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 摘要 在壮族地区一直流传着以汉字为基础,参考汉字“六书”构字方法创 造的方块壮宇。这种古壮宇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在古籍中亦有记载,但 多以手抄本存在,未得到规范统一。文章详细分析在各个历史时期下,壮族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对古壮宇的产生、使用的影响。利用 古壮字字典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两大数据库,对我们现在 能够看到的古壮字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这两个数据库收录的古壮宇,并将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内部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古壮宇的实际应用 中的特点。目的是研究古壮字来源及历史演变发展脉络。 古壮字是“仿汉文字”,受汉文化影响很深。文章通过统计文献中关于 古;| 士字的记录,分析古壮字出现的时间,以及出现后的各个历史时代的大 致流行情况。 古壮字未得到规范统一,各地字形差异较大。文章选取同时不同地,同 地不同时的手抄本进行比较,分析古壮字在使用过程中各地各时代的特点, 流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关键字:古壮字壮族历史演变 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o fc h i n e s e l o a n w o r d si nz h u a n gc h a r a t e r s a b s t r a c t t h ea n c i e n tz h u a n gc h a r a c t e r s ( 古壮字) a r eu s e df r o mt h ea n c i e n tt on o wi n z h u a n gz o n e s t h e yw e r ec r e a t e du s i n gt h em e t h o do f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c r e a t i o n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w a sr e c o r d e di ns o m ea n c i e n tb o o k s ,b u tm o s to ft h e m w e r eu s e di nm a n u s c r i p t sa n dn e v e rc a n o n e d t h i st h e s i sd i s c u s st h eb e g e a i n g a n dh i s t o r y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n gt h ee f f e c t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 , e c o n o m y , c u l t u r e ,g e o g r a p h y , h i s t o r y , c u s t o m so fz h u a n g t h e nd i s c u s st h eu s e 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i n gt h ed a t a b a s e so ft h el e x i c o no fa n c i e n t s z h u a n gc h a r a c t e r sw i t ht h es c r i p t u r e so fz h u a n g ss h i g o n gf o l kr e l i g i o n t h e p u r p o s eo ft h i st h e s i si s t or e s e a r c ht h es o u r c ea n dh i s t o r yo ft h ea n c i e n t s z h u a n g c h a r a c t e r s i tw a sa f f e c t e d d e e p l yb ys i n o c u l t u r eb e c a u s et h ea n c i e n t s z h u a n g - c h a r a c t e ri so n ec h a r a c t e r so fi m i t a t i n gs i n oc h a r a c t e r s t h i st h e s i sm a k e s t a t i s t i c s e so ft h ea c i e n tc h a r a c t e r si na n c i e n tb o o k s ,t h e na n a l y st h et i m et h a t t h ea c i e n tc h a r a c t e r sa p p e a r e da n dt h eu s i n gi n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i tw a sn e v e rc a n o n e d ,s ot h ed i s t i n c t i o n so ft h ea n c i e n tz h u a n gc h a r a c t e r s s h a p ew e r eg r e a t c h o s et h eh a n d c o p y sw h i c hr e c o r d e dt h ea c i e n tz h u a n g c h a r a c t e r si nd i f i e r e n ta c i e n tt i m e sb u tt h ez o n e sw e r es a m eo ri i qd i f f e r e n tz o n e s b u tt h ea c i e n tt i m e sw e