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教案.doc_第1页
艺术美学教案.doc_第2页
艺术美学教案.doc_第3页
艺术美学教案.doc_第4页
艺术美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10217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重点讲授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结构、艺术的风格与审美形态、艺术的门类及其特征、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的审美价值结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艺术美学的知识,提高审美鉴赏力,初步掌握艺术研究的方法。二、与各课程的联系:艺术美学是艺术类学科的基础,它可以为艺术类其他学科提供理论指导。学生通过艺术美学课程的学习,将为其更好地学习掌握其它艺术类课程提供有益的帮助。三、使用的教材及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本课程使用的艺术美学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万书元著,出版年份:2006年5月第1版。2、参考书目章利国:造型艺术美学导论,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李莉主编:艺术美学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3。艺术美,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美学史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艺术哲学导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四、教学时数及分配:总学时为36,讲授36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章 次学 时 数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艺术的基本结构 3第三章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形态 6第四章审美艺术 5第五章实用艺术 5第六章综合艺术 5第七章,艺术审美体验的机制 4第八章,艺术价值结构 5合计 36五、讲授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概要介绍关于艺术的一般观念,区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反艺术与反美学,并对美学与艺术美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做出区分。第二章,艺术的基本结构,简要讲解艺术的基本元素,艺术的意象与艺术意境,艺术技巧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研究艺术的基本方法,同时对艺术技巧的重要性获得正确的认识。艺术的语法系统、符号学基本观点等内容为选讲内容。第三章,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形态。本章内容较多,难度也大,涉及素朴的与感伤的、优美与崇高、幽默与讽刺、滑稽与荒诞、隐喻与象征、悲剧与喜剧6组12大范畴。要求学生能把握理解主要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形态。其中滑稽与荒诞、隐喻与象征方面的内容为选讲内容。第四章,审美艺术,即绘画、雕塑、舞蹈和音乐(包含了经典和现代的内容)。主要讲授绘画、雕塑、舞蹈和音乐等审美艺术的特征。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绘画、雕塑等审美艺术的基本特征。其中舞蹈和音乐方面的内容为选讲内容。第五章,实用艺术,即建筑(包含了经典和现代的内容)、设计、摄影和书法。主要讲授建筑、设计、摄影和书法等实用艺术的特征。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上述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第六章,综合艺术,即戏剧、影视、杂艺和新媒体艺术(现代的艺术形态)。主要讲授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的特征。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上述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杂艺和新媒体艺术的艺术特征为选讲内容。第七章,艺术审美体验的机制,重点讲解体验的概念,区分宗教的体验、自然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的审美体验,并且讲解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和机制,艺术审美体验的特征。 第八章,艺术价值结构,重点讲解艺术的审美价值、真理价值、娱乐价值、教化价值和象征价值,使学生了解艺术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艺术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09010217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设学期:第二学期考试方式:闭卷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重点讲授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结构、艺术的风格与审美形态、艺术的门类及其特征、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的审美价值结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艺术美学的知识,提高审美鉴赏力,初步掌握艺术研究的方法。二、与各课程的联系:艺术美学是艺术类学科的基础,它可以为艺术类其他学科提供理论指导。学生通过艺术美学课程的学习,将为其更好地学习掌握其它艺术类课程提供有益的帮助。