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在工具性取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注重的是对字、词、 句、篇等静态知识的传授,对于其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不足。 本文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从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开 发、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将文化取向的文言文教学与工具性取向的文言文教学进行 了对比探讨,得出一些相应的策略以期于对现今的文言文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论文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论题提出的研究背景、进行问题界 定并介绍研究方第二章,是论文的研究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理论基础及 其启示、进行概念界定。 第三章,是对当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讨论,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当前文言文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四章,是策略探究部分。通过从价值取向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评 价四个部分进行讨论,得出相应的策略,初步建立起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 言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a b s t r a c t f o ral o n gt i m e ,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t o o li nt h et e a c h i n go fs e x u a l o r i e n t a t i o nu n d e rt h eg u i d a n c eo ft h i n k i n g ,p a y s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c h a p t e r o nz i c ij u , s u c h 觞s t a t i ck n o w l e d g et r a n s f e r , w h i c hb yi m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l a c ko f a 钍e n t i o nt ot l 圮f i n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i nt h i sp a p e r , b a s e do nt h e ”h e r i t a g e o f o u t s t a n d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f r o m t h et e a c h i n go fv a l u e s ,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s , t e a c h i n g r e s o u r c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 ,t e a c h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 f o u r a s p e c t s o fc u l t u r a l o r i e n t a t i o no f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a n dt h es e x u a l o r i e n t a t i o no fc l a s s i c a l 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t o o l sw e r ec o m p a r e de x p l o r e ,d r a ws o m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t h e s t r a t e g yw i t hav i e wt ot h ec u r r e n tp r a c t i c eo ft e a c h i n gc l a s s i c a l c h i n e s eh a v ea c e r t a i nv a l u e p a p e r si n c l u d ef i v ep a r t s : c h a p t e r1 i st h ep r e a m b l eo ft h ep a p e r s t h em a i nt o p i c so nt h er e s e a r c h b a c k g r o u n dd e f i n et h ep r o b l e ma n d i n t r o d d c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c h a p t e r2i s o nt h eo v e r v i e ws e c t i o no ft h ep a p e r m a j o rp a p e r so n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a n di n s p i r a t i o na r et od e f i n et h ec o n c e p t - c h a p t e r 3i st h e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o l lt h e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o f d i s c u s s i o n s ,t h r o u g ha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u r v e yo ft e a c h i n g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v i e wo f t h e c u r r e n tp r o b l e m st h a te x i s ti nt h ea n a l y s i s c h a p t e r4 ,t h es t r a t e g yi sp a r t o fi n q u i r y f r o mt h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 t h r o u g ht h e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so ft e a c h i n gr e s o u r c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e a c h i n gf o u r - p a r td i s c u s s i o n ,d r a wt h ea p p r o p r i a t es t r a t e g y , i n i t i a l l ys e tu pb a s e do n 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o f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k e yw o r d s :e x c e l l e n t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o f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 a l c h i n e s e ; 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跪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衫级肛签字日期:印易年多月1 0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f 私幽 签字日期:沙多年石月口日 导臌:锣左左 签字日期弓。