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水景的空间意象研究 园艺职称论文 摘要:从感知的角度,研究园林水景的意象特点及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意义。文中把园林水景的基本意象概括为山水意象、边界意象、标志意象和动静意象,并对其进行初步探讨。从而希望在园林设计中,从观赏者感受的角度出发,创造蕴含清晰意象的园林水景空间。 关键词:园林;水景;空间;意象 1园林水景空间的“意象”概念 在众多的园林设计要素中,水景是最突出体现个性空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元素之一。设计师往往把水景作为场地的焦点,希望通过水景体现设计理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观赏者也是因为场地中灵动的水景而对园林产生深刻的印象,甚至留恋忘返。这也许是人类本能地对水喜爱的缘故。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为生存所需要的水,如同空气和食物一样。正是与水的这种依赖关系,长久以来,不同水景组成了空间的个性,也成为环境的特征标志。正如当人们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就会意识到是江南水乡一样,水的不同状态和与其相关的因素自然会形成一个个变化的空间布局,使观赏者在感知的过程中进行总结、概括,头脑里留下特定的水景意象。 在研究环境空间的范畴内,“意象”一词首先是由美国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形状、颜色或是布局都有助于创造个性生动、结构鲜明、高度实用的环境意象,物体不只是被看见,而且是清晰、强烈地被感知”。从观赏者感受的角度研究城市规划,有助于设计师更清晰地认识城市环境的整体形态。对我们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研究同样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城市的某一处场景如果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给人们带来快乐,那么城市中的园林更会让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园林中盛开的鲜花、浓荫的树林或是一潭泉水都会给人自然清新的感觉,更能调节紧张情绪、陶冶情操。 园林设计中利用水景的识别性和可塑性,成为创造园林个性空间的要点。比如,城市中心广场的大型音乐喷泉,给人以欢快、喜庆的印象;密林深处的潺潺溪流,提示进入幽静、清爽的郊野;山峦之中一泻千里的瀑布,令人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各式各样的园林水景使人们体验环境空间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心理图象,感受丰富的内心变化。为此,把“意象”的概念引入到园林水景范畴,有助于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以一种新的视角,研究观赏者的感受,建造更完整的水景空间。 2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意象 园林艺术论文 将“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讲究师法自然,运用写意的方法追求对山、海等自然景观的模仿。其中,以水写意,在“壶中天地”之间,运用面积极其有限的水体充分表达自然水景丰富的效果,从而体现园主人的思想情怀。如,颐和园谐趣园中的“玉琴峡”,与开阔的昆明湖相比,安静、清爽,在山石间跌落的溪水掩映在竹林之中,仿佛玉琴之音,悦耳、动听,表达园主人追求幽雅、自然的思想;又如苏舜钦名己园为“沧浪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以明志。这些都表明,园主人通过园林水景的营造,反映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并将他们对水景的视觉感受,上升到内心世界的表达。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造园者为满足园主人的审美需求,往往是从诗格画理中寻求精髓,来创造个性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面积不论大小,在空间布局上都遵循一定规律,用疏密相间,大小对比,迂回曲折,虚实相间,以及对景借景等手法来创造不同特色的园林。水景的空间格局虽变化多端,但也有规律可寻。归纳起来,古典园林中水景的空间意象具有以下特点: 2.1激发情感,古典园林中的山水园讲究寄情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在叠山理水时,把大自然广阔的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在水、石、树等造园要素的构建过程中,以师法自然为理论指导,依据诗画中的意境创造空间,使观赏者在园林中可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如周维权曾评价,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叠山理水为主要造园手法的人工山水园,其意境的涵蕴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可以称之为“意境园”。