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讲义.doc_第1页
法制史讲义.doc_第2页
法制史讲义.doc_第3页
法制史讲义.doc_第4页
法制史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九州司法考试培训中心 网址: 咨询热线2 /5 2010年新九州理论班法制史讲义 学好法制史,决胜2010年!编讲:叶晓川 中国法制史命题趋势图唐律疏议 皇权的强化唐 宋元明清隋 三国两晋南北朝 清末 民国 汉 儒家化 封建刑制改革(修律) (宪法) 秦 西周 春秋 战国 (制礼) (变法) (法经) 由具法到名例律【历年考点汇览】 中国法制史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单选2008年试卷一第8题西周契约制度2008年试卷一第9题中国古代主要法典的体例结构2008年试卷一第10题成文法的公布2007年试卷一第10题西周与宋代的婚姻家庭与继承立法2007年试卷一第8题商鞅变法2006年试卷一第15题诬告反坐原则2006年试卷一第16题“春秋”决狱2005年试卷一第15题“亲亲得相首匿”2005年试卷一第17题汉文帝除肉刑2004年试卷一第15题西周的婚姻制度2003年试卷一第6题法经多选2009年试卷一第57题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和演进2009年试卷一第58题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相关知识2008年试卷一第57题死刑复奏制度2007年试卷一第58题西晋、唐、古罗马法学家的法律解释和美国、德国法学家的法学著作的效力2006年试卷一第63题汉至五代的刑讯原则2005年试卷一第63题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2005年试卷一第64题法律的儒家化2004年试卷一第60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发展第二节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单选2009年试卷一第13题唐代的典当制度2009年试卷一第14题宋代的法律制度 2008年试卷一(延)第9题南宋继承制度2007年试卷一第9题唐律五刑2006年试卷一第17题化外人原则2005年试卷一第16题翻异别勘多选2008年试卷一第58题永徽律疏2008年试卷一(延)第58题明大诰2008年试卷一(延)第59题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2007年试卷一第57题唐律中的“十恶”2004年试卷一第59题唐宋法制的基本内容2003年试卷一第38题唐律疏议2003年试卷一第39题南宋财产继承制度第三节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单选2009年试卷一第15题清代末期司法体系的变化2008年试卷一(延)第8题大清新刑律2007年试卷一第11题清末“预备立宪”2006年试卷一第18题清朝的会审制度2004年试卷一第16题清末的法制发展2003年试卷一第7题大清民律草案多选2003年试卷一第35题中华民国宪法(1947)2003年试卷一第36题会审公廨不定项选2004年试卷一第86题清末修律新华考资外国法制史第一节罗马法单选2009年试卷一第8题摩奴法典的相关知识2008年试卷一第11题罗马法的分类2008年试卷一(延)第10题罗马法的重要制度2007年试卷一第12题古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的关系2006年试卷一第20题罗马私法2003年试卷一第8题罗马法的复兴多选2008年试卷一(延)第57题十二表法2004年试卷一第61题国法大全2003年试卷一第34题罗马法的渊源第二节英美法系单选2007年试卷一第13题英国陪审制度2004年试卷一第17题衡平法多选2008年试卷一第59题各国法律制度2006年试卷一第64题英国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区别2005年试卷一第65题各国司法制度不定项选2003年试卷一第85题美国法的历史地位第三节大陆法系单选2009年试卷一第16题德国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2006年试卷一第19题德国法律制度2005年试卷一第18题法国民法典2004年试卷一第18题大陆法系多选2003年试卷一第37题德国民法典一、法律思想历史时期法治思想夏商时期神权法思想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周公)。德的要求:敬天、敬祖、保民西汉中期至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董仲舒)宋代以后“明刑弼教”(朱熹)清末“中体西用”(沈家本)【真题提示】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2005/1/63)答案:ABC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2、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09/1/57)答案:ABD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二、中国古代重要的民事立法(一)西周出礼入刑礼的精神原则,即“亲亲”与“尊尊” 出礼入刑:礼正面规范言行,刑处罚违礼行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礼有等级差别,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有特权“五礼”包括:军(行兵仗之礼)、凶(丧葬之礼)、嘉(冠婚之礼)、宾(迎宾待客之礼)、吉(祭祀之礼)二、中国古代重要的民事立法(一)西周出礼入刑礼的精神原则,即“亲亲”与“尊尊” 出礼入刑:礼正面规范言行,刑处罚违礼行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礼有等级差别,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有特权“五礼”包括:军(行兵仗之礼)、凶(丧葬之礼)、嘉(冠婚之礼)、宾(迎宾待客之礼)、吉(祭祀之礼)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契约 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质”和“剂”有别,“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质人是专门管理契约的机构婚姻 婚姻缔结的原则:“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的“六礼”程序: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清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家定婚)、纳征(纳币,送聘礼)、请期(男方携礼至女家商定婚期)、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新华考资 婚姻关系的解除:“七出” :不顺父母(逆德)、无子(绝嗣不孝)、淫(乱族)、妒(乱家)、恶疾(不能共祭祖先)、多言(离间亲属)、盗窃(反义);“三不去”: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继承身份继承: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财产继承:“诸子均分”。