石月i 日 舻汐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1 1 研究背景 1 前言 1 1 1 世界各国母语教学的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在中国的教育领域被称为“基础教育中的基 础学科 。母语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的言语交际能 力,更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认识到中 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发自内心的将继承传统文 化作为自身发展需要,并使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形成稳固的个人心理特征。 这种教育理念不但在当今中国被屡屡提及,世界各国对于本国的母语教育基 本都持这种观念。日本高中国语学习指导要领( - 1 9 9 9 年) 在“目标 中指出: 培养准确理解和恰当地表现国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提高交流能力的同时,扩展思 考能力,涵养情感,锻炼语言感受,加深对语言文化的关心,培养尊重国语以及 谋求提高囤语的能力。英国国家课程英语( 1 9 9 7 年) 对中小学英语学习提 出的要求有:培养具有浓厚兴趣的、具有丰富知识的、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读者; 为了能充满自信地参与共同文化生活或工作,学生需要说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 必须写出准确流畅的文章,需要很好的阅读能力。法国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 1 9 9 6 年) 在“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中提到:给学生提供法国文化的基本要 素。俄罗斯普通基础教育国家教育标准( 1 9 9 7 年) 提出:应向学尘介绍俄罗 斯文化,并进而介绍世界文化。韩国语文课程标准( 1 9 9 7 年) 标其目标为: 熟悉正确有效的国语使用原理和作用状态,从批判的角度了解多种类型的国语资 料,培养创造性地表达思想和情绪的能力;怀着对国语世界的兴趣,继续探求语 言现象,培养智力与国语发展和过于文化创造的态度。n 1 从上面各个国家关于母语教学中各国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对教师教与 学生学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均将自己本国的语言文字作为本国文化的一种 重要载体,在母语教学中注重进行本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来培养青年国民的 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并且借助本国语言来准确流畅并且是有美感地表达 自己的内心见解与真实情感;在注重母语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使得学生个体能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母语教育都是本国基础教育中的“基 础 ,日本著名文化学家岸根卓郎说:“放弃母语,就是通向亡国( 毁灭文明) 的 捷径。 2 1 1 1 2 语文教育百年发展的选择 文言文是前人的留传之作,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字记录。这决定了文言文 教学中不可能回避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但是从近代至今,人们一直对文 言文教学的地位与功能而争论不休。 1 9 0 4 年的“癸卯学制 ,仍然强调儒家经典在语文教育乃至全部教育中的重 要地位。1 9 1 2 年,第一任教育部部长蔡元培下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 。 “1 9 1 9 年的五四运动不仅推动了社会前进,而且波及教育。 :口1 由于西方文 化大量被引入中国,这就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冲击,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 与科学的大旗,将中国的落后归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领域中文言文 的地位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人们对是否还要学习文言文产生不同争论,首次出 现了大规模的文白之争,其结果是文言文失去了母语教育中一统天下的地位。建 国以后由于特殊时代的政治原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 基本处于空白期,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文言文也成为了僵死的躯壳。上世纪 八十年代,国人受“西优东劣 思潮的影响,反传统之风盛行,而且由于中国的 经济与世界强国的经济在距离上越来越远,所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中很多人认为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文言文教学不可避 免的只侧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对于以此为基础的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更 是被受冷落。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文明 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人类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现代病,人们于是 又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在那里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于是乎,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文化价值又重新为人们所审视。而在世纪 之交的新课程改革中,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才重新得到了重视: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将“形成传统文化底蕴 作为文言文学习的价值追求。 其实,无论我们怎么批判文言文,它的价值都不可否定。就连白话文运动中 的领军人物胡适和鲁迅,都是自幼饱读古典诗文从而积淀了深厚的文言功底:如 胡适,他四岁就接触文言文,十一岁读资治通鉴,十三岁读左传。由此 可以看出,他们对文言文的熟悉程度和对传统文化的熟识程度不是普通人可以比 较的,以他们的文言功底要找出传统文化中的瑕疵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他们的 文言功底并没有因为他们主张白话而消失殆尽,反而使他们在白话文应用方面如 鱼得水,易如反掌。所以,将中国的落后归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而把文言文 2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落后的根源显然是一种很荒谬的观点。其 实,丧失了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却是最容易失去理性思考能力与反省能力的人, 这种现象已显现于今日。假如只注重学习西方文化而忽视本国传统文化,那无疑 是在文化上自我矮化。