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专业论文)广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评价.pdf_第1页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广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评价.pdf_第2页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广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评价.pdf_第3页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广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评价.pdf_第4页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广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评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广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评价.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同对,又是战略性经 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近二十年来,由于经济社会 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供、用、排、耗水关系和用水 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用水量的不断增长和用水结构的变化,导致水资源的供 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各分区社会经济、供水工程及水资源的 供,用、排、耗水的调查,对各分区供水水源与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生活、生 产、生态用水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各类供水水量与水质的变化情况,与水资源 开发利用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演变趋势以及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等进 行分析;并对现状条件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开发类型与利用模式、用水 水平、用水效率、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分析了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并提出了广东省水资 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a b s t r a c t w a t e rl e s o u f i sab a s i c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a n dt h ed o m i n a t ee l e m e n t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o ,a st h es 眦g i ce c o n o m i c a ll e s o u r c e ,i t sag r e a ti d t e g f mp a r to f o v e r a l ln a t i o n a ls t 嵋n | 陋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a le c o n o m y ,w a t e rr c t o b r o 冶 p l a y sm o r ca n dm o r e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a n d s o c i e t y i nt h el a t e s tt w od e c a d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s u p p l y , d i s p e n d , d r a i na n d c o l 挝l m e a sw e l la st h e 捌n k 恤o fw a t e rc o n s u m p t i o ni nt h ew a t e rr 啪蜘悦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h a sb e e ng r e a t l yc h a n g e di nv i r t l 此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s o c i a le c o n o m ya n dt h ec h a n g eo fm u c t u r ei nw a t e rc o n s u m p t i o n c e a s e l e s si n c r e a s e i nw a t e rc o n s u m p t i o na n dt h ec h a n g eo f 矾r o c t u r ei nw a r e q r e s o u f c ea g g r a v a t et h e c o n f l i c tb e t w e e nw a t e rs u p p l ya n dd e m a n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ns o c i a l e c o n o m y ,w s t e y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w $ f f 罄l r e s o u l i ns u p p l y ,d i s p e n d ,d r a i na n d c o n s u m eo fs u b a r e a si no u a n g z h o n , 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s