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在我国,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这种特殊性反映在程序法中则 表现为传统的证据理论及制度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难以达到实体上的公平公 正。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理论进行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加 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合理分配证明责任,将利益和不利益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有效 且合理的分配,将最大程度地确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 性,从国内外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与实践中可以看出,世界上大多数国 家往往出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降低受害人证明责任的负担的方 式来对环境侵权民事案件的证明责任进行分配,同时为受害人特别设定证明标 准,该标准并非民事证据法上的一般盖然性,而应当是低于民事证据法上的一般 盖然性的特殊标准。当然这并不是说,环境侵权民事案件中,受害人不需要承担 证明责任。因为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不会受理毫无根据的环境侵权案件,所以受 害人仍需要对侵害行为、损害结果、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初步证据 进行证明。 关键词:环境侵权,特殊性,证明责任,证明标准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i nc h i n a ,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o r tv i o l a t i o n sa sas p e c i a l ,t h i ss p e c i f i c i t yi s 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p r o c e d u r a ll a wt h e o r ya n dt h ee v i d e n c ef o r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s y s t e mc a nn o tm e e tp e o p l e se x p e c t a t i o n sa n dt oa c h i e v ef a i ra n di m p a r t i a l e n t i t y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f u r t h e rd e v e l o p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e o r y , t om e e tt h e n e e d so fm o d e r ns o c i e t y b e t w e e nt h eo f f e n d e ra n dt h ev i c t i mi nar e a s o n a b l e a l l o c a t i o no ft h eb u r d e no fp r o o f , t h ei n t e r e s t sa n dt h ei n t e r e s t so ft h ep a r t i e sw i l ln o t m a k ee f f e c t i v ea n dr a t i o n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w i l ls e r v et oe n s u r e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 l e g i t i m a t ef i g h t sa n di n t e r e s t so fv i c t i m s s p e c i f i c i t yd u e t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v i o l a t i o n s , t h eb u r d e no fp r o o ff r o mt h e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m a t i o n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t o r t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c a nb es e e n ,m o s to ft h ew o r l df o r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t h e i n t e r e s t so fv i c t i m sa r eo f t e nt h ep o i n to fv i e w ,t h eb u r d e no fp r o o ft or e d u c et h e b u r d e no ft h ev i c t i mw a yi n f r i n g i n go n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i sa l l o c a t e dt h eb u r d e no f p r o o f i nc i v i lc a s e s a sw e l la st h ev i c t i ms e tt h es t a n d a r do fp r o o fi np a r t i c u l a r , t h e s t a n d a r d sa r en o tg e n e r a l l yo nt h ec i v i le v i d e n c ea c tp r o b a b i l i t y ,b u ts h o u l db el o w e r t h a nt h eg e n e r a le i v i ll a wo fe v i d e n c eo nt h ep r o b a b i l i t yo fas p e c i a ls t a n d a r d o f c o u r s e t h i sd o e sn o tm e a nt h a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o r tc i v i lc a s e s ,t h ev i c t i m sd on o tb e a r t h eb u r d e no fp r o o f i nj u d i e i a lp r a c t i c e ,t h ec o u r tw i l ln o ta c e 印tu n f o u n d e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o r tc a s e s t h ev i c t i m ss t i l ln e e dt ov i o l a t i o n s ,d a m a g er e s u l t s , i n f i i n g e m e n ta n dd a m a g er e s u l t sa r ep r e l i m i n a r ye v i d e n c eo fc a u s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k e yw o r d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o r t ,s p e c i f i c i t y ,b u r d e no f p r o o f ,s t a n d a r d o f p r o o f 引言 引言 环境民事侵权由于存在着加害方与受害方的不对等性、加害行为在法律价值 判断上的社会妥当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从而使得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存 在较大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已不能适应和解决 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加害人与受害人双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尤其是因 果关系的证明方面。 