【真题提示】1、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2008/1/8)答案:BA傅别 B质剂C券书 D书券(二)宋代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契约 买卖契约分为绝卖(一般买卖)、活卖(典卖)和赊卖(类似预付方式)租赁契约对房屋的租赁称为租赁或借,对人畜车马的租赁称为庸、雇租佃契约宋时由地主向国家缴纳田赋,佃农过期不交地租,地主可以于每年十月初一到正月三十向官府投诉,由官府代位所取借贷契约借是使用借贷、贷是消费借贷。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报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婚姻 婚龄的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禁止五服以内亲属结婚(姑舅两姨兄弟姐妹结婚例外)。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原则上禁止在任州县官与部下、百姓交婚允许妻子在一定条件下(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离婚或改嫁继承允许在室女、出嫁女享受部分继承权,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南宋绝户立继承人分为立继(夫亡妻在从妻)和命继(夫妻俱亡从其尊长亲属)【真题提示】1、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7/1/10)答案: BA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B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C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D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2、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2003/1/39)答案:ADA“立继” B“祖继”C“嗣继” D“命继”3、杜甫有诗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2009/1/13)答案:A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行者构成“坐赃”三、中国古代重要法典的演变及其特色铸刑书、铸刑鼎与竹刑“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铸刑鼎”: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竹刑”:邓析综合当时邓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著而成的,虽属私人著作,但也影响深远法经内容魏国李悝所作盗法、贼法,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产的法律规定网法(又称囚法),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杂法,“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具法,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刑法典中的总则部分历史地位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和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魏律该律共18篇将 “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将“八议”制度(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正式列入法典晋律又称泰始律,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精减法律条文,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在刑名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内容上进一步纳礼入刑,最突出的表现是第一次把“五服制”引入法典,即“准五服以制罪”北魏律该律共20篇将“官当”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吸收汉晋立法成果,采诸家法典之长,“取精用宏”北齐律该律共12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置于全律之首,充实了刑法总则精炼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11篇: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规定“重罪十条”(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开皇律规定了“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不道、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注意与“重罪十条”区别:去掉“降”,多了“不睦”,强调“谋”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以劳役刑为主武德律唐高祖时制,唐代首部法典 贞观律确立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增设了加役流制度唐律疏议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在贞观律的基础上,纂定永徽律,并下令召集律师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释,撰律疏30卷,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称为永徽律疏;至元代后,人们以疏文皆以“议曰”二字始,故又称为唐律疏议唐律疏议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它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得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年间制定,首次规定法官回避制度。宋刑统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封建法典,它在内容上沿袭唐律疏议,但在律下分213门,而且律后附有唐中期以后至宋初的敕、令、格、式编敕敕是指皇帝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颁布的诏令,为一时之权制,不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编敕是把众多的散敕,加以分类汇编,经皇帝批准颁行后,具有了普遍的法律效力。编敕起始于宋太祖建隆编敕。宋仁宗之前,基本上“律敕并行”。神宗时设有“编敕所”大明律洪武二十二年大明律一改唐、宋旧律的传统体例,形成了以名例、吏、户、礼、兵、刑、工等七篇为构架的格局明大诰是将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审理的案例整理汇编而成的一部特别刑法,表达了朱元璋重典治国的思想和主张。明大诰由案例、峻令、训导三方面内容组成大清律例于乾隆五年完成,颁行天下。