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流动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长年随父母在城市中生活,所以不同于完全 土生土长的农村儿童;由于具有外地户口和农村的生活背景,他们又有别于城市 常住儿童。本文在统计调查和实地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描述了在郑州市公办学 校就读的流动儿童的生活和受教育状况,考察了流动儿童所遭遇的社会排斥和所 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当前 流动儿童所遭遇的社会排斥主要包括社会福利排斥、观念排斥、社会关系排斥、 社区排斥、休闲排斥和认同排斥,社会排斥将流动儿童置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流 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支持系统、学校支持系统、国家( 政府) 支持系 统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从整体上来看还比较薄弱。总之,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 状况不容乐观。最后,作者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一,加强 针对流动儿童家庭的社会工作,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互动,为流动儿童创造良好 的家庭环境;第二,加强学校社会工作力度,消除流动儿童学生和城市学生的隔 阂,为流动儿童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第三,加强社区社会工作,充分发挥社 区的整合功能,增强流动儿童对所居住社区的归属感,避免流动儿童边缘化。并 指出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为流动儿童争取更多的资源,改善流动儿童的生活质 量,扩大流动儿童的交往范围,逐步消除流动儿童在城市中所遭遇的社会排斥, 扩大和增强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社会排斥,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 a b s t r a c t t h ef l o a t i n gc h i l d r e ni nt h ec i t ya r eas p e c i a lg r o u p t h e yl i v ew i t ht h e i rp a r e n t s i nt h ec i t y ,t h e ya r et h u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o s ew h ol i v ei nt h ec o u n t r y s i d e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 ,t h e ya r ea l s o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p e r m a n e n tc i t yc h i l d r e nd u et ot h ef a c tt h a t t h e yh a v e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o n c el i v i n gi nt h ec o u n t r y s i d ea n dh a v en o ty e to b t a i n e d t h er e g i s t e r e dp e r m a n e n tc i t yr e s i d e n c e t h et h e s i sd e s c r i b e s o nt h eb a s eo fs t a t i s t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p r a c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 ,t h el i v i n g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s i t u a t i o no fag r o u po f f l o a t i n gc h i l d r e nw h oa r es t u d y i n gi n t h ep u b l i cs c h o o l si nz h e n g z h o uc i t ya n d a n a l y z e sb o t ht h es o c i a le x c l u s i o na n ds o c i a ls u p p o r tn e t w o r kt ot h e m t h et h e s i s d i s c u s s e st h em a i ns o c i a le x c l u s i o nt h ef l o a t i n gc h i l d r e ne n c o u n t e r , i n c l u d i n gs o c i a l w e l f a r ee x c l u s i o n ,i d e o l o g ye x c l u s i o n ,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e x c l u s i o n ,c o m m u n i t y e x c l u s i o n ,l e i s u r ee x c l u s i o na n di d e n t r ye x c l u s i o n ,a l lo fw h i c hp u tt h ef l o a t i n g c h i l d r e ni n t oav e r yd i s a d v a n t a g ep o s i t i o n t h es o c i a ls u p p o r tn e t w o r kt ot h ef l o a t i n g c h i l d r e ni n c l u d e sf a m i l ys u p p o r ts y s t e m ,s c h o o ls u p p o r ts y s t e ma n dg o v e r n m e n t s u p p o r ts y s t e ma n dt h es u p p o r tf r o mt h es o c i e t y , w h i c hi s s t i l lr e l a t i v e l yw e a ki n g e n e r a l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t h ec i t ya d a p t i n gs i t u a t i o nf o rf l o a t i n gc h i l d r e ni sn o t s a t i s f y i n g i nt h el a s tp a r t ,t h et h e s i sa l s oa n a l y z e