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距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技术规范.doc_第1页
测距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技术规范.doc_第2页
测距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技术规范.doc_第3页
测距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技术规范.doc_第4页
测距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技术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距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技术规范目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安装调试前提条件21基础条件22机房工艺依据标准2第三章 测距仪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31天线安装31.1天线基础施工31.2天线支撑杆及天线振子安装41.3电缆敷设42室内设备安装62.1机柜安装62.2线槽或吊架的安装6附件1.THALES DME 415/435安装调试及验收规范81天线安装82室内设备的安装82.1机柜安装82.2线槽或吊架的安装82.3设备接地连接82.4设备电源的连接82.5设备弱电线路连接112.6合装设备的线路连接113设备电气调试133.1开机前准备133.2发射机功率调整143.3监控器调整173.4设备运行参数检测193.5控制功能验证20附件2.INDRA DME LDB-102安装调试及验收规范211天线安装212室内设备的安装212.1机柜安装212.2线槽或吊架的安装212.3设备接地连接212.4设备电源的连接222.5设备弱电线路连接232.6合装设备的线路连接253设备电气调试253.1开机前准备253.2设备前期设置253.3设备运行参数检测293.4控制功能验证34附件:测距仪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35第一章 总则1本规范旨在为设备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指导,以确保测距仪经过安装调试后能够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同时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设备运行管理用户提供过程监督和质量验收的参考标准,为民航行业管理机构实施安全监管和质量监督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2本规范针对测距仪系统安装调试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和操作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标准工作方法和工艺要求,规范中各工艺环节相关参数容限是本着适度严格的原则,依据相关行业标准并参考设备厂家建议制定的,结合测距仪系统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参考了国内普遍采用的导航设备生产厂家对系统安装调试的指导性要求,在相关附件中提供了与上述设备型号对应的有关内容。第二章 安装调试前提条件1 基础条件设备机房及对应天线系统的位置设计应符合民航局关于本台站台址的批复意见,符合机场飞行区净空和障碍物的相关规范要求。并且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1) 土方工程在施工区域的标高、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2) 机房等建筑设施的土建和装修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同时具备与工艺施工相关的各类预埋件、预留孔等工艺条件;3) 建筑物防雷及工艺信号等电位接地系统完成,并通过验收;4) 低压市电已接入机房内工艺配电箱(柜)输入端,通信网络传输线路可接入机房终端并开通; 5) 机房空调已启用;6) 消防设施安装完成;7) 机房与机场巡场路间的通道及停车坪已建成并使用;8) 如果采用方舱机房,则相关方舱设施以及电力、通信、防雷接线连接已完备,并验收合格;9) 天线场地保护区符合相关规范要求。