r es a m e ,t h e nc o m p a r et h e m t h ep u r p o s ei st om a k et h e f e a t u r e so ft h ea c i e n tz h u a n gc h a r a c t e r s u s ei n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 i re v o l u t i o n c l e a r k e yw o r d s :a c i e n tz h u a n gc h a r a c t e r s ;z h u a n g ;h i s t o r y ;e v o l u t i o n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a 演变趋势初探 刖吾 古壮字也叫方块壮字,或者土俗字,壮语称为s a w n d i p e o l i l 2 4 d i p 5 5 ( 生字,未成熟 字) ,是壮族先民效仿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创造并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字。1 拼音 壮文出现之前在壮族地区还是比较流行的,应用于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许多神话、 故事、传说、歌谣、药方、碑刻、家谱、契约等都是用古壮字记录的。 另根据林亦对古壮字的研究( 林亦2 0 0 4 ) ,认为:古壮字是在汉字直接影响下,模 仿汉语的造字方法,直接借用汉字或利用汉字作偏旁部首创造的方块壮字,在壮文拼音 方案未产生之前,一直是壮族人民用来记录壮语的工具。壮语本有言无字,仿效汉语的 造字方法,直接借用汉字或利用汉字作偏旁部首创造方块壮字来记录壮语,这是壮族人 民创造自己文字的一种手段2 。 从以上学者对古壮字的定义来看,共同点是认为古壮字的产生是受到了汉语的影响, 是“仿汉字”,目的是为了记录壮语语音的,并且都提到了方块壮宇在拼音壮文产生之 前是作为记录壮语语音的工具而存在的。所不同的是在方块壮字的创造过程,前者认为 是仿照汉字六书的造字方法,后者则认为方块壮字是“直接借用汉字或利用汉字作偏旁 部首”创造出来的。另外,以上学者们的对方块壮字的定义还隐含着这样的信息,在拼 音壮文产生之后,方块壮字的记录壮语的功能逐渐萎缩,最后被彻底地替代,这是因为 相对于拼音壮文来说,方块壮字在书写上笔画繁多,不好书写,根据“经济原则”,方 块壮字被替代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本文正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抓住方块壮字“仿汉字”这一特征,利用现有 文献资料,首先对方块壮字的历史作历时的考察,重点探究了古壮字的产生的历史源流 以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其次,根据文献和部分碑刻资料以及现在学 者们的研究成果,对方块壮字在古代的使用情况和现在的使用情况作了统计分析,主要 从以下两个角度来作统计分析:同时不同地的使用情况、同地不同时的使用情况。目的 是为了弄清现在我们所能够接触的方块壮字的来源及历史演变发展脉络。 1 苏永勤等:古壮字字典序) ,广西民族出版社,1 9 8 9 年,1 页 2 林亦:谈利用古壮字研究广西粤语方言,载民族语文 ,2 0 0 4 年3 期,1 6 页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a 演变趋势4 a 挥 第一章古壮字研究概况 1 1 古壮字简介 古壮字是壮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为了记录壮语语音,直接借用汉字或是参 照汉字的造字方法创造的一种文字体系,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录壮族语 音,同时也用来记录壮族的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药方、碑刻、家谱、契约等,对 于壮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传承与保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壮字用汉字来记壮音,缩短了创造文字的时间,这是比较取巧的办法,可壮语和 汉语毕竟有着很大的差距,古壮字在字形上虽然与汉字相近,但字音和字义往往差距很 大。由于壮语与汉语存在着巨大差距,因音近而重叠的字符很多。为了使字音字义字形 更好的结合,古壮字在构形上既借用汉字,又不完全依赖汉字,有所变化有所发展。 古壮字可分为借汉字和自创字。借汉字是指整字借用,字形与汉字完全相同的古壮 字。自创字是借用汉字的局部,根据壮语读音或意义合并而成的,字形与汉字接近的古 壮字。借用的方式大约有以下几种: 借汉字有以下三种: 1 借音字。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壮语意义,有时借的是汉字的正音,有时借的是它 的谐音,无论借的是正是谐,借用之后,这个字都只有壮语的意义,跟原来的汉字意思 没有任何联系。例如:“眉”【m i 2 有;“斗” t a u 3 】来。 2 借音借义字。这一类字,不仅音,意义上也和所借汉字有所关联。例如:“灯” 【t a 0 1 】:“金”【k i m l 金。估计这类字大多是汉借词,在读音上和汉字原本就很接近。 3 借汉字的形和义。这类字在字形字义上完全和汉字一致,但是读音却是壮语的。 例如:“茅”【h a 2 ( 茅草) ,“看” k a u 3 】( 看) 等,可称借义字。这类字字形简单,易记。 应当是在校时能够牢记的汉字,因此在记录的时候本能地直接使用汉字。 自创字有以下几种: 1 借用汉字作偏旁。这是创造方块壮字的主要途径。其方法主要有: ( 1 ) 会意。利用汉字本体的意义加上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是以两个汉字汇集而成的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a 演变趋势初挥 文字。这种字的读音已不是汉字的原读音,但它们的意义却部分地保留了汉字的本意。 