s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a n dn e c e s s i t yo f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o ft h es o c i a lw o r kb yp o i n t i n go u tt h a tt h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c a l li m p r o v et h e l i v i n gq u a l i t yo ft h ef l o a t i n gc h i l d r e n ,e n l a r g e t h e i rs o c i a le x t e n s i o n ,g r a d u a l l y d e c r e a s et h ee x c l u s i o nf r o mt h es o c i e t yi nt h ec i t y , a n de n l a r g ea n ds t r e n g t h e nt h e s o c i a ls u p p o r tn e t w o r kt ot h e m k e yw o r d s :f l o a t i n gc h i l d r e n ,s o c i a la d a p t a t i o n ,s o c i a le x c l u s i o n ,s o c i a ls u p p o r t n e t w o r k , s o c i a lw o r k 郑重声明 v 7 2 2 4 0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 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侵权行为,否则,本人愿 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爿妥 例r 年r 月伊日 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引言 农村劳动力流动持续发展到今天,其流动规模、形式及目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 农民工最初是城市的候鸟,是季节性和暂时性的,进城的目的是为了挣钱,生活的重心 仍在农村。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农民拖家带口,将整个家庭迁移到了城 市,全家流动、以移居城市为目的的流动在整个流动大军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国 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 0 0 3 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己达1 1 4 亿人,外出务工劳动 力占农村劳动力的2 3 ,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 4 3 0 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 至1 4 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 4 3 万。也有人估计2 0 0 4 年大约有2 0 0 0 万以上义 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和少年随同他们的父母一起流入城市。 这些被称为“第二代移民”的孩子,跟随自己的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中生活,特殊 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既不同于完全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孩子,也不同于城市中的常住儿童。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受教育情况,以及他们的未来,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关注。对于这些流动儿童来说,能够在城市中和“城里人”一样工作和生活,既是 父母的殷切期望,也是自己的奋斗目标。教育对人们社会地位的获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已是学术界的共识。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这些孩予实现向上流动的最为可能,也 最为有效的途径。同时,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不断增强。生活在城 市中的流动儿童能否受到适当的学校教育,将影响这些孩子的一生,也对他们是否能真 正融入城市生活,进入城市主流社会至关重要。 ( 一) 文献回顾与分析 学术界对流动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和研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逐渐多起来。笔 者所检索到的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流动儿章入学难问题的原因和政策研究 这类文章分别从户籍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政策、以及入学收费( 特别是公办学 校收取的借读费) 等方面论述了当前影响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的制度性因素,提出应该加 快教育法制建设,改革义务教育投资体制,规范民办学校的市场行为,以解决流动儿童 就学难的问题,保证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 杜娟、叶文振,2 0 0 3 ;李钰,2 0 0 3 ;龙 遗报的 m s s87 56”4 以 , 4 吩 扣 2 “ c日响 6 c月吐:年4 帖 2 p 报 日m民同人浪q 新见见参参 o 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承建,2 0 0 3 ;邱建新,2 0 0 4 ;史柏年,2 0 0 2 ) 。 2 有关流动儿童学校及在校流动儿童的研究 这类文章主要是对北京市的流动儿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目 前的运行状况、师资及教学情况,以及在这类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认为国家应该保证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探讨流动儿童学校的合理性及目前 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应对流动儿童学校进行规范管理,给予符合办学条件的流动儿童 学校以合法地位( 韩嘉玲,2 0 0 3 ;李棒,2 0 0 4 ;吕绍青、张守礼,2 0 0 1 ;赵树凯,2 0 0 0 ; 周皓、陈玲,2 0 0 4 ) 。 