e s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a 8f o l l o w s : 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t r e n do fw a t c l s u p p l yr i v c r h e a d , l i v i n gw a t e r , p r o c e 韶w a t e r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w a t e r ;v a r i a t i o ni na m o u n ta n dq u a l i t yo fw a t e rs u p p l y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i t se v o l u t i v et r e n do fs o c i a le c o n o m yc o r r e l a t e d t o e x p l o i t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i 船i n f l u e n c eo nw a t e ru t i l i z a t i o n a l s ot h i sa m c l c e s t i m a t e st h ed e g r e eo fw a t e rr e s o u r c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 v a r i e t y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m o d eo fu t i l i z a t i o n , l e v e la n de f f i c i e n c yo fw a t e rc o 璐岫咖 a n dt h ep r o b l e m si nt h ew a t e r 乳m r o c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i ts y n t h e s i z e s 仿眵 c o o r d i n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w a l c l 聆s o u r c ea n d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o f 鲫耐 e c o n o m y a tl a s t , t h i sa r t i c l et a b l e s 鑫p r o p o s a l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t to f w a t e rr e s o u r c ei nc - u m l g d o n gp r o v i n c e k e yl o r d s :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c v a l u a o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 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 签名) :2 0 0 7 年月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 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或 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 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论文作者( 签名) :2 0 0 7 年月 第一章绪论 1 1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和基础资源,随着经济社 会发展,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近二十年 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使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供、用、 耗、捧水关系和用水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用水量的不断增长和用水结构的变 化,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相关成果已不能反映水资源开发利 用的实际情况,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新时期的治水方针,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和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变化,着力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的开发、 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重大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方案,迫切需要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出现的新情况和新 问题及时做出新的评价,并据此制定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统筹安排生活、 生产和生态用水,以适应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需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评价就是在全面摸清 全省的供水、用水、排耗水、用水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生态环境用水 等情况的同时,对我省水资源利用所存在问题及我省水资源利用的潜力进行分 析评价,为广东省供、需水预测和广东省水资源优化配制等专题提供可靠的依 据。 