语文教育中必须注重文言文教学,注重在文言文教学中对 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夯实他们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1 1 3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文言文教学及其相关内容提出了如下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 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h 1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 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 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1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 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 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呻,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 与附录一所建议 的古诗文程度相当) ,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 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h 1 从以上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文言文教学各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教 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政策性文件的课程标准不但主张必 须学习文言文,而且分量颇重,并且将文言文教学价值定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这样认为:“文言文教学肩负着双重任务,一 是古汉语的学习,一是古代文化的传承。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二者不可偏 废,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后者甚至更重要。 阳1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文言范文 不再是言语教学的例子,文言文教学也不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如何读懂文言 范文的各种方式方法与技巧。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课文里的语言文字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课文涉及到的文史知识与人文精神,让学生了解这些相关知识,对 于他们疏通文句,理解文意,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多角度的进行探讨与学习。 以孔雀东南飞呻1 为例,文中就提到了古代的称谓、官职、历法、衣饰住用、 区域和阴i j f i a 卦等等,不但展示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更是荟萃了古代文 化的很大一部分。 3 江西师范大学硕+ 学位论文 1 2 问题界定 1 2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不少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章肢解为实词、 虚词、句式和章法,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学 习的亲近与热爱。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文言文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学习,不关注学 生在精神层面的收获,使得文言文教学虽然费时费力颇多,却收效甚微。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偏重于“言 ( 语言知识) 而忽视“文” ( 语言之中所蕴涵的文化) 这种现象而提出。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 、 “文言文教学和“策略 这四个概念的界定,来研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 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背景下对前面所提出问题 的策略研究。 1 2 2 研究意义 1 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状况 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状况,可以用“费时低效”四个字来形容。其实这种现象 不单纯是由教学方法所引起,从更深层次来看,应该是教学理念或者说教学指导 思想所造成的:由于每年基础教育的终极评价手段一高考中都要考词义和句子翻 译,这就让教师过分注重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从而对学生进行大量字、词、句、 篇的机械的重复训练,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呆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 机,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主动性,造成了文言文教学“费时低效”的 结果。 本文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相对于以往“字 字落实句句清楚的 的策略,对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状况有以下两点帮助: 第一,在传授静态知识的基础上重视整体理解与体验。本文不赞成在文言文 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字词和句子的翻译训练,并不代表本文认为要将这些教学内容 完全排除在文言文教学之外。不可否认,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体验作者情感, 必须要以疏通文章大意为基础,这必然离不开基本的字、词、句、篇的静态知识。 但是不能“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学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略 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 n 们而是因该 以静态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形式美与内容美,进而从文章整体上来理 解和把握这些丰富多彩流传千年的典范文章,领略其中所蕴藏的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内涵,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4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第二:以教师讲解为引导,重视学生的参与。由于语言的障碍和时代的阻隔, 学生毕竟无法象学习白话文章那样直接探寻文章意义,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 得十分重要。可是一些教师越俎代庖,在教学中花去大量时间进行逐词逐句的讲 解与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甚至连文章赏析都将自己或着教学参考书的意见灌输给 学生,这就让学生在学习中只是机械的进行“记”:用笔记、用脑子记。于是, 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记得头晕眼花。从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文言 文教学中学生不但要“记”,更要“对话 :和教师对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发表自 己对文章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教师一起探讨文章主旨与蕴涵的思想 情感,学习并继承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言文本对话,了解文章产生的时代 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而用传承与发展的眼光看待文本,汲取古人的智慧, 古为今用;和其他同学对话,学生之间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交流自 己的学习心得与感受,实现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语言和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 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川1 1 1 文言文 承载的文化,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着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因此,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传统文化作为学习背景,对所学的文言文章 在内容上作适当补充与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借助作品进入作者的思想文化境 地,充分认识作品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n 别。