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陕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陕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陕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陕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课时安排表 单元 周次 课题 课时 备注 第 一 单 元 1 2 多媒体电脑 1 3 用电脑听 CD 1 4 听更多的电脑音乐 1 5 用电脑看影碟 1 6 用电脑录音 1 7 播放录音 1 8 单元回放 1 9-12 综合演练(一)上机实践 3 第 二 单 元 13 用电脑学语文 1 14 用电脑学数学 1 15 用电脑学英语 1 16 单元回放 1 17 综合演练(二) 1 第一课 多媒体电脑 第一课时 理论部分 教学目标: 1、理解“多媒体”的含义。 2、多媒体电脑的识别。 3、多媒体电脑应用。 教学重点: 多媒体电脑应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用的电脑是多媒体电脑吗?想不想学会使用多媒体电脑,以及多媒体电脑的用途。 2、“多媒体”的含义? 所谓多媒体,是指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影视的组合。 3、多媒体电脑的识别? 什么样的电脑才是多媒体电脑呢? 多媒体电脑一般是指那些 装有声卡和光驱的电脑。 4、多媒体电脑的应用 ( 1)多媒体电脑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功课。 ( 2)多媒体电脑听事与远方的朋友通电话,还可和对方视频电话。 ( 3)可以用多媒体电脑玩游戏。 总结: ( 1)大家来说说,什么是多媒体? ( 2)什么样的电脑才能叫做多媒体电脑? 学习评价 项目内容 评价 理解多媒体的含义,知道什么样的电脑是多媒体电脑,对多媒体电脑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尝试用多媒体电脑听音乐,看影碟,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 多媒体电脑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有了多媒体电脑和网络,可 以主办远程视频会议、远程指导手术 第二课时 实践部分 上机任务: 进微机室观察学校的电脑想一想他们是不是多媒体电脑,为什么? 第二课 用电脑听 CD 第一课时 理论部分 教学目标 会使用 WINDOWS 下的 WINDOWS MEDIA PLAYER(多媒体播放器)播放 CD。 教学重点 会手动播放 CD。 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电脑除了可以用来工作和学习外,还可以用来娱乐。比如,同学们可以用电脑听 CD,让优美的音乐赶走一天学习的紧张与疲劳,那么怎样用电脑播放CD 音乐呢?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学习吧! 2、自动播放 将 CD 唱片放入光盘驱动器,电脑会出现选择窗口,选择第一行,出现 WINDOWS MEDIA PLAYER 窗口,同时开始自动播放音乐。 如果不想听了,可以按停止按扭,停止播放。 3、手动播放 手动播放步骤是什么? ( 1)单击“开始”按扭; ( 2)选择“程序”; ( 3)选择“附件”; ( 4)选择“娱乐”; ( 5)单击“ WINDOWS MEDIA PLAYER”。 经过以上 5 个步骤可以启动 WINDOWS MEDIA PLAYER 播放器窗口。将 CD 唱片放如光驱,左键单击播放按扭,开始播放 CD 学 习评价 项目内容 评价 掌握用“ WINDOWS MEDIA PLAYER”在电脑中欣赏 CD 唱片的方法,包括自动和手动两种方法。 用自动和手动打开“ WINDOWS MEDIA PLAY”尝试按动其中的各个按扭,看看它们的作用。 “ 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种非常直观和方便的播放工具,功能很多。同学们一定会喜欢的 第二课时 实践部分 上机任务: 1、自己试着动手播放 CD 唱片。从打开“ WINDOWS MEDIA PLAYER”开始,把上面教过的“ WINDOWS MEDIA PLAYER”上的按扭 试用一遍,最后退出“ WINDOWS MEDIA PLAYER”、回到 WINDOWS 桌面。 2、用 WINDOWS MEDIA PLAYER 欣赏“我的文档”中的“示例音乐”。 第三课 听更多的电脑音乐 第一课时 理论部分 教学目标: 1、理解 WAV 和 MIDI 是什么? 2、会用 WINDOWS MEDIA PLAYER 欣赏歌曲。 教学重点: 理解 WAV 和 MIDI。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用电脑除了可以听 CD 唱片外,还可以听很多种 形式的音乐,比如,WAV 和 MIDI 格式的电脑音乐。这两种格式的音乐在我们每台电脑中都有。