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云诗歌研究(1).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云诗歌研究(1).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云诗歌研究(1).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云诗歌研究(1).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云诗歌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范云诗歌研究范云诗歌研究 姓名:孙艳庆 指导老师:胡大雷教授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年级:2004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论文分上下篇,分别是对范云的人物论和作品论。其中,上篇包括范云的生平和人格 精神两个部分。范云生平,仍有值得注意者。如其随父入郢府的时间,曹道衡、刘跃进南 北朝文学编年史系于泰始三年(467)沈约随蔡兴宗至郢州时,然经多方考索,笔者认 为系在元徽二年(474) ,沈约第二次入郢府时,是更为谨慎的做法。又如范云始为萧子良 司徒记室的时间,有永明二年和五年之辩。笔者据此前范云曾任尚书殿中郎作为线索,进 行求证,认为永明二年范云已入为萧子良司徒记室,等等。 范云的“人格精神”部分,对范云为人处世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进行了归纳。根据所 见史料,大略分骨鲠、儒行、清廉有为、奖掖后进、机对等几个方面。最后对范云人格 的评价问题是对范云于齐、梁之际“变节”问题的讨论。 下篇作品论,具体分范云诗歌的流传,诗歌的主题类型和风格特色三部分。经考查, 范云集至唐初已亡佚大半,大约在宋以后即不复见,而其诗歌似曾别出流传,然也湮 灭无闻。尽管现存诗作不多,但范云诗歌的主题已显示出其多样性。论文分友情、恋情、 隐逸、行旅羁宦、征戌、咏物六个类别进行了讨论。 范云诗歌的特色,钟嵘诗品评为“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论文具体分析 为“清秀” “宛转”和“劲健”三节进行论述。范云诗歌大量的景物描写是“清秀”的主 要表现。而其诗歌的宛转,则主要表现为句式和诗意的宛转两个方面,后者又与诗歌中使 用大量虚词有关系。另外,范云一些诗歌中时空转换的变化不拘,是其诗歌的劲健的主要 表现。最后,论文认为范云的创作与齐梁诗风相一致,并参与了永明体诗歌的创作。 范云事迹诗文系年和范云诗歌校注是论文前期的两项工作,分别作为附录一 、 二,置正文之后。 关键词关键词:范云清秀宛转劲健 ii studystudystudy study ononon on fanyunfanyunfanyun fanyun s s s s poemspoemspoems poems name:name:name: name: sun yanqing supervisorsupervisorsupervisor supervisor : professor hu dalei majormajormajor major :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directiondirectiondirection direction : literature in wei, jin, south and north dynasty gradegradegrade grade : 2004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abstract this thesis includes two chapters; one is for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 of fanyunand another is for discussion onfanyuns works. there are two parts, fanyuns biographical notes and his personality, in the first chapter. as to fanjyuns life, there is still something to be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for example, cao daohengandliu yuejinbelieved the time whenfanyunwent to yingzhoufu with his father was in the third year of taishi (ad 467), whenshenyuearrived in yingzhoufuwithcai xingzong. through careful investigation, however,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fanyunwent to yingzhoufuin the second year of yuanhui (ad 474), whenshenyuearrived in yingzhoufufor the second time. this is considered as a more careful investigation. take the time whenfanyunwas the jishiofxiao ziliang,thesitufor the first time as the