例如:“月天 d m :n 1 】( 月) ,日云 r j o n 2 ( e 1 ) 。 ( 2 ) 形声。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作为声符和义符组合而成酌。这种类型的每一个字 一般都由一个声符和一个义符构成,一边表音一边表意。比起前面的几种字,它的形、 声、义比较统一,并且显而易见,让人一目了然。 形旁多用汉字形和义,声旁又分: ( 1 ) 壮音声旁。即用作壮字声旁的汉字读壮语音,例如壮语“五”读【h a 3 】,“足五” h a l 】( 脚) 、“草t ” h a 2 】( 茅草) 、“妯【h a 5 ( 嫁) 等字是按壮音声旁五读的。 ( 2 ) 借音声旁。即用作壮字声旁的汉字采用汉语读音。如“妃”【p a 2 】( 女人) ,“女 把【p a 3 ( 伯母) ,b b b a 2 】( 肩膀) ,驼【? a 1 】( 乌鸦) ,岜”、“山巴 p l a l 】( 山) ,“i b ” p l a 3 】( 雷电) ,鳃”、自自 p l a l p a l 】( 鱼) 等( 标准语的 p l 一 在部分方言土语读 p j 一】或【p 一】) ,这些从“巴”得声的字大致读【p a 一类的音。 2 对汉字进行局部改造。如“式”、“量”、胜,等。这些字不仅字形与汉字联 系紧密,意义上的联系也比借用偏旁部首改造而成的古壮字与汉字紧密。“式”的常见 的意思是“二”,是二的大写“贰的简化。而“量”、胜,与汉字。量和肚 有时是读音上的联系,有时是意义上的联系,是为了有别于汉字而做得改动。 在汉字进入壮族地区之前,壮族先民曾试图创造自己的文字,这在古壮字中也留有 一些痕迹。表现在象形字当中,古壮字的象形字一般是依物赋形,依事描样,用最简单 最有概括力的笔画,勾勒出所代表的事物的基本形象。例如:墨” n o v 6 坐;“d ” t t u l 0 4 】 拐杖。 1 2 古壮字的传承方式 历史上不少少数民族都曾经创制过属于本民族的文字。如契丹大字,女真大字,西 夏文等。但大多已经消亡,不再使用。古壮字没有得到过统治者的重视,是不曾规范统 一的民族文字,但至今仍有人在使用。古壮字没有像其他的民族文字一样消亡,与古壮 r - 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 字的传承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古壮字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2 1 师徒授受 戴宗沛在( 三千书) 初探一文中提到,广西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在1 9 8 7 年收集到一部汉字与方块壮字对照的杂字体蒙书三千书。体例由中原地区之蒙书脱 胎而来,书内每字条由三部分所组成,大字属被解释字,为汉字,其下双行小字中,右 行为越南哺字,左行为方块壮字,其内容分别为汉字的越南语与壮语同义词。该书原为 广西龙州县金龙乡立丑村逐立屯黄家豪先生家藏,该书不明撰人,为清术民初农文汉抄 本。无墨框,每页八行,注释小字双行。墨笔楷书,书法精良。通书不见撰者年款,亦 无序跋,仅于护封内侧出现人名,判断为抄写者。古壮字不仅记录壮族口头流传的歌谣、 故事,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窥探古壮字使用的另一些情况,它也曾在教学领域发挥过一 定的作用。人们用它来启蒙,学习汉字。 1 2 2 自学掌握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古壮字抄本中,有5 0 以上字形与古壮字完全相同,由此可知, 古壮字是壮人就地取材刨制的本族文字,使用古壮字的人大多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汉文 化,很多人是先接受汉字教育才学习古壮字的。郑贻青曾说过因为他熟悉汉字,熟悉壮 语,第一次接触到古壮字抄本,就能大概理解文章大意。可见对于一个操壮语同时熟悉 汉字的人来说学习掌握古壮字并非难事。笔者曾采访过一个麽公。当问到他是如何学会 书写古壮字的时候,他回答“我初中毕业”。他师父做麽的时候,他和其他麽公在旁边 观摩学习。他的师父是当地有名的麽公,麽经记得最牢固最全面,前来观摩的麽公们在 现场用古壮字记录麽经,他就在一旁学习,凭自己的汉字基础掌握了古壮字。 据老歌师们介绍,只要会唱山歌认识汉字的人都会写古壮字。他们认为只要你识字 ( 汉字) ,古壮字就无师自通。这跟他们认为古壮字是不成熟的文字,是汉字分支的观 念相一致。过去每个村屯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都会聚集在大树下乘凉对唱,这个时候 既是大家休息娱乐的时候也是交流歌本的时间,大家互相传看古壮字歌本,古壮字在这 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传播和继承。 民间的歌谣,传说完全用汉字记录,难免隔着一层,使用汉字记录歌谣,演唱者演 唱时,必须翻译成壮语,需要多次转换,使用不便,所以民间艺人们更愿意用古壮字记 录。在传唱山歌的同时,歌本得到不断地传抄,古壮字得到不断地改进和流传。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古壮字历史沿革反演变趋势初探 1 3 古壮字的研究现状 1 9 4 7 年9 月2 6 日广西日报专栏粤西风土人物散记刊登了梁岵庐的土语 与俗文,文中说到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曾记录“吾桂之土语与俗文”,此外还谈到 太平军“一切文告,唯朗易晓”,由于“桂籍为多”,“粤西特有之语文,乃大加采用”。 太平军文告中的“粤西特有之语文”与周去非岭外代答所记的土语俗文一样,指壮 族民间流行的土俗字。由于太平军军士“各地皆有”,这些土俗字“为类至杂”,既包括 古壮字也包括粤语方言字。“中外史家”对它们“未遑深究”,不仅“史家”,很多语言 学家也是如此。古壮字作为现在仍在使用的民族文字并未得到应有的注意,也没有得到 深入的研究。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作为一种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它,我们可以知道关 于壮族更多的信息;作为一种未经规范,仍在发展之中的借源文字,研究它,我们可以 知道关于借源文字产生的更真实过程;作为借汉字,仿“六书”创造而成的文字,研究 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六书”的构字方法。 