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i 摘要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运用会计准则存在的弹性空间, 修正会计盈余 以期影响其传达的信息,最终达到自身目的的行为。本文旨在通过规范与实证分 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国 内外文献, 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定义, 本文更为赞同盈余管理是合法行为这一观点。 而后本文分析和列举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且从经济学、审计学和心理 学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 在第三部分本文着重论述了会计准则的制定 与盈余管理的博弈关系,得出会计准则并不是产生盈余管理“始作俑者” ,而是 被利用的工具的结论。论文的第四部分阐述了新会计准则发生的变化,分类列举 出这些变化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或助长作用。 第五部分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新会计准 则提高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同时分别从债务重组、资产减值、股份 支付几方面运用例证的方法说明了新旧准则对企业盈余的影响, 揭示了企业运用 新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如何。最后结合金融危机揭示出的问题,提出了政策 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金融危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ii a b s t r a c t earnings management is the management of exist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through the use of flexible space, to amend the accounting earnings in order to influence their message and ultimately to achieve their own ends. this paper aims to combine the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method of analysis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the impac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t home and abroad by combing literature, analy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is paper endorses the more legitimat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this view. then this analysis and listed enterprises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and from economics, auditing and psychology point of view of the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third part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game come to accounting standards, earnings management does not arise, initiator, but the tools used by conclusions. the fourth part of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classification set out these changes on earnings management or contribute to the role of inhibition. part v derived by empirical studies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listed companies to improve the conclusio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while separate from the debt restructuring, asset impairment, stock payment methods several examples illustrate the use of old and new guidelines for the impact on earnings, reveals the enterprise application of new criteria the degre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t last, the economy revealed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earnings management financial crisis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的影响研究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科研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 料。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 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 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1页,共 49 页 1. 