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与吹填安全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疏浚与吹填安全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疏浚与吹填安全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疏浚与吹填安全技术方案.doc_第4页
疏浚与吹填安全技术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收集 1.1为保证安全施工,施工单位应向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要求提供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技术资料在内的工程设计文件和图纸,必要时应补充调查、勘测和提供有关基本资料。1.2施工条件的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船舶组装、停靠、避风、渡汛及维修等条件,如码头、避风锚地、修船厂、机械设备加工能力及水陆起重、运输设备等情况。 (2航道、桥闸及其他建筑的标准,以及通航对疏浚及吹填施工的影响。 (3)施工作业区有无过江电力及通讯线路和水底电缆、管道、桥涵、闸坝、水下障碍物、水生植物、污染物、爆炸物等,并查明其所属单位和具体位置。 (4)陆上排泥场及水下卸泥区、取土及吹填区的设置条件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5)排泥区的泄水通道、泄水对附近水域或设施可能产生的冲淤及污染情况。 (6)有关水利矛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当地征占土地、移民、迁安的条件和标准。 (7)当地燃料、材料、电力及淡水等供应条件。 (8)交通、邮电、教育、医疗、生活设施及地方劳力使用条件和工资标准等。1.3 资料收集目的及要求施工组织条件收集一览表项 目内 容目 的要 求行政管理1.有关工程建设、环保、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法律、 法规及规章制度;2.航道、港口、码头、道路、避风、度汛锚地使用 方面的规章制度使施工合法化,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查明最新的相关要求、办理手续的具体程序与费用收取标准设备调遣1.调遣进出航线、水深图或海图;2.航道上桥梁、船闸、架空的电力与通信线路的位 置及其通过能力;3.航线上临时停靠码头、锚地位置与能力4.陆上进出交通运输路线、现有公路等级、桥涵、山洞通过能力、路面宽度、坡度、拐弯半径、穿越村镇等情况;5.可利用水陆运输和装卸能力;6.现场停靠码头及装卸、组装、堆放等场地条件1. 研究设备调遣的可行性、可能性、可靠性和安全性;2. 制定调遣方案和应急预案3.排查隐患,保证调遣安全,1.所收集的资料必须为最新的;2.资料的收集要与现场勘察相结合安全生产保证1.作业区内水下及过江电力、通信线路、管道,过江桥涵、闸坝、沿岸建筑物,水下障碍物、水生植 物、养殖场、污染物、爆炸物等的情况;2.附近水域内避风或度汛锚地的位置和停泊能力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的方案应查明所属单位和具体位置或分布范围后勤供应保障1.油料、材料、配件、电力与淡水等供应情况;2.机械设备、劳动力供应情况制定供应方案,保证应急物资和人员查明供应或使用的方式、条件 和价格标准正常施工保证1.辅助工程完成情况或修筑条件;2.现场管线运输敷设及临时用地条件;3.过往船舶的类型、频率以及对施工的干扰情况;4.通信方式与条件制定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安全收集的资料要经过现场勘察 与核实生活保证1.生活、医疗等设施情况;2.风俗习惯及社会治安情况生活应用,应急管理应从多方面进行调查、收集 3 自然条件资料收集一览表收集项目收集内容收集要求收 集 目 的水文水位1.历年逐月水位及水面纵横比降特征值;2.典型年月水位特征值;3.最枯水位、汛期水位及其历时;4.受上下游闸坝、支流影响时的水位变化1.一般应不少于5 个水文年。对跨年度的 大型工程 应不少于 10 个;2.对工程区域内无水文 观测站的应设置临时观测 站 点,并观测不少于15d 的水位或潮位资料,推算与相邻最近站点 的水文关系;3.应了解水文站所用高程系与工程;所用高程系间关系设备选择、安排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保证生产和设备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流速 流向1.历年逐月及典型年月流速、流量特征值;2.汛期不同水位下的流速、流量值;3.不同水位下的流向变化;4.沿海及感潮河段不同潮位下流速、流向;5.受上下游闸坝、支流影响的要收集闸、坝不同蓄排水位或支流来水变化时的相应流速、流向选择施工方法、设备展布、控制施工质量、保证生产和设备安全、安排工程进度泥砂1.