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电路与系统专业论文)软件无线电fm中频接收系统的仿真与验证.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秉承祖国优良道德传统和学校的严谨学风郑重 申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 位论文是我个 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 ,除特别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文所论述的工作和成 果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 了明确 的说 明并 已致谢 。 本论文及其相关资料若有不实之处 ,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幽盅缸一砧 年, 月 刀日 学 位论 文使 用授 权 声 明 、 本 人血噢主- 在 导 师 的 指 导 下 创 作 完 成 毕 业 论 文 。 本 人已 通 过 论 文 的 答 辩, 并 已经在西安理工大学 申请博士/硕士学位 。本人作为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 , 几 同意授权 西安理工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 i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按学校规定提交 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上交的 学位论文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编人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 2 )为教学和 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 等场所或在校园 网上供校 内师生 阅读 、浏 览。 本人学位论文全部或部分 内容 的公布 (包括刊登 ) 授权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部办 理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 ,适用本授权说明) 。者 铃导 师 签 名 :墓寡 。 , 、 月 护 日 摘要 软件无线 电 fm中频接收系统的仿真与验证 学科: 作者: 导师: 签名 : 签名 : 签名 : 答辩 日期: 电路与系统 陈惠兵 高勇教授 (博导) 刘高辉副教授 06 、 石 .那 摘要 现代无线通信存 在着体制 繁 多 ,电台难 以互 通 的 问题 。传统的无线 电接收机硬件 依赖性强 、 信号适应能力差 ; 软件无线 电的 出现导致 了接收机技术的革新 ,其基本的思想是在 同一硬件平台 上 ,安装不 同的软件 ,灵活地实现各种通信功能 。 本文对软件无线 电若干关键技术作 了深入 的分析 ,包括多速率信号处理技术 、通信信号识别 技术等。鉴于 目前器件水平的限制,采用专用芯片构建 了宽带中频数字化接收系统 。 首先,阐述 了软件无线 电中频数字化接收系统实现的理论基础 ,包括基本采样定理 、带通采 样定理 、信号抽取技术 。然后 ,探讨 了信号识别技术 ,在决策论方法基础上,提 出了利用基于改进 so fm 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模拟调制信号进行 自动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神经 网络识别法识别率高于传统的决策论法的识别率 ,平均值高1. 6个百分点左右,而对于信噪比较高的信 号,表现出与传统的决策论法一样较高的识别成功率。接着 ,以调频信号的接收为例 ,选择 了合适 的软件无线 电接收系统模型,介绍 了接收系统的参数配置及其fm 信号解调算法,并借助m a t l a b 对 接收系统工作过程作 了仿真,得到 了满意的仿真结果 。最后 ,利用a d 公司的a d 转换器一 a d 664 0 、 i n t e r s i l 公司的数字下变频芯片一 h sp 5 0 2 14b 和闻亭 公司的d sp开发板一 c 5410ev m 开发板 ,组建 了中 频数字化接收硬件 系统 ,验证 了设计的软件无线 电接收系统的正确性 。 关键字: 软件无线 电; 数字下变频: 中频数字接收系统: 带通采样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imu l a t io n a n d v e r if ic a t io n o f s o f t vv a r e r a d io in t e r 五 厦 e d ia t e f r e q u e n c y (f m )r e c e iv e r sy st e m subjeet:c ireuits a n d system s stu d en t:c h en h u ib in g t uto r:p ro f e ssor g ao y on g a sso ciatc p ro f e ssor l iu g aoh u i g raduate d ate: o乙 .马 .1么 s ign atu re : s ign at u re: s ig nat u re :厂厂 诚以 . . . 口口 1 1 1 1 1 众( ( ( a b stra ct t oo m an y v arieties o f m od u lation seh em es in m o d em w ireless eom r nun ication system m ak e it h ard f o r d zf f eren t sy stem s to eo n ll llu n ieate w it h eaeh o th er . c on v en tion al reeeiver h as h ig h dep en d en ce o n h ard w ar e and b ad ad ap tab ility to sign als. t h e em e电en ee o f so f t w are r a d io resu lts in the ren o v ation o f reeeiv er teehn o log 又 w h o se b asic id ea 15 realizin g eve叮 k in d o f eo m mun ieation f u n ctio n f l ex ib ly t h ro ug h in stalling d lf f eren t so f t w are in th e sam e h ard w ar e p latf o r m. in th is p ap er , som e k ey teeh n o lo g ies o f so f t w are rad io ,in clud ing th e m u lti一 v elo eity sig nal p roeessin g , eom mun leatin g sig n al reeo g nition an d 50 on , are research ed d eep ly . d ue to t h e lim itatio n o f d ev iees, sp eeial eh ip s are utilized to b u ild th e d ig ital if reeeiv in g sy stem . f irstly,som e b asie th eories in th e realizatio n o f th e if d ig ital recelvin g system o f so f t w a r e rad io are d iseu ssed in d etail, in elu d ing b asie sig nal sal llp lin g th eor y , b an d p ass sig nal sal llp lin g t h eor y a n d ex tr a etion teehn 盛 q ue o f th e sig nals. s eeon d ly , au tom atie r e eo g nition o f th e eom mun ication sig nals m o d ulation is stu died . a new reeogn itio n alg o r i tllnz b ased on s o f m n eu ral n etw or k 15 p resented aceord in g to t h e d eeision 一 m ak in g m eth od . e xp er i m en tal r e su lts in d lcate th at th e reeo g nition rate 15 1.6 p ereen t h ig h er f o r lo w sn r sig n al