 电池充电过程中 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 电池充电时 阳极反应为2Ni OH 2 2OH 2e Ni2O3 3H2O 答案 C 命题思路 考查内容属于 化学反应原理 考查了电化学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新课程高考解读 71 12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 FeS 2H Fe2 H2S 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 HCO3 OH CO32 H2OC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C6H5O SO2 H2O C6H5OH HSO3 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 CaCO3 2CH3COOH Ca2 2CH3COO CO2 H2O 答案 D 命题思路 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 新课程高考解读 72 13 短周期元素W X 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元素W X的氯化物中 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 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 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 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 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答案 A 命题思路 以元素推断为切入点 考查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这一主干知识 W X Y Z依次为Li C Al S 新课程高考解读 73 新课程高考解读 74 26 14分 0 80gCuSO4 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 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试确定200 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新课程高考解读 75 2 取270 所得样品 于570 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 经浓缩 冷却 有晶体析出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3 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在0 10mol L 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 当溶液的pH 8时 c Cu2 mol L 1 Kap Cu OH 2 2 2 10 20 若在0 1mol L 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 使Cu2 完全沉淀为CuS 此时溶液中的H 浓度是 mol L 1 新课程高考解读 76 答案 1 CuSO4 H2O 2 CuSO4 CuO SO3 CuSO4 5H2O102 3 Cu 2H2SO4 浓 CuSO4 SO2 2H2O 4 2 2 10 80 2 命题思路 考查学生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 570 解析 新课程高考解读 1 250 77 新课程高考解读 78 27 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 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 已知H2 g CO g 和CH3OH l 的燃烧热 H分别为 285 8kJ mol 1 283 0kJ mol 1和 726 5kJ 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 kJ 2 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 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 由CO2和H2合成甲醇 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 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 T1 T2均大于300 新课程高考解读 7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温度为T1时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 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 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 达到平衡时增大 新课程高考解读 80 4 在T1温度时 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 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 若CO2转化率为a 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5 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电池中 电解质溶液为酸性 负极的反应式为 正极的反应式为 理想状态下 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 1kJ 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 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新课程高考解读 81 答案 1 2858 2 CH3OH l O2 g CO g 2H2O l H 443 5kJ mol 3 4 1 2 5 CH3OH H2O 6e CO2 6H 3 2O2 6H 6e 3H2O96 6 命题思路 这是一道典型的无机综合题 题设条件给出了H2 g CO g 和CH3OH l 的燃烧热 考查学生对 H的理解和盖斯定律的应用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和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新课程高考解读 82 解析 新课程高考解读 83 新课程高考解读 84 28 15分 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选择必要的装置 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新课程高考解读 85 2 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 装入药品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 加热反应一段时间B 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D 停止加热 充分冷却 3 实验结束后 某同学取少量产物 小心加入水中 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 该同学据此断 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 原因是 新课程高考解读 86 4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 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5 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 与氢气相比 其优点是 新课程高考解读 87 答案 1 i e f d c j k 或k j a 2 BADC 3 CaH2 2H2O Ca OH 2 2H2 金属Ca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 取适量CaH2 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O2反应 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观察到白色变蓝色 取Ca做类似实验 观察不到白色变蓝色 5 CaH2是固体 携带方便 命题思路 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新课程高考解读 88 解析 新课程高考解读 89 36 化学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 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 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 防止墨迹扩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 破损 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 经分析检验 发生酸性腐蚀与造纸中涂敷明矾的工艺有关 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 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 该工艺原理的化学 离子 方程式为 新课程高考解读 90 2 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 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喷洒碱性溶液 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 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喷洒Zn C2H5 2 Zn C2H5 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 用化学 离子 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 3 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 TiO2 替代明矾 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 主要成分FeTiO3 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 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新课程高考解读 91 答案 命题思路 关注STSE 以纸张防腐工艺为背景 考查学生对反应原理的理解 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和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新课程高考解读 92 37 化学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氮化硼 BN 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 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 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由B2O3制备BF3 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2 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B和N相比 电负性较大的是 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 新课程高考解读 93 3 在BF3分子中 F B F的键角是 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 BF4 的立体结构为 4 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 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 层间作用力为 5 六方氢化硼在高温高压下 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 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晶胞边长为361 5pm 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 个氮原子 个硼原子 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 g cm 3 只要求列算式 不必计算出数值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新课程高考解读 94 答案 新课程高考解读 95 命题思路 以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氮化硼 BN 为主题引入 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模块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 尤其第 5 问有关晶胞的计算 体现出良好的区分度 立方氮化硼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均为原子晶体 对金刚石晶胞结构认识清楚相关计算迎刃而解 新课程高考解读 96 38 化学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 存在于黑香豆 兰花等植物中 工业上常用水杨醛与乙酸酐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制得 以下是由甲苯为原料生产香豆素的一种合成路线 部分反应条件及副产物已略去 新课程高考解读 97 已知以下信息 A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B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通常不稳定 易脱水形成羰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香豆素的分子式为 2 由甲苯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 A的化学名称为 新课程高考解读 98 3 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 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 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出现四组峰的有 种 5 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 其中 既能发生银镜反应 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写结构简式 能够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是 写结构简式 新课程高考解读 99 答案 新课程高考解读 H 100 命题思路 这是一道典型的有机合成推断题 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的推求 有机基本反应类型 有机物命名 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判断 解析 新课程高考解读 101 B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 D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 新课程高考解读 H 102 新课程高考解读 2011年非选择题平均分 103 新课程高考解读 三 2012年复习备考建议 1 研究 考试说明 落实复习计划 每年的 考试说明 与上一年比较变化不是太大 所以启动高三总复习之前首先要认真研读当年的 考试说明 将 考试说明 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烂熟于心 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周密可行的复习计划 等新的 考试说明 下来后 对变化的部分做出调整和补充 104 新课程高考解读 2 落实基础 分清层次 要对照 考试说明 新课程高考的考点 先逐点落实必考内容 对选考内容 教师要针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复习和指导 不搞一刀切 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好第一轮全面 第二轮专题 第三轮综合训练的复习规律 弄清楚各复习阶段应达到的目标 应落实的重点 并配以相应难度层次的训练题 及时检测反馈复习效果 105 新课程高考解读 3 分块复习而不是按模块复习 这样更有利于构建高考需要的知识网络体系 并且避免重复 提高复习效率 要求学生高三复习必须要有错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