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镇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镇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镇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镇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镇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 镇安镇 土地整理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承担单位:龙陵县国土资源局 编制单位 :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编制日期 : 2008 年 1 月 10 日 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 镇安镇 土地整理项目 申报单位:龙陵县国土资源局 项目负责人:杨坤梅 编制单位: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项目负责人:李强军 电 话: 0871 3112629 通讯地址: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 87 号地矿大厦 邮政编码 : 650051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 镇安镇 土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法人代表 : 马 福 亮 总 工 程 师 : 朱 春 林 审 定 : 余 定 江 审 核 : 孙 全 付 校 核 : 杨 红 映 编 制 人 员 :李 强 军 赵 行 锋 施 海 静 冯 利 马雄伟 穆显任 白 锐 土 地 整 理 项 目 申 请 表 申请项目名称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镇安镇土地整理项目 申请立项类型 省级投资重点项目 申请立项面积 建设规模: 814.94hm2 开发方式 整理 新增耕地 面积及比例 新增耕地面积: 42.90hm2 新增耕地率: 5.26%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 969.14hm2。农用地 900.09hm2(耕地 693.35hm2,园地 0.71hm2,林地 56.93 hm2,其他农用地 133.25hm2); 建设用地 59.07hm2(农村宅基地 57.62hm2,采矿地 1.45hm2);未利用地 9.98hm2(裸土地 2.12hm2,河流水面 7.86hm2)。 项目实施后 耕地利用方向 灌溉水田 项 目实施前 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属镇安镇的小田坝村民委员会和龙江乡的上龙、赧等、弄岗、弄玲、新寨、邦明、硝塘 7 个村民委员会所有,权属合法,界限清楚,无争议。 项目实施后 土地权属情况 土地权属性质不变 项目投资估算 总投资: 2309.54 万元,亩均投资: 1889 元 /亩。 申请者 龙陵县国土资源局 2008 年 1 月 6 日 地州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经实地勘察,“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 乡镇安镇土地整理项目” 符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地方实际,土地权属合法,四至清楚,面积准确,坡度符合要求。项目规划本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编制。项目实施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将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意上报,请给予省级投资重点项目立项。 保山市国土资源局 2008 年 1 月 8 日 国土资源厅意见 备注 1 目 录 1 综合说明 . 1 1.1 项目概述 . 1 1.1.1 项目名称 . 1 1.1.2 项目类型 . 1 1.1.3 项目性质 . 1 1.1.4 项目建设规模 . 1 1.1.5 项 目区位置和范围 . 1 1.1.6 项目区地貌类型 . 2 1.1.7 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 2 1.1.8 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 新增耕比例 . 2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 2 1.3 综合结论 . 4 2 项目背景 . 4 2.1 项目所在县简况 . 4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5 2.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6 3 项目区概况 . 8 3.1 自然条件 . 8 3.1.1 地形地貌 . 8 3.1.2 气候 . 8 3.1.3 土壤 . 8 3.1.4 植被 . 8 3.1.5 水文与水文地质 . 9 3.1.6 工程地质 . 9 3.1.7 天然建筑材料 . 9 3.2 社会经济状况 . 9 3.3 自然灾害 . 10 3.4 土地利用现状 . 10 3.4.1 土地权属 . 10 3.4.2 土地利用结构 . 10 3.4.3 土地利用程度 . 30 3.4.4 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 30 3.5 基础设施条件 . 31 2 3.5.1 交通条件 . 31 3.5.2 灌溉排水设施 . 31 3.5.3 电力设施 . 31 3.5.4 农田防护设施 . 31 4 项目分析 . 31 4.1 项目合法性分析 . 31 4.1.1 法律法规 . 31 4.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 32 4.1.3 其他规划 . 32 4.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 32 4.3 土地适宜性评价 . 33 4.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 34 4.5 水土资源分析 . 34 4.5.1 供水量分析 . 34 4.5.2 需水量预测 . 35 4.4.3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38 4.5 公众参与分析 . 38 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 39 5.1 规划原则 . 39 5.2 建设标准 . 40 5.3 规划方案比选 . 41 5.3.1备选方案 . 41 5.3.2 规划方案综合分析比较 . 42 5.3.2 规划方案选择 . 44 5.4 总体布局 . 44 5.4.1 土地利用布局 . 44 5.4.2 工程平面布置 . 44 5.4.2.1 土地平整 . 44 5.4.2.2 农田水利 . 46 5.4.2.3 田间道路 . 47 5.4.2.4 农田保护 . 48 5.4.2.5 其他工程 . 48 5.4.3 节水措施说明 . 48 5.5 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 . 49 5.5.1 整理后土地利用结 构 . 49 3 5.5.2 新增耕地 . 51 5.6 规划后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 52 6 项目建设内容 . 52 6.1 土地平整工程 . 52 6.2 农田水利工程 . 55 6.2.1 灌溉工程 . 55 6.2.2 排水工程 . 57 6.2.3 水工建筑物 . 59 6.3 道路工程 . 59 6.4 工程量汇总 . 60 7 土地权属调整 . 62 7.1 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 62 7.2 权属调整方案 . 62 7.2.1 权属调整原则 . 62 7.2.2 权属调整范围 . 62 7.2.3 权属调整措施 . 62 7.3 权属调整方案编制说明 . 63 8 施工组织方案 . 65 8.1 施工条件 . 65 8.1.1施工条件 . 65 8.1.2 施工布置 . 65 8.2 主要工程施工 . 67 8.2.1 土地平整工程施工 . 67 8.2.2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 . 67 8.2.3 田间道路工程施工 . 69 8.4 施工进度 . 70 9 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 71 9.1 实施措施 . 71 9.1.1 组织机构 . 71 9.1.2 管理制度 . 72 9.1.3 实施控制措施 . 72 9.2 工程管护 . 76 9.2.1 管护机构 . 76 9.2.2管护措施 . 77 9.2.3 经费筹措 . 77 4 10 投资估算 . 78 10.1 编制说明 . 78 10.1.1 编制原则 . 78 10.1.2 投资预算编 制依据 . 78 10.1.3 其他说明 . 79 10.2 投资估算 . 79 10.2.1 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 79 10.2.2 投资预算表 . 84 10.3 资金筹措 . 89 10.4 投资进度计划 . 89 11 益分析 . 89 11.1 社会效益分析 . 89 11.1.1 社会影响 . 89 11.1.2 维持社会稳定、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 90 11.1.3 促进新农村建设 . 91 11.1.4 指标计算 . 92 11.2 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 93 11.3 经济效益分析 . 94 11.3.1 费用计算 . 94 11.3.2 收益计算 . 