它以大明律为蓝本,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中国传统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大清会典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会典”;从乾隆会典开始,典、例分编【真题提示】1、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1/10)答案:DA不制定法律B不规定刑罚种类C不需要判例法D不公布成文法2、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2003/1/6)答案:D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3、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8/1/9)答案:C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4、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8/1/58)答案:ABD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C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四、中国古代重要的司法原则朝代司法原则西周狱(刑事案件)、讼(民事案件)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死刑的总称)三刺(群臣、群吏、万民)五听(辞、色、气、耳、目)四、中国古代重要的司法原则朝代司法原则西周狱(刑事案件)、讼(民事案件)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死刑的总称)三刺(群臣、群吏、万民)五听(辞、色、气、耳、目)秦朝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甲小未及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法律答问公室告(贼杀伤、盗,百姓必须告发),非公室告(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不得告发和受理);诬告反坐汉朝上请:始于汉高祖(“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到东汉时成为普遍特权恤刑原则:始于汉景帝(“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侏儒,当鞠系者,颂系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正式确立于汉宣帝,以卑匿尊免罪春秋决狱:“论心定罪”秋冬行刑(谋反大逆除外)1、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2006/1/16)答案:C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唐朝区分公罪与私罪(公罪从轻)自首免罪(附条件:犯罪未发;不能“不尽”、“不实”;不适用于越度关、奸、私习天文、折伤人、谋反等重罪;上缴或偿还赃物)自新减轻处罚新华考资 化外人原则(同一国籍的按其本国法,不同国籍的按中国法)类推原则(举轻明重,举重明轻)保辜制度依法刑讯,众证定罪三司推事(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御史中丞)三司使(大理寺评事、刑部员外郎、监察御史)都堂集议制(死刑案件)4、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2006/1/17)答案: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C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D适用唐朝的法律宋朝折杖法(反逆、强盗等重罪除外)配役刑(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杖脊、配人、刺面)凌迟(首用于五代时的西辽,北宋仁宗时使用,神宗熙宁以后成为常刑,南宋庆元条法事类将其作为法定刑)提点刑狱司:巡视州县,轻者立断,重者奏裁翻异别勘洗冤集录:南宋宋慈,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5、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鞫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的?(2006/1/63)答案:ABC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B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C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D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元朝四等人制度蒙汉异法(蒙古人及宗室的案件由中央大宗正府审理,汉人及南人的案件由刑部审理)明朝从重兼从新原则重其所重(贼盗、钱粮),轻其所轻(风俗、礼教)县审结笞杖案件,省提刑按察使司审结徒刑案件,军流以上案件由中央决定原告就被告;军民分诉分辖制廷杖(明太祖朱元璋首用);厂、卫干预司法清朝州县决定笞杖刑,督抚批复徒刑案件会审:秋审(地方上报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朝审(刑部判决的重案,京师附近斩监候、绞监候案件),结果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真题提示】1、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2006/1/16)答案:C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2、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2005/1/15)答案:A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3、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2005/1/64)答案:ACDA汉代的春秋决狱B明代的“九卿会审”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4、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2006/1/17)答案: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C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D适用唐朝的法律5、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鞫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的?(2006/1/63)答案:ABC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B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C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D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6、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本路(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提刑司对本案可能做出的下列处置中,哪一种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制度的规定?