2 机房工艺依据标准机房工艺应遵照本台站工程的施工设计、民用航空导航台建设指导材料(IBTM2010004)、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防雷技术规范(MH/T40202006)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行业标准如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2005)等规范要求组织施工、监理和验收,本规范不再对此进行表述。对于存在的特殊工艺和要求,施工单位应在完成设计变更后实施。第三章 测距仪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测距仪设备安装分为设备天线安装、室内设备安装、设备电气调试三个部分。在安装过程中使用的仪表包括:接地电阻测量仪,绝缘电阻表等,调试过程中用到的仪表有数字三用表、频率计、峰值功率计、示波器、假负载等。1 天线安装天线安装包括:天线基础施工、天线支撑杆及振子安装和电缆敷设等。1.1 天线基础施工工序及质量要求:天线基础的定位和制作,应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确保天线基础制作完成后,基础应稳固、位置合理;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和弯折角度符合要求,测量接地阻值符合防雷规范中的要求;螺栓的尺寸和布局均合乎设计要求。工艺步骤:需单独制作的DME天线基础施工:螺杆规格的规格,应根据制作的天线支撑杆底座的开孔的尺寸来确定。预埋螺栓的安装,在基础坑开挖时应对标记的基准点进行放样保护,坑基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浇筑前应及时复核相关基准。基础坑浇筑时,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面应保持水平。螺杆的位置应正确,强度和规格应符合设备及设计要求。对于非预埋方式螺杆安装,选用适合的冲击钻头规格和洞深设定,钻孔并灌快干水泥 ,插入螺杆。混凝土凝固后安装螺母并简单调整螺母:用水平尺调整所有基础螺母的高度,使其高度大致相同。基础坑开挖时应对标记的基准点进行放样保护,坑基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浇筑前应及时复核相关基准。基础坑浇筑时,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面应保持水平;螺杆的位置应正确,应采用设备原配,如需采用替代品时,其强度和规格应符合设备及设计要求,并采用不锈钢材质或热镀锌工艺。架设在铁塔或地网上的天线,按照设计图纸定位和制作基础。天线基础的接地与基础施工一并进行,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引下线和连接带(线)的材质、截面积符合防雷接地规范的要求。工艺检验:测量螺杆间的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旋转螺杆上的螺母,可以较顺利地上下移动;使用兆欧表测量接地效果,应符合防雷规范的要求。1.2 天线支撑杆及天线振子安装工序及质量要求:天线支撑杆和天线振子的固定件要严格按照天线系统设计要求施工,天线支撑杆确保垂直、稳固;天线的电缆端口面需朝向机房或线槽,方便电缆的敷设。工艺步骤:1) 将天线体固定在支撑杆上,紧固固定件,使天线体与支撑杆连接牢固。2) 天线体顶部带有障碍灯的,将障碍灯固定,灯泡功率和额定电压符合要求,状态完好。3) 将天线支撑杆及天线振子树立并固定在基座上,调整天线的垂直度和天线的电缆端口朝向,端口面需朝向机房或线槽。4) 扭紧基座的固定螺母,使天线体垂直、稳定。工艺检验:用水平尺对天线支撑杆的垂直度进行检查和校准,并将结果填入附表1。1.3 电缆敷设工序及质量要求:完成天线振子安装后,进行天线的电缆敷设。电缆敷设前检查射频电缆的完好性,避免存在异常情况,敷设过程中注意电缆的保护和清洁。线缆在保护管或者线槽内敷设,需避免扭转或小角度弯折。埋地电缆管线应符合相关台站建设的规范和设计要求。工艺步骤:1) 安装电缆线槽或保护管。采用轻质保护管,将保护管套在线缆外,处理好保护管和支撑杆交接位置的密封和保护,然后将保护管固定;采用密度较大的保护管,需先将保护管沿着预先设计的方向固定,保护管的转弯处先不固定;将线缆穿入保护管后再将转弯处固定,处理保护管和支撑杆交接位置的密封和保护。2) 采用线槽保护,将线槽与天线支撑杆间的交接点做相应处理,然后将线缆摆入线槽,扣上线槽盖板。射频电缆敷设前应仔细检查电缆无明显损伤,避免存在异常情况,将电缆入室一端用防水防尘材料包裹。射频电缆共有三根,这三根电缆没有编号上的区别,为了使后续工作开展方便,建议在铺设电缆之前分别在每根电缆的两头做好标记,以便在敷设后能加以区分。例如,在三根电缆的两头分别做“TX”、“M1”和“M2”的标记。