2 0 0 9 年1 2 月2 6 日侵权责任法出台了环境侵权民事案件中有关证明责 任分配的规定。第六十六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 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 举证责任。”这一规定的出台,明确了环境侵权案件中加害人的证明责任,但对 受害人应承担的证明责任未涉及。受害人承担什么样的证明责任以及证明标准是 怎样的,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环境侵权民事案件的处理结 果,影响到受害人合法环境利益的维护。 当前,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受害人证明责任的分配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采用降低受害人证明责任的方式。如日本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责任提出的疫 学因果关系说、间接反证说对受害人来讲是大大降低了其证明责任。美国的司法 实践中,由于其诉讼结构和陪审制,受害人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往往只承担“表 面证据”。这也反映出受害人的证明标准非民事证据法上的一般盖然性,而应当 是低于民事证据法上的一般盖然性的特殊标准。本文将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角度 入手,借鉴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环境侵权的理论与立法与司法现状, 对我国环境侵权的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问题进行探讨。 一、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概述 一、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概述 ( 一) 环境侵权的概念及特殊性 环境民事侵权是指由于人为的原因致使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 的污染或破坏,从而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公民的民事权益,如生命健康权、财产权、 环境权等权益受到损害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 环境民事侵权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害方与受害方的不平等性、不对等性,即环境侵权主体间的不平等性。 它是环境侵权行为区别于传统侵权行为的一个较为显著的方面。环境侵权行为 中,加害人往往是政府或者具有特殊的经济地位和科技信息能力的企业,而受害 者在财产、获取科技信息能力方面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不利于其对诉讼成本的 承担。同时,受害者的抵抗和规避能力较为有限,而加害者一方往往通过价格机 制和责任保险等手段来分散其损失。 2 加害行为在法律价值判断上的社会妥当性、价值性。从法律价值判断的度 来讲,传统的侵权行为往往是危害社会,对社会无益的行为,其本质就是一种无 价值的行为,是道德与法律不能允许的。而环境侵权行为,如建筑水坝等开发建 设行为和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发出噪声等排污行为,往往本身就是必要的经 济活动或者是伴随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的衍生行为。因此可以说,这种行为在 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同时,在某种程度还具有相当的社会有用性。1 加害行为在 法律价值判断上的社会妥当性、价值性,是针对各种建设、生产行为在生态系统 自身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权益而言的。对于环境侵权行为,需要在发展经济、 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资源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既不能完全禁止,也不能放 任自流。基于此,可以看出,环境侵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合法或适法侵权 。2 3 环境侵权致害状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环境侵权致害状态的复杂性主要 表现在污染源和致害过程的复杂性上,即环境侵权的致害往往也是由多种无数个 污染源或污染行为复合而成的。环境侵权致害状态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侵害主体的不确定性。环境侵害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众多的排污行为或环 境开发行为共同造成的,有时某种排污行为或环境开发行为还不足以造成环境侵 害,但众多的上述行为混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环境侵害,从而导致环境侵权的致 害人很难确定。也就是说,环境侵权的多元参与性最终决定了环境侵权的不确定 性。二是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由于环境侵权致害状态的复杂性、长期性、潜 1 刘景一,乔世明主编:环境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7 页。 2 王明远:t 环境侵权救济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6 页 2 、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概述 伏性、反复性、间接性、累积性等特点使得环境侵权中多因一果、一因多果的情 况时常发生,且并不表现为直接的联系性,因此使得因果关系很难确定。 ( 二) 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基本问题 1 证明责任的概念及性质分析 证明责任,又称为“举证责任 ,纵观西方大陆法系学者和我国民诉学界对 其的论述,从行为和结果两方面来解释证明责任更为合理。即证明责任具有双重 含义: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前者指当事人对所主张 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后者指在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主张该事实的 当事人所承担的不利诉讼结果。