绪论 本章主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采用的方法、研 究框架和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 1 . 1 研究背景 盈余管理是一个有着二十余年研究历史的课题。 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界开始致 力于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逐渐兴起,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国家尤 其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 我国会计学界对与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前,单一 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 使得我国企业不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 条件。1978 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 的经济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迅速成长、多种所有制经 济多元化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现代企业 制度在我国逐渐建立。正是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激发了企业经营者对于经营效 率和效益的关注,树立了他们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念,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 越发激烈。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证券市场也逐步成长起来,1990 年 11 月 26 日上 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同年 12 月 1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正式建立,上交所和 深交所的成立拓宽了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的融资渠道, 也提供了广大人民群众利 用新型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的机会。截止到 2008 年底上证所共有上市公司 864 家, 股票市价总值达 97251.91 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到 7972.87万户1;深证所共有上 市公司 740 家,股票市价总值达 2411453.09百万元,投资者开户数达到 7509 万户 2。 1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2009年市场资料 2 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年鉴 200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2页,共 49 页 盈余作为企业效益的外在表现形式, 企业需要良好的盈余信息证明其在该行 业内的市场地位; 而公开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也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 依据。此外,会计盈余还是许多契约和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参数,因此,会计盈 余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这也提供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虽然证券监管部门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和会计准 则,以期强化对会计盈余信息的及时、有效、充分披露。但是我国的盈余管理现 象的普遍性,从会计重述角度,就可略见一斑。根据李长青等人的研究3,我们 可以从报表重述角度看到在新准则颁布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状况。报表 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对存在虚假性信息、 误导信息或信息以后的历史财务报告进行 事后处置的公告行为,是对历史财务报告的重新表述。根据李长青等人对 1999 年 1 月 1 日至 2007 年 12 月 31 日范围内 1368 家上市公司发布的 1435 份年报补充 或更正公告统计,我们截取 2002-2006 年的统计数据得到下表: 表 1 年 份 200 2 2003 2004 2005 2006 合计 a 股 公 司 数 量 115 3 1205 1305 1319 1383 5212 重 述 公 司 数量 102 139 267 204 219 829 重 述 公 司 占比 8.85 % 11.54 % 20.46 % 15.47 % 15.84 % 15.91 % 3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课题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基于年报重述视角2008 年 9 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3页,共 49 页 从上表可以看到, 发生报表重述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所有 a 股上市公司数量的 比例均值为 14.68%,说明上市公司报表重述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对更正公告对应 于影响的性质分析,又可以得到下表: 表 2 消 息 性质 调增 盈余 调减盈 余 无影响 不确 定 更正 公司总数 37 232 456 22 747 更 正 公告 4.95% 31.06% 61.04% 2.95% 100% 由上表可以看出, 上市公司中涉及更正公告的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进行了盈余 调减。 