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新世纪,作为环境自身发展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提 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观教育已成为一种趋 势。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更多问题下,需要我们将生态文明观教 育引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拓展体育院校的德育工作,培养体育专业 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观,实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全面 发展。 本研究从生态文明观的视角入手,汲取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 查、访谈、归纳分析等方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道德观、人际关系观、人生观进行 调查(以武汉体育学院本科 1 至 4 年级学生为主要考察对象,并从华中师范大学、华 中科技大学选取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涉及文、理和工科专业)作对比研究) ,得出了 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特征, 并根据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存在的问 题,探索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特色内容(包括了解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规律,绿色精神教育、生态文明哲学观教育、生态文明价值观 教育和法制观教育) ,从而构建系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体系。针对目前体育专业大学 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现状以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尝试探求了若干因应策略,如环境教 育的推引与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的培养、生态文明道德规范的制定、生态文明价值 观教育的强化、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拓展。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 ii abstract the new century, as an environmental self-development and ful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needs,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need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needs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nee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of educ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college students in spor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 is facing more problem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quires us to be physical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the expansion of moral education sports academies to develop sports majors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ort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ports majors.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rting to learn th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result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inductive analysis,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in sports ethics, human relations view of life survey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1 to 4 students for the main assessed, and from th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lect non-sports majors (involving a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for comparative study), resulting in the moral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blems, exploring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cluding knowledge of ecological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basic knowledge of ecological sciences and law, green spiri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of values education and legal education), and thus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system. view of 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statu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exist many problems, i try to explore a number of coping strategies, such as lead and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ultivation of moral valu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thic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values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activities and the expansion of social practice.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 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 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 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章第一章 导言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 立”,在文化领域,倡导树立生态文明观,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伦理。把生 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 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全 局认识的不断深化。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观,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也越来越重视。 1.1.1.1 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 受到自然、社会等环境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不断受到价 值观念、宗教习俗、政治运动、科技发展、入学高峰、质量下降、经费不足、人才紧 缺与外流等生态因素的威胁, “教育危机”的风暴席卷全球。库姆斯在其颇具影响的 世界教育危机系统分析报告中指出: “自从 1945 年以来,由于在世界范围内 发生了一系列变革科学和技术,经济和政治,人口及社会结构方面使所有国 家都经历了异常迅速的环境变化。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变化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快。