example, there was a debate; some believed it was the second year of yongming and others believed it was the fifth year of yongming. through the events of fanyun ever holding a post of shangshudian zhonglang, the author takes it as a clue and tests it and believes it is in the second year of yongming thatfanyunbecome thejishiofxiao ziliang, the situ. in the part offanyuns personality, the author concludes his spirit and personality, which were presented in his social behavior and 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re are several main parts about his personality: being upright and outspoken, having confucian conduct, being free from corruption, encouraging and promoting the youth, talking cleverly, and etc. in the end of the first chapter,the appraisal of fanyuns personalityis the discussion on his “making a political recantation” in qi and liang dynasty. in the second chapter,fanyuns works are discussed. there are three parts: the spread, the themes and the styles of his poems. according to research, the most parts ofthe collection of fanyuns workshad already been lost intangdynasty. after about song dynasty, people had not seen this collection. there seemed to be a collection of his poems, which handed down the poems ever, but it has not been found now. although there are fewer existing poems now, the themes of his poems present varieties of styles. this thesis discusses six categories: friendship, love, living in seclusion comfortably, traveling and holding a position in other places, fighting in the front and chanting objects respectively. as to the styles offanyuns poems,zhongrongappraised in hiscomment on iii poems“ they are fresh, mild and indirect, like a refreshing breeze or snowflakes dancing in the air”. the thesis divides them into three parts to analyze, that is, delicate and pretty, mild and indirect, and magnificent and powerful. the most parts of scenery description infanyuns poems present the delicate and pretty feature; the sentence styles and the poem themes present the mild and indirect feature. the latter also has something to deal with a lot of functional words used in the poems. in addition, the magnificent and powerful feature is showed as varieties of time and place change. in the end, this thesis believes that the styles offanyuns works are the same as that of qi and liang dynasty and that he participated in the poem creation of yongming ti. time series of fanyuns events and his poemsandproofreading on fanyuns poemsare two kinds of work in the earlier period of thesis writing. they are put in the end of the thesiss body as appendix 1 and 2. keykeykey key wordswordswords words :fanyundelicate and prettymild and indirect magnificent and powerful 1 前言 范云(451-503) ,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北)人,著名无神论者范缜是其从兄。