对于古壮字,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民族历史文化的角度 解放后,历史学家整理出的壮族史中,都提到了古壮字,介绍了古壮字的字形、流 行时间、流行区域,使用范畴等大致情况。很多壮族历史二传籍中都提到了古壮字,并对 它进行概括性的描述。黄现瑶壮族通史、张声震壮族通史和钟文典广西通史、 覃圣敏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也谈到壮族民问的这一重要现象,但都只是从史 学或文化角度进行一般性描述和评价,认为古壮字是壮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壮族向汉 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表现,没有深入研究探讨。 蒙萌昭在广西教育史也提到了古壮字,3 他将古壮字分为:借汉字读汉音表壮意; 会意字;形声字;象形字;自造字等几种。认为古壮字存在一些的缺陷:( 一) 古壮字 在字形、读音、意义上常有区别,不统一,不规范,难于推行。( 二) 笔画过多,书写 费时费力不方便。( 三) 掌握古壮字一般要先学会汉字。在古代,壮族先民子弟能上学 读书者少,因而懂得古壮字的人不多。( 四) 古代私塾课本,官方文件和科举考试全用 汉字,古壮字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有限。这些缺陷使古壮字的流通和使用范围受到影响, 没有能形成普及性的民族文字。虽然如此,古壮字使壮族先民编写的山歌、传说、文学 3 蒙萌昭、梁全进:广西教育史,南宁:广西人民版社,1 9 9 9 年9 6 9 9 页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古壮字历史沿革a 演变趋势初探 作品以及族谱、碑文等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得以保存和流传,在壮族的文化史中闪耀光辉。 蒙萌昭认为古壮字虽然在壮族文化史上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古壮字不是独立的,自成 体系的方块文字,必须以汉字为基础,伴随汉字一起流行。很少单独使用,常常夹杂于 汉字中间,因此被视为文理不通或者错别字。笔者认为古壮字的确是以汉字为基础,学 习古壮字通常需要先学习汉字,这并不意味着古壮字完全依赖于汉字。它是壮族先民为 了记录本族语言而借鉴汉字创制出来的,虽然还不完善,但它还是可以独立使用的。在 记录壮族山歌、麽经时,它是单独使用的。至于蒙荫昭所晚的科举考试以及老师的板书、 学生作文当中,出现汉字夹杂古壮字的现象,正既明了古壮字在壮族地区的流行情况。 因为生活中常常使用,以致于应当使用汉字之时,不小心写成了古壮字。 2 语言文字发展的角度 对壮字的真正研究是从韦庆稳的广西壮族的方块壮字1 开始的。文章中列举了方 块壮字产生于唐代的6 条理由,还指出在汉代扬雄的方言中有几个跟壮语音义相结 合的字,但这种用作壮语音符的字只是汉人所造,并未在壮人中通用,甚至壮人根本不 知道有这回事。文章还讨论方块壮字的构成方式,即借音、音译兼借、借义、自造形声 字、自造会意字、借形( 与字音已完全不相干) 、自造方块字( 大概是汉字的生写或简 化的草书) 等7 种。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还有黄绍清的壮族方块字的创造和运用, 陆瑛的浅谈方块壮字,覃国生的关于方块壮字。1 9 8 4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的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当中有一篇张元生的壮族人民的文化遗产一方块壮字, 对方块壮字进行了总体的论述。陆发圆的研究要更深入详细5 ,他在古文献中找与现代壮 语相近的字词,从音韵语义论证它属于壮字,结合文献的时间探讨壮字的历史层次。他 认为方块壮字至少萌芽于汉代。唐代是方块壮字“型变”时期,这个时期的方块壮字并 不多见于史籍,表明了在唐代尚处于成形阶段,未在壮族地区广泛流传。宋代则是流行 阶段,这个时期方块壮字屡见于史籍。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庄禅的鸡肋篇、周去 非的岭外代答都有相关记载。明清方块壮字进人了盛行期出现了许多以方块壮字撰 文的长篇作品:使用范围从宋代的“牌诉券约”进一步扩大到文学作品、书信往来、楹 联碑刻、经文药方、家谱地名等方面。流行区域也遍及壮族的各个聚居地方。众多的长 篇壮歌导致方块壮字的增殖,以至明末清初的太平府夷语通译专门立项收集了这些 4 韦庆稳:广西壮族的方块壮字,载中国语文,1 9 5 3 年第1 期2 卜2 2 页 5 陆发园:方块壮字的萌芽和发展,载广西民族研究,1 9 9 9 年第3 期5 1 - - 5 6 页 6 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 方块壮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仍有不少壮族人用方块壮字来记录壮歌,书写壮语地名, 有的农民还用它来通信。广西德保县、靖西县等地甚至用方块壮字编写壮剧脚本,即使 在推行拼音壮文期间也是如此。此外,民间还流传大量的方块壮字手抄本,例如壮族经 诗布洛陀、壮族歌集但唱歌等。方块壮字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假借、形声、会 意、借汉、象形、特形等六种造字法。对于这几种造字法陆对于假借、形声描述得很详 细,但是对会意、借汉、象形、特形则轻描淡写,尤其是特形,只说是无法归类,所以 独立。蓝利国从构形方面研究壮字的形成,例子很丰富,但是没有提到古壮字的历史层 次发展演变8 。林亦( 林亦2 0 0 4 ) 认为古壮字是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料,其中的借音壮字 是保存汉语历史语音的活化石。利用借音壮字考察其造字时代的汉语音,是研究粤方言 史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对中古汉语的研究也具有价值。