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公园生物多样性保育.doc_第1页
雪霸公园生物多样性保育.doc_第2页
雪霸公园生物多样性保育.doc_第3页
雪霸公园生物多样性保育.doc_第4页
雪霸公园生物多样性保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雪霸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以台灣櫻花鉤吻鮭復育及七家灣溪棲地改善為例徐志彥雪霸國家公園保育研究課課長 生物多樣性內涵1.基因(遺傳)多樣性2.物種多樣性3.生態系多樣性4.(文化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保育1. 維護或造成種歧異度大之生物群落2. 棲地的維護、復原、監測與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 20世紀以來,人類對其所居住的地球,無論在生態系還是物種或遺傳基因上,都造成極大的破壞與威脅。全球生物圈生命多樣性之急速喪失,已被認為是地球史將發生的第6次滅絕(Wilison 1992,Leakey 1995),而這滅絕是人為因素所引發的,其後果亦將異於前5次大滅絕的結果。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簽訂生物多樣性公約,目前全世界迄今已有188個國家簽署宣誓共同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 美國Peter Raven博士粗估台灣物種約15萬種占全球物種數的15%,其中高達1/3至1/4之物種是台灣特有的;另據海洋生物學家的調查顯示:台灣地區海洋生物種類高達全球海洋生物物種的1/10。 台灣物種生物多樣性豐富,惟目前受地狹人稠、開發過度及天災的影響,生態環境嚴重破壞,部份物種瀕臨滅絕或已滅絕。 2001年8月行政院通過生物多樣性推展方案,除揭示國家生物多樣性整體目標及實施策略外 並擬定具體執行事項(共64項)之主、協辦單位由各機關配合推展並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生物多樣性工作分組負責管考。(一)整體目標1.保育我國的生物多樣性2.永續利用生物及其相關資源3.公平合理地分享由生物資源所帶來的惠益4.提升大眾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及知識5.參與區域性和全球性合作,保育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二)實施策略1.健全推展生物多樣性工作之國家機制(1).推動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計畫(2).編列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之經費(3).設立生物多樣性資訊交換機制2.強化生物多樣性的管理(1).檢討與整合現有的保護區域(2).台灣海岸地區保護計畫之檢討修訂(3).加強外來種物種生物之管理3.加強生物多樣性研究與永續利用(1).鼓勵與民間合作制定生物資源永續利用的方法(2).加強各項生物資源調查(3).健全生物資源監測系統研究(4). 加強生物和社會進程間交叉的社會科學研究4.加強生物多樣性的教育訓練與落實全民參與(1).檢討原住民之人文及經社體系與現行保育法規之關係(2).加強公眾生物多樣性教育宣導(3).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和價值意識融入通俗與文化之中(4).加強政府決策人員的生物多樣性教育訓練(5).培訓生物多樣性專業人員(6).推廣合乎生物多樣性保育原則之生態旅遊5.促進國內外生物多樣性工作之伙伴關係(1).保育官署宜有開放學習的態度(2).保育計畫應有區域整合性的思考(3).積極建立參與式的運作機制(4).重視在地社群的經濟需求(5).尊重在地社群的社會變遷與文化傳統(三)國內自然保育工作重要措施1.劃設保育地區佔全島面積的1/122.制定保育法規3.設立研究中心4.學術參與5.學術研討6.民間參與7.保育之學術研究8.行政組織9.社區保育 河川生物多樣性問題的類型1.全球環境的氣候變遷2.河川集水區伐木與水土流失3.河川水體化學與有機物及熱污染等水質污染4.河川水資源枯竭5.河川生態基流量不足與水文不穩定6.農林漁牧業及工商等人類開發活動的干擾7.生物棲地的碎塊化、惡化與消失8.河道的淤積與攔阻9.河川渠道化、水泥化和景觀美質人工化10.外來種生物的引進或侵犯 根據早期的記錄顯示,櫻花鉤吻鮭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Jordon and Oshima)在日據時代(自1917至1941年間)的分佈遍及今日松茂以上的整個大甲溪上游,其中以司界蘭溪及七家灣溪的數量最多,但是由於受到人為干擾與環境的影響,在民國六、七十年代櫻花鉤吻鮭數量已極度稀少且分佈範圍僅剩七家灣溪約七公里長之區域。 