另外根据文章对 266 家上市公司公告数据的统计, 有 85%以上是调减盈余, 这些上市公司盈余调减数均值为 2500 万,其中 21 家上市公司调减盈余额超过 1 亿元,有 112 家上市公司调减额超过 1000 万元。有 23 家公司在盈余调整后披露 年度的年报净利润由正变负。还有部分公司甚至因为重述盈余数量巨大,导致多 年亏损而退市。这些进行应报表重述的企业大多是由于盈余管理失败,被发现导 致的, 而那些经过审计但仍未被发现的盈余管理行为又会有多少呢?因此我们可 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普遍性。 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处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过程中, 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 却始终无法消除。 2006 年财政部新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这次的变革又会对盈余 管理产生何种影响,会计准则应该如何进行完善,本文研究的动因正是在于期望 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1.2 研究意义与方法 盈余质量是指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与其披露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 业绩的实际差异程度。首先,进行盈余管理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够促进会计 信息质量的提升, 从而协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现 状和发展能力。 其次, 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证券监管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4页,共 49 页 在进行准则修正和监管的过程具有参考作用。尤其在 2006 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 企业会计准则后,其在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之余,是否也具备了遏制盈余 管理行为的特点,是否具有前瞻性。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主要是通过理论阐述, 说明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及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实证研究则采用 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用多元化的方法证明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的实际影响。 1 . 3 理论基础 本文认为盈余管理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经济学理论中的信息经济学 理论,契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中的阿希效应理论以及虚假同感偏差理论。信息经 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 而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将所有权和经营管 理权分开, 因此掌握更多信息的企业管理层完全有能力和动力通过盈余管理达成 既定目标。 同时本文也认为盈余管理行为也体现着企业经营者的从众心理和虚假 同感心理,因此心理学理论同样可以解释盈余管理行为。 1 . 4 研究框架与内容 包括绪论在内,本文一共分成六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所示。 第一部分 绪论 本章针对国内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 义,并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内容作了概述。 第二部分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问题概述 本章主要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产生的动机与原因。 第三部分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5页,共 49 页 本章主要分析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博弈关系 第四部分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本章主要从理论上分析 2006 年新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 生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发生的变化, 然后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在哪些方面对企 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抑制,最后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为盈余管理留下的空间。 第五部分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章首先利用修正的 jones 模型从宏观角度对除金融企业外的 a 股上市公 司进行分析, 得出在新准则施行后, 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有所增加的结论。 