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Ch3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研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发展条件及其行为方式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国际直接投资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提出了许多观点各异的直接投资理论。总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尚未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理论中独立出来,往往以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代表人物有纳克斯、麦克道格尔和肯普。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 Hymer)率先向早期理论发起挑战,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被经济学界认为是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的突破,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真正兴起,海默本人也被公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奠基人。随后,西方学者又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因素,相继提出了其他直接投资理论。从发展历程来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解释不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决定因素,如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第二阶段从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跨国公司的出现,国际直接投资的格局发生了变化,理论研究逐渐走向建立统一或一般理论的领域,致力于涵盖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的投资行为,解释所有国际直接投资的共同运动规律和行为模式,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另外,许多学者还另辟蹊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和特点,纷纷提出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理论,如“小规模技术理论”等。1 垄断优势理论3.1.1 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3.1.1.1 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没有区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不同于证券资本流动:对利率不敏感;在当地资本市场筹款;以实物形态进行;在于控制海外企业的经营,占据东道国的市场,进而赚取长期的垄断利润。传统的国际资本移动理论假定各国产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3.1.1.2 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最早提出垄断优势论。他在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时提出了两个基本命题,即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后经其导师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dle Berger)的发展而形成理论体系,并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最有影响的独立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任何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考察都要涉及垄断问题。 3.1.2 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海默对美国企业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寡占的部门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资本集约程度高、技术先进、产品差异性强的一些制造业部门,寡占程度较高。因此海默主张放弃传统国际资本移动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从不完全竞争角度来解释对外投资。不完全竞争,是指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及产品差异等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寡占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形式。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企业才能在海外生产中拥有和维持各种垄断优势,以抵消在海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取得高于当地企业的利润。垄断优势的来源:金德伯格把这些优势分为四类:一是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产品差别、商标、销售技术与操纵价格等;二是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包括专利与工业诀窍、资金获得的优惠条件、管理技能、原材料优势等;三是企业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四是由于政府干预特别是对市场进入及产量限制所造成的企业优势。3.1.3 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论述跨国经营企业的各种垄断优势;二是论证跨国经营企业在出口、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三种方式中选择直接投资的根据与条件。3.1.3.1 约翰逊(Harry G. Johnson)的研究强调信息(技术、知识)的专有性,在国际公司的效率和福利意义中指出:“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资过程的关键。”知识包括技术、诀窍、管理与组织技能、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垄断优势来自企业对知识资产使用的控制。3.1.3.2 凯夫斯(Richard E. Caves)的研究以凯夫斯为代表的学者在70年代初提出了“产品差异能力论”,强调创造差异产品的能力是跨国经营企业拥有的重要优势。为了扩大销路,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各种偏好,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优势使其产品发生诸如质量、包装及外形等实物形态的差异;也可以通过销售技能使产品在消费者心理上发生差别,如商标、品牌等。通过使本公司与其他公司的产品有所差别,公司便可获得对产品价格和销售量的一定控制,进而谋取利益。3.1.4 尼克博克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补充寡占反应理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美国学者尼克博克(Frederick T. Knicker Bocker)分析1948-1967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关资料后发现,战后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寡占行业的少数几家寡头公司进行的,他们的投资大都集中在同一时期成批发生。寡占反应行为才是导致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该理论认为在寡占的市场结构中,寡头企业的行为具有相互依赖性,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盯住竞争对手,在取得必要利润的前提下,使本企业的增长速度与对手保持同步,以维持自己的相对市场份额不变。当国内同一寡占行业的竞争对手率先到海外投资时,他的竞争对手也会相继效仿,其动机是保持相互之间的竞争平衡,巩固自己的竞争地位。3.1.5 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3.1.5.1 意义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明确地区分开来;转到了投资厂商行为及市场结构运行的微观角度;分析的重点越来越集中在“垄断优势”和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寡占市场)结构上3.1.5.2 局限没有深入研究企业如何才能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动态分析;以美国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结论缺乏普遍意义;垄断优势理论的局限还表现在其对许多投资现象是无法解释的。