不同来水情况下含砂量及河床冲淤变化规律;2.河床演变资料控制施工质量、保证经济效益潮汐1.潮汐类型、潮位特征值、潮汐预报表;2.不同潮位时的流速、流向设备选择、设备安全、安排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波浪1.不同风向、风速下的波高、波长、波向、周期;2.涌浪及 0.6m 以上波浪出现季节、频率和持续 时间控制施工质量、安排施工进度、保证生产和设备安全冰凌1.历年封冻日期、冰冻厚度、封冻持续时间;2.冰凌出现的季节、频率安排施工进度、保证生产和设备安全气 象风1.历年逐月不同风向、风速、风力出现频率;2.历年 5 级以上、沿海地区 9 级以上风出现季节 持续时间及风向、风速不少于 5 年,沿海地区及跨年度大型工程不少于10 年选择设备、安排施工进度、保证设备安全雨1.年均和月均降雨量、降雨天数;2.暴雨出现月份、持续时间及最大降雨量出现的月份对跨年度的、交通繁忙水域应收集不少 于5年的资料安排施工进度、保证设备安全保证生产和人员安全雾历年逐月大雾、厚雾、浓雾出现频率及持续时间气候气温1.各月气温特征值、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持续时间;2.历年逐月高于 33和低于 0的天气出现的季 节和持续时间;3.冬季最大冻土厚度一般应不少于 3 年安排施工进度,保证生产和设备安全、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地形图地形图1.开挖区与排泥区地形图或水深图2.施工区总平面图对收集来的资料复测、核实制定施工方案、计算工程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点施工区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地 质勘探钻孔平面布置图、柱状图,剖面图试验项目能否满施工需要,不能满足时应要求补充勘探分析土质类别、划定疏浚土级别、选择设备与挖泥机具、制定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编制施工预算、控制施工成本试验1.岩土土工试验成果;2.疏浚土化学成分及水质分析实验(环保疏浚工 程)2.疏浚与吹填施工基本技术要求2.1 工程准备阶段安全技术要求2.1.1 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水域的现场进行踏勘,了解施工现场的通航密度、水文、气象、土质、障碍物等情况并详细记录。2.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同时,必须根据水域环境、水文、气象等施工条件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2.1.3 开工前15天应向当地海事部门提出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安全审核申请书并含以下有关资料:(1) 有关主管部门对该项目批准的文件;(2) 与通航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及施工作业图纸;(3) 安全及防污染等措施计划书;(4) 与施工作业有关的合同或协议书;(5) 施工单位的资质认证文件;(6) 施工作业船舶的船舶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7) 法人资格证明文书或法人委托书;(8) 其它有关资料。2.1.4 根据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施工单位应及时办理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等相关手续。2.1.5进行临时性及零星施工作业时,同样应办理申请并发布航行警告、航行通告。2.1.6 必须向参与施工的船舶及辅助作业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2.2 施工作业安全技术要求2.2.1 在通航航道内从事疏浚和吹填作业,应在开工前与海事部门取得联系,及时申请并发布航道施工公告。参与施工的船舶必须具有海事、船检部门核发的各类有效证书,船舶操作人员应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适任证书,并接受当地执法部门的监督和检查。2.2.2 疏浚和吹填施工作业的船舶须按有关规定在明显处昼夜显示规定的号灯、号型,施工船舶应按海事部门确定的安全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作业区或警戒区并设置符合有关规定的标志。2.2.3 施工船舶应配备有效的通信设备并在指定频道上守听,及时与过往的船舶联系沟通,将本船的施工、航行动向告知他船,确保航行安全。2.2.4施工船舶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参与水上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严禁酒后上岗作业。