民國八十一年(1992) 7月,雪霸國家公園成立,即著手探討鮭魚族群日趨減少的原因,除了整理相關的文獻資料,亦請國內不同領域之學者專家至現場勘查並擬定台灣櫻花鉤吻鮭保育計畫,依該計畫開始執行相關的保育研究與棲地改善工作。一、櫻花鉤吻鮭保育執行成果(一)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劃定及公告l 櫻花鉤吻鮭在1984年被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珍貴稀有(瀕臨絕種)的物種。l 野生動物保育法在1989年公佈,1994年修正部份內容並公佈實施,其內容對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土地有較嚴格規定。l 1994年雪霸處,積極開始推動將櫻花鉤吻鮭的棲地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邀請農委會等相關單位、專家學者、保育團體、民意代表、土地所有權人,共同開會協商,經過多次的會商和棲地調查,於1997年10月正式公告七家灣溪集水區內的7100多公頃的土地為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l 保護區內溪流兩旁50公尺內的農業活動,需立即停止,50公尺以外之地區,則逐年收回造林。至2005年已收回35公頃農地。(二) 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之相關研究案雪霸國家公園歷年來(8394)在野生動物保護區所辦理之相關研究案總計有89項,其中動物類有37項,植物類有12項,環境類有24項,人文類有4項,衛星遙測有1項,其他有11項。(三)人工養殖場之勘選與興建l 1987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七家灣溪旁建立一座繁殖養殖場,但經過幾次颱風洪水侵襲,剩下幾個室內水道,僅能作為魚卵孵化和魚苗養殖之用。l 雪霸處在1997年選擇另一位址,作為新的繁殖養殖場興建地點,經相關領域專家現勘後決定,再經過土地測量、用地取得、規劃設計和政府相關單位之間的討論,終於在2002年完工,現正進行留存鮭魚、魚卵養殖之工作,未來將申請捕捉野外成熟種魚繁殖。l 為加強櫻花鉤吻鮭移地保存工作和建立基礎生物學研究,現正籌設櫻花鉤吻鮭種源庫,以解決場地不足之限制因子,種源庫配置計畫包括復育研究區,種源養殖區又分檢疫池、觀魚池、一齡魚池、二齡魚池(種魚池兼人工產卵河道)、 人工深潭、人工野放河道、野放池等主要空間。(四)人工放流地點之評估l 雪霸處自1994年開始進行七家灣溪和高山溪櫻花鉤吻鮭人工放流工作。l 同時開始進行區域內、外的溪流環境調查,包括司界蘭溪和南湖溪,經過兩年的調查結果,發現司界蘭溪上游地區水質和天然餌料皆符合鮭魚生存,中、下游則不適;南湖溪的調查結果,發現南湖溪主流因為水溫過高,水質不穩定不適合鮭魚生存,但是在南湖溪上游的支流洱無溪適合人工放流地點,但考量到巡邏保護的能力,初期仍選擇司界蘭溪上游為主要地點。(五)魚道設置之可行性研究l 防沙壩的設置,鮭魚活動空間受阻,無法游到上游,故有設置魚道的構想,但是經過實際的評估與實地試驗,發現夏季颱風洪水時,水量暴漲,魚道可能被沖毀,枯水期時,魚道水量不易控制,而壩體上方之河床,由於受到砂石堆積,造成溪水流動的方向經常變化(流心不穩)故魚道的設置,因不如預期理想而放棄。(六)防沙壩工程改善之研究l 防沙壩設置,魚類活動空間受阻,許多深潭和自然溪流環境都被砂石淤積而改變。l 枯水期時,因為防砂壩的設立,溪水流速減緩,造成溪水水溫升高,對鮭魚受精卵的孵化不利。l 夏季豪雨時,溪水量大,部分鮭魚被水沖至下游,因防砂壩的阻隔,鮭魚無法回到上游地區,而下游地區水溫,水質都不利鮭魚生長,故防砂壩的改善是重要的工作項目。l 防砂壩改善實驗是選擇在高山溪四座壩進行,主要考量因素有:1、過去這條溪有鮭魚存活。2、過去曾在四號壩放流魚苗,然而經過幾次洪水之後,發現魚隻又都集中在一號壩下方回不去。3、高山溪是七家灣溪支流。4、高山溪集水區內,少有人為干擾,若能將四座壩改善,鮭魚將有一條較良好的溪流。l 1998年進行模擬現場之水工模型試驗。(七)人工養殖技術的研究與改進l 為維持野外有一定安全數量,人工養殖魚苗有其必要性。l 1986年時就有研究人員,進行人工養殖試驗,當時已能順利孵化魚苗,在孵化後之仔魚飼養至體長 4.2公分左右時,餌料試驗中,49.8%活存率為最高的一組。l 在1994年起雪霸處開始進行人工養殖試驗,仔魚飼養方式,獲得80.5%的活存率,而且持續每年都進行人工繁殖魚苗工作,活存率都相當穩定。(八)人工放流魚苗之追蹤調查l 1995年至2001年開始進行魚苗放流和追蹤調查,剛開始放流的魚苗,全長在3公分左右,放流的地點有高山溪、司界蘭溪上、中游和七家灣溪,每年放流的魚苗不超過1000尾。l 由這7年的放流試驗,發現原本無鮭魚的司界蘭溪,經過兩年的放流,發現鮭魚能適合生存。l 高山溪魚苗放流結果,發現原本無鮭魚的上游地區已有鮭魚被發現,中、下游地區則數量較多,顯示防砂壩改善後,魚群已可以順利往上游活動。l 七家灣溪魚苗放流後,僅能維持一定量鮭魚族群,主要原因是鮭魚溪流棲息環境並沒有改善,這種環境改善的工作,還要持續多年,才能有顯著的效果出現。