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诗意关怀下的历史之思——丰子恺漫画的历史性解读.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意关怀下的历史之思——丰子恺漫画的历史性解读.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意关怀下的历史之思——丰子恺漫画的历史性解读.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意关怀下的历史之思——丰子恺漫画的历史性解读.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意关怀下的历史之思——丰子恺漫画的历史性解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着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人生追求的杰出艺术家,他 开创的“子恺漫画”是近代中国漫画史上最富开创意义和艺术特色的艺术形式。“子 恺漫画 不仅在绘画形式上技法独特、意境深远,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着强烈的社会 性。但是长时闯以来,人们一直沉醉于丰子恺漫画的美感,着重深入地研究它的审美 价值,而忽视了对它本身作为一种图像资料,所承载的历史内容、以及所蕴含的对历 史的思考等社会史价值方面的认识和挖掘。 本文致力于从史料意义上重新分析研究丰子恺漫画,阐述丰子恺漫画作为图像对 阐释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完善的还原历史的本真面目,拓宽丰子恺漫画研究的 领域。由此出发,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丰子恺漫画以“真” 为主要的创作指导思想,以“写生”为主要的绘画创作过程,以及部分漫画与历史语 境可以互证三个方面论证丰子恺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图像形式,可以成为分析历史的 史料素材。第二部分在前一部分论证的基础上,从对儿童生存方式的称赞和渴望、对 社会底层劳动者在精神和身体上所承受的双重压迫和折磨、城市与乡村文化本质在情 感上的冷漠与温馨的完全对立三个方面阐述了丰子恺漫画在“人生性味 、“社会问题 的主题下,所再现的昔日的社会历史面貌,以及这种社会历史现状下的人生和社会问 题。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对丰子恺漫画社会性内容的具体阐释基础上,主要对丰子恺 漫画在揭示社会性内容背后所体现的“本真与善 、“绝缘”与“同情 、“仁”与“静” 等审美观进行了讨论,阐述这些思想在当代语境下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丰子恺漫画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能够再现往昔历史面 貌,反映社会问题的图像史料。它以个体历史的身份,民间记忆的方式为我们的历史 注入质感,对于我们了解那一年代的社会现状以及底层群众的生存境遇和生存状态有 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今天的社会问题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丰子恺漫画;丰子恺;历史性;社会性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之叁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 术信息研究所)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虚王鳖 日期:趔筮:圭妒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誓导教师签耋:埤 日 期:一二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一、全面了解历史的意义与我们所知历史的局限性 全面的了解历史是我们的责任,只有正确的、全面的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正确的 对待过去,认真的把握现在,更好的预见未来。但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历史往往是片面 的、狭隘的、抽象的,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 了解历史的途径。我们 通常所能了解到的历史往往都是通过一些由官方责成的,由一些历史学专家学者编撰 的,具有权威性的绣史著作中了解到的。他们对历史的描述往往都是从整体出发,以 主流的意识形态为主要思想倾向,往往忽略了一些个体历史细节。2 历史本身被讲 述的方式。我们通常所能接触到翦历史,往往是以重大历史事伟、重要时闻段限、重 要历史人物等所谓有重大意义的事物为主要线索以及主要内容被讲述的。而作为真正 历史主体贯穿予历史始终的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作为社会基础的底层群 众的日常生活,也许因为琐碎,也许因为难以搜集,也许是被认为是缺芝意义而往往 被忽略。这种言说历史的方式,我们觉得是狭窄的,不够丰富的。3 历史被再现的 媒介。很长时闷以来,历史都是以文字记载的方式被流传,人们也只认为只有文字的 记载是可靠的。但文字只是一种意义符号,它只能让人知道抽象的历史知识,只为人 们提供一种再现历史的可麓性,却无法使萁成为现实,更无法见到历史现实。所以由 于这种历史得以传播的媒介的限制,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抽象的。 二、图像对阐释历史的意义 直到十九世纪,人们开始关注并重视图像在揭示历史、阐释历史、反映历史问题 时的重要作用,以上的在人们认识历史时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 德鋈历史学家约瀚吉斯塔夫德罗伊孛曾断言过:“只有当历史学家真正开始认识 到视觉艺术也属于历史材料,并能有系统的运用它们,他才能更加深入地调查研究以 往发生的事件,才能把他的磷究建立在一个更加稳固的基础上。 因为图像本身魇具 备的种种特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在整体 历史语境背景下的个体历史的言说。