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叙述性事件序列中的动态心理表征.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叙述性事件序列中的动态心理表征.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叙述性事件序列中的动态心理表征.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叙述性事件序列中的动态心理表征.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叙述性事件序列中的动态心理表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述性事件序列中的动态心理表征 中文摘要 本实验以叙事性语篇为材料,目标旬的阅读时间为指标,考察读者对叙述性 事件序列所建构的动态心理表征。实验1 考察的是动态表征在短时记忆中的建 构,实验2 考察的是其在长时记忆中的建构。实验1 有两个分实验,分别考察了 对无因果关系事件和有因果关系事件建构动态表征的情况。结果表明:( 1 ) 对无 因果事件序列在语篇连贯的条件下能建构动态表征,在语篇中断条件下则不能; ( 2 ) 因果关系能够增强事件间的联系,对因果事件序列在语篇连贯和中断两种 条件下都可以建构动态表征;( 3 ) 在长时记忆中无法建构动态表征,心理表征在 长时记忆中的性质是静态的。 关键词;动态心理表征语篇连贯性因果关系静态心理表征 d y n a m icm e n t a l r e p r e s e n t a t io n sinad e s c rib e ds e q u e n c eo f e v e n t s a b s t r a c t t h i ss t u d ye x p l o r e dt h ed y n a m i c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t h a tf e a d e r sc o n s t r u c tw h e n a d v a n c i n gt h r o u g had e s c r i b e ds e q u e n c eo fe v e n t s t h em a t e r i a l sw e r en a r r a t i v e d i s c o u r s e sa n dt h ei n d e x e sw e r et h et i m eo nr e a d i n gc r i t i c a ls e n t e n c e e x p e r i m e n t1 e x p l o r e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d y n a m i cm e n t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i ns h o r t t e r mm e m o r y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2d i di ti nl o n g - t e r mm e m o w t h e r ew e f et w os u b e x p e r i m e n t sc o n t a i n e d i ne x p e r i m e n t1 ,t h e i rf o c u s e sw e r eo ns e q u e n c eo fe v e n t sw i t hc a s u a lr e l a t i o n sa n d w i t h o u tc a s u a lr e l a t i o n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 :( 1 ) r e a d e r sc a nc o n s t r u c td y n a m i cm e n t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f o rt h en a r r a t i v e ds e q u e n c eo fe v e n t sw i t h o u tc a s u a lr e l a t i o n sw h e nt h ed i s c o u r s e w a s c o h e r e n t ,b u tc a n n o tw h e nt h ed i s c o u r s ew a sn o tc o h e r e n t ( 2 ) c a s u a lr e l a t i o n s c a l le n h a n c et h el i n ka m o n ge v e n t s ,r e a d e r sc a nc o n s t r u c td y n a m i c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f o r e v e n t sw i t hc a s u a lr e l a t i o n sw h e nt h ed i s c o u r s ew e f eb o t hc o h e r e n ta n dw e r en o t ( 3 ) d y n a m i cm e n t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c a n n o tb ec o n s t r u c t e d i n l o n g t e r mm e m o r y , m e n t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i nl o n g - t e r r am e m o r yw e f es t a t i c 一 k e yw o r d s :d y n a m i cm e n t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d i s c o u r s ec o h e r e n c e , c a s u a l r e l a t i o n s ,s t a t i cm e n t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l 