范云 历仕宋、齐、梁三朝,齐永明年间曾与沈约、王融、谢脁等齐集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为“竟 陵八友”之一,目睹并参与了永明体诗歌的创作。后与沈约同助萧衍建梁,位至尚书右仆 射。 梁书南史建康实录并有传,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四 十二首,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据艺文类聚录文三篇。 过去,人们对范云的关注不是很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部文学史和专题著作,如章培 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 、胡德怀齐梁文坛与四萧 研究 、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等有专节评述,另有不多的几篇论文是对其生平的 考索,尚未见到对其进行全面研究的专题论文。 论文拟围绕范云现存作品,及相关的史料,做初步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对范云事迹 和作品进行系年的基础上, 完成对范云本人的研究, 如其生平的叙述和人格精神的归纳等 。 范云文,由于现存数量过少,因此暂不列入研究范围。着重探讨范云诗歌,在对其现存诗 歌校勘和注释的基础上,总结其诗歌的主题类型和风格特色等。 唐姚思廉撰梁书 ,中华书局,1973 年 5 月第 1 版。按:为避繁琐,凡引用书目,只在该书首次出现时详注 其著者、版次等信息,以后并从略,仅标其著者、书名、页码。 唐李延寿撰南史 ,中华书局,1975 年 6 月第 1 版。 唐许嵩撰 张忱石点校建康实录 ,中华书局,1986 年 10 月第 1 版。 2 上篇上篇人物论人物论 第一章第一章 范云生平范云生平 关于范云生平,史书有专传,然时以时间为次,时又以类相从,体例不一,于研究颇 为不便。今据梁书范云传 南史范云传 建康实录范云传及文后所附范云 事迹诗文系年 ,以时间为线索,述其生平如下: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其六世祖为晋平北将军范汪。高祖为范少连,曾任太子 舍人,余杭令。祖父,范璩之,曾任宋淮南太守,中书侍郎。父亲,范抗,曾任宋郢府长 流参军。同辈中,知名者,有从兄范缜。 范云出生于宋元嘉二十八年(451) 。宋孝建三年(456) ,范云六岁,始从其姑父袁叔 明为学,史称其“读毛诗 ,日诵九纸”( 南史范 云 传 ) 、“昼夜不息”( 梁书范云 传 ) ,并因此而学问增进很快,得到了姑夫袁叔明的赏识。至大明二年,八岁时,范云便 可以“风姿应对,傍若无人。”“(殷)琰令赋诗,操笔便就,坐者叹焉。”( 梁书范云传) 从而得到以“知人”著称的殷琰的称赏。对少年时期的范云,史家总结为: “少机警,有 识具,善属文,便尺牍,下笔辄成,未尝定稿,时人每疑其宿构。”( 梁书范云传 ) 经考,大约宋元徽二年(474) ,即二十四岁时,范云已随父在郢州,并与沈约、庾杲 之相识、相友。时沈约三十五岁,主郢府者为晋熙王刘燮。大约两年后,即元徽四年, 沈约入京为尚书度支郎,范云作送沈记室夜别相送。 元徽五年(477) ,二十七岁时,范云始为郢府西曹书佐。不久,转法曹行参军,是为 范云入仕之始。次年,即升明二年(478) ,沈攸之举兵围郢城,范云被俘,后被释归。城 内或欲诛之,因郢城守官柳世隆“素与云善”( 南史范云传 ) ,得以豁免。不久,除员 外散骑郎。 次年,即建元元年(479) ,齐高帝萧道成即帝位。萧子良时任会稽太守,范云二十九 岁,始随萧子良在会稽,为府主簿。初不为人知,后因读秦始皇刻石事,而宠冠府朝。 建元二年, 萧子良为丹阳尹, 范云复为丹阳主簿, 有答齐高帝白乌事。 建元三年 (481), 范云三十一岁,大约此年前后,其长子范孝才出生。次年,范云由萧子良丹阳尹主簿,转 为时任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的南郡王萧长懋府刑狱参军,仍领主簿。同年五月,萧子良 为南徐州刺史,六月,萧长懋立为太子,范云即转入萧子良府。 次年,即永明元年(483) ,正月,萧子良转任南兖州刺史,范云并随府迁,史称其“子 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 南史范云传 )萧子良其 间曾向齐武帝举荐范云,为其求禄,未果。不久,范云迁任尚书殿中郎。 永明二年,子良兼司徒,范云转任其记室参军。永明五年,萧子良正位司徒,开西邸 , 梁书沈 约 传 :“(天监)十二年(513) ,卒官,时年七十三。” 3 招文士,范云与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任昉、陆倕等并游其间,号曰“八友。” 西邸盛况,萧绎金楼子说藩篇述之较详: “竟陵萧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 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 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居鸡笼山西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 列为四部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好文 学,我高祖、王元长、谢元晖、张思光、何宪、任昉、孔广、江淹、虞炎、何亻间、 周颙之俦,皆当时之杰,号士林也。”