比如,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而不是出口和许可证方式来获利呢? 60年代以来,为什么发达国家中许多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在积极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呢? 162 比较优势理论日本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通过研究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在其代表作对外直接投资论中对海默的垄断优势论提出了质疑,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成本原理,详细分析和比较了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提出了解释日本对外投资的理论模型。该理论以国家为基本考察单位,进行了国际间优势比较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也被称为“小岛清模型”。3.2.1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比较优势理论围绕着三个基本命题展开: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的劳动与资本要素可以用劳动与经营资源(managerial resources)来代替。经营资源是一种特殊要素,既包括有形资本、也包括技术与技能等人力资本。如果两国劳动与经营资源的比率存在差异,那么它们在两种商品中的密集程度也有差异,结果将导致比较成本的差异。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有关。凡是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行业,其比较利润率也较高。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样,既受比较成本,又受比较利润率的支配,日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受比较利润率的支配。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与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美国型投资人为地把经营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生产要素,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寡头垄断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日本对外投资是自然资源开发与进口、纺织品生产、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心是自然资源开发与进口、纺织品生产、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在日本国内属于已失去或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行业,这些行业在东道国内正在形成优势或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而这些产业正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投资国的投资可以使东道国因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条件而没有显现的潜在比较优势显现出来,并充分利用。也就是说,本国所有趋于比较劣势的生产活动都应通过直接投资依次向国外转移。日本对这些国家的投资正可以促进它们的比较优势产业,扩大两国的比较成本差距,补充、创造和扩大两国贸易。同时日本也可以集中资源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实现直接投资对本国和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转化。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恰好相反,从本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开始,即逆贸易导向的对外直接投资,会导致对贸易的替代。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因而其投资企业规模远比欧美国家小的多。小岛清认为,日本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一般会更趋于比较劣势,但它们与东道国的技术等方面的差距较小,且转让的技术也多为适用技术,符合当地生产的要素结构及水平,投资也多采用合资形式。这样的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波及效应较大,不但促进了当地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出口,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和培训机会。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多为技术密集行业的寡头垄断公司,目的在于通过海外扩张维护其垄断地位,争夺东道国市场。直接投资所转移的技术多为高级技术,投资方式也多选择独资形式。这种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波及效应较小。3.2.2 比较优势理论的推论3.2.2.1 投资分类小岛清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考虑,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然资源导向型:这种投资是向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增加国内已失去比较优势或国内根本不能生产的产品的进口,属贸易导向的投资。其结果是促进制造品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垂直化专业分工。劳动力导向型:这种投资是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提高,因此将标准化的传统劳动力密集产品或密集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新产品,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的一种投资方式。其目的在于建立本国及第三国出口的生产基地。 市场导向型:一是由东道国的贸易壁垒引起的;另一类是寡头垄断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这类直接投资是由大型跨国公司的水平或垂直一体化实施的。它是否属于反贸易导向型取决于这类投资是否是垄断性质的直接投资。3.2.2.2 交叉投资小岛清还对发达国家间的交叉直接投资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发达国家间的交叉投资大多数是由于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引起的,投资往往流向东道国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既然交叉投资是在双方比较成本差距很小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它就很难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所以发达国家之间应该停止对东道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进行直接投资,而应当采用在产业内部,寻找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领域进行直接投资,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3.2.3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3.2.3.1 意义小岛清教授从与欧美学者对立的全新角度立论,在分析和总结“垄断优势论”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为首要原则,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只有比较利益原则才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投资国和东道国都不需要拥有垄断市场,因而并非拥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才能进行国际投资,具有比较优势或者寻求比较优势的企业都可以参与国际投资活动。比较优势论重视从国际分工的比较成本原理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并且强调对外直接投资应当促进投资双方比较优势的发展,扩大两国的对外贸易,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关系。