(2005/1/16)答案:BA发回原审州府重审B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C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理D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 7、 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甲“因戏而误杀旁人”,被判处绞监候。依据清代的会审制度,对某甲戏杀案的处理,适用下列哪一项程序?(2006/1/18)答案:BA上报中央列入朝审复核定案B上报中央列入秋审复核定案C移送京师列入热审复核定案D上报中央列入三司会审复核定案8、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9/1/14)答案:CA.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D.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 五、中国古代重要的刑罚和罪名刑罚与罪名秦汉徒刑:城旦、舂(五年);鬼薪、白粲(四年);隶臣、妾(三年);司寇、作如司寇(二年);候(一年)耻辱刑:髡(去发)、耐(或完,留发)死刑:“具五刑”唐六杀(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六赃(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坐赃与职权无关明奸党罪(明太祖时期创设)充军(终生充军和永远充军)【真题提示】1、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2006/1/15)答案:AA死刑 B迁刑C城旦舂 D笞一百2、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1/9)答案:C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六、中国古代司法机关的演变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从司寇到廷尉西周时期,中央设大司寇,负责实施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基层设有士师、乡士、遂士等负责处理具体司法事宜秦汉时期,廷尉为中央司法机关的长官,审理全国案件;郡守负责全郡案件审理;县令兼理本县司法,负责全县审判工作;基层设乡里组织,负责本地治安与调解工作御史制度变革秦代御史大夫与监察御史,对全国进行法律监督汉代时期御史大夫(西汉)、御史中丞(东汉),负责法律监督西汉武帝以后设立司隶校尉,监督中央百官与京师地方司法官吏;刺史,专司各地行政与法律监督之职魏晋以降,为抑制割据势力,御史监督职能有明显加强。御史台主监察,权能极广,受命于皇帝,有权纠举一切不法行为唐宋时期大理寺北齐时正式设大理寺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流徒案件的判决,须送刑部复核;死刑案件必须奏请皇帝批准,对刑部移送的死刑与疑难案件具有重审权刑部唐代刑部:复核大理寺判决的徒、流刑以上的案件,以及州县判决的徒刑以上案件,并有权受理在押犯申诉案件宋代刑部:负责大理寺详断的全国死刑已决案件的复核及官员叙复、昭雪等事。注意:神宗后,刑部分设左右曹,左曹负责死刑案件复核,右曹负责官吏犯罪案件的审核,其职能有所扩大宋审刑院是太祖时为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设立的,使大理寺降为慎刑机关,地方上报案件必先送审刑院备案,后移送大理寺、刑部复审,再经审刑院详议,交由皇帝裁决。神宗时裁撤,恢复刑部与大理寺的原有职能御史台以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为正副长官,下设台、殿、察三院,是中央监察机构,有权监督大理寺、刑部的审判工作,同时参与疑难案件的审判,并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下属的诸御史三司推事中央或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刑部待郎、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组成临时最高法庭审理地方司法机关唐代地方司法机关由行政长官兼理宋代地方州县仍实行司法与行政合一之制,但从太宗时起加强地方司法监督明清时期刑部明代刑部增设十三清吏司,分掌各省刑民案件,加强对地方司法控制。负责以下事务: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审核地方上报的重案,死刑应交大理寺复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徒刑以上案件;处理地方上诉案及秋审事宜;主持司法行政与律例修订事宜大理寺明代大理寺是负责案件复核的“慎刑”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复核死刑案件,平反冤狱,同时参与秋审、热审等,如发现刑部定罪量刑有误,可提出封驳都察院明代都察院掌纠察。主要是纠察百司,会审及审理官吏犯罪案件。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 中央上述三大司法机关统称“三法司”。对重大疑难案件三法司共同会审,称“三司会审”地方司法机关明朝地方司法机关分为省、府(直隶州)、县三级。沿宋制,省设提刑按察司,有权判处徒刑及以下案件清朝,地方司法分州县、府省按察司、总督(及巡抚)四级,其中州或县为第一审级,有权决定笞杖刑,徒以上案件上报 【真题提示】1、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9/1/58)答案:ABDA.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B.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C.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D.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七、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制改革商鞅变法改“法”为“律”,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主张,实行“轻罪重刑”、“不赦不宥”,鼓励告奸,实行连坐汉文帝废肉刑起因:汉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公之女缇萦上书文帝改革内容:把黥刑(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改劓刑为笞刑三百,改斩左趾为笞刑五百,斩右趾为弃市评价:这次改革从法律上废除了肉刑,但存在“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之缺陷汉景帝刑制改革改革内容:将文帝时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 同年,景帝又颁布箠令,改革刑具,规定行刑不得换人评价:为结束奴隶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死刑复奏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批准死刑复奏制度,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奠定基础。