1 2 国外水资源利用情况 日本的年平均降水量是世界平均降水量的大约2 倍,约为1 7 0 0 r a m ,但由于 人口密度大,人均降水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i s 左右,约为5 1 0 0 m 3 ,情况绝不 比其他各国更好此外,降雨集中在梅雨季节( 6 7 月) 及台风季节( 9 10 月) ,且近年来各年之间的变化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地形陡峭,河流比降大、 流域小、且河道短,因而河流流量的变化差距大,例如,利根川最大流量与最 小流量的比例约为l 100 ,水流速度很快。这种气候、地理条件对水资源 的稳定利用极为不利。 而且,尽管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 6 0 0 亿m 3 ,但减去入海流量和蒸发量后, 其利用量仅为约9 1 5 亿m 3 ,国民平均每人利用量约为7 7 0 m 3 因此,在丰水期 利用水库储存流水,在桔水期进行补充,来确保有效且稳定的水资源是十分重 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首都地区由于水资源开发落后,仍然无法满足需求,因而 水资源开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季节水成为极其重要的课题。 1 9 9 8 年日本总用水量约为8 8 7 亿m 3 年从各类用途来看,城市用水( 指 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之和) 约为3 0 1 亿m 3 ,农业用水约为5 8 6 亿m 3 1 9 7 5 年1 9 8 5 年,日本的用水量几乎平移,1 9 8 7 年以后,在生活方式变 化、经济景气扩大等背景下,用水量逐步微量增长。1 9 9 3 年后,又呈现平移倾 向,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农业用水量近几年一直呈现几乎平 移的倾向。 白俄罗斯的年均降雨量约7 0 0 m ,总的可再生水资源量为5 8 k m 3 y r ,其中 产自境内的可再生水资源量为3 7 2 k m 3 y r 。白俄罗斯的可再生地下水资源量估 计为1 8 k m 3 y r 。 白俄罗斯的水电装机容量只有6 m w ,水力发电量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一万 分之六。 白俄罗斯的灌溉面积仅占其农业用地的1 麟,约1 3 6 万h m 2 ,全部为喷灌 面积。 1 9 9 0 年白俄罗斯的总取水量为2 7 3 4 亿m 3 ,其中灌溉用水占2 1 ,牲畜用 水占1 4 ,生活用水占2 2 ,工业用水占4 3 。近年来取水量基本维持在1 8 亿 m 3 以上。 1 3 研究内容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主要包括各分区水资源的供、用、排、耗水的调查分析与评价;各分区供 水水源与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与水 2 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演变趋势,以及对水资源利用的影 响等 2 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包括不同水源的供水量以及不同保证率的需水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价现 状条件下相应的余缺水量,并对缺水造成的经济社会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 价。 3 需水预测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推求2 0 1 0 、2 0 2 0 及2 0 3 0 年不同保证率的各类 需水量,并分析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是否足以支撑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的需水要求 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情况综合评价 包括对现状条件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开发类型与利用模式、用水水 平、用水效率、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分析水资 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 3 第二章研究区域概况 2 1 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地貌与气候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南端,地处北纬2 0 。1 4 至2 5 43 1 、东经1 0 9 。4 0 ,至1 1 7 。2 0 ,之阅,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广东省北倚南岭,与湖南、江西两 省相连,东邻福建,西接广西,南濒浩瀚的南海,西南端隅琼州海峡与海南相 望。全省国土面积1 7 9 6 3 8 k m s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 编。我省地形复杂,山丘 起伏,河流纵横,除珠江流域的河流外,还有韩江及众多独流入海的中、小河 流。珠江流域的东、西、北江在我省汇合,经宽广的珠江三角洲注入南海。 广东省大陆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地形变化复杂,山地、丘陵、台地、谷 地、盆地、平原相互交错,形成多种自然景观。大陆北部属中等山区,海拔一 般在8 0 0 1 0 0 0 米,主要南岭山脉的大庾岭、骑田岭等,海拔在1 0 0 0 1 5 0 0 米;在湘粤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 9 0 2 米,为我省的最高峰。大陆东部的东北山 地和东南丘陵主要山脉有青云山、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等,多为东北 西南走向平行排列的中山、低山,海拔在1 0 0 0 米左右;山阋广泛分布着红层盆 地,较大的有兴梅盆地。大陆东南沿海有狭窄的平原,较大的有潮汕平原。大 陆中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是东、西、北江的下游河网区,河道众多,水系 纷繁;珠江三角洲北部海拔较高,有不少2 0 5 0 米的台地分布;中南部多为平 原低洼,其闻亦有零星山地、丘陵和台地分布。