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立分析方法,.,2,色谱分离度与分离性能,3,HPLC分离的机理,4,色谱工作者关心的基本问题-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to,tRA,mAU,time,tRB,R=分离度tRA=组分A的保留时间tRB=组分B的保留时间w=峰的基线宽度w1/2=半峰宽,5,分离度值,6,等梯度洗脱的基本分离度公式,7,影响分离度的因素,8,容量因子对分离度的影响,9,容量因子-流动相组成的影响,10,选择性,11,影响选择性的参数,有机成分含量低的固定相有机成分含量高的固定相,12,色谱柱温度对分离度的影响,13,柱效,14,计算柱效,15,典型的流速值,柱内径mm(5um粒度),mL/min,16,柱外体积的影响,Time,min.,2.1x150mmF=0.2mL/min.,17,所需分离度与柱长匹配,18,峰对称性,19,提高分离度,20,分离度与k,n和的关系,21,液相色谱流动相及固定相,22,流动相,与GC流动相不同,HPLC流动相为溶剂,它既有运载作用,又和固定相一起参予对组分的竞争,因此溶剂的选择对分离十分重要。1、理想的溶剂应有下列特性1)化学稳定性好,与固定相不互溶、不发生反应2)必须和检测器相适应使用UV检测器时,溶剂截止波长要小于测量波长使用折光率检测器,溶剂的折光率要与待测物的折光率有较大差别,23,3)对待测物具一定极性和选择性4)高纯度。否则基线不稳或产生杂峰,同时可使截止波长增加;尽量避免使用有显著毒性的溶剂5)适宜的粘度粘度过高,柱压增加过低(例:戊烷、乙醚等),易产生气泡,24,2、溶剂的极性溶剂的极性强弱用溶剂强度参数表示,强度参数值越大,表示溶剂的洗脱能力越大。,25,3、流动相的选择4、梯度洗脱特点:可以缩短总的色谱周期,提高分离效能,改善峰形,减少拖尾,可以增加灵敏度,会引起基线漂移,26,固定相,化学键合固定相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分子键合在载体表面形成柱填(约有3/4以上分离问题是在化学键合固定相上进行)特点:稳定、流失小、适于梯度淋洗分离机理:兼有吸附、分配两种分离模式。化学键合的表面覆盖度决定哪种机理起主要作用。对多数键合相来说,以分配机理为主。,27,载体主要是硅胶(表面有硅醇基),特点为:可以制备成粒度分布窄的多种粒度机械强度好,可以填充成稳定、高效的填充床长期高压操作下不变形反压较低、柱寿命长较其它材料制成的柱有更高的柱效适用于小分子、大分子的分析和制备高pH值下会分解(pH8),28,键合方法:(l)硅酯化(Si-O-R)键合固定相(2)硅氮型(=Si-N=)共价键合固定相(3)硅烷化(Si-O-Si-R)键合固定相使用键合固定相应注意的问题硅胶键合相的稳定性键合相色谱分离的重现性键合相色谱分离的选择性键合相色谱柱的再生,29,化学键合相色谱法,30,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反相色谱的定义:在非极性的固定相上,用极性较大的液体作流动相进行物质分离分析的方法。即:反相色谱中键合固定相的极性要小于流动相的极性正相色谱的定义:在极性的固定相上,用极性较小的液体作流动相进行物质分离分析的方法。即:正相色谱中键合固定相的极性要大于流动相的极性,31,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的差别:,32,33,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固定相:正相色谱中采用极性键合固定相,是把全多孔(或薄壳)微粒硅胶载体,经酸活化处理制成表面含有大量硅羟基的载体后,再和含有胺基、腈基、醚基的硅烷化试剂反应,生成表面具有胺基、腈基、醚基的极性固定相。,34,流动相:在非极性或极性小的溶剂(如烃类)中加入适量的极性溶剂(如氯仿、醇、乙腈等),分离极性化合物。此时,组分的分配比k值随其极性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流动相极性的增加而降低。主要用于分离异构体、极性不同的化合物,特别适用于分离不同类型的化合物。,35,反相键合相色谱法,采用非极性键合固定相,是把全多孔(或薄壳)微粒硅胶载体,经酸活化处理后,和含有烷基链或苯基的硅烷化试剂反应,生成表面具有烷基(或苯基)的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36,流动相:流动相是采用极性较强的溶剂,如甲醇、乙腈、水和无机盐的缓冲溶液等。