她着重讨论利用古壮字研究 广西粤方言史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7 3 工具书角度 1 9 8 9 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古壮字字典把这一方面的研究提到一个新的 高度,是研究古壮字的必要工具书。这部字典由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 组主编,苏永勤等1 1 人具体编纂,历时4 年。它收录壮字1 0 7 0 0 个,选择其中使用较 普遍、结构较合理的4 9 1 8 个推荐为f 体字。每字以拼音壮文、国际音标注音。释义用 汉语,例证直接用原文。这部字典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条目( 字) 的搜集方 面,做到“字有所本,义有所据”,即从大量的民间民族古籍资料中广集博采,而不是 凭空主观臆造。所征引的民族古籍资料又以有悠久历史的壮族创【! 史诗稚洛陀、稚 伯,英雄史诗莫一大王为重点。二是在条目( 字) 的整理上,逐一给予正形、j 下 音、正义,力求字形规范,字义准确。三是在确定正体字和异体字方面,认证甑别,决 定取舍。8 古壮字字典出版以后,很多学者以古壮字字典为研究对象,分析古壮字的 构形或者探讨得失。如郑贻青的壮族文化的宝贵遗产,高度评价了古壮字字典, 认为它的出版对各地规范地使用古壮字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收集整理壮族丰富的文化 遗产,有助于研究壮族珍贵古籍和壮族悠久历史,促进壮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语言 6 蓝利田:方块 l :字探源,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撒,1 9 9 5 年增刊1 3 一1 8 页 7 林亦:谈利用古壮字研究广西粤语方言,载民族语文 ,2 0 0 4 年第3 期1 6 2 6 页 。苏永勤等:古壮字字典后记,广西民族u ;版杜,5 1 5 5 1 6 页 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 发展,增进民族内部的交往和凝聚力。同时对古壮字字典编撰提出了建议:认为应 补充一篇关于粗略介绍古壮字总体情况的文章,介绍这些古壮字的来源( 包括引用资料 的名称,收集地点等) ;所收的古壮字也不够全面,没有收录记录南部方言的古壮字, 也没有标注某字对应的南部方言的读音;选取的正体字有时不能准确反映壮音等。他的 文章比较全面深入的评价了古壮字字典,使我们对古壮字字典优缺点有比较清 楚的认识,在使用古壮字字典时找不到某个字或者某个读音与其他文章中所记音有 差别时,可以初步考虑是否为南部方言词。 4 整理古籍角度 还有些学者将民间古壮字麽经抄本或者歌本加以整理,并翻译成汉语出版。比如张 声震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布洛陀经诗译注、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何正廷 壮族经诗译注、梁庭望古壮字文献,这些- 1 s 通过翻译注释民问文献抄本,弘扬壮 族文化,为我们提供了真实原始丰富的语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研究古壮字提供了 便利,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提出了自己对古壮字的一些观点意见。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 第二章古壮字的历史沿革 2 1 古壮字的历史源流 与汉字的产生一样,方块壮字的出现也是为了适应人们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 最初也应该是一些简单的书写符号。这些符号也负载着一定的交际信息,应该是现在我 们所看到的方块壮字的“祖先”。 在民间传说中,壮族曾经有过文字,是始祖布洛陀创造的,用它来写“命书”。据传 他造字的同时也造了火。人类把文字和火同放屋檐下,不小心引起火灾,“命书”给烧 没了,从此文字失传。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文字,是不是真的出现过都无从考证。也许壮 族先民曾经创造过文字,后来去失传了,这是留在远古记忆里的模糊影像。但是壮族先 民确实曾试图创造过自己的文字,平乐县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陶器,盒、杯、钵的底部 或下部,瓮、罐的肩部,普遍刻画又简单的符号:三廿丫) 。i n 门e 势琴。考古学 家认为这是种记事符号,不是一般的花纹。它们的形态和江南一带出土的先秦时期的陶 器上的记事符号很接近。这些文字不同于甲骨文,与古越族早期文字接近,属于古越族 的早期文字体系,又带有地方特色,这些符号极有可能是后来方块壮字的雏形。语言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这些古老的符号也一样,它们本来有可能更加完美、更加系 统,但是壮族先民所处的社会没有朝发达的奴隶社会发展,而是进入家长奴隶制社会, 这种社会制度对于文字的需求相对较低,所以早期出现的这种刻画文字没能得到充分发 展;后来,强势的汉文化逐渐进入壮族地区,在“书同文”的政策下,这种文字日渐萎 缩,至今发现的也很零散,以致无从考释。这些刻画符号没能最终发展成文字,但在后 来壮族地区出现的古壮字中,还能看到其残存的一些风格,比如“d # ”等。它们在 壮族人民心里还有残留,没有完全消逝,是古壮字的来源之一。 越人歌原载西汉刘向况苑善晓篇里,汜述春秋时代楚令尹鄂君子晰在游 船上赞赏榜槛越人唱歌的生动故事。韦庆稳从语言的角度去加以剖析发现,越人歌 的记音和壮语语音基本上是相同或相近的,而且构词很有壮语的特点。9 他把构拟的上古 壮语按原歌记字顺序加以排列,作了词对词、句对句的直译。 9 韦庆稳:越人歌与壮语的关系试释,民族语文论集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1 年,2 3 4 6 页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 汉语直译 晚今是晚哪? 正中船位哪? 正中王府王子到达。 