3 本文主要从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方面来探讨 受害人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一些问题。 关于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学术界存在诸多争议,如“权利义 务说”、“权利说”、“义务说 、“负担说。认为提供证据的责任既具有权利属性, 又具有义务属性的“权利义务说 ,曾一度是我国学术界较为流行的观点。近来, “义务说”逐步取代“权利义务说而成为主流 。但是这些学说都存着一定的弊 端,不能正确解析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根据“负担说”的观点, 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即提供证据的证明责任,应看作是一种负担,告诉当事 人为争取胜诉必须承受这一负担。笔者认为,“负担说 能恰如其分的说明行为 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它从提供证据与当事人诉讼目的、诉讼结果之间 的关系的视角出发,同时借助诉讼利益这支“看不见的手 ,能充分调动当事人 的举证积极性。 2 证明责任分配的相关学说 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学说存在很多争议,不同法系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学 说。大陆法系的证明责任的学说较为完整、系统,主要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中的特 别要件说为通说,以待证事实分类说为例外。待证事实分类说着眼于事实本身的 性质是否有可能得到证明以及证明时的难易程度来分配证明责任,认为凡主张积 极事实、外界事实的,应负证明责任;凡主张消极事实、内界事实的,不负举证 责任。该学说又分为消极事实说和外界事实说。法律要件说则着眼于事实与实体 法的关系,以事实与实体法要件的关系及其在实体法上引起的不同效果作为分配 证明责任的标准。近年来,德国理论界又提出了的证明责任的新学说,如危险领 域说,盖然性说,损害归属说,利益衡量说等。( 1 ) 危险领域说。4 该学说依据 待证事实属哪一方当事人控制的危险领域为标准决定证明责任的分配,即当事人 3 李浩:民事证明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5 页。 4 李浩:民事证明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2 2 页。 3 一、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概述 应当对其所控制的危险领域中的事实负证明责任。如在侵权赔偿诉讼中,损害原 因、主观过错均属侵害人所能控制的危险领域,应由侵害人就不存在因果关系、 主观上无过错负证明责任,应由侵害人承担无法证明的不利诉讼后果。( 2 ) 盖然 性说。5 该学说主张以待证事实发生的盖然性的高低,作为分配证明责任的依据。 具体而言,当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如根据统计材料或人们的生活经验,该事实 发生的盖然性高,主张该事实发生的一方当事人不负证明责任,由对方当事人对 该事实未发生负证明责任。( 3 ) 损害归属说。6 该学说主张以实体法确定的责任 归属或损害归属原则作为分配证明责任的标准。即通过对实体法各条文进行对 比、分析,寻找出实体法关于某一问题的损害归属原则,然后由依实体法应承担 责任的一方负证明责任。 而英美法系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不像大陆法系那样完整与系统,在证明责任 的分配问题上并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如当今美国并不存在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标 准,证明责任的分配往往是在综合若干要素的利益衡量基础上决定的,即在个案 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公正、便利、政策、证据所持或证据距离、便宜、盖然性、 经验和常识等的基础上作出具体的分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在司法实践中, 美国许多法院并不注重形式,而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就其主要的事实内容进 行衡量,如果在某一方当事人较易知悉的范围内,那么就由该当事人承担证 明证责任。这种作法是日常经验为标准,不以积极肯定或消极否定的形式为标准, 即使是消极事实,如果在其易于知悉的范围,也由该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正是 由于美国的诉讼结构和陪审制足以有效地解决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纠纷,从而使得 美国制定法和判例不需要就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作出特殊的规 定。 3 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特殊性 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传统的证明责任理论不能 照搬到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诉讼,它是 以民事诉讼理论为基础,但又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 方面涉及到公民权利的保护。也就是说,如何预置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通 过决定败诉风险的承担者,将利益和不利益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有效且合理的分 配,以确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是保护环境民事权利的关键所在。环境民事 诉讼从保护原告人的利益出发,需要为受害人特别设定证明标准,该标准并非民 事证据法上的一般盖然性,而应当是低于民事证据法上的一般盖然性的特殊标 准。但这不是说,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受害人不承担证明责任,而是说基于受害 5 李浩:民事证明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2 3 页。 6 李浩:民事证明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2 3 页。 4 一、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概述 人在环境侵权中的弱势地位的考虑,减轻受害人证明责任的负担。环境侵权中受 害人应承担什么样的举证责任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它直接关系环境侵权民事 诉讼双方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更关系到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因此,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需要为受害人设定特定的证明标准,减轻受 害人的证明责任负担,同时明确受害人在哪些方面要承担证明,建立多元的分配 责任的理论体系,即以一两条标准为主导,以其他标准为补充,根据具体的环境 侵权案件合理分配证明责任。