3.2.3.2 局限性小岛清的理论分析及结论虽然符合日本早期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情况,但它无法解释80年代后日本向欧美国家大量投资的实践。根据这一理论,发展中国家只能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调整产业结构,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渐意识,并试图通过吸引直接投资、利用后发优势来发展本国较高技术层次的产业结构。另外,还有一些现象是利用这一理论不能解释的,例如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领域已经扩展到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第三产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等等。因此,小岛请教授的理论只能说反映了日本在战后某个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并非具有普遍意义。3 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主要是由英国学者巴克莱(Peter. J Buckley)、卡森(Mark Casson)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 M. Rugman)等人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他们力图根据美国学者科斯的交易机制和企业内部交易机制的关系来阐述战后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因。3.3.1 内部化理论概述3.3.1.1 内容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是市场内部化过程的产物,而中间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则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公司在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时,通过外部市场进行中间产品的交易,会面临许多障碍,从而提高了交易成本。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将各种交易不经过外部市场而在公司所属的企业间内部市场内进行,从而可以弥补外部市场机制的缺陷。当这种内部化跨越了国界,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就产生了。3.3.1.2 内部化理论中的市场不完全市场的不完全不仅仅表现在由规模经济、寡占或关税壁垒等带来的最终产品的不完全,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知识等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中间产品是相对于最终产品而言的,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它不仅包括半加工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更重要的是包括各种技术、专利、管理技术等知识产品。而知识、技术形态的中间产品,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整体性、共享性、质量不确定和不可检验性等特性,对市场的完善程度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外部市场难以保障中间产品市场交易有效进行,交易成本和市场的失效(market failure),就会迫使企业进行内部化。内部化就是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利用管理手段来协调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与产品交换,使中间产品在企业内部网络中自由转移,以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这样既避免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又能防止技术优势流失,维护了企业的特定优势。3.3.1.3 市场内部化的动机和实现条件市场内部化的动机知识产品的形成耗时长、费用大;知识产品的“共享性”决定了其价格很难经过市场来决定;知识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的“自然垄断性”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益;知识产品的过早外溢会给其拥有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此外,内部化意愿还取决于以下一些因素:地区特定因素,如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国家特定因素,如国家的政治、金融制度等;企业特定因素,即组织结构、管理知识和能力等。市场内部化的实现条件市场内部化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内部化本身的收益,但内部化过程也会使企业的成本增加,因此只有在内部化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内部化才会变为现实。内部化的实现取决于企业对内部化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内部化的成本包括:规模经济损失带来的成本。通讯成本。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在全球的分布,语言、社会环境和地理距离的差异会增加这方面的成本;国际风险成本。内部化后,企业对国外市场的垄断和当地企业的控制会引起东道国政府的干预,推行例如规定股权份额、对转移定价的监督和管理、甚至国有化等歧视性政策。这些都会使跨国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加大;管理费用。由于内部化交易的对象是信息性中间产品,通过外部信息系统可能会有泄密的风险,所以每个企业都必须建立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管理费用的大量增加。内部化的收益包括:消除外部市场供求的“脱节”现象。由于以市场为纽带的各种经营活动会产生“时滞”企业可以利用差别价格来充分享受它在中间产品上的市场势力,这是通过外部市场定价方式难以达到的。企业在内部市场内实行差别价格,而内部市场外的其他企业很难找到类似的替代品,进而维持了企业产品的平均价格,增加了总利润;消除外部市场因买方或卖方垄断而形成的不稳定。促进卖方和买方在产品性质及价格方面的信息达到均等,消除买方不确定性。有效规避政府干预造成的市场不完全。在外部市场上,价格公开,企业很难逃避政府的干预,而内部化以后,企业可以利用划拨价格来避开政府的干预,从转移资金、逃避税负等获得好处。3.3.2 内部化理论的适用性内部化理论有助于说明各种类型跨国公司及其直接投资的形成基础。例如知识产品市场化形成了研究与发展同生产及销售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原料加工等多阶段生产过程的内部化形成垂直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各国货币制度及政策的差异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不完全则促成了跨国银行的发展。内部化理论还可以解释跨国公司在出口、直接投资与技术许可证安排这三种方式之间选择的根据。内部化理论还可用来解释战后跨国公司的增长速度与阶段、盈利率变动,所以又被视为跨国公司的长期理论。知识产品的内部化保证了企业可以在研究与开发领域连续投资,为了吸收这些研发的成果,公司的生产与销售规模也应有同速度的扩大。相应的,跨国公司生产与销售的增长也越来越快,对外投资势必会出现高速增长。反之,在公司现有研究与开发领域的潜力枯竭时,跨国公司的增长速度将下降、盈利率减少、海外投资速度也降低,该公司很可能会被其他公司并购。此时,研究与发展范围广泛的公司,可以将研发能力转移到其他领域,以获得新的增长源泉。70年代中期,许多跨国公司的增长速度下降、合并现象增多、经营多样化程度提高的原因大致在此。3.3.3 内部化理论的评价3.3.3.1 意义内部化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海默与维农等人从寡占市场结构来研究发达国家企业海外投资的动机与决定因素,而内部化理论则转向研究各国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形式、企业国际分工与生产组织形式。内部化理论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论证了只要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化成本之和,企业就有动机并实现跨国投资经营。所以内部化理论即可运用于发达国家,又适用与发展中国家,既可用于国内又可用于国外,属于一般理论,能解释大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3.3.3.2 局限性内部化理论注重对所谓生产组织一般形式的分析,力图解释各国企业的投资动机与决定因素,忽略了对跨国公司这一典型的国际化垄断组织行为特征的研究。