3) 在敷设电缆时,建议将三根射频电缆和障碍灯的电源线捆绑在一起,一同敷设。敷设电缆时应注意在机柜端和天线端各留适当余量,建议在天线处多留余量,在最后修剪电缆完毕后可将电缆盘在地网或支撑杆上。4) 分别制作三根射频电缆的电缆头,制作方法详见厂家安装手册。制作时应注意余下电缆的长度,使得电缆铺设可以更加美观,尽可能保证两根监控电缆长度相当。制作RF电缆头、MON连接头、障碍灯的供电线等连接头,需要做防水处理的按要求做好。电缆头制作完毕后,连接天线的一端,根据先前在电缆上做的标记,将其连接到相应的端口,逐一对应连接,图3.1为某设备天线接口样例。接设备端的连接头用防水防尘材料包裹。图3.1工艺检验:对线槽安装的牢固性进行检查,对电缆敷设的路径和弯曲半径做检查测量,对天线系统的室外接地进行检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电缆的衰减测量值以后续测量结果为准。检查结论填入附表1中。2 室内设备安装2.1 机柜安装工序及质量要求室内安装工作应在下列工序完成后进行:室内土建、装饰工程完成并通过验收,供电、温度控制、消防、防静电等设施功能正常;机房等电位连接网完成并且与外部接地系统有效连接,包括主用、备用供电系统设备及辅材辅料均到位。室内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民航导航台站建设相关指导规范和国内相关电信设备、供电设备抗震设计施工规范和台站设计的要求。机柜前后门与墙之间预留足够距离,后门与墙间距至少60cm,前门与墙间距至少1m;机柜上部至少要有30cm的空间来外接电缆和操作电线连接器和天线探测连接器。安装完成后,要求机柜水平,可靠固定,目视无倾斜。线路及线槽线架布局合理,无相互干扰和影响;等电位连接可靠,材料和规格满足设计和厂家的要求。工艺步骤:机柜就位固定后应及时把机柜接到等电位带上,接地线规格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机柜的馈电输出端和监控信号输入端应加装馈线避雷器,遥控信号输入端应加装信号避雷器。工艺检验:把机柜安装目视检查情况、线路及线槽(线架)布局、等电位带连接等检查情况填入附表2中。2.2 线槽或吊架的安装工序及质量要求:完成机柜安装后,进行天线系统的室内电缆线槽或吊架的安装。工艺步骤:1) 线槽内的各种连接螺栓,均要由内向外穿,应尽量使螺栓的头部与线槽内壁平齐,以利敷设,不致敷设线时损坏导线的绝缘护层。2) 当设计无要求时,线槽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1.53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2m;各支架的同层横挡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托架、支吊架沿桥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应大于10mm。3) 金属线槽及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可靠,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金属线槽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PE)干线相连接,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工艺检验:检查电缆、线缆的状况,线槽安装情况,线槽和导管的接地情况,电缆头制作情况,将检查情况填入附表2中。 附件1.THALES DME 415/435安装调试及验收规范256817812 天线安装参见正文第三章第1节内容3 室内设备的安装2.3 机柜安装参见正文第三章2.1节内容2.4 线槽或吊架的安装参见正文第三章2.2节内容2.5 设备接地连接设备机柜的接地应按照设备厂家的安装手册、台站施工设计以及台站建设的相关指导规范等技术要求进行,本规范中不再另行说明。工艺检验:检查接地极与接地线的连接状况、接地线的截面积、接地线与接地排的连接状况、电池端子处使用的环形头状况,分别记录2。2.6 设备电源的连接工序及质量要求:电力电缆线间和线地之间绝缘电阻不小于0.5M,电力电缆头接地线和截面积符合设计要求,芯线与设备的链接符合设计要求,连接紧密可靠,电线回路标志清晰,编号准确。电池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正负端柱极性和电压检查准确,符合国家规范。工艺步骤:独立安装的DME设备,根据设计图纸,将稳压器、UPS、直流电池组安装到机房内指定位置,将UPS 电池组接至UPS,UPS输出接至配电箱、从工艺配电箱接通交流电源至设备,直流电池组接至设备电池输入端。检查UPS电池组的直流电压及UPS输入电压,UPS开机后,使用万用表检查UPS 输出电压,测量备用电池组电压。与VOR合装的DME设备,直接从VOR设备取电。