三、使用的教材及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本课程使用的艺术美学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万书元著,出版年份:2006年5月第1版。2、参考书目章利国:造型艺术美学导论,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李莉主编:艺术美学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3。艺术美,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美学史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艺术哲学导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四、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一)考核方式1、 本课程采取考试方式,要求弄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强调理论的运用,而不强调死记硬背。 2、 采用小论文形式或思考题答题形式。(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1、 知识点:关于艺术的一般观念,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反艺术与反美学的区别,美学与艺术美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的区别。2、 考核内容及要求:艺术的一般观念,区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反艺术与反美学,并对美学与艺术美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做出区分。第二章, 艺术的基本结构1、知识点:艺术的基本元素,艺术的语法系统,艺术的意象与艺术意境,艺术技巧等内容,符号学基本观点,研究艺术的基本方法,艺术技巧的重要性等内容。2、考核内容及要求:把握艺术的基本元素,艺术的语法系统,艺术的意象与艺术意境,研究艺术的基本方法,了解艺术技巧的重要性。 第三章,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形态1、知识点:素朴的与感伤的、优美与崇高、幽默与讽刺、滑稽与荒诞、隐喻与象征、悲剧与喜剧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形态。2、考核内容及要求:要求学生能把握理解素朴的与感伤的、优美与崇高、幽默与讽刺、滑稽与荒诞、隐喻与象征、悲剧与喜剧艺术风格和审美形态。第四章,审美艺术1、知识点:绘画、雕塑、舞蹈和音乐等审美艺术的特征。2、考核内容及要求: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绘画、雕塑、舞蹈和音乐四种审美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五章,实用艺术1、知识点:建筑、设计、摄影和书法等实用艺术的特征。2、考核内容及要求: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建筑、设计、摄影和书法等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第六章,综合艺术1、知识点:戏剧、影视、杂艺和新媒体艺术等综合艺术的特征。2、考核内容及要求: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戏剧、影视、杂艺和新媒体等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七章,艺术审美体验的机制1、知识点:艺术体验的概念,宗教的体验、自然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和机制,艺术审美体验的特征等。2、考核内容及要求:理解体验的概念,区分宗教的体验、自然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的审美体验,把握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和机制,艺术审美体验的特征等内容。 第八章,艺术价值结构1、知识点:艺术的审美价值、真理价值、娱乐价值、教化价值和象征价值,艺术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2、考核内容及要求:理解艺术的审美价值、真理价值、娱乐价值、教化价值和象征价值,了解艺术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艺术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09010217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设学期: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查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重点讲授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结构、艺术的风格与审美形态、艺术的门类及其特征、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的审美价值结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艺术美学的知识,提高审美鉴赏力,初步掌握艺术研究的方法。二、与各课程的联系:艺术美学是艺术类学科的基础,它可以为艺术类其他学科提供理论指导。学生通过艺术美学课程的学习,将为其更好地学习掌握其它艺术类课程提供有益的帮助。三、使用的教材及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本课程使用的艺术美学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万书元著,出版年份:2006年5月第1版。2、参考书目章利国:造型艺术美学导论,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李莉主编:艺术美学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3。