作为战后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跨国公司,不但服从国际生产的一般规律,又拥有其作为垄断资本的典型特征。我们在海默和维农等人的理论分析中都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的某些特征,但这些特征在内部化理论中,都消失在对所谓的生产组织一般形式的分析中了,这应该说是内部化理论的一个遗憾。另外,内部化理论的不足还体现在它没有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地理方向和区域分布做出一些解释,并且它只强调了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而忽视了市场积极方面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3.4.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 H. Dunning)于1977年提出了一个更一般和广泛适用的理论模式,即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该理论吸收了原有各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区位理论,对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做出了解释,同时分析了各国在国际贸易、资源转让及对外直接投资中选择直接投资的原因。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O.I.L Paradigm),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邓宁认为,这三类优势都不能单独用来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只有在具备全部三类优势时,企业才可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他对三类优势以及它们在决定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作了说明。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它是指企业拥有或掌握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具体包括专利、专有技术、管理技能、创新能力、企业规模、金融与货币获得、利用资源的能力、市场控制能力等。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它是指企业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过程中所拥有的特定优势。邓宁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它拥有的各种所有权优势,还取决于它对这些优势实行内部化的意愿和能力。企业将其所有权优势内部化的动机是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这种市场的不完全性包括两个方面:1.结构性的不完全性,这主要是由于对竞争的限制及其带来的高交易成本导致的;2.认识的不完全,它是指获得产品生产或销售的信息很困难,或成本很高。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它是指企业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区位优势取决于: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禀赋;市场条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制度和相关政策等。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只是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内部化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持和扩展垄断优势,而区位优势才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选址和国际生产布局的制约因素。只有国外区位优势较大时,企业才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事国际生产。区位优势构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3.4.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国际生产方式选择邓宁还利用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的不同组合来说明企业在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与许可证安排三种方式之间选择的根据。企业所有权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决条件,若企业对其技术等优势实行内部化有利可得,同时国外区位优势又有较大吸引力时,企业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若国外区位优势吸引力不大,企业将选择出口方式。当企业不须对其优势实行内部化,同时国外区位优势又无吸引力时,企业将选择许可证安排方式。企业国际生产方式选择方式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有有有出口贸易有有无许可证安排有无无3.4.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邓宁1981年在投资发展周期一文中,说明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不同的,这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该理论被称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它从动态的角度解释各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是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内容邓宁认为一国净对外直接投资(该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减去本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行为的发展变化,大体上符合这一趋势。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国的经济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劳动力供给以及政府政策等是不同的,因此各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也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直接投资流出和流入量,也决定了各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邓宁通过对67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67-1978年直接投资流入与流出量及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发现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与直接投资的流出和流入有关,他把这种关系称为投资与发展周期。在阐述这种关系的同时,邓宁还对国际直接投资阶段的划分、各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顺序推移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阶段(人均GNP低于400美元或等于400美元)。处于这一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流入和流出量都很小,这是缘于该国的企业还没有产生所有权优势和东道国各种条件的制约。第二阶段(人均GNP在400150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东道国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凸显。此时东道国对外投资的流出量仍很少,主要原因是该国企业还没有形成较强的所有权优势,但还是有可能在周边国家进行投资实践。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000400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由于本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增强,直接投资流出量上升,且速度可能超过流入量,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已经发生质的变化。这类国家多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第四阶段(人均GNP在5000美元以上)。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企业有着较强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具备发现和利用外国区位优势的能力,直接投资的流出量大大超过流入量。