3 对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这类文章从总体上对在城市生活的流动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 流动儿童所处的教育弱势地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段成荣、梁宏,2 0 0 4 ;段成荣、周皓,2 0 0 1 ;蒋慈英、李芬,2 0 0 2 ;王芳、陈蓓丽、 马贵侠,2 0 0 4 ;周皓,2 0 0 1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2 0 0 4 ) 。 4 与流动儿童群体有关的其他研究 还有部分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流动儿童群体进行了研究,如流动儿童与社会整合( 周 皓、章宁,2 0 0 3 ) ,流动儿童的社会化问题( 张翼、风笑天,2 0 0 3 ) ,流动儿童社会认知 研究( 雷有光,2 0 0 4 ) ,对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因素的分析( 许传新、陈国华,2 0 0 4 ) 等。 还有部分有关流动儿童就学问题对社会变迁的正功能的研究( 李芬、蒋慈英,2 0 0 3 :罗 国芬、姚福生,2 0 0 2 ) 。 ( 二) 问题的提出 通过文献分析,笔者发现研究者的焦点集中在流动儿童是否有学上,在什么样的学 校上学,公办学校应该成为滚动儿童就学主渠道等问题上,对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后 的学习生活状况及社会适应情况进行研究的还不多见,对他们所受到的社会排斥、拥有 的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其实,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公办学校读书,只是他 们适应城市生活的一个步骤,他们要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主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 会遇到很多的沟沟坎坎。 同时,2 0 0 3 年s a r s 的肆虐也使流动儿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再一次引起人们的 关注。笔者所生活的郑州市金水区,是流动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政府有关部门在 s a r s 时期的卫生大检查中发现了在“都市村庄”中的流动儿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 2 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竟然处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校舍阴暗潮湿、厕所蚊蝇滋生、教具破旧不堪,对孩子的 成长十分不利。金水区政府决心取缔教学条件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将民工子弟学校学 生安排到公办学校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享受和城里孩子同样的待遇。除了2 0 0 3 年这 样大批的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读书外,郑州市的大多数公办学校也都接收有借读的流 动儿童。 由于笔者在上个世纪9 0 年代初来到郑州工作时,也曾在“都市村庄”租房居住数 年,对流动儿童生活的环境非常熟悉,对他们的生活境况也十分关注。对流动儿童能够 进入公办学校,和城市儿童一样接受义务教育,笔者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同时又对他们 是否能够真正和城市孩子一样,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感到担忧。于是,笔者决定对在公办 学校就读的这部分流动儿童进行调查,并从社会排斥和社会支持网络两个不同视角对流 动儿童在城市中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分析。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a 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流动儿童是指“6 至1 4 n 岁( 或 7 至1 5 周岁) ,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超龄入学现象的存在和流动儿童的流动性,在校生年龄和在流入 地居住时间的限制并未得到严格执行,也很难严格控制。所以,本文中的流动儿童是指 在郑州市公办小学和初中接受义务教育,户籍不在郑州市的儿童,对年龄和居住时间不 作限制。 严格来讲,流动儿童不是社会群体,而是社会类属。按照社会群体的定义;“广义 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 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郑杭生,2 0 0 3 :1 4 7 ) 群体的成员之间应该有明确的成 员关系,有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有共同活动,有共同利益。而流动儿童只是由 于户籍不在所居住的城市,因为建立在户籍之上的特殊政策而被人们同城市常住儿童区 分开来的,他们中的部分甚至是在这个城市出生、成长的。流动儿童之间也可以说有 一定的共同利益,但没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没有共同活动,也没有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 会关系,所具有的只是“外地户籍”这一共同特征。但为了行文的方便,同时也是按照 一般的通俗说法,笔者仍将流动儿童称为群体。 b 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目前的社会适应研究多 见于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强调的是个体为适应社会环境,达到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 3 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相一致,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等目标而进行的个人心理调适过程( 陈建文、王滔,2 0 0 3 ) 。 笔者认为,社会适应应该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既包括个人对社会主流文化的 认同和努力适应社会的过程,也包括社会对个人的拒斥和接纳过程。 本文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研究有一个预设前提,即流动儿童对城市主 流文化是认同或基本认同的,并且努力学习如何按照城市主流文化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 个体行为。