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9《三个太阳》(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9《三个太阳》(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9《三个太阳》(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9.三个太阳课时 第一 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文章的主要信息。2.了解通讯的特点、选材及构思。3体会本文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崇高的南极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重难点感受崇高的南极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胆识与气概。了解通讯的特点、选材及构思。体会本文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1、由检查预习导入: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极。2、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目标同上)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1、出示自学提纲。(1)初读课文,了解本文文体特点,了解作者,识字解词,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2)谈谈你对本文标题“三个太阳”的含义和妙处的理解。(3)女画家所画的壁画上的三个太阳,考察队员们对它分别有哪些解释?发挥你的想象,你能做出更好的解释吗?(5)作者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在文中画出,你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吗?你能从南极人与暴风雪的搏斗中发现南极精神的内涵吗?(5)第三部分写了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人说,这些内容与本文无关,你是怎样认为的?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见教参)(1)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 以报道的新闻体裁。特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 种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2) 通讯的标题”三个太阳”,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像、深入思考的余地。(3)略 (4) 共同点:执着、不怕辛苦、对南极有着无比的热爱。南极精神的内涵: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精神;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5) 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告诉读者,我国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加合理可信。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1.请给下列斜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晕船( ) 亘古( ) 右舷( ) 伫立( ) 紧蹙( ) 粗犷( )u心沥血( ) 暴n() 吞sh()翩xin( ) pn跚()2、掌握成语,关键在于能正确运用。请你用下面的成语造句。惊心动魄:_ 呕心沥血:_晶莹剔透:_ 沉默寡言:_3.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扬了-。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六、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女画家来到南极后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请你展开想象,以这个情节为开头创作一个故事。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