珠江三角溯以西是粤西山地台 地,主要山脉是海拔1 0 0 0 米左右的云开大山和云雾山等,山岭之间有开阔的盆 地和河谷,如阳春岩溶盆地、罗定怀集红层盆地等。大陆西南端的雷州半岛是 一个近代熔岩、浅海堆积和侵蚀形成的低平台地,海拔一般在8 0 米以下,地面 宽广平坦,起伏和缓。 全省南部面临南海,海岸线长达3 3 6 8k m ,为全国海岸线长度之最。 4 广东省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和东南风,千湿冷 暖分明,冬季雨水稀少,常见干旱,春季二、三月份往往形成大范围的低温阴 雨天气,从四月上旬开始,我省进入雨季 台风和热带风暴是我省主要灾害性天气,台风和热带风暴主要集中在7 9 月。 我省地处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时问长,全年光照时数多,获得太 阳辐射能量丰富,所以气候温暖,全年气温高,湿度大,除北部及高山地区 外,年平均气温均在2 0 以上,全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 0 左右 二、河流与水系 广东省位于珠江流域下游,境内河流众多,除珠江流域的河流水系外,尚 有韩江流域及粤东沿海、粤西沿海等诸小河流水系。全省集水面积在l o o k s z 以 上的各级干支流共5 4 2 条,集水面积1 0 0 0k m 2 以上有6 2 条;其中独流入海的河 流5 2 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州江等。5 4 2 条河流中发源 于邻省或部分集水面积在邻省的有4 4 条,发源于我省流入邻省的有8 条,即省 际河流共有5 2 条。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有重要水道2 6 条。 珠江流域面积4 5 3 6 9 0k i n ,干流长度2 2 1 4 k s ,是我国第四大河流,而水量 则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珠江流域是一个复合的流域,由西江、北江、东 江、珠江三角洲等四个水系组成。广东省境内的珠江流域包括西江流域- 4 , 部 分、北江流域和东江流域的绝大部分和整个珠江三角洲网河区,面积共计 1 1 1 2 5 0k m 2 。西江是珠江流域的主流,上游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徭益县马雄 山,至梧州会桂江后始称西江流入本省,在广东省境内汇入的主要支流有贺 江、罗定江和新兴江,至三水市思贤浯与北江相通并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 西江干流至三水市思贤滔长2 0 7 5k m ,集雨面积3 5 3 1 2 0k 舻,绝大部分在在云 南、贵州、广西等省( 区) 内,属广东省境内仅1 7 9 6 0k m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 信丰县石碣大茅坑,流入本省南雄市境后称为浈江,至曲江县武江汇入后始称 北江,南流经英德、清远等县,至三水市思贤沼与西江干流相通,进入珠江三 角洲网河区,主要支流有武江、南水、连江、溺江、滔江、滨江、绥江等。北 江干流至三水市思贤溶长4 6 8k m ,集雨面积4 6 7 1 0k 酽,绝大部分在广东省境 内,集雨面积达4 2 9 3 0k i n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上游称寻邬水, 在龙亭附近流入本省后在龙川县合河坝与安远水汇合后始称东江,向西南流经 龙川、河源、惠州等县市至东莞市石龙镇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生疆支流有 俐江、新丰江、秋香江、公庄水、西枝江、石马河等 韩江流域是我省除珠江流域外的第二大流域,干流发源于我省紫金县七星 蝈j e 称梅江,北东向流经五华、兴宁、梅县至大埔县三河坝与来自福建的汀江 汇合后始称韩江,此后流向折向南,至潮安进入韩江三角洲分为东溪、西溪、 北溪,经汕头市各入海口淀入南海韩江的主要支流有五华水、宁江、石窟 河、汀江等。 粤东沿海诸小河系中,集雨面积大于l o o ok d 、独流入海的河流有黄岗 河、榕江、练江、龙江、螺河及黄江等,其中榕江最大,集雨面积为4 4 0 8 k i n 。受地质构造线的影响,粤东沿海诸小河多呈西北和东南流向 粤西沿海诸小河系多属山地暴流性小河,河流短促、独流入海,集雨面积 大于1 0 0 0k m 2 的有漠阳江、鉴江、九州江、南渡河、遂溪河等。较大的有鉴 江、漠阳江、九髑江,集雨面积分剐为9 4 6 4k m 2 、6 0 9 1k i n 和3 1 1 3l 澎。 2 2 社会经济概况 广东省国土面积1 7 9 6 3 8k m ,根据2 0 0 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 省总人口8 6 4 2 1 7 万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 8 0 人,其中城镇人口 4 7 5 2 5 6 万人,占总人口的5 5 。 根据2 0 0 1 年广东统计年鉴,2 0 0 0 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9 6 6 2 2 3 亿 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 0 0 0 0 6 亿元,第二产业为4 8 6 8 7 5 亿元,第三产业为 3 7 9 3 4 2 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l o 。3 :5 0 4 ;3 9 3 。2 0 0 0 年全省耕地面积 3 3 7 8 9 3 万亩。 一、农业 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全国光、热、水资源 最丰富的地区,雨量充沛,农业资源丰富,并具备良好的生产条件。