这一前提假设在我们的实证研究中也基本得到证实。所以本文的研究重点 放在了社会对流动儿童的拒斥和接纳方面,并从社会排斥和社会支持网络两个不同的视 角来分析。 ( 四) 研究方法和调查过程 笔者选取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社会适应状况的研究课题,是希望能对流动儿童这一社 会流动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城市中的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进行较为完整、较为精确 的描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研究方法采用统计调查与实地研 究相结合的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包括问卷法、深度访谈、座谈会、实地观察和文献收集, 以期获得较为完整、准确的调查资料。 由于查不到郑州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的相关研究资料,笔者决定先进行问卷调 查,在掌握基本情况之后,再进一步做深入访谈。2 0 0 4 年4 月,笔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 献,走访了郑州市教育部门主管人员和一名小学校长,并对数名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进行 访谈后,设计了调查问卷初稿。在一所小学进行了试调查,然后总结试调查中出现的问 题,再次征求教育部门主管人员和小学校长的意见,对问卷修改定稿。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部分调查资料来源于笔者所主持的一项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 课题。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我们无法采用严格的随机抽样调查,而是采用了主观抽样。 根据郑州市流动儿童在公立学校就读的主要方式包括插班学习和流动儿童单独编班两 种,2 0 0 4 年5 月一1 0 月间,我们选取了一所有流动儿童附属班的小学和3 所有流动儿 童插班生的小学,5 所有流动儿童插班生的初中进行了闯卷调查。考虑到问卷有一定难 度,调查范围选择的是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流动儿童。共发出问卷5 l l 份,全部 收回,回收率1 0 0 。其中有效问卷4 4 6 份,有效率8 7 。在对问卷进行整理后,我们带 着问题到部分学校进行实地观察,参加了两个流动儿童附属班的家长会,对这两个附属 班的班主任、部分家长和儿童进行了访谈,并与部分插班学习的流动儿童进行了座谈。 。详见本文第二幸有关认同排斥的分析。 4 对城市申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1 郑州市流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状况概述 1 1 个人情况和家庭背景 郑州市的流动儿童大部分属于省内流动,籍贯多是河南省内的农村,跨省流动的不 多。我们调查回收的4 4 6 份有效问卷中,男生2 4 0 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 3 8 ,女生2 0 6 人,占4 6 2 ,男女性别比1 1 6 :1 0 0 。这- - l k 例基本与河南省的人1 :3 性别比持平,但低 于北京市的流动儿童研究中的性别比1 2 5 :1 0 0 。笔者没有就此问题做追因研究,但在访 谈中曾向教育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学校老师问起过可能的原因,他们基本同意韩嘉玲的分 析,即主要原因一是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二是家长倾向于将女孩留在老家,而将男孩 带到城市中来( 韩嘉玲,2 0 0 3 ) 。 接受调查的流动儿童年龄在8 1 7 岁之间,年龄跨度为9 岁。其中以l l 1 4 岁居 多。因为调查的年级为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学入 学年龄为6 7 岁,则调查的学生年龄应在8 1 5 岁之间。赵树凯在北京市的流动儿童 研究中发现存在严重的超龄入学现象( 赵树凯,2 0 0 0 ) ,那么在郑州市的流动儿童中是 否也存在超龄入学现象呢? 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被调查学生分别按年级、附属班和插 班生重新分类,结果发现确实有超龄入学现象存在,而且附属班学生超龄入学的比例更 高。如在调查的1 0 9 名四年级附属班学生中,有5 2 2 的学生在1 2 - 1 3 岁,即使按照7 岁入学计算,同时考虑到调查是在暑假前进行的,这些学生马上要进入五年级,他们的 年龄也不应超过1 1 岁。据笔者分析,超龄入学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农村儿童入 学晚,有的地方8 岁上学很常见;二是家长认为城市公办学校比农村学校和流动儿童学 校( 打工子弟学校) 要求高,怕孩子学习跟不上而让孩子留级;三是由于各种原因,这 些孩子曾有过辍学经历。 流动儿童家庭以多子女家庭居多,独生子女家庭不占优势。只有1 9 7 的流动儿童 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而7 8 1 的家庭是多子女家庭,其中4 9 8 的学生家有2 个子女, 甚至有的学生家有7 、8 个子女( 见表1 ) 。两且5 2 7 的孩子是家中的老大,往往要承 担一定的家务,所以经常做家务或帮父母干活的比例也比较高。虽然相关研究表明独生 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性格、心理等方面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风笑天,2 0 0 2 ) ,但多子女 的家庭背景对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s 对城市申流动儿童社套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表1 :家庭子女数 家庭子女数 、 二个 三个四个七个八个缺失 台计 人数 8 82 2 21 0 42 0 111 04 4 6 百分比 1 9 7 4 9 82 3 34 50 2o 2 2 31 0 0 被调查的流动儿童在郑州生活的时间差距很大,最长的是1 6 年,最短的只有半年, 5 0 的学生在1 4 年之间。其中有1 5 7 的学生来郑州一年,这些孩子基本上是2 0 0 3 年直接从老家转来的流动儿童。这种情况与郑州市的流动儿童入学政策有关,下文中会 有详细说明。 8 0 的流动儿童有过转学经历。4 1 3 的孩子转过1 次学,3 3 2 的孩子转学在2 4 次,还有个别孩子甚至转过5 、6 次学。 大多数流动儿童的父母是从农村来到城市,属于“农民工”阶层。