唐太宗将三复奏改为五复奏【真题提示】1、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1/8)答案:D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2、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2005/1/17)答案:B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3、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1/57)答案:ABD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八、中国近代法制(一) 清末1、清末“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过程1900年以后清王朝实行“新政”1905年“仿行宪政”,派五大臣赴日本等国考察,设考察政治馆,后改为宪政编查馆1906年9月发布“预备立宪谕”并进行官制改革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各省设立谘议局,1910年成立资政院1911年11月匆匆发布重大信条十九条,但也未挽回颓局,“预备立宪”即告破产新 华 考资 钦定宪法大纲清廷宪政编查馆编订,于1908年8月颁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共23条,分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特点:皇帝专权,人民无权“十九信条”1911年清王朝迫于武昌革命风暴,匆匆命令资政院迅速起草宪法,企图度过危机,资政院仅用3天时间即拟定,并于1911年11月3日公布清政府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抛出的又一个宪法性文件,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更暴露其虚伪性谘议局与资政院清末“预备立宪”时期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1909年开始在各省设立。督抚监督谘议局的各项权力,可以责令谘议局停会、解散;实际上它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民意机构清末 “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构,于1910年正式设立。只不过是承旨办事的御用机构,根本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议会组织【真题提示】1、关于清末“预备立宪”,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2007/1/11)答案:DA 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B十九信条取消了皇权至上,大大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与内阁总理的权力C清末成立的资政院是中国近代第一届国家议会D清末各省成立了谘议局作为地方督抚的咨询机关,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预决算等2、清末修律大清现行刑律1910年颁行改律名为“刑律”取消了大清律例中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称而分的六律总目,将法典各条按其性质分隶三十门关于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等纯属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科刑废除酷刑创制新罪名,如妨害国交罪、妨害选举罪、私铸银圆罪、破坏交通罪、破坏电讯罪等只是在形式上对大清律例稍加修改而已,但最能体现封建旧律本质的“十恶”、“八议”尚还保留,诸法合体的形式也未废除,所以无论在表现形式、法典结构以及具体内容上都不能说是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只是新刑律实施前的一部以刑为主的过渡性法典大清新刑律1911年公布,未正式施行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惟一内容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形式,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确立了新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刑法制度,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但仍保持着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大清民律草案1911年8月完成,未能正式颁布与施行由修订法律馆主持,沈家本、伍廷芳、俞廉三等主持,日本法学家松冈正义等外国法律专家参与起草分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大清商律草案修订法律馆于1908年9月起草了大清商律草案,1911年9月农工商部起草了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分为总则、商行为、公司律、票据法、海船法五编,共1008条是近代中国惟一的商法典.体例严谨,内容周详,但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1910年完成,但均未及颁行诉讼法草案均系仿照德国诉讼法而成大理院编制法1906年颁行是清廷为配合官制改革,而制定的关于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的单行法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l907年颁行清政府颁行的关于审级、管辖、审判制度、检察机构等诉讼体制和规则的一部过渡性法典法院编制法1910年完成,但未颁行清政府仿照日本制定的关于法院组织的法规,吸收了西方国家公开审判等一系列司法原则【真题提示】1、下列有关清末制定的刑事法典的表述何者为正确?(2004/1/86)答案:BCA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律例和大清新刑律B大清新刑律结构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C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大清现行刑律D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2、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2003/1/7)答案:D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3、清末司法体制的变化清末司法体制的变化四级三审制及诉讼制度确立一系列近代意义上的诉讼制度,实行四级三审制,规定了公诉制度、证据、保释制度审判制度上实行公开、回避等制度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领事裁判权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间的诉讼:依被告原则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诉讼由所属国审理不同国家的侨民之间的诉讼:适用被告主义原则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与非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争讼:前者是被告则适用于被告主义原则,后者是被告,则由中国法院管辖各国在华法院审理案件适用其本国的法律会审公廨