95 11.3.3 单位功能投资分析 . 95 11.3.4 静态评价指标 . 96 11.4 耕 地质量分析 . 97 12 综合结论 . 98 121 可行性研究结论 . 98 121.1 项目实施必要性 . 98 12.1.2 项目可行性 . 99 12.1.3 结论 . 99 13 附件 . 99 13.1 附图 . 99 13.2 附表 . 100 11.3 附件 . 100 1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 云 南 省 龙 陵 县 龙 江 乡 镇 安 镇 土 地 整 理 项 目 。 1.1.2 项目类型 该项目申报为省级投资 重点项目 。 1.1.3 项目性质 土地整理。 1.1.4 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区总面积 96 9.1 4 hm 2 ,项目建设规模为 81 4. 94 hm 2。 1.1.5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位于龙陵县龙江乡,涉及赧等、弄岗、硝塘等 7 个村民委员会和镇安镇的小田坝村民委员会。东至龙江中学,南到大松 坡 ,西 至 龙 江 ,北 至 青 树 河 。地 处 东 经 98 39 08 98 4134 ,北纬 24 43 52 24 46 26 之 间 。 主 要 拐 点 见 表1 . 1. 1。 表 1. 1. 1 项目区边界拐点坐标表 点号 经度 纬度 1 98 39 08 24 46 25 2 98 41 26 24 46 26 3 98 41 34 24 45 58 4 98 40 20 24 44 57 5 98 41 04 24 44 39 6 98 40 29 24 43 52 7 98 40 12 24 44 49 8 98 39 34 24 45 05 9 98 39 18 24 45 28 10 98 38 59 24 46 15 2 1.1.6 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 目 区 地 貌 类 型 为 丘 陵 地 貌 , 地 形 坡 度 5 20, 海 拔11 83 15 7 4 米。 1.1.7 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内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为龙江乡赧等、弄岗、硝塘等7 个村民委员会和镇安镇的小田坝村民委员会集体所有,权属合法,无争议。 1.1.8 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比例 项目区建设规模 81 4 .9 4hm2,开发整理新增耕地 42 .9 0 hm2,新增耕地率 5. 26 %。 1.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 1. 2. 1。 本项目总投资 23 09 . 54 万元,亩均投资 18 8 9 元 /亩。申请由省财政专项资金全额投资,投资计划 1 年。 建设工期为六个月( 2 00 8 年 7 月 20 08 年 12 月 )。 3 表 1. 2. 1 工 程 特 性 表 名称 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一、项目概况 1、建设规模 hm2 814.94 2、新增耕地 hm2 42.90 3、新增耕地率 5.26 4、项目性质 整理 5、项目 类型 省重点 6、地貌类型 丘陵 7、建设期 年 1 二、建设内容 土地平整 工程 1、客土回填 hm2 8.00 2、土地平整 hm2 773.44 3、土地翻耕 hm2 386.72 4、垒埂 m3 160265 农田水 利工程 1、斗渠 m 2940 3 条 2、农 渠 m 31862 49 条 3、改造斗渠 m 6676 4 条 4、改造农渠 m 3483 2 条 5、农沟 m 2052 2 条 6、改造斗沟 m 7611 4 条 7、改造农沟 m 1787 2 条 8、路边沟 m 8371 8 条 9、涵管 m 83.2 32 道 10、涵洞 道 46 田间道路工程 1、改造田间道 m 5703 4 条 2、田间道 m 8483 8 条 3、生产路 m 3345 5 条 三、综合经济指标 1、总投资 万元 2309.54 2、单位面积投资 元 /亩 1889 3、年净产值 万元 860.51 4、静态回收期 年 6 含实施年 5、静态投资收益率 24.48 4 1.3 综合结论 项 目 符 合 龙 陵 县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和 龙 陵 县 土 地 开 发整理规划,项目区自然条好,基础设施条件具备,施工便利,群 众 积 极 性 高 ,有 较 好 的 建 设 条 件 。规 划 方 案 科 学 ,沟 路 渠 布 置合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投资合理,效益较好,经济可行。建议尽快立项建设,尽早为龙陵县龙江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项目背景 2.1 项目所在县简况 龙陵县位 于云南省西部边陲,介于龙川江和怒江之间。东至施甸县与保山接壤,南至镇康县与怒江分界,西到瑞丽与龙川江分 界 , 北 至 高 黎 贡 山 与 分 水 岭 分 界 。 地 处 东经 98 25 99 11 ,北纬 24 07 24 50 之 间 。龙 陵 县 国 土 面 积 28 84 km 2,县 境东西最大横距 64 km,南 北 最 大 纵 距 7 8 km。滇 缅 公 路 贯 穿 县 境 东西,距省会昆明 76 0 公里。 龙陵县境内山岭纵横,丘陵起伏,山高谷深,山脉河流相间排 列 ,一 派 山 峦 风 光 。高 黎 贡 山 山 脉 从 北 向 南 伸 入 县 境 ,工 、龙川江左右夹持奔驰南下,形成上紧下疏,中部高,东西两侧倾斜的 地 形 。海 拔 最 高 点 为 东部大雪山 30 0 1. 6m,最 低 点 为 西 南 部 的万马河口 53 5m,垂直高差 24 66 .6 m。山地面积 28 26 .32 km 2 ,占全县总面积的 98 %。 龙陵县兼具低纬、季风和山原地形气候特点,形成四季温差小 ,干 湿 季 分 明 ,垂 直 变 异 突 出 的 亚 热 带 山 原 季 风 气 候 。由 于 地处高黎贡山南段,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形成西部迎风坡多雨,夏 无 酷 热 ,东 部 背 风 坡 雨 量 适 中 ,无 寒 暑 剧 变 。年 均 气 温 14 .9,年均降雨量 21 10 .2m m,集中于 6 8 月,年均日照 20 71 小时,年均无霜期 23 7 天。 5 据 1 984 年全县土壤普查,全县土壤共分为 10 个土类, 17个亚类, 28 个土属, 41 个 土 种 。其 中 枣 红 土 、砖 红 土 、红 泡 土 、羊肝土和砾粘壤土面积 6 .46 万 hm2 ,适宜种植甘庶、花生、大豆等;属红壤类的黄红土、红砂泥土、红胶泥土面积 3 .86 万 hm2 ,适 宜 种 植 玉 米 、陆 稻 、小 麦 、豆 类 等 ;属 黄 壤 类 的 黄 泥 土 、灰 黄土、香面土、石片土、黄砂土面积 8 .6 5 万 hm2 ,适宜种植玉米、马 铃 薯 、荞 麦 、油 菜 等 ;属 黄 棕 壤 类 的 灰 泡 土 、黄 棕 土 面 积 3. 63万 hm2 ,适 宜 种 植 荞 麦 、马 铃 薯 、萝 卜 等 ;属 适 宜 种 植 水 稻 、麦 类 、马铃薯的水稻土面积 1. 7 3 万 hm2 ,仅占全县总面积的 6%。 龙陵县辖 2 镇 10 乡, 2005 年末全市总人口 27 32 69 人,其中农业人口 24 90 06 人,占总人口的 9 1 .1 2%,非农业人口 24 26 3人 ,占 总 人 口 的 8.8 8 %,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 6. 76 ,境 内 居 住 着 汉 、彝 、回 、白 、阿 昌 、傈 僳 、景 颇 、傣 等 民 族 ,其 中 少 数 民 族 人 口1 3 96 6 人 ,占 全 市 总 人 口 的 5. 11 %。 2 0 05 年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G DP ) 11 96 90 万元,人均生产总值 43 94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 7 50 元。粮食总产量 98 46 7 吨,收购烟叶 21 8 5 吨。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位于龙江乡中西部,龙陵县西北部,与腾冲县仅一江( 龙 江 )之 隔 。项 目 区 自 然 条 件 较 好 ,具 有 适 宜 水 稻 、甘 蔗 、玉米、小麦、豆类等多种作物生长的气候和温度条件,土壤肥沃,然而由于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道路错综杂乱,给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急需对现有排灌方式进行 系 统 改 造 ,并 有 计 划 地 对 现 有 坡 耕 地 进 行 整 理 ,增 加 耕 地 面 积 ,提高耕地质量,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该项目的实施符合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规定,通过对低产耕地的整理,从而增加耕地面积, 缓减当前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有利于保持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和 有 效 配 置 ;有 利 于 提 高 耕 地 质 量 ,改 善 水 利 设 施 ;有 利 于 社 6 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 整 ,增 加 农 产 品 的 数 量 和 质 量 ,满 足 人 民 群 众 生 活 水 平 提 高 的要 求 ,改 善 人 民 群 众 生 产 、生 活 条 件 ,能 有 效 地 解 决 农 村 剩 余 劳动力的安置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搞好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项目实施结合对低产耕地的整理,项目区山、水、田、路的综合建设与开发,形成了田、水、路、林配套的高产稳产田,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对项目区内小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 此 ,全 面 、系 统 、科 学 、有 组 织 、有 领 导 地 实 施 好 龙 陵 县龙江乡土地整理项目,无论从农业的发展,耕地占补平衡、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意 义 ,项 目 实 施 的 社 会 效 益 、生 态 效 益 和 经 济 效 益 显 著 ,有 利于实现龙陵县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的实施十分必要。 