但 是教育体制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速度却过于缓慢, 由此而产生的教育体制与周围环境 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不平衡正是这场世界性教育危机的实质所在。 ” 1 高等学校系统内 部的生态文明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乃至社会服务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 21 世纪的严峻挑战和大学职能的不断扩展,高等学校校必须主动地去适应,以培养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创造知识直接服务社会。人们需要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来探讨各 种教育问题,从而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成为人们的选择之一。 1.1.1.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人类对自然的无度开发和无情掠夺,在给人类带来了眼前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已 刻不容缓。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在于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合理、 规范地行使人类自身的行为, 改变人类与自然相处的行为模式, 这是人类自身的责任, 也是人类遵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义务。就目前而言,人类自身行为的改变必须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 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 高,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求人们首先树立起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的新 发展观,要求我们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我们与环境相处的行为方式。只有 这样,人类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大学生是科学发展观践行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开展 生态文明教育尤为迫切。 1.1.1.3 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 而竞争的结果往往取决于人们能否更好地运用高科技 手段。我们已经形成共识,人类运用高科技手段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一种方式,高科 技手段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一种媒介。 所以我们必须用先进的生态文明观来指导人类 运用高科技手段这一行为方式。未来社会的竞争目标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 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重新构建经济运行系统,以达到最低限度地减少污染、 减低消耗,改善生态环境,生产绿色产品,打开绿色通道,发展绿色经济。要实现这 一目标最主要的是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和觉悟, 大学生是掌握当代科技知识的主要群 体,同时他们更能够接受新生事物,是传播和实践生态文明的生力军,提高大学生的 生态文明素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素质, 进而有利于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竞 争力。 1.1.1.4 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协调一致的, 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程度与社会的发展程 度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准上。人类对自然的价值观经历了从“自然中心主义”到“人类 中心主义”再到“生态整体主义”的认识过程。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随着生态价 值观的进步而逐步强烈,它标志着人的整体素质开始向新的层次提升,人与自然的共 存共荣、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已日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人类社会将向新的时代推 第一章 导言 3 进。高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自然人社会复合体的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 要相和谐。 生态文明要求人们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当代人利益 和子孙后代的利益统一起来,产生一系列的责任、义务和行为准则来规范人类与自然 相处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自我生存和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论基 石和最终保障。大学生是现代化的“生态人”的代表。同时,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 生态文明的内涵就是我们在大学思想教育教育中开展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有效 延伸,也是爱国主义有效拓展,我们要在强调生态文明的同时,通过生态文明观教育 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1.2 问题的提出 用生态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问题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正如余谋昌教 授所言:“用生态学观点分析与生命有关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已越来越收到学术 界的重视。”2 生态文明观的本质内涵被高度概括为:追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 切进步过程和积极成果。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一观念所蕴含的 价值观、发展观和基本原则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只从环境层面而 不从文化、教育层面来倡导生态文明是行不通的。正如现代生态学不再局限于自然界 的生态系统,而将世界看作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一样,生态文 明观念从生物外界环境系统渗透到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 从而使人们能够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问题,如高 等教育方面。 通过查阅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相关资料, 结合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 文明观教育现状,我们难免会产生很多困惑。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体育院校是高校中的特殊 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其他高校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自己的特 点。鉴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较之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差、作风松散和 江湖义气重等特点,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言,生态文明观教育存在 那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要怎样构建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 育?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尝试从生态文明观视角入手,汲取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问卷 调查、 访谈、 归纳分析等方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得到一个直观的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体育院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特色内容。