它多用于分离多环芳烃等低极性化合物若采用含一定比例的甲醇或乙腈的水溶液作流动相,可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若采用水和无机盐的缓冲液为流动相,则可分离一些易离解的样品,如有机酸、有机碱、酚类等具有柱效高,能获得无拖尾色谱峰的优点,37,硅胶-烷基键合相中烷基链长对反相色谱分离的影响,38,分析方法建立,39,分析时要了解的情况,想办法得到各种信息向同行了解是否做过此类样品,或有否类似样品的分析方法查文献和方法,如CA,AA,AOAC,EPA-仪器制造商的文献充分了解自己的样品对色谱柱有足够的了解掌握分离机理,自己开发方法,40,分析时要了解的情况(续1),灵敏度的要求有多高?样品的本底是否很复杂?有多少组份要分析?对分析的精确度、准确度等有多高要求?是否因是日常检验,而要求方法容易使用?,41,分离(制备)时要了解的情况,要分离(即制备)的样品量有多大?要分离的组份在样品中的含量很高?还是微量?是否需要保持生物活性?对分离产物纯度的要求有多高?纯度或活性的鉴定如何完成?,42,什么化合物参数能用于分离?,分子量不同/MW2000凝胶渗透/凝胶过滤离子化分子离子对/离子交换极性不同吸附/反相色谱同系物/苯系物反相中性、酸和碱的混合物反相生物分子亲和/HIC/凝胶过滤/反相立体异构体吸附手性化合物手性色谱,结构数据,数据收集,43,一般的具体步骤,先用一根短的色谱柱用相对较高的流速使用尽可能纯度高的标准品先用高强度的洗脱液调节k值改变保留值调节值改变选择性调节柱长度改变柱效及分离速度,记住,每次改变一个参数,44,使用文献方法注意点,色谱柱填料的种类、品牌是否相同?注意文献方法的流动相是否损害色谱柱?如色谱填料品牌不同,需要调整流动相注意色谱柱的规格:内径、柱长需要调整流速、进样量注意梯度条件了解系统的滞后体积(梯度),45,色谱方法转换,如果没有与文献或要求相近的色谱柱转换进样量转换流速,46,常规样品分离的系统方法,47,总的指导原则,改变可以明显改善选择性的条件避免会影响方法普适性的实际问题减少必要的实验次数,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模拟选择适用于各种常规试样的实验,以便采用同样的方法建立未知样品(离子的或中性)的HPLC分析方法先做简单易行的实验(改变色谱柱、改变pH、使用复杂的混合溶剂等属于比较难做的条件),48,反相HPLC分离的总体方案设计,1、确定样品是属于常规的还是特殊的特殊样品包括:无机离子对映体生物分子合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异构体,49,2、选择分离条件,进行第一次分离,50,选择流动相在反相色谱中常用水/乙腈pH的选择思路选低pH可以使柱硅羟基质子化并降低其色谱活性低pH与常见酸碱官能团的pKa值相差较远,组分在此条件下的tR受pH变化影响小初期应避免使用三乙胺和离子对试剂等添加剂,准备标准样品过滤样品安装色谱柱冲洗柱,平衡平衡检测器进样分析结果,51,选择逐步方法开发步骤用强洗脱液开始等梯度洗脱,此后每次运行降低洗脱液强度尝试运行梯度,52,无峰/响应,分离度差的峰,第一次运行得到的结果可能:,检测方法不正确浓度太稀,提高进样浓度,或者在无色谱柱的条件下注射少量样品,改变流动相,优化系统,得到了色谱峰-是-否,检查HPLC系统,53,3、做初次运行并根据谱图将样品分类0.5k20等度洗脱可行,超出此范围,等度洗脱可行的样品,建议用梯度洗脱的样品,54,反相保留太弱的样品改变pH、加入离子对试剂、改变柱子、改用正相色谱,强保留样品用非水反相或正相条件,复杂样品,55,4、对等度方法,用初始梯度运行来估计第二次等度运行的最佳B%5、评价第二次运行中峰的质量-柱效、峰宽、峰形峰太宽或不对称:要改变初始的分离条件(柱子、pH、添加剂等)运行情况良好:平行实验,保证柱平衡和可重复的保留时间,56,6、对等度方法,可以改变ACN%来改善峰间距和分离度若有必要,ACN改为MeOH,并根据峰间距和分离度优化MeOH%可以进一步混合ACN和MeOH成为三元溶剂系统,并优化7、若6方法中分离不充分,则可以改变分离的选择性和分离的附加条件,57,8、对梯度方法,用改变梯度变化速度和柱温来优化峰间距和分离度结果满意,可以按等度分离方法优化溶剂类型分离不充分,则可以改变分离的选择性和分离的附加条件9、对梯度方法,改变初始和最后的B%、梯度变化速度、梯度形状可以改善分离度或缩短运行时间10、对等度或梯度方法,改变一个柱条件(柱长、流速、填料尺寸)可以提高分离度或降低运行时间,58,等度分离方法,59,反相色谱的方法开发,开发过程实例色谱条件色谱柱:C18,4.6mm15cm流动相:乙腈/水,不同的溶剂强度,60/40、50/50、40/60,由强渐弱(或走梯度)流速:1ml/min样品: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ropylParaben)对羟基苯甲酸丁酯(ButylParaben),60,改变容量因子K,(改变比例),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通过改变流动相比例改变选择性,61,改变选择性,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改变选择性同样强度的不同溶剂,62,固定相优化:改变色谱柱,1,2,3,4,5,6,7,8,9,10,1,2,4,5,6,7,8,9,10,3,C-18,C-8,63,10种巴比妥药物的分离(等梯度),64,优化流动相-困难的分离,1.