2.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镇安镇土地整理项目 ” 是在保山市国土 资 源 局 、龙 陵 县 国 土 资 源 局 、林 业 局 、水 利 局 、农 业 局 、环 境保护局联同项目区所涉及的乡人民政府,以及相关勘测设计单位多次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勘测及论证,在收集大量资料的 基础上编制而成。报告编制依据主要有: a) 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 98 年 8 月 25 日 修 正 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 73 号令);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b) 相关政策 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稿); 关于 2 00 3 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 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 2 00 3 9 6 号); 关 于 进 一 步 规 范 国 家 投 资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项 目 报 件 的 函 (国土资耕发 2 005 01 0 号)等。 关于做好 2 00 6 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的函(国土资耕函 2 00 5 0 44 号) c) 各 种 有 关 规 划 、 计 划 依 据 龙陵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龙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龙陵县龙江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龙陵县镇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镇安镇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 d) 工 程 技 术 标 准 、 规 范 、 规 程 等 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 /T 10 12 20 00);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 B/ 50 2 88 99);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 B/ T1 64 53 .1 16 45 3.61 9 96)等;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e) 各 种 正 式 资 源 报 告 8 龙陵县志; 龙陵县水利志; 龙陵县土壤志; 龙陵县统计年鉴( 20 05 年)等; 3 项目区概况 3.1 自然条件 3.1.1 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龙江东岸,微地貌属丘陵,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项目区海拔 11 8 3 米 1 574 米,坡度 5 20 度。 3.1.2 气候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14 .3 16 .8,最低气温 5. 5 3 ,全年 1 0活动积温 45 00 60 0 0 ,年 均日照时数 24 22 .8 h,年 降 雨 量 1 50 0 21 00m m,每 年 5 月至 10 月为 雨 季 ,降 雨 相 对 集 中 ,占 全 年 总 降 雨 量 的 85 %, 11 月至次年 4月 为 旱 季 ,降 雨 占 全 年 总 降 雨 量 的 15 %,年 相 对 湿 度 为 84 %。晴天日数多,日照充足,年日照 2071 小时。 3.1.3 土壤 项目区 土壤为红壤类的红砂泥土,为砂岩母质发育的红壤。具体表土理化性状见表 3. 1. 3. 表 3. 1. 3 表土理化性状见表 层次 深度 PH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碱效磷 速效磷 速效钾 cm ppm ppm ppm A1 0 14 5.0 1.983 0.101 0.0934 13.252 0.242 3.003 A2 14 50 4.5 1.729 0.082 0.085 9.276 0.053 22.705 3.1.4 植被 项目区周边 生 态环境保持较好,植被丰富, 自然 植被 主要 9 为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 有 云南松、华山松 等。 3.1.5 水文与水文地质 项目区属龙川江水系, 年平均降雨量 1158mm。 龙川江为项目区的 主 要 承 泄 区 ,龙 川 江 全 长 37 6 Km,在 境 内 流 长 40 K m,径 流 面积 10 92 Km 2。 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侵入岩裂隙水。据云南地下水资源分析,项目区属地下水多水区,平均产量 20 .7 6 万 m 3 / yk m 2。 3.1.6 工程地质 项目区及其周边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地层,、岩性主要为杂色砂砾岩、砂岩、粘土夹褐煤、硅藻土等,地层稳定,利于施工。 3.1.7 天然建筑材料 项目区外部有石场 2 个 ,其 中 半 山 荒 石 场 距 项 目 区 7k m,杨梅坡石场距项目区 3 km;项目区内砂主要来源于 6 km 外的勐柳坝砂场。项目建设所需砂石料可由上述砂、石料场提供。 3.2 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 20 06 年年末项目区所在的龙江乡上龙、赧等、弄岗 、硝 塘 、邦 明 、弄 玲 、新 寨 等 7 个村委会总人口 13 55 0 人 ,人均纯收入 13 2 9 元。 2 0 06 年 年 末 项 目 区 所 在 地 龙 江 乡 上 龙 、 赧 等 、 弄 岗 等 7 个村委会土地总面积 1 17 24 8 .80 亩,耕地面积 11 20 60 .60 亩 , 农 作物播种面积 16 80 90 . 90 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为主, 20 0 6 年水稻产量 1 38 28 吨,玉米产量 23 9 3 吨 ,小 麦 产 量 48 7 吨 ,大 麦 产 量 52 8 吨 ,油 菜 11 1 3 吨,烤烟 85 8 吨,蔬菜 89 9 4 吨。具体社会 经济情况详见表 3. 2. 1 10 表 3. 2. 1 项目区社会经济统计表 行政辖区名称 总人口 劳动力 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年纯收入 人 人 亩 亩 /人 元 /人 龙江乡 上龙村 2431 1980 16112.1 6.63 1303 赧等村 3261 2988 17516.6 5.37 1424 硝塘村 2083 1659 28598.3 13.73 1267 弄岗村 2005 1567 9800.6 4.89 1301 弄玲村 1033 886 8314.4 8.05 1278 邦明村 1287 934 14796.8 11.50 1327 新寨村 1450 1068 16921.8 11.67 1401 合 计 13550 11802 112060.6 3.3 自然灾害 项目区主要自然灾害为低温、春旱、病虫害、泥石和滑坡等。 3.4 土地利用现状 3.4.1 土地权属 项目区内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为龙江乡赧等、弄岗、硝塘等7 个村民委员会和镇安镇的小田坝村民委员会集体所有,权属合法,无争议。 3.4.2 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总面积 9 69. 1 4hm 2,建设规 模为 8 14 .9 4h m 2。 现 状 地类有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 宅 用 地 、未 利 用 土 地 和 未 利 用 土 地 。其 中 农 用 地 9 00 .0 9 hm 2(园地 0. 71 hm 2 ,林地 56 . 93 hm 2 ,牧草地 15. 8 5hm 2 不列入建设规模),占总面积的 92 .8 8%; 建 设 用 地 59 .07 hm 2(不列入建设规模) ,占总面积的 6. 10 %; 未 利 用 地 9. 98 hm 2(不列入建设规模) ,占总面积的 1. 03 %。各现状地类面积详见表 3. 4. 2。 11 表 3. 4. 