探讨体育院校生态文明观 教育的体系,以期为体育院校的生态文明观教育提出建议 1.2.2 研究意义 中共十七大已将生态文明写入大会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 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 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表明生态文明已经正式进入我们的国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 仅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外,还更加强调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 建立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人的全 面发展也起着指导作用,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谓生态文明观, 即在谋求人类发展的同时,要保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协调 发展, 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 协调和统一的观念, 包括生态文明的哲学观、 价值观、 伦理观、社会生态发展观及绿色科技观等。 9 其中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和伦 理观的确立对大学生形成新时代良好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是各高校学 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开拓者,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 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迎接各种挑战, 是即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传播、践行生态文明的生力军,其思想观念健康与否不仅 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 天,大学生受到来自各界的压力、诱惑愈来愈多,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过重, 人格特质日益异化,存在着道德困惑和混乱,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而体育专业大 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思想道德状况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既有相同之处, 第一章 导言 5 又存在着自身的特点。与普通大学生比较而言,因受专业限制,技术性倾向不断强化 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滞后, 校园治安案件中暴力犯罪比例高于其他普 通高校,体育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比其他院校面临更多的问题。 站在体育人才培养制高点的体育院校,培养高级体育人才、促进体育人才的全面 发展是其主体功能。在当今建设生态文明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浪潮下,在体育院校学生 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更多问题下,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显得愈发重要和紧迫。将生态文明 观教育引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拓展体育院校的德育工作,培养体育 专业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观,实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 全面发展正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关于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式,它继承了以往文明的积极成果,是针对工 业文明的弊端提出的一种具有建设性的生存与发展意识的新型文明。 对于这一热门话 题已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比如李明华的人在原野当代生态文明观 3 一书不仅从外延上还从思想内涵上给生态文明观一个明确的解释, 涉及到科学、 自然、 伦理、道德、人类生存质量等各个方面。黄顺基、刘宗超则提出了“生态文明观与可 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理论及中国农业的“新四化”道路等一系列新理念。 4 刘思华的生态文明观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路言莉的加强生态伦理建 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从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的角度,指出人们应转变工业文明时 期的片面发展观,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自然、培育自然,要以 环境的承载量为限,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资源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持续进 步。但是这些观点主要是针对自然生态系统来阐释的。姚小泉的生态文明与人的全 面发展从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论述确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建设生态文 明对实现人的全面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 且包红梅的生态文明观的确立与人的 全面发展认为,生态文明观是追求更高意义上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 系的协调,其最终宗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6 廖福霖教授的生态文明观与全面发 展教育则对这一复合概念所隐含的原理和规律进行了剖析,他认为和谐协调、持续 发展、 全面进步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原理; 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生态链规律以及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是主要规律。 7这些原 理和规律无论对于自然生态系统还是社会生态系统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并且他将此 普遍指导意义也阐释在教育系统中,如他的创建绿色大学,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8 这些研究主要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谈生态文明,虽然也指出高校应确立生态文明观,加 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但很少提到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是要使他们树立 生态文明的观念。 1.3.2 关于生态文明观 学者张琳在对生态文明观进行总结归纳后给出了其定义: “所谓生态文明观,即 在谋求人类发展的同时,要保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要保持人与自然的 平衡、协调和统一的观念,包括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社会生态发展 及绿色科技观等” 。9生态文明观可以被视作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生态价 值观念构成的理论体系。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在对工业文明危机的反思中 诞生的。其实,对于生态文明观的研究早已有之。国内学者如刘宗超博士 1997 年在 他的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 10一书中专列一章对生态文明观进行了研 究。众多学者们也分别从生态文明观的产生、地位、内容、作用、实质等方面对生态 文明观进行了阐释,归纳总结如下。 生态文明观是在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和生态环境受到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形成 的,它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地球进化的生态伦理依据和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路 线。在我国,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相比较而言,生态文明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它至少有三个层面:一是 物质生产的层面。