由于城乡经济差 距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等原因,多数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在笔者调查的4 4 6 名 流动儿童中,父亲的文化程度是初中毕业的最多,占4 5 3 ;其次是高中或中专毕业的, 占2 6 ;再次是小学毕业的,占1 3 ;小学没毕业的占到6 7 :大学毕业或以上的很少, 只占4 7 ;没上过学或不识字的是极个别现象。 母亲的文化程度也是初中毕业的最多,占4 3 7 ;其次是小学毕业的,占1 9 7 : 再次是高中或中专毕业的占1 3 7 ;小学没毕业的占1 1 2 ;还有4 9 的母亲没上过学 或不t 字;只有1 6 的母亲是大学毕业或以上。从整体来看,父亲的文化程度要高于母 亲的文化程度。 表2 :父母的文化程度( 表内数据为百分比) 文盲小学未毕业小学毕业初中毕业中专高中大学毕业不知道缺失合计 父亲0 76 71 34 5 32 64 72 90 71 0 0 母亲4 91 1 2 1 9 7 4 3 | 7 1 3 7 1 64 9 0 2 】 在信息化、科技化为发展趋势的社会,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是难以立足的。流动 儿童的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决定了他们所从事的必然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而收 入又不高的职业。在接受调查的流动儿童中,父母多从事不需要多少资金和技术的行业, 如装修、做小生意、家政服务、保安、司机等。个体经营者占相当大的比例,好一些的 自己经营服装店、商店、小饭店、水果店、理发店等,差一些的摆摊卖服装、卖菜、卖 水果、小吃等i 还有一些是从事体力劳动,如打扫卫生、搬运货物等。只有少数孩子的 父母是教师、医生或企业管理人员。另有1 3 的父亲、2 9 的母亲没有工作。 6 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务析 流动儿童家庭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孩子对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是了解的。7 0 的学 生认为自己家的经济状况一般,认为经济状况较好和很好的学生占1 8 2 :认为较差的 学生占7 8 ;回答很差的学生很少,只占0 7 。笔者在调查中也曾询问孩子们判断家 庭经济状况的标准,孩子们也说不清楚( 似乎也没有确定的标准) ,主要是家里的收入 和支出,具体来说就是吃的和穿的怎么样。 1 2 社区生活环境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流动儿童的家长大多选择在郑州市的“都市村庄”租 房居住。“都市村庄”是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原来位于城市外围的村庄,由于城市的扩张,耕地被征用,村民变成了没有地的农民, 他们自己建造住房的宅基地仍归个人使用,于是自有住房出租成了这些“都市村庄”村 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房子归个人所有,村里也没有统一规划,村里的楼房建筑很是 凌乱。为了增加房租收入,房东们想尽一切办法扩大自己房子的面积,纷纷加高楼层。 利用切可利用的地皮和空间,根本不考虑房子采光、通风等因素。有的前后两家楼房 仅数米之隔,几乎是窗户对窗户,有的房屋则一年四季都见不到阳光。 为了满足不同租房人的要求,“都市村庄”的房屋有套房和单问之分。套房一般有 厨房和卫生间,而单间则使用公用的水龙头,有的楼里没有公用厕所,住户要使用衬里 的公共厕所。根据地理位置不同,房租的多少也不一样,一间1 0 多平米的单间一般耍 8 0 一15 0 元。流动儿童家庭一般是租单间,一家4 、5 口人吃饭、睡觉都在这一间屋子里, 房中只有生活必需的简单家具。 由于“都市村庄”位于市区,交通便利,房源多,租房也不需要什么证件,逐渐成 为流动人口的聚居地。居住的人员混杂,历来属于“脏、乱、差”地区,社区建设普遍 滞后针对流动人口的福利性社区服务几乎为零,是计划生育等工作的盲区。“都市村 庄”因此也成为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每次公安部门有大的行动,都会到“都市村 庄”夜查,即公安干警在半夜挨家挨户入户检查证件。由于社区附近没有专为儿童设立 的免费的游乐场所,有的孩子就在马路边玩,有的孩子则呆在父母的店里或小摊旁。 “都市村庄”,顾名思义,是城市中相对独立,又相对落后的社区。“都市村庄”从 最初的自然村发展到今天,已经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村里有小菜场、小饭店、小 旅馆、小诊所、小商店、小澡堂、小服装店、小理发店等,还有话吧、网吧、录像厅和 打台球的地方( 不过基本上是没有申领执照的) ,服务对象就是居住在村里的人,主要 7 时城市中流动儿童社套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是租房的流动人口。如果要求不高的话,不出村庄就能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 有的人来说,“都市村庄”既是他们的生活场所,也是工作场所,很少同村庄外面的城 市中其他地方有联系。 和郑州市的常住儿童相比较,除了居住条件较差外,流动儿童享有的社会福利待遇 在很多方面远远低于城市常住儿童。有研究表明,郑州市入学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率要 远远低于城市儿童的计划免疫率,甚至大大低于同年龄段农村儿童的计划免疫率( 张延 炀等,2 0 0 4 ) 。而计划免疫缺失的直接后果就是流动儿童中某些流行病的发病率高,如 麻疹( 贾永普,2 0 0 4 ) 1 3 受教育状况 由于流动儿童的流动性,很难统计流动儿童群体的总数,因而也无法对流动儿童整 体的受教育状况做出准确的描述。按照1 9 9 8 年,国家教育部、公安部联合颁布的流 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的规定,流动儿童就学,以在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 为主。根据其他城市的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和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流动儿童就读 的学校包括公办学校,私立学校和非法的流动儿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其中以到公 办学校借读为主要受教育途径( 李壑,2 0 0 3 ;光明日报,2 0 0 3 一n 一0 6 ) 。 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河南省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流动儿童入学压力很大。 据笔者从郑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得到的资料显示,2 0 0 0 年郑州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 办法出台,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全市教育整体规划。