2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统计表 单位: hm2、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镇安镇 龙江乡 总面积 建设规模 占总面积 比例 (%)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小田坝 上龙村 赧等村 弄岗村 弄玲村 新寨村 邦明村 硝塘村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1 灌溉水田 2.94 15.90 199.42 150.99 36.55 27.78 73.34 117.22 624.14 624.14 76.59 114 旱地 0.58 11.96 36.01 0.41 3.88 3.98 2.00 58.82 58.82 7.22 115 菜地 7.37 3.02 10.39 0.00 小计 2.94 16.48 218.75 190.02 36.96 31.66 77.32 119.22 693.35 682.96 83.80 12 园地 125 其他园地 0.71 0.71 0.00 小计 0.00 0.00 0.00 0.71 0.00 0.00 0.00 0.00 0.71 0.00 13 林地 133 疏林地 22.36 30.61 3.96 56.93 0.00 小计 0.00 0.00 22.36 30.61 0.00 0.00 3.96 0.00 56.93 0.00 14 牧草地 141 天然草地 3.51 1.14 7.02 3.07 1.11 15.85 0.00 小计 0.00 3.51 1.14 7.02 3.07 0.00 0.00 1.11 15.85 0.00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 1.43 1.78 0.55 0.21 3.97 3.97 0.49 154 坑塘水面 0.22 0.22 0.22 0.03 156 农田水利用地 0.02 0.67 0.55 0.01 0.21 0.43 0.36 2.25 2.25 0.28 157 田坎 0.58 4.73 42.19 27.18 4.11 6.63 17.93 22.19 125.54 125.54 15.40 小计 0.60 4.73 44.51 32.50 4.12 6.84 17.19 22.76 133.25 131.98 16.20 合计 3.54 24.72 286.76 260.86 44.15 38.50 98.47 143.09 900.09 814.94 100.00 2 建设用地 22 工矿仓储用地 222 采矿地 1.30 0.15 1.45 0.00 小计 0.00 0.00 1.30 0.15 0.00 0.00 0.00 0.00 1.45 0.00 25 住宅用地 253 农村宅基地 34.33 19.80 0.16 1.86 1.47 57.62 0.00 小计 0.00 0.00 34.33 19.80 0.16 0.00 1.86 1.47 57.62 0.00 合计 0.00 0.00 35.63 19.95 0.16 0.00 1.86 1.47 59.07 0.00 3 未利用地 31 未利用土地 315 裸土地 2.12 2.12 0.00 小计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12 2.12 0.00 32 其他土地 321 河流水面 4.17 3.69 7.86 0.00 小计 0.00 0.00 0.00 4.17 3.69 0.00 0.00 0.00 7.86 0.00 合计 0.00 0.00 0.00 4.17 3.69 0.00 0.00 2.12 9.98 0.00 总计 3.54 24.72 322.39 284.98 48.00 38.50 100.33 146.68 969.14 814.94 100.00 30 3.4.3 土地利用程度 项 目 区 具 有 非 常 良 好 的 自 然 地 理 条 件 和 适 合 多 种 热 区 经 济作 物 、农 作 物 种 植 生 长 的 光 热 、土 壤 条 件 ,项 目 区 土 地 开 发 利 用程度高。 土地垦殖率项目区土地总面积耕地总面积 1 0014.969 35.693 10 0 71 .5 4 土地利用率项目区土地总面积已利用土地面积 1 0014.969 16.959 10 0 98 .97 耕地复种率耕地面积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1 007470112060 10 0 150 3.4.4 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项目区 耕地为红壤类的红砂泥土,土壤熟化程度高,质地适中 ,土 层 深 厚 ,耕 地 质 量 较 高 。适 宜 、水 稻 、玉 米 、烤 烟 、小 麦 、油菜等多种作物生长,土地利用经济效果明显。土地利用经济效果详见表 3. 4. 4 表 3. 4. 4 土地利用经济效果表 名称 实施前 水稻 玉米 油菜 小计 种植面积( hm2) 499.31 124.83 58.82 682.96 粮食单产( Kg/hm2) 7050 4800 1125 粮食总产量( 103 Kg) 3520.14 599.18 66.17 4185.49 市场单价(元 / 千克) 1.3 1.6 3.5 总产值( 104 元) 457.62 95.87 23.16 576.65 成本单价(元 /公顷) 3450 2700 3000 总成本( 104 元) 172.26 33.70 17.65 223.61 净产值( 104 元) 285.36 62.17 5.51 353.04 31 3.5 基础设施条件 3.5.1 交通条件 项目区对外交通干线为赧等 勐柳公路,路面宽 6m,为弹石 路 面 ,路 况 较 好 。区 内 有 多 条道路与各个村庄连通,交通十分便利。 3.5.2 灌溉排水设施 项目区有多条已建斗渠,遍布整个项目区。有赧等大沟、中沟 、蛮 丈 沟 、腊 嘎 沟 、双 坝 塘 沟 等 多 条 浆 砌 石 沟 渠 可 供 利 用 。但项目区内田间灌水主要依靠仅有的几条土质沟渠,水利用率低,且 凌 乱 不 堪 ,造 成 旱 季 灌 溉 困 难 ,雨 季 田 间 积 水 难 以 排 出 ,严 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龙江为项目区排水承泄区。 3.5.3 电力设施 项 目 区 外 围 有 10k V 高压输电线路,项目区周围村庄有3 8 0V、 22 0V 输电线路,村村通电,电力充足,能满足项目施工用电需要。 3.5.4 农田防护设施 项目区 周围林地覆盖面积较大,区内无农田防护设施。 4 项目分析 4.1 项目合法性分析 4.1.1 法律法规 项 目 符 合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土 地 管 理 法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国 水 土 保 持 法 、 基 本 农 田 保 护 条 例 、 国 家 投 资 土 地 开 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云 南 省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项 目 管 理 暂 行 办 法 、 云 南 省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稿)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 32 定 ;与 国 家“ 十 分 珍 惜 和 合 理 利 用 每 寸 土 地 ,切 实 保 护 耕 地 ”的基本国策相一致。 该项目的实施不会出现毁林、毁草、开发湿地和围湖造田等问 题 ;项 目 建 设 不 会 诱 发 崩 塌 、泥 石 流 、滑 坡 等 地 质 灾 害 ,符 合环境保护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项目申请经市、州、省各级政府及国土部门逐级上报,符合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程序和土地利用政策法规要求,申报程序合法。 4.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项 目 实 施 后 土 地 用 途 与 龙 陵 县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规 划 、 龙 陵县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及 基 本 农 田 保 护 区 规 划 、 龙 陵 县 龙 江 乡 土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 龙 陵 县 镇 安 镇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相 一 致 ,符 合 规 划 要 求 。 4.1.3 其他规划 项目实施后土地用途与龙陵县水利发展规划 、 龙 陵 县 退耕还林规划等规划相一致,符合规划要求。 4.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项目区内限制土地利用的自然因素主要为:灌排设施大部分为 土 沟 土 渠 ,渠 道 布 置 杂 乱 ,灌 排 不 通 畅 ,造 成 耕 地 水 源 保 证 率不 高 ,耕 地 产 量 不 高 ,灌 排 没 有 保 障 造 成 了 区 内 作 物 种 植 的 单 调性 ,不 利 于 农 民 增 产 增 收 ;区 内 交 通 不 畅 ,除 主 干 道 为 弹 石 路 面外 ,其 余 均 为 土 路 、小 路 ,一 遇 下 雨 ,人 和 车 辆 均 南 通 行 ,给 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格田较小,田坎(埂)占地较大,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针对上述限制因素,该项目规划设计采取如下措施: ( 1)布置相应的农田灌 排水利设施,对现有沟渠渗漏段和新修沟渠进行浆砌石衬砌,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33 ( 2)改善区内交通条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 3)充分利用土地,小田并大田,降低田坎(埂)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4.3 土地适宜性评价 经过对项目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植被、生物产量等诸因素 的 综 合 分 析 ,针 对 土 地 适 宜 性 评 价 的 目 的 ,选 取 能 够 数 量 化 的对土地质量起主导作用的水资源保证、地形坡度、土壤类型、降雨 、积 温 、水 土 流 失 、利 用 现 状 和 粮 食 产 量 等 因 子 作 定 量 参 评 因子,并确定各因子的指标和指数。 表 4. 