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全部都是发达国家。3.4.4 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邓宁的折衷理论因其高度的概括性、广泛的涵盖性和较强的适用性,被认为是迄今最完备的、被人们最广泛认同的一个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但也有学者认为,邓宁的理论解释性很强,仅是因为它几乎囊括了其他各种直接投资理论,它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和线索,而且各种优势等量齐观,缺乏逻辑性和主次之分,只是各种理论的简单归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邓宁的理论虽然没有多少新颖之处,它也并非是对其他理论分析变量的简单总结,而是对其他理论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综合吸收和系统联系,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高度,讨论这些变量对海外直接投资的作用。另外,邓宁将三种优势视为动态的,随着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这可以说是比较系统地解释了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及其动态变化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不仅限于讨论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还力图对企业整个国际经济活动,即出口贸易、直接投资和许可证安排做出统一的解释,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现实国际经济中,跨国公司不但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还是国际贸易和技术转让的主体。因此,解释了跨国公司整个国际经济活动的决定因素,就有可能建立一个将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与技术转让统一进行解释的理论基础,邓宁的理论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尝试。5 企业异质理论新新贸易理论从企业异质角度解释企业的出口决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是Melitz(2003)和Bernard, Eaton, Jensen, and Kortum(2003)。尽管二者对企业异质的考察角度不同,但是都是从企业个体生产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选择出口,有的企业选择只服务国内市场。Helpman, Melitz and Yeaple(2004)和Grossman, Helpman and Szeidl(2006)把新新贸易理论的企业异质视角应用到对企业出口还是FDI的解释。Helpman, Melitz and Yeaple(2004)认为出口和FDI都需要投入沉没成本,FDI的沉没成本更高,最低生产效率的企业会退出市场,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会依次选择出口和FDI3。基于美国企业层面数据的经验检验支持了其理论分析的结论。Helpman(2006)认为,从企业的行为角度研究产业结构可以为产业间和产业内的贸易和投资模式提供新的解释,可以为比较优势下新的注脚3.5.1 模型假设国家1、2,生产一种产品X;生产X的单位成本a(劳动),劳动生产率e=1/a;劳动价格w市场进入固定成本fE ;生产的固定成本fD;出口的固定成本fX(=生产固定成本+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的固定成本);FDI的固定成本(=生产固定成本+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的固定成本+海外生产固定成本)国家1、2对X的需求函数:q=p- 是X和相似产品的替代弹性,1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wa;价格p=wa,价格加成1从国家1出口到国家2关税率0t13.5.2 在国内销售还是出口在国内销售的利润:D=pq-waq-fE-fD =wa(wa) -wa(wa) -fE-fD = -(-1)(w)1-(a)1-fE-fD = -(-1)(w)1-e-1-fE-fD出口的利润:出口的边际成本wa(t+1)X=pq-wa(t+1)q-fE-fX =wa(t+1)wa(t+1)-wa(t+1)wa(t+1)- -fE-fX = -(-1)(w)1-(t+1)1-(a)1-fE- fX = -(-1)(w)1-(t+1)1-e-1-fE- fXFDI的利润I=pq-waq-fE-fI =wa(wa) -wa(wa) -fE-fI = -(-1)(w)1-(a)1-fE-fI = -(-1)(w)1-e-1- fE-fI斜率 -(-1)(w)1-(t+1)1- -(-1)(w)1-=(-1)(w)1-临界生产率: e1-1 e2-1 e3-1e(0 , e1-1, 退出市场e(e1-1 , e2-1, 在国内销售e(e2-1 , e3-1, 选择出口e(e3-1 ,), 选择FDI DX0-fE-fD-fE-fXe1-1e2-1Ie3-1(a)1-=e-1国内生产出口FDI 6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经营策略3.6.1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内涵全球战略的目标是在世界范围内构筑公司的整体优势,提高公司产品、服务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已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跨国公司追求的是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是在于某个子公司的局部利益和一时得失,把对公司全球战略贡献的大小作为衡量子公司业绩的标准;推行全球战略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实行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依据跨国公司企业内国际分工的原则,优化公司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把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产品销售、零部件筹集等再生产各个环节安排在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地区。3.6.2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策略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策略是跨国公司根据全球战略的要求,在其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所制订与实施的具体策略和手段。所有权选择、管理方式、进入与撤退、经营组织结构、生产与销售、技术转让、人事与劳务、财务与交换价格、国际谈判、信息获取与处理、研究与开发等。灵活性、多样性3.6.2.1 企业所有权选择股权占有 全部拥有95%以上;多数拥有50-94%;对等拥有50%;少数拥有49%以下。所有权并不等于企业控制权,东道国的宏观调控、行政审批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对外资企业进行控制非股权参与 70年代以来非股权参与日益增多所谓非股权安排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公司不参与股权,而是通过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技术授权、管理合同、生产合同、提供或租赁工厂设备、分包合同、共同研究开发、合作营销、共同投标、共同承担工程等方式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合作。技术授权:跨国公司将其研究开发成果中的专利权、商标及产品加工技术传授给当地企业,只收取专利费和技术费。管理合同:跨国公司将其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运用到当地企业,收取管理费。生产合同:与当地企业订立提供产品的合同,所需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方法、制造工艺等生产技术由甲方提供,而乙方承担实际生产任务。3.6.2.2 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企业内国际分工策略企业内水平分工: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分别承担同一种产品不同零部件的生产,然后集中到某个子公司进行装配和外向销售。 或者 不同国家的子公司生产同一类产品中不同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的产品。企业内垂直分工:国外子公司分别承担同一部门的不同生产环节,如研发、产品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加工、产品销售等等。 