又,钟嵘诗品卷中梁左光禄沈约诗谓: “永 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脁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 称独步。”大约同年,范云曾随文惠太子萧长懋出东田观获稻,而进“谠言”,受到时为 侍中的萧缅的称赞。 永明七年(489) ,柳世隆为尚书令,范云为其代作为柳司空让尚书令初表及第 二表 ,大约其咏寒松诗也作于是年。 永明八年(490) ,范云四十岁,时有与萧衍等劝豫章王萧嶷镇东府,萧子良镇石头事 。 年末,与沈约、谢脁等共作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先后为次 ,范云所作为当对酒, 时范云已任通直散骑侍郎。范云贻何秀才诗 ,何逊酬范记室云诗当作于范云任司 徒记室后,任通直侍郎前。此后又有称赏萧子良子萧昭胄事。 永明九年(491),“永明体”大兴。是年,谢脁随萧子隆赴荆州,范云与王融、沈约 等同作饯谢文学离夜诗 同前再赋 (“同前”者即同上年所作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 曲名先后为次 ) ,范云所作为巫山高 。同年,王融迁中书郎,意气风发,范云作古 意赠王中书诗相告诫。 永明十年(492) ,二月,范云与萧琛出使北魏,与北魏李彪、李宪、崔景俊等相接对 。 时魏武帝拓跋焘有“江南多好臣”之评。 渡黄河诗 述行诗或为此次出使所作。同年 , 陶弘景始隐居,此后范云有答句曲陶先生诗 。 永明十一年(493) ,出使北魏归来后,还居东郊,与萧懿、萧衍兄弟交往甚密。七月 , 齐武帝病危,范云为萧子良帐内军主。后谋立萧子良事败,王融被下狱,赐死。其年秋, 范云迁零陵内史,作之零陵郡次新亭诗 ,谢脁作新亭渚别范零陵云诗相送。 次年,即建武元年(494) ,萧子良卒。萧鸾即帝位。范云因在零陵政绩昭著,深为齐 明帝萧鸾所知,大约于此年,范云即被召回建康,除正员郎(此据南史范云传 , 梁 书范云传载为“拜散骑侍郎”) ,并借机向萧鸾说梦,救萧子良诸子于危难。与江祏解 除女儿的婚约,也大约在此后不久。 按:该字字库中无,特将其字形各部分置中,以示其形。它皆类此,其中左右、左中右结构字形不再另外标示 , 唯其它结构,如上下、包围等,则于后另加()注明,如“薦豕(上下结构)”等。 梁元帝萧绎撰金楼子 ( 丛书集成初编据知不足斋本排印,中华书局,1985 年北京新 1版) ,第41、42页 。 梁钟嵘著 曹旭集注诗品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 10 月第 1 版,第 321 页。 4 建武三年(496) ,范云四十六岁,复出为始兴内史。 除始兴郡表 酌修仁水赋诗 大约作于此间。期间,范云曾上表,求为萧子良立碑,任昉作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 , 事未果。 永泰元年(498) ,明帝崩,沈约迁左卫将军,范云作赠沈左卫诗 ,请求帮助其返 京,事未果。次年,即东昏侯永元元年(499) ,六月,范云由始兴内史迁任广州刺史,十 月即因前任始兴内史时江祏姨弟徐艺事,被谭俨上诉,而被征还下狱。大约此年前后,何 逊举秀才,范云见其对策后,大相称赏。 永元二年(500) ,范云于四、五月间由狱中遭赦居家。与何逊有诗作往返,何逊作落 日前墟望范广州云 ,范云作答何秀才诗 ,又有范广州宅联句等。同年七月,张稷 为北徐州刺史,造访范云不遇,范云作赠张徐州谡诗相酬。同年,萧衍于襄阳起兵。 永元三年(501) ,范云出任国子博士。东昏被杀,范云奉命携东昏首出城诣萧衍。萧 衍因留之,拜黄门侍郎。不久,迁大司马谘议参军,领录事。与沈约同心翊赞萧衍。 次年,即天监元年(502) ,梁台建,范云任侍中,丘迟作为范卫军让梁台侍中表。 范云与王茂共谏萧衍疏余妃、称赏孔休源、范云生病等事大约在此前后。同年四月,萧衍 受禅即位,范云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并以佐命功封宵城县侯,邑千户。时任昉作为 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 ,丘迟作为范尚书拜表 。举荐周舍、许懋等事当在此后不久 。 十一月,萧统立为太子,范云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 天监二年(503) ,正月,范云由吏部尚书迁尚书右仆射,不久,坐违诏用人,免吏部 , 犹为右仆射。五月丁巳,范云卒。时年五十三岁。梁武帝即日舆驾临殡,诏: “可追赠侍 中、卫将军,仆射、侯如故。并给鼓吹一部。”并赐谥“文”。沈约作尚书右仆射范云墓 志铭 。时任昉出为义兴太守,途中作出郡传舍哭范仆射三首 ,又作与沈约书 ,伤 悼范云。释慧约作哭范尚书诗 (详见附录一: 范云事迹诗文系年所附考文) ,几年 后,何逊有行经范仆射故宅诗。 5 第二章第二章 范云人格精神论范云人格精神论 此处所谓“人格精神”者,指范云为人处世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对相关史料进行归 纳,大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节骨鲠 范云“骨鲠”是史家在与梁代另一能臣徐勉比较之下得出的结论。 南史徐 勉 传 : 称 :“(徐)勉虽骨鲠不及范云,亦不阿意苟合,后知政事者莫及,梁世之言相者称范、徐 云 。”任昉与沈约书也说:“直道正色,立朝斯著。”遍检与范云相关之史料诗文,范 云之骨鲠主要表现就是对执政者的谏诤和对朋友的劝诫。 梁书范云传 南史范云传 中有关范云直谏之事的记载很多。 