3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表 因子 及 满分 指 标 指数 取值 因子及 满分 指 标 指数 取值 水源保证 10分 完全有保证 10 坡度12 分 12 有保证 8 10 有一定保证 5 7 无保证 0 3 海拔10 分 10 1 m 8 积温10 分 10 m 6 8 m 4 5 m 2 3 土壤类型 8 分 水稻土、冲积土 8 水土流失强度12 分 轻 度 12 燥红土、紫色土 6 中 度 9 红壤、石灰土、盐碱土 4 强 度 7 亚高山草甸土 3 极 强 度 5 棕壤、黄棕壤 2 剧 烈 3 土地利用现状15 分 平 田 15 粮食亩产13 分 Kg 13 灌溉水田、平地、菜地 13 Kg 10 梯 地 11 Kg 5 坡地、望天田 9 降雨量 10分 1000mm 13 园 地 7 . . mm 10 林 地 6 . . mm 5 牧草地、荒地 2 . mm 4 裸土地、裸岩石砾地 0 依据项目区水资源保证程度、土壤质地、地形坡度、土壤有 34 机 质 含 量 、积 温 及 预 测 整 理 后 农 作 物 产 量 等 状 况 作 为 定 量 参 评 因子 ,采 用 主 导 因 素 与 综 合 分 析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对 项 目 区 土 地 适 宜 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土地适宜性类型和土地质量等级。 项目区的现有耕地评 价分值为 76 分,为一等宜农地,项目区土地非常适宜农业生产。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见表 4. 3。 4.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经过对项目区认真踏勘分析,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对不规整耕地进行整理,小田改大田,降低田埂系数,增加净耕地面积。 项目区总计新增耕地 42 .9 0 hm2,详见 5. 5 节。 4.5 水土资源分析 4.5.1 供水量分析 项目区可利用水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水库: 杨 梅 坡 水 库( 小 型 )最 枯 流 量 0. 07m 3 /s,引 流 面 积 2 .5k m 2 ,多年平均产水量 10 0 万 m 3 ,设计库容 1 18 万 m 3 ,兴利库容 96 万m 3。可灌溉面积 26 6 0 亩。 一朵墙水库(小型)最枯流量 0. 2 m 3 /s,兴利库容 440 万m 3,可 灌 溉 面 积 70 0 0 亩( 龙 江 乡 的 弄 玲 、弄 福 、大 新 寨 、上 龙 、弄 岗 、赧 等 、硝 塘 村 民 委 员 会 和 镇 安 镇 的 小 田 坝 村 民 委 员 会 为 主要受益区)。 清 水 河 水 库 ( 小 型 ) 最 枯 流 量 0. 05 m 3 /s, 控 制 径 流 面 积1 . 8km 2 ,年产水 22 8. 1 万 m 3 ,总库容 2 15 万 m 3 ,兴利库容 20 5 万 m 3,设计灌溉面积 50 00 亩。 油竹河水库(小型),最枯流量 0 .0 5 m 3 /s ,控制径流面积0 . 9km 2 ,年产水量 12 6 万 m 3 ,总库容 2 10 万 m 3 ,兴利库容 19 6 万 m 3 ,设计灌溉面积 20 00 亩(龙江乡的邦明、新寨村民委员会为主要受益区)。具体水源点供水量见表 4.5 . 1。 35 表 4. 5. 1 水源点供水量表 序号 水源名称 总库容 兴利库容 设计灌溉面积 可供项目区 利用水量 万 m3 万 m3 亩 万 m3 1 杨梅坡水库 118 96 2660 76.8 2 一朵墙水库 508 440 7000 352 3 清水河水库 215 205 5000 123 4 油竹河水库 210 196 2000 156.8 合计 708.6 4.5.2 需水量预测 a) .设计标准 根 据 灌 溉 与 排 水 工 程 设 计 规 范 GB5 0 28 8 -99 的 规 定 ( 见表 4. 5.2) 及 项 目 区 自 然 气 候 特 点 , 项 目 区 适 宜 种 植 的 粮 食 作 物以水稻、小麦为主。 表 4. 5. 2 灌溉设计保证率表 灌水方法 地 区 作物种类 灌溉设计保证率 (%) 地面灌溉 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 以旱作为主 50 75 以水稻为主 70 80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或 水资源不稳定地区 以旱作为主 70 80 以水稻为主 75 85 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 以旱作为主 75 85 以水稻为主 80 95 喷灌、微灌 各类地区 各类作物 85 95 注 : 表 中 干 旱 、 湿 润 地 区 可 根 据 年 年 降 雨 量 划 分 ( 200 毫米 :干 旱 地 区 ; 2 00 4 00m m:半 干 旱 地 区 ; 40 0 8 00 mm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80 0 16 00m m:湿润地区; 16 00mm:丰水地区)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 50 0 2 100 mm,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且以种植水稻为主,灌溉设计保证率取 85 %。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取值与灌区的大小、水源情况、所采用灌溉 系 统 的 方 式 、灌 区 管 理 水 平 等 因 素 有 关 。项 目 区 采 用 明 渠 灌 溉 。根 据 灌 溉 与 排 水 工 程 设 计 规 范 ( G B5 02 88 - 99) ,结 合 当 地 实际 情 况 ,水 稻 灌 区 田 间 水 利 用 系 数 设 计 值 不 低 于 0. 95,小 于 1 万亩 时 ,渠 系 水 利 用 系 数 不 低 于 0. 75,本 项 目 取 0.84。项 目 区 灌 溉综合 水利用系数 水 0. 95 0 .8 4= 0.8。 36 b ) .灌溉面积 项目工程实施后,耕地面积为 72 5. 86h m 2,全 部 为 灌 溉 水 田 。规划水田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烤烟、玉米、小麦和油菜,各作物种植比率及面积见表 4. 5. 3 1,复种指数 20 0 %。 项目区全部规划为灌溉水田,复种指数 20 0 %。 表 4. 5. 3 1 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表 单位: hm2 作 物 名 称 大 春 作 物 小 春 作 物 水稻 烤烟 玉米 油菜 小麦 种 植 比 例 ( ) 70 10 20 20 80 种 植 面 积 (hm 2 ) 5 0 8 . 1 0 7 2 . 5 9 1 4 5 . 1 7 1 4 5 . 1 7 5 8 0 . 6 9 复 种 指 数 2 0 0 % c) .灌溉用水定额 项目区主要种植水稻、烤烟、油菜和小麦。根据楚雄州农科站资料和当地高产稳产经验,水稻灌溉定额拟定为 67 50 m 3 / hm 2,烤烟灌溉定额 17 25 m 3 / hm 2,玉米灌溉定额 21 00 m 3 / hm 2,油菜灌溉定额拟定为 26 2 5 m 3 / h m 2,小麦灌溉定额拟定为 3 60 0 m 3 / hm2。表 4 .5 .3 - 2。 表 4. 5. 3 -2 主要作物灌溉定额表 单位: m 3 /亩 作物 名称 灌溉 定额 逐月灌水定额( m3/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 十二 水稻 450 140 100 90 60 60 烤烟 115 60 55 玉米 140 70 70 小麦 240 50 50 40 50 50 油菜 175 45 30 30 40 30 合计 1120 95 80 40 140 230 215 60 60 30 90 80 d ) .规划水田需水量计算 根据当地水管站和农科站提供的资料,结合当地群众的耕作习惯和各种作物的用水情况,拟定规划水田的灌水定额。依据灌水 次 数 、每 次 灌 水 延 续 时 间 (2 4 小时 )、项 目 区 主 要 作 物 种 植 比 例 , 37 推算出各种作物每次灌水的灌水率。 Ttmq 36.0净 净q 本 次 灌 水 的 灌 水 率 ; m 作 物 每 次 灌 水 定 额 ; 某 种 作 物 种 植 面 积 占 灌 区 总 面 积 的 比 例 ; T 本 次 灌 水 延 续 的 时 间 ; t 每 天 灌 水 时 数 , 一 般 自 流 灌 区 按 2 4 h / d 计, 扬 水 灌 区 按 20- 2 0 h / d 计。 灌 水 率 计 算 结 果 见 表 4 .5 .3 - 3; 根 据 灌 水 率 计 算 农 田 逐 月 净需水量,计算结果见表 4. 5. 3 -4。 表 4.5.3-3 灌水率计算结果表 单位:天、 m3/s万亩 作物 月份 水 稻 烤烟 玉米 油 菜 小 麦 净灌 水率 灌水时间 灌水率 灌水时间 灌水率 灌水时间 灌水 率 灌水时间 灌水率 灌水时间 灌水率 1 5 0.208 7 0.661 0.869 2 5 0.139 7 0.661 0.800 3 7 0.529 0.529 4 7 1.620 1.620 5 5 1.620 4 0.174 3 0.540 2.334 6 5 1.458 4 0.159 1.616 7 4 1.215 1.215 8 4 1.215 1.215 9 10 5 0.139 0.139 11 5 0.185 7 0.661 0.846 12 5 0.139 7 0.661 0.800 表 4.5.3-4 农田逐月需水量 单位: 万 m3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毛需水量 66.69 62.61 43.55 133.38 122.49 112.28 57.16 57.16 8.17 65.33 62.61 691.40 净需水量 53.35 50.08 34.84 106.70 97.99 89.83 45.73 45.73 6.53 52.26 50.08 553.12 将表 4. 5. 3 -4 中每月某作物灌水定额进行叠加乘以某作物面积 ,即得项目区逐月用水量。各种作物逐月用水量相加,即得项 38 目区逐月用水总量。项目区全年需水量为 69 1. 4 0 万 m 3。 4.4.3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用水为农业灌溉用水,项目区全年需水量为 69 1.4 0 万m 3。