DME设备电源连接方式为:1) 图4.1为DME机柜底部样式图,图中为机柜接地点,将此处连接机房接地铜排。为主电电缆入口,为蓄电池正极电缆入口,为蓄电池负极电缆入口。按照该标号分别将主电电缆、蓄电池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送入指定入口。图4.12) 将主电电缆连接至Terminal BAR上的主电接线柱,火线对应L柱,零线对应N柱,底线对应G柱。如图4.2和图4.3所示。3) 将电瓶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分别连接至Terminal BAR上的蓄电池接线柱,如图4.2所示。4) Terminal BAR左侧的接地处需与机房接地铜排相连接,如图4.2所示。图4.2图4.3工艺检验:将电力电缆线间和线地之间绝缘电阻、UPS 输出电压、电池组输出电压的测量结果填入附表2中。2.7 设备弱电线路连接1) RF其余电缆的检查与连接:检查设备所有的RF电缆、控制线缆是否连接完成,将未完成的连接工作完成。2) 遥控连接:独装设备遥控的连接,是通过对机柜顶部的PL7接口连接来实现的。2.8 合装设备的线路连接工艺步骤DME与DVOR合装时,连接如下:1) 使用ID线缆(编号24009 28149)连接DME机柜顶部的SK4/AF1接口和DVOR机柜顶部的DME-IDENT接口,如图4.4和图4.5所示。2) 使用RS232电缆(编号97240 28166)连接DME机柜顶部的PL1/Port3接口和DVOR机柜顶部的LGM2/DME接口,如图4.4和图4.5所示。图4.4图4.5工艺检验对线缆连接的牢固度进行检查。2 设备电气调试电气部分的调整,实际涵盖设备内部参数即发射机调整、天线振子性能检测、监控器调整等工作。所用仪表:通过式功率计(含200w或2000w DME频率探头)、示波器、频率计等。工序及质量要求:在全面完成天线安装、机房设备安装工作,并完成了阶段验收且合格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本部分工作内容。本部分工作所涉及的调整应符合各阶段性验收的质量要求。工艺步骤:设备的电气调整包括以下步骤,应按先后顺序进行:1) 开机准备;2) 发射机调整;3) 监视器调整;4) 控制功能验证。工艺验收:检查工艺施工步骤符合操作规范要求,各阶段调整结果符合指标要求,记录阶段性验收的相关数据。3.1 开机前准备开机准备是确保设备电气调试安全的必要环节,必须严格执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备电源连接及测试;2) 零地电压测试;3) AC/DC输出电压测试;4) 电池输出电压测试;5) 各模块跳线检查确认(与设备类型、配置、功能等相符),跳线设置参照表4.1和表4.2;表4.1设置状态模块名称OPEN(OFF)跳开CLOSED(ON)闭合DMDM7,M8,M9,M12,M13M6MONM8M6TX100(TKW 1kW)M6M8TX100(TX 100W)M8M6表4.2CSB跳线设置跳线编号跳线设置M9,M11,M12,M24连接1-2M10,M19连接3-4M3,M6,M28闭合M25跳开M31连接1-2,3-4,5-6,7-8,9-10,11-126) 机柜、天线系统各部件、电缆及插槽电气连接完好性检查;7) 天线驻波比检测,发射监控回路衰减检测。在此项目中,建议通过重新拔插、断开线路再连接、紧固机柜及天线系统中各种连接接头、固定螺栓、电气接口等方式,排除设备在运输或搬动过程中产生的损坏或接触不良等隐患。上述步骤结果数据因设备型号差异有所不同,详见相关附件。将检查结果填入附表3中。3.2 发射机功率调整TX1发射机功率调整,TX2发射机调整方式与TX1一致,不做重复说明。结果填入附表4(以DME 435为例,DME415调整方式与DME 435类似,不同之处做特别说明):1) 将功率计串联至DME信号发射端。2) 开启设备,从软件中进入“MAINTENANCE”维护模式。3) 将两部发射机调整至备机“Standby”状态。4) 在电脑键盘上按下组合键“Ctrl+F10”,打开“Power Level Reference”窗口,如图4.6所示。按图中信息,分别选择“TRX1”、“Mod Tkw”(DME 415选择Mod Trx)和“Load from TRX”,点击“Read”读出相关数据,如图4.7所示。图4.6图4.75) 选择设备所对应的波道,点击“Modify”按钮,出现“Modify References”对话框,如图4.8所示。调整“Power Level 1KW”参数,观察功率计读数,直至读数显示为1000W(DME 415设备调整至1000W),点击“ok”按钮,点击“Write Eeprom”按钮,将参数写入。图4.86) 按住DMD板件上的“Reset”按钮,如图4.9所示,直至板件上红色Led灯亮起,重设数据。