而后, 本章节主要从公允价值的应用、债务重组和资产减值转回、股份支付四方面分别 分析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第六部分 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上述几部分的分析验证, 为会计准则制定以及如何弱化盈余管理 行为提出几点建议。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本文创新点主要在于结合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所体现出来的会计准 则存在的问题,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并且从心 理学角度分析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原因。 本文的不足在于采用 jones 模型进行回归时未考虑行业因素对盈余管理指 标的影响. 另外,由于水平有限,对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以及识别方 法还归纳的不够全面,有些方面还没有考虑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6页,共 49 页 2. 盈余管理基本问题研究 2.1 盈余管理定义 理清盈余管理的内涵,是研究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的出发点。虽然国外学者对 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 但是他们也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的或被普 遍接受的结论。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不同,研究结论的倾向性也 就会产生差异。 william scott(1997)的在其著作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中,阐述了对盈余 管理的看法, 他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利用会计政策在选择上的自由 度,从而对会计利润进行调节控制。其目的是促使企业股票价格上升,以形成企 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或者经营者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当然这种选择是在 gaap 允许的范围内。在这里,盈余管理行为被看成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 具体表现的一种。 美国会计学家 katherine schipper(1989)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包括董事会、经理、 部门负责人在内的企业管理层,或为了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或迫于相关利益集 团对其盈余预期的压力(主要来自政府主管部门或投资者),在其会计信息对外进 行披露时,有意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 healy and wahlen(1999)认为当管理者通过职业判断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编 制和交易结构,旨在或误导持股人对公司内在经营表现的判断,或影响基于报出 的会计数字所反映的契约结果时,盈余管理现象就发生了。 1999 年的蓝带报告认为,盈余管理是“蓄意选择在形式上被 gaap 所认 可的会计处理方式,从而使会计数据达到管理当局所希望的标准,但其实质上并 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 。 蓝带报告对于违反 gaap 的会计处理,将其 归类为“欺诈”行为。 marin(2005)等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超越真实性报告与欺诈性报告之边界的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7页,共 49 页 为或现象,即通过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会计报表虽缺乏真实性但也不是欺诈性报 告。 davidson、stickney 和 weil(1985)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下, 采取谨慎的措施以使得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的过程。 宁亚平(2005)认为:盈余管理和盈余作假是盈余操纵的两种表现形式。盈余 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 或通过重组经 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 但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的增加从某种 程度来讲,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 孙铮、王跃堂(2005)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行为,其利用了企业会计管制 的弹性,从而可以操纵会计数据。 刘峰(2005)认为盈余管理是对现行的会计制度存在的漏洞进行最大限度的利 用,当然这种行为是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 秦荣生(2001)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选择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市 场价值最大化得目标,在其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产生的一 种行为。 刘长青(2005)等基于经济学人性假设对盈余管理博弈分析,认为广义上的盈 余管理可以分为三类,即: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效率型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盈 余管理是不损害企业价值的行为。 