项目区水源共能为项目区提供灌溉用水 70 8. 6 万 m 3,多余需水量 17 .2 0 万立方米。水量完全满足灌溉需要。 4.5 公众参与分析 a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 项目的建设受到县、乡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论证工作中,农、林 、水 、环 保 、电 力 各 部 门 通 力 协 作 ,本 着 充 分 合 理 利 用 土 地 资源 、治 理 生 态 环 境 ,加 速 发 展 市 、镇 经 济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道 路 的原 则 ,积 极 参 与 项 目 的 组 织 策 划 工 作 。项 目 区 群 众 渴 望 早 日 进 行项 目 建 设 ,配 套 相 应 农 田 水 利 及 道 路 设 施 ,从 而 达 到 提 高 耕 地 产出 率 、方 便 田 间 管 理 和 生 产 的 目 的 。项 目 区 群 众 积 极 支 持 土 地 整理工作,积极配合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土地勘测和权属调查工作;项 目 区 边 界 的 选 择 及 工 程 方 案 的 布 置 均 广 泛 征 求 了 广 大 干 部 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区群众表示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积极配合 项 目 实 施 ,以 投 工 投 劳 ,以 资 代 劳 的 方 式 投 入 项 目 建 设 。项 目区群众表现出的积极参 与项目建设的行动和热情,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b)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 项目实施深得人心,当地群众对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意见: 1)项 目 能 够 尽 快 实 施 ,改 善 区 内 土 地 灌 溉 排 水 条 件 ,增 强土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土地的产出。 2)各 有 关 部 门 切 实 落 实 项 目 的 实 施 ,让 当 地 群 众 能 够 参 与到项目中来,以便项目能更加贴近实际。 3) 沟 渠 以 浆 砌 石 浇 灌 为 宜 , 过 水 断 面 最 小 宽 度 不 应 低 于0 . 30m。 39 c)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 项 目 申 报 后 ,市 有 关 负 责 人 和 设 计 单 位 深 入 实 地 进 行 了 详 细的 踏 勘 。踏 勘 过 程 中 让 镇 、村 一 级 有 关人员和村民参与了对项目的 讨 论 ,采 纳 了 其 合 理 化 建 议 ,使 可 行 性 研 究 更 加 科 学 严 谨 ,方案更加符合实际。 项目在设计阶段将更加全面和广泛的深入实地进行调查,让受益群众积极参与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审查,听取群众对项目具体设计的建议,接受其合理化建议,从而进一步细化、优化方案,为项目高效、顺利的实施奠定基础。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让项目区群众积极投身项目建设,并接受群众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全方位的监督,使项目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项 目 竣 工 验 收 阶 段 , 竣 工 验 收 组 应 充 分 听 取 群 众 对 工 程 质量 、资 金 使 用 等 方 面 的 意 见 ,一 旦 发 现 问 题 ,应 督 促 项 目 承 担 单位或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弥补后,方可验收。 在项目建后运行管护中,首先应让群众认真积极参与土地权属 调 整 工 作 ,使 其 权 属 调 整 方 案 顺 利 落 实 ;其 次 让 群 众 积 极 投 身项目建后运行管护工作中,使广大群众在生产工作中,用好、管护好农田基础实施,保护好基本农田。 在项目后评价阶段,让群众积极提供项目区的耕地地力、经济效益、工程质量、基础设施运行情况等方面的有关数据资料,为今后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积累经验,使以后的项目少走弯路,节省投资,使项目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 内容 5.1 规划原则 本项目规划应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 基 本 国 策 ,贯 彻 耕 地 总 量 动 态 平 衡 的 要 求 ,在 规 划 中 应 遵 40 循下列原则: a) 合理利用原则 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适宜性评价和限制因素分析结 果 ,合 理 确 定 项 目 区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布 局 ,通 过 对 项 目 区 土 地 的合理利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b ) 可持续利用原则 在改变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时,必须充分预测这种改变所带来的 后 果 ,尽 量 使 之 朝 有 利 于 长 期 利 用 的 方 向 发 展 ,避 免 不 利 的 发展趋势。 c) 可行性原则 规划方案可行性包含两方面的含 义 :一 是 所 采 用 的 工 程 技 术具 有 可 操 作 性 ,可 以 实 现 预 期 目 标 ;二 是 规 划 方 案 在 经 济 上 合 理 ,即成本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产出投入比高。 项目区应坚持因地制宜,山、水、林、田、路、电、村等综合规划为主导思想,全面规划,集中连片,统一整理,综合治理;坚 持 工 程 、生 物 、农 艺 措 施 相 配 套 ,依 靠 科 学 、保 证 质 量 、注 重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充 分 发 动 群 众 ,投 工 投 劳 建 设 的 原 则 对 项 目 进 行 规 划 布 局 ,合 理布 置 灌 排 系 统 和 道 路 系 统 , 建 立 起 高 效 优 质 的 农 业 生 态 经 济 系统。 5.2 建设标准 根据龙陵县龙江乡社会经济条件、项 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外围已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项目区地质、水文、土壤、地形条件,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土 资 源 部 行 业 标 准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标 准 ( TD /T 10 11 10 13 20 00)、 云 南 省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工 程 建 设 标准为依据,确定项目规划标准。 a) 土地平整工程: 41 结 合 项 目 区 的 地 形 地 貌 以 及 作 物 种 植 制 度 , 地 类 规 划 为 水田 , 为 便 于 机 械 耕 作 , 格 田 宽 度 控 制 在 2 1 2m 之 间 , 坎 高 控 制在 1 .5m 以内;尽量使平整工程的土方量最小,同时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 b ) 道路工程: 为方便农业生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项目区 内应完善道路系 统 。 项 目 道 路 工 程 规 划 以 云 南 省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工 程 建 设 标准 、 公 路 涵 桥 设 计 通 用 规 范 ( J T/J 2 0 1 89) 、 土 地 整理 开 发 整 理 标 准 ( T D1 011 1 013 2 000) 为 依 据 , 田 间 道 设计为 4m 宽,最大纵坡控制在 9以内,路拱 2. 5 3. 5;生产路依据地形设计路宽为 2m。 c) 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标准总体上按照“灌得进、排得出”的原则,建设旱涝保收的农田水利排灌体系。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结合当地实际水资源状况,确定设计灌溉保证率为 85 %,排 涝 按照 10 年一遇, 1 日暴雨 1. 5 日排出 的标准设计。 5.3 规划方案比选 5.3.1 备选方案 a)土地平整 平整方案:完全平整、局部平整。 平整方式:机械作业、人工作业及机械人工相结合。 b)农田水利 引水方案:河流取水方案、水库取水方案; 灌溉方式:明渠灌溉方式和管道灌溉方式。 c)道路工程 保留原有道路方案、新建道路方案和改建原有道路新建 道路方案。 42 5.3.2 规划方案综合分析比较 a) 土地平整 1)土地平整方案 完 全 平 整 :其 优 点 是 能 最 大 限 度 挖 掘 土 地 利 用 潜 力 ,增 加 耕地面积,可使格田宽度和走势更加合理,易于开展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各项工 程 的 布 置 ;缺 点 是 填 挖 方 工 程 量 大 ,投 资 量 大 ,对表土造成极大破坏。 局 部 平 整 :优 点 是 挖 填 工 程 量 小 ,投 资 低 ,有 利 于 保 护 表 土层;缺点是新增耕地量有所降低,增大沟渠布置难度。 比 较 结 果 :根 据 该 项 目 区 的 特 点 ,考 虑 到 项 目 区 坡 度 相 对 较大 、现 状 格 田 小 而 凌 乱 和 适 应 机 械 化 耕 作 的 大 趋 势 ,确 定 对 项 目区进行全区域平整,即完全平整。 