22.5项目经理部、施工船舶应根据施工作业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的变化,制定防台、防汛、防火、防暑、防寒、防冻预案,制定雾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报上级安全部门审核。2.2.6项目经理部及施工船舶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记入安全活动记录簿。2.2.7 所有船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学习,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船舶设备操作与维护规程;熟悉船舶各类信号的意义并能正确发布各类信号;熟悉并掌握应急部署和应急工器具的使用。船员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船员服务簿和任职资格证书。2.2.8 施工前应对作业区内水上、水下地形及障碍物进行全面调查,包括电力线路、通信电缆、光缆、各类管道、构筑物、污染物、爆炸物、沉船等,查明位置和主管单位,并联系处理解决。 2.2.9 施工时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白天作业,在通航一侧悬挂黑色锚球一个,在不通航一侧悬挂黑色十字架一个;夜间作业,在通航一侧悬挂白光环照灯一盏,在不通航一侧悬挂红光环照灯一盏。2.2.10 陆地排泥场围堰与退水口修筑必须稳固、不透水,并在整个施工期间设专人进行巡视、维护。水上抛泥区水深应满足船舶航行、卸泥、调头需要,防止船舶搁浅。 2.2.11 绞吸式挖泥船伸出的排泥管线(含潜管)的头、尾及每间隔50m位置应显示白色环照灯一盏。 2.2.12 自航式挖泥船作业时,除显示机动船在航号灯外,还应白天悬挂圆球、菱形、圆球号型各一个,夜间设置红、白、红光环照灯各一盏。 拖轮拖带泥驳作业时,应分别在拖轮、泥驳规定位置显示号灯和在航标志。 2.2.13 施工船舶应配置消防、救生、防撞、堵漏等应急抢险器材和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使之处于适用状态;船队应编制消防、救生、防撞、堵漏等应急部署表,应定期组织应急抢险演练;并按不同区域、不同用途在船体适合部位明示张贴警示标志和放置位置分布图。 2.2.14 跨航道进行施工作业应得到航政管理部门同意,并采用水下潜管方式敷设排泥管线;施工中随时注意过往船只航行安全,需要时应请航政部门进行水上交通管制。 2.2.15 同一施工区内有两艘以上挖泥船同时作业时,船体、管线彼此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2.16 沿海或近海施工作业,应联系当地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随时掌握风浪、潮涌、暴雨、浓雾的动向,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风力大于6级或浪高大于1.Om时,非自航船应停止作业,就地避风;暴雨、浓雾天气应停止机动船作业。 2.2.18 施工船舶在施工期间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船上配置功率足够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并保持其技术状态良好。 (2)机舱内严禁带入火种,排气管等高温区域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在无安全监护条件下,不应在船上进行任何形式的明火作业。 (3)施工船舶的工作平台、行走平台及台阶周围的护栏应完整;行走跳板要搭设牢固,并设有防滑条;各类缆绳应保持完好、清洁。 (4)备用发电机组、应急空压机、应急水泵、应急出口、应急电瓶等应处于完好状态,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记入船舶轮机日志;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处理。 (5)冬季施工应注意设备保温,需要时柴油机应加注防冻液,或打开蒸汽管进出阀对循环油柜的润滑油进行加温;各工作平台、行走平台及台阶要增加防滑设施,及时清除表面霜、雪、冰凌;在水上进行作业时必须穿戴救生衣、防滑鞋,并配有辅助船舶协同作业。 (6)夏季施工应注意防暑降温,保持机舱通风设施良好;高温天气在甲板作业时应穿厚底鞋,以防烫伤;应检查船上避雷装置使其保持有效状态,预防雷电突然袭击。 (7)台风季节应提前了解、察看、落实避风港或避风锚地,并保持机动船舶及锚具处于完好状态;所有水上管线必须用不小于22mm的钢丝绳串联固定。 (8)严禁船员作业时间喝酒,同时禁止船员酒后水上作业。 (9)废弃物品(污油、棉纱、生活垃圾等)不应随意抛弃,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定期处置。 3 设备调遣 3.1施工船舶调遣前 施工船舶调遣前,应查勘调遣线路,制定调遣计划及安全措施,向当地港航监督部门提出申请,按照船舶设计使用说明书及有关部门规定进行封舱与船舶编队,落实调遣组织等准备工作。3.2 施工船舶拖航 (1)船舶完成封舱后,应经过船舶检验部门的航行安全检验和取得港航监督部门的适航签证。 (2)启航前,要全面查验船舶悬挂的在航号型、号灯、通信设施和备用电源;熟悉沿途航道、码头、船闸、桥梁、过江电缆等调查资料,确认准备工作完成和航行线路选择无误时才能准予启航。 (3)启航后,应随时掌握沿途水文、气象、风力、风向、流速、潮汐等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航速、航向或采取停靠避险措施,航行期间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4)自航船舶应在规定的适航区域和气象条件下进行航行;条件不具备时,应采用拖轮拖航或半潜驳、货轮运送方式实施水上调遣。 (5)拖航期间,内河被拖船只上除必须的值班人员外不应有其他船员;海上被拖船只上不应留有任何船员。 (6)航行期间,船队应定时与陆地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通报途中情况,以便随时取得指令与援助。 3.3 船舶封舱及甲板以上设备固定 (1)全船各舱室门窗应不变形、水密胶条完好,门窗把手、锁具灵活而不松动,舱内所有可移动物品应集中摆放并加以固定。 (2)甲板与舱室相通的孔眼、管道口应全部封堵,需要时用玻璃胶加固;外露的玻璃应用木板封固,舱室的通气孔、排气孔用防水布包裹并扎紧。 (3)所有通向船外的管系如海底阀、排水阀、各舱室贯通阀、吸泥管截止阀等应全部关闭。 (4)绞刀(链斗)桥架应用专用保险缆固定,桥架前端用工字钢横担并与船体焊接固定,抓(铲)斗船的抓(铲)斗应落架固定。 (5)甲板上所有可活动的机械、工器具、材料应按要求进行锁定和固定。 (6)船上带有自动抛锚扒杆时,应将两抛锚扒杆收回用抱箍和钢丝绳固定在专用立柱上,并在两抛锚扒杆间用钢丝绳横向拉紧。 (7)需要放倒定位桩时,放桩后应将两定位桩用抱箍固定在桩架上;如不需放倒定位桩,应将定位桩提升至规定高度后,穿好定位销,固定定位桩和提升油缸,如定位桩与其抱箍间隙较大,应用斜木塞牢。 (8)甲板吊吊钩应微力收紧,并用钢丝绳与甲板连接固定。 (9)两横移锚应收至桥架横移滑轮下方备用,其中一只应做好途中抛锚准备。3.4 施工船舶拖带编队 (1)船队的外围尺寸不得超过航道允许尺度,且应使航行的水流阻力最小。最大最坚固的船只应安排在队首,其余船只按大小顺序向后排列。当采用双排或多排一列式编队时,船队后面的宽度不得超过前面的宽度。船队内各船舶之间区联结牢固,横向缆绳必须拉紧,纵向缆绳应处于松弛状态。 (2)吊拖航行应将最大、最坚固的船舶放在前面,并使船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绑拖航行时,船舶之间应绑系牢固。 (3)单列浮筒(体)管线,应用大于22mm钢丝绳穿连系牢加固;两列或三列(最多三列)管线同时被拖时,应在单列纵向系牢加固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收拢联结,以增强被拖管线的整体性。 (4)被拖带的浮筒(体)管线应完好、无破损,迎水侧管口应用盲板封堵,以减少阻力。被拖浮筒(体)管线的首尾两端应各设一盏环照白炽灯,在末端设一组菱形号型,号灯、号型的高度应高出管线1.5m。(5)海上调遣宜采用一列式吊拖方式。 (6)内河调遣宜采用吊拖、傍拖、顶推等方式。 (7)长距离拖带时,宜将挖泥船的绞刀桥架、泥斗桥放在与行驶方向相反的一面。3.5 施工船舶海上调遣施工船舶海上调遣时,除应遵守港航监督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封舱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链斗式挖泥船:斗链不得自由下垂低于船底,且应牢固系在斗桥上;斗桥应升至最高位置,用保险绳系牢,并在其燕尾槽上搁置坚固枕木,将斗桥固定楔紧。 (2)绞吸式挖泥船:应将定位桩倾放在甲板支架上,并加以固定;绞刀桥架应升至水面以上,并系牢、楔紧;吸排泥口应以铁板封堵。 (3)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应将耙桥升至最高位置加保险绳,泥门应紧闭,并固定保险。(4)抓斗式、铲扬式挖泥船:应将抓斗、铲斗拆卸,并妥为置放;吊架要搁牢,吊机应用钢索固定。(5)吸泥船应将吸泥管及排泥管系牢或拆卸;泥驳的泥门应关紧,并加保险销子固定。 (6)小型辅助船、浮筒及排泥管等设备,应装在泥驳、货驳或其他船上调遣。 (7)出海调遣中,非自航式挖泥船上的工作人员应离开本船,只留少数有经验的主要船员在主拖拖轮上,负责检查和联系,遇有险情,可及时回到本船采取应急措施。 (8)在封舱船上应备有灯光或其他通讯联络装置,供调遣途中应用。 (9)拖航期间应定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航行情况及船舶方位。3.6 施工船舶内河长途调遣施工船舶在内河长途调遣时,除应遵守港航监督部门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调遣线路,事先应作详细调查,除必须具有足够的航行尺度外,对沿途桥闸,电力、通讯线路和水底电缆等跨河建筑物的净空及水位变化等尺寸,应取得可靠数据。 (2)施工船舶上的游动及可拆卸部件,妥善置放或系牢。 (3)浮筒应分段组排,系牢后拖运。 (4)在被拖船舶上,应派有经验的船员值班,负责检查和联系。