艺术美,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美学史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艺术哲学导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四、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一)考核方式1、 本课程采取考试方式,要求弄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强调理论的运用,而不强调死记硬背。 2、 采用小论文形式或思考题答题形式。(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3、 知识点:关于艺术的一般观念,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反艺术与反美学的区别,美学与艺术美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的区别。4、 考核内容及要求:艺术的一般观念,区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反艺术与反美学,并对美学与艺术美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做出区分。第三章, 艺术的基本结构1、知识点:艺术的基本元素,艺术的语法系统,艺术的意象与艺术意境,艺术技巧等内容,符号学基本观点,研究艺术的基本方法,艺术技巧的重要性等内容。2、考核内容及要求:把握艺术的基本元素,艺术的语法系统,艺术的意象与艺术意境,研究艺术的基本方法,了解艺术技巧的重要性。 第三章,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形态1、知识点:素朴的与感伤的、优美与崇高、幽默与讽刺、滑稽与荒诞、隐喻与象征、悲剧与喜剧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形态。2、考核内容及要求:要求学生能把握理解素朴的与感伤的、优美与崇高、幽默与讽刺、滑稽与荒诞、隐喻与象征、悲剧与喜剧艺术风格和审美形态。第四章,审美艺术1、知识点:绘画、雕塑、舞蹈和音乐等审美艺术的特征。2、考核内容及要求: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绘画、雕塑、舞蹈和音乐四种审美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五章,实用艺术1、知识点:建筑、设计、摄影和书法等实用艺术的特征。2、考核内容及要求: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建筑、设计、摄影和书法等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第六章,综合艺术1、知识点:戏剧、影视、杂艺和新媒体艺术等综合艺术的特征。2、考核内容及要求: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戏剧、影视、杂艺和新媒体等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七章,艺术审美体验的机制1、知识点:艺术体验的概念,宗教的体验、自然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和机制,艺术审美体验的特征等。2、考核内容及要求:理解体验的概念,区分宗教的体验、自然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的审美体验,把握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和机制,艺术审美体验的特征等内容。 第八章,艺术价值结构1、知识点:艺术的审美价值、真理价值、娱乐价值、教化价值和象征价值,艺术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2、考核内容及要求:理解艺术的审美价值、真理价值、娱乐价值、教化价值和象征价值,了解艺术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绪 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节 艺术与非艺术1、什么是艺术,如何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第二节 审美与非审美1、什么是审美。2、审美产生的条件。第三节 反艺术与反美学1、什么是反艺术。2、什么是反美学。第四节 美学、艺术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的关系1、了解美学、艺术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的关系。2、艺术美学的合法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节 艺术与非艺术重点:了解关于艺术的经典的理论和最新的观念,学会灵活、动态地对待艺术现象。第二节 审美与非审美重点:了解审美与非审美的区别与联系。第三节 反艺术与反美学重点:反艺术产生的根源,反艺术的典型案例,历史地、辩证地反艺术行为。第四节 美学、艺术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的关系重点:了解艺术美学的学科定位以及它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了解艺术美学在人文学科、艺术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学时分配:3课时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第1课时:第一节 艺术与非艺术1、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或结构。2、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1)有无功利性。纯粹出于功利性的东西不是艺术,艺术是非功利的,艺术的价值在于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审美意义。 (2)有无独创性。独创性即独一无二性,重复意味着艺术的死亡。“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3)有无想象力。马克思称想象力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4)有无自由意志。 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5)有无审美价值。 艺术的最终目的在于审美,其主要价值也在于审美。无美则无艺术。第2课时:第二节 审美与非审美1、什么是审美。审美本意是指感性,或感性认识。