通过对受害人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及证明 标准的探讨,有利于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受害人积极参与诉讼,充分行使自己的 “证明权 从而实现其胜诉的目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二、环境侵权受害人证明责任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综述 二、环境侵权受害人证明责任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综述 ( 一) 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评析 1 国外立法评析 纵观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外对于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的证明责任的法 律规定大多是散见于各种实体法中,如美国密歇根州环境保护法、德国1 9 5 7 年通过的水利法和1 9 9 1 年通过的环境责任法、日木关于危害人体健康 公害犯罪处罚法。 美国密歇根州环境保护法规定:“原告只需提出表面证据,证明污染者 已经或很可能有污染行为案件即可成立,若被告否认有该污染行为和危害后果, 则必须提出反证。 7 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在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的证明责 任相对较低,即只要提出表面证据,证明污染者已经或很可能有污染行为,受害 人的证明责任即告完成。这主要是从环境侵权的加害方与受害方的不平等性、不 对等性,环境侵权致害状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持续性、反复性等特点的角 度考虑的,综合衡量若干要素如公正、便利、政策、证据所持或证据距离、便宜、 盖然性、经验和常识等,减轻受害人的证明责任。 德国水利法第2 2 条规定:“所有排放有害物质的设备所有人,被视为连 带债务人。 依照判例的解释,受害人依水利法第2 2 条请求环境损害赔偿时, 只需举证证明某一污染物已经造成水质的恶化,而这个污染物质乃是合格的造成 水质恶化的物质,则可以推定所有排放水污染物质的设备所有人,均是造成该水 域污染的加害人。这些被请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设备所有人,如果能够证明其 设备所排放的有害物质,纵然与其他设备所排放的有害于水质的物质发生共同作 用,也不会造成水质改变;或者能够证明其设备所排放的有害于水质的物质,纵 然因时间、空间因素,也不会与其他设备所排放的有害于水质的物质发生共同作 用而造成水域内水质的恶化,则可以推翻与因果关系推定理论所作出的共同加害 人的推测而免予承担责任。 德国环境责任法第6 条第l 款明确规定对单一设备所造成的个别环境污 染事件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如果依照个案的具体情形,某一设备很有可能引起既 有的损害,则推定该损害是由该设备造成。8 日木关于危害人体健康公害犯罪处罚法第5 条:“如果某人在工商企业 7 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版,第2 1 7 页。 8 陈国义:民法因果关系之理论、概念及举证责任在德国环境损害赔偿事件的适用及其转变,载法学 丛刊,1 9 9 5 年第4 期。 6 二、环境侵权受害人证明责任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综述 的经营活动中,已排放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且其单独排放量已达到了足 以危害公众健康的程度,而公众的健康在排污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危害,则可 推定,这种危害是由该排污者引起的。”9 根据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受害者对于 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较轻,只需承担初步的因果关系的证明,即证明危害是由排 污者引起,同时根据这种初步的因果关系来推定环境侵权案件的其它事实存在, 并在该部分内由加害人负反证其不存在的责任。 综上所述,从国外关于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的证明责任的立法规定中可以 看出,受害人在环境侵权案件中并不是不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而是承担相对较 低的证明责任,即所谓的“表面证据 ,同时对于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因果关系仍 需进行初步的证明。基于环境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国外立法降低受害人的证明责 任是非常可取的,这也是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担的一种趋势。但是,为防止当事 人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滥用诉权,受害人仍需承担初步的证明责任。 2 国外司法实践评析 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其诉讼结构和审判制度存在差异,对于环 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证明责任承担的司法实践有其相应的不同具体做法。 英美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受害人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承担的证明责 任,往往是根据具体的环境侵权案件的具体情况,以日常经验为标准来确定的。 例如,在美国,由于其诉讼结构和陪审制,使得美国许多法院并不注重形式, 对于环境侵权案件往往通过综合衡量若干要素的利益如公正、便利、政策、证据 所持或证据距离、便宜、盖然性、经验和常识等,来决定分配证明责任。这种 做法,充分考虑到环境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对于形形色色的环境侵权案件并不适 用统一的标准,做到具体环境侵权案件具体分配受害人与加害人的证明责任。 大陆法系国家,以德国为例,德国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过具体判例实现了证 明责任分配的具体化,即受害人只需举证证明某一废弃物己造成损害,而该废弃 物是造成损害的物质,可以推定排放该废弃物的企业为加害人,并承担连带责任, 除非其证明所排放的废弃物即使与环境发生作用也不会发生相关损害,或证明其 所排放的废弃物因时空的原因不会因反应而致损害。h 德国用判例的形式为环境 侵权案件中受害人的证明责任作了一个大体设计,即受害人只需要承担相应的初 步证据,根据受害人提供的初步证据来推定加害人一方应承担什么样的证明责 任。 综上所述,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在对待 9 肖贤富:现代日本法论,法律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8 7 页。 m 叶自强:举证责任及其分配标准,法律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0 页。 