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叙述性事件序列中的动态心理表征,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 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原创性确认书 学生申国岩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叙述性事件序列中的动态心理表 征,是在本人的指导下,由其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该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指导教师( 签名) 秒7 年占月f 7 - i j , 髦 虱 串日 h 乃 嗽钿 储年 敝叫 1 前言 1 1 语篇阅读理解的研究背景 阅读是人最重要的认知活动之一,因此,对阅读理解研究一直是当代心理学 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该领域的研究对于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有着重 大的意义,对于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促 进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语篇阅读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阅读教 学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1 1 语篇阅读理解研究的历史回顾 从语篇阅读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b a r t l e t t 在1 9 3 2 年的研究被公认为是实验 心理学关于语篇阅读与记忆的第一个严格的研究。在b a r t l e t t 之后的大约4 0 年间, 虽然也有零星遵循b a r t l e t t 这种严格实验心理学传统的阅读研究,但更多的阅读 研究都是由像奥苏伯尔一样的教育心理学家为课堂教学应用目的而开展的,却缺 乏对语篇理解的认知理论与实质的构建和探索。因此,2 0 世纪7 0 年代以前关于 语篇阅读的研究还没有真正成为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 0 世纪7 0 年代之后,在信息加工主流思想的引导下,现代认知心理学迅猛 发展,影响和促进了对语篇阅读的认知研究。许多认知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关于 知识表征的研究,在编码、表征、提取以及言语运用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 的理论。 认知科学关于知识表征的研究及有关理论的提出,直接刺激与启动了关于语 篇阅读知识中表征建立的研究。1 9 7 4 年,h a v i l a n d 和c l a r k 研究了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如何建构知识表征的过程,他们发现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策略,将遇到 的新的信息与先前在文章中已经给出的信息结合起来,这样读者就能将新信息与 上下文的语境结合起来,系统地构建出文章的综合性表征。因此,阅读理解过程 实际上是语篇表征的建构过程。 在h a v i l a n d 和c l a r k 之前,研究者经常把理解定义为他们的测量评价工具所 测量的任何东西f 如,在自由回忆任务中所回忆的观点的数量,多重选择题正确 答案的量,对语篇内容记忆的再认测试等) 。把语篇阅读理解过程视为语篇表征 的构建,用读者建构的表征的连贯性以及读者的表征与作者意指之间的关系来定 义理解,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解”的定义,揭开了语篇阅读的认知研究的序幕, 成为认知心理学进入语篇阅读领域的突破口。在这个基础上,人们进一步探讨语 篇记忆表征的性质、形成或建构语篇表征的信息加工活动等,使语篇阅读理解的 研究成为一个广阔的领域。 1 1 2 当前语篇阅读理解研究的主要理论 在2 0 世纪7 0 年代中后期,心理学界研究并提出了关于语篇表征的几种重要 理论,这些理论中以k i n t s c h 和v a nd i j k ( 1 9 7 8 ) 提出的语篇表征理论影响最大。 k i n t s c h 和v a nd i j k 认为,在语篇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至少会建立起三种层次 的表征,分别是语篇的表层编码( s u f f a c ec o d e ) 、语篇命题库( t e x t b a s e ) 与情境模型 ( s i t u a t i o nm o d e l ) 。表层编码是指对语篇中字、词、短语之间语言学关系进行编码 所形成的表征;语篇命题库则指对语篇所提供的语义及等级层次结构关系所形成 的表征;当读者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并利用推理对语篇的信息进行整合时就会形 成第三层次的表征,即情境模型。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关于语篇阅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k i n t s c h 的语篇表 征理论来进行的。多数研究者都同意,在语篇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会建立起 k i n t s c h 等人提出的三种层次的表征。然而,对于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何种信息加 工活动形成这三种表征,则有不同的见解。很多研究者同意语篇命题库的形成往 往与建构语篇局部的连贯性有关,局部连贯性的获得要求读者将目前获得的信息 与刚刚加工过的语篇内容相结合。刚刚加工过的内容通常指工作记忆中保持的、 刚刚加工过的两、三个句子。