英文aesthetica。但并非一切感性的东西都是审美的,只有感性的精神化、高尚化才是审美。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人们对审美对象做出优美、崇高等主观判断,这就是审美判断。审美是主体与客体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审美需要感性的体验,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反思,从而形成美感,得到审美愉悦和审美经验。2、审美生成的条件:(1)审美主体具备必备的审美能力,必要的审美经验储备。(2)审美客体具有审美属性或审美潜质。(3)审美主客体之间具有遇合性。第三节 反艺术与反美学1、反艺术 反艺术是标榜为实现艺术个性化而采取的极端的反艺术传统和规则的行为,其标志为对传统艺术语言的解构。2、反美学 反美学是指对美学的传统规则和意义的拓展、反叛和超越。反美学通过解构艺术,或聚焦某些丑陋、怪诞、异化状况,使艺术失去常规性,从而使审美陷入零度状态。第3课时:第四节 美学、艺术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的关系1、美学、艺术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的关系。美学与艺术学的区别:(1)研究的对象不同。美学研究审美活动及审美现象、美感等。艺术学研究艺术的发生、创作、接受与批评及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2)研究的范围不同美学研究的范围大于艺术学的研究范围。美学研究除艺术之外,还有生命、社会、自然等。艺术学只针对艺术。(3)研究的方法不同 美学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即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艺术学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即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美学研究偏重理性,艺术学偏重感性。(4)目标不同 美学的目标和任务就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现象中的真理性内容,发现审美活动或现象中的规律,艺术学的目的在于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创作、鉴赏和批评的基本规律等。2、美学和艺术美学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总和属的关系。美学包含了艺术美学,艺术美学是美学中的一种。艺术美学以艺术为中心,研究艺术体验、艺术风格、艺术语言、艺术批评及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其中,关于艺术本身的价值体系的确立,是首要的问题。3、艺术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关系: 两者研究对象一致,范围相同,但是侧重点和目标不同。艺术理论主要研究艺术的发生、发展规律、艺术创作与批评、艺术消费等规律,其中艺术创作居于中心地位。艺术美学则把作品置于中心地位,重点探讨艺术体验、艺术的审美价值等问题。艺术理论侧重于创作学,艺术美学侧重于价值学。七、课后思考1.如何区别艺术与非艺术? 2.美学与艺术美学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3.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是否一回事?为什么?建议参看马克西门尼斯当代美学和阿多诺美学理论。八、参考文献1、【美】cj杜卡斯著,王柯平译艺术美学新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2、【英】罗宾乔治柯林伍德著,王至元、陈华中译艺术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二章 艺术的基本结构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节 艺术的基本元素1、了解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第二节 艺术的语法系统1、了解艺术语言的特点。2、了解两类艺术语言。第三节 艺术意象与艺术空间1、什么是意象?2、艺术意象的形成过程。第四节 艺术技巧1、什么是艺术技巧。2、艺术技巧的形成。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节 艺术的基本元素重点:作为总体的艺术的基本元素和作为个别艺术的基本元素。第二节 艺术的语法系统重点:艺术表达的特性和生成的特性。第三节 艺术意象与艺术空间重点:西方艺术意象与中国艺术意境的关系;作为幻想世界和审美世界的艺术的特性。第四节 艺术技巧重点:技巧的重要性,技巧在创作中的作用。三、学时分配:3课时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第1课时:第一节 艺术的基本元素1、艺术的基本元素,即艺术的最小和最简的构成单位。 就总体而言,如果我们从非艺术的视角,来观察作为审美共同体的艺术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大致可分为4个单位:1.符码2.意象3.情感4.意义2、各种艺术体裁的基本构成元素:绘画的基本元素,主要由线条、灰度、色彩、光影、构图构成;雕塑的基本元素,主要由材料、体块、意象构成;建筑的基本元素,主要由平面、立面、体量、空间或者门窗、屋顶、墙体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主要由音量、音色、拍子、节奏、和声、织体和旋律构成;戏剧的基本元素,主要由动作、情境和秩序,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由观众、演员和舞台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主要由镜头、轴线、台词与潜台词、蒙太奇构成;舞蹈的基本元素,如果主要以演员的肢体的单一动作作为最小的单元的话,主要由直立、弯曲、拱起、扭转和倾斜构成,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由节奏、速度、空间、方向、高度和力量构成。 第二节 艺术的语法系统(选讲)1、艺术 可以被视为一种以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为基本表第二节 艺术的语法系统达媒介的语言系统。 