生态文明是人们生产活动的产物,也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 在生态文明的社会中,人们不能像工业文明时代那样粗暴地对待自然,而必须遵循自 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文明地善待自然,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同自然生态系统一道,永 远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二是机制或制度的层面。生态文明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 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良性运行的一种机制,它包括了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 教育等方面的结构,要做到文明地善待自然,就必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基础,重构 经济体系,发展绿色经济,重构科技体制,发展绿色科技,重构文化、教育、政治等 体制,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公正与平等,消灭贫富不均,反对资源侵略和生态殖 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思想观念层面。生态文明也是人类精神生产的产物,如 第一章 导言 7 生态文明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等。支撑生态文明的理念包括生态 安全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教育观、生态文化观、生态 伦理观、生态住宅观、生态交通观、生态城市观等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内容是关于 人、自然、社会三者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总的科学观点,以及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科 学方法;是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思想、观点的总和,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性 的理论体系。生态文明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的境界是一个和 谐的社会, 有机体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宋笑飞在他的论文中指出:生态文明观用于指导、规范人类的经济行为与环境的协调 发展,但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必须依靠教育。 11 1.3.3 关于生态文明观与高校思想教育 教育生态系统是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高校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 主体,其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大学生的生态文 明观,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有利于整个社会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对大学 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也已经进入研究者的视角。如苏立红,夏惠、项英辉的论高校生态 文明观教育 12一文阐述了生态文明观内涵,提出了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现途径。在此研 究的基础上,孔德萍的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思考 13一文,根据生态文明 的基本特征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内容、途径 和方法。但是这是对于所有高校提出的生态文明教育,对于属于高校特殊群体中的体 育院校,还没有学者对其体育专业大学生提出相应的生态文明教育。 1.3.4 关于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对体育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 研究的。如郑树文的体育师范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疏与导一文,它针对体育 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对思想教育方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具体疏 导措施。 14 另外韩凤月、张孝平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研究则是采用实 证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择业倾向以及人生观方面的思想特点进行了研 究,并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严格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15 在此研究 的基础上,葛承梅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其加强思想教育的思考 16 一文 使研究进入到大学生的心理层面,对他们的人生观、恋爱观、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8 分析, 并提出了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参考建议, 如发挥心理咨询服务优势, 构建学生管理系统工程等。另一类则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者采用量表法对体育专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特征;得出 体育专业大学生与国内青年常模或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在某些心理健康因子上存在 显著差异,从而提出加强他们心理素质教育等建议。此类研究的典型有:黄俊伟等人 的我国部分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与分析 、 17陈彦的体育专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等等。 18 以上这两类研究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体育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却 很少提到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真正将生态文明观的原理和规律用于体育专业 大学生的研究几乎没有,更没有提出在体育专业大学生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确立生 态文明观的建议; 研究者们虽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 思想状况进行了某些研究, 但都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在研究,从生态文明观的角度出发的几乎没有。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1.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拟融合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理论进行研究,需要广泛查 阅相关文献,为本研究作好理论和方法上的充分准备。借助互联网等途径了解其他各 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情况, 为本研究构建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提供有 益的经验借鉴。 1.4.1.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的需要,将设计调查问卷,对学 生的校园社会道德观、人际关系观、人生观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对体育专业大学生 的思想道德状况得到一个直观的了解。问卷收回后拟采用 spss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1.4.1.3 访谈法 将通过访谈有关专家获得相关信息,并为了确保问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拟在访 第一章 导言 9 谈、咨询的基础上,请专家对问卷的设计提出意见。 除了访谈有关专家外,本研究拟走访有关学生干部、学生,以期深入了解他们的 思想道德状况;同时,拟对德育工作者、辅导员以及高校其他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以 获得校方对学生德育工作方面的资料。 1.4.2 研究思路 本研究尝试以如下思路展开研究,其要点如下: 1.4.2.1 从生态文明观视域看体育, 对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与高校思想教育的研究进行分 析,找出新时期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特殊意义。 