2)土地平整方式 机械作业方式优点是可大量缩短作业时间,减少人们的劳动强 度 ,适 宜 缓 坡 地 形( 15以 下 ),投 资 较 低 。缺 点 是 土 地 平 整后田面平整度较差,对一些死角无法进行平整。 人 工 作 业 方 式 优 点 是 适 用 于 各 种 坡 度 和 复 杂 地 形 区 域 的 土地 平 整 , 对 于 机 械 无 法 完 成 的 田 间 死 角 地 段 均 可 用 人 工 平 整 完成,可对田面进行精细平衡。缺点是作业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投资较高。 机械和人工相结合作业方式特点:可发挥上述两种方各自的优势,同时避免其不利因素。 根 据 施 工 成 本 ,施 工 技 术 以 及 当 地 部 门 和 群 众 的 意 见 ,项 目土地平整方式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作业方式,人机施工工程量比例为 1: 9。 b) 农田水利工程 1)取水方案比较 项目区利用水源有河流水、水库蓄水。 河 流 水 取 水 方 案 :可 43 达到自流灌溉的目的,管理费用低,运营成本较高,但经过计算,仅用河流水进行灌溉,其 水量根本无法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水 库 取 水 方 案 :也 是 自 流 灌 溉 ,管 理 费 用 、运 营 成 本 均 低 ,但 经过 计 算 ,单 用 水 库( 塘 )水 进 行 灌 溉 ,水 量 也 难 满 足 项 目 区 的 用水需求。 经 过 分 析 对 比 ,河 流 取 水 方 案 和 水 库 取 水 方 案 虽 然 单 用 一 种方 案 水 量 不 够 ,如 果 两 个 方 案 并 用 ,水 量 就 能 满 足 项 目 区 用 水 需求 。所 以 项 目 取 水 方 案 采 用 河 流 取 水 方 案 与 水 库 取 水 方 案 相 结 合的方式。 2)灌溉方式比较 管道灌溉虽然可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复杂地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技术要求高,后期管理较难。相反明渠灌溉具有直观、运用方便、维护维修简单、成本低廉,施工工艺为大众所熟悉等特点。 根据当地群众和管理部门的意见,本项目的取水方式规划为明渠灌溉方式。 c)田间道路工程 1)保留原有道路方案 此 方 案 优 点 是 :完 全 利 用 原 来 道 路 设 施 ,不 增 加 投 资 。缺 点是 :原 道 路 系 统 凌 乱 ,路 面 差 ,密 度 小 ,不 方 便 群 众 生 产 和 机 械耕作。 2)新建道路方案。 此 方 案 优 点 是 :可 科 学 布 置 全 新 的 道 路 系 统 ,再 配 合 渠 网 布局 ,可 使 项 目 区 达 到“ 田 成 方 、路 成 框 、渠 成 网 、林 成 行 ”的 面貌格局,利于机械化耕作,且新建道路路面较好,畅通性较好。缺点是:完全新修道路将大大增加项目的投资。 3)改建原有道路新建道路方案 此方 案兼尽可能的利用了原有道路,既兼顾上述两种方案 44 的 优 点 ,也 避 免 了 以 上 两 种 方 案 的 缺 点 。改 建 部 分 原 有 道 路 没 有新建道路所产生的权属调整,同时投资相对较低。在现有道路网基础上新建少量田间道可使现有道路系统更加合理,由于数量较少,所产生的投资也较低。 3)比较结果 为了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设施,避免过多权属调整所带来的不便 ,在 有 限 的 投 资 范 围 内 使 田 间 道 路 更 加 合 理 和 方 便 ,经 征 求 当地群众和管理部门的意见,本项目道路工程方案采用改建原有道路新建道路方案。 5.3.2 规划方案选择 在 实 际 考 察 项 目 区 实 际 情 况 和 听 取 当 地 群 众 和 管 理 部 门 的意见的基础上, 本项目土地平整采用 完 全 平 整 方 案 ,采 用 机 械 和人工相结合作业方式 ;农 田 水 利 采 用 河流取水和水库取水相结合的 取 水 方 案 ,采 用 明 渠 灌 溉 方 式 。道 路 工 程 采 用 改 建 原 有 道 路 新建道路方案。 5.4 总体布局 5.4.1 土地利用布局 a)土地利用布局 项目区土地规划后为灌溉水田,面积 7 28 .5 6h m 2, 占 建 设 规模的 89 .0 7。 b)作物种植结构设计 根 据 当 地 气 候 、土 壤 、种 植 习 惯 、水 土 资 源 、劳 动 力 等 条 件 ,确定项目区种植水稻、烤烟、玉米、小麦和油菜。 5.4.2 工程平面布置 5.4.2.1 土地平整 a)客 土回填 45 项目区中部存在部分冷浸田,面积 8h m 2,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 项 目 设 计 对 冷 浸 田 进 行 客 土 回 填 , 回 填 深 度 0 .4 5m, 回 填 方量 3. 6 万 m 3。 客 土 来 源 于 距 项 目 区 5k m 左右的勐柳山上。 b)土地平整 耕作田块是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所围成的地块,是田间作业 、轮 作 、工 程 建 设 和 管 理 的 基 本 单 元 。田 块 的 规 模 、长 度 、宽度 、方 向 、形 状 等 基 本 要 素 规 划 合 理 与 否 ,直 接 影 响 到 灌 排 渠 系 、田间道路等作业的发挥以及生产效率和管理的便利性。田块布局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 ,满 足 灌 溉 排 水 要 求 和 防 风 要 求 ,便 于 经 营 管 理 。根 据 项 目 区灌排设施和道路设施,项目区规划 103 个田块,平整面积7 7 3. 44 hm 2。 1 ) 耕作田块方向 项目区属平原地貌,充分考虑项目区光照因素和灌排条件,本项目田块方向主要为南北方向,即平行于龙江方向。 2 ) 耕作田块长度 适 宜 的 田 块 长 度 有 利 于 提 高 机 械 作 业 效 益 和 合 理 地 组 织 田间 生 产 ,有 利 于 组 织 灌 水 和 平 整 土 地 ,本 项 目 耕 作 田 块 长 度 方 向为垂直于等高线方向。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坡度和坡向情况,设计田块长度为 60 45 0m。 3 ) 耕作田块宽度 耕作田块宽度应考虑田块面积、机械作业要求、灌溉排水以及防止风害等要求 ,同 时 考 虑 地 形 、地 貌 的 限 制 ,本 项 目 耕 作 田块宽度设计为 15 0 58 0m 左右。 4 ) 耕作田块形状 根据项目灌排设施及现有道路布局,确定耕作田块形状以长方形和梯形为主。 46 5 ) 格田设计 格田设计必须保证排灌畅通,灌排调控方便,并满足水稻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项目区现有格田为东 南 走 向 ,决大部分格田宽 2 1 2m。充分考虑项目区光照因素和灌排条件,格田长边沿东 南 布 设 ,灌 溉 水 田 形 状 呈 长 条 形 。为 便 于 机 械 化耕作格田设计长度为 6 0m,宽度 2 1 2m,格田田面不允许有起伏 。格 田 之 间 以 田 埂( 坎 )为 界 ,埂( 坎 )高 0 .3m,埂 顶 宽 30 cm。 c)土地翻耕 项目区内土地平整完整后 ,由于开挖造成土壤过于密实,不便 于 耕 种 ,因 此 在 平 整 完 后 对 格 田 挖 方 部 分 进 行 土 地 翻 耕 ,土 地翻耕面积为 38 6. 72h m 2。 d)田埂修筑 项目对平整后的的全部格田修筑田埂。 5.4.2.2 农田水利 a)灌排工程布置 1 ) 灌溉工程布置 灌 溉 水 源 : 该 项 目 区 灌 溉 水 源 主 为 杨 梅 坡 水 库 、一 朵 墙 水 库 、清水河水库和油竹河水库。 输 配 水 工 程 : 针 对 项 目 区 地 形 条 件 、水 源 条 件 以 及 项 目 区 灌溉系统的状况,渠系设计为斗渠、农渠二级。 斗渠 1 取水于清水河水库,下设农渠 2 条 ,负 责 项 目 区 东 北片区的灌溉任务。 赧等大沟全长 6 km 左右,设计流量 0 .7 m 3 /s,蛮丈沟和中沟均取水于一朵墙水库,沿等高线走向,下设农渠共同完成项目区北部清水河以下片区的灌溉任务。 双坝塘沟取水于清水河和大青树河,沿东北 西南走向斜穿项 目 区 ;腊 嘎 沟 取 水 于 清 水 河 ,沿 南 北 纵 贯 项 目 区 。农 渠 从 腊 嘎 47 沟和双坝塘沟取水,灌溉项目区西北部及龙江以上片区。 项目区南部的帕秧沟和歪坡大沟取水于油竹河水库,沿东西向横穿项目区南部,下设农渠从中取水,负责项目区南部灌溉。 项目共规划改造斗渠 4 条,总长 66 76 m;改造农渠 34 83 m;新建斗渠 3 条 ,总 长 29 40 m;新 建 农 渠 49 条 ,总 长 318 6 2m。具体布局详见规划图。 2 ) 排水工程布置 考虑项目区地形条件、排水系统,格田走向等因素,项目区内只规划农沟一级。项目区内所有渠道既承担了灌水任务,同时也承担了排水任务;其次平行于等高线的道路内侧设置路边沟,做为田块排水设施的一部分,在没有排水设施的地方新建农沟。项目区南部的主要承泄区为帕秧河,整个项目区的排水承泄区为龙江。 项目区共新建农沟 2 条 ,总 长 20 52m;改 造 斗 沟 4 条 ,总 长7 6 11m;改 造 农 沟 2 条 ,总 长 1 78 7m;路 边 沟 8 条 ,总 长 83 71 m。 b)水 工建筑物 1) 为保证项目区内东北片区的灌水,在 1 号斗渠取水处设取水坝一座。 2 ) 涵布置 本 项 目 在 斗 渠( 沟 )、冲 沟 与 道 路 相 交 处 设 置 涵 洞 。在 农 渠(沟)与道路交叉处设置涵管。共布置涵洞 46 座,涵管 32 道。 3 ) 分水闸 沟渠分水处设置分水闸;农渠每隔 20m 设置一个分水闸。分水闸门为简易木板闸。 5.4.2.3 田间道路 考虑道路与周围村庄连接,农民生产生活的方便性,项目道路规划尽量利用原有道路设施,对原有路线合理,路面较差的道 48 路 进 行 改 造 ,在 缺 少 道 路 的 田 地 块 和 村 庄 之 间 新 建 田 间 道 到 和 生产 路 。项 目 区 共 改 建 田 间 道 4 条 ,总 长 57 03 m;新 建 田 间 道 8 条,总长 84 83 m;新建生产路 5 条,总长 33 45 m。 5.4.2.4 农田保护 本项目无农田防护工程。 5.4.2.5 其他工程 本项目无其他工程。 5.4.3 节水措施说明 在当前我国农业水资源供需极为紧张的前提下,我们应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针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大力倡导并积极开展节水措施研究。 