2 社会群众日常生活的记录。3 具体画面呈现历 史的形象往与生动性。虽然图像本身具备种种显示历史的优势,但是图像是否可以作 为认识和揭示历史的素材,关键在于辨别真伪,也就是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是否可靠、 是否属实,只有真实的描绘历史的醋像才能对阐释历史有意义。 三、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图像,一般认为应该是那种精确存留历史记忆的制图、壁画、雕塑、照片等 东北师范太鲎硕学位论文 等鞲写圣雩窒囊i 襄鋈薹| ;粥鍪菰藐鬻骟到篱薹蔷抟 矗。耸蔼墨;鞲嚣麓嚣一 耐誊裂裂;一姊d 匪瓣秽蹦酲荫j 咤馕雾剿留蠢咆堰靼1 甥i 蟹塑磺渊瞪噻遴蔷譬, i j i 霎鲔耐巅剁蜊勤剥囊群萧嘲峙邋腺霆雾莹# 画赫薹蠖涝陆;二二i i i 丽蔫一我们认耋鐾 蕊伯嚏傅陌:强痔怵獭磊邕竺i 曾藩需剥囊蒴塞;副爰别趟溪送蘑吏酶苛囊素澍麴囊 受蚕戮韵磊爱雕动鼬二羹稚昨鞠囊缬嘞哩廖鲤蔷拟常譬墓喾掣数墅两研i 羹氰莨碱 孙一| | 蠡疆臻滓;萋薹弘翻肇烈瞄蜀剌麓暑彝穗滋溺塌溺。甜赫黼鼙簇蓑瑟瑟蓁季; 鍪默塑御篱嚣擎赫鬻,翰剞霾骶箍嚣墓希麓整? 浮编褓丽蠹燮签墨程嚣栉然等套萎蕊 增滁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哪里? 毫无疑问,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毛泽东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文学艺术 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1 】这 一观点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而丰先生的艺术创作思想正与此不谋而合。他说: “我一向抱着一种信念: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我确信时代无论如何变化,这一道理 一定不易。”【2 】在发表这一论断的时期,丰先生已经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他 的艺术思想也己相当成熟,所以这不是突发之谈,而是其一贯的艺术主张的精髓。也 正是因为他以生活为艺术表现的对象,以真实的生活为艺术内容的创作指导思想,才 使其作品成为了生活的缩影。 ( 2 ) 艺术为人生。丰先生讲:“艺术的根本原则是关切人生,近乎人情”。 【3 】虽然文艺创作的题材是无比广阔的,但文艺应主要与当前的社会生活保持紧密的联 系,要与人生保持紧密的联系。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一员,丰先生在文艺观念上却与其 主张有所不同。虽然他没有参加1 9 2 1 年前后展开的“为人生“为艺术的争论,但 1 9 3 8 年,在桂林艺术讲话上却讲过:“我以为这两个名称不甚妥当。供欣赏而无直接 用处者,就称之为为艺术的艺术而排斥之;含讽刺呐喊而直接涉及社会问题者, 就称之为为人生的艺术而推崇之,所见未免太偏。”【4 】在1 9 4 3 年艺术与人生 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把艺术分为为艺术的艺术与为人生的艺术,不 是妥善的说法。凡及格的艺术,都是为人生的。多数的艺术品,兼有艺术味和人 生味。 【5 】表面上看在“为人生 与“为艺术”之间,他似乎采取了一种折中的观点, 其实则不然,他的观点是“艺术为人生”,他不是那种艺术为政治、为批评所用的简 单的艺术功利论,他的实质存在于对现实中人生存状况、社会状况的关注与人生终极 意义关怀的张力结构之间,并偏重于对宇宙、人生、事相本真的追寻一方。 2 绘画以“真 为尺度的审美追求 丰先生以绘画闻名于世,“子恺漫画”不仅绘法独特、意境深远,而且内容感人 肺腑、震人心灵。这就源于其“情真”、“景真。丰先生十分称颂法国画家米勒的作 品,一是“他描写民间的生活,他的画为一切民众所理解”,二是“他描写自己贫困 的生活环境,他的画与他的生活密切地相关联”。而且他把这两点看作是“一切伟大 艺术的必备的两个条件”。【6 】丰先生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他在1 9 3 4 年 撰写的谈中国画一文中讲:“绘画既是用形状色彩为材料而发表思想感情的艺术, 目前的形象都可以入画。为什么现代的中国画,专写古代社会的现象,而不写现代社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九四二年五月) 【2 】丰子恺艺术的展望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l :第4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3 4 2 1 3 】丰子恺评中国的画风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第4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4 5 1 4 】丰子恺挂林艺术讲话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l :第4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2 【5 】丰了恺艺术与人生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第4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3 9 9 嘲丰子恺米叶艺术颂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第5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4 0 5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的现象呢? ”他呼吁画家们“到红尘中高歌人生的悲观”。【1 】这充分说明了丰先生 认为绘画要描写生活、表现生活。 “如实的描写生活”【2 】是丰先生漫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原则。丰先生在漫 画的描法漫画的意义中给漫画这样的定义:“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 他这样解释道:“漫画这个漫字,同漫笔、漫谈等的漫字用意相同,漫谈、漫 笔,在文体中便是一种随笔或小品文,大都是随意取材,篇幅短小,而内容精辟的一 种绘画。”