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凡中国人内与外国人诉公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甚至租界内纯属中国人之间的诉工也由外国领事审判并操纵判决【真题提示】1、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2004/1/16)答案:C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2、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下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3/1/6)答案:BCDA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B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D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3、1903年5月1日,在上海英租界发行的苏报刊载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5月14日,苏报又指出: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当局严加查办,于6月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自动投案。由谳员孙建臣、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人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人进行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对这一案件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9/1/15)答案:BA.这表明清廷实行公开审判原则B.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对中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C.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的领事裁判权受到了限制D.这表明清廷变法修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二)民国名称时间、政府及性质特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公布。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使民权主义所确立的政治方案和原则通过法律的形式进一步具体化确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更广泛的宣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依照三权分立原则,采用责任内阁制,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院行使行政权力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了人民享有的权力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天坛宪草北洋政府于1913年完成,因在北京天坛起草而得名采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确认民主共和制度。后袁世凯解散国会,“天坛宪草”遂成废纸袁记约法北洋政府于1914年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因受袁世凯一手操纵而得名彻底否定民主共和制度,代之以个人独裁 用总统独裁否定了责任内阁制用有名无实的立法院代替了国会制为限制、否定临时约法规定的人民基本权利提供了宪法根据中华民国宪法(1923)北洋政府于1923年公布,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贿选宪法)用漂亮的词藻和虚伪的民主形式掩盖军阀专制的本质 为平衡各派大小军阀的关系,巩固中央大权,对“国权”和“地方制度”作了专门规定中华民国宪法(1947)1946年11月,蒋介石非法召开国民大会,于12月25日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定于1947年1月1日公布,12月25日施行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而实际上的个人独裁政权体制不伦不类。既非国会制、内阁制,又非总统制。实际上是用不完全责任内阁制与实质的总统制的矛盾条文,掩盖总统即蒋介石的个人专制统治的本质罗列人民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但依据宪法第23条颁布的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戒严法、紧急治罪法等,把宪法抽象的民主自由条款加以具体切实的否定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之名,行保护封建剥削、加强官僚垄断经济之实【真题提示】1、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公布和实施中华民国宪法。下列哪些是对这部宪法的正确表述?(2003/1/35)答案:ABDA该法规定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制度B该法的基本精神沿袭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C该法体现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立法原则D该法确立的政权体制既不是内阁制,也不是总统制 九、罗马法罗马法十二表法的制定公元前450年十二表法: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罗马法的发展查士丁尼统一了市民法(共和国前期;仅适用于罗马市民;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与万民法(共和国后期;适用于罗马市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关系;所有权和债权)法学家活动的加强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法学著作与法律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国法大全的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法学汇编)、查士丁尼新律,标志着罗马法达到了最发达阶段罗马法的渊源市民法的渊源包括罗马议会(民众大会,平民会议,百人团会议)的法律、元老院决议、裁判官告示、法学家解释;万民法的渊源主要是外事裁判官的告示罗马法的分类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与长官法按照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为内容可划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罗马私法的内容人法自然人。罗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上述三种身份全部或部分丧失,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