levitt, goel tait-1=i 公司第 t-1 年的应计利润总额;revit=i 公司第 t 年的营业收 入变动额;ppeit=i 公司第 t 年的财产、厂房和设备,即固定资产;ndait=i 公司第 t 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额;ait-1 指 i 公司第 t-1 年的资产总额。 dechow、sloan and sweeny(1995)对琼斯模型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琼斯模型 容易高估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额,低估盈余管理行为,原因是在营业收入增加额中, 信用销售收入增加额的部分(即应收款项增加额))往往是盈余管理的结果,而 在琼斯模型中则将其视为影响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额的一个因素, 显然会产生较大 的估计误差。为此,戴求、斯罗恩和斯威尼提出了修正的琼斯模型(the modified jones model),在修正的琼斯模型中,,营业收入增加额自变量被扣除了应收款项 增加额部分,修正的 jones 模型其表达式为: ndait/ait-1=i1/a it-1+1i revit/a it-1-recit/a it-1+2ippeit/ a it-1 其中:recit=i 公司第 t 年的应收款项增加额。 陆建桥(1999)在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一文中认为, 修正的琼 斯模型仍存在缺陷,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它和琼斯模型都忽视了无形资产和 其他长期资产对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因为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摊销额 是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视了这一因素,会使琼斯模型和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28页,共 49 页 正的琼斯模型低估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额,高估盈余管理行为。 为此,他提出了扩展 的琼斯模型该模型在修正的琼斯模型的基础之上,在自变量中增加了无形资产和 其他长期资产变量,其表达式为: ndait/ait-1=i1/a it-1+1i revit/a it-1-recit/a it-1+2ifait/ a it-1+3iiait/ a it-1 (5.1) tait/ait-1i1/a it-1+1i revit/a it-1-recit/a it-1+2ifait/ a it-1+3iiait/ a it-1 +it (5.2) 其中,fait=ppeit,即为 i 公司第 t 年的固定资产;iait为 i 公司第 t 年的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本文拟采用陆建桥修正的 jones 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其中残差 it就是我们 需要统计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额。本文样本研究区间定于 2002 一 2008 年,其原因 是在我国 1997 年 6 月,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正式发布(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 露);至 2000 年年底,我国陆续发布了 8 项具体会计准则;2000 年 12 月底,发布 企业会计制度 ,取消公允价值,并对计入利润的项目进行限制;2001 年起,逐 步修订己发布的各项具体准则,同时,发布多项新的准则。至 2002 年度底,除 修订的各项具体准则外,又颁布了 6 项具体准则后逐渐稳定下来,因此本文认为 2002 年开始我国的会计准则环境已经稳定下来, 而作为新旧准则的比较, 笔者选 取了 2003 一 2008 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检验(其中 2002 年数据主要进入计算 2003 年的资产总额,其本身并不构成我们进行回归的结果) ,基于本文研究所需 的数据,因此本文研究的样本必须包括 2002 年一 2008 年的完整的财务数据(本 章数据均选自 wind 数据库) ,并剔除满足以下条件的上市公司数据: 1 金融行业 上市公司 2 数据未披露的上市公司.本文数据分析所采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是 eviews 5。 2003 年至 2008 年的样本量分别为 1320 家,1410 家,1525 家,1386 家,1447 家,1650 家。对于方程的回归结果,见下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29页,共 49 页 表 5.1 2 0 0 3 年 2 0 0 4 年 2 0 0 5 年 2 0 0 6 年 2 0 0 7 年 2 0 0 8 年 1 1 0 1 6 2 6 8 4 . 4 8 5 0 0 5 6 9 8 . 9 9 2 0 7 5 3 1 2 . 2 9 1 1 8 7 5 8 7 0 . 7 3 7 4 2 1 3 6 9 2 . 4 4 3 7 7 3 4 9 4 . 4 4 s i g . 0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2 - 0 . 0 2 1 - 0 . 0 2 3 0 . 0 2 7 0 . 0 4 1 0 . 5 5 2 - 0 . 1 1 9 s i g . 0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0 1 2 0 . 0 0 0 0 . 0 0 0 3 - 0 . 0 5 2 - 0 . 0 4 9 - 0 . 0 4 6 - 0 . 0 7 6 - 0 . 1 9 1 - 0 . 0 0 3 s i g . 0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4 - 0 . 1 8 5 - 0 . 1 2 5 0 . 0 4 6 - 0 . 0 4 5 - 0 . 2 0 3 0 . 