图4.93.3 监控器调整1.3.1 监控器Peak Power Outpower调整1) 关闭发射机,从软件中打开“DME Configuration”窗口,调整“MON1 Power Adj”和“MON2 Power Adj”参数,如图4.10所示。图4.102) 开启发射机,打开“Executive Monitoring on Antenna”窗口,如图4.11所示,观察“Peak Power Output”参数,若参数显示值为10002%W(DME 415调整为1002%W),调整完毕。若与1000W有较大差距,则重复上一步骤继续调整,直至显示值为10002%W。图4.111.3.2 监控器Transmitted Power调整1) 开启发射机并接天线,打开“Executive Monitoring on Antenna”窗口,调整“Monitor Cable Loss”监控电缆衰减值。衰减值可通过测量电缆长度,并参考表4.3计算得到。表4.3参数同轴电缆数值种类长度监控电缆损耗LCF 1/225m约2dB发射电缆损耗LCF 1/225m约2dB延时LCF 1/225m约100ns2) 在“EXTENDED CONFIGURATION”窗口中,调整“Antenna Probe Coupling”数值。相关数据可参考天线附带的相关表格。3) 在“EXTENDED CONFIGURATION”窗口中,调整“Antenna Cable Loss”发射电缆衰减值。衰减值可通过测量电缆长度,并参考表4.3计算得到。4) “Transmitted Power”显示值,在理论上应是:“Peak Power Output” Antenna Cable Loss 单位:W表4.4同轴电缆衰减与功率损耗对照表表4.4Ant. Cable loss(dB)RatioLoss(%)-30.550-20.6337-1.50.70829.2-10.7822-0.50.8911-0.10.97722.285) 根据4)计算“Transmitted Power”理论值,并与实际显示值做比较,如果误差超过2%,则在“EXTENDED CONFIGURATION”窗口中调整“Antenna Probe Coupling”(或“Monitor cable loss”),直至误差缩小至2%内。3.4 设备运行参数检测1.4.1 发射机参数测试使用仪器仪表对发射机各参数进行测量,测量值与设备软件显示值误差需在合理范围之内。1) 脉冲对波形测量,包括Rise Time上升沿、Duration脉冲宽度、Decay Time下降沿和Pulse Spacing脉冲间隔。测量值与监控显示值误差不超过5%;2) Reply Delay应答延时测量;3) Transmitter Freq.应答频率测量;4) Transmission rate应答率测量。1.4.2 监控器告警功能测试对监控器的告警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当设备参数超出门限时,监控器会告警,设备会切换机或关机。5) 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先后断开设备机柜顶部的两个监控电缆。6) 确认设备是否自动切换机。7) 确认两部发射机是否先后关机。8) 恢复监控电缆的连接。9) 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3.5 控制功能验证设备发射机、监视器调整完毕后,对设备进行功能性验证。10) 分别打开1、2号发射机,验证开关机功能;11) 验证设备的换机功能;12) 验证主备机接天线的功能;13) 切断市电,验证设备转为电瓶供电功能;14) 切断市电情况下,将电瓶放电到电平值低于保护电压门限,验证设备低电平值时自动关机功能(电瓶最低电压值的选择应参考电瓶厂家提供的放电参数指标)。附件2.INDRA DME LDB-102安装调试及验收规范256816732 天线安装参见正文第三章第1节内容4 室内设备的安装2.1 机柜安装参见正文第三章2.1节内容2.2 线槽或吊架的安装参见正文第三章2.2节内容2.3 设备接地连接工序及质量要求:设备机柜的接地应按照设备厂家的安装手册、台站施工设计以及台站建设的相关指导规范等技术要求进行,设备内部的一些特殊连接,按照以下内容和步骤进行。工艺步骤:1) 机柜背面右侧的电池负端子与接地排的连接材料,用多股铜绞线,两端做铜质环形头,连接头的直径为7.94毫米,如图5.1所示。图5.12) 多股铜线的线径至少20平方毫米,并尽可能的短,在机柜右侧的边壁孔中穿出,如图5.2所示。图5.2工艺检验:检查接地极与接地线的连接状况、接地线的截面积、接地线与接地排的连接状况、电池端子处使用的环形头状况,分别记录附表5。2.4 设备电源的连接工序及质量要求:电力电缆线间和线地之间绝缘电阻不小于0.5M,电力电缆头接地线和截面积符合设计要求,芯线与设备的链接符合设计要求,连接紧密可靠,电线回路标志清晰,编号准确。电池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正负端柱极性和电压检查准确,符合国家规范。