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流动儿童的 入学作了大量工作,主要的解决途径是安排在公办学校插班、在公办学校设立流动儿童 附属班和设立专门招收流动儿童的附属学校等。特别是2 0 0 3 年郑州市金水区取缔了辖区 内的9 所民工子弟学校,敞开接收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共接收了7 0 0 0 多名流动儿童。截止到2 0 0 4 年4 月份,郑州市市区公办学校已接收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 儿童4 万4 千多人,占在校生人数的1 8 6 9 。 笔者最初准备分别在有较多流动儿童插班的公办学校、设立有流动儿童附属班的公 办学校和专门招收流动儿童的附属学校中各选取一定样本进行调查,但在与学校联系时 发现,专门招收流动儿童的附属学校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办学校,而是“挂靠” 在公办学校的民办学校。考虑到此类附属学校其实与传统的公办学校有一定差别,因此 决定不再调查附属学校。所以最后的调查样本是在接收有较多流动儿童插班的公办学校 和设立有流动儿童附属班的公办学校中选取的。 8 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作为招收流动儿童入学的两种不同方式,附属班学生和插班生的情况还是有很大区 别的。以笔者所调查的这所设立有流动儿童附属班的公办学校s 小学来说,流动儿童附 属班的学生都是2 0 0 3 年暑假进入这所学校的。原因是s 小学所属的郑州市金水区是流 动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在2 0 0 3 年s a r s 肆虐时期,政府有关部门非常重视“都 市村庄”这样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的非典防御工作,在政府组织的卫生大检查中发现了 位于“都市村庄”中的非法的流动儿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竟然处在十分恶劣的环 境中,校舍阴暗潮湿、厕所蚊蝇滋生、教具破旧不堪,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2 0 0 3 年6 月,金水区政府决心取缔辖区内全部9 所教学条件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将民工子 弟学校学生安排到公办学校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与本区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规定 流动人口孩子上学不再需要流出地教育部门开具的外出借读证,不需要流出地计划生育 部门开具的计生证明,不需要适龄儿童的预防免疫接种卡,不需要转学证、暂住证、务 工证降低了流动人口孩子上公办学校的门槛。2 0 0 3 年秋季入学工作结束时,金水 区公办学校共接收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学生6 9 6 5 人( 其中小学生5 9 7 8 人, 初中生9 8 7 人)国。按照就近和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金水区辖区内的许多学校都或 多或少地接收了一些流动儿童入学。 s 小学由于位于“都市村庄”较为集中的地方,接收流动儿童学生的任务比较重。 从6 月下旬接到上级通知,到9 月初学生进校,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学校要做好 接收几百名学生的准备。为此,学校决定将新办公楼上的教师办公室腾出来用作教室, 同时在现有教学楼旁边的空地上再加盖几间教室。经过学校工作人员一个暑假的努力, 终于用粉刷新的教室和全新的桌椅为流动儿童学生入学做好了准备( 其他班的桌椅大 都旧了) 。在上级规定的报名时间里,s 小学共接收了7 0 0 多名流动儿童学生,还有一些 后来听到消息的流动儿童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学校由于实在容纳不下了而没有接收。 s 小学接收的学生年龄最小的不足6 岁,最大的1 5 岁,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除六年 级有一个班外,其他年级各有两个班,因为教室面积不同,每班人数从4 0 一6 0 多人不等。 同流动儿童一起进校的还有从被取缔的流动儿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通过考试聘用的 部分教师,主要是语文和数学教师,负责流动儿童附属班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 学校还配备了部分正式教师到附属班,基本上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应该说学校对流动儿 童附属班的工作是比较重视的。 但笔者发现附属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虽然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 “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维护就学流动儿童少年的正当权益,在奖励、评优、申 。以上数字来源于郑州市金水逸教文体局的相关文件。 9 时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请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方面不得歧视。”郑州市的教育管理部门也 是这样要求学校的,学校也做出了很大努力,如让符合要求的学生( 主要是年龄要求) 加入少先队等,但要完全做到流动儿童学生与常住儿童学生毫无差别是不现实的。首先, 附属班的孩子或是从老家农村转来,或是从其他流动儿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转来, 在教材、课程设置、教学进度等方面差别很大,有些孩子根本就没学过英语,给现在学 校的教学安排造成很大困难,无法和其它班级达到同样的要求。而学校在实际管理中对 附属班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流动几童学生能“跟着班走”就行了。附属班学生的成绩是不计入教师的考核成绩内的。 其次,附属班的教师多是从被取缔的流动儿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招聘的,而郑州市 金水区是全国教学改革试验定点单位,学校在教学安排、教学要求、教材等方面都与其 他非教改学校有区别,使得招聘的教师很难马上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也给学校的教学 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学校对招聘的教师和正式教师也是有所区别的,如招聘教师每月工 资6 0 0 元,几乎没有其他福利待遇:有时学校的一些会议也不让他们参加等。招聘的教 师认为自己和正式教师做一样的工作,有的任务量甚至还超过正式教师,收入差别却如 此之大,有受歧视、被排斥的感觉。