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号:10524 学号:12009631 密级: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李贺刚 导师姓名及职称: 张瑞敏教授 培养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提交日 期: 2012 年 5 月 17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5 月 19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申来津教授 the route research on subj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li hegang m. 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11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master of law in marxist institute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upervisor professcor zhang ruimin june,2012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2012 年 6 月 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2012 年 6 月 7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2012 年 6 月 7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导论 . 1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 (一)问题的提出 . 1 (二)研究的意义 . 2 二、文献述评 . 3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的概况 . 3 (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的主要内容 . 4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6 (一)研究思路 . 6 (二)研究方法 . 6 (三)文章特色与创新 . 7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现状分析 . 8 一、校园文化载体的相关内容 . 8 (一)校园文化载体研究的几个相关概念 . 8 (二)校园文化载体的类型 . 10 (三)校园文化载体的特征 . 13 (四)校园文化载体的功能 . 16 二、校园文化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18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 18 (二)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 19 三、高校校园文化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 21 (一)访谈过程设置 . 21 (二)关于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现状的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 22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访谈内容整理及结果 . 27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29 一、物质类文化载体建设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9 (一)物质类文化载体缺乏文化内涵,育人功能缺失 . 29 (二)提升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建设的内涵,彰显隐性育人功能 . 29 二、精神文化载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0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 2 (一)精神文化载体建设不被重视、教育功能难以彰显 . 30 (二)重视精神文化载体建设,彰显精神文化载体的育人功能 . 31 三、活动类文化载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1 (一)活动类文化载体娱乐性强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足 . 31 (二)促进活动类文化载体建设,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33 四、实践类文化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4 (一)实践类文化载体开发困难,缺乏专业性指导 . 34 (二)增强实践类文化载体的建设,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指导性 . 35 五、校园网络文化载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5 (一)网络文化载体取代传统文化载体 . 35 (二)创新校园网络文化载体的研究,促进网络育人功能开发 . 37 结 语 . 39 参考文献 . 40 致 谢 . 42 附件一: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44 附件二:访谈提纲 . 45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在社会形势日益复杂化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 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要阐释的基本观点是通过优化校园 文化这一载体,来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 生日常文化生活之中。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在深入分析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及校园文化载体 的类型、特征、功能的基础上,阐明校园文化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紧密关 系。 第二部分,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考察当前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现状及对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关于校园文化载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校园文化载体 建设整体上满意度还是较高的,这为构建校园文化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供了相当的基础。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 物质文化载体缺乏文化内涵;二是精神文化载体不被重视、教育功能难以彰显; 三是活动类文化载体娱乐性强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足;四是实践类文化载体开 发困难,缺乏专业性指导;五是校园网络文化载体缺乏建设和监管,内容陈旧枯 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负面信息不能及时引导,导致教育功能弱化等。 第三部分: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 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提升物质文化载体文化内涵;二是重视精神文化载体建设, 彰显精神文化载体的育人功能;三是保持活动类文化载体的娱乐性,开发活动类 文化载体的教育性;四是建设优秀指导团队,加强实践类文化载体的开发;五是 创新校园网络文化载体的研究,促进网络育人功能开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 ii abstract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social situation, the ideological confu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acing more and more. therefore, how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ve education content and form, to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ectious, and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more targeted and effective, is plac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workers in front of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his paper to illustrate the basic view is that by optimizing the carrier of the campus culture, the activated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students everyday cultural life.this study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ree sections. this study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e first part, in-depth analysis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ampus culture carrier connotation and campus culture carrier type, features, functions on the basis of, to clarify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mpus carrier of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econd part, through depth interviews to examine the current campus culture carrier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the impa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arrier of culture on the campus of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rier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s a whole on satisfaction or higher, which provides a considerable foundation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build a campus culture carrier. the same time,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 mainly in five aspects: first, the lack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 carrier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carrier of spiritual culture were not taken seriously,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is difficult to highlight; strong ideological activity class carrier of culture entertainment lack of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four practice class carrier of