【3 】从此定义和解释中可看出丰先生对自己漫画的要求。在丰先生的漫画中 最能吸引史学家注意的是“写实法漫画”,所谓“写实法漫画 按丰先生的定义就是 “漫画家在日常生活见闻中选取有意义的现象,把它如实描写,使读者能小中见大, 个中见全。”嘲所以丰先生漫画创作的原则是要真实的表现生活。如丰先生自己所言 “我的画与我的生活相关联,要谈画必须谈生活,谈生活必须谈画。”【6 j ( 二) 丰子恺漫画在历史语境中的形成过程 “子恺漫画 往往都是以写生的方式,在具体的日常生活背景下,通过对生活的 认真观察,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事件面前,以写实的方式完成的。 1 回忆与现实之间的视角徘徊 丰先生的漫画描写的内容大都是回忆旧事之状与观察当下之情。他漫画的创作过 程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形成的,从眼前所见所闻出发是丰先生创作漫画的主要手 段,这与他一向强调写生的思想是一致的。 据徐国源著丰子恺传记载从1 9 3 3 年春至1 9 3 8 年1 月,差不多5 年的时间, 丰先生居住在故乡石门湾。【7 】据浙江分县简志所记石门湾现属桐乡县,气候温和、 风景秀丽,自然条件优越,是座美丽的江南小镇。【1 0 】在这里他度过了一生中最为难忘 的一段悠闲的乡居生活。在这期间,丰先生辞去了所有的职务,悠然的隐居在此。【9 】 但这一时期也是他漫画创作的高峰期,是丰先生切实了解和体会底层群众日常生活之 繁重,生存之艰难的主要时期。期间,他常常雇一艘“写生画船,“船里备着茶壶、 茶杯、西瓜、薄荷糕、蒲扇和凉枕”,“把自己重要的书籍、器物、衣服、被褥放在船 【1 1 丰子恺谈中国画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第2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 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6 1 3 【2 】丰子恺漫画的描法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f j 川:第4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8 6 1 3 】丰了恺漫画的描法漫画的意义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1 :第4 卷杭州:浙江 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6 2 【5 】丰子恺谈自己的画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第5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4 7 1 呲# 子恺谈自己的画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第5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4 7 1 【7 】【9 】参见:徐国源丰子恺传【m 】北京:团结出版社,1 9 9 9 1 3 3 1 3 8 【l o l 参见:浙江分县简志桐乡县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4 8 2 9 - 8 3 4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室中”“听凭船主人摆到哪个市镇靠放”,“便上岸去自由写生”【l 】。在“写生画船 的带引下,丰先生细心的观察了两岸底层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状态,他看见了烈日当 头,还在用尽全力踏着沉重的水车的农民的肉腿,看见了一个后背背着锣鼓被人追着 敲打的小孩,看见了为生活而挑着担子四处为人剪发的剃头匠,看见了常年累月坐在 凳子上“打棉线”的妇人等等【2 1 。进而留下了肉腿、鼓乐、野外理发处、云 霓等多幅漫画作品。同样回忆往昔的生活情景,品味已逝的人生也是丰先生漫画创 作的又一种主要形式。回忆虽然是种联想,但仍以事实为依据。童年居住的地方,童 年经历的往事,童年时熟悉的人物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为留恋的东西,丰先生亦此。 在丰先生的漫画作品中,有很多是回忆童年的,这其中不仅表现了丰先生对童年美好 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也反映了其对社会现状的心酸。如三娘娘、人造摇线机、 妈妈,不要喜欢这个不认识的囝囝、无母之儿【3 】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对往昔生 活的追忆,也都是往昔社会日常生活的再现。 2 主位与客位转换下的视点游离 让历史角色走到前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是言说历史的基本观念。这就要求 历史编撰者不是作为历史的旁观者,而是设身处地的以当事人、当地人、当时人的观 点来看待事物。人类学家称之为“主位观”( 锄i c s ) 。“在人类学看来,任何社群世界 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从该社群的眼光去观察,才能掌握其文化的真正含义。【4 】丰 先生从小沉浸于古典人文世界里,喜谈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话题,也许是因为类似 的话题包含着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养成了他观察问题的主位视角。丰先生的漫画作 品在回忆与表现生活的同时,在写生的创作过程之中,常常就有这种“主位”的声音。 这种“主位”的声音让表现的内容更为真实,也让创作过程的写实性更为可靠,也使 表现的历史更为真实。例如,据半篇莫干山游记所写,在1 9 3 5 年4 月下旬的一 天,丰先生乘车游览莫干山,车子半路抛锚,停在路上,路边有座简陋的茅屋,同车 的两位“都会之客”与闲坐在茅屋门口的老妇人攀谈起来: “你们这里有几份人家? ” “就是我们两家。” “那么,你们出市很不便,到哪里去买东西呢? “出市要到两三里外的x x ,但是我不大要买东西,乡下人,有吃的就算了。【6 】 一句“我们乡下人有吃的就算了”看似平常,却可以从老妇人自己的口气中看出 了其生活的贫苦,度日的艰辛。