再次,由于种种原因,附属班和普通班之间有很大 的隔阂,无论是附属班的学生还是招聘来的教师,在访谈中都很清楚地用“我们”和“他 们”来指称自己和普通班级的学生和教师,招聘教师的态度更强化了附属班学生的不平 等心理。同时,附属班的设立本身,就将流动儿童和其他孩子区别开来,使附属班的孩 子明确感受到自己的特殊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相对流动儿童附属班的学生,流动儿童插班生的情况要好得多。首先,学校的所有 班级都是一样的,要求也相同。流动儿童学生和当地常住儿童学生在一样的教室上课, 听同一个老师讲课,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大家享有的机会也是一样的。其次,在有的 学校,流动儿童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班级甚至半都是流动儿童学生。所以流动 儿童学生在同学中不算是“特殊身份”,同学之间反而更好相处。 1 0 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2 当前流动儿童所遭遇的社会排斥 社会排斥( s o c i a le x c l u s i o n ) 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对贫困研究的过程中,并逐渐为 理论界所接受,成为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的一个核心概念( 景晓芬,2 0 0 4 ) ,也是 研究社会公正与社会流动的核心概念( 李斌,2 0 0 2 ) 。理论界对社会排斥有不同的理解, 至今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定义。同时因为社会排斥的类型多样,成因复杂,也很难 有统一的概念界定。 社会排斥具有层次性、综合性、累积性、过程性和传承性等特点。社会排斥包括个 人、家庭、社群等不同的层次;社会排斥不仅仅包括经济方面的,更包括政治、社会、 文化及心理等方面的排斥,而且社会成员在某一层面遭受到的排斥,往往会导致其在其 他层面上也遭受到排斥;社会排斥不仅仅是一种结果、状态,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 会排斥还具有很强的代际传承性,受到排斥的家庭,由于其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 化资本等方面的匮乏,其后代的向上流动往往受到更多的限制,从而比普通家庭的后代 更容易受到社会排斥( 景晓芬,2 0 0 4 ) 。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排斥研究的目的是反对社会排斥、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接 纳、社会包容和社会团结,而不是“鸡蛋里头挑骨头”,故意找毛病。所以,用社会排 斥的理论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目的是发现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促使社会 政策趋于更合理、更公平,使之尽可能地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从而使我们所生活的现 实社会更加美好。笔者希望能通过对流动儿童所遭遇的社会排斥的研究,来发现流动儿 童成长和适应城市生活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并对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做出思考和讨 论。 本文采用社会排斥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流动儿童的生存和社会适应状况,是基于如下 的认识框架: ( 1 ) 社会排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社会排斥有很强的空 间性和时间性,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社会排斥是不同的,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排斥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探究对流动儿童的社会排 斥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了解流动儿童为什么受到排斥,受到什么样的排斥。 ( 2 ) 社会排斥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流动儿童是社会排斥的客体, 而不同的社会排斥却有着不同的主体,即排斥行为的施动者。找出社会排斥的施动者对 消除社会排斥至关重要。 ( 3 ) 社会排斥不仅仅包括经济方面的,更包括政治、社会、文化及心理等方面的 l l 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排斥,而且社会成员在某一层面遭受到的排斥,往往会导致其在其他层面上也遭受到排 斥。 ( 4 ) 流动儿童是儿童的一部分,是国家的未来,同样也是城市的未来。漠视对流 动儿童的社会排斥,是对城市明天的不负责任。被排斥出主流社会的流动儿童往往会对 社会产生抗拒甚至仇视心理,从而成为社会安全的隐患。 流动儿童是在社会流动中产生的特殊的脆弱群体,他们是流动人口的一部分,在城 市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由于他们还处在儿童期,尚未成年,本身不具备完全的自我保 护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更容易受到伤害的脆弱群体,需要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目前在城市中,流动儿童在思想观念、社会福利、社会关系等不同方面、不同层面受到 了种种社会排斥。本文将依照社会排斥的空间纬度,即按照流动儿童遭遇的社会排斥的 不同场域,对流动儿童遭遇的社会排斥进行分类分析。 2 1 社会福利排斥 社会福利排斥是指个人和团体不具有公民资格而无法享有社会权利,或者即便具有 公民资格也被排斥出某些国家福利制度( 曾群、魏雁滨,2 0 0 4 ) 。在我国,社会福利排 斥主要是制度性社会排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确定的或在实施过程中造成的 社会排斥。制度性社会排斥是流动儿囊在城市中遭遇的最主要、最严重的社会排斥,也 是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进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最主要障碍之一。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 乡分割和严格的户籍管理,赋予了户口大大超出其本身意义的附加值,使得户口作为个 人取得社会地位的先赋因素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城市的户口就意味着具有了某 种身份和地位,而农村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和城市孩子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于流动人 口来说,制度性排斥主要体现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享有程度上。