1.4.2.2 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从生态文明观的视角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调查,以获取有效信 息;并将针对这些信息,结合生态文明观进行深刻剖析,以期能够据此对体育院校的 生态文明观教育提出建议。 调查对象拟从武汉体育学院本科 1 至 4 年级选取学生为主 要考察对象,并从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选取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涉及文、理 和工科专业)作对比研究。将在走访专家、管理人员、学生的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 1.4.2.3 探索适合体育院校的生态文明观教育 在前述基础之上,以生态文明观为理念指导,根据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 状,探索适合体育院校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以期针对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 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应对策。 第二章 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分析 11 第二章第二章 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分析 本部分的研究重点在于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调查。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等途径尽量全面地勾画出体育专 业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具体包括道社会德观,人生观、人际关系观三 方面的内容。本问卷根据研究者前期理论研究,问卷采取封闭式单项和多项选择题的 形式,问卷预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问卷的发放选取武汉体育学院本科 1 至 4 年级 选取 520 人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并发放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 465 有效率达 89.4%。 并从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选取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涉及文、理和工科专业) 230 人为案例作对比研究,最后回收有效问卷 196 份(其中,文科 92,理科 56,工 科 38 人) 。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进行了部分增删,最后的问卷包括 25 个题项。正 式问卷调查以及数据统计历时两个半月。在各校领导师生的帮助下,在多名助手的协 助下,我们较顺利地进行了这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问卷的发放采取课堂发放和 宿舍发放的两种形式,均是采取当场发放并定时回收,保证了问卷的有效回收率。问 卷发放前向被调查者说明了调查内容及目的,保证了问卷的有效度。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道德观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刻 变化。生态文明时期的社会道德观从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发展到人 与自然之间,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化作为该时代的道 德准则。事实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协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公共生活是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无法比拟的;其对人们的影响而言是极其广泛和 非常深刻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大生的成长置身于公共生活之中,他们在公共生活中表 现出来的社会公德意识、水平最能反映他们的道德素养状况。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的 全体公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同时还涵盖了在公共生活中如何正确处 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要求。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2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情况如下表: 表表 2 2- -1 1 社会公德调查社会公德调查 问题 选项 体育专业 (465 人) 人数 % 非体育专业 (196 人) 人数 % a 没做过 236 50.7 108 55.3 b 经常做 43 9.2 15 7.5 c 偶尔做 69 14.8 21 10.7 在学校墙上课桌上 乱写乱画 d 反对这样做 117 25.3 52 26.5 a 没做过 175 37.6 77 39.2 b 经常做 43 9.2 11 5.7 c 偶尔做 118 25.4 48 24.3 随地吐、乱扔垃圾 d 反对这样做 139 29.8 60 30.8 a 没做过 212 45.6 100 50.9 b 经常做 35 7.6 11 5.8 c 偶尔做 104 22.3 32 16.1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 哗、嬉闹 d 反对这样做 114 24.5 53 27.2 a 毫不犹豫、拔刀相助 390 83.8 142 72.5 b 视情况而定 48 10.4 39 20.1 在公共场合遇见歹 徒持刀抢劫、 杀人你 怎么办? c 赶快躲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7 5.8 15 7.4 从表 1 可知,体育专业大学生 50.7%表示从未在墙上、课桌上乱写乱画,并且表 示反对这样做占 25.3%。在问到是否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嬉闹的调查中,体育专业 大学生表示没做过的占 45.6%,与非体育专业的 50.9%相比低了 5.4 个百分点。这表 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大生的在公共生活之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公德意识相比非体育专业 相对薄弱。 在调查在公共场合遇到歹徒持刀抢劫会怎么做时,有 83.8%的学生选择了“毫不 犹豫拔刀相助”,阻止邪恶。相比非体育专业的 72.5%高出了 11.3 个百分点。这表明 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对来说较强。 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原则也规定,奥 林匹克的目的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促成建立一个和平的、维护人的尊 严的社会,反对暴力。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这样一种体育人文精神的教化和作用下,崇 尚和平、热爱和平,推崇和谐,反对邪恶,反对暴行。体育教学、训练、竞技比赛都十 分注重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在我们为那 5.8%的敢为维护正义赴汤蹈火的 体大生叫好的时候,也要为那种计算成本、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视情境而定、赶快躲 第二章 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分析 13 开以防血沾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而担忧。体育专业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情况如 表 2 所示: 表表 2 2- -2 2 诚信调查诚信调查 问题 选项 体育专业(465) 人数 % 非体育专业(196) 人数 % a 没做过 182 39.1 84 43.1 b 经常做 40 8.6 13 6.6 c 偶尔做 146 31.3 48 24.3 是否考试作 弊? d 反对这样做 97 20.9 51 25.9 a 没做过 199 42.9 93 47.4 b 经常做 39 8.3 14 7.3 c 偶尔做 146 31.4 47 23.9 是否抄袭作业 或论文? d 反对这样做 81 17.4 42 21.4 a 没做过 290 62.4 125 63.8 b 经常做 18 3.8 57 2.9 c 偶尔做 46 9.9 15 7.9 是否恶意拖欠 学费? d 反对这样做 111 23.9 49 25.4 a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诚信 275 59.2 111 56.7 b 利益才是主要的,有利时才讲 62 13.2 30 15.4 c 希望别人对我诚实,我不一定 34 7.4 14 7.1 你认为应该怎 样讲诚信? d 别人对我讲诚信,我才对别人讲 94 20.2 41 20.8 a 违反奥林匹克精神,反对使用 357 76.7 122 62.5 b 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应该使用 31 6.7 24 12.1 c 不一定每个人都会被查出,我会使用 45 9.7 26 13.2 在体育竞赛中 使用兴奋剂 , 你的看法是? d 为了获取利益,我会使用 32 7.0 24 12.2 a 有失公平,坚决反对 303 65.1 118 60.3 b 为取得好的名次我也会这样做 35 14.6 34 17.1 c 裁判员收入偏低,可以理解 39 8.5 23 11.7 你对我国体育 竞 赛 中 “ 假 球” 、 “黑哨” 的看法是? d 目前竞赛制度不完善,避免不了 55 11.8 21 10.9 诚实守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体育专 业大学生在全社会都高声疾呼诚信缺失,诚信危机的情况下,诚信状况怎样呢?