工艺步骤:1) 交流供电的连接点,在机柜的背面底部,火线、零线和地线的颜色分别对应着火线-棕色,零线-蓝色,地线-黄色或绿色;2) 蓄电池到机柜的连接线距离应尽可能的短。选用非原厂电缆,要求电缆能承受设备工作时的最大电流的6倍,即54A, 每12m压降在0.5v以下。3) 电池的连接线和连接头需要制作,接机柜一端的连接头直径要求7.94毫米,且必须是环形,进入机柜的线缆在机柜后门的右侧孔中穿入,截取合适的长度,末端接在BATTERY端子上。2.5 设备弱电线路连接设备所有的外接信号都是在机柜背面的输入输出板1A72557上,包括交流电源状态信号、遥控信号、设备状态信号。工艺步骤1) RF其余电缆的检查与连接:检查设备所有的RF电缆、控制线缆是否连接完成,将未完成的连接工作完成。2) 供电信号的连线:交流电源会提供状态信号,这些状态信号用多路插头接到I/O板的XN2上。单机DME设备,72558-2-55这个电缆是在机柜内装好的。双机设备,信号电缆69758-3-26必须从电源单元后面的两个16路接线端子接出,接到I/O板的XN2上,如果双机只使用一个交流电源,则只用一个16路端子。3) 遥控和状态信号的连接:遥控和DME状态监视信号的连接,是通过对机柜背面的I/O板上XB2-XB10端子连接来实现的。端子的接法如图5.3所示。4) 开关机的三个控制功能,是通过I/O板上送过来的24V直流控制电压实现。这些电压的极性必须正确,同时,在多个输入同时启动时,三个信号间的优先级为OFFNO 1 ONNO 2 ON。在“+VE”端子和“-VE”端子上接入+24V电压,激活保护作用。遥控输入的接线方式见表5.1。表5.1信号I/O板连接头负极输入正极输入OFFXB10:5XB10:6NO 1 ONXB10:3XB10:4NO 2 ONXB10:1XB10:2图5.32.6 合装设备的线路连接如果DME与VHF设备合装,为了保证识别信号的的同步产生,两种设备需要进行关联。这个关联有两种方式:从VHF设备输入和输出给VHF设备。 关联连接步骤:1) 将联机电缆从机柜底部左侧孔中穿入,电缆上行至I/O板,将电缆绑扎固定在机架上;2) 将这些线接到I/O板的相应位置,将IDENT OUT接到XB1:1;3) 观察极性显示,将IDENT IN接到XB1:4;4) 如果外界识别源在一个正电压和GND间切换,则需要将CTU处理器板的XN10的跳线断开;3 设备电气调试3.6 开机前准备开机准备是确保设备电气调试安全的必要环节,必须严格执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备电源连接及测试;2) 零地电压测试;3) AC/DC输出电压测试;4) 电池输出电压测试;5) 机柜、天线系统各部件、电缆及插槽电气连接完好性检查;6) 对接收机单元RF源中的G1晶体和测试询问器中的RF产生器五个晶体分别检查,晶体应外观完好,无接触不良现象;7) 天线驻波比检测,发射监控回路衰减检测。在此项目中,建议通过重新拔插、断开线路再连接、紧固机柜及天线系统中各种连接接头、固定螺栓、电气接口等方式,排除设备在运输或搬动过程中产生的损坏或接触不良等隐患。上述步骤结果数据因设备型号差异有所不同,详见相关附件。将检查结果填入附表XXX中。3.7 设备前期设置1) RCMS输入和输出检查:主控识别的输出,在I/O板的XB1:2,XB1:1。分别检查各项内容,逐项打勾确认。图5.42) RCMS输出检查。分别检查各项内容,逐项打勾确认。图5.53) 晶体设置:测试询问器中RF产生器的晶体G1设置为ON位置,选择Fo,其余四个晶体设置为OFF。见表5.2。表5.2晶体功能设置G1FoFxG2Fo+160kHzFx+13.3kHzG3Fo160kHzFx13.3kHzG4Fo+900kHzFx+75kHzG5Fo900kHzFx75 kHz4) CTU单元设置:将告警延迟ALARM DELAY 设置为10秒。S1和S2的设置按照选定的工作方式进行,S1与S2的各个开关意义为:S1的设置:表5.3开关功能设置1普通工作模式/测试态选择ON=普通工作模式2是否使用NMPOFF=不使用NMP3将二号监视器延迟监视误差容限减去0.1微秒ON=不使用4将二号监视器延迟监视误差容限增加0.1微秒ON=不使用5延迟测量值统计ON=不使用6将一号监视器延迟监视误差容限减去0.1微秒ON=不使用7将一号监视器延迟监视误差容限减去0.1微秒ON=不使用8单机/双机配置ON=单机,OFF=双机S2的设置:表5.3开关功能设置1主机与/或选择ON=与2备机与/或选择ON=与3RMM/RCMS控制OFF=RCMS4冷/温暖备份ON=冷备份5一个天线振子故障:不装备/装备OFF=装备6一个天线振子故障:不起作用/起作用ON=不起作用7两个或两个以上天线振子故障:不装备/装备ON=不装备8两个或两个以上天线振子故障:不起作用/起作用ON=不起作用5) ALARM POWER ON INHIBIT开关S11延迟时间设置为6秒;6) 接收机预置:S13,14,15,16上,按照摩尔斯编码规则设置为“XP”、“SP”或者“TXT”。表5.5开关功能设置S4选择编码模式按照批复文件指配的波道模式来设定。