挖泥船上应备有抛锚设备,并能随时抛锚。机舱排水系统要保持完好。3.7 施工船舶使用半潜驳运输 (1)待装驳船舶应按照近海航行要求,分别进行放桩、封舱、加固等作业准备。 (2)随船管线应按照潜驳货物平面布置图进行拆分编组、绑扎排放。 (3)装驳时,应按照装驳计划确定的进驳顺序,依次将设备拖带进驳,并将每次进驳的设备进行临时性固定。 (4)各设备进驳后,由半潜驳专业人员对所有船舶、管线进行支撑、绑扎、焊接等稳固工作。 (5)半潜驳卸驳时,应按照船舶、管线进驳顺序的反向进行。船舶出驳后,应组织拖轮将水上设备直接拖带到目的地或停靠码头泊系待命。 3.8 设备陆上转移 (1)挖泥船或挖泥船的部件和重量应符合公路或铁路运输的规定,并考虑运输和起重设备的能力。 (2)陆上转移应考虑挖泥船到达现场后的组装和下水方法,并选择适当的场地。 (3)挖泥船的拆卸和组装工作应按相应拆装规范进行,工作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吊装和吊卸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4)小型挖泥船、辅助工程船舶、拼装式挖泥船、浮筒、排泥管以及索铲、推土机、铲运机等设备,当不具备水上调遣条件或经济上不合理时,可采用陆上调遣。 (5)根据可拆卸设备的部件尺寸、重量及运输条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工具,落实运输组织,制定运输计划,申请运输车辆。 (6)主要设备拆卸前,应按设计图纸绘制拆卸部件组装图。设备拆卸后,应核定组装件的尺寸及重量,并编号、登记、造册。对精密部件、仪表及传动部件,应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清洗加油,包扎装箱。 (7)采用公路运输时,应对运输线路进行查勘,查明公路的等级、弯道半径、坡度、路面情况、桥涵承载等级和结构状况,以及所穿越的桥梁、隧道及架空设施的净空尺寸等,对不能满足大件运输要求的路段和设施,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报请有关部门核准。4 排泥管线架设4.1 陆上排泥管线架设(1) 排泥管线应平坦顺直,弯度力求平缓,避免死弯;出泥管口伸出围堰坡脚以外的长度,不宜小于5m,并应高出排泥面0.5m以上。 (2) 陆地排泥管线架设管基应稳固、平顺,不得倾斜和摇动,排泥管接头应紧固严密,保证施工时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发现泄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3) 排泥管线尽量避免穿越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要道和大堤。必须穿越时,应事先与有关管理部门联系,取得施工许可证以后,才能进行管线架设;管线架设不应损坏原有设施的功能和耐久性。 (4) 坡面架设排泥管线应做好管道固定墩,并不应在坡面自由滚动运输管线。水陆排泥管连接应采用柔性接头,以适应水位的变化。陆接头连接应搭设固定排架或抛设固定锚缆或构筑固定地垅,固定排架坡度不宜大于30,水上管与陆地管之间用大于22mm的钢丝绳连接锁定,以防风浪袭击或船舶碰撞时脱开。 (5) 每隔200米增设一个安全警示标志,告诫非作业人员勿在管线附近玩耍嬉戏,禁止在攀爬管线和在管线上行走,以防发生滑落跌伤和排泥管爆裂伤人事件。(6)应安排专人巡回检查,查看管线有无松动、泄露现象发生,及时报告并进行处理,以免发生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4.2 水上排泥管线架设(1)水上管线宜采用陆上组装、分段下水连接或直接在船舷侧组装下水的连接方式。水上浮筒排泥管线应力求平顺,为避免死弯,可视水流及风浪条件,每隔适当距离抛设一只浮筒锚。(2)水上管线与挖泥船连接时,机动船应根据流速、流向谨慎操作,避免紧急停车造成物体碰撞、人员落水等不良事故发生。船体与浮管、浮管与水陆接头及岸管的连接安装应牢固无泄漏,以免造成管线脱开、浮筒(体)窜位、翻转造成事故。(3)当绞吸式挖泥船直接由浮筒排泥管卸泥时,其浮筒末端可采用打桩或抛锚等措施加以固定,但须防止锚缆埋死。4.3 水下排泥管(潜管) (1)当排泥管线跨越通航河道或受气候、海况等条件限制不能使用水上浮筒管线进行疏浚或吹镇作业时,可采用潜管。潜管直在水流平稳、河槽稳定、河床横向变化平缓的水域内敷设。 (2)潜管敷设前,必须对潜管进行加压检验,各处均达到无漏气、漏水要求时,方可用于敷设。敷设前,应对预定敷设潜管的水域进行水深、流速和地形测量,根据地形图布置潜管,确定端点站位置。 (3)潜管节间的连接,宜采用柔性接头,即钢管与橡胶管沿管线方向相间设置并用法兰连接。潜管的起止端宜设置端点(浮体)站,配备充排气、水设施、锚缆和管道封闭闸阀等,以操纵潜管下沉或上浮。 (4)潜管沉放完毕,应在其两端设置明显标志,严禁过往船舶在潜管作业区抛锚或拖锚航行。 (5)跨越航道的潜管,如因敷设潜管不能保证通航水深时,可采用挖槽设置,但必须同时满足潜管可以起浮的要求。 (6)挖泥船开机前应先打开端点排气阀放气,以防潜管起浮。开机时必须先以低速吹清水,确认正常后,再开始吹泥。 (7)排泥或吹填过程中,凡需停机时,必须先吹清水,冲去潜管中的泥砂,直到排泥管口出现清水时为止,以防潜管堵塞。