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因缺 乏相应的文言文章语法知识而带来的阅读困难进而产生畏难的学习情绪,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不再视文言文学习为就 是枯燥的记忆字和词语法知识,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文言文并且探究其更深层次的 含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必然要肩负传承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载了几千年一脉 相传的中华文明,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因此可以说,文言文作为古代汉 语,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写照。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言功底,就失去 了一条与古人对话的重要途径,无法去思考与汲取祖先创造的光辉文化和文化中 所蕴涵的民族智慧。中学时期接触到的文言文作品,对很多学生而言是接触到传 统文化的开始以及进一步认识与了解的基础。清楚的认识到这些,对于我们审视 文言文教学的地位、展开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支持。我们应 当让学生通过不同题材与不同时期的丰富多样的文言文作品,看到中华民族的悠 久历史、民俗风情、道德伦理、思维智慧、政治韬略与军事计谋等传统文化的诸 多方面,并且意识到在这些作品中积淀的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 神已深入到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之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起着影响与制约作用。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都为他们以后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传统文化并且热爱和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且,对于以后不再接触中文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此期间对传 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也许他们生疏了古汉语 的许多基础知识,也许他们会淡忘一些文章的作者,也许他们都不再记得读过的 文言文的具体内容,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会根据在这一时期内得到的 传统文化的启迪,来决定自己今后是否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3 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故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 3 1 谈 到语文学习的中文言文学习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其中关系最紧密的莫过于历史 学习。“文史不分家”,研究中国历史首先要从研究中国历史的书籍典章开始, 这时候,文言文就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的工具,从先秦的历史散文到煌煌巨篇二 十四史,无一不是用文言文书写而成。文言文里涉及到的历史年代、典章制度、 人物称谓以及道德礼仪,均会在历史学习中助我们一臂之力。,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清康熙帝 ( 江西省2 0 0 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 卷1 2 题) 对该题进行分析:a 项中,秦始皇这一称号是由于赢正建立的秦朝为中国第 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皇朝,因而称赢正为“始皇帝 ,强调的是“第一 这 个概念,这不属于谥号。b 项中,对于刘彻,虽然他治理下的西汉皇朝达到了中 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高峰,但由于他发动的战争过多,所以其死后尊为“武 帝”,这个“武”不仅说明刘彻生前崇尚武力,更表明了在他死后,新帝与大臣 希望停止连年征战,修养生息,所以“武还有“止戈”的意思。“武”,为刘 彻的谥号。c 项中,“太宗 为李世民的庙号。对于皇帝的庙号,一般开创为“祖”, 守成为“宗 ;对于在皇朝发展上做出了特殊贡献的皇帝,有时候也会在庙号中 用到“祖”,如d 项中的康熙帝,他虽然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个阜帝,但在他逝 后,大臣们认为他“名为守成,实同开创 ,因此上其庙号为“清圣祖 。d 项 中,“康熙”为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因为清朝皇帝都是朝只使 用一个年号,所以对于清帝,历史上一般以年号相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的教学,特别是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对它进行 解读,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维,丰富与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无 疑是大有裨益的。 6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1 3 研究方法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的不同角色在系统活动中进行 对话,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要对这样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必须对该系统的主 体和内容以及结构有正确认识,而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则是获得正确 认识的关键。因此,本文拟采用以下四类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来探讨目前研究中对文 言文教学相关子问题的阐述与策略研究,获得对本研究的启示。 2 调查问卷法:结合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编制调查问卷,了解在教学实 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3 案例分析法:精选能够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这个价值取向的教学案例 做细致分析,印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思想的有效性,也为实际教学提供范 例。 4 比较分析法:通过与现行的文言文教学在价值取向、教学方法、资源开 发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比较,概括出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7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概述 2 1 理论基础及其启示 2 1 1 对话理论 理论简介: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雄辩术 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可以看作早期的对话活动。