王子会见赏识我小人感激感激, 天哪知王子与我小人游玩。 小人喉中感受。 壮语直译 滥兮掠草滥予? 昌桓泽予? 昌州州湛。 州焉乎秦胥胥, 缦予乎昭澶秦踊渗。 惺随河湖。 为了让读者理解其意思,韦先生根据壮语直译的越人歌,又作了意译:今晚是什 么佳节舟游如此隆重船正中坐的是谁呀是王府中大人王子接待又赏识我只有感 激但不知何日能与您再来游我内心感受您的厚意! 从诗经里的部分字词和越人歌,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南方的百 越民族和中原华夏族( 汉族) 发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后来住在岭北的越族首 先融合于汉族。我国的民族融合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同化于汉族之后,当然把 同化者的某些词汇吸收进来,丰富语言,扩充词汇。 另外,从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文本资料和石刻资料来看,目前发现有实物的最早的 古壮字是广西上林县澄洲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碑,这是唐永淳元年( 6 8 2 年) 澄洲( 今 广西上林县) 刺史韦敬办为称赞自家宅院而撰写的碑文,其中有牛勾、曾等字。有些字的 形、声、义统一,结构固定,已经相当成熟。 宋代以后,土俗字的运用更加广泛,据范成大于淳熙二年( 1 1 7 5 年) 所著的桂海 虞衡志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二抒,桂林诸邑皆然。今姑记临桂数字。 虽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关于土俗字的字形及其应用,宋代庄禅的鸡肋篇和 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书也有所记载。在龙龛手镜中也能见到一些和现在古壮字 字形相同的土俗字。 明代,土俗字已成为壮族民间的书面文学用字。民间的神话、故事、传说、歌谣、 谚语、剧本、寓言、楹联、碑刻、药方、家谱、契约等各种文学体裁,都有土俗字的身 影。还出现了一位以用古壮字撰写壮语诗歌而名噪一时的诗人韦志道。 清代也出现了关于古壮字流行情况的文字记载。据说当年壮族的青年男女用古壮字 将情歌写在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上,作为爱情信物,互相交换。除了这些短小精悍的情 0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古壮字历史沿革反演变趋势初探 诗外,还出现长篇歌本嘹歌,至今仍流传于右江河流域。有些人家的墓碑也用古壮 字题写。表明清代古壮字的使用已经深入到民间各个方面。 2 2 古壮字的产生及发展演变 在古壮字产生之前,壮族先民已经创造使用刻画符号,由于强势文化的进入,使 得这些刻画符号没能按着原来的轨道继续发展,成为真正的文字。古壮字的产生不仅是 壮族社会自身的发展的结果,也是壮汉两族互相交流的结果。上一节我们已经从总体上 勾勒出古壮字的流变过程,下面具体叙述古壮字的产生及发展演变。古壮字的发展演变 条件跟古壮字的产生条件极为相似,因此在叙述古壮字的发展演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 古壮字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时候产生的。 2 2 1 古壮字产生的可能- 陛 前面我们谈到的一些原始的刻画符号,虽然能负载一定的交际信息,但是从严格意 义上来说,它们还是处于一种文字产生前的萌芽阶段,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真正 的古壮字的出现并能够大范围地被人们认可接受和使用应该是在汉族的强势文化进入 壮族先民的社会以后。本节将首先来分析一下促使古壮字的产生的几个因素。 2 2 1 1 汉族统治对古壮字的影响 根据历史记载,百越地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文化教育方面。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派 官吏进行统治。接着从中原派来一些华夏族的劳动人民到岭南地区“与越杂处”。中原 文化陆续传到壮族地区。赵佗本是中原人士,祖籍河北,在广西虽然能够“入乡随俗” “和辑百越”,对于当地较为落后野蛮的原始风俗,也有意改变,因此“稍以诗礼化其 民”。长期教化之下,桂南地区“入汉以后,学校渐纺”。并出现两个全国闻名的经学家: 陈钦和陈元。陈钦,字子佚。苍梧广信人。著有陈氏春秋,史学家称他“与刘歆同 时而别自名家”陈钦在当时学术界小有威望。王莽为篡汉复古改制的需要,曾从陈钦 学习左氏春秋。陈钦把他的左氏学传于儿子陈元。陈元自小受到父亲教诲,加上自 身的刻苦钻研,精心慎思,学术成就超过了父亲。在光武帝建武初年,他和桓谭、杜林、 ”范晔,司马彪: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中华书局,1 9 5 6 年,卷三一卜六,第二十六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古壮字历史沿革a 演变趋势初探 郑兴等同为学者所崇;曾反复上疏十余次,驳倒范升,使光武帝同意设立古文经学博士。 汉赵歧在三辅决录中称誉“左氏远在苍梧”充分肯定陈氏在传授左氏春秋 中的贡献。 苍梧一直是汉代交趾刺史部( 交州) 和苍梧郡治所在地。交趾刺史部位于苍梧长达 3 0 0 多年,直到东汉末建安十五年( 2 1 0 年) 交州治所才从苍梧移至番禺( 今广州) 。苍 梧在汉代时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加上水上交通方便,因此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开化 较早,当地的教育业发展也比广西的其他地方要早。虽然缺少相关记载,但从苍梧的“陈 氏家学”、“士氏家学”、“刘熙讲学”以及“牟子佛学”的出现,可以看出西汉末至东汉 时期,苍梧地区的私学已有所发展。合浦、苍梧等地还出现了官学,根据后汉书南 蛮传记载,东汉年问,合浦地方官员对俚人进行教化:“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 媒娉,始知婚娶,建立学校,导知礼仪”。