1 1 吕忠梅: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初探,载政法论坛第5 期。 7 二、环境侵权受害人证明责任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综述 环境侵权民事案件受害人证明责任承担的问题上,都充分考虑了环境侵权案件的 特殊性,降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受害人的证明责任。由于现实生活中环境侵权 民事案件的纷繁复杂,要对受害人的证明责任实行统一的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就需要法官在处理形形色色的环境侵权民事案件时,在遵循降低受害人证明责 任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环境侵权案件,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来分配双方当事入 的证明责任。 ( 二) 我国环境侵权中受害人证明责任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我国在民事诉讼实践中始终贯彻“谁主张,谁证明 以及原告首先应当证明 其主张的做法。长期以来,对于环境侵权的民事案件,在当前特别法不完善的情 况下,有些案件只能适用民事诉讼法第6 4 条第1 、2 款规定:“当事人对自 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 集的证据或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因此, 这容易导致受害人在某些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承担较重的证明责任,最终处于败 诉的不利地位,从而使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 2 0 0 1 年的证据规定是对证明责任分配有关规定的突破,也是对在环境 侵权诉讼中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相关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在证据规定的第四 条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 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由此可见,在环境侵权 诉讼过程中加害人要对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和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 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相应地,这就相对减轻了受害人的证明责任。这条规定 符合环境侵权诉讼的特殊性,体现了法律平衡当事人讼利益,保护弱势受害者合 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先进理念。“证明责任倒置 规则的规定,对解决 环境侵权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使得受害人不需要 花费巨大人力、财力、物力承担复杂的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另一方面促使处于优 势地位的加害人承担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并承担因举证不能的败诉风险责任。 这样,有利于实现侵权行为法救济受害人,强化加害人民事责任的目的。 实体法方面,我的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单行 法律对于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双方当人的证明责任并没有做具体的规定。如民法 通则第1 2 4 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 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1 9 8 9 年的环境保护法第4 l 条规定:“造 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 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 二、环境侵权受害人证明责任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综述 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完全由于不 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 免于承担责任。”这些法条只是规定了环境侵权加害人的侵权责任,以及在什么 情况下免于承担责任。 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对环境侵权民事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有 所涉及,从而使这类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有较明确的依据。2 0 0 9 年1 2 月2 6 日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 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 举证责任。”这条规定虽然未直接规定出环境侵权案件受害人应承担的证明责任, 但是对加害人的证明责任有了较详细的规定,相应地,可以依此来推断受害人的 证明责任,这将有利于解决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复杂的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的分 配。在一般的侵权民事案件中,受害人要承担侵权行为、损害结果、侵权行为与 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而在环境侵权民事案件中,侵权责任法只 规定了加害人对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 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对于某些环境侵权民事案件,受害人对于侵权 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也要承担证明责任。加害者对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不 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是证明责任倒置的应用,但并不是说因果关系完全由 加害者承担证明责任,受害人还是要对因果关系进行初步的证明,即所谓的“表 面证据 。 从以上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立法对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的证明 责任规定的较为模糊,尤其是因果关系的证明方面,从而导致其缺乏一定的现实 操作性。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很难找到环境侵权 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证明责任的法律规定。