S5选择译码模式S6设置长距回波周期6S7设置寂静时间6S8短距回波抑制开关OFFS9长距回波抑制开关OFF7) 接收机前面板的设置:表5.6开关功能设置S1延迟,粗调9S2延迟,细调4S3应答脉冲间隔8S11识别NORMAL8) 发射机驱动单元预置:脉冲整形板上,S2(自动电平控制环)设置为OPEN;S3(自动电平控制)设置为VIDEO;S4设置为DC。1000W的DME,脉冲整形板上的X1跳线放在1kW位置。9) 测试询问器的设置:主板上,将S4设置为工作频率所在的波道上(X/Y选择);前面板上,S5和S6是应答门延迟设置,S5设置为2,S6设置为F,S7设置为NORMAL;测试询问器的S1,除了开关1置于ON,其余置于OFF位置。10) 监视器设置:指配的工作波道可能是在X模式,也可能是其他模式,不同工作模式下各项参数的属性有不同要求,需区别对待,分别按各自的要求进行设置。S1是脉冲宽度下限设置,S2是下降沿上限设置,S3是上升沿上限设置,S4脉冲宽度窗口设置,S7功率变化告警设置,S8识别缺失后告警出现的时间设置,S9延迟窗口设置,S10间隔窗口设置,S12延迟下限设置,S13间隔下限设置。以下为在X模式下各个开关的设置:S1设置为2.9微秒;S2设置为3.6微秒;S3设置为3.1微秒;S4设置为1.2微秒;S7设置为-3dB;S8设置为62秒;S9设置为1.0微秒;S10设置为1.0微秒;S12和S13按照系统工作模式选择相应的设置。11) 前面板上将MONITOR OUTPUTS 设置为NORMAL。12) 其他设置及准备工作:RF板上的天线继电器开关置于NORMAL,检查设备所有的开关均置于OFF位置,所有RF电缆连接正确。3.8 设备运行参数检测1.8.1 测试询问器的测试1) 脉冲测试:用延伸板将测试询问器接出,前面板上的MONITOR AND INTERROGATOR DC POWER 开关置于ON位置;RF产生器的输出端不接电缆,接一个校准检波器,将检波器的输出接示波器。观察脉冲的峰值幅度,应该是+11.50.5dBm,如果不是这个值,调整调制和检波器腔体内的R13,使峰值读数符合该范围。用示波器检查前面板DETECTED INTERROGATIONS测试孔的波形,峰值幅度、脉冲半幅点宽度、脉冲顶部持续时间、DC基线电平,应符合下表中的标准范围,不符合的,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达标并记录在附表6。2) 偏置控制测试:在前面板的DETECTED INTERROGATIONS和EARTH测试孔接示波器的1通道, 2通道接1s MARKERS 和EARTH,测量检波脉冲半幅点的间隔时间,标准值是12.00.1s,用测试应答机解码开关TEST TRANSPONDER DECODING, REJECT分别增加2s,减少2s,用TEST TRANSPONDER DECODING, ACCEPT分别增加1s,减少1s,观察测量结果,间隔的测量值应该分别有明显的变化。3) RF产生器输出频率:准备一个耦合环,一端接在频率计上,在RF产生器的L1附近,用耦合环耦合信号,读取频率计读数。在S1可以设定的5个频率下,分别测量频率并记录。4) 测试询问器信号定时参数测量:CTU上选取Hi Eff测试,TI RATE取1 kHz,用频率计测量测试询问器前面板的1s MARKERS 和EARTH,应该是1000.0Hz左右。用示波器测量应答接收门测试点,显示脉冲的宽度、间隔、脉冲重复周期都应该符合要求,确认信号的准确。使用示波器对比询问定时INTERROGATION TIMINGEARTH和应答定时REPLY TIMINGEARTH的信号前沿,应该是在0.1s之内。1.8.2 发射机驱动器RF输出首先确定发射机驱动器工作在台站应答频率下,千瓦功放的工作状态均经过确认以后,对设备的ALC功能进行确认;1) 发射机脉冲参数发射机脉冲的参数包括输出脉冲功率、输出脉冲整形、输出脉冲的间隔均进行测试,其中,脉冲功率的测试以功率校准为主;输出脉冲整形以脉冲的前沿、后延、脉冲宽度为核心内容进行测试。脉冲功率的测量,在CTU单元选择Pwr. Out测量,记录读数。脉冲整形,利用示波器观察两个脉冲的属性参数,记录数据,参数要求如下:表5.7参数容限第一个脉冲:脉冲半幅点宽度3.50.3s第二个脉冲:脉冲半幅点宽度3.50.3s第一个脉冲:上升沿,10%90%2.20.3s第二个脉冲:上升沿,10%90%2.20.3s第一个脉冲:下降沿,10%90%2.20.3s第二个脉冲:下降沿,10%90%2.20.3s两个脉冲的幅度差异2%同时,在CTU单元上选择脉冲宽度、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分别测试,确认发射脉冲的属性。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参数范围如下:表5.8参数容限脉冲宽度3.50.3s上升沿2.20.3s下降沿2.20.3s2) 脉冲间隔:保证正确的时基条件下,用示波器在脉冲的半幅点测量脉冲间隔;在CTU上显示Spacing读数,分别记录结果。