邓玉麟广东通志卷三十八名宦记载: “邓让,南阳人,建武( 东汉光武帝年号) 初为交趾牧。治绩尤著,其在交趾,教 导民僚,渐以礼仪,治化大行”。 结合秦以后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和古文献中对壮语汉字记音字情 况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出在汉代及汉前,壮族先民跟中原地区的汉族已有所接触,不 仅是政治、经济方面,还包括文化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交流。汉族知识分子用汉字将他们 所听到的壮族民歌记录了下来,接触过程中,一部分壮语词汇还融入了汉语之中。在壮 族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闻名全国的知识分子,比如陈氏父子,士燮兄弟等。这些人都是从 中原地区来的汉族知识分子,住在苍梧附近当地土著的壮族先民并不识字。秦汉虽然在 岭南地区设置郡县,但是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中央政权并未真正深入到越族地区。从 现有的历史文献来看,唐代的古壮字已经相当成熟。从文字产生发展需要的过程来看, 在唐以前应该已经出现。古壮字是借源文字,相对自源文字来说,它从出现到成熟所需 要的时间没有那么漫长。裘锡圭认为“:只有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发展到使人们感到 必须用记录语言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之前,文字是不会产生的。汉代岭南地区的经 济文化水平也不高,文字对于壮族先民来说,并非必不可少。没有文字他们也一样能够 进行正常的交流。在我们看到的所有实物和文字中,先秦两汉时期出现的“壮字”都是 汉族知识分子所写,不能当作古壮字。韦庆稳在广西壮族的方块壮字中指出在汉代 扬雄的方言中有几个跟壮语音义相结合的字,但这种用作壮语音符的字只是汉人所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第8 版,1 页 1 2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古壮字历史沿革覆演变趋势初探 造,并未在壮人中通用,甚至壮人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我们现在看到文献中的古壮字 有明确记录地点的大多在桂北地区和桂南地区,而汉代开发的桂东地区发现的多是汉 字。 从出土文物看,汉代壮族地区始有汉字传入,接受汉文化,学会使用汉字的越人并 不多。汉代,岭南的经济政治虽然有所发展,可是都集中于苍梧、合浦等地,学习汉文 化的绝大多数是外来的汉人。虽然不排除少数越人也学习并掌握了汉字,但越人社会仍 然保留着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惯,经济文化虽然有所发展,日常生活对文字的需求 并未到迫切的程度。而这个时期学习汉文化的越人都是部落的上层人士,他们学习汉语 汉字为了跟中央政府进行交流,不是日常生活的需求。汉代出现古壮字的可能性不大。 这一时期的汉字的传入和传播,为后来古壮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 2 1 2 土司制度对古壮字的影响 “土人”是指土生土长的世世代代居住在当地的土著民族,是与从外地迁移来的客 人( 或称“来人”) 相对而言的。外来的客人称当地人为土人,土人亦自称“布土”,把 迁来者称为“来人”,“来人”迁入“土人”地区之后,与“土人”互相通婚,共同生活, 久而久之,同化成了“土人”。故“土人”与“来人”只是相对而言。壮族及其先民, 如西瓯、骆越、乌浒、俚、僚等,概属土人之列。宋代周去非就写道:钦民有五种,一 日土人,自昔骆越种类也。”如今桂南的壮族自称“布土”者很多,历代王朝则称他们 为“土民”,武装起来的土民则称为“土兵、土丁”,在土州、土府、土县当官者称为“土 官”。以土人为官形成的制度称为二官制度,或称土司制度。壮族及其先民,世代居住 在祖国的边远的南疆,在生产、生活、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都与中原汉族有很多不同 之处,王朝说他们“风俗荒怪”,不能以中原的统治办法来管治。因为原先派流官统治, 有的地方照搬中原的规制,不切合实际,民情不服,而且不断发生造反事件,调遣官军 镇压,屡平屡起,也难以安定;后以土人首领为官,或为都督、刺史,或为知州、知县 ( 统称之为“土官”) ,“使自镇抚”,“以其故俗治”,而对其内部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 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则不加干涉、改变,使土民安居乐业,以达到安边的目的。这 种“以土人为官”的间接统治方式,开始时称为羁縻制度。自汉朝丌始,到唐朝时已普 遍推行。在壮族先民分布的地区设立许多羁縻州、县,让其首领当官管治地方。如宁长 真被任为钦州刺史、黄小卿被任为归顺州刺史、韦敬办被任为澄州刺史等都是。宋朝沿 ”周去非:岭外代答五民,上海远东出版社,1 9 9 8 年3 l 页 1 3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反演变趋势初探 袭唐制,依其部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以雄长者为首领,分别封为知少 l 、 知县、知峒等官,颁发印信,实行世袭制,使他们世有其土,统率其民。元朝则授各族 首领以宣慰使、宣抚史、招讨使等,各族聚居的府、州、县则设土官。这些土官受命于 王朝,治理本土,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如土兵、土丁、峒丁、寨丁等,有权有势,集政治、 经济、军事于一体。可以说,在中央王朝的统一之下以土人为官,具有民族自治的性质。 明王朝沿宋、元旧制,以土人为官的羁糜制度逐步完善发展成为土司制度。这种制度是 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以夷治夷”特殊统治政策的结果,对团结少数民族,对 巩固边疆都起过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 面的发展,但它毕竟是一种剥削制度,带有其落后性。