主要有种 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 全省种植业在确保基本农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区域优势和 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重点是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创汇农业和“三高” 6 农业,水稻和蔗糖面积减少,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和适销对路的优质水果、 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2 0 0 0 年,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比重 分别为“7 、2 2 雠、2 2 1 ;种植业比重逐步减少,牧业和渔业增加种植 业中,粮经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为6 2 :3 8 ,产值比例为2 6 :7 4 畜牧业按照 “稳定发展生猪生产、重点提高产品质量,稳步发展家禽,加快发展草食动 物,突出发展奶牛生产的方针”,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畜禽产品质 量有了较大提高。海洋渔业由于积极推行综合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继续组织 实施伏季休鱼工作,2 0 0 0 年海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渔业的总体素 质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林业第二次创业,巩固发展十年绿化成 果,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使森林、林木、林地以及野生动植物等森林资源得 到有效保护2 0 0 0 年全省人均绿地面积1 0 “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 6 冁 2 0 0 0 年全省农业总产值为1 7 0 1 1 8 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为7 1 4 7 4 亿 元、林业产值为5 9 6 4 亿元、牧业产值为4 4 8 o l 亿元、副业产值为9 5 。3 7 亿 元、渔业产值为3 8 3 4 2 亿元。 二、工业 支柱产业初具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以大企业集团和龙头骨干企业为主 体,促使工业生产稳中加快,有效增长。工业增长加快主要原因:一是国有及 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了较快增长;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三是工业产 品出口增势强劲在全省工业产业中,九大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增 幅,九大支柱产业分别为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和森工造纸、医药、汽车三 大潜力支柱产业。 2 0 0 0 年全省工业总产值为1 6 9 0 4 4 7 亿元,工业增加值为4 2 9 5 亿元。其中 九大支柱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6 跳,全年九大支柱产业实现 利润3 2 4 9 2 亿元,占全省工业利润的6 1 9 4 2 3 水资源分区 一、分区的原则 7 1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资源分区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划定 我省的水资源分区 2 按照流域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的原则,保持行政区域与流域分区的统分 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工作的需 要。 3 考虑便于独立流域基础资料及成果统计的完整性,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 整性,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水资源分区 二、水资源分区成果 水资源一级区按照流域水系划分为2 个,水资源二级区划分为8 个;在流 域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原则,全省共划分三级区 1 3 个,四级区4 2 个,五级区1 5 8 个,其中珠江区三级区1 1 个,四级区3 9 个。五级区1 5 4 个;长江区三级区2 个,四级区3 个,五级区4 个。具体见下 表2 1 。 表2 1 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表 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四级区五级区 桂贺江l4 西扛 黔浔江及西江( 梧州以下) 2l l 北江太坑口以上 31 0 北江 北江大坑口以下 42 3 东缸 东江秋香江口以上31 2 珠江东江秋香江口以下 1 7 东江三角洲 45 璩江三角洲 西北江三角洲 82 0 韩江白莲以上 3l l 韩江及粤东诸河 韩扛白莲以下及粤东诸河 52 5 粤西桂南沿海诸河粤西诸河 52 8 洞庭湖水系湘江衡阳以上ll 长江 鄱阳湖水系赣江栋背以上23 合计 81 34 2 1 5 8 同时,在广东省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进行行 政分区。本次评价的现状年是2 0 0 0 年。但由于近年来我省行政区划变化较大, 为了本次评价的成果更好地应用于以后长时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我 们以我省2 0 0 3 年的行政区划为根据,将2 1 个地级市作为本次评价的地级行政 分区,然后将各地级市管辖的县( 市) 独立或将区内各辖区( 如深圳、珠海各区) l 合并和将个别市相对独立的区域划分出来( 如茂名市的茂港区、肇庆市的大 旺) ,作为本次评价的县级行政分区具体见下表2 2 表2 2 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行政分区表 序号地级分区县级分区小计 l 广州市市区,番禺、花都、增城、从化5 2 深圳市深圳市1 3 珠海市珠海市1 4 汕头市市区、南澳、潮阳、潮南、澄海 5 5 韶关市市区、曲江、始兴、仁化、翁源、乳源、新丰、乐昌、南雄 g 6 河源市市区、紫金、龙川、连平、和平、东源 6 7 梅州市 市区、梅县、大埔、丰顺、五华、兴宁、蕉蛉、平远 8 8 惠州市 市区、博罗、惠东、龙门、惠阳 5 9 汕尾市市区、海丰、陆丰、陆河 4 1 0东莞市东莞市1 l