或者 承担不同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供应与分配策略怎样高效率的把企业内部的原材料、部件、产品从生产基地运往其他子公司和销售市场对子公司的供应:美国公司的企业内贸易占到美国出口的48%;总公司出口到子公司的比重39%,国外子公司出口到同系企业的比重63%。 根据对最终产品需求的预测,有计划地组织原材料、部件、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并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子公司规定具体的产量、供应对象、供应数量、交货日期、出售价格。对市场的供应:当地销售、出口到母国、还是出口到第三国?产品多样化策略 为什么要差异化i渗透到几个领域可以灵活运用资金,取长补短,投资多、回收期长的项目,可以通过投资少、收益快的项目弥补ii减少波动造成的损失,降低风险iii研发的协同效应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3.6.2.3 企业内财务链与转移价格跨国公司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存在多方面的财务联系与交换关系,这种财务联系和交换关系是通过特殊的企业内财务链和转移价格来实现的。企业内财务链注资、商品交易、短长期借款、劳务提供及费用支付、技术转让费用等等。一部分是业务的正常需要,另一部分则是策略操作转移价格 跨国公司内部在总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出口、采购商品和劳务时所规定的价格。这种价格是根据子公司所在国的具体情况和公司整体全球战略意义而人为制定的。如:i当子公司所在国外汇管制严格,利润汇出受到限制,或对营业利润抽税比较高时,总公司抬高供给子公司的价格ii当自公司面临激烈竞争时,总公司降低供给价格,打垮对手后再提高价格iii从利率低的国家筹措资金,给利率高国家的子公司使用iv当子公司所在国货币要贬值时,利用转移价格把利润尽快汇走;当货币要升值时,设法扩大子公司资金3.6.2.4 研究与开发跨国公司研发支出比重较高:5-20%,500强占全球研发支出的65%以上一方面,提升竞争力打败对手;另一方面转让技术获取高额利润跨国研发投资流向国外:需求的当地化、工程技术人员工资低3.6.3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调整3.6.3.1 对外投资的行业结构变化从粗加工工业向深加工工业转移;从标准技术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移;从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3.6.3.2 跨国并购风靡全球3.6.3.3 走向国际联盟和生产合作跨国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出于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目标的需要,采取一种长期性联盟与合作的经营方式。联盟与合作的领域相对集中;非股权参与;双方有特殊的竞争优势;技术联盟为主;大型跨国公司为主体7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6.1 积极影响3.6.1.1 加快了全球化进程3.6.1.2 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生产的国际化3.6.1.3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3.6.2 消极影响3.6.2.1 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3.6.2.2 对国际贸易的不良影响东道国对其贸易数量和方向难以干预,影响市场结构和国际收支垄断行业,操纵价格3.6.2.3 加剧所在国经济不平衡垄断和控制东道国行业;通过国际分工使东道国处于产业链末端 名句赏析!不限主题不限抒情四季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食物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_佚名越人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_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卓文君白头吟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崔护题都城南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_佚名上邪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_佚名击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_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高蟾金陵晚望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_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_俞彦长相思折花枝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_李商隐锦瑟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_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_乐婉卜算子答施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_苏麟断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_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崔护题都城南庄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_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_晏殊玉楼春春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_黄景仁绮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_惠能菩提偈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_孟郊登科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王维山居秋暝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_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马致远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名句赏析!不限主题不限抒情四季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食物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_佚名越人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_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卓文君白头吟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崔护题都城南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锈带钢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子午线轮胎成型机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舞台照明设备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无石棉制动器衬片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制作护士合同样本
- 劳务聘请工合同样本
- 劳动作合同标准文本备案
- 亲子乐园退租合同样本
- 办公家具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项目发展计划
- GA/T 2136-2024法庭科学电子数据侦查实验技术规范
- 建筑中级职称《建筑工程管理》历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
- DL∕T 1623-2016 智能变电站预制光缆技术规范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DG-TJ08-2002-2020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课件
- 2024年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厦门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 政治试卷(含答案)
- (附答案)2024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试题广东公需科
- 微创冠脉搭桥手术
- 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