0 6 2 s i g . 0 . 0 0 0 0 . 0 0 0 0 . 0 2 0 0 . 0 0 0 0 . 0 0 8 0 . 0 0 0 由于模型 5.1 和模型 5.2 的差异 ?it即为本文检验的对象,也就是操控性应计 利润,所以通过对 2003-2007 年各年数据回归得出的残差求均值,我们可以对盈 余管理在新准则前后的变化有一个宏观的比较,下图为各年残差均值的比较 表 5.2 各年残差均已通过序列相关检验和怀特检验,存在异方差干扰的残差,本文已将其修正。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在实行新准则后的 07 和 08 年,残差均值显著高于旧 准则下残差均值,说明新准则扩大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提供了企业运用 准则的弹性选择盈余管理方法更多的可能性。 5.1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盈余管理 5.1.1 公允价值变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统计分析 根据本文统计,2007 年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与利润总额的比例大于 08 年公 允价值变动收益与利润总额的比例的样本量共有 366 家,小于的共有 173 家。按 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366 家中制造业 192 家,金融保险业 15 家,房地产业 20 家,采掘业 6 家,传播与文化业 4 家,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 家,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m e a n 0 . 0 0 5 0 4 5 0 . 0 0 1 1 7 0 . 0 0 6 4 5 0 . 0 0 8 2 4 0 . 0 2 7 1 6 0 . 0 1 3 2 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30页,共 49 页 建筑业 7 家,交通运输仓储业 16 家,农林牧渔业 10 家,批发和零售贸易 19 家, 社会服务业 11 家,信息技术业 27 家,综合类 24 家。由此可以看出 07 年股市的 繁荣与 08 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波动很大,进而影响企 业的损益。 以上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盈余的影响, 下面本文就交 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分析。 企业对金融资产 的划分,在符合会计准则的划分标准的前提下,主要是由企业管理层做决定。因 此,在金融市场繁荣的时候选择持有大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因其公允价值变化直 接计入投资企业当期损益,因此对比 2007 年和 2008 年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 产占该年流动资产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到在 2007 年股市呈现大牛市而 2008 年出 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普遍选择在 2008 年持有较少的交易性 金融资产, 以应对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大幅下降导致的投资企业当年净利润的 下降。本文先计算得出 2007 年和 2008 年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当年利润总额的 比例,而后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得到 2007 年与 2008 年该比例发生的变动,从 而可以看到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的业绩将产生何种影响。 , 表 5.3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包括某些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 股票代码 名称 变动比例 0 8 年持有交易 性金融资产比例 0 7 年持有交易 性金融资产比例 0 0 0 4 1 6 . s z 民生投资 3 7 8 2 0 . 9 2 % 3 6 . 9 5 % 1 . 4 6 % 6 0 0 3 8 0 . s h 健康元 1 0 4 2 1 . 9 2 % 9 . 1 5 % 3 3 . 5 4 % 6 0 0 1 5 6 . s h 华升股份 5 2 5 . 3 9 % 0 . 0 8 % 6 . 5 3 % 0 0 2 1 8 1 . s z 粤传媒 3 1 2 . 0 2 % 2 . 7 0 % 5 . 8 3 % 6 0 0 2 4 9 . s h 两面针 2 9 0 . 2 3 % 2 . 3 1 % 2 . 9 1 % 0 0 0 5 1 3 . s z 丽珠集团 2 7 5 . 7 9 % 7 . 5 6 % 2 8 . 2 5 % 6 0 0 5 8 1 . s h 八一钢铁 2 1 9 . 5 4 % 0 . 1 4 % 0 . 1 4 % 0 0 0 6 3 7 . s z 茂化实华 2 0 8 . 3 7 % 1 2 . 4 2 % 1 2 . 8 5 % 6 0 0 6 9 6 . s h 多伦股份 1 7 1 . 7 1 % 0 . 2 8 % 0 . 5 2 % 6 0 0 6 5 4 . s h 飞乐股份 1 5 5 . 8 3 % 1 . 6 6 % 2 . 9 3 % 6 0 0 2 8 7 . s h 江苏舜天 1 3 2 . 4 0 % 1 . 3 1 % 1 . 9 0 % 0 0 2 0 2 7 . s z 七喜控股 1 2 4 . 2 2 % 5 . 0 8 % 1 . 1 0 % 6 0 0 6 1 9 . s h 海立股份 1 2 1 . 7 0 % 0 . 0 1 % 0 . 8 6 % 0 0 0 6 0 8 . s z 阳光股份 1 1 3 . 8 1 % 0 . 1 3 % 3 . 3 5 % 6 0 0 2 8 5 . s h 羚锐制药 1 0 6 . 4 4 % 1 . 5 4 % 5 . 2 3 % 6 0 0 6 1 0 . s h s s t 中纺 1 0 0 . 