cultur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lack of professional guidance; lack of cultural carriers of the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supervision, the content is stale and boring, unattractive to students, negative information can not be timely guide, resulting in the weakening of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third part, i propos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carrier construction. first,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material culture carrier; emphasis on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arrier, highlight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arrier; to maintain the activity class carrier of culture entertainmen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class carrier of culture; four outstanding construction the guidance team, practice carrier of culture in development; five innovation campus network carrier of cultu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func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cultural; carrier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加强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 于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意义重大。 然而, 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 活动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价值观念也趋于多元化。 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 社会责任感淡化、团结协助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盛行,心理素质欠佳、抗挫折能 力低下等问题。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并遵循的独 特的价值标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师生的审美情趣、心理特征、思维模式及行 为规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细雨润物”的影响方式,恰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 作所需要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其效果是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或单方面枯燥说教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不能迄及的。加强大学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是加强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和质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鉴于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以及大学校园 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本研究从构建校园文化载体的角度出发,来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问题。经过三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刻苦学习,以 及在高校生活中细心的观察、体验、思考,这些也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 定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 2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方面来说,首先它能够支持和推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精神。 中共中央、 国务院于 2004 年 8 月发出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该文件指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办法不多,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 力尚未形成,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较差,相关学科教材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 并进一步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这对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 共青团联合下发 关 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中发200416 号),该文件指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 育和大学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加强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对 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实效有着重要意义。 1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也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中出现的 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还是开展思想政治 教育的保证。本研究在理论上更为深入地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校园文 化载体及其内在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校园文化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的功能及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2、现实意义 从研究的现实意义而言,本研究进一步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澄清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这 一有效途径,提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对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实践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园文化载体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内容 1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的承载体。随着时代的变迁,理应不断的发展完善,包含新的内容并以新的形式 呈现出来,才会适应大学师生的心理需求,为大学师生所喜闻乐见,从而展示和 发挥出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能 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因 素融入到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之中, 则必将能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二、文献述评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的概况 校园文化概念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 校园文化已经以独立的文化形态存在, 引起相关研究人员和高校管理人员的重视。 北京大学刘渤早在1996年首次论证了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问题。刘渤提出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张。 1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 径”,“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 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 于文化活动之中”。自此,众多研究人员和高校管理者针对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 教育的价值、作用、内涵、实施途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和高校工作人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 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入。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是一个既完全不同、相 互独立又完整融合的体系,二者既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又互相制约和促进 2(李 金英) 。也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相互交叉、依存的关系。 (张 德、吴建平等)。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校园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的手段,而校园 文化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 3以上学者对高校校园文化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简单明了的阐释。陈正发则更为具体的论述 了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校园文化传递 的重要工具,是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并保持校园文化正确导向的有力手段,是培育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 4 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 4秦天伟则更为辩证的阐述了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 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中,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起主导性作用。而校园文化是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5。此后,有学者专注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相关研究。 如陈万柏、张耀灿认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基层,必须加强社区、企业、校 园、 军营及其家庭文化等文化氛围的营造。 