经调 查,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诚信有较好的认识,信守诚信、奉行诚信、崇尚诚信,对诚信 的基本观点有较深的认识。 在调查问卷的关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是否“考试作弊” , “抄袭作业或论文” 、 “恶意 拖欠学费”的调查中, “和“没做过”的同学均分别占了 39.1%,42.9%和 62.4,低于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4 非体育专业的 43.1%,47.4%和 63.8%。表示“反对这样做”的学生约占调查人数的三 分之一。 但另外的经常和偶尔做的同学的比列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 让人担忧。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是否“考试作弊” , “抄袭作业或论文” 、 “恶意拖欠学费”的调 查中选择“没做过”和“反对这样做”的比例明显低于非体育专业。这与社会环境和 学校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首先,市场经济的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社会 现象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只注重即时利益,忽视长远功效。其次学校管 理不严和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结果。 一方面学校没有树立起管理育人, 诚信育人的理念。 一方面,学校教育又总是将学生的成绩与入党,评奖学金、学位、就业等挂钩,而这 又直接关乎到学生个人的前程。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他们片面的追求成绩与 升学率,给学生灌输功利、荣誉观念却忘了灌输诚实守信的思想。事实上大学生考试 作弊, ,抄袭作业或论文、恶意拖欠学费,不论其心态如何,都集中反映了不诚实的 一面,违背了诚信原则。应引起重视。 调查中,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信守诚信的占 59 2 %,而认为 “别人对我讲诚信,我才对别人讲”占 20.1%,另外,13.2%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学生 认为“利益才是主要的,有利时才讲” ,值得关注。76.7%的学生反对在体育竞赛中使 用兴奋剂,并认为那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亵渎,违反奥林匹克精神,有失公平。这说 明诚信是绝大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一以贯之的行为选择。 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什么看重诚信,坚守诚信,分析原因我们认为是长期的体育道 德、体育人文精神的教化和影响。奥林匹克宗旨:公平、公正、公开。体育,是正义。 体育体现了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 在这样的体育人文氛围中体育专业大学 生深受教育和感染,养成了他们追求公正、正义的价值取向。在他们看来体育就是荣 誉,荣誉的赢得要公正无私,反之便毫无意义。 表表 2 2- -3 3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评价的调查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评价的调查 选项 体育专业(465 人) 人数 % 非体育专业(196 人) 人数 % a 不道德,坚决反对 31 6.6 23 11.6 b 不可效仿,但不反对 48 10.4 36 18.2 c 只要双方相爱,可宽容和理解 225 48.3 77 39.7 d 个人私事,不存在道德问题 161 35.7 60 30.5 第二章 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分析 15 从表 3 可知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和理解态度的占 48.3%,6.6%的 人认为不道德持反对态度,与非体育专业的 11.6%比,低了 5 个百分点,而表示是个 人私事,不存在道德问题和认为不可效仿,但不反对的人分别为 10.4%和 18.2%。这 表明大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呈多元化取向, 这主要是由于他们采取不同的道德标准所 致。大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已经持宽容理解和认可态度,而且明显高于 非体育专业学生,这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婚恋上呈现出道德责任感淡化的倾向,追 求自我纯洁爱情,但缺乏承担婚恋责任的思想准备。 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除与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有关外, 还受下列因素影响: 首先, 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现代大学与社会的围墙断开了,大学生们深受社会不良思潮风 气的影响。在性行为的取舍上更趋向直接、趋于感性、行动先于思想。体育专业大学 生在情感的表达上较习惯使用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其次,学校思想教育的失误和管 理手段的软化。对校园内出现的大学生恋爱现象不够重视,没能在尊重学生主体的情 况下,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恋爱道德预防教育,思政课教师、在对学生性 道德问题的教育上时常是回避,认为他们已成人,其行为应由自己决定,结果自行负 责,不愿或很少与学生谈论两性问题中的道德问题,因而,很难让学生受到全面的、 正确的性问题的教育和引导。 学校在管理手段的软化在即使出现不轨道德行为如夜不 归宿,留宿异性、酗酒和打架斗殴等不同程度的违纪行为,处理起来心慈手软,这无 疑没法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大众传媒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有主观能 动性的大学生除上课外,还需要大量接触社会传媒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但体育专 业大学生一般不喜欢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更多的时间被用于上网和娱乐消遣,网上信 息垃圾或色情网站等给他们以直接的感官刺激,一些流行文化改变了他们的观念。 总的看来,大学生道德观的主流比较积极,健康。绝大多数同学的道德价值取向 能够兼顾个人需要和他人利益。但总体来讲,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已呈滑坡之势,而且 与非体育专业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道德观更加不容乐观,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 道德价值取向偏向自我,道德责任感淡化,道德判断趋于功利;社会公德意识淡漠, 文明行为习惯不良。 2.2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观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6 表表 2 2- -4 4 同学关系及相处情况调查同学关系及相处情况调查 问题 选项 体育专业(465) 人数 % 非体育专业(196) 人数 % a 不重要 11 2.9 0 0 b 无所谓 18 3.8 9 4.3 c 重要 161 34.6 63 32.3 你认为同学关 系重要吗? d 非常重要 265 58.7 124 63.4 a 很融洽 202 43.8 81 40.9 b 一般 137 29.6 63 32.3 c 有点相互计较 113 24.2 44 22.6 你和同学间相 处得如何? d 紧张对立 13 2.8 8 4.2 从表 4 可知,大部分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认为同学关系是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总共占 93.3%。这表明大学生对同学关系重要性的认同率较高,关于体育专业大学生之间相处 得彼此很融洽的达 43.8%,高于非体育专业的 40.9%。而同学间相互计较和紧张对立的 分别占 24.2%和 2.8%。总体来说,体育专业大学生同学关系基本融洽。但大学生对同学 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