艺术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艺术语言表达审美(情感)的意义。(2)艺术语言具有明显的模糊性、多义性、非确定性。2、艺术分类可以分两类:第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非戏剧性呈现或表现系统。这一种形式,涉及大多数视觉艺术作品,比如静物画、肖像画、非叙述性的小型雕塑或单体雕塑等。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自足的、完满的空间意象和瞬间的意象,单镜头式地传达审美意义和哲理意义。 第二种,可以称之为戏剧性呈现或表现系统,这一种形式,涉及大多数表演艺术和听觉艺术,也涉及部分美术作品。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自足的、完满的空间意象或时间意象,间接而曲折地传达审美意义和哲理意义。第2课时:第三节 艺术意象与艺术空间1、艺术意象和艺术空间是艺术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没有艺术空间,就没有意象因为意象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没有意象,就压根儿没有艺术。意象是艺术的生命。 2、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在实境向虚境转化的时候,象与意开始融合,情与景形成统一,最后生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形象。“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艺术意象就是这样一种“虚境”或虚象 。3、意象形成过程:(1)从“山川草木、造化自然”的实境,通过“因新造境,以手运心”的过程,其间,想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情感在艺术意象和艺术空间的生产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情感是艺术意象生产的巨大的内驱力。在这方面,情感在整个艺术创作中充当着引擎的角色。一方面,情感激发或激活艺术想象,另一方面,艺术想象反过来推进情感的强度,使主体在高度的亢奋状态下,进入整体的构思和意象的操作。第二,情感是意象选择的过滤器。情感是一种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的意向性动力。它既能够给想象提速,也能给想象定位,决定想象的发展方向,确定意象的审美类型。具体地说,在意象的操作过程中,过滤掉那些与主体情感相背离的东西,保留并提纯符合主体情感的那些东西。 总之,意象的生成或形象与意义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有意识的心理过程,也包括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是形与神的互渗,是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也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共振,其间,不仅包含了想象和情感,而且包含了灵感、记忆、知觉选择等内容和过程。第3课时:第四节 艺术技巧1、什么是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即专门化的形式操作的才能,是艺术家在创作中选择和处理各种素材、塑造形象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艺术技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前人积累的经验,一是经由个人探索而获得的个人经验。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必须有充分的技巧上的修养和准备,另一方面,熟练的技巧,造就不出伟大的艺术家和杰出的艺术品。因为,杰作的出现和伟大艺术家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复杂的原因。至少还有深厚的文化的积累,深刻的人生体验,天才的资禀等。所以,在有些时候,甚至在技巧有所欠缺的情况下,有些天资超群的艺术家,同样能够创作出最优秀的作品。高更就属于这样的类型。七、课后思考1. 试从符号学角度谈谈艺术的基本建构。参看约翰 基西克理解艺术,罗兰巴特等人的相关著作。2. 试以某一具体艺术形式或作品为例,谈谈艺术的语法结构。建议找一个古建筑的例子,比如像岳麓书院之类的古代书院,或古代庙宇建筑群。3. 谈谈艺术意象生成的过程。建议在中西方绘画中选两个典型例子来谈。4. 试论艺术技巧在创作中的地位(略)。5. 如何理解“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读读中国古代美学书籍,或参看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中相关章节。八、参考文献1、【法】杜弗海纳著,韩树站译审美经验现象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2、【美】约翰马丁著,欧建平译舞蹈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三章 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形态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节 艺术风格的本质及意义1、把握艺术风格的本质。2、了解艺术风格的意义。第二节 素朴的与感伤的1、什么是“素朴的”与“感伤的” 风格型态。第三节 优美与崇高1、把握关于美的学说。2、理解什么是优美。3、理解崇高的内涵。第四节 幽默与讽刺1、了解幽默与讽刺风格的内涵。2、能区分比较幽默与讽刺风格的异同。第五节 滑稽与荒诞1、把握滑稽与荒诞的内涵。第六节 丑、幽默、讽刺、滑稽、荒诞与喜剧性的关系1、了解丑的含义。2、了解丑、幽默、讽刺、滑稽、荒诞与喜剧性的关系 。第七节 隐喻与象征1、了解隐喻与象征的含义。第八节 悲剧与喜剧1、了解悲剧与喜剧的内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节 艺术风格的本质及意义重点:艺术风格的本质为何,意义为何?第二节 素朴的与感伤的重点:人类文明与欲望的关系,欲望对自然的关系,和谐的解体(现实)与重构(理想)。第三节 优美与崇高重点:美与丑的关系;崇高与痛感关系;感性与理念的冲突;崇高的美学意义;优美的类型;崇高在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中的例证。