an d sam e w ell f o r h ig h s n r sig nal b y eom p ar i n g n eu ral n etw ork reeog n itio n m eth o d w ith eo nv en tion al tech n olo gy . n ex t,settin g th e f m sig nal reeeiv in g as an ex am p le, p rop er so f t w are rad io reeeiv in g sy stem 15 d es一 gn ed an d th e p aram eter eo n f i g u ratio n an d sig n al o f f m d em o d u latio n are in tro d u eed .t h e receiv in g proeess 1 5 si m ul ated by m atl ab and the sati sf y i ng resul ts are aequi red.finall扒 a d 664o eonverter of a d eo m p an y, h s p s o z 14 b d ig ital d o w n eo n v ersio n eh ip o f in tersil eo m p an y an d d s p ev alu ation b o ard 一 c 54 10 e v m o f w亡 n t in g eo m p an y h av e b een u sed to b u ild a system o f so f t w are rad io if d ig ital reeeiv in g sy stem . t he results valid ate th e eo r r eetn ess o f th e d esig n ed so f t w ar e rad io reee豆 v in g sy stem . k ey word :sof tw are r a dio;d igi tal dow n eonversion;inter m edi ate f r equency (if) di gi tal reeeiving system ; b and p ass sig n al sal npli ng li 目录 目录 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1. 绪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 软件无线 电产生的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软件无线 电国内外发展动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3 论文的意义及章节安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软件无线 电的理论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 信号采样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1基 本采样 理论一n yq u i s t采样 定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 2带通信 号采样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2 多速率信号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 3 软件无线 电中的高效数字滤波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 3.1数 字滤波器设计 的理论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 3. 2 fir 滤波器的窗函数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 .3 .3 2 .3 .4 半带滤波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级联积分梳状 (c i c ) 滤波器 10 10 2. 4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调制信号的 自动识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3.1 调制信 号识别特征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3. 2 基于决策论 的识别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3. 3 基于 so fm 神经网络识别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3. 3.1 so fm神经网络 的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3. 3. 2 so fm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3. 3. 3改进 的 so fm网络用于信道调制方式 的识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3. 4 识别算法 的计算机仿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3. 4.1特 征参数特性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3. 4. 2识别 比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3. 5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4.fm中频接收系统的仿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4.1 软件无线 电单通道接收系统数学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4. 2 调频信 号的正交解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4. 3 fm中频接收系统的 m a t l a b 仿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7 4. 3.1调频信号的 m a t l a b实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4. 3. 2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4. 3一 3调频信号的解调输 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4. 4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111 是 妙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fm中频接收系统 的硬件验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5.1 硬件系统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5.1.1系统 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5.1. 2系统工作 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5. 2 高速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5. 2.1高速数据采集 芯片 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5. 2. 2 a d 664o 外 围及接 口电路 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5. 3 数字下变频 电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5. 3.1 h sp502 14b 芯片介 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5. 3. 2 h sp502 14b 的 电路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5. 3. 3 h spso2 14b 的参 数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5. 