这种历史角色的声音更能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更能 【1 l 丰子恺肉腿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第5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 育出版社,1 9 9 6 3 5 3 【】参见:丰子恺肉腿,鼓乐,野外理发处,云霓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1 第5 卷杭 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3 5 3 3 7 6 1 4 5 4 5 3 【3 l 参见:乍子恺忆儿时见:一# 陈宝,杨子耘编丰子恺自传 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 9 9 6 1 - 4 7 h 】,j 、田漫画: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史素材【j 】近代史研究2 0 0 6 ( 1 ) :7 9 9 2 ( 完整的) 【6 】丰子恺半篇莫干山游记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1 ;第5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 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4 8 3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先生开始用毛笔作简笔写意画,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生活,他曾回忆说:“每当开校 务会议的时候,我往往对于他们所郑重提出的议案茫无头绪,弄得举手表决时张皇失 措。有一次会议,我也不懂得所议的是什么,头脑中所有的只是那垂头拱手而犹在议 席上的各位同事的倦怠的姿态。”【1 】这情景,使丰先生产生很大的感触,“会后他就用 毛笔在一条纸上,把这次校务会的情景画了出来,并贴在家门后独自欣赏。”【2 】从此 以后,他就把那些能够触动他心绪的所见所感和琐事细故,信手拈来,在讲义之上, 甚至在草纸和香烟盒上,一一描画出来。1 9 2 2 年1 2 月1 6 日,丰子恺在春晖中学的 校刊上发表了两幅漫画:经子渊先生的演讲和女来宾宁波女子师范。是 我到迄今发现的描写丰先生日常所见的最早的写实漫画作品。 由于时势所迫,春晖中学他们的教育理想没有实现,于是为了求自由的生活,为 了求理想的教育,匡互生、朱光潜、丰子恺等人在上海几经波折,面对种种困难,在 1 9 2 5 年2 月2 5 日创立了“上海私立立达中学”,也就是后来的“立达学园”。随后, 在1 9 2 6 年丰子恺家也随之迁到离学园不远的 x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漫画爸爸还不来是这个都市里的又一景观,这幅画虽是作者自家人生活的写 照,但却也有普遍的意义。在丰先生的生活中,儿子小的时候,每到傍晚丰先生的妻 子就抱着他,带着女儿到弄堂里等下班回家的丰先生。丰先生曾这样记述自己的这段 经历和心情,“觉得自己立刻化身二人,其一人做了他们的父亲或丈夫,体验着小别 重逢时的家庭团圆之乐;另一个人呢,远远地站了出来,从旁观察这一幕悲欢离合的 活剧,看到一种可喜又可悲的世间相。”【1 】此情此景在上海比比皆是。做爸爸的为了 生活四处奔波,一天不见父亲的孩子总是急不可耐地等待着爸爸回家,可他们太小, 不敢独自到弄堂口去,于是就要妈妈抱着、牵着到弄堂口等爸爸,只要远远的看见爸 爸出现了,就会欢呼雀跃。哪位做父亲的看见了这样的画面能不感动? 而诸如此类的表现市民日常生活,反映上海社会问题的作品在丰先生的漫画还有 买粽子、都会之春、收发者、断线鸽等。就如朱自清先生在 子恺漫画) 代序中所写道的:“老兄,真有你的,上海到底不曾太委屈你, 瞧你那买粽子的劲 儿。”【2 】所谓“上海到底不曾太委屈你”指的就是丰先生到上海之后,从上海的都市 生活中发现画材,并把它收缩在笔端,呈现出一幅一幅的优秀作品。而且今天的这些 作品都是当时历史语境下的产物,可以得到历史的证明。 2 “六年华屋一【3 】期间的漫画与历史语境的互证 1 9 3 3 年春在上海奋斗了十年后的丰子恺回到故乡石门湾,用历年积攒下来的稿 酬在老屋后面建起了高大、正方、在当地首屈一指的新居,这就是后来闻名海内外的 缘缘堂,并一住就是6 年。【4 1 缘缘堂建成,丰子恺先生就摒弃了教职和其他事务,开 始了他的“闲居”生活。缘缘堂在石门湾山光水色之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春天,门前 桃花满枝,门后朱栏映着粉墙,蔷薇衬着绿叶;夏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垂帘外 时见参差的人影,秋千架上时闻欢乐的笑语;秋天,芭蕉的长叶高出墙外,葡萄架上 果实累累;冬天,当夜幕降临,亲友们在火油灯下,围坐在暖暖的火炉边闲谈,一派 “昏昏灯火话平生”的情趣。阎第二年,丰子恺又在杭州租下了一所房子,作为离所, 别人戏称这是他的“行宫”。他说他喜欢杭州浓妆的春天和淡抹的秋天,所以他常往 返于缘缘堂与“行宫”之间。【6 】而且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丰先生创作了很多反映两 岸江南水乡人民生活状况和生活习惯的漫画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也是“丰子恺反映社 会生活,并不追求大而全的效果,而是善于从人们常见而又往往被忽视的事件中揭示 出生活的真相。”【7 】的原则的顺延。这六年内,丰先生常常往返于石门湾和杭州之间。 石门湾到杭州,坐轮船或乘火车只有一小时的路程,可丰先生喜坐客船,也就是自己 【1 1 丰子恺谈自己的画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m 】:第5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4 7 1 【2 】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2 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2 2 【3 】标题见丰子恺1 9 3 7 年逃难时所添词 华屋是指1 9 3 3 年建于石门湾的缘缘堂,后被日军所毁,前后近 六年 1 4 1 徐国源丰子恺传【m 】北京:团结出版社,1 9 9 9 1 2 8 - 1 3 8 1 5 1 1 6 】参见:刘英丰子恺图传【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5 4 6 4 8 【7 l 黄江平丰子恺一文苑丹青一代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9 1 2 5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辗转山水十年间的漫画与历史语境的互证 善良的人往往对厄运估计不足,但善良并不就是软弱。