a)关于发展节水措施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行节水灌溉方式和节水技术,对农业蓄水、输水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渗漏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第五 十三条规定 : “新建 、扩 建 、改 建 建 设 项 目 ,应 当 制 订 节 水 措 施 方 案 ,配 套 建 设 节水 设 施 。节 水 设 施 应 当 与 主 体 工 程 同 时 设 计 、同 时 施 工 、同 时 投产 。 ” 第 七 十 一 条 规 定 :“ 建 设 项 目 的 节 水 设 施 没 有 建 成 或 者 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b)主要节水措施 项目采取的主要节水措施有 : 1)渠 道 防 渗 ,如 将 土 质 渠 道 进 行 衬 砌 铺 面 等 ,可 减 少 渗 漏 损失 50 % 8 0%;本项目区的所有沟渠均采用浆砌石衬砌,砂浆抹面,可极大的减少输 水损失; 2)坐 水 种 ,播 种 坐 水 下 种 ,提 高 作 物 出 苗 率 ,可 增 产 30% 49 4 0 %; 3)水 稻“ 浅 、湿 、晒 ”节 水 灌 溉 技 术 ,在 保 证 适 于 作 物 生 长的条件下,控制水田水层厚度而将土壤湿度控制在某一范围内、灌水与晒田交替进行等 ; 4)对 于 地 面 灌 溉 ,土 地 平 整 工 程 质 量 是 影 响 节 水 效 果 的 关 键因素。因此,格田的平整应严格控制高差。 5.5 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 5.5.1 整 理 后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项目整理后地类为灌溉水田、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田坎、坑塘水面。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见表 5. 5. 1。 50 5 . 5. 1 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 单位: hm2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调整前 调整后 增减变量 (+、 -)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1 灌溉水田 624.14 725.86 +101.72 114 旱地 58.82 -58.82 115 菜地 10.39 10.39 小计 693.35 736.25 42.9 12 园地 121 果园 125 其他园地 0.71 0.71 小计 0.71 0.71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3 疏林地 56.93 56.93 小计 56.93 56.93 14 牧草地 141 天然草地 15.85 15.85 小计 15.85 15.85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 3.97 6.15 2.18 154 坑塘水面 0.22 0.22 156 农田水利用地 2.25 5.46 3.21 157 田坎 125.54 78.52 -47.02 小计 133.25 90.35 -42.9 合计 900.09 900.09 2 建设用地 22 工矿仓储用地 221 工业用地 22 采矿地 1.45 1.45 小计 1.45 1.45 25 住宅用地 253 农村宅基地 57.62 57.62 254 空闲宅基地 小计 57.62 57.62 合计 59.07 59.07 3 未利用地 31 未利用土地 311 荒草地 315 裸土地 2.12 2.12 小计 2.12 2.12 32 其他土地 321 河流水面 7.86 7.86 324 滩涂地 小计 7.86 7.86 合计 9.98 9.98 总计 969.14 969.14 51 5.5.2 新增耕地 项目区建设规模 81 4 .9 4hm 2,整 理 后 新 增 耕 地 面 积 4 2. 90 hm 2,新增耕地率 5. 26 %。 a) 项目新增耕地面积计 算公式 耕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由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M)R(R)M(M)R(1M 21212Z 式中: M Z 整理后净增耕地面积; M 待整理农地区的原耕地毛面积, M=耕地净面积 + 田坎(埂)面积; R 1 整理前的田地坎(埂)系数; R 2 整理后的田地坎(埂)系数; M 1 项目区现状非耕地地类的面积(含沟渠、道路、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等): M 2 项目区整理后必须保留的非耕地地类面积(含沟渠、道路、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等): b ) 项目区现状耕地埂坎系数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田地坎(含埂)样方实测资料,以及现 场调查情 况 ,项 目 区 耕 地 利 用 现 状 为 水 田 和 旱 ,现 状 埂 坎 系 数 1 5 .53。 c) 规划耕地埂坎系数分析 规划后项目区田 (地 )埂 (坎 )系数 9 .7 6%。 d ) 其他参数的确定 M=耕地面积 +田坎面积 =1 25 .5 4 +6 82 .9 6 =8 08 .5 0( hm2); M 1 = 农 村 道 路 面 积 + 农 田 水 利 用 地 面 积 =3. 97 +2 .2 5 6. 22( hm2); 52 M 2 = 农村道路面积 + 农 田 水 利 用 地 面 积 =6 .1 5 +5 .4 6 1 1 .6 1( hm2) e) 计算结果 90.4250.80861.110 9 7 6. 0.0976)-(0.1553)(6.22)0(1M Z ( hm2) 5 . 3 6 %1 0 0 %2 1 2 . 1 61 1 . 3 81 0 0 % 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 5.6 规划后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项目区经过整理后产生了良好的土地利用经济效果。项目区经过整理后灌排设施改善,灌溉排水有保障,能为项目区农作物生长创造最优条件,规划后作物单产能得到提高;项目区道路经过 合 理 规 划 ,使 村 民 的 生 产 更 便 捷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降 低 生 产 成 本 ;有了完善的农田水利和道路设施,区内适宜种植作物种类增多,使区内种植结构得到优化,方便农民致富。 表 5 . 6 . 2 项 目 区 整 理 后 土 地 利 用 经 济 效 果 表 名称 实施后 水稻 烤烟 玉米 小麦 油菜 小计 种植面积( hm2) 508.1 72.59 145.17 580.69 145.17 1451.72 粮食单产( Kg/hm2) 8250 2250 5000 4500 1500 粮食总产量( 103 Kg) 4191.83 163.33 725.85 2613.11 217.76 7911.86 市场单价(元 / 千克) 1.3 10.5 1.6 1.5 3.5 总产值( 104 元) 544.94 171.49 116.14 391.97 76.21 1300.75 成本单价(元 /公顷) 3450 3500 2700 2700 3000 总成本( 104 元) 175.29 25.41 39.20 156.79 43.55 440.23 净产值( 104 元) 369.64 146.09 76.94 235.18 32.66 860.51 6 项目建设内容 6.1 土地平整工程 根据项目区的特点,土地平整工程主要为田块平整、 客土回填 、土地翻耕、田埂修筑。土地平整工程量见表 6. 1. 53 6. 1 土地平整工程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工程量 1 客 土 回 填 m 3 3 6 0 0 0 2 地 块 平 整 m 3 8 0 1 7 6 0 3 土 地 翻 耕 hm2 3 8 6 . 7 2 4 垒埂 m 3 1 6 0 2 6 5 a) 客 土 回 填 项目区存在部分低洼地,由于长期排水不便,造成作物无法耕 种 ,因 此 必 须 对 低 洼 地 进 行 客 土 回 填 。客 土 回 填 方 量 计 算 采 用如下公式: 剥剥剥 HAV 式中: V 客 客土回填方量; A 客 客土回填面积; H 客 客土回填厚度; 项目区 低洼地 面积 8h m 2,回 填 厚 度 0. 45 m,回 填 方 量 3. 6 万m 3。 b) 土 地 平 整 项 目 内 土 地 平 整 按 断 面 法 计 算 , 土 地 平 整 土 方 量 按 下 式 进行: 梯田断面各要素之间关系如下 (单位均为 m): 田面宽: )( c o tc o t HB 田坎占地宽: cotb2 H 田坎高度: ct gct g BH 平均 每公顷挖方量( m 3): V i =1 25 0 H 平均 总挖方量:i571iVV 总Ai 54 梯田断面图及参数如下: L 斜 坡 距 离 ( m); B 田面宽( m); H 平均 田块平均田埂高( m); Ai 田块面积( hm2); 土 面 坡 度 ( ); 田 坎 坡 度 ( ) 。 项目区平整土地面积 77 3. 44 hm 2,平整田块 10 3 个,平整挖方量 80 17 60 m 3。 c) 土 地 翻 耕 项目区土地翻耕为挖方部分的翻耕,翻耕面积为平整面积的一半。 土地翻耕面积计算公式为: 2/1AA 平整翻耕 式中: A 翻耕 土地翻耕面积; A 平整 平整面积; 项目区土地翻耕面积为 38 6. 72 hm 2。 d) 田 埂 垒 筑 项目对平整过的耕地进行田埂垒筑,埂高 30 cm,埂顶宽 30 cm,埂底宽 50 cm。 55 单个田块垒埂计算公式为: ASBV 15/7.666垒埂 式中: V 垒埂 垒埂土方量( m 3); B 格田宽度( m); S 田埂断面面积( m 2); A 田块面积( hm2); 总垒土方量 16 02 65 m 3。 6.2 农田水利工程 6.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