在潜管注水下沉或充气上浮时,均应缓慢进行 (8)拆除潜管,应由端点站向管内充气,使其逐节缓缓起浮。待潜管全部起浮后,拖运至水流平稳的水域内妥为置放。(9)潜管在敷设、运用或拆除期间有碍通航时,应向当地港航监督部门提出临时性封航申请,经批准后实施。5 排泥场安全技术要求5.1排泥场围堰工程主包括清基清表、土方填筑(包括袋装土围堰)、铺设防渗土工膜、架设铁丝网防护栏、开挖截水沟、排水、退水口修建、埋设涵管和大堤修复等项目。5.2填筑前,对以鱼塘做排泥场的先进行抽排水,并对坝体基础表层的杂草、淤泥等进行全部清除,清理的范围为设计填筑边界以外3050cm的水平距离,清基土推出取土区和坝体基础范围之外。5.3围堰施工技术要求(1)用推土机在指定区取土并将土料分层摊铺至坝基位置,挖掘机配合。在取土前需对取土区进行表层清理,清除草皮、树根、乱石。填筑前应对填料进行物质组份、颗粒级配及含水率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碾压试验确定碾压作业技术参数。(2)填筑作业分层、分段铺填。层间、段间连接应满足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分层铺料厚度2030cm,相邻碾压面重叠20cm,填料粒径不得大于分层厚度的1/2。(3)围堰施工的填筑速度应保证围堰的施工断面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处于稳定和安全状态。(4)填筑土料取土坑边缘距堰脚不应小于5m,距河堤、道路等其他建筑物坡脚不小于10m。土料优先选用粘性土,已铺料在压实前应根据其含水率与碾压试验值相比较,过高过低均须分别进行晒干和洒水湿润处理后方能碾压。(5)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填筑方向,相邻作业面的碾迹必须搭接,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0.5m,机械碾压不到的部分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夯实。5.4围堰内隔埂布设(1)围堰填筑施工时,应分析计算围堰的断面尺寸,精心设计隔埂的位置和隔埂的溢流口位置,以确保泥浆在围堰内流动时有较长的流径和足够的沉淀时间,使余水在进行处理前,物理沉淀达到较好的效果。在余水进入沉淀池时,达到加药量少而处理深度较高。(2)各条隔埂高程的设计应根据现场地形合理确定。5.5沉淀池应选择合理位置,围堰底部和围堰边坡均要夯实整平,保证土工膜铺设时顺直和平坦。5.6在围堰的外侧按设计图纸开挖截水沟,排水沟相互连通并与湖泊或河道相连,保证渗水跟雨水通过排水沟排入河道或者湖泊内,防止影响到周围环境。并做好截水沟的清淤工作,使排水畅通。5.7泄水口布设(1)泄水口设计时应满足退水含泥量控制的要求,泄水口形式采用闸箱外接排水管,箱体材料采用8mm厚钢板,围堰内侧箱体设计门槽,以为施工期间调节余水高程,插拔闸板使用,箱体外侧加接排水管,使处理达标的清水排入水体。(2)泄水口位置选择远离排泥管的出泥口并排水通畅的部位,以利于余水快速排出。(3)钢板箱与围堰结合处采用粘土夯实,以防余水外渗。(4)泄水口下面设置消力池,避免直接冲刷土体,造成水土流失。5.8围堰安全防护(1)在围堰外圈按设计要求设置铁丝防护栏,高1m,木桩间距2m,木桩的梢径6cm,采用人工打设安装,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排泥场内。(2)在排泥场周围和围堰顶部每隔100米设立一个安全警示牌,提醒非作业人员勿在附近玩耍,禁止在排泥场里游泳或钓鱼。(3)安排专人值班巡回检查,劝阻在附近玩耍和在排泥场内钓鱼或者游泳的外来人员,发现围堰渗漏、管涌等危险情况,及时报告,以免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6 疏浚施工安全技术要求6.1 挖泥船进场就位 挖泥船进场前,应了解沿途航道及水面、水下碍航物的分布情况,必要时安排熟悉水域情况的机动船引航。 自航式挖泥船或由拖轮拖带挖泥船进场时,应缓慢行驶进入施工区域,拖轮的连接缆绳应牢固可靠;行进中做好船舶避让和采取防碰撞措施;就位时,应在船舶完全停稳后再抛定位锚或下定位桩。 挖泥船在流速较大的水域就位时,宜采用逆水缓慢上行方式就位;下桩前应测量水深,若水深接近定位桩最大允许深度时,应采取分段缓降方式进行落桩定位。 6.2 挖泥船开工前 检查全船各部件紧固情况,对机械运转部位进行全面润滑,保持各机械和部件运转灵活;锚缆、横移缆、提升缆、拖带缆应完好、无破损。 检查各操纵杆是否都处在“空挡”位置,按钮是否处于停止工作位置,仪表显示是否处于起始位置。 检查各柴油机及连接件紧固、转动情况,开车前盘车12圈无特别重感,才可启动操作。 检查冷却系统、柴油机机油和日用油箱油位、齿轮箱与液压油箱油位、蓄电池电位、报警系统中位等是否处于正确和正常状态。 检查水、陆排泥管线及接头部位的连接是否可靠、牢固,排泥场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从开挖区到卸泥区之间自航或拖航船舶应上、下水各试航一次,同时应测量水深,了解水情和过往船只情况及避让方式。 检查抓(铲)斗船左右舷压载水舱是否按规定注入足够的压载水,以防止吊机(斗臂)旋转时造成船体过度倾斜。 