第四节 幽默与讽刺重点:幽默与讽刺的区别,重点注意:1.幽默的非人工性、自我批评特性、娱乐性;2.讽刺的人工性、抨击性、痛感与快感的混合;3.幽默与讽刺的混合性。难点:讽刺,尤其是反讽、酷评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第五节 滑稽与荒诞重点:滑稽与荒诞的建构特性,滑稽与喜剧性(笑剧)的关系(偏于娱乐性和游戏),荒诞与人类生存状态的关系(偏于哲学思考)。第六节 丑、幽默、讽刺、滑稽、荒诞与喜剧性的关系重点:基本掌握上述概念各自的内涵,大致把握各自的区别。第七节 隐喻与象征难点:隐喻与象征在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其他综合艺术中的表现,分析具体的例证。难点的处理:不以区分不同为重点,多讲两者的共性,介绍与此相关的、不同的学术观点。第八节 悲剧与喜剧重点:介绍黑格尔、谢林等人关于悲剧和喜剧的经典论述;关注悲剧的精神、喜剧的情境。三、学时分配:6课时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第1课时:第一节 艺术风格的本质及意义1、风格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一个同质性概念,具有聚合性和向心性。 当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某种风格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公众因而也成为艺术市场关注的中心的时候,往往就会有急于成名的艺术创作者或急于发财的艺术商人或急于成名的艺术评论家,随意地有时甚至是恶意炒作地给某个或某几个人贴上这种时尚的标签。这个时候,风格就已经远离美学、远离学术,当然也远离艺术本身了。2、风格的意义: 风格对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对相关时代的艺术风格的整体把握,有助于对同一时代艺术家风格的精确把握;反过来,对相关时代特定艺术家个体风格的把握,也有助于对同一时代艺术家群体的共同风格的把握。 根据时代美学风格,可以对一定时代的艺术作品进行风格的定位,因为一种时代风格就是一种美学范型。反过来,时代的风格,也可以反应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和艺术观念。 风格对考古学、文物学和鉴定学乃至文献学具有重要意义。在考古实践中或文物鉴定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艺术品或文物:没有作者,没有年代。那么,如何判断它们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美学价值?这个时候,风格和风格的理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实物所体现出来的风格,锁定作品(或实物)产生的时代、地域,有时,还可以根据实物的风格,考证出作者,这样,前面所说的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风格对艺术形态学或艺术分类学具有重要意义。在艺术形态学和艺术分类学研究中,艺术的美学风格的类型,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对艺术的风格进行归类,有助于从风格的同一性角度,建立风格的形态模型和类别模型,从而,形成严密的分类逻辑,建立严密的形态学或分类学体系。第2课时:第二节 素朴的与感伤的1、“素朴的”与“感伤的”这对概念,出自席勒。席勒说:“诗人或则就是自然,或则寻求自然。在前一种情感下,他是一个素朴的诗人;在后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感伤的诗人。”席勒的本意,是将诗(文学,包括戏剧)划分为“素朴的”与“感伤的”两种类型,或者说,两种本质上“可能的方式”。我觉得也可以推而广之,把这对概念扩展为艺术的美学风格或审美形态。“素朴的”风格是这样的状态:“我”与自然同一,或者说,“我”与自然存在着一种本然的认同,“有如一个素朴的感性统一体,有如一个和谐的整体”,“我”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实际上就是模仿、表现“我”自己。“我”在为自然代言的时候,其实就是为“我”自己代言。因此,“素朴的”的诗人的主要任务,是秉持真实性原则,“尽可能完善地模仿现实”。 “感伤的”的诗人由于工业文明的侵蚀和毒害,已经与自然逐渐疏离,原有的那种与自然同一的和谐关系已经断裂,他们像亚当和夏娃一样,被文明从天堂的乐园放逐了。天堂的那种自在的、和谐的生活,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难以实现的美梦,所以感伤。 一般而言,“素朴的”倾向于注重客观真实的叙事诗,而“感伤的”则倾向于注重主观表达的抒情诗。但实际上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两者兼备的,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第3课时:第三节 优美与崇高1、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即和谐”,“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相互一致”。他把和谐定位于数的关系(对称与比例),是对立面的协调一致。苏格拉底则认为,美和功能紧密相关。它说:“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目的,它就同时既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则它就同时既是恶的又是丑的。”苏格拉底认为美与善紧密相关。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他认为唯有在理念世界里才有和谐,才有美。 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相当丰富的美的理论资源,虽然大多不成系统,却也焕发出难以遮蔽的智慧之光。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老子的观点,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持有的一种相对论取向。这种观点认为,“美”不是一种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通过与“丑”的比较和对照而存在的。 2、美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样化的总体,“优美”,只是其中的一种,当然,是比较主要的、内容也比较宽泛的一种。