梁书范云传 : 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 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 ” 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 此事南史范云传 资治通鉴 (卷一三六)均有记载,唯南史记为“子良为云求 禄”。由梁书所载: “每献损益” “动相规诲” “未尝阿意”等及谏书“百余纸”而看, 范云可谓极谏诤之能事。又: 竟陵王子良尝问众曰:“士大夫何意诣签帅 ?”参军范云答曰:“诣长史以下皆无益,诣签 帅便有倍本之价,不诣谓何!”子良有愧色。(南史齐武帝诸子巴陵王子伦传 ) 此处,范云的直言不讳显然置子良于难堪的境地。范云的谏诤有时甚至不依不挠: 武帝时纳齐东昏余妃,颇妨政事。云尝以为言,未之纳。后与王茂同入卧内,云又谏,王茂因 起拜曰:“范云言是,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惜。”帝默然。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帝贤其意而 许之。明日,赐云、茂钱各百万。( 南史范云传 ) 由此记载来看,范云为此事曾先后两次进谏,而后又为断绝后患,索性请求以余氏送给王 茂,可见其良苦用心。 当然,范云不仅是敢于谏诤,而且善于谏诤。他的谏诤常常能寻找合适的时机,而又 能巧言以对。 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中华书局,1958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201 页。 宋司马光等撰 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1956 年 6 月第 1 版。 按:当时典签权重,清代赵翼有过总结,详赵翼著 王树民校证廿二史箚记校证 ,中华书局,1984 年 1 月第 1 版,卷十二,第 250252页 ,“齐制典签之权太重”条。 按:此事资治通鉴卷一四五言之较详:梁公纳东昏余妃,颇妨政事,范云以为言,梁公未之从。云与侍中、 领军将军王茂同入见,云曰: “昔沛公入关,妇女无所幸,此范增所以畏其志大也。今明公始定建康,海内想望风声, 奈何袭乱亡之迹,以女德为累乎! ”王茂起拜曰: “范云言是也。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此。 ”梁公默然。云即请以 余氏赉王茂,梁公贤其意而许之。 6 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 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 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梁书范云传 ) 此处,“众皆唯唯”,可见范云之独出。而其所谏又极为适时、适事之宜,取得好的效果。 与此事相类者,又有: 及帝受禅,柴燎南郊,云以侍中参乘。礼毕,帝升辇谓云曰:“朕之今日,所谓懔乎若朽索之 驭六马。”云对曰:“亦愿陛下日慎一日。”( 南史范云传 ) 梁武所言“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出尚书五子之歌 :“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 六马”,而范云所对似本于战国策所载张仪说秦王语 :“且臣闻之:战战栗栗,日 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也。”可见其对答之巧。显然,这种因时、因地、因事, 而又能巧妙的对答对于增强其谏诤的效果是富有意义的。 对朋友范云也极尽劝诫之能事。其古意赠王中书诗写给王融,诗言: “竹花何莫 莫,桐叶何离离。可栖复可食,此外亦何为。岂知鹪鹩者,一粒有余赀。”文选李周翰 注此诗称:“桐树可栖,竹实可食,喻中书省官禄可居食也。何为,言何所为,当止足也。” 何焯义门读书记也言: “结句亦有讽其勿知小谋大之意。 ”南齐书王融传载: “(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直中书省,夜叹曰:邓禹笑人。行逢大舟行 开,喧湫不得进。又叹曰: 车前无八驺卒,何得称为丈夫!”王融始迁中书郎在永明 九年,时范云为通直散骑侍郎,四十一岁,王融二十五岁。可见是范云对眼前这个年轻人 的急功近利看不过眼,才作诗以讽。从王融答诗杂体报范通直云所言:“纬绡非善 贾,圣德可名臣。”“追飞且学步,共子逢清尘。”以及“微君兰蕙草,何用以书绅。” 等来看,王融对范云的劝诫是表示接受的。 私交中,见范云骨鲠者,还有: 河南褚緭, 都下之薄行者,武帝即位, 频造尚书范云。 云不好緭,坚拒 之 。( 南史陈伯之传 ) 由“坚拒之”三字,足见范云骨鲠之甚。正是由于直言谏诫,有时便会走向极端。 梁书 范云传所称:“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即指此而言 。 第二节儒行 范云儒行的重要表现是重情讲义。 南史范云传载:“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少 汉孔安国注 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 (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1980 年 9 月第 1版) ,第156 页。 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卷三秦策一张仪说秦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 5 月第 1 版,第 110 页。 