因为城市中的社会 福利与公共服务是与户籍制度捆绑在一起的,只有具有这个城市的户口,才能享受到这 个城市所提供的养老、医疗、失业、住房、教育等相关福利与公共服务。具体到流动儿 童,教育排斥是他们所面临的最现实,也最迫切需要消除的社会排斥。 从整体情况看,流动儿童就学现状不容乐观。2 0 0 3 年1 1 月,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 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儿童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进行的,对北京、深胡| 、武汉、 成都、吉林、咸阳、绍兴、株洲和伊宁等9 个城市的流动儿童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不及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在九城市中近2 0 的流动儿童无 法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学习。3 到6 周岁流动儿童中,入托比例为6 0 7 ,低于城市户籍 1 2 时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 儿童入托率。流动儿童的失学率较高,达到9 3 ,不能适龄入学表现尤为突出,6 周岁 流动儿童未入学的比例高达4 6 9 。 同时,即使进入城市公办学校读书也并不意味着流动儿童能与城市学生享受同样的 待遇。1 9 8 6 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又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 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级地方政府只负责 户籍在自己辖区内的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对进入本地生活,户口仍在原籍的流动儿童 的义务教育则没有必须管理的责任。而流动儿童家长在农村缴纳的教育附加费也不可能 带到城市里来,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经费无人负责。1 9 9 2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 的,经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按照居住地人民政 府的有关规定申请借读。”1 9 9 6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 规定:“省级教育部门应根据国家规定,对学校接收借读生的条侔做出规定。借读费标 准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按照第五条规定的程序制定,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 行”。 按照以上规定,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要交纳借读费,借读费标准各地不 等。郑州市各区对流动儿童的收费标准也不相同,在每学期3 0 0 3 6 0 元之问,包括书费、 杂费、借读费等,这是指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学校就读的公开收费。如果想到一些 热门学校就读,要给学校交纳几千甚至上万元的赞助费( 由于挑选学校的毕竟是少数, 笔者在这里不做深入讨论) 。而同时期郑州市常住儿童的费用为每学期1 6 0 元左右,流 动儿童交纳的费用几乎是常住儿童的两倍。家庭收入低而上学费用高,使流动儿童家庭 的子女教育开支( 仅指学校所收费用) 比例明显高于有相同年龄段儿童的城市家庭。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不是教育部门所能独自解决的,经费就是个大问题。 作为搞教育的,其实大家都想让孩子都能有学上,能接受好的教育,但这不是我们 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就拿学生的经费来说,根据测算,目前1 名小学生每学期接受 义务教育的成本在2 0 0 0 ( 元) 到2 7 0 0 ( 元) 之间,主要包括校舍、教师_ t - 资、 教学设施、图书仪器配备、维护和水电等等这些项目。城市学生都有一定的财 政拨款,但是流动儿童没有。对流动儿童我佛按每个学生每学期3 5 0 ( 元) 收, ( 经费) 还有很大的缺口。( 个案0 4 ,教育部门主管人员)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收( 流动儿童) 学生每个学期3 6 0 元,其中8 0 元是书 。参见氍光明日报,2 0 0 3 年1 1 月6 日的相关报道 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折 费,要给新华书店,剩下的2 80 元上面还要抽走一部分管理费,学校经费很困 难。去年书费不够,学校垫了两万多,还没拿回来。老见报纸上登要解决农民 工子女教育经费,就是学校不见钱。( 个案0 1 ,学校管理人员) 所以,还需要国家保证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只有经费落实到位,才能保证 所有进入到城市的流动儿童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否则国家制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在线销售合作合同书范本
- 长期金融咨询服务合同模板
- 店面接盘协议书格式
- 长期供货协议样本
- 工业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劳动关系解除协议
- 个人参与创业团队入股协议
- 建筑工程清包工作合同参考
-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江苏B卷)(解析版)
- 货物分期付款购买协议样本
- 2023年科研诚信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线虫动物和软体动物》教学设计
- 历史(中职)PPT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笔记自然教学课件设计
- Unit 6 Understanding ideas Hot!Hot!Hot!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册
- 加油站加油机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 【招标控制价编制研究文献综述(论文)4800字】
- 钟表经典款式劳力士黑鬼
- 学校岗位廉政风险排查登记表
- 肝癌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