l 中山市中山市l 1 2 江门市市区、台山、新会、开平、恩平,鹤山 6 1 3 佛山市市区、顺德、南海、三水、高明 5 1 4 阳江市市区、阳东、阳西、阳春 4 1 5湛江市 市区、遂溪、徐闻、廉江、雷州、吴川 6 1 6 茂名市市区、电自、高州、化州、信宜、茂港 6 1 7肇庆市 市区、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高要、四会、大旺 8 1 8 清远市 市区、佛冈、阳山、连山、连南、清新、英德、连州 8 1 9潮州市 市区、潮安、饶平 3 2 0 揭阳市 市区、揭东、揭西、惠来、普宁 5 2 1 云浮市市区、云安、新兴、郁南、罗定5 合计 2 1 1 0 2 1 0 2 2 4 水资源总量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 8 3 0 亿m 3 ,平均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1 0 3 万 m 3 ,各水资源三级分区中产水模数最大的是韩江自莲以下及粤东诸河区,为 1 1 8 5 万m s y r k m ,其次是北江大坑口以下区,为1 1 7 2 万m v y r k m ,最小是 赣江栋背以上区,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仅8 0 7 万m 3 。全省水资源三级分区多年 平均水资源总量及产水模数见表2 3 9 表2 3 广东省1 9 5 6 2 0 0 0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成果表水量单位:亿m i 计算面地表水地下水资 地表水与地 水资源 产水模数 年降水 产水 水资源三级区下水不重复m ( 万m i 系数q ,- ( 呻 积( k f )资源量r源量o总量量p 量q h l 年k 矿w p 桂贺江3 0 7 12 6 68 昭02 6 68 7 85 1 30 5 3 3 2 9 黔浔江及西江( 梧 1 4 8 5 51 2 2 93 8 30 1 3 61 2 3 18 2 82 3 1 40 5 3 3 l - l 州以下) 北江大坑口以上1 3 5 3 01 2 9 43 1 oo1 2 9 49 5 62 2 0 3 0 船2 4 o 北扛大坑口以下 2 9 7 1 03 4 8 18 5 50 1 0 23 4 8 21 1 7 25 8 1 7o 2 4 5 东江秋香江口以上1 5 1 5 01 5 1 84 0 7 o1 5 1 81 0 0 22 6 0 40 5 82 6 8 东江秋香江口以下8 5 6 5 9 1 82 5 80 0 7 29 l 91 0 7 3 1 5 4 9 o 5 92 8 1 东江三角洲 7 8 3 68 5 91 7 5o 6 0 48 6 51 l0 41 5 1 o0 5 72 0 3 西北江三角洲 1 8 8 5 11 9 4 83 7 73 2 鹂1 9 8 o1 0 5 o3 4 1 30 鹋1 9 o 韩江自莲以上1 6 3 8 0 1 4 2 o 3 5 oo 1 4 2 08 6 72 60 h2 4 6 韩江白莲以下及粤 1 7 0 1 71 9 8 54 7 o3 1 0 5 2 0 1 61 1 8 5 3 2 5 5 0 6 22 3 3 东诸河 粤西诸河3 2 2 7 53 2 5 68 1 72 5 0 13 2 & l1 0 1 75 9 1 20 晒2 4 9 湘江衡阳以上 9 9o 1o 2 4 4o0 l9 1 01 7 40 5 22 7 1 赣江栋背以上 2 4 01 9 4 o 5 6 7 01 9 48 0 73 4 00 5 72 9 3 全省合计1 7 7 5 7 91 8 2 0 24 4 9 99 7 91 8 3 0 01 0 3 o3 1 “7o 5 82 4 6 2 5 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总体来说是好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现有的水资 源,通过科学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近2 0 年来,我省 的水利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 0 0 0 年底,我省的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了4 8 0 亿一,水资源碍到比较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正因为这样,我省比较容易开发利 用的水资源已经开始逐渐减少,剩下的大部分水资源均为开发利用条件相对艰 难和难以利用。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既要充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 源,又要克服盲目开发和避免重复建设,满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我省水资源的特点并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 状,我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匀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 8 3 0 亿m 3 ,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为2 1 1 8 m ,给供 水、发电、灌溉、航运和旅游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 的保证。但我省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的降水集中在汛期, i o 4 1 0 月的降水约占全年的7 蹦9 0 。一方面,汛期的集中降水使径流以洪水 形式白自流走并容易引起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另一方面,1 1 月 至次年3 月的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1 0 2 5 ,给部分地区的冬春带来严重的 干旱,在沿海地区,由于河道枯季流量小,加上部分河道违章采沙。使水位下 降,造成成潮上溯。