证据规定第四条规定和侵权责 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只是规定了环境侵权加害人一方应承担的证明责任,当然 这不是说除此外的证明责任都由受害人来承担。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环境侵权中 的复杂的因果关系的证明方面,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都由加 害人来承担,这是很不正确的。法律只是规定了加害人就环境损害行为与损害结 果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受害人对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一点也不承担 证明责任是与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理念相违背的。因为法院不会受理毫无根据与 理由的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不会对当事人滥用诉权的行为置之不理,法官还是要 为法律的公平、正义理念服务的。 ( 三) 我国环境侵权中受害人证明责任的司法现状 环境侵权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尤其是受害人应承担的证明责任,往往 9 二、环境侵权受害人证明责任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综述 导致案件的走向。在我国环境侵权的司法实践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受害人, 由于其在财力、证据搜集等方面的薄弱,往往很难提供相应的证据,从而导致其 在诉讼中无法实现其合法环境权益。这种现象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侵权案件中是屡 见不鲜的。受害人因不能提供证据而导致败诉的现象是我国环境侵权司法实践中 的一个重要表现。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来阐述我国环境侵权中受害人证明责任的司法现状。吴某 1 9 9 9 年购买苏州市东港新村1 4 1 幢1 0 1 室房屋,并在6 月取得了该房的所有权。 苏嘉杭高速公路在2 0 0 2 年1 2 月8 日通车,地理位置在吴某住房的东面。据原告 吴某叙述,刚入住东港新村1 4 1 幢1 0 1 室房屋时,周围环境良好;到2 0 0 3 年初, 苏嘉杭高速公路开通,半年来,平均每天通车4 万辆,其中8 0 是超载车,每两 秒多就有一辆车从他家窗前经过,产生了大量的汽车尾气、高分贝噪音,原告曾 向公路指挥部门多次反映,但没有答复。6 月2 8 日,原告再次向报社反映,同 时也向市政府反映此事,市环保局安排环境检测中心在其住地东窗设监测点,最 高噪声为8 3 分贝,使原告一家通宵失眠。原告今年6 2 岁,患有冠心病、神经衰 弱,老伴患有职业性肺间质炎、肺气肿等疾病。原告认为被告侵犯了其安宁居住 权,现请求被告限期采取解决高速公路噪声污染的措施,将原告住地的噪声降到 标准以下;被告赔偿原告噪声扰民补偿每月8 0 元,自高速公路开通至今合计8 8 0 元。被告苏嘉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辩称,苏嘉杭高速公路线规划于1 9 9 2 年, 开工于1 9 9 9 年,2 0 0 2 年1 2 月8 日通车。针对通车以来的噪音问题,他们已采 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来降低噪音污染,如采用美国先进沥青路面配方结构,以 减轻噪音;在东港1 4 1 幢等处设置了装有先进吸音板的隔音墙;会同有关部门对 部分路段实行车辆禁鸣,并在各出入口设置禁鸣标志;在高速公路沿线5 0 一1 0 0 米范围建设绿化带,以减少噪音。原告所处为东港新村1 4 1 幢1 0 1 室,而高速公 路位于i 0 1 室的上面,应该说高速公路对其的影响较轻,且目前高速公路下方的 东环路分流线的噪音对其也构成了一定影响,且该路段沿线未设立禁鸣标志。因 此,被告认为造成案件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被告已经就此采取了一切可能采 取的措旅。最终案件判决原告败诉。 本案属于特殊的环境侵权诉讼案件,传统侵权理论采取“谁主张谁证明”的原 则,这对于环境侵权这类特殊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而言,显然有失公平。本案中原 告的败诉主要由于没有完成对损害事实的证明责任。环境侵权中的受害人与加害 人相比,在证明能力方面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作为加害方( 通常是排污企业等) 对自身生产工艺和所排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特性最为了解,相对于受害人具 有更强的举证能力。同时环境侵权案件证明成本过高,大多不能完成举证而遭致 败诉,不能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原告提供的监测数据既无分析意见,也无监测 1 0 二、环境侵权受害人证明责任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综述 单位盖章,不符合证据要件,经法院行使释明权,原告提出了环境噪声司法鉴定 的申请,法院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对原告住宅的环境噪声进行鉴定,但终因 苏嘉杭高速公路与东环路分流线平行,无法进行环境噪声鉴定,否则须暂时封闭 一条道路。法院再次向原告行使释明权,告知原告可以追加被告,但原告表示不 申请追加,并愿意承担对损害事实举证不利的法律后果,从而未能完成噪声鉴定。 基于以上事实,法院认为原告对自己受苏嘉杭高速公路噪声污染的损害事实不能 举出确切的证据,所以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因此,在我国环境侵权的 司法实践中,受害人因不能提供证据而导致其败诉的现象是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司 法实践的一大现状。 我国环境侵权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还体现在法官没有合理分配受害人证明责 任,使案件的错判率上升。一方面,环境侵权案件由于其特殊性,在社会中往 往呈现出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环境侵权案件,同时在有关环境侵权的法律规定 相对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使得我国法官在处理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的证明责任 的问题上往往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从而出现错案错判的结果在所难免,使环境 侵权受害人的诉讼利益难以得到实现。另一方面,法官的业务水平的参差不齐以 及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证明责任的承担的问题上自由 裁量权的不合理使用,也使得环境侵权民事案件的处理结果出现较大差异,最终 可能导致案件的错判。 三、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受害人的证明标准 三、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受害人的证明标准 ( 一) 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概述 所谓的证明标准就是指法官基于认定案件事实所获得的需要借助证据及有 关证明方式在内心深处所获得的确信程度或定案尺度。