梁萧统编 唐李善 吕延济等注六臣注文选 ,中华书局,1987 年 8 月第 1 版,第 488 页。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文渊阁四库全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6 月第 1 版,第 860册) ,第688 页。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中华书局,1983 年 9 月第 1 版,第 1396 页。 7 与领军王畡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畡亡于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 门入,躬自营唅,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是史家以此事为范云“好节尚奇”之典型。 范云重情讲义之事,还有多处。 萧子良生前曾于范云有很深的恩遇。 南齐书武十七王萧子良传载:“建武中, 故吏范云上表为子良立碑,事不行。 ”此是子良卒后之事,时任昉代范云作有为范云作 求立太宰碑表 ,可见范云报答其生前恩情之意。又据南史范云传 : 再迁零陵内史。深为齐明帝所知,还除正员郎。时高、武王侯并惧大祸,云因帝召次曰: “昔太宰文宣王语臣,言尝梦在一高山上,上有一深坑,见文惠太子先坠,次武帝,次文宣。望见 仆射在室坐御床,备王者羽仪,不知此是何梦,卿慎勿向人道。 ”明帝流涕曰:“文宣此惠亦难负。” 于是处昭胄兄弟异于余宗室。 所述之梦或为其虚撰,但设法救子良后嗣于危难则是实,尤见其不忘旧日恩情,而又用心 良苦。又, 梁书范云传载: 初,云与尚书仆射江祏善,祏姨弟徐艺为曲江令,深以托云。有谭俨者,县之豪族,艺鞭之, 俨以为耻,诣京诉云,云坐征还下狱,会赦免。 据南齐书州郡志下 ,曲江县属始兴郡,事在范云为始兴内史时。而此前“云之幸于 子良,江祏求云女婚姻,酒酣,巾箱中取剪刀与云,曰:且以为娉。云笑受之。至是祏 贵,云又因酣曰:昔与将军俱为黄鹄,今将军化为凤皇,荆布之室,理隔华盛。 因出剪 刀还之。祏亦更姻他族。及祏败,妻子流离,每相经理。 ”( 南史范云传 )此又不计 前嫌,交友以义之事。 另外,范云梁初掌吏部,其奖掖、推举者,多有旧日友人或其子嗣。如:“初 ,(沈) 瑀在竟陵王家,素与范云善。齐末,尝就云宿,梦坐屋梁柱上,仰见天中有字曰范氏宅。 至是,瑀为高祖说之。高祖曰: 云得不死,此梦可验。 及高祖即位,云深荐瑀,自暨阳 令擢兼尚书右丞。”( 梁书良吏沈瑀传 )又, 梁书周 舍 传 :“吏部尚书范云与 (周)颙素善,重(周)舍才器,言之于高祖,召拜尚书祠部郎。” 范云重情讲义的直接结果之一,便是得到梁武帝的恩隆、信任。 云以旧恩,超居佐命,尽诚翊亮,知无不为。帝亦推心仗之,所奏多允。云本大武帝十三岁, 尝侍宴,帝谓临川王宏、鄱阳王恢曰:“我与范尚书少亲善,申四海之敬。今为天下主,此礼既革 , 汝宜代我呼范为兄。”二王下席拜,与云同车还尚书下省,时人荣之。( 南史范云传 ) 范云的重情讲义,从其卒后友人的表现,可看得尤为真切。天监二年五月,范云卒后 , 先是梁武帝即日舆驾临殡,下诏。时任昉出守在外,先后作出郡传舍哭范仆射三首和 与沈约书悼念范云。释慧约作有哭范尚书 。几年后又有何逊作行经范仆射故宅 诗。尤其是任昉,其出郡传舍哭范仆射三首言: “结欢三十载,生死一交情。 ”范云 与任昉之交往史料,现存不多,但由此可知一斑。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 1600 页。 8 另外,范云儒行还表现为重孝道。史载: “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 行。” (梁书范云传)同传又载,范云在郢府被沈攸之俘获,遣令送书入城,“城 内或欲诛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 还有,范云“及贵重,颇通馈遗;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南史范云传)皆 是其类。 任昉与沈约书言: “云侯淳孝睦友,在家必闻。 ”其“淳孝睦友”者,即是本节 所论之旨。 第三节清廉有为 范云做官为能,史书于其为零陵内史、始兴内史任时记载最具体。 南史范云传载 : 再迁零陵内史。初,零陵旧政,公田奉米之外,别杂调四千石。及云至郡,止其半,百姓悦之 。 深为齐明帝所知,还除正员郎。 又其为始兴内史: 旧郡界得亡奴婢,悉付作;部曲即货去,买银输官。云乃先听百姓志之,若百日无主,依判送 台。又郡相承后堂有杂工作,云悉省还役,并为帝所赏。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辄共杀 害,不则逐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 宿,郡中称为神明。( 南史范云传 ) 所记四事,皆可称得良吏所为。又其入梁后: 及居选官,任寄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 时人咸服其明赡。( 南史范云传 ) 此可与其“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日诵九纸”( 南史范云传 )之精力无穷前 后相发明,是见其有能臣之实。 而“初,云为郡号称廉洁,及居贵重,颇通馈饷;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 梁书 范云传 ) ,是见其廉洁。后期虽“颇通馈饷”,然也“随散之亲友”,不以钱财为累。 范云的一些诗作可与此相互发明。如酌修仁水赋诗 ,为范云为始兴内史时,途经 修仁水即事感兴而作。诗言“且饮修仁水,不挹阶邪流。 ”是借水名言其廉洁仁义之志。 又其治西湖诗 州名诗都涉及当时政事、农事。