3 6 % 2 . 4 4 % 7 . 8 2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31页,共 49 页 净收益,但是由于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大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 此本文着重讨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的影响。 由上表可以看出, 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项目将产生 重大影响,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类科目的项目,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净损益,因 此这提供了企业足够的空间和理由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我们可以看到, 7 2 % 的企业在 2 0 0 8 年减持了交易性金融资产。 5.1.2 公允价值变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健康元为例 健康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6 0 0 3 8 0 )2 0 0 7 年 1 2月 3 1 日的交易性金融 资产总额为9 3 7 , 1 0 5 , 5 0 3 . 9 5 元, 2 0 0 6 年1 2 月3 1 日其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为1 8 8 , 1 0 4 ,5 6 3 . 3 5元,增幅为 3 9 8 . 1 8 % ,变化的主要原因系当期股票投资增加、股票 市值升高所致,所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提高,使得健康元股份有限公司 公允价值变化净损益占到利润总额的 3 3 . 5 3 9 5 5 % . 截止到 2 0 0 7 年 1 2 月 3 1 日,健 康元药业集团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 4 7 7 , 3 8 4 , 7 8 8 . 5 4 , 2 0 0 6 年为 2 8 , 7 3 1 , 9 0 0 . 0 8 , 同比增长 1 0 3 5 . 4 1 % ,其年报披露原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幅 增加所致。 其投资收益由 2 0 0 6 年的 1 8 6 , 7 4 3 , 3 3 8 . 1 8 增加到 4 7 7 , 3 8 4 , 7 8 8 . 5 4 元, 增幅 1 5 8 . 2 2 % ,其披露原因为当期交易行进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产生 的收益大幅增加所致。该企业当年净利润增幅达到 1 3 8 7 . 3 1 % , 其披露的主要原因 之一即为当期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增长导致。 5.2 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 本文选取w i n d 数据库披露的2 0 0 7 年所有发生债务重组损益的a 股上市公司 为样本,通过计算债务重组净收益与该公司当年利润总额的比例,从宏观上探究 债务重组收益对企业当期损益的“贡献率” 。并通过对比企业 2 0 0 5与 2 0 0 6 年净 利润,讨论企业是否通过债务重组收益进行“保牌” 。 根据本文对 0 7年披露的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取得债务重组收益的公司共 有 2 0 8家,其中 s t公司就有 6 8家,债务重组收益总计 9,185,697,303.49 元,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32页,共 49 页 全部发生债务重组收益的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收益总额的 7 3 . 9 3 % 。债务重组收益 对企业当年利润总额的贡献率均值为 1 5 7 . 7 3 % ,可以说债务重组收益为企业当年 的利润额贡献了一份“厚礼” 。 表 5.4 表 5.5 债务重组收益占企业利润总额达到 100%以上的企业共 50 家(见表 5.6,此 表由债务重组与利润总额比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其中 st 公司占据 38 家,取 得债务重组收益的公司中,债务重组收益与该公司当年利润总额比例最高达到 3953.71%, 另有五家上市公司的比例达到 3595.29%, 2970.84%, 2549.05%, 1684.10%, 1476.46%,1122.47%。在这类公司中,05、06 两年皆亏损的上市公司共有 31 家, 所以 07 年扭亏为盈对于这些上市公司保牌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在 07 年他们借由 债务重组实现盈利,从债务重组占利润总额的百分比可以看出,若这些上市公司 未进行债务重组,亏损不可避免,那么他们将势必被撤牌。所以新债务重组准则 为在保牌边缘岌岌可危的 st公司注入一剂强心针。 表 5.6 简 称 债务重组 损益( 元) 债务 重组与利 润总额比 例 0 7 年 利润总额 0 6 年利润 总额 0 5 年利润 总额 所属行业 s t 鲁置业 4 1 5 , 5 8 8 , 8 2 1 . 1 4 3 9 5 3 . 7 1 % 1 0 , 5 1 1 , 3 5 3 . 4 7 - 8 6 5 , 9 6 1 , 4 4 3 . 1 6 - 1 4 2 , 3 3 2 , 3 5 3 . 7 4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业 s t 磁卡 4 6 4 , 3 0 8 , 7 3 5 . 5 2 3 5 9 5 . 2 9 % 1 2 , 9 1 4 , 3 5 9 . 5 3 - 3 9 0 , 8 3 2 , 2 6 9 . 0 6 - 3 1 1 , 5 1 9 , 7 1 2 . 7 1 其他制造业 s t 有色 6 0 , 0 0 0 , 0 0 0 . 0 0 2 9 7 0 . 8 4 % 2 , 0 1 9 , 6 3 1 . 5 7 - 5 5 , 8 5 9 , 1 6 6 . 