二、七家灣溪棲地改善(一)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之植生復舊l 保護區內溪邊鄰近的土地,都被開墾,集水區內的水土保持功能減少許多。l 自1995至2005年已收回之35公頃土地內,種植超過三萬棵大小不等的樹苗,樹種有紅檜、台灣山櫻、大頭茶、肖楠、榆樹、香杉、楊梅、木荷、青楓、烏心石、青剛櫟、山枇杷等當地原生樹種,4至5年生的較大樹苗種植在溪岸邊,希望能減少溪水日曬時間,並為將來溪中提供一些落葉,改善農業產業之污染。(二) 防砂壩改善l 1999年開始進行第4號防砂壩改善,改善方式是由壩體中央,拆出一倒梯型的缺口(上寬下窄),讓鮭魚能夠洄游利用,至2001年,高山溪的四座壩改善工作都已完成,鮭魚也有洄溯情形,研究人員仍在持續觀察,如果效果良好,下次將進行七家灣溪防砂壩的改善工作。(三)進行洪水期鮭魚群避難所之興建l 由於七家灣溪兩岸坡地受到人為過度干擾,以及溪流中防砂壩的設立,造成河床嚴重淤積,影響鮭魚生存空間,溪流原本多樣性的環境亦在消失當中,以致於洪水來臨時,鮭魚缺少避難的地方,許多鮭魚都被沖到下游,故有設置人工避難所的構想。l 經過實地評估與觀察,選擇一處逐漸消失的深潭,進行淤砂清除,並設置石籠,創造連續三個深潭,經過六年時間,這三個深潭中有兩個逐漸淤積,但第三個深潭至今仍然良好且鮭魚在此利用情形良好,成為遊客觀賞鮭魚最佳之處。l 有鑑於在河床中設立人工深潭容易有淤積現象,故在溪岸附近尋找一適當地點,利用人工引水道,使鮭魚能夠進入溪岸的人工避難所,經過幾年的觀察,鮭魚會利用此避難所,但因缺乏天然遮蔽和天然餌料以及水流量不足的關係,鮭魚族群始終無法增加,能否改善,仍有待進一步分析。(四)規劃興建污水處理廠l 雪霸處在1999年完成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避免農業、家庭和旅館的排放污染源直接流入七家灣溪。 保育巡查與環境教育(一) 93年開始結合雪霸國家公園臨近地區環山部落,成立園區內司界蘭溪保育巡守隊,隊員由環山社區發展協會成員(30位)組成,共同進行保育巡守任務。(二) 武陵管理站、武陵小隊持續進行七家灣溪流域保育巡查任務。(三) 雪霸處持續辦理鄰近部落電影院、環境教育保育宣導及與國家公園有約活動。(四) 核發入園證及採集證時,宣導如有不法情事請儘速與雪霸處、管理站、警察隊聯繫。 未來努力方向l 加強櫻花鉤吻鮭集水區生態資源之監測。(一) 武陵地區環境生態模式可行性研究(二) 武陵地區長期生態監測暨生態模式建立l 加強農業活動區的水土保持設施。l 加強水資源利用之管制。l 規劃遊憩活動範圍及遊憩模式。l 持續辦理登山步道之改善及登山管制措施。l 持續辦理櫻花鉤吻鮭保育宣導及棲地改善工作。l 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執行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內農業轉型工作。l 持續加強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保育巡查工作。 結語l 棲地的破壞往往是造成物種滅絕的主因,台灣的櫻花鉤吻鮭能歷經數萬年而生存在七家灣溪,這是生物上重要一件事,但由於受到人為干擾與環境的影響,造成瀕臨絕種。l 1992年至2005,雪霸處積極執行櫻花鉤吻鮭調查研究、人工放流及各種保育措施,但是棲地環境的維護與復舊是最重要的,而棲地的復舊,需要耗費多年的時間,也需要經費來支持。l 經幾年的調查,鮭魚族群數量時增時減,威脅仍然存在,而以前累積的復育經驗,對今後的復育工作,將會有十足的助益,也誠摯的希望各相關機關、專家學者能提供寶貴的意見,以供雪霸處參考。l 生物多樣性保育 21世紀最重要與急迫的任務之一,體認台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善盡台灣為地球村一員保護之責,使生物資源能永續利用。l 櫻花鉤吻鮭復育(單一物種、基因庫保存)七家灣溪流域棲地改善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國家公園中央生態廊道(保育軸) 台灣亞洲地球。參考資料 林曜松 1999 邁向二十一世紀國家公園永續發展行動方案生物多樣性保育訓練論文集 林曜松 1999 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2001 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之研究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論文集 內政部營建署、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台北市生態藝術協會 2002 生物多樣性教學手冊 台北市生態藝術協會、內政部營建署 自然保育季刊 2002 第四十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3 與台灣櫻花鉤吻鮭有約保育研討會論文集 台中縣政府 武陵農場 東勢林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