优美本身,可以细分为秀丽、单纯、静穆、优雅、绮丽、柔媚、清丽、温润、清秀、精致、精巧、淡雅、飘逸等。 毕达哥拉斯所赞许的完整、和谐、鲜明,温克尔曼赞叹的单纯、静穆,中国古代诗论中所推崇的“冲淡”、“典雅”、“洗练”、“绮丽”、“自然”、“清新”,都属于优美的范畴。举凡一切体现形式的完整性、结构的明晰性、造型的匀称感、旋律的美妙性、体态的轻盈感的对象,一切使人感到舒服、可爱、可亲近的对象,都属于“优美”。3、从审美心理接受角度说,崇高是一种可怖的愉悦感,一种心灵无法把握无限大和无穷变化的对象时的受挤压和受威胁的愉快感。从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说,崇高是一种主客体的冲突状况:主体对客体(黑暗、孤独、无限等)不能理解,从而感到畏惧,引起本能的自卫反应,崇高感即由此产生(博克)。 黑格尔认为,崇高是观念与形式的矛盾,有限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住无限的理念内容,因而引起感性形象的变形和歪曲,显示了在有限的形式中理想的无限的力量,从而引起崇高感。康德认为,崇高不在对象而在人类自身的精神,在于人心能抗拒外界威力所引起的先惧后喜的愉快。崇高的对象特征是无形式,也就是说对象形式无规律、无限制,具体表现为体积和数量无限大(数量的崇高)、力的无比强大(力的崇高)。席勒认为,崇高是在主体追求自由意志的愿望和行动与限制这种愿望和行动的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产生的。因此,“崇高感是一种混杂的情感,是由痛苦与快乐混合而成。” 由于优美总是以和谐的形式、平和的方式呈现,因此,优美引发的审美效果,通常是一种平衡或平静的情绪反应,一种安详的、幸福的审美愉快。由于崇高总是采取磅礴的或巨量的形式,而且总是不可避免地引入对抗和冲突,因此,崇高引发的审美效果,通常是震撼或惊悚的情绪反应,一种躁动的、复杂的审美愉快。第4课时:第四节 幽默与讽刺1、幽默风格形成的条件:(1)空间条件,通俗说,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距离的把握。主体必须站在道德和智慧的制高点,采取俯视的视角。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观察和表现距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理优越感;只有这样,才能在谈笑自若、自由而超越情境中,充分展示出主体的才情和幽默感。(2)客观的条件,就是作为表现对象的客体本身,具有某种矛盾性或不协调性。 幽默主体最大的长处,就是善于发现一般人难以注意的矛盾、敢于抓住矛盾并且迅捷而巧妙地揭示矛盾。(3)就是幽默的表现方式方面的规定性。幽默的表现在逻辑思维上应该是非线形性的,要充分体现错位、反置、颠倒以及诸如此类的特点。(4)主体的基本素质。幽默的主体必须有丰富而迅捷的联想、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从容而快乐的心境、温和而宽容的心胸。2、讽刺是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不良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露或批评。 讽刺是一种特殊的美学形态。一般地说,在绘画和音乐中,讽刺属于喜剧的范畴。 一般地说,讽刺有两种:一种是破坏性的,矛头对准敌对势力;一种是建设性的,矛头对准一般民众。前一种讽刺家扮演着战士的角色;后一种讽刺家扮演着医生的角色。前一种讽刺犹如加了伪装的炮弹,可以使敌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致命打击;后一种讽刺,如同辛辣的姜汤,使“喝汤者”在大汗淋漓之后,风寒顿消,精神抖擞。前一种讽刺更多些火药味,后一种讽刺更多些幽默感。第五节 滑稽与荒诞(选讲)1、所谓的滑稽,是指某种智力上的缺陷、不协调、不一致;是形式对内容的不充分,某种物质性质的不一致,是道德的缺陷。 2、滑稽一般被分为主观的滑稽和客观的滑稽两类。 主观的滑稽,即通过主体而产生的滑稽,如插科打诨、粗俗而富有暗示性的谩骂、奚落和恶意的非难,以及所有一切过分卖力的逗笑的努力。 客观的滑稽,即对象的外观形态上和动作上的滑稽,如丑陋的长相或夸张的化妆,夸张的行为、动作和声调,以及粗陋的方言学舌等。主观的滑稽,可以视为低档的幽默或机智,是更多粗粝的、俚俗的、色情和侮辱成分的夸张的表演。在艺术作品中,滑稽的审美风格,常常可以从一些喜剧作品中见出,因为喜剧风格与滑稽风格有某种重复和交叉。3、荒诞是掏空了精神的世界和主体,是失去了方向、目的、价值与意义的世界与主体,同时也是陌生的、疏远的、歪曲的世界和主体。 4、荒诞的构成方式: 第一,表现的是人与自己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环境或条件的疏离与错位,正如加缪所说的“人与自己的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分离”,从根本上否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表现人与人的本质的错位与分离,使人彻底地异化或蜕化。 第三,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隔膜。 第四,表现人的目的和手段的分离、意志和手段的分离等。 第五,以喜剧形式写悲剧的内涵,以笑来掩盖泪。 荒诞能以最平凡的方式、最没有创意的方式乃至最浅薄的方式来换取最独特的、最有创意的、最深刻的东西:意义和价值。5、荒诞风格,是由以下因素中的部分因素组合而成的。 怪异的角色,怪异的环境、怪异的生活方式、怪异的念头、怪异的做派、怪异的情节、怪异的结局,再加以荒诞的建构与叙述,最终构成了荒诞的风格或格调。第5课时:第六节 丑、幽默、讽刺、滑稽、荒诞与喜剧性的关系1、什么是丑? 从形态学角度看,丑就是无形式,或形式残缺,是听觉上的紊乱、视觉上的畸形、嗅觉上的恶臭、人品上的虚伪和卑劣。从本质上看,是事物的非自由属性,或者,是一种干扰和破坏理念的显现的力量或状态。从其生成和存在方式说,是一种不和谐和有缺陷的状态。从审美接受角度说,丑的审美效果是喜剧性,是可笑的。2、丑与幽默、讽刺、喜剧性和滑稽乃至荒诞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从总体上说,丑是幽默、讽刺、喜剧性和滑稽乃至荒诞生成的土壤和源泉。幽默和讽刺是对丑的充满智性的表现和揭示,有时是一种有趣的表现和揭示,荒诞是对丑的哲理性或反思性的展示,滑稽则是对丑充满夸张的表现和揭示。第七节 隐喻与象征(选讲)1、什么是隐喻。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如: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比喻:这个人冷酷无情。) 隐喻属于一种二重结构,表现为显在的表象与隐在的意义的叠合。 