3) 峰值功率测量和校准:在接假负载的条件下,用峰值功率计测量和发射机的功率输出,在CTU单元读取功率读数,比较二者的差异,通过调整测试询问器主板上的R7校准CTU读数。4) 接收机测试:包括接收机通道视频门限、接收机灵敏度、接收机带宽、接收机选择性、接收机解码窗口、对CW信号的保护功能、应答率、寂静时间、回波抑制均要测试记录。5) 接收机通道视频门限:在RF板上,脱开天线连接器,接一个合适的假负载,避免测试过程中飞机询问的干扰。关闭发射机,用频率计在接收机单元的ON CHANNEL VEDIO测试孔上测量频率,应该是20至200对/秒。测量结果超出这个范围,说明接收机通道门限设置有误,需要对中频放大器进行调整,分别调整AGC设置、ON CHANNEL预置、GAIN增益预置调整,使频率计读数达标。6) 接收机灵敏度:给接收机送-91 dBm的询问信号,选择1000Hz的询问率,测量应答效率,平均应答效率优于70%。7) 接收机带宽:为接收机馈送-88dBm的询问信号,在CTU上选择测量应答效率,应优于90%。在RF产生器中,设置S1的不同频率,分别测量应答效率。在工作频率上下偏置160kHz时,平均应答效率应大于70%。 8) 接收机选择性:为接收机馈送-10dBm的询问,使用Hi Eff测量应答率,平均应答率应大于90%,在RF产生器上下偏置900kHz,测量应答效率,平均效率低于2%。9) 接收机译码窗口:询问信号保持-10dBm,并分别将询问脉冲增加和减少2s的,测量应答效率,应不超过5%。在-88dBm水平,1 kHz询问率下,用测试询问器上的TEST TRANSPONDER DECODING ACCEPT开关,使询问脉冲增加和减少1s,以Lo Eff测量,平均应答效率应大于70%。在测试询问器上的TEST TRANSPONDER DECODING REJECT开关,使询问脉冲增加和减少2s,测量平均应答效率应小于10%。10) 接收机CW保护功能:为接收机馈送-40dBm的询问信号,CTU上选择测试询问率1000Hz,Hi Eff测量,用示波器测接收机的对数视频,测量脉冲峰值幅度,保证至少在2.2V以上。RF产生器的S1上选择CW,为询问脉冲增加CW信号,此时测量脉冲的峰值幅度,应不超过0.7V。CTU测量应答效率,应该大于90%。11) 接收机应答率:测试询问率为1000Hz,在CTU上测量Tx.Rate参数。接收机单元上抑制询问INHIBIT INTERROGATION,在CTU上显示Tx.Rate参数,此时为填充脉冲数量,94510Hz。接收机上的TEST开关打到REPLY RATE MONITOR TEST,在CTU上读Tx.Rate参数,应该是81010Hz;测试询问频率保持在10kHz询问率,测量Tx.Rate,应是 2800100Hz。测试询问频率保持在1kHz询问率,只使用一个测试询问器,测量D.Rate,应是 100010Hz。给接收机送-70dBm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检波后的对数视频DETECEED LOG VEDIO/EARTH,测量脉冲峰值幅度,应该至少1.1V。与此同时,以10kHz的测试询问率询问接收机,观察此时的示波器显示,脉冲峰值幅度应不超过0.7V。12) 寂静时间:寂静时间设置为60微秒,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机上DEAD TIME/EARTH,波形持续时间应该是在58至73之间。13) 回波抑制:短距回波抑制,启动SDES功能,CTU上采用Hi Eff参数测量,示波器两个通道分别接在接收机的SDES PULSE/EARTH测试孔和接收机主板上XT13/XT21,观察波形,与下面示意基本相同:图5.614) 长距回波抑制功能:依据飞行校验的结果决定是否采用。这里可以不做检查要求。1.8.3 监视器误差容限监视器各个参数的误差容限设置,包括延迟、间隔、效率、应答率、功率、天线监视。1) 确认监视器主板上所有的误差容限开关均设置完成、ERP输入连接器与应答机连接、RF板上,天线完整性监视线缆接在XN2上(没有DC连续性监视的天线,CTU单元的S2:5,S2:7必须设置为ON)、设备各开关置于正常工作位置。2) 在CTU单元上选择FltLimit菜单中的延迟DEALY、间隔Spacing、效率Effncy、发射率Tx Rate 、功率Ant.Pwr分别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3) 识别监视的检查,分别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告警抑制状态下、识别连续情况下,观察设备的识别告警反应。4) 监视器的自检功能,观察监视器前面板的SELF TEST指示,应是每16秒左右闪烁一遍,在打码期间,观察延迟、间隔指示灯熄灭,PRIMARY指示灯亮起。误差检查记录对照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