假如你们想听音乐,但又没带 CD 唱片,那么就听电脑里面的 WAV 和 MIDI 音乐吧! 2、 WAV 和 MIDI 是什么? WAV 是电脑中最常用的声音文件格式。 WAV 文件可以是任何声音,如歌曲、说话、打雷、下雨声,等等。 MEDI 也是电脑常用的声音文件格式,它的特点是占用的存储空间很小,比如,一张 CD 唱片一般只能存放 15 首歌曲,但如果换成 MIDI 格式的话,就可以存放上万首歌曲。 MIDI 文件只能是音乐。 MP3 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声音 文件格式。因为 MP3 播放器体积小,存放的歌曲多,并且便于更新渠目,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 3、怎样听 MIDI 和 WAV 音乐。 ( 1)单击“文件”,在下拉菜单中单击“打开”,弹出“打开”窗口; ( 2)点击“查找范围”文字框旁边的小三角,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本地磁盘( C:)”并单击; ( 3)双击“ WINDOWS 文件包”; ( 4)在文件名内输入“ MEIDI”,点击“打开”,如图所示。 4、总结: ( 1)你能说说 MIDI 和 WAV 是什么吗? ( 2)播放 MIDI 和 WAV 音乐用什么播放器? 学习评价: 项目内容 评价 会在“ WINDOWS MEDIA PLAYER”中寻找音乐文件 在 WINDOWS 的音乐文件中找几段 WAV和 MIDI 格式 用电脑欣赏音乐效果怎样?同学之间交流下 第二课时 实践部分 上机任务: 1、 从电脑中调出几首 WAV 和 MIDI 音乐,尽情地欣赏吧! 2、 使用 WINDOWS MEIDA PLAYER 欣赏歌曲(给 WINDOWS MEDIA PLAYER 的音乐库中添加音乐文件)。 第四课 用电脑看影碟 第一课时 理论部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 学生掌握纸牌游戏的玩法,使学生从玩中学计算机知识。 2、使学生熟练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纸牌的规则。 教学难点: 掌握纸牌的规则。 对策:加强操作练习。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我们使用纸牌游戏对鼠标的操作进行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启动纸牌游戏 师(讲解并演示)启动纸牌游戏的操作方法是: ( 1)先在“程序管理器”窗口中双击“游戏”组图标,打开游戏组窗口。 ( 2)双击“纸牌”程序图标,此时就打开了纸牌游戏窗口。 2、纸牌游戏的规则 师(讲解):开始游戏时,在发牌区有一叠扣着的牌。暂存区摆着叠牌,每叠上面有一张翻开的牌。在窗口目标区中有的四个目标空位。游戏就是要将所有的牌以花色为区别、从开始、按从小到大顺序放到这四个目标空位上。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需要移动牌和翻开牌。纸牌可以移动到暂存区的牌上摞起,也可以直接移动到目标位上。移动到暂存区的牌叠上要求按照从大到小按照顺序、红黑相间的规则接在另一张的下面。只有以开始的牌叠可以直接移动到暂存区中的空位上。 当所有的牌都按照花色区别、大小顺序移动到四个目标位上时,你就可以看到移纸牌成功的表演了。 3、用鼠标玩纸牌游戏的方法 移动牌:正面朝上的牌通常是可以移动的。移动时用鼠标拖动牌到需要的位置。可以将牌移动到另一张牌的下面,也可以将牌移动到目标位上。 翻牌:用鼠标单击要翻开牌的背面。一张背面朝上的牌就会翻开。 发牌:就能当窗口中所有的牌都已无法移动时,用鼠标单击一下发牌区,可以开始翻牌。将纸牌快速移动到目标位上:用鼠标双击可以移动到目标位上的牌。例如:双击,就可以使快速移动到目标空位上。 4、重新开始 师(演 示):将牌局重新开始的方法是:单击“游戏”窗口菜单条下的“游戏”一栏。再将鼠标移动,单击“发牌”选项。纸牌游戏重新开始。 5、退出游戏 有两种方法。可以用鼠标双击纸牌窗口的控制按钮,退出游戏。 也可以用鼠标单击纸牌窗口中菜单条的“游戏”栏,将命令选单打开,再选择“退出”命令。 练习: 使用“附件”中的“纸牌”游戏,进行活动。 第二课时 理论部分 使用“附件”中的 MEDIA PLAY 播放影碟机 第五课 用电脑录音 第一课时 理论部分 教学目的 1. 尝试使用画 笔画图与修改; 2. 练习统筹完成事情的过程。 教学重点:使用画笔画图与修改。 教学难点:使用画笔画图与修改。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言与复习 复习:窗口的打开与关闭 利用画笔,我们既可以用来制作简单的图案、图形,也可以绘制比较复 杂的艺术图案;既可以在空白的画稿上作画,也可以修改其他已有的画稿。 二、新课教学 1、启动“画笔”。 2、打开一个文件。 3、修改图形。 ( 1)教师讲解。 使用“橡皮”的操作步骤是: 1) 用鼠标单击普通橡皮或者彩色橡皮选择“橡皮工具”。 2) 用鼠标单击“线条尺 寸框”上的合适线条,选择适合的线条宽度。当线条宽度越大,橡皮擦除面积会越大。 3) 用鼠标左键在颜色盒中选择合适的颜色。 4) 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要擦除的区域,这时鼠标指针变成了“ ”。