隐喻具有含混性、不确定性 。2、象征 象征通常是以图形或意象建构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运用这一手法形成的作品就是象征风格的作品。一般来说,象征可以分为两种大的类型:一种叫做惯用象征,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习用的象征方式,也叫公共象征、传统象征或规范性模式,比如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一种叫做解释性象征,是个人自创的象征方式比如青鸟是幸福的象征,光是真理的象征等。 3、象征的审美特征,大致有三点:第一是神秘性与玄奥感。第二是简洁与瞬间性。 第三是富有召唤性的审美意象和意境。 第6课时:第八节 悲剧与喜剧1、悲剧 这里的悲剧,非指戏剧的类型,而是指悲剧审美风格。悲剧是以人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悲剧性的作品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即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2、悲剧主要的风格,是一种以悲哀为主要特征的审美情感。悲剧风格受到历代美学家的推崇。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主要是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情感得到陶冶(净化),使观众在对悲剧境遇和悲剧结局的观照中,在对悲剧人物命运的感叹和悲剧结局的反思中,情感得到净化和宣泄,从而达到精神的升华。 3、喜剧 这里的喜剧,是指喜剧的形容词形式,即喜剧性。是指以强烈的夸张手法,展示丑恶、落后与美好、进步事物之间的矛盾,并以滑稽可笑的艺术形式,对被否定的事物加以讽刺。即把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们看,以引起人们的憎恶和自省。常常在嘲笑丑恶与落后现象的同时,还利用现实中广泛存在的美好事物与之对照,来显示被否定事物的渺小和必然灭亡的规律。七、课后思考1. 如何看待艺术风格的功能与作用?2. 什么是崇高?崇高感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3. 荒诞的美学意义?建议先研究戈雅、马格里特和达利等人的绘画,再看法国荒诞派戏剧。4. 试以某一具体艺术形式或作品为例,谈谈艺术中的幽默。5. 谈谈后现代反讽。可以以周星驰或冯小刚的作品为例。6.悲剧的美学价值? 可以以古希腊悲剧或曹禺的悲剧作品为例。八、参考文献1、【英】阿尼柯尔西欧戏剧理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2、【瑞士】h.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3、【法】罗伯特杜歇著,司徒双、完永祥译风格的特征,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四章 审美艺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节 绘画艺术1、掌握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雕塑艺术1、了解什么是雕塑艺术及其类型。2、把握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舞蹈艺术1、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第四节 音乐艺术1、把握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节 绘画艺术重点:回顾绘画的最原初的动机,重构“大文盲”时代视觉图像在宗教和文化传播中的意义。第二节 雕塑艺术重点:雕塑的一般作用;雕塑在古代的作用;雕塑在当代的作用。作品鉴赏。第三节 舞蹈艺术重点:舞蹈的图案学意义,形式感,审美娱乐的参与性,舞蹈的审美与身体的关系,视频或现场观摩舞蹈。第四节 音乐艺术重点: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参与性、重构性与审美重复性。三、学时分配:5课时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第1-2课时:第一节 绘画艺术1、绘画,即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在二维空间中塑造形象,表达审美情感的艺术。绘画作为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人类再现自然与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 2、绘画与生活的关系:绘画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普遍价值的特殊的事件、场景和人物。绘画以生活为蓝本,通过典型化处理后,对生活准确、真实、生动的再现和模仿。它所展示或者说模仿的生活,既是个别的,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在绘画中,生活和艺术具有一种相对严格的对应关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绘画;反之,有什么样的绘画,就可以反推出什么样的生活。 3、绘画类型:根据绘画的表现方式,绘画可分为写实与表现两种模式。写实的模式,只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或者说一个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绘画都是对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或者客观世界的模仿或再现。绘画也是一种表现模式,它可以是对内在情感的一种形象的宣泄。总之,绘画既可以再现或者模仿实存的生活,也可以再造或者构拟想象的世界或生活。 4、绘画艺术的特征:绘画属于静态艺术,它不能像戏剧、舞蹈更不能像电影、电视那样,可以展示生命或者生活的过程。绘画和雕塑一样,不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而是在空间中凸现的艺术。绘画只是描绘,而不叙述;绘画展现场景,而不交待过程。 所以,绘画最擅长的是捕捉生命或生活的某一个瞬间,然后定格它,使之获得永恒。以瞬间寄寓永恒,以有限承载无限,是绘画最突出的特征。 第3-5课时:第二节 雕塑艺术1、什么是雕塑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