修船或停工时间较长,恢复生产时应安排整船及各机(含甲板机械)的空车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不应少于2h,保证整船各机械、各部件施工时运转正常。 6.3 绞吸式挖泥船作业 开机时,当班人员应对主机、泥泵及离合器、排泥管、闸阀等设备及仪器仪表控制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当主机达到合泵转速要求时,方可按下合泵按钮进行合泵操作,合泵后应缓慢提高主机转速,直至达到泥泵正常工作压力;主机转速超过800r/min以上时,不应实施合(脱)泵操作。 施工中如遇泥泵、绞刀等工作压力仪表显示不正常时,应立即降低主机转速至脱泵,检查分析原因并处置后,再重新进行合泵操作。 横移锚缆位于通航航道内时,应加强对过往船只的观察,需要时应放松缆绳让航,防止缆绳对过往船只造成兜底或挂住推进器。 挖泥船在窄河道采用岸边地垅固定左右横移缆作业时,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并有专人巡视。 沿海地区需候潮作业时,施工间隙宜下单桩并收紧锚缆等候,禁止下双桩或绞刀头着地。 吹泥前要通知泥塘当班人员,浮管两侧及出泥口严禁非生产人员停留,并设立“停留危险”等警示性标牌。 绞吸挖泥船作业人员及排泥口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和施工技术方案作业,严禁违章作业。 在施工作业中发现意外情况,应立即向船长报告,紧急情况下可先停机后报告,处理故障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包括悬挂“禁止启动”等警示性标志牌,并设专人监护。6.4 耙吸式挖泥船作业 开机前,检查并清除耙吸管、绞车、吊架、波浪补偿器等活动部位的障碍物,开机后,听从操纵台驾驶员的指挥,准确无误地将耙头下到泥面,直至正常生产。 施工中注意流速、流向,当挖槽与流向有交角时应尽量使用上游一舷的泥耙,下耙前应慢车下放,调正船位。 发现船体失控有压耙危险时应立即提升耙头钢缆,使之垂直水面或定耙平水,并注意与船舷的距离;待船体平稳后再“下耙”进行挖泥施工。 卸泥时,在开启泥门前应测试水深,水深值应大于挖泥船卸泥后泥门能正常关闭时的水深值,否则应另选深槽卸泥。 6.5 抓斗(铲斗)式挖泥船作业 作业前,当班人员应对抓斗、索具及其操纵控制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铲斗臂、滑轮、钢缆、转盘滑道、前后钢桩、绞缆机、传动链带、缓冲器及各种设备状况。必须在泥驳停稳、缆绳泊系完成后才能进行抓(铲)斗作业。 在抓斗挖泥船作业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和施工技术方案,精心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施工中因等驳、移锚等暂停作业时,抓(铲)斗不应长时间悬在半空,应将抓(铲)斗落地并锁住开合、升降、旋转等机构,需要时通知主机人员停车。 空驳装载时,抓(铲)斗不宜过高,开斗不宜过大,防止因泥团石块下坠力过大损坏泥门、泥门链条或泥浆石块飞溅伤人。 抓(铲)斗作业回转区下禁止行人走动;船机收紧或放松各种缆绳要由专人指挥,任何人不应站立于钢缆或锚链之上或紧靠滚筒或缆桩;操作人员要集中注意力,松缆时不宜突然刹车,严防钢缆、链条崩断伤人。 船、驳甲板上的泥浆应随时冲洗,以防人员滑倒。作业人员系缆、解缆时,严禁脚踏两船作业,防止突然失足落水。 当采用地垄缆或码头桩系尾拢缆移动船舶时,应在岸上设立“禁止停留”等警示性标志,防止缆绳伤及行人。 施工中发现意外情况,应立即向船长报告,处理故障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包括悬挂“禁止启动”等警示性标志牌,并设专人监护。6.6 链斗式挖泥船作业 每天交接班时,应对斗链、斗销、桥机、锚机、钢缆及各种仪表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后才可开机启动。 链斗运转中,应时刻注意斗桥运行状况,合理控制横移速度,以防止斗链出轨;听到异常声响时应立即放慢转速后停车、提起斗桥,待查明原因并处置后,再重新启动。 松放卸泥槽要待泥驳停靠泊系完成后进行;收拢卸泥槽则应在泥驳解缆之前完成,以防卸泥槽触碰驳船或伤人。 横移锚缆位于通航航道内时,应对过往船只加强观察,需要时应放松缆绳让航。 前移或左右横移锚缆时,若发现绞锚机受力过大,应查看仪表所示负荷量,若拉力超过最大允许负荷量时,应停止继续绞锚,待查明原因并处置后,再继续运转;严禁超负荷运转。 挖泥过程中如锚机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挖泥,防止锚机倒运转引发事故。 在施工作业中发现意外情况,应立即向船长报告,紧急情况下可先停机后报告,处理故障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包括悬挂“禁止启动”等警示性标志牌,并设专人监护。 6.7 机动船舶作业 作业人员应穿戴救生衣、工作鞋。 起吊或拖带用钢丝绳必须完好,不使用按规定应报废的钢丝绳。 作业过程中应防止钢丝绳断丝头扎手、身体各部位被卷入起锚绞盘等事故发生。 