拖动鼠标,鼠标移动什么位置,什么位置将被擦除干净。 ( 2)教师示范。 ( 3)学生自由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4、放大镜的使用。 我们用放大镜,可以把很小的、看不清的地方放大,然后再进行图形的修改。放大镜可以修改图形细微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上机部分 学生上机体验怎样播放音乐 第六课 播放录音 第一课时 理论部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础知识; 2、初步认识“资源管理器”; 3、掌握查找文件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软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你最喜欢干什么? 有的时候,桌面上或开始菜单中的快捷方式会被不小心删掉,同学们就不会打开这个游戏了,通过学习“查找文件”,你就会自己来找游戏了。 二、教学新课 (一)介绍文件和文件夹 。 电脑中的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的,根据信息的不同,文件图标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常见文件及对应的图标。(图示) 练习:说出下列文件分别是什么类型文件。 文件名有点像外国人的名字,格式是“名 .姓”。他们的“名”叫主文件名,“姓”叫“扩展名。不同类型的文件,他们的扩展名也不一样。(结合图介绍)文件的名可以由汉字、字母、数字等构成。(结合图介绍) 我们根据需要,可以将文件放在文件夹中(图示文件夹),在文件夹中,可以有文件和文件夹,但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不能有同名同姓的文件或同名的文件夹。 (二)在“我的电脑”中查找文件。 、怎样打开“我的电脑”? 、我们可以打开某个盘,来查看文件信息。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图标的排列顺序。 、如果再打开某个文件夹,就可以查看该文件夹的文件信息。 练习:()查看软盘中有那些类型文件?文件夹中有什么类型文件?()打开 C 盘,看有没有 five.exe 文件。 (三)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文件 、教学怎样打开“资源管理器”。(师示范) 、它与“我的电脑”窗口有什么不同?重点介绍“所有文件夹”框 :选择盘或文件夹,右边框中就 会出现内容。 练习:查看盘的文件夹和文件。 观察:“”“ ”号分别表示什么? 我们要看一个文件夹的内容怎么办? 练习:找一下盘的 windows 文件夹中有没有 readme.txt 文件。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打开“资源管理器”?看“试一试”。 第二课时 实践部分 练习:听上节课大家录的音。 单 元 回 放 单元小结: 本单元学习了多媒体电脑的基础知识,学会了用多媒体电脑挺音乐、看影碟,还会用它来录制声音。 1、 认识多媒体及多媒体电脑 2、 用多没电脑听音乐 ( 1)学会从电脑里调出“ CD 播放器” ( 2)认识 wavhe MIDi 两个电脑常用的声音文件 ( 3)学会从电脑里调出“媒体播放器” ( 4)学会在电脑里寻找 WAV 和 MIDI 文件,并播放; 3、用多没电脑看 VCD(用来看 VCD 的也是“每题播放器” )。 4、学会从电脑里调出“录音机”,并录音; 5、学会保存和播放录制好的声音。 单元练习 1、 什么是多媒体电脑? 2、 你知道 WAV 和 MIDI 是什么吗?请说说看 3、 看 VCD、挺 VAV 和 MIDI 音乐用的是同一个播放器,对吗?这个播放器叫什么 4、 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录制好的声音不丢失? 5、 找一首歌颂老师的诗歌,用电脑录制下来,献给我们辛勤的园丁。 综合大演练(上机实践) 共 4 课时 上机任务 课时安排 效果 多媒体电脑 第一课时 用电脑听 CD 第二课时 听更多的电脑音乐 第三课时 用电脑看影碟 第四课时 用电脑录音 第五课时 播放录音 第六课时 第七课用 电脑学语文 第一课时 理论部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会用软件来学习语文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软盘。 教学过程 1、导入 对于同学们来说,多媒体电脑最重要的作用还是用来帮 助学习课本知识,今天我们就用多媒体电脑来学习语文,请大家注意看看与平常的语文学习有什么不同。 2、新课学习: (一)软件的安装。 ( 1)把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系统盘放进电脑光驱。 ( 2)电脑自动出现播放画面。 ( 3)单击“确定”按钮。电脑就会自动完成软件的安装 (二)生动直观的主画面。 多媒体学习软件的一大特点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