1 2 由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化过程的不同,两大法系在民事 诉讼证明标准概念及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两大法系在学理和司法实践中 大都承认适用盖然性的标准。英美法系国家一般采用“盖然性占优势 标准,即 民事主张在一般情况下必须以盖然性占优、证据占优或盖然性权衡的满足而获得 证明1 3 ,注重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外在性,突出表现审判活动的程序公正,这样的 标准与其所倡导的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辩论的审判模式有很大关系。大陆法系国家 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长期以来以主观确信理论为事实认定标准,但是也存着高度 盖然性的理论与判例1 4 。因此,与英美法系不同,大陆法系在诉讼证明上主张的 “高度盖然性,侧重于事物发展的内在性,更强调审判活动的实体公正,这种 标准模式的产生并非是必须以当事人的激烈对抗为前提。 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虽然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 仍然适用两大法系所承认的“盖然性”的证明标准。民事诉讼中的“盖然性是 指主张某一事实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明显优于另一方,人民法院即可认定这 一事实。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受害人要想胜诉维护其合法权益,也需要在诉 讼中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同时提供的证据要明显优于加害人。 ( 二)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不适应性 我国目前的环境侵权诉讼十分艰难,大量的环境侵权诉讼因种种原因如立 法、司法实务中证明标准的不明确等,往往导致受害人因为证据的原因难以获得 胜诉,或付出了较高的诉讼成本。长期以来,我国三大诉讼法均实行的是一元化 的单一的证明标准,这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侵权诉讼的客观需要。我国民事诉讼 中客观真实的诉讼标准,是指在认定案件事实时,要求证据要达到确实、充分的 程度才能被采信。具体如下:( 1 ) 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 2 ) 案件事实 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 3 ) 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 n 毕玉谦:民事证据原理与实务研究,人民检察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8 5 0 页 1 3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6 8 页。 1 4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6 8 页。 1 2 三、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受害人的证明标准 排除;( 4 ) 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1 5 环境污染甚至生态破坏 往往是由多种无数个污染源或污染行为复合形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致害的 问接性和潜伏性,足见环境侵权案件的复杂性。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加害人 与受害人地位的不平等性、环境侵权损害原因以及致害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受 害人想要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且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证明结论的唯一性和排 他性困难重重,使受害人处于败诉的不利地位,最终无法保障环境侵权民事案件 诉讼利益的实现。因此,对于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这类特殊的民事诉讼,必然要求 针对具体不同的环境侵权案件采用有差别的证明标准。 2 高度盖然性标准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的弊端 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适用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盖然 性的证明标准并不要求证明尺度要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程度,也就是说, 受害人不需要对环境侵权损害证据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作精细的严格的科学论 证,以确保其证明结论的唯一性和排他性。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盖然性标准都适 用于复杂的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呢? 高度盖然性标准,虽然为一般民事诉讼中原被告的均衡设定了一个标准,但 是,对于环境侵权民事诉讼来说,却容易导致受害人与加害人的利益出现极度的 不均衡现象,最终使受害人的合法环境权益难以得到维护。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 中适用高度盖然性标准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首先,在一般民事诉讼中采用高度盖然性标准,主要是出于平衡原被告双方 的利益考虑,为原告设置了较高的证明标准。这种标准是相对适合传统民事主体 地位完全平等时的案件的,但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受害人一方与加害人一方的地 位存在不不对等性,二者在经济能力,收集证据能力等方面差距甚大,如果依 然对受害人用较高的证明标准,不仅不能平衡双方的利益,反而使环境侵权受害 人的诉讼利益无法保障。 其次,增加受害人的诉讼成本。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追求的目标是以最少 的人、财、物投入获得最大化的诉讼利益。在民事诉讼中,提供证据是当事人成 本投入的一部分,当事人投入的多少与证明标准的高低成正比的。如果让受害人 在环境侵权诉讼中承担较高的证明标准,无疑是让本来就不对等的双方当事人地 位更加恶化,既违背诉讼经济原则,又违背了环境侵权的诉讼目的。 最后,使案件错判率上升。设置证明标准的目的之一在于降低错判率,以提 高司法的公信力。采用高度盖然性标准,让处于弱势的位的受害人承担相对较重 的证明责任,当受害人难以提供证据时无疑将导致错案的发生。 1 5 田平安,陈彬: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 0 1 0 年版,第2 0 9 页。 