富含意境的园林空间必然给同样具有文化素养的观赏者带来高雅脱俗、风格独特的享受。 将情感寄托于园林山水中的例子很多,如北海的“濠濮间”,引用庄子。秋水中的典故,取归隐田园的意思。在空间营造中,造园者用起伏绵延的土丘将“濠濮间”与其它景区隔开,形成世外桃园的格局,入口部分运用蜿蜒曲折的小路将游人引入古木森然的“峡谷”。观赏者在由北海开敞的水景被引至狭窄的山谷溪涧,最终到达明朗的水榭的游览过程中,完成了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进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境界 职称论文写作发表。 另外,古典园林中经常运用匾额对联和碑刻的形式提取园林主题,与庭院建构相映成辉,增添整个园林的诗情画意,从而调动游览者的情绪,使其融入典雅的环境中。颐和园的夕佳楼上匾额对联借昆明湖的景色提取园林主题,使夕佳楼成为观赏昆明湖夕阳佳景的地方。楼上对联写到:“隔叶晚莺藏谷口,花雏鸭聚塘坳。”此联出自陆游诗题斋壁,意思是说,站在夕佳楼上,向东看,谷口的树丛深处藏着晚归的黄莺。向西望,昆明湖的水湾处聚有吞食水草的小鸭。当观赏者结合对联中所描述的内容,登上夕佳楼,四周眺望,欣赏波光粼粼的金色湖面时,更能深刻体会到夕阳下的昆明湖水景意象。 2.2可识别性,园林中的各处水体有自己的名字 当我们查询古典园林的某一处景点时,都以景点的名字为标志。尤其是以水景为中心的园林,更以水景的名字来提示景观的主题。早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4年建立的建章宫,园林西北部开凿大池,名叫太液池,“太液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业”。在太液池中堆筑三岛屿,象征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这代表来到神仙境地的一池三山成为园林的中心。后人多用一池三山表达吉祥的寓意,作为园林理水的一种模式,尤其是在较大的皇家园林中。圆明园是以水面为主题的水景园,其中部宽达600多米的福海,其中也有三个岛屿,组成一池三山的景观。由园区其它部分来到福海,顿时感到视线开阔,标志着来到圆明园的中部,福海也就成为圆明园的主景区之一。 水体按形态包括河、湖、池、沼、涧、溪、泉、瀑等。在园林中,借助地势创造不同形态的水景,标识出富有内涵的名字,增添了整个空间的个性特征。如拙政园的小沧浪,环秀山庄的飞雪泉,狮子林的涵碧泉等。通过水景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动静变化和不同的水景形态,小沧浪平静、收敛,飞雪泉活泼、奔放,涵碧泉则涵蓄而清凉。 2.3巧于因借,强调主景的标志作用 园冶中关于借景的依据讲到“因借无由,触景俱是”,说的是因地借景,并没有什么来由,触景生情,到处让人选取。古典园林中的水景建造,多是依据地形高差变化,将地界周边的自然河流引入园中,借助水景丰富空间内容,提升水景在园林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皇家园林中的水,大多直接利用大自然的江河湖海或泉池,成为园林的主体。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是引玉泉山的山泉及池沼之水。其中颐和园的昆明湖,借助水景凝聚了玉泉山和湖岸周边的建筑,统一全园景观,昆明湖倒影万寿山与佛香阁,成为全园中心,更加衬托湖水在园林中的标志性地位。 3园林水景空间的基本意象 中国意象审美理论中,“意象”就是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怀的客观物象。园林水景的基本意象概括为山水意象、边界意象、标志意象和动静意象。 3.1山水意象 中国园林的特点被称为山水园,在造园中,自然风景中的山水形态和特点,成为园林叠山理水手法的来源。自古园林讲究师法自然,园林造景如能仿自然之态,必是水与山、水与石的相依相伴关系。这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设计思想所表述的是自然,但又不是纯粹地照搬天然山水,而是人心目中的自然,是人与自然的最理想的关系,使园林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深受道家和儒家哲学思想影响的中国园林,在设计中讲究“顺其自然”,顺应地势、地形变化,布置山水格局,将山水的体量与园林的面积统一协调。这种造园手法尤其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空间大小变化和虚实变幻之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园林的水池比拟成自然的湖面,甚至庭院中的一座山石能令人联想到黄山、泰山、华山等名山奇峰,旁边的一潭小水池也能让人想象成河湖、海洋。 当我们谈论园林时,山水关系被认为是构成园林的基本骨架,水景意象的山水关系往往给人带来自然的艺术享受。无论园林中的山水采用什么材料,是具象或是抽象,都会激发观赏者对自然的联想。如劳伦斯。哈普林在美国波特兰市设计的演讲堂前庭广场,是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方形庭院。清澈的水流由80英尺宽、18英尺高的混凝土峭壁上直泻而下,烘托整个空间生气勃勃。这种用人工材料建造的水景传达大自然水景的形、色、声的神韵,仿佛置身于天然悬崖、峭壁,瀑布、流水的景观中。