在石门湾缘缘堂度过了悠 闲、舒适的六年之后,1 9 3 7 年1 1 月6 日,由于日本人轰炸了这座小城,丰子恺带着 一家老小在潇潇暮雨中不得以踏上了流亡之路,并且一走就是十年。【1 】离乱生活对于 普通人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于一个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却是幸运的。 因为在社会动荡和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有社会责任心的艺术家往往能够自觉 地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兴亡紧密地联系起来,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时代的脉膊和群 众的呼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艺术创作之中,从而产生出既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一 定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因此,丰子恺的逃亡生活在不同程度上为他的漫画创 作提供了新素材,使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漫画作品。 大树就是在丰先生流亡最初据所见之景创作的作品。1 9 3 8 年春,丰先生住 在汉口,偶然在武昌乡间散步,“看见野中有一棵大树,被人斩伐过半,只剩一千。 而春来干上又怒抽枝条,绿叶成荫。新生的枝条异常的高,有几枝超过其他的大树的 顶。”以一位艺术家的艺术眼光,他一眼就断定“这是中华民国的象征”。正在丰先生 仔细品味思量之时,一对姐弟走到树旁观看这株残树,丰先生便与这对姐弟闲谈起来。 丰先生指着大树问这两个小朋友“我们中国就像棵树。你们看看,像不像? 后来丰 先生回到住处,回忆这段事,“提起笔来把当日所见的情景用画记录。 【2 】并序上四句 诗“大树被斩伐,生机斩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作品通过描述真实的所 见之景大树象征中国,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写出了中国不灭、生生不息的民族精 神,写出了中国必胜的信念。而无论这幅画的内容本身,还是这幅画的寓意,在当时 都是真实存在的,更是每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的心声,它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历 史的声音。 丰子恺几次在自己的日记中提到日军空袭【3 1 ,漫画躲在v 字型的岩石中,也 是丰先生在流亡中遭遇空袭的真实描写。1 9 3 9 年1 1 月,浙江大学邀请丰先生任教, 丰先生应邀来到宜山。【4 】但宜山早在丰先生到的前两个月就遭受了一次轰炸,不幸的 是,不久日军又对宜山进行了轰炸。这天,丰先生出门,不幸遇到日机轰炸,便随着 一些躲避的人“奔到一处地方,果然见岩石屹立,连忙找洞。这岩石形似一个v 字, 横卧在地上,可以由叉口走迸尖角,但上面没有遮蔽。”如果敌军向这v 字型石缝中 投入炸弹,这些人就都会死在这里。但是依然有“许多男女钻进了v 字里”事后丰 先生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了这一幕,就是现在的躲在v 字型的岩石中。【5 】类似这样 1 1 1 参见:丰子恺教师日记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 m :第7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5 7 嘲参见:丰子恺中国就像棵大树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 m :第6 卷杭州:浙江文艺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7 【3 】丰子恺在口记中多次提到日军空袭事件,如1 9 3 8 年2 月4 同桂林被空袭,1 9 3 8 年2 月9 口宜山被宅袭 1 4 】参见:丰子恺年表简要见:汪家明佛心与文心一丰子恺【m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 9 9 2 2 0 7 【5 j 参见:丰子恺宣山遇炸记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 m :第5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 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7 1 3 1 1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作品如轰炸嘉兴所见、轰炸武昌所见、汽车不再来,预报球挂起了 等都是丰先生在流亡中对所见之景的真实描绘。从这些漫画中我们虽然只能看见几个 人躲在洞中,只能看见一个掉了头颅的母亲,只能看见两个抱头奔逃的男子和一个已 被炮弹击中躺倒的妇女,只能看到一群逃难的人们,但仿佛我们眼前会浮现出千千万 万如此的惨景,联想起千千万万被炮火摧残的国民,那段惨痛的灾难历史仿佛就在我 们眼f ; 。 4 日月楼中所作漫画与历史语境的互证 1 9 4 9 年,历经十年辗转的丰子恺终于又回到了上海,并于1 9 5 4 年9 月定居陕西 路9 3 号,就是现在的日月楼。【l j 这一时期丰子恺完全沉醉在新中国良好局面的无比 欢欣与幸福之中。他在1 9 5 5 年6 月6 日给广恰法师的信中写道:“祖国气象全新,与 昔年大异,我等在新中国生活均甚幸福,真可谓定居乐业。”他在1 9 5 8 年写的新年 大喜一文中又说:“我从前有一个图章,叫做速朽之作。凡是描写伤心惨目的景 象的画,都盖上这图章,意思是希望这幅画速朽,即这些景象快快消灭,不出二 三十年,到了新中国成立,我这些画都朽,这些景象都变成过去的噩梦了。我真 高兴。