王朝设立土官,各领其土,各管 其民,互不统属,这显然是分而治之,使土官统治带有割据性和封闭性,影响各地、各 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社会发展滞后。二是封建王朝对土官统治地区内部事务一般不插 手,只“以其故俗治”,使原有那些落后、残酷的传统习惯仍然不同程度地沿袭下来,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到土官制度的后期,它就逐步演变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至清代, 便发生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即废除土人世袭为官的制度,改为委派地方官员的“流 官”制度,延续千余年的土官统治结束了,原来分割的局面也打破了,这就促进了各地、 各族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壮族社会又前进了一大步。 这种土司制度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所起积极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在教育方面。据田 阳县教育志:“宋朝以后岑家土官与豪门都办有家塾。以后逐步发展到民问电办有私 塾”。百色市教育志:“清康熙五十九年( 1 7 2 0 年) ,百色粤东会馆建成,百色镇居民 增到几百户,少数土官绅商为适应社会交往或准备科举需要,乃设私塾教其弟子”。 土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办私塾,对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一定贡献。对于一般 民众渴望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级的行为,他们是极力镇压的。风山县志记载,“乾隆 二十五年,邑人罗斌有文武才。愤土司的限制,私赴柳州投考,以一巨石塞马道,学使 怪之,斌陈述土司限制应考,学使特为准考,即录入郡武生。”但是像他这样幸运的人 不多,忻城土民韦景新读书有成,报考童生,因为父亲当差兵,“出身贫贱”,土司不准 报考。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土司制度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发展的同时,也 在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本民族包括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原 生态文化得以保留。我们现今发现的古壮字民间抄本大多来自明清时期属于土司管辖的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 桂西南一带。土司制度下的宫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随便离开,所接触的外部世界有 限,即使他们学会了一定的官话,能够与外地人交流,学会汉字,看懂官文,但是这些 官方语言在他们的生活并不是主要的和常用的交际工具。而对于那些来说,他们学习汉 文只是用来作为与朝廷打交道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喜欢使用壮语,用古壮字记 录他们的生活。因此,在土司地区,古壮字虽然出现得比较晚,但是得到更长久的保存, 沿用。 2 2 2 古壮字的历史发展及使用情况 对于古壮字的出现时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 了,也有人认为古壮字最早应该出现于唐代。由于历史文献的限制,目前我们所看到的 最早的记载古壮字的实物是唐代的唐碑澄州无虞县坚固六合大宅颂。但是这并不能 作为古壮字最早产生于唐代的有力证据。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 度来看,早在秦汉甚至更早的年代古百越地区居民就已经与汉族有了交往,根据商代甲 骨文的成熟程度,汉字的产生年代要更早,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在交往中汉字可能或多 或少的会对百越族先民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一些古代文学资料的记载。值得一提的是, 诗经出现不少用汉义无法解释但却类似古壮字的字,如诗经大雅“乃积乃仓, 乃裹糇粮”。“糇”说文:“食也”,与壮语谓米、谷为“糇”相同;诗经秦风“经 此淹息,百夫之特。”笺:“特,百夫中之雄俊也。”广韵:“特,雄也。”与壮语男、 雄性为“特”相同。诗经中有些句子用汉语解释不通,用壮语解释就通了。”另外在 后汉书中有“为仆鉴之结,著独力之衣”一句,历代文人很难理解是何意义,现代 学者经过考证之后,认为这是记壮音的汉字,“仆鉴”是住在山洞里的人,“独力”是孩 子。而扬雄方言里收录的“鞭”( 老虎) 、“妃”( 鱼) 等记的就是壮语的音和义。从 赵佗“入乡随俗和辑百越”来看,当时的桂北桂东地区,壮族人应占人口的绝大多 数,这些字记录的是壮语的音和义,应是古壮字的萌芽状态。 岭南地区在石器时代创造了光辉的大石铲文化,先秦时期出现了刻画文字,在远古 时期岭南的文化与中原地区相比并没有落后太多。南越国屹立9 0 多年不倒,由此可见 壮族地区在汉朝初年直到东汉时期还是相当强盛的。中原地区进入封建王朝之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而岭南地区不仅地处荒远,交通极其困难,发展缓慢,与中央王朝的 ”张声震:嘹歌总序,广西人民“j 版社,1 9 9 7 年,4 页 1 5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 差距越来越大。以致后来到广西的官员都以教化乡民为主要任务,努力改变当地的原始 陋俗。在历代有责任感的官员和因迁到“蛮荒之地”远离政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