相反,如果将自然中的山水照搬到城市环境中,可能会变得不自然了。 3.2边界意象 水本身没有固定的形状,水景形态依据容器的形状、大小而变化,具有可塑性。水景的边界可以是规则的几何形,表达人工的严谨;也可以是自然的曲折形式,表达自由变化。就水景的面积来说,大水面视野开阔,可以感受海纳百川;小水面潺潺绵绵,给予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水景特征的界定中,不仅是围合范围的形状、大小引发观赏者对水的不同印象,驳岸材料所表现的质感也能触发人们对水的不同感受,或比邻、或亲近、或远观、或触摸。水景的驳岸分为硬质驳岸和软质驳岸。硬质驳岸包括山石驳岸、混凝土驳岸、木桩驳岸、砾石驳岸等硬性材料构筑的驳岸线,感官上较为人工化;软质驳岸主要包括草坡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材料围合的驳岸形式,与硬质驳岸相比更加自然、生态。 驳岸的形式、宽度、高差决定人与水的不同关系。直立陡峭的山石驳岸使人对水敬而远之,观赏者会与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增加了观赏视线与水面的距离,适合远观,欣赏水面的整体效果。大多数穿越城市的河流两侧采用这样的驳岸处理方式,以保证枯水期与汛期的水位变化。与直立驳岸效果相反的缓坡驳岸和亲水平台,为人们接近水、感知水创造条件。 3.3标志意象 水景成为园林空间的标志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古代哲学认为“虚”是哲学的最高境界,最高追求。老子中说,“至虚极,守静笃。中国传统园林,多以水景为中心来构园。如苏州的网师园、留国、狮子林、怡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寄啸山庄,吴江同里的退思园等等,都是以一个水地为中心,旁置山石、林木、建筑等等。 现代园林中,许多城市的市政广场中心设计喷泉,与音乐、灯光效果相配合,成为广场的主要特征,也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喷泉本身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可以振奋精神、陶冶情怀,丰富城市意象。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年国庆都要在广场中心设置音乐喷泉,喷泉开启时,顿时将游览者带入欢快祥和的节日气氛中来。同时,这种大型喷泉作为现代化水景的形式,成为天安门广场在节庆时期内的标志,为游客和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3.4动静意象 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极为细致地描绘了水的多情状态。水的动静变化是水景区别于其它园林要素的主要特征。 动态的水包括瀑、溪、泉、涧等。如瀑,汹涌澎湃,故产生激昂奔放之感;溪,蜿蜒曲折,带来天然野趣之感;泉,喷涌活跃;涧则清凉含蓄。用心来欣赏各种各样的水态,会因人而不同,产生许多深浅不同的各自的欣赏情趣、情感与启示。 静态水景是相对而言,静态水景只是说明它本身没有声音、很平静。这些都是人的视觉、听觉的主官感受。园林风景中的静态水面,大者如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北京昆明湖小者为一池一潭。 4结语 园林水景意象的表现形态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园林水景的基本意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地组成一个综合的水景意象。清晰明确的水景意象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和愉悦感。另一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呼叫中心的关键技术的组成
- 灯具维修培训课件
- 2025年成品油销售合同
- 2025年延边货运从业资格考试
- 小儿期前收缩的健康宣教
- 2025长沙瑞翔建筑外墙防渗涂料技术有限公司涂料采购合同
- 花店蛋糕店结合的创业计划
-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健康宣教
- 口腔科的护理基本操作
- 2025签订购房合同注意事项
- 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入院后处理流程
-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动点问题探究教学课件设计
-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
- 2400kn门机安装使用说明书
- 2023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IS软件工程第章 GIS软件工程的方法
-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 2019年辽宁省普通高考志愿填报表(一)
- 《地基基础-基桩静荷载试验》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质量检验控制流程图
-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