对话既是当时学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交流学术思想 和情感沟通的主要方式,也是当时学者的一种思维方式。率先提出“对话 概念 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 m b a c h t i n ) 。巴赫金认为: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 命真正所在之处。他说:“语言是面向价值中心人的 。n 幻“对话理论”认 为:人类只有以语言或者话语为基础,才能得以生存、思考以及交流,人类表达 思想情感、进行理性思考乃至任一形式的存在都要以语言或者话语不断的沟通作 为基础。这种理念使人在交往活动中作为独立个体受到尊重,亦使“对话 成为 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理论启示:对话理论的一系列观点给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提供了有益 帮助。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 p a u l of r e i r e ) 引导对话从哲学理论向教育和教 育观转变,最早主张实施“对话式教学。新课程改革将对话理论的相关思想引 入语文教学,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实施建议 中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 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川1 6 3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 对话包括五种关系:师生之间的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师生与教科书编者 之间的对话以及生生对话。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编者希望学生通过学习 课本中文质兼美的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来“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 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川1 6 1 ,但文言文由于其特殊性,使得教师在教学中 大多采用串讲法,以教师讲解为主。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 效果,但是从对话理论的角度来看还是存在不少弊端的。我们来看: 师生之间的对话:鉴于大多数学生的文言文积累还是比较单薄,因此,教师 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在使用串讲法时课堂上就出现了“我说,你记 8 基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的场面。大多数教师只是将自己或教学参考书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没有和 学生讨论“该怎样理解? 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等问题,以自身的思考代替学生 的思考,忽视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师生之间的对话出现了不平等。 生本对话:由于文言文产生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去甚远,因此学生阅 读文本时会因为文章的时代背景和学生自身阅历的原因遇到困难:再加上教师往 往是单向的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没有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去很好的理解文本, 得到的都是一些他人对文本的理解,对资料的占有都是间接性占有。因此,学生 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间接的。 师本对话: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很好地做到“入教 材,但是“出教材”的理念在很多时候却被大家所忽略。所以说,教师与文本 二者的对话是被动的。 师生与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课本编撰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由于各 自思考的角度、原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生活阅历都不相同,而且现在不少 的教师与学生平时的教和学仍然紧盯高考,出现了一种“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 么就学什么 的现象。基于这些原因,课本编撰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 是有隔阂的 。 生生对话:现代社会由于通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的课余生活日益丰 富,而且文言文这种特殊的言语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毕竟使用的几率毕竟不 是很大,这就让一些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习并没有很大价值,因而课下时间并不 会互相交流自己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缺 失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再来看新课程标准标中的建议:“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 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 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 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 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 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h 刀因此,教师 对学生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阅读环境,尊重学生在 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与文本相遇时最初的生活与学习的体验,让学 生的整个阅读过程成为一个非指示性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正确引导他们与阅读文本发生碰撞,让学生努力以自身的体 验去接近文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使他们成为自己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人,体 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例如:对于陶渊明这个人物以及他的作品,我们通常是从 他一系列山水田园诗中表现出来的高洁志趣来赞扬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媚权 贵的一面,而有些学生在读完了他的作品以后会认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做法是 9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逃避,这是一种消极的“出世”的思想与做法,面对社会的黑 暗面,也许迎难而上,积极“入世 ,即使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环境,也要力图使 自身周围成为一块“绿洲”,这才是积极可取的作为。而在陈情表中,有人 读出的是李密的反哺孝心、有人读出的是他对君王的恳切哀告、有人读出的是他 形影相吊的孤寂、有人读出的是他进退两难的处境就象我们经常说的:一百 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2 1 2 接受美学理论 理论简介:“接受美学 ( r e c e p t i o n a la e s t h e t i c ) 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 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h r 姚斯( h r o b e r tj a u s s ) 在1 9 6 7 年提出的。