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课”分类的探讨[权威资料]_第1页
高校“微课”分类的探讨[权威资料]_第2页
高校“微课”分类的探讨[权威资料]_第3页
高校“微课”分类的探讨[权威资料]_第4页
高校“微课”分类的探讨[权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 “ 微课 ” 分类的探讨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微课研究报告的出炉,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升温,本文尝试对高校 “ 微课 ” 分类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期待能藉此引起教育技术界加强对高校 “ 微课 ” 的分类研究,以推动微课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微课;分类;探究 Discuss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Micro-class in Universities LIANG Hou-sheng LEI Xiao-peng ( Kail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ciences, Kaili Guizhou 556011, China) 【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esearch report on university micro-class being released, micro-class becomes popular rapidly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of micro-class in universities, so as to thereby urg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field to strengthen the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micro-class in universities, and finally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class. 【 Key words】 Universities; Micro-class; Classification; Inquiry 1 “ 微课 ” 的界定及理解 随着 “ 微时代 ” 的来临,诸多的 “ 微 ” 功能悄然的影响了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近几年来教育部等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求将 “ 微时代 ” 引入教育领域,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尤其是 2013 年 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 “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 ,全国各高校学校在比赛平台上传了大量的 “ 微课 ” 资源,初步搭建了一个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发布了高校微课研究报告,对本次比赛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目前在国内对 “ 微课 ” 界定还不太清晰,在教育的各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教培函【 2012】 7 号的文件中对 “ 微课 ” 的定义是: “ 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组成内容是时长 10-20 分钟的课堂教学视频 ”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焦建利教授认为: “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2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黎加厚认为: “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 10 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3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受到了各高校教师的广泛欢迎,各高校教师参赛的热情度也很高,但总体来看,精品的微课作品数量不多,更多的微课都是以精品课程的模式在做,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技能,忽视了学习者关注,没有注意时代要求和大众心理,导致 微课的影响仅仅局限在高校的范围。 虽然存在对 “ 微课 ” 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 微课 ” 的迅速发展必将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微课 ” 凭借着其短小、精干、成本低的特点弥补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不足,更加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 “ 微课 ” 分类的现状 目前在国内,胡铁生在佛山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微课大赛后,对微课进行了初步分类:一是,按照按教学方法来划分,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二是,按教 学内容性质划分,分别为 “ 传道型 ” 微课、 “ 授业型 ” 微课、 “ 解惑型 ” 微课;三是,按最佳传递方式划分,分别为讲授型微课、解题型微课、答疑型微课、答疑型微课、活动型微课;四是,按 “ 微视频 ” 的主要录制方法划分,分别为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混合式微课;五是,按使用对象和主要功能划分,分别为教师专业发展型微课、学生自主学习型微课、社会大众学习型微课 4。胡铁生依据中小学的微课从五个方面对微课进行了分类,但对于高校微课而言,分类的标准应该与中小学的微课不同,范围也应该更广,这就需要加强对高校微课分类研究。 高校微课分类对高校微课的发展尤其重要,涉及到下一步高校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正如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在首届高校微课大赛颁奖会上的发言中所说,要开发和建立中国的微课超市,提供自助餐式的课程服务,吸引高校广大师生参与网络课程建设,目前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提供了微课的资源库平台,下一步各高校也会建立相应的资源库平台,培育和选拔具有专业制作水准的微课作品,培养新一代名师团队,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从根本上解放师生的创造力,让中国大学更快地走向世界。然而各种资源库平台 的建立势必需要对微课的资源进行分类,以方便学习者能够快速的找到相应的资源,如果高校微课没有进行分类,有可能就会出现国内视频网站的 “ 标题党 ” 乱象、资源凌乱、恶性竞争、维权难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3 高校 “ 微课 ” 的分类 分类一词有明确的语义规定。 “ 分 ” 即鉴定、描述和命名, “ 类 ” 即归类,按一定秩序排列类群,也是系统演化5。