6 7 - 3 1 2 , 2 2 9 , 3 2 4 . 8 5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债务重组收益 债务重组损失 债务重组收益与 企业利润总额比例 均值 5 9 , 7 2 6 , 9 7 0 . 1 3 - 2 , 3 9 4 , 8 2 2 . 9 8 1 5 7 . 7 3 % 样本量 2 0 8 8 0 1 9 9 最大值 1 , 9 8 6 , 5 4 0 , 4 2 3 . 4 6 - 4 , 5 6 4 . 0 5 3 9 5 3 . 7 1 % 最小值 3 , 0 0 0 . 0 0 - 5 8 , 9 5 1 , 9 2 0 . 5 5 0 . 0 0 0 2 % 债务重组收益总计 s t公司取得债务 重组收益总计 s t公司取 得债务重组收益 比例 发 生 债 务 重 组收益的 s t公司 比例 扭亏为盈的 s t 公司比例 1 2 , 4 2 3 , 2 0 9 , 7 8 6 . 9 4 9 , 1 8 5 , 6 9 7 , 3 0 3 . 4 9 7 3 . 9 4 % 3 2 . 6 9 % 8 2 . 3 5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第33页,共 49 页 s t 四环 7 0 , 6 9 6 , 0 5 2 . 0 0 2 5 4 9 . 0 5 % 2 , 7 7 3 , 4 2 9 . 6 2 - 6 6 , 9 8 3 , 4 0 5 . 3 6 - 2 5 , 3 9 7 , 4 1 8 . 0 3 医药、生物制品 s t 星美 6 9 , 9 9 1 , 5 6 6 . 7 6 1 6 8 4 . 0 9 % 4 , 1 5 6 , 0 3 4 . 5 9 - 1 , 2 8 6 , 9 4 3 , 8 2 9 . 7 3 - 5 2 8 , 0 3 3 , 7 4 9 . 7 2 通信服务业 北 海港 2 7 , 8 9 7 , 3 8 8 . 9 1 1 4 7 6 . 4 6 % 1 , 8 8 9 , 4 7 4 . 5 2 - 7 4 , 4 8 3 , 0 9 9 . 2 5 4 , 3 4 7 , 9 8 6 . 6 4 交通运输辅助业 s t 金瑞 2 5 , 0 0 0 , 0 0 0 . 0 0 1 1 2 2 . 4 7 % 2 , 2 2 7 , 2 4 0 . 8 5 - 7 0 , 7 9 3 , 8 3 9 . 4 4 - 4 5 , 9 6 7 , 0 8 4 . 6 8 金属、非金属 s t 成功 2 1 8 , 7 3 5 , 3 1 8 . 0 8 8 8 5 . 6 3 % 2 4 , 6 9 8 , 4 1 0 . 1 9 5 , 4 7 7 , 3 6 7 . 6 5 - 2 4 7 , 6 3 6 , 0 7 5 . 1 9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业 s * s t 聚友 1 7 0 , 0 0 0 , 0 0 0 . 0 0 8 1 2 . 4 2 % 2 0 , 9 2 5 , 2 3 4 . 8 4 - 1 7 9 , 6 8 4 , 4 5 6 . 5 1 - 1 6 6 , 3 3 2 , 9 9 4 . 2 5 信息传播服务业 s s t 秋林 4 8 , 8 8 3 , 7 4 5 . 8 4 8 0 9 . 0 2 % 6 , 0 4 2 , 3 0 6 . 2 1 - 7 2 , 6 6 2 , 9 1 9 . 5 9 - 7 0 , 7 9 7 , 0 9 8 . 1 8 零售业 * s t 源发 7 2 7 , 9 4 4 , 0 7 0 . 6 5 7 3 8 . 6 8 % 9 8 , 5 4 6 , 3 7 3 . 5 2 - 7 2 2 , 8 4 8 , 7 3 5 . 6 1 - 3 4 5 , 1 9 7 , 2 0 9 . 5 0 纺织、服装、皮毛 * s t 宝硕 5 0 , 3 8 0 , 5 7 3 . 7 3 5 7 7 . 1 7 % 8 , 7 2 8 , 8 6 6 . 1 4 - 1 , 6 7 9 , 1 6 0 , 4 2 8 . 4 7 - 2 8 7 , 0 7 8 , 5 2 6 . 0 8 石油、化学、塑胶、 塑料 s * s t 光明 9 8 , 6 3 0 , 7 9 7 . 5 3 5 1 1 . 9 5 % 1 9 , 2 6 5 , 7 4 4 . 3 3 - 1 2 0 , 3 7 1 , 2 0 1 . 7 4 - 1 8 4 , 6 0 1 , 2 7 0 . 7 6 木材、家具 s t 金泰 2 9 , 7 6 9 , 8 4 4 . 4 4 4 9 8 . 7 6 % 5 , 9 6 8 , 7 4 8 . 9 7 - 1 0 1 , 6 6 0 , 0 9 9 . 0 0 - 7 6 , 5 7 7 , 8 7 5 . 9 8 医药、生物制品 s t 长信 1 3 1 , 8 6 5 , 2 0 7 . 9 9 4 9 4 . 7 3 % 2 6 , 6 5 3 , 9 1 3 . 3 5 - 1 3 0 , 2 7 4 , 8 7 3 . 5 9 - 6 7 , 8 4 3 , 0 8 5 . 5 8 通信服务业 s t 黄海 1 0 9 , 4 9 7 , 7 6 5 . 9 4 4 9 1 . 5 8 % 2 2 , 2 7 4 , 6 8 9 . 7 8 - 1 7 4 , 3 3 5 , 9 3 0 . 1 6 - 1 6 4 , 6 9 4 , 4 4 8 . 7 0 石油、化学、塑胶、 塑料 s t 玉源 4 4 , 4 4 7 , 3 6 5 . 8 1 4 6 2 . 0 8 % 9 , 6 1 9 , 0 2 4 . 2 4 1 0 , 6 3 4 , 6 3 1 . 7 2 - 1 0 3 , 5 8 1 , 3 1 9 . 2 3 金属、非金属 s t 华龙 3 0 , 4 0 8 , 6 8 5 . 4 0 4 2 2 . 1 6 % 7 , 2 0 3 , 1 6 6 . 0 1 - 1 7 2 , 9 9 8 , 7 3 0 . 1 2 - 6 3 9 , 1 9 8 , 9 6 9 . 7 9 水上运输业 s * s t 北亚 1 , 2 2 7 , 5 8 3 , 5 2 8 . 0 1 4 0 2 . 6 9 % 3 0 4 , 8 4 6 , 8 1 9 . 8 6 - 1 , 2 3 8 , 9 6 6 , 7 6 6 . 4 0 - 3 1 3 , 5 3 6 , 0 5 6 . 1 9 综合类 s t 张家界 3 3 , 0 2 6 , 0 0 0 . 0 0 3 9 1 . 9 9 % 8 , 4 2 5 , 1 5 5 . 9 1 - 1 1 1 , 7 1 2 , 6 3 2 . 6 5 - 6 5 , 5 9 3 , 8 2 7 . 8 3 旅游业 s t 石岘 3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