工作人员应与承重钢丝绳保持一定距离,防止钢丝绳崩断而导致人员受伤。 6.8 高岸土方疏浚 水面以上土层高度超过3m时,不应直接用挖泥船进行开挖;应在上层土体剥离或松动爆破坍塌成一定坡度后,才可用挖泥船垂直岸坡进行开挖;开挖时宜实现边挖边塌,防止大块土方突然坍塌对挖泥船造成冲击或损坏。 分层开挖时,在保证挖泥船施工水深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上层的开挖厚度;同时尽可能增加分条的开挖宽度,以减少高岸土体坍塌对挖泥船造成冲击。 施工中当发现大块土体将要坍塌时,应立即松缆退船,待坍塌完成后再进船施工。 6.9 硬质土方疏浚 采用绞吸式挖泥船开挖硬质土时,应随时观察绞刀或斗轮的切削压力和横移绞车的拉力,当实际压力、拉力超过设备最大允许值时,应及时调整(减小)开挖厚度和放慢横移速度。 采用耙吸式挖泥船开挖硬质土时,应根据耙头(高压水枪)实际切削能力控制船舶航行速度。 采取抓斗或铲斗式挖泥船开挖硬质土时,应根据设备挖掘力大小,控制抓斗或铲斗的挖掘速度和提升速度。 采取链斗式挖泥船开挖硬质土时,应根据设备挖掘力大小,控制斗链的转动速度和船舶前移(横)速度。 6.10 采用潜管输泥施工 潜管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压水试验,确保管线无泄漏现象。 潜管在航道内敷设或拆除前应提前联系航政部门,及时发布禁航或通航公告;敷设或拆除时应由适航的拖轮与锚艇进行作业,并申请航政部门在航道上、下游进行水上交通管制。 潜管端点站及管线固定锚应悬吊红、白色醒目锚飘,并加强对锚位的嘹望观察,发现锚位移动较大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锚位。 施工中应加强对潜管段水域过往船只的嘹望,发现险情时,应及时发出警报信号,同时提升绞刀开始吹清水准备停机,以防不测。 潜管在易淤区域作业时,应定期实施起浮作业,以避免潜管被淤埋无法起浮而造成财产损失。 6.11 长距离接力输泥施工 长距离接力输泥管线安装必须牢固、密封,穿行线路不影响水陆交通。 接力输泥施工应建立可靠通信联络系统,前后泵之间应设专人随时监控泵前、泵后的真空度和压力值,防止设备超负荷运行造成重大事故。 接力泵进、出口排泥管位置高于接力泵时,应在泵前、泵后适当位置安装止回阀,防止突然停机泥浆回流对泵造成冲击,引发事故。 6.12 高处、舷外、水上作业(1)凡在坠落高度2米及以上进行的作业,为高处作业;船舷外部工作为舷外作业;在艇、筏、排泥管等有可能落水的位置作业为水上作业。(2)遇风力6级以上强风时应停止高处作业,特殊情况急需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航行时不准舷外作业;舷外作业应挂慢车信号,要求过往船只慢速通过。(3)高处、舷外、水上作业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救生衣、保险绳等相应的防护用品,现场要备救生圈。 高处、舷外、水上作业应有专人指挥、监护,确保安全。(4)作业前应对滑车、座板、脚手板、绳索、直梯等作业器材,严格检查,确认完好方可使用。高处作业时,禁止一手携物,一手扶梯上下,使用的工具、拆装的零部件,应用吊桶、吊袋装妥后用绳索传送,严禁下掷上抛,作业现场下方一定范围内禁止人员停留。(5)舷外、水上作业时应关闭舷边出水阀。(6)检查排泥浮管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同往,并报告值班人员,挖泥作业时,不准在浮管上行走。(7) 在艇筏等与他船配合作业时必须系紧缆绳,严禁脚踩两船作业。7 吹填施工吹填造地施工除执行疏浚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7.1 初始吹填,排泥管口离围堰内坡脚不应小于10m,并尽可能远离退水口。 7. 2 吹填区内排泥管线延伸高程应高于设计吹填高程,延伸的排泥管线离原始地面大于2m时应筑土堤管基或搭设管架,管架应稳定、牢固。 7. 3 吹填区围堰应设专人昼夜巡视、维护,发现渗漏、溃塌等现象及时报告和处理;在人畜经常通行区域,围堰的临水侧应设置安全防护栏。 7.4 退水口外水域应设置拦污屏,减少和防治退水对下游关联水体的污染。 7.5 新堤吹填应确保围堰安全,一次吹填厚度根据不同土质控制在0.51.5m,并采用间隙吹填方式,间隙时间根据土质排水性能和固结情况确定。 7.6 吹填时管线应顺堤布置,需要时可敷设吹填支管;对有防渗要求的围堰,应在堰体内侧铺设防渗土工膜,并在围堰外围开挖截渗沟,以防渗水外溢危及周围农田与房屋。 7.7 排泥管口或喷口位置离围堰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免危及围堰安全。建筑物周围采用吹填方式回填土方,应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中发现有危及建筑物和人员安全迹象时,应立即停止吹填,并及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妥善处理。 7.8 吹填粗粒土时,应防止少量细粒土在吹填区内聚积成淤泥囊。应尽量从陆域向水域吹填,避免在吹填区内形成洼坑水塘。吹填区的泥面宜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