4 d sp 硬 件 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9 5. 4.1通用数字信 号处理器 tm s32ov c 54 1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9 5. 4. 2 5 4 1 0 ev m开发板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9 5. 5 d sp 软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5. 6 硬件验证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5. 6.1实验 介 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5. 6. 2实验结果及 其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8 5. 7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6. 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6.1 工作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0 6. 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0 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5 2 附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发表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第一章 绪论 1. 绪论 1.1 软件无线电产生的背景 现代无线通信发展迅速 ,一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由于当代无 线通信系统繁多,决定了其调制方式 、通信协议、数字信息 的编码方式和加密方式都 不尽相 同,因此无线通信系统之 间的这些差异极大地 限制 了不 同系统之 间的互连互通 , 给现代无线通信 的发展造成 了很大 的不便 。下面介绍软件无线 电的发展历程 “ 一 5, 。 经过几 十年 的发展 ,无线通信有 了长足 的进步 。通信系统 由模拟体制不断 向数字 化体制过渡 ,出现 了许多中频数字化接收机 。例如,德 国 侧s 公司研制 的宽带数字化 接 收机 eb d 90 0 ,主要用于无线 电监视 ,其工作频率范围为 2 0 m h z一 zg h z,搜索速度 为 4 g h z / s( 2 5 kh z 带宽),动 态 范 围为 8 0 db 。英 国研制 的 pv s380o 接 收机 ,工作频 率范围为 0. 5 m h z一1 g h z,是一种用于 电子战环境中的宽带无线 电通信监测接收机 , 可 以实现搜索 、监听、分析识别等功能,还可 以根据需要 ,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 ,灵 活地配置成各种不 同功能的接 收机 。这些接收机尽管能够覆 盖 多个频段 ,但它们只能 工作于单一 的频段和模式 ,功 能相对较少 ,灵活性不够 ,可扩展 能力较差 ,不 同电台 之 间仍不能完全互通 ,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军事通信 的需要 。 海湾 战争 中,由于美军 的军事通信装备无论是工作频段 、通信 体制还是信息传输 格式等方面 ,海 、陆、空三 军都是各 自为政 ,互不兼容 。结果 导致在作战时各军兵种 间无法进行快速沟通 、互传信 息情报 ,充分暴露 了军事通信 互通性差 、反应速度慢 、 带宽太 窄 、效率太低等 问题 。 民用通信 中也存在互通性差 的 问题 。在 欧洲 (主要是北 欧 、西欧 ) 的第一代模拟 网发展 过程 中,基本上各 自为政 ,加入 欧洲 邮电会议 (c ept ) 的 1 6个 国家 ,共使用 6 种不 同的制式 。这些模拟通信体系 的制式 、频率各不相 同,不 能互通 、兼容。在第二 代数字移动通信 中,仍有许 多种不 同的通信体制 ,如 g sm 、a m ps 、et ac s 、pd c 、 d a m ps 、c tz 等 ,这些体制 互不兼容 ,无论给用户还是经营者都带来 了极大的不便 。 除 了互通性 的问题外 ,新 的通信体制和标准不断提 出,通信产 品的生存期缩短 , 开发费用上升 ,使得传统的通信体制 很难适应 。 此外 ,现在无线频带越 来越 拥挤 ,对通信系统 的频带利用 率和抗干扰 能力 的要求 不断提 高 。沿着现代通信系统 的发展方 向,很难对频带进行 重新规划 。如采用新 的抗 干扰方法需要对系统结构做较 大改动 ,代价太大 。 为 了解 决这些 问题 ,各 国都进行 了积 极 的探索 ,努力使不 同设备 既能满足互通 的 要求 ,又能满足抗干扰、保密性好 的要求 ; 既能使通信设备跟 上无线 电飞速发展 的步 伐 ,又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 另外 ,由于微 电子器件 的发展 ,硬件工艺水平提高很快 ,各模块 的性能越来越好 ,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就为新结构的实现提供 了先 决条件 。 1992 年 5 月,m l拼 r e 公司 的 jo。m itola 首次 明确提 出了软件无线 电 (sof t w are r a d i o ) 的概念 【 ” ” ”2 。这 是 继模拟 到数字 、固定到移动之后 , 无线通信领域 的又一 次重大突破 。其基本思想是 : 将 宽带 刀d 和 d /a 变换尽可 能地靠近射频天线 ,即尽可 能早地将接 收到的模拟信 号数 字化 ,最大程度地通过软件来 实现 电台的各种功 能 。通 过运行不 同的算法 ,软件无线 电可 以实时地配置信号波形 ,使其 能够提供各种语音编 码 、信道调制 、载波频率、加密算法等无线 电通信业务。 1. 2 软件无线电国内外发展动态 软件无线 电已经存在 了一段时期 , 尤其是这几年在 电子战方面的应用, 使人们对软件 无线 电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冷战的结束导致了军事市场的显著萎缩, 应用研究的重点 发生 了转移 。 商业无线 电应用要求为能提供低价格的、 快速应用于市场的无线 电系统开发 技术提供新的原动力 。 软件无 线 电有希望成为更便宜、 更灵活和用途更广泛的无线技术 的 首选 , 从而应用于商业无线 电行业 。由于软件无线 电具有现有无线通信体制所不具备的许 多优点,如开放性、灵活性等 ,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军用方面,软件无线电技术可实 现各种军用 电台的互连互通 ; 软件无线 电系统可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工作管理经验介绍
- 油墨基础知识
- 无锡学院《企业内部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数据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音乐学院《舞蹈创编(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央民族大学《高级德语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刑法与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美术学院《基础笔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交通工具图标识别》课件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24)
- 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规范
- 外研版(三起点)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 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露营市场分析
- 10S505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
- DB23T 3726-2024 滑雪板维修服务技术规程
- 2024-2030年吸附树脂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管理制度模板:火电厂检修人员岗位职责(共7篇)
-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分享课件
- 手机摄影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