6袁信的 也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7、 贺才乐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及特点等文章均涉及到文化载体的论述。 8陈万柏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一书中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以上论述或著作为我们更为深入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打 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校园文化载体的研究还处于初 级探索阶段,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数量虽多,但整体而言,知 识积累不多,整体水平不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轻借鉴轻整合的问题。研究偏 重亚文化层面的探讨,多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或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作 用等,而大学校园文化基本理论和主旋律的研究缺乏前瞻性的理论指导。 (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之校园文化载体重要性的研究 众多研究者一致认为,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具体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 要体现。毋容置疑,大学校园是生产、传播文化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人才、传 播文化、为国家培养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人才的重任。这就决 定大学必然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历史责任。其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适合高校人文环境 和文化氛围的产物,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 文化活动,营造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 中,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可以促使青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 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再次,校园文化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 养的延伸。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亚文化的校园文化是最活跃的动态因素,是提高 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2、关于校园文化载体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近年来引起学界的重视。 众多研究者认为: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教育、求知激励、兴趣导向、人格塑造 等功能。现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罗列如下: 表1: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代表性观点 作者 主要观点 刘绍辉 (2007) 校园文化具有指导引领功能、熏陶塑造功能、凝聚整合功能、调适激励功 能和传播辐射功能。 9 朱志坚 (2006) 就校园文化的功能而言, 主要是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 价值观形成具有指导作用, 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健 康的心理素质具有塑造作用; 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方法, 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扩大其影响, 增 强其实效性的功能,创造出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10 朱凌 (2007) 校园文化对新时期的高校管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对于建立和培育大学精神、 抵御新时期腐朽落后思想, 具有重要的 作用。 11 刘红霞 (2006) 校园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氛围和活动来得以体现的。 12 肖秋芳 (2011)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社会化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和规范功能。 13 3、校园文化载体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机制的研究 校园文化在多层面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之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主导着校 园文化的建设方向。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 14 有人认为校园文化能否发挥思 政教育的作用,取决于校园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政治文化所倡导的价 值观的重合度。如果重合度大,发挥的作用就大,反之亦然。(唐敏) 15同时他 指出,校园文化具有凝聚、渗透、熏陶和约束等四个机制,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 育的作用。 4、关于校园文化载体之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研究 通过网络查阅全国各高校“校园文化”栏,发现校园文化活动可谓精彩纷呈, 而从搜集整理的文献资料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是很高,这说明关于校 园文化载体的实践步伐超前,而理论研究相对薄弱。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 据库”以及“超星数据库”的搜索,整理归纳实施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 6 (1)强化办学理念、开展校风建设、加强各种载体建设等校园文化建设方式 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弘扬高雅文化,引导流行文化,发挥科技学术活 动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艺术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 大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 (3)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组织内容丰富、形式 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熏陶大学生的情感、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 德境界,把德育、智育、体育等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去。 (4) 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通过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来影响 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形成对待生活和社会的正确态度。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搜集以往关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 关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找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 体建设的逻辑起点; 第二部分:在参考以往关于校园文化及其载体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校园 文化载体的内涵、类型、特征、功能,并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考察当前大学校 园文化载体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 第三部分,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当前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构建校园文化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 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 文献分析法。针对要研究的问题,对近十年来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 最终确定本文的基本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深度访谈法。本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对于校园文化载体以及对思想政治 教育的内在评价,采用问卷的形式难以发现更为深层次的东西,而深度访谈法恰 恰符合这一需要,因此,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 (三)文章特色与创新 本研究的特色或者说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的创新以及研 究方法的创新两个方面。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校园文化载体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选择研究思想政治 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这一视角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这是本研究的一个创新之 处。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比较抽象,而研究多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而实 证研究多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于了解更为深层次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克服了这一不足,这也是本研究的另外一个创新 之处。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 8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现状分析 本章着重介绍以下两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介绍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 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校园文化载体的类型、特征及功能,目的是对校园文化载体 的相关概念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其次通过调查的方法对当前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现状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二者目前的 现状。 