尤其是治西湖诗 : 史氏导漳水,西门溉河潮。图始未能悦,克终良可要。拥锸劝年首,提爵劳春朝。平皋草色嫩 , 通林鸟声娇。已集故池鹜,行莳新田苗。何吁畚筑苦,方驩鱼稻饶。 前四句,用前贤西门豹、史起治河水之事以说理,取其“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史 记滑稽列传 )之意。中四句,为官员之督劝、慰劳及写景。后四句,先写民众劳作之 欢快场面,末以议论收束,照应开头。全诗既有劳作场面之欢快、热烈,又见春日景色之 明媚悦人,复兼说理贴切,颇见政通人和之风貌。陈祚明谓此诗“ 图始二句,故是名 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 3201 页。 汉司马迁撰史记 ,中华书局,1982 年 11 月第 2 版,第 3213 页。 9 言,通首景事甚合。”于此,也可想见范云为官之能了。 第四节奖掖后进 积极奖掖他人,实是齐梁文人的普遍爱好。 南史文学陆厥传载:“永明末,盛 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 ”其“以气类相推毂”即指永明 体诗人之间的相互推举。确实,沈约、谢朓、王融等对其他文人的奖掖,史籍也多有记载 。 关于范云对后进才士的奖掖,史籍记载多在其入梁任吏部尚书、尚书仆射之时。如: 高祖即位,博求异能之士,吏部尚书范云与(周)颙素善,重(周)舍才器,言之于高祖,召 拜尚书祠部郎。 ( 梁 书周舍传 ) 天监初,吏部尚书范云举懋参详五礼。 ( 梁书许懋传 ) 有趣的是,当时范云经常和任昉一同赏识某人。如: (殷)钧九岁以孝闻,及长,恬静简交游,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南乡范云、乐 安任昉并称美之。( 南史殷钧传 ) 到沆从父兄溉、洽,并有才名,时皆相代为殿中,当世荣之。沆为人不自伐,不论人长短 , 乐安任昉、南乡范云皆与友善。 ( 梁 书文学到沆传 ) 当时范云和沈约同居显位,时人常以能得到二人的称赏为荣。典型如梁书孔休源 传所载: 梁台建休源初到京,寓于宗人少府卿孔登宅,曾以祠事入庙,侍中范云一与相遇,深加褒 赏,曰:“不期忽觏清颜,顿袪鄙吝,观天披雾,验之今日。”后云命驾到少府门,登便拂筵整带 , 谓当诣己,既而独造休源,高谈尽日,同载还家,登深以为愧。尚书令沈约当朝贵显,轩盖盈门, 休源或时后来,必虚襟引接,处之坐右,商略文义。其为通人所推如此。 则范云、沈约当时并有“通人”之称,孔休源兼得二人称赏,其当时荣光可知。又如刘孝 绰: 父党沈约、任昉、范云等闻其名,命驾造焉,昉尤相赏好。范云年长绘十馀岁,其子孝才与孝 绰年并十四五。及云遇孝绰,便申伯季,乃命孝才拜之。( 南史刘勔传附刘孝绰传 ) 也以得到沈约、任昉、范云的同时赏识而为荣。与沈约、任昉稍有不同的是,由于范云入 梁后早卒,有很多人以不能得到范云的推举而深感遗憾。诸如: 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裴子野)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 梁书裴子野传 ) (陶子锵)母终,居丧尽礼。与范云邻,云每闻其哭声,必动容改色,欲相申荐。会云卒。(南 史孝义下陶子锵传 ) 清陈祚明评选采菽堂古诗选 ( 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 3 月第 1 版,第 1591册) ,第252 页。 如, 梁书江 革 传 :“时豫章胡谐之行州事,王融与谐之书,令荐革。谐之方贡琅邪王泛,便以革代之。 ” 又 如, 南史谢裕传附谢脁传“朓好奖人才,会稽孔觊粗有才笔,未为时知,孔珪尝令草让表以示朓。朓嗟吟良久 , 手自折简写之,谓珪曰 :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其好善如此。” 10 以上皆梁初天监年间事。萧齐一代,范云官位不显,今所见其赏识人物材料也较少,但也 不乏其人,其中如对诗人何逊的称赏: (何)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 谓所亲曰:“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沈约尝谓逊 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其为名流所称如此。( 南史何承天传附何逊传 ) 永明年间,范云称赏者,尚有萧子良子萧昭胄: 世子以枝叶之庆, 藩守浙河郡富名山, 岩多灵寺, 故胜业愈高, 清心弥往, 每游践必训。 观其擒赋经声。四城九相之诗,释迦十圣之赞,并英华自凝,新声间出。故仆射范云:笃赏文 会,雅相嗟重,以为后进之佳才也。 (释僧佑齐竟陵王世子抚军巴陵王杂集序) 又,范云并非逢人必荐,如“河南褚緭,都下之薄行者,武帝即位,频造尚书范云。 云不好緭,坚拒之。”( 梁书陈伯之传 )事见范云之骨鲠。当然,也偶有例外: 谦从子廉,便辟巧宦。天监初,沈约、范云当朝用事, (孙)廉倾意奉之,及中书舍人黄 睦之等,亦尤所结附。凡贵要每食,廉必日进滋旨,皆手自煎调,不辞勤剧,遂得为列卿,御史中 丞,晋陵、吴兴太守。( 梁书良吏孙谦传 ) 又从周舍、沈瑀二事观之,范云举荐才士,尚有看重友情的一面,前文于儒行一 节已有论述,可参看。 第五节机对 史传所载,颇有范云风姿应对之事,早期者,如: 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琰令赋诗,操笔 便就,坐者叹焉。少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便尺牍,下笔辄成,未尝定稿,时人每疑其宿构 。 ( 梁书范云传 ) 此为其幼时思维敏捷、善于应对之事。又,范云入梁后,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 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 ”( 梁 书范云传 )可见中年后范云精力、思维也未衰减。 