该理论 的代表人物为h r 姚斯( h r o b e r tj a u s s ) 和w 伊泽尔( w 0 1 f g a n gi s e r ) 。 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为现象学美学和阐释学美学,它以马克思的交换理论和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基本出发点。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文学活动是 作家一作品读者三者之间动态的交流过程。接受美学家们认为,读者是文学作 品的唯一对象,文本是某种具有召唤性的空框结构,它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才 能由未被阅读时的“可能的存在 转变为“现实的存在”。他们强调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读者应根据自我认知对作品进行意义建构。由此看来, 接受美学理论注重的是读者在阅读中发现和创造了什么,而不是作者表现了什 么。 理论启示:相较于以往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阅读期待,这个 名词出自接受美学理论体系里姚斯提出的“期待视野”,可以将它理解为阅读主 体根据自身原有的人生经验与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具有定向性的关于艺术作品 形式和内容的认知图式。钱理群先生认为:“中学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 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 主义精神”。n 8 1 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解读留有充分的空间。教学 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学习新知中的作用。川1 9 1 ,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填补自身对文本理解上的空白。 任何读者都是怀着自己的认知图式去阅读的,这种“阅读期待 成为阅读的 心理动力,支配着阅读活动的全过程。可见,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时能否形成阅读 期待是文言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更是学生“乐学”的关键。要形成 “阅读期待 拓展阅读的思维空间,关键是要跨越“阅读思维的四维空间”,即 读者和文本、作者、世界、自我的“四大距离 呦1 。众所周知,文言文教学和 白话文教学两者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文言文“晦涩 难懂的语言容易在阅读的主 客体之间筑起一堵无形的墙,即读者跨越自我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较一般的文本阅 l o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读而言文言文阅读更为艰难。教材所选的文言篇章是千古传诵、文质兼美的佳作。 由于应试的影响,有些教师偏重于对文言文字、词、旬的讲解、翻译,忽视对作 品审美因素的发掘,结果一篇甘如醴酪的美文,在学生口中成了食之无味的白蜡。 新课标针对这种情况明确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古代优秀作品,当然是古汉语 学习的语言材料,但他们首先是文学作品,应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提出目标。 乜1 1 伊塞尔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并把这种空白与不确定性称 为文学本文的“召唤结构。文本的召唤结构以其空白和未定性,使文本具有了 开放性。对读者来说,这些“空白 往往激发着读者的理解力,召唤着读者去发 挥自身的想象力。每一个文本都是一种开放性的召唤结构,都是一种需求和召唤, 读者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补充完成作品的创作。因此,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是 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一个问题:文言文由于 产生的年代和今天已经相去甚远,由于时代社会的变革,文言文章中所要表述的 主旨与思想情感,以现代中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积累有时候并不能感受得到,甚至 出现错误的解读: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有些学生认为她是患有不 孕症:再看“木兰辞,由于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 ,所以有的学生认为木兰 参军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什么会出现诸如 此类歪曲文本的解读?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文本建构自 己的理解时出了问题。我们确实要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期待, 尊重学生以自我为主体对文本的“召唤性”进行意义建构;但我们必须明确,即 使是“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个人心中建构出来的哈姆雷特也必 须以文本中的哈姆雷特为原型,而不是以奥楚蔑洛夫为原型。所以对文言文本的 “召唤性 进行意义建构,必须将文言文本放到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里去,再结 合自身阅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 在文言文教学中,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 ,对我们 在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方法上有较大的借鉴作用,对于解决目前语文教学,特 别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有一定的帮助。 2 2 研究现状 对于文言文教学研究现状的整理,笔者主要查阅了近两年来的部分大学学 报、部分教育类综合期刊、语言文字类杂志、语文教育研究专门期刊、教育类报 纸、其他报纸的相关版面以及网络资料,对于文言文教育研究的著作、硕博论文 及省级以上已结项课题尚未进行梳理。总体来看,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江两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 文言文教学价值取向方面:刘梅珍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价值浅论( 语文 学习2 0 0 6 6 ) 中谈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价值主要在于拓深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 学素养,应以文学的方式来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所了解。桑哲在“淡化文 言文教学 大家谈( 现代语文2 0 0 7 1 ) 中,集中记录了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等专家学者对于文言文教学价值 取向的观点,各位专家学者都从自己的角度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文言文教学应 该受到重视,并且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彭玉华在和谐- 相生交融一 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语文教学通讯( 高中刊) 2 0 0 7 2 ) 和文 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中学语文教与学( 高中读本) 2 0 0 7 9 ) 中指出:文言 文教学必须“文”“言并举,侧重于任何一方的教学都会影响文言文教学中文 章、文学、文化的和谐性。 