新中国的诞生,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无不使丰子恺欢欣鼓舞,他用饱蘸 激情的笔,绘下了许多的漫画,热情地赞美新时代。 漫画庆千秋建国十周年盛典就是庆祝1 9 5 9 年1 0 月1 日建国十周年纪念 日的一幅写实的作品。画面上母亲和孩子们正观看天空中爆开的花火。看画上的题词, 我们便可知道当时的盛况:“六亿狂欢,看十月盛典,壮丽无边”可见庆典之日,举 国同庆,人山人海;“此日全吾放夜,有琼万朵,照耀云端”可见庆典之夜,彩花当 空,一派喜气祥和。而这小画就是当时的一个剪影。经过了5 0 余年,观此画,当时 的历史情境仍能再现。 漫画城中好高髻是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一幅讽刺画,此画虽非写实,但是却 是对现实问题的真实反映。“画中描绘着三个奇形怪状的女人;一个女人头上梳着一 个髻,有一尺多高。第二个女人的眉毛画得很阔,占据了半个额骨。第三个女人的衣 服袖子非常大,拖在地上的有七八尺。【2 】。这幅画所描绘的社会状况作者是这样解 释的“近来有些号召提出之后,我似乎看到许多同这三个女人一样奇形怪状、变本加 厉的情况,因此画这幅画。”【3 】可见,此画内容上虽非写实,但是却是对但是社会上 的“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的问题的写实记录。 总之,在反映“人生性味”和“社会问题”主题下的“子恺漫画”,以“真”为 主要的创作指导思想,以“写生 为主要绘画过程,并且在历史语境下可以互证,所 以“子恺漫画”作为图像,可以成为反映历史的史料素材,成为言说历史的一种特殊 方式。 【l 】参见:刘英丰子恺图传【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5 1 0 8 1 0 9 【2 】【3 1 丰子恺元旦小感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 m :第6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 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4 2 6 1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漫画作品中处处赞扬儿童,甚至他自己也表示:“自己本身是个孩子”【l 】而且“1 9 2 6 年九月二十六日,由弘一法师主持,丰子恺在缘缘堂以居士身份举行皈依佛门仪式, 法名婴行,意思就是要让自己的心像个婴儿一样纯真”。【2 】在漫画中,这种“童心 崇拜”更是得到了活灵活现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丰子恺对儿童本真的生活态度的憧憬 和高超的创造能力的惊讶和称赞。 能对儿童生活用心观察,能对儿童游戏行为用心呵护的成年人是仁者,能对儿童 的这份本真加以称赞并深化为哲学高度和生活态度的成年人,不但是仁者更是智者。 还未经过深度社会化的儿童,生活的底色远远不像成人那般繁重,作为生活背景的社 会事象往往被他们粗略处理,许多生活中平常的事物,平凡的景象,往往被他们表现 的生动有趣,活泼盎然,充满了生活本真的诗意。正如黄江平在文苑丹青一代师一 丰子恺中所诗情画意的描述的再好不过了,“在子恺漫画里,阿宝赤膊、亲 了爸爸的衣服、花生米不满足等活灵活现的描绘出了儿童的一派天真浪漫的神态。 最先作为作者描绘对象的是他自己的那群“小燕子似的”孩子。在丰先生的笔下,这 群小燕子似的孩子着实招人喜欢。瞻瞻底车( 一) 黄包车中,小主角才两岁就学 着黄包车夫模样,歪扭着身子,吃力的拉着婴儿推车,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惹人怜 爱。瞻瞻底车( 二) 脚踏车就是小瞻瞻看见大人骑脚踏车,也想试一试,可又没 有小脚踏车,于是他灵机一动,用两把芭蕉扇前后一放,成了两个车轮,于是就骑着 脚踏车玩开了。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画的更是一件有趣的事。那时,阿宝六 岁,对一切都很好奇。有一天,她看见凳子光秃秃的四只脚没有鞋穿,顿生同情之心, 她脱下自己的小鞋,又把妹妹的一双新鞋子拿来,给凳子穿上,她那认真给凳子穿鞋 的小样,就像凳子真的要穿鞋一样。儿童是充满着幻想的,在瞻瞻的梦里,床上 长满了鲜花,房子也可以没有顶,从房间里便可以看到外面的天空。儿章是善于模仿 的,他们在车站看见大人在窗口买票,便会用一把椅子玩起买票的游戏。回乡看 过结婚的场面,便也玩起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姐姐做媒人的结婚游戏。 儿章是充满探寻精神的,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小鸟装进笼子,更不明白小鸟为什么 会躺着不动,由此发出? ! 。”【3 】同时儿童也是富于创造力的。 “儿童也创造历史! ”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名言,但是,他的理解 并没有超越常人的思维惯性,在将来时的意义上,孩子们创造历史,因为孩子是世界 的未来。但是这句话在不经意间又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他们正在创造着历史。丰子 恺漫画的又一伟大之处就在于从熟视无睹的芸芸众生发现了孩子,发现了孩子们天生 的创造力。“欣赏和创造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过程,创造的前提是欣赏,欣赏的过程也 包含着创造。”【4 1 丰先生称赞儿童的创造力:“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 【1 1 丰子恺 读后感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 m :第6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 版社、浙江教育小版社,1 9 9 6 1 1 0 :1 汪家明佛心与文心一丰子 x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1 】创造力按性质可分为两个 层面:一层是指专门的创造能力,即实现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发明创作新生事 物的实践能力;另一层是不断实现和更新着的生命的本身的活力。后者是创造的基本 内涵,又是前者的基础与源泉。而丰先生所称赞的孩童的创造力,笔者认为正是体现 在饱满的生命活力上。