范云又有为萧子良读秦刻石事,南史范云传记载较详: 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王未之知。后克日登秦望山,乃命云。云以 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又皆大篆,人多不识,乃夜取 史 记读之令上口。明日登山,子良令宾僚读之,皆茫然不识。末问云,云曰:“下官尝读史记, 见此刻石文。”乃进读之如流。子良大悦,因以为上宾。自是宠冠府朝。 此又范云以其才学、智慧,使自身由“王未之知”一变而为“宠冠府朝”之事。类似者, 又有: 时进见齐高帝,值有献白乌者,帝问此为何瑞?云位卑,最后答曰:“臣闻王者敬宗庙,则白 乌至。”时谒庙始毕。帝曰:“卿言是也。感应之理,一至此乎!”( 梁书范云传 ) 见其应对之才者,还有出使北魏事。资治通鉴卷一三七齐纪三世祖武皇帝中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 3383 页。 11 载: (永明十年)十二月( 南史齐本纪载为二月),司徒参军萧琛、范云聘于魏。魏主甚重齐 人,亲与谈论。顾谓群臣曰:“江南多好臣。”侍臣李元凯对曰:“江南多好臣,岁一易主;江北 无好臣,百年一易主。”魏主甚惭。 又,梁书儒林范缜传载:“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 继将命,皆著名邻国。”则于“江南多好臣”之评,范云有功也。又,范云在郢府时,曾 被沈攸之俘获,史书记载: 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攸之乃笑曰:“卿定可儿, 且出就舍。”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城内或欲诛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 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梁书范云传 ) 则于其善于应对之外,又见其胆识之非凡。 第六节范云人格的评价问题 对范云的评价,首先可以看看史家的观点。梁书范云沈约传: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昔木德将谢,昏嗣流虐,惵惵黔黎,命悬晷漏。高祖义拯横溃,志宁区夏 , 谋谟帷幄,实寄良、平。至于范云、沈约,参预缔构,赞成帝业;加云以机警明赡,济务益时,约 高才博洽,名亚迁、董,俱属兴运,盖一代之英伟焉。 姚察所谓范云“参预缔构,赞成帝业”“机警明赡,济务益时”“一代英伟”,可谓赞誉 备至。又有南史沈约范云传:“论曰:齐德将谢,昏虐君临,喋喋黔黎,命悬晷刻 。 梁武抚兹归运,啸召风云。范云恩结龙潜,沈约情深惟旧,并以兹文义,首居帷幄,追踪 乱杰,各其时之遇也。”也为褒美之辞。 然而,后人所论却与此相抵, 对范云、沈约助萧衍代齐多有指责,甚或径直称其为“卖 国”。直接对梁书大加挞伐而连及范云、沈约者,有宋代晁说之,其读一 文,说: 近臣一旦北面,称翊赞佐命,以本朝输人者实自齐褚渊始。范云、沈约、江淹、任昉皆齐 之贵显近臣,幸国家昏乱与高祖灭齐造梁,其何情耶。当时不知,非后世亦无非之者,无乃已自安 于渊之故事耶。察称云、约参预缔构,赞成帝业,淹为先觉,昉有旧恩,果何谓邪?四子皆蔼然, 名一世才学,去人远甚,又何苦而为此也邪。方百寮署名送东昏首时,王志独愤叹不署名,张充偃 蹇不来会,江蒨在江州拒高祖之师不受命,颜见远既睹高祖即位,不食,发愤以卒。察曾不一言与 之,何邪。 晁氏以王志、张充等事与范云、沈约等两相对照,苛责不可谓不厉。 又如宋代徐积,其淮阴义妇诗序在对所称“义妇”李氏大加赞扬之后,也称“故 君子谓刘歆为苟生,王俭、任昉、范云之辈为卖国,禇彦回之辈何足道哉。盖自魏晋而下 , 佐命之臣教人持兵以杀其夫者多矣。使义妇视之,以为何物耶?”是称范云、沈约为“卖 宋晁说之嵩山文集 ( 四部丛刊续编 ,上海书店,1985 年 1 月)卷十二,第 31、32 页。 宋 徐积节孝集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01 册)巻三,第 199、200 页。 12 国”者。 再如明代张溥沈隐侯集题辞所说: “梁武篡齐决策于沈休文、范彦龙。时休文年 已六十余矣,抵掌革运、鼓舞作贼,惟恐人非金玉,时失河清,举手之间,大事已定,竟 忘身为齐文惠家令也。”于沈约、范云齐梁间事亦予以讥刺。另外,还有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五六老圃集提要也言: “录六朝人集者存沈约、范云,录唐人集者存沈佺期、宋 之问,就诗言诗,片长节取,亦古来着录之通例也。 ”申言其不因(宋)洪刍的恶行而废 其文之意。可见,范云、沈约齐梁间之事在过去的封建时代几成定评。 值得注意的,还有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梁武帝中的观点。尽管他也称“其 与梁武谋篡者,则沈约、范云,于齐无肺附之寄,而发迹于梁以乍起者也。 ”但更重要的 事,他对南朝朝代更迭间,臣子的变节现象有较为深刻的论述。其称: 齐、梁之际,天下始有志节之士。马仙琕之不降也,何胤、何点之召而不赴也,颜见远之死也 , 梁武能容之,而诸君子者,森森自立于人伦,晋、宋以来顽懦之风,渐衰止矣,非待梁武之奖劝之 也。 又曰: 晋、宋以降,为大臣者,怙其世族之荣,以瓦全为善术,而视天位之去来,如浮云之过目。故 晋之王谧,宋之褚渊,齐之王晏、徐孝嗣,皆世臣而托国者也,乃取人之天下以与人,恬不知耻, 而希佐命之功。风教所移,递相师效,以为固然,而矜其通识。 又言: 故宋、齐鬻君贩国之老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