1 3 四、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受害人证明责任的建议 四、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受害人证明责任的建议 鉴于当前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受害人证明责任的立法还存在一定的缺 陷,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盖然性标准在环境侵权民 事诉讼适用中存在的问题,要完善我国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受害人的证明责 任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 一) 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受害人证明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 当前,我国立法中有关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尤其是因果关系 的证明责任的承担方面,仍然不是很明确,现实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对于环境侵 权案件中的因果关系证明,证据规定第四条和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有 所规定,但只是规定了环境侵权加害人对环境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 系承担证明责任,受害人对因果关系的证明是否应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并不是很 明确。国外立法中,如美国密歇根州环境保护法规定:“原告只需提出表面 证据,证明污染者已经或很可能有污染行为案件即可成立,若被告否认有该污染 行为和危害后果,则必须提出反证。 1 6 该法所称的“表面证据 是把受害人对 因果关系初步的证明包括在内的。因此,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对环境侵权 民事诉讼中的受害人的证明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 ( 二) 借鉴国外的相关学说与实践的有益作法,解决我国环境侵权民 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日本为适用环境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创造了很多有价值的学说如盖然 性学说、问接反证说等,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因果 关系的证明方面。( 1 ) 盖然性说1 7 。该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a 、因果关系的举 证责任在形式上仍由受害者承担;b 、被告若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之不存在则视为 因果关系存在,以此实现举证责任的转换,习惯上称事实推定理论;c 、只要求 原告在相当程度上举证,不要求全部技术过程的举证。所谓相当性程度的举证( 盖 然性举证) ,是指在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只需要证明存在某种程度的盖然 性,即可推定因果关系的存在。除非被告能够举出反证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否 则就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盖然性说是日本学界的通说。其意义在于,它重视双 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受害的赔偿的经济能力、损失转嫁能力等因素, 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版,第2 1 7 页。 盯李彩虹,陈秀萍:论环境污染侵权因果关系的证明,载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 0 0 8 年第l 期。 1 4 四、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受害人证明责任的建议 强调了民事诉讼的目的性。不仅如此还有助于法官在环境侵权等复杂的民事诉讼 案的判决中,避免卷入不必要的科学论争。( 2 ) 疫学因果关系说。这种学说是利 用统计的方法,对因果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判断,在一般条件下,凡构成以 下三个条件时,该因果关系就可以得到认定:a 、该因子在发病前发生作用;b 、 该因子作用的程度与发病率有正相关性;c 、该因子作为致病原因而起作用的机 制,与生物学上的说明不矛盾。此种学说的意义在于它与盖然性说相结合,大大 减轻了原告的举证负担。( 3 ) 间接反证说博。该说是指主要事实存在与否不明时, 由不负责任的当事人负反证事实不存在的证明责任。因其并非直接对举证者举证 事实的反证,与直接反证不同,故称间接反证。该理论被适用于环境污染致害案 件时,如被害人能够证明因果链中的部分事实,即可推定其它事实存在,并在该 部分内由加害人负反证其不存在的责任。日本这些学说对环境侵权案件中因果关 系的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一方面既要求受害人承担因果关系的初步证明,另一 方面也降低了受害人对复杂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对于我国法官在处理环境侵权 案件中合理分配证明责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我国环境侵权司法实践中, 要充分考虑环境侵权的特殊性,针对具体案件注合理分配受害人与加害人的证明 责任,尤其是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借鉴日本的相关学说, 不能滥用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让受害人承担较重的证明责任,防止出现因受害人 不能提供证据而导致败诉的不利后果。 在美国,由于其诉讼结构和陪审制,使得美国许多法院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软装方案设计与全球采购一体化协议版B版
- 专业项目融资策略咨询服务协议典范版A版
- 「全面」样本协议指南(2024修订版)版B版
- 重点传染病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厂房灰土施工与绿色建筑认证合同3篇
- 2025年度城市核心区拆迁房买卖合同书4篇
- 2025年度智能穿戴设备陈列展示与销售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创新型厂房抵押担保投资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打井空压机租赁及风险控制协议3篇
- 2024铝单板生产设备采购与租赁合同
- 羊水少治疗护理查房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管道坡口技术培训
- OQC培训资料教学课件
- 2024年8月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考试题目含解析
- 体育赛事组织与实施操作手册
- 202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真题试题试卷答案解析
- 2023年航空公司招聘:机场安检员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皮肤储存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 《现在完成时》语法复习课件(共44张-)
-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