丰先生说:“你们的创造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 你 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 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抓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 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的小弱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付出的强盛的创作 欲、表现欲的趋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支配,不受人类社会束缚 的创造者”1 2 】这里称赞的创造力,不是实践上发明和创造事物的本身,而是一种 审美创造。这种审美创造不是创造出什么新的东西,而在于创造了一个超越物质世界 的个性化的审美意象,实现了从物质领域到精神领域的超越。如漫画建筑的起源, 表现了一个男孩认真的搭积木,这孩子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搭积木之中,而且完全的 陶醉在这种精神的愉悦之中。这种创造与愉悦的景象灌注了人的情感,平凡的生活由 此放出光彩,充满趣味。 丰先生为什么如此的推崇“童心”呢,这源于他的“绝缘说”,他在关于儿童 教育一文中指出“儿童对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种特殊的态度。他们所见、所感、所 思都与我们不同,是人生自然的另一面。这态度是什么性质的昵? 就是对于人生自然 的绝缘的看法。所谓绝缘,就是面对一种事物的时候,解除事物在世间的切关 系、因果,而孤零零地观看。使其事物对于外物,向不良导体的玻璃对于电流,断绝 关系,所以各为绝缘。绝缘的时候,所看见的是孤独的、纯粹的事物的本体的相 绝缘的眼,可以看出事物本身的美,可以发见奇妙的比拟。 【3 】正是这种“绝缘使 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于成年人的世界,使孩子们的生活不同于成年人的生活。这种 “绝缘是一种本真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本真的艺术之心。在丰先生看来,只有静观 事物,才能以超越功利的审美心态来观照事物,从而诞生诗意和艺术的冲动,才能获 得这种本体的审美经验。 而与“绝缘”相对的即是成人世界的功利观。这种功利观不仅左右着成年人的思 想,而且成年人还将这种功利的思想灌注到儿童的意识中。他们不仅漠视着儿童这种 本真的生活态度和幻想着的创造力,而且还在用功利观扼杀着这些闪光的思想。这种 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为“扼杀童年期的幻想就是使儿童成为现状的奴隶,成为拴在 地上的生灵,以致不能指望他们去创造天堂。”【4 】而这正是当时与当下社会的问题。 这种对儿童的忽视,其实也正从相反意义上体现着成人人格发展的越发堕落,人性的 成长越发扭曲,而这也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这些毋宁说是丰先 【i j 【2 1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 m :第5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5 4 1 3 】丰子恺关于儿童教育见:丰陈宝,丰一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 m :第2 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5 0 【4 】伯特兰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m 】杨汉鳞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9 9 8 3 1 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丰子恺漫画的审美观在当代语境下的现实意义 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具特色的外在形式,更在于其深刻丰富的内蕴思想,“子 恺漫画”固然也符合这一艺术规律。丰先生将自己的漫画定义为“漫画是简笔而注重 意义的一种绘画( 漫画的描法漫画的意义) 。可见由“简笔所结构起来的漫画 作品本身便是艺术形式,是传达艺术思考艺术意味的手段,而“意义”则是艺术品最 终要表达的目的。形式是外在的,意义是内在的。形式是可以直观的,而意义则是需 要感悟的,针对形势与意味的关系问题,二十世纪中叶克罗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 的形式”的美学主张,他讲道“所谓意味的形式就是我们可以得到某种终极实在 之感受的形式。”【l 】但是对于西方艺术理论来说,意味究竟是什么? 贝尔自己始终也 没有说清楚,也没人讲的清楚。但是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 理解意味,即当存在者具体存在的时候,存在也就被同时带出来了。最终可以形式带 出意味,所以张法教授直接讲到“形式即意味,形式即本体。”【2 】但对于东方艺术理 论来说,“意味是什么”便不是一个问题了,东方的艺术理论讲求“感悟”二字,所 以意味便是一种模糊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了。而这感悟到的意味则恰恰就是艺术家 艺术思想的精髓。在这种意义上丰子恺的漫画在再现往昔历史面貌、揭示旧社会人生 问题的形式下,更内蕴着丰富而又独特的思想内涵,这些思想不仅影响着那个时代, 就是在当代也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 一) “本真与善”契合下的童心呵护 丰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在他的艺术生涯里,丰子恺 一直在从事着艺术教育的工作,有着丰富的艺术教育实践,并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 他的教育思想不是空谈,而是极为务实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尤其是儿童教育的思想更 是具有鲜明特色和现实意义的。