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并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我 省在东江、北江和韩江等几条主要江河上都建起了水利工程,并通过科学的论 证,在很多河道上进行梯级开发,不仅对防洪抗旱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且增加 了供水能力,给供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并在一定 程度上调节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洪涝和干旱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 因素 我省大部份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是全国光、热、水资源最丰 富的地区,夏秋季天气炎热,雨量充沛。给水稻等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了良好 的生产条件。但水资源不均匀分配引起的汛期洪涝和冬春干旱,也会对农作物 的高产量稳产产生影响。 三、水资源量较多,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我省除本地水资源量1 8 3 0 亿m 3 外,还有来自上游的入境水量2 3 6 1 亿一, 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但我省降水比较集中,大多数降水形成的径流以洪水形式 出现,使大量的水资源因无法调蓄,最后白自流入大海,成为不可利用的水资 源根据对各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我省多年平均地表水开发率不到 2 0 四、部份地区出现水质性缺水,应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随着全省人口的增长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的用水量 不断增长,废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大,加上水污染防治力度不够,部份河 段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水质污染进一步加剧,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水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珠江三角洲仅过境水量就 有2 0 0 0 多亿m 3 ,除不可利用的洪水流入到大海外,其余的水一部分受到水质污 染不能用,一部分受咸潮上溯污染不能用,能用的水就变得很有限了,致使部 份地区出现水质性缺水。近几年来,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加大了水 资源保护力度,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条例等管理办法,并成立了珠江i z lf - j 整治部门,所有这些措施,充分说明政府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而且通过整 治,水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控制。 第三章供水量及其变化趋势 3 1 统计方法和原则 供水量按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分别统计,1 9 8 0 、1 9 8 5 、1 9 9 0 和1 9 9 5 年 按水资源三级分区和地级行政区分剔统计;2 0 0 0 年按水资源三级区套四级区 和地级行政区套县级分别统计。在分类上根据取水水源的不同按地表水源供水 量,地下水源供水量和其它水源供水量分别统计。在统计供水量的过程中,为 了避免重复统计,在统计地表水源供水量时遵循以下原则s 1 从水库、塘坝中引水或提水,均属蓄水工程供水量; 2 从河道中自流引水的,无论有闸或无闸,均属引水工程供水量; 3 利用扬水站从河流、湖泊中直接取水的,属提水工程供水量; 4 跨流域调水量不包括在蓄、引、提水量中。在统计跨流域调水量时,结 合我省实际情况,要调查统计跨三级区和四级区的调水量 5 地表水源供水量应以供水水源地的实测引水量或提水量作为统计依据, 无实测水量资料时可根据灌溉面积、工业产值、实际毛用水定额等资料进行估 算。 6 对于先蓄后引或先提后引的供水量按第一水源统计。 在统计地下水源供水量时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1 按浅层淡水、深层承压水和微咸水分别统计浅层淡水指矿化度z g l 的潜水和弱承压水; 2 混合开采并的供水量,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划分为浅层淡水和 深层承压水,并作说明; 3 微咸水指矿化度为2 3 9 l 的浅层水; 4 城市地下水源供水量包括自来水厂的开采量和工矿企业自备井的开采 量。缺乏计量资料的农灌井开采量,可根据配套机电井数和调查确定的单井出 水量( 或单并灌溉面积、单并耗电量等资料) 估算开采量,但应进行平衡分析校 验 3 2 供水量统计 一、供水量分类 i 地表水源供水量:包括蓄水工程供水量、引水工程供水量、提水工程供 水量以及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量。 2 地下水源供水量:包括浅层地下水量和深层地下水量。 3 其它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回用量、集雨工程供水量和海水淡化 量。 供水量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各市水利水电综合统计年报和广东省水资 源公报及广东省水电建设摘编,同时对自来水公司供水量及部分自备水 源供水量进行了调查统计,并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对水利部门统计的供水量进 行校核和补充。在统计跨流域调水工稷供水量时,因我省的调水均为省内调 水,未跨省区,所以不需要统计长距离输水损失。 二、供水量调查统计成果 全省1 9 8 0 、1 9 8 5 、1 9 9 0 、1 9 9 5 和2 0 0 0 年供水量分别为3 2 4 8 、3 3 2 i 、 3 6 2 9 、3 9 9 5 、4 3 1 0 亿m 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分别占9 5 4 5 、9 5 3 嘣、 9 5 5 7 、9 5 2 2 9 6 、9 4 9 6 。