一、校园文化载体的相关内容 为了解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 首先应弄明白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与校园文 化载体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对将要研究的对象做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 (一)校园文化载体研究的几个相关概念 1、校园文化 对于校园文化的认识,理论工作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校园文 化指除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课外第二课堂活动,它是第一课堂的延展、补充和丰 富;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的总和; 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一种文化氛围,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存 在形态,它通过特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使身处其中的师生受到熏陶和启迪,从 而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以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而也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在 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内,师生共同创造和遵守的一种价值取向。以上观点都是从 某一个视角出发来描述校园文化,揭示了校园文化的部分内涵,对于我们认识校 园文化起到了启发作用,但还不够深入详尽。 比较而言,潘懋元教授对校园文化的定义比较详尽。他在新编高等教育学 一书中对校园文化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做了论述。从广义上来说,校园文化是 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师生、管理人员为主要群体。校园文 化包括四个方面的文化形式。 一是物质文化: 主要包括校园营造的各类文化设施,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如校园建筑、亭台楼阁、宣传媒介等;二是精神文化:主要指教育教学观念,精 神氛围,群体心态,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等;三是智能文化:主要指学术活动及 其成果,学科体系,发明创造等;四是规范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各种的规章制度、 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等。从狭义上来看,高校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在长期的共 同活动中形成并共同认可和奉行的、具有显著校园特色的校园精神和价值取向。 目前,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校园文化是指在 高校的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 教学、科研、管理、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精神和物质 财富的集合体,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和成才。从这一定义可以明显的看 出,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范围内形成和发展的,它所涉及的主 体包括教师、学生及其管理后勤人员。而校园文化包含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内 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2 2、校园文化载体 对于校园文化载体的论述,并未形成统一的、权威的认识。邹晓青认为校园 文化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手段和途 径。并进一步指出校园文化载体包括物质文化载体和制度文化载体和精神文化载 体,其中物质文化载体和制度文化载体是基础,而精神文化载体处于最高层次, 是校园文化载体的核心。三种形式相互影响、互相作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要媒介。 3也有人认为校园文化载体除了物质文化载体和制度文化载体和精神文化 载体之外,还包括网络文化载体。有人从微观的层面出发,认为主要的校园文化 载体包括社团文化、寝室文化、网络文化、实践基地共建文化、班级文化等。 部分研究者将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及校园文化载体等同,并未做出明确 的区分。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该观点将校园文化 本身视为载体。 4结合以往关于校园文化载体的研究,笔者倾向于将校园文化载体 做出这样的描述性定义:校园文化载体是指能够承载和传递校园文化内容,能够 为教育者所操作,将校园文化参与者连接起来的一种物质、精神、制度和媒介的 特殊组合形式或存在方式。该定义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校园文化载体是校 园文化内容或活动的承担者;第二,校园文化载体能够为教育者所操作,从而对 2 戴玉英.略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意义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 3 邹晓青.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 4 张宝君.对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3(3)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研究 10 校园文化活动参与者施加特定的影响; 第三, 校园文化载体涵盖的内容包括物质、 精神、制度和媒介四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承载大学校园 文化的育人功能。 3、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载体的区别与联系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静态的存在,对于师生的影响是微弱的,或者可以说是不 能够主动的对师生产生影响的,只有通过一定的呈现和传递的形式,才能够对接 收到校园文化的主体产生影响。 如知识传递需要教室、 教材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场学术报告除了需要有一定的场所、相应的设施之外,还需要主讲者和接受主 体之间的互动等。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如果要对特定的主体产生影响,应该具备 两个最为基本的条件:一是校园文化本身的内容,二是校园文化本身的内容通过 一定的“媒介”与接受者产生互动,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才能够发挥作用。 因此,如果把校园文化比作是米的话,只能够通过加工做成“米饭”之后才 能够为人们所享用。同样的道理,校园文化只有通过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才能 够对外施加影响。如果没有这些教师、书籍、报告场所等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 严谨勤奋的校风,轻松活泼的课堂生活等,就会失去表现的载体。可以这么说, 校园文化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5 通过以上关于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载体区别与联系的分析,可以知道,校园 文化与校园文化载体密不可分,校园文化是表现的内容,而校园文化载体是表现 的形式或渠道。 (二)校园文化载体的类型 校园文化载体的相关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以下是 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载体的相关研究。宋德新(2006)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书中将大学校园文化载体分为学术性的、宣传教育性的、娱乐建身性的、实践 技能型的和综合性的载体。并针对各种校园文化载体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其中学 术性的文化载体主要包括课堂、图书馆、学术报告等。宣传性、指导性的文化载 5宋德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201-202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体包括校报、广播台、宣传栏、校规校纪、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等。健身性的文化 载体主要包括游泳馆、体育馆、学生俱乐部等。实践性的文化载体主要包括大学 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6倪春虎(2007)在其硕士论文以校园文 化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中,也沿用了宋德新的分类 方法,将校园文化活动分为七类,分别是知识类、文艺类、体育类、技巧类、创 作类、政治类、服务类等。肖秋芳(2011)在校园文化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有效载体一文中,认为校园文化载体包括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载体、 实践载体、 网络文化的信息载体以及学术文化活动的科技载体等。 7邹晓青(2011)则认为校园文化载体有不同的类型,其最基本的形式是物质文化 载体、精神文化载体以及制度文化载体。其中,物质文化载体和制度文化载体是 基础,精神文化载体处于最高层次,是校园文化载体的核心。而以上三种形式相 互作用,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8 根据以往校园文化载体研究的相关内容,本研究认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 校园文化载可以有以下几种。 按照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将校园文化载体分为传统的校园文化载体和 新兴的校园文化载体。这里所界定的传统校园文化载体和新兴校园文化载体并未 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 只是根据这些载体出现的时间早晚, 大致的一种划分依据。 传统的校园文化载体是指早已存在,为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黏膜制剂材料合作协议书
- 小班午餐时间的健康饮食指南计划
- 2025年三醋酸纤维素膜项目建议书
- 狗不理包子作文
- 2025-2030中国防水接头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钢制气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金属酸洗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建议研究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金属制品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速度传感器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进口红酒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外固定架课件
- 结业证书文档模板可编辑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
- DB32-T 2798-2015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DBS62∕002-2021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黄芪
- 译林版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第4课时 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API-620 大型焊接低压储罐设计与建造
- 部编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与每课知识点总结
- 浙江省杭州市介绍(课堂PPT)
- 路面及绿化带拆除和修复方案
- 001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