而这些儿童教育的思想通过儿童漫画就体现为对儿童 天生的“本真与善 的提倡和呵护。 通过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合理的教育方式是呵护和培养儿童的必要手段,而歪曲的 教育理念和错误的教育手段则会抑制孩子的健康成长。丰先生对儿童的“本真与善 的思想大力提倡和呵护的同时,也说了这一思想从某种角度上已经被社会漠视并严重 缺失了,到了不得不关注,不得不提倡,不得不用心呵护的程度了。通过漫画丰先生 不仅表现出了孩子们本真与善的可珍和可爱,同时也表现了教育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 负面作用。申报自由谈曾载的孩子们要求新鲜就提到了儿童书的内容转搌抄 袭、千篇一律,缺乏新鲜的题材和内容的现象。【3 】漫画剪冬青,就是在讽刺学校 1 】克莱夫贝尔艺术【m 】薛华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j2 0 0 5 3 6 1 2 】张法2 0 世纪西方荚学史【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0 3 5 4 1 3 】参见:玄孩子们要求新鲜申报自由谈,1 9 3 3 0 5 1 0 。l 海图书馆影印1 9 8 1 2 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教育法:千篇一律,强制的加以一式的教育方法,结果本有着各种个性的孩章被塑 造成全无个性的学生。类似的作品还有用功、教育等。 而且,丰子恺还画了一组讽刺教育界弊端的漫画。漫画某种教师,教师的脑 袋成了留声机,以讽刺其只会照本宣科。升学画一梯子,横挡上写着“初小”、“高 小 、“初中 、“高中”、“大学 ,一学生使劲攀着梯子,一脚踩着“高小,另一脚伸 向“大学”。如此升学,学生的基础着实令人担忧。组画我们设身处地想象孩子们 的生活,其一画大人拉着孩子的手大步流星的走,孩子累得汗流满面;其二画孩子 坐在凳子上,够不着饭桌;其三画孩子够不着门锁,无法开门;其四画台阶太高,孩 子爬得出汗了。这组画是呼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处处关心爱护孩子。 看了这些画,不用加以解释,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当时的教育是如何教育培养儿童 的,同样也联想得到我们今天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延续。可想而知,这样教育的 结果必然是把一颗原本充满着本真与善的心慢慢腐蚀成为一颗坚硬的、毫无生气的、 世故的心。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每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 导它。先让他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的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的束缚。 【1 】出 于对“本真与善”的呵护,针对这些现象,丰先生也讲最好让它自己成长,不要帮它 成长,不要干涉它。他所提倡的就是一种“天然”的教育。所以把教育界定为;“教 育是教入以真善美的理想,使窥见崇高广大的人世的。”f 2 】由此出发,教育的目的应 是培养出“具有芬芳的胸怀,圆满的人格【3 】的人。而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 人性之初的“本真与善”的思想得到贯彻和发扬,使儿童得以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使 儿童的这份“本真与善”得到呵护并健康成长为“涵养德性,涵养人格 ,必须大力 发展艺术教育。丰先生指出艺术教育是一种以生活为艺术品,以人格的培养为目的的 “全般的教养”,它包含整个人生中的一切。 所以在当下分数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标准,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手 段的教育制度下,在统一的教学、统一的课程、统一的科目、统一的教法的教育方式 的背景下,如何从大的角度去培养一个人的健全的人格,似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被 忽视了,而那份为人最重要的“本真与善”的品格,似乎在培养儿童的身心成长中被 无视掉了。所以丰先生以呵护“本真与善”为出发点的艺术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有着 格外重要的意义,他的方式方法更有着久而常新的指导和实践作用。 ( 二) “绝缘 与“同情 交互下的普世情怀 “绝缘”与“同情”是丰子恺艺术理论中颇为矛盾而又极具内涵的一对核心概念, 更是丰子恺漫画作品的思想精髓。如果说“绝缘 是丰子恺在佛教虚无世界观、人生 【1 】卢梭爱弥儿【m 】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5 9 0 i :l f 3 】 三子恺,关于学校中德艺术科一读 见:丰陈宝,丰宁,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 m :第2 卷杭 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2 4 2 2 5 2 训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观影响下的一种艺术追求,那么“同情”则是其于中国传统儒家看重生命、乐观积极 思想中汲取的用以摆脱“绝缘”过于脱离尘世之弊的调和剂。而且这对思想,丰子恺 不仅仅将它们只停留在艺术领域之内,更将其融注于日常生活之中。 “绝缘”说是丰子恺美学理论的基点,也是审美活动的起点。他曾明确地讲:“进 入于这艺术的世界,即美的世界里去的门,就是绝缘。”【l j 在丰子恺的艺术谈话和 艺术著作中,常常提到“明净的眼”,“换一种角度”也是“绝缘”的意思。他这样解 释道:“所谓绝缘,就是对一种事物的时候,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因果,而 孤零地观看。使其事物之对于外物,像不良导体的玻璃对于电流,断绝关系,所以各 为缘缘。”【2 j 仔细分析一下,这里丰子恺所谓的“绝缘”其实由两个因素构成:一 是要将客体从现实世界中所有的因果、功利关系中分离出来;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