从甲醇/水开始,优化溶剂组成以使所有色谱峰在合理的k范围流出.2.选择洗脱强度相等的乙腈/水混合流动相进行下一次分析.3.用四氢呋喃/水流动相重复分析4.按比例混合等强度流动相再进行进样分析,65,三种流动相的比较,洗脱顺序,选择性,66,离子型化合物的分离方式,使用离子交换柱离子交换法主要用于“强”阴、阳离子使用反相柱通过改变流动相的pH值,使样品成中性加入“对离子”,使样品呈中性,67,离子型化合物在反相色谱柱上不保留改变流动相的pH值,抑制样品离子的电离适用于弱酸性化合物的分离降低流动相的pH值,使样品降低离子化使用硅胶基质C18填料使用条件应在填料基质的范围内硅胶柱的pH在2-8内,68,如果:一些酸在pH低于2时还保持离子化一些碱在pH高于7时还保持离子化可以有以下的选择离子交换色谱使用聚合物反相柱,在pH高于7时用离子抑制法使用“离子对色谱法”,69,分离弱离子化化合物的初始实验条件,水相缓冲液/乙腈可变(k=0.520),分离变量,初始选择,尺寸粒度键合相,15(或25)x0.46cm5或3.5mC18或C8,溶剂A和B(%B),温度,体积质量,40C,20L1.5的条件下,柱效的变化对采用峰面积定量的定量分析结果没有影响,而对使用峰高定量的定量分析结果有影响。,如其他因素不变,如:K,a,流速等,柱效增加峰面积基本不变,而峰高增加,123,液相色谱流动相的组成变化,如采用梯度洗脱时,固定相、洗脱液和待测组分之间的平衡很难保持一致,洗脱时基线也常出现漂移使峰面积、峰高测量产生误差。,124,4、检测器特性检测器工作的稳定性和线性范围直接影响色谱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5、分离度分离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峰面积和峰高的计算准确度,进而影响色谱定量分析的准确度。,125,(四)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和校正方法,色谱定量分析中的每一步操作过程都会带入误差,最后定量分析结果的误差则是前面每一步误差的总合。1、系统误差(1)样品制备过程中待测组分的损失溶解是否完全、浓缩和预分离时是否有挥发、萃取和沉淀是否完全等,126,(2)色谱仪进样分流比、衰减比不正确或线性响应范围窄进样分流比不正确造成进样量误差;衰减比(记录仪)不正确造成峰面积测量误差;线性范围过窄,引起进样量不当,响应值超过线性范围,出现计算误差,127,(3)由不正确的标准校正曲线和校正因子引起曲线A:因在零浓度时仍有色谱峰,可能有杂质未分开曲线B:在此浓度内,检测器的响应值是非线性的曲线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探索融合共生的美好-可持续旅游洞察与实践白皮书-VISA
- 专题二十生命的思考(教学设计)-2024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 班本课程实施培训
- 高铁机务段检修工培训大纲
-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我们的根在这里 11 最亲家乡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
-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案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近老师第一课时教案
-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探索生命的器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 防疫志愿者培训教材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高三英语教研组建设(课堂PPT)
- 我国中学导师制的历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中国民主同盟入盟申请表(样表)
- 安全带检测报告(共8页)
- 公司erp项目激励制度
- Excel函数和公式练习
- 国际石油合同讲座1018
- 某核电项目机械贯穿件安装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 基于单片机的接触器控制器设计
- 50t汽车吊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