全省1 9 8 0 - 2 0 0 0 年各供水水源的供水量见表3 i 。 i i 表3 1 广东省历年供水量统计表单位;万i 供水量 1 9 8 0 年1 9 8 5 芷1 9 9 0 越1 9 9 5 焦2 0 0 0 盔 地 蓄水1 2 3 1 蚋91 2 2 1 5 0 21 3 2 2 1 6 01 3 4 4 5 3 01 3 6 7 5 9 5 衰 引水1 0 7 5 7 5 91 0 8 4 1 5 11 1 2 0 3 1 41 2 4 4 6 8 41 3 6 7 1 2 0 永 提水7 4 5 5 2 9b 1 3 3 1 29 6 3 8 0 51 1 4 7 7 2 1l z 刀2 那 鞭 跨流域调4 6 8 7 64 9 4 4 06 1 3 7 49 8 6 6 4 i 供 小计3 1 0 0 1 1 3 3 1 6 8 如63 4 5 7 6 5 33 8 0 3 8 3 54 0 9 2 5 6 5 水 量 占总供水9 5 4 59 5 3 99 5 5 79 5 2 2“9 6 地 浅层淡水1 2 鹋2 31 2 8 1 3 31 3 5 1 7 71 5 4 5 9 2 1 6 3 2 8 5 下 深层承压 2 7 02 4 9 1 12 4 3 0 73 3 6 略4 5 9 水 徽成水 镢 小计1 4 7 6 9 31 5 3 0 4 41 5 9 4 8 5l 韶2 5 72 2 3 l 供 水 占总供水 4 弱4 6 l4 柏4 7 l4 髓 量 量比例 其 污水处理4 棚 它 集水工程1 4 0 32 6 4 63 6 约 水 海水淡化 源 供 小计1 4 0 32 6 4 68 0 8 8 水 占总供水 oo0 0 4o 0 7o 坞 量 量比例 全省总计 3 2 4 7 8 0 63 3 2 l “93 6 2 8 5 4 03 9 9 4 7 3 84 3 0 9 8 8 4 注t 供水总量中未包括对港供水量 ( ) 各水资源分区供水量调查统计 我省2 0 0 0 年总供水量为4 3 1 亿m l 。各水资源三级区以西北江三角i l l 区供水 最多,达1 3 2 3 亿m l ,占全省供水量的3 0 7 ;其次是粤西诸河区的7 2 4 亿 m 3 ,占总供水量的1 6 蹦各项供水设施中,以蓄水工程的供水量为最多,达 1 3 6 8 亿m 3 ,占全省总供水量的3 1 7 ,其中粤西诸河区占最多为3 l7 亿m i , 占全省蓄水工程供水的2 3 器;其次是引水工程的供水量,为1 3 6 7 亿矿,占 总供水量的3 1 7 ,其中西北江三角洲区占最多。为4 1 3 亿m 。,占全省引水工 程供水的3 0 鹏;再次是提水工程的供水量,为1 2 7 1 亿m 3 ,占总供水量的 2 9 瓢,其中西北江三角洲区占最多,为7 1 4 亿m 3 ,占全省提水工程供水量的 5 6 2 ;最小是其它水源供水,只有0 8 亿3 ,占总供水量不足0 缁,且主要 分布在东江三角洲区、北江大坑口以上区及北江大坑口以下区。全省地下水源 供水为2 0 9 亿一,占总供水量的4 9 ,其中粤西诸河区的地下水源供水最 多,9 1 8 亿m 3 ,占全省地下水源供水量的4 3 鲫。2 0 0 0 年各水资源三级区的供 水构成见表3 2 表3 22 0 0 0 年广东省水资源三级区供水量统计表 地表水( 万曲其他水 人均供 地下水 源供水 总供水量 水资源三级区 调入水 水量 蓄水引水提本 ( 万_ 量( 万 ( 万一 量 ( m i ) 桂贺江 1 4 9 0 l1 3 1 0 73 3 8 2o2 2 10 3 1 6 1 17 黔浔江及西江( 梧州以9 8 3 6 69 2 9 4 36 3 0 4 3o1 1 0 0 602 晒3 鹞6 5 6 北扛大坑口以上5 2 5 0 05 4 3 4 95 7 1 8 4o 7 3 4 81 6 2 3 1 7 3 0 0 37 7 3 北江大坑口以下1 1 8 2 6 71 8 2 1 0 65 1 4 5 lo2 1 6 3 9l o 3 7 “7 27 0 4 东江秋香江口以上4 3 9 4 15 9 5 8 41 1 1 3 904 1 3 98l l 驰o l5 8 6 东江秋香江口以下 7 6 6 3 7 2 1 2 0 3 7 5 5 8 49 0 4 5 1 1 2 5 2 o 1 9 3 7 2 13 3 8 东江三角洲 1 2 3 8 5 86 9 5 4 61 0 7 0 2 6“7 9 66 9 2 73 7 3 5 5 8 5 4 3 0 3 西北江三角洲 1 8 4 7 1 84 1 2 5 1 67 1 4 2 3 2o1 0 5 3 47 5 91 3 2 2 7 5 9 6 2 0 韩江白莲以上1 0 0 6 0 88 1 22 4 2 5 9o2 0 2 4 702 2 6 7 2 65 鹋 韩江白莲以下及粤东诸河 2 3 5 5 7 81 7 0 3 7 38 9 7 9 8o2 3 8 6 3o5 1 9 6 1 23 3 5 粤西诸河 3 l 9 92 0 8 5 2 47 3 3 8 23 2 8 0 09 1 8 6 907 2 3 5 7 4 5 1 7 湘江衡阳以上 07 明o0807 9 61 1 3 2 赣江栋背以上 1 2 2 24 7 87 2 001 7 802 5 9 81 2 9 7 全省合计 1 3 6 7 5 9 51 3 6 7 1 2 01 2 7 1 2 1 08 6 6 4 l 2 2 3 l8 啪 4 3 0 9 髓44 9 9 注一计算人口为新口径人口 ( 二) 各行政分区供水量调查统计 各行政区供水量最多的为广州市,7 3 8 亿m 3 ,占全省供水总量的1 7 1 , 最少的为珠海市,6 3 亿m 3 ,只占全省供水总量的1 硼;在各项供水设施中, 蓄水工程供水最多的为江门市,1 6 9 亿3 ,占全省蓄水工程供水总量的 1 2 3 ,最少的为中山市,o 5 3 亿m 3 ,只占全省蓄水工程供水总量的0 4 ;引 水工程供水最多的为广州市,2 7 1 亿m 3 ,占全省引水工程供水总量的1 9 跳, 最少的为深圳市,o 9 5 亿m 3 ,占全省引水工程供水总量的o 7 ;提水工程供水 最多的为广州市,3 9 2 亿m 3 ,占全省提水工程供水总量的3 0 8 ,最少的为深 圳市,0 3 9 5 亿m 3 ,占全省提水工程供水总量的0 嚣:调入水量最多的为深圳 市,5 3 8 亿m 3 ,占全省调水总量的6 2 ;人均供水量最多的为韶关市,其次是 江门市、广州市和清远市,这四个市的人均供水量均在7 0 0m s 以上,人均供水 量最少的为深圳市,只有1 9 2m i 。各市的供水情况见表3 3 。 表3 32 0 0 0 年各地级行政区供水量统计表 地表水( 万m ,) 其他水 人均供 地级行地下水 源供水 总供水量 政区 蓄水引水提水 调入水 ( 万。 量( 万 ( 万曲 承量 量 m ) 广州市 6 8 8 0 02 7 1 1 0 03 9 1 9 3 7o6 2 0 0o 7 3 8 0 3 77 3 2 深圳市 5 9 4 0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