比较简洁的解释是,分类即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6。因此,高校微课在分类时必须充分体现高校微课的内在联系,反映出其发展情况,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助于学习者利用微课更好的 学习。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搭建一个平台,然而高校的学科门类众多、学习者的水平层次不齐、学习内容的媒体呈现方式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中小学的微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小学的微课的学习对象是中小学生、家长及教育研究者,所涉及学科不多,知识点浅显易懂,而高校微课的知识点要专业的多且不容易理解。因此高校微课的分类与中小学微课的分类应有所不同,结合高校微课的特点,高校微课应分为以下几种: 3.1 按学科门类划分 参照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共 设 5 个门类、58 个一级学科、 573 个二级学科、近 6000 个三级学科。在高校微课的分类中我们可以用一级学科的类别对微课进行分类,把微课分成数学、农学、社会学、体育学、教育学等 58个类,方便学习者根据的学科门类找到自己所需的微课资源。 3.2 按学习者类型划分 根据学习者的类型可以把高校微课分为 2 种。一是专业学习者,包含教师和专业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方面主要为教师服务,教师通过观摩、反思和相互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解决在教学中难点问题和遇到的困惑;专业学生方面,学生自主选择微课,复习和巩固 在课堂中知识,解决重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正课的有效补充,这也应该是高校微课发展的主流,也更有利于让学生把计算机和网络从以前的娱乐、聊天、购物的功能转变成为认知的工具。二是大众学习者,微课资源涵盖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高等院校管理部门和各高校教学向社会开放微课资源,利于学者学习一些大众化知识。学习者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如科普、技能以及解决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实现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在发展不均衡的高等教育中实现教育帮扶扶,使大学更好地服务于社 会。 3.3 按学习内容来划分 在高校微课资源中会遇到来自不同高校的不同教师讲授同样的学习内容,把这些同样学习内容的微课资源进行整理并予以归类,形成百家齐放之势,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高校的教师可以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对于加强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提升教学能力有很大的的帮助,也能进一步提高高校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3.4 按摄录方式来划分 按照高校微课的在摄录方式我们可以把微课划分为录屏录制、摄像机录制和混合式录制,这样的划分有利于规范高校微课的摄录方 法和后期制,打造精品的高校微课作品。 3.5 按流媒体格式划分 微课主要是以视频的形式在网上传播,根据网络的流媒体格式,可以把微课划分为 .asf、 .wmv、 .rm、 .mov、 .swf、 .flv、 .f4v 等,根据不同的流媒体类型建立相应的微课资源库。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提供了转码软件,把微课视频都转码成 f4v 的格式在网站上播放,相对统一了流媒体的格式,方便管理和发布。 4 高校 “ 微课 ” 分类的意义 高校微课分类意义重大,可用五个有利于来概括:一是,有利于资源库的建设 。在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提供的微课资源中,都是以视频片段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观摩和学习,在资源库建设中应按照微课资源类别来建设,丰富资源库的建设。二是,有利于学习者快速的寻找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等按照微课类在网络中检索微课资源,而不是在庞大的微课资源中需找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三是,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各高校有上传了大量的微课资源,打造了教师教学技能的展示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按照文史、理工和高职以及高校的归属地对微课进行分类,这种分类不利于同行教师找到相应的微课进行 观摩和交流,需对高校微课进行详细的分类,以便于各学科教师相互交流。三是有利于管理。作为高校微课资源的管理者,需要根据微课的类别对其有效的管理,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提供的官方 QQ 群的交流平台里,微课资源的管理团队根据群里教师的发言来管理资源,这种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效率低下。四是有利于微课的研究,目前微课的学科归属地尚在争议阶段,有效的分类有助于学者进行研究,进一步规范高校微课的开发方式、教学设计原则以及相关的应用模式等。五是有利于建立中国的微课超市,培育和选拔具有专业制作水准的微课作品,培养新一 代名师团队,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从根本上解放师生的创造力。六是有利于高校微课摄录与后期制作,分类明确能够指明高校微课在摄录和后期制作的方向,以便制作高质量的高校微课。 5 结语 微课的兴起在未来的教育中必将占据一席之地,高校微课的分类研究也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过不断加强高校微课的分类研究,合理规划微课资源,提供高效、实用的微课资源,进一步推动微课在高校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EB/OL.http: //news/html/2012-12-25/201212252035021.htm, 2013-4-5. 2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13-14. 3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10-12. 4胡铁生 .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15-18. 5http: //view/416853.htmOL.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368. 责任编辑:刘帅 文档资料:高校 “ 微课 ” 分类的探讨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 :长沙市农村 1216 岁儿童健康相关行为分析 耐磨地坪施工技术的总结 外墙干挂石材幕墙的施工技术 西部民族学校的管理模式初探 浅析水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 论公路工程资料的编制与归档 管理 铁路路基维修养护方法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的探讨 岩土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