2 文言文教学方法方面:黄厚江在文言文该怎样教( 语文学习2 0 0 6 5 ) 中谈到:文本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才是文 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追求。欧阳 凯古文今译文言教学不能承受之重( 语文学习2 0 0 6 6 ) 一文指出:“古 文今译 正是文言文教学的症结所在,必须尽快编辑出版一套编排合理、选文精 当的中学文言文教材以此策动文言文教学的全局性变革。徐志伟在漫谈中学 古诗文诵读教学( 中学语文教与学( 高中读本) 2 0 0 7 5 ) 和王舒成困境与突 围一试评中学文言教学中的诵读( 中学语文教与学( 高中读本) 2 0 ( 7 1 0 ) 分别 从完形心理学的角度和诵读法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出发,对文言文诵读教学做出 了探讨。 3 文言文教育史方面:刘进才国文教学中的文言与白话问题一以三四十年 代“中学生国文程度 讨论为个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 0 0 7 4 ) 和易建平 从选文演变看当代高中文言文教材的发展( 语文教学通讯2 0 0 7 2 5 ) ,通过借 鉴历史经验为当前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启示。 4 文言文的现代性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在文言与白话一谈 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 语文建设2 0 0 4 1 2 ) 一文指出:“文言除了对现代汉 语学习有帮助外,也还有自身独立的认识社会的价值,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文言, 不但非常必要,而且刻不容缓。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有任何偏颇的。 暨南大 学中文系的熊焰先生在论现代文言文的生存机制( 学术研究2 0 0 7 5 ) 现 代文言文与当代文化建设( 文艺争鸣2 0 0 7 7 ) 两篇文章肯定了文言文对现代 中国文化建设的价值,但他并不提倡大面积的推广文言文,不赞成在青少年中进 行导向性推荐。 其他还有很多资料都对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限于文章篇幅,在此 不一一赘言。综合现有资料来看,当前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 2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1 文言文教学中的“文白之争 与“文“言”之争以及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取向,仍然是教育研究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由2 0 0 4 年4 月2 2 日的中国教育报 在同一天刊出了语文特级教师韩军所写的没有“文言 ,我们找不到回“家 的路和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所写的“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引发的 新一轮大讨论开始,使我们得以在鲁迅宣告“已经过去 将近八十年后,又躬逢 了文白论战的盛事。 2 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呈现新貌视野有所开拓,并且关注了文言文的现 代性问题。 3 对文言文教育史进行了关注,有利于我们以史为镜,借鉴前人的经验来改 进当前教学状况。 通过查阅资料,笔者也发现目前文言文教学存在以下三点问题值得探讨或是 进一步深入: 1 对文言文教学中的多角度评价研究不够。 2 对于多渠道开发文言文教学资源不够关注,大部分的研究还集中于开发课 本内的资源。 3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 仍有上升的空间。 而这三个问题,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2 3 概念界定 2 3 1 优秀传统文化 谈到优秀传统文化,不得不首先提及“文化。在西汉以前“文化 还是两 个词:文”,一般指纹理,通“纹”,在此基础上又有几个弓i 申意义,或为“文 字”;或与“质”相对应,“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或解为“善 行”,“文命敷于四海”( 尚书虞书大禹谟) 。“化”的解释相对统一,“教行也” ( 说文) 。刘向说苑指武中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 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乜2 1 晋束皙有“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乜3 1 这些古籍中提到的“文化”,是封建王朝里与“武功”相对应的“文治教化”, 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 虽有一定联系,但实际意义已相去甚远了。在西方, “文化”源自于拉丁文字c u l t u r a ,现在通行的“文化 则是外来语的意译,相 当于英语中的c u l t u r e 和德语中的k u l t u r 。“1 8 7 1 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 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系统阐释。他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 江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 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泰勒强调了文化作为一个精神 文化的综合整体的基本含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乜帕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文化”概念内涵是大大不同于我国古代所说 的“文化 。但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潮流里,西方的文化概念对我国还是产 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试着给“中国传统文化 下个定义:“中 国传统文化通常指1 8 4 0 年鸦片战争以前在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 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理论为核心的文化,是几千年来华夏文化、夷狄文化经 过长期的碰撞融合并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的结果。 口酗我们在今天应当大力弘扬的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现代社会制度、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生活 产生积极影响的那一部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 ,主要从三 个维度考虑: 第一:从精神层面看,包括民族精神、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 维方式、哲学思想和民风民俗等等。从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对于在文言 文教学中需要继承的传统文化,这一维度相对涉及的较多。教师一般都会根据不 同文章的主旨,向学生进行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 第二:从文字本身来看,汉字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汉字结构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书,不仅表现出原始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 生活,也体现了写实主义精神:以“家 为例:上面的宝盖头代表“屋子 ,由 于屋子为人们生活所常用,所以它也成为汉字的基本部分;下面的“豕 意义为 “猪 ,这表示屋内有猪,象征私有财产。从“家”的结构上看,首先可以看出 原始社会的私有财产大概是从猪开始,而拥有固定的财产也就是家之所以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