而情境模型的形成则要求不但将读者当前获得的信 息与刚刚加工过的内容相结合,同时还要将之与语篇先前的、不在当前工作记忆 中的信息进行整合( o b r i e n 等人,1 9 9 8 ) ,也包括与读者以往的背景知识的整合。 当前的几种语篇理解模型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读者使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来 将新的信息整合,从而建立语篇表征。而对读者如何运用语篇先前提到的、不在 工作已忆中的信息这一问题,研究者则有着较大的争议。( 例如:f l e t c h e r 和 b l o o m ,1 9 8 8 ;g l e n b e r g 和l a n g s t o n ,1 9 9 2 ;m c k o o n 和r a t c l i f f ,1 9 9 2 ; o b r i e n 和a l b r e c h t ,1 9 9 2 ;a l b r e c h t 和o b d e n , 1 9 9 3 1 。这些争议集中的焦 点就是在语篇阅读过程中,读者是随着阅读活动即时地运用语篇先前信息与背景 信息来与新信息进行整合,还是在阅读后或停顿时才发生这种整合;也就是说, 读者进行语篇阅读时,其新旧知识的整合是发生在阅读过程中还是发生在阅读过 程之后。对于这个争议的焦点,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三种不同的 观点,它们是建构主义理论、最小假设理论与记忆基础的理解加工观。 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是跟踪追随假设,该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随着当前 2 阅读的内容不断主动地激活读者背景知识,将当前的信息与先前的信息进行整合 从而形成文章情境模型的过程( g r a e s s e r 等人,1 9 9 4 ) 。最小假设理论认为,在自 然阅读状态下,只要当前阅读的信息能与读者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着的语篇信息进 行整合,维持局部连贯,则文本先前已经进入长时记忆的相关信息都不会被即时 通达,只有在当前加工的信息出现了局部连贯中断的情况下,读者才会激活长时 记忆的信息进行整合( m c k o o n r a m l i f f ,1 9 9 2 :k i l n ,1 9 9 5 ) 。记忆基础的理解加 工观认为,在阅读中即使局部连贯不中断,读者的背景信息也会被通达。当读者 读到某一句子时,该句子所包含的信息以及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都会自动向 长时记忆发送信号,背景信息则依据这些信息的匹配程度而快速地缛到不周程度 的重新激活,读者不仅要将当前进入的文本信息与工作记忆中保持的文本信息进 行加工,维持局部连贯;而且同时通过共振的方式激活已进入长时记忆的有关信 息进行加工,维持整体连贯( g l e n b e r g 等人,1 9 9 2 ;a l b r e c h t & o b r i e n ,1 9 9 3 :o ,b r i e n 等人,1 9 9 8 :k i n t s c h ,1 9 9 8 ) 。 1 2 情境模型的研究背景 k i n t s c h 等人( 1 9 8 3 ) 在提出了语篇理解的三种不同表征水平:表层形式、 语篇命题库和情境模型,他们认为情境模型是读者对语篇给定信息形成的一种心 理表征,它可以将语篇中的信息与读者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有助于 对语篇的理解。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并由此引发 了情境模型研究的热潮。j o h n s o n l a i r d ( 1 9 8 3 ) 年提出来心理模型,他们认为语 篇信息输入后立即开始表征,信息进行表征的同时在长时记忆结构也开始建构一 个模型,如果表征信息的结构能够模拟信息是如何表征的,这种表征结构就是心 理模型。到9 0 年代中期,z w a a n 等人( 1 9 9 5 ) 结合自己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 了记叙文中建构情境模型的新理论“事件索引模型”( e v e n ti n d e x i n gm o d e o 。 1 2 1 事件索引模型 事件索引模型是z w a a n 等人于1 9 9 5 年提出来的,根据这种模型,事件是记 叙文建构的心理表征的核心单元。它假设读者对给定的句子在短时工作记忆中构 建模型:完成后,就将信息转存到长时工作记忆( e r i c s s o n 和i a n t s c h ,1 9 9 5 ) 。长 时工作记忆存贮着前面描述的事件,通过保持在短时工作记忆中的提取线索,其 信息依然很容易通达。提取线索使理解者把下一个现时模型和前面所描述的事件 信息联系起来。更确切地说,事件索引模型假设在语篇加工过程中,每一输入的 故事事件在五个情境维度下被索引,这五个维度是时间o i m e ) ,空间( s p a c c ) ,因 果关系( c a u s a l i t y ) ,意i 羽( i n t e n t i o n a l i t y ) 和j 捅( a g e n t s ) 。时间和空间所指的是事件 所发生的时空信息:因果关系指的是事件白j 的原因和结果:意图指的是情境中的 目标、需要和主角的渴望;主角指的是那些为理解一个情境的结构而起作用的事 物或在因果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实体。每个事件后面所描述的事件能否很容易地进 入已有的情境模型取决于所描述的事件与模型的当前状态的索引共享的程度。例 如,如果后一个事件与前一个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连续的,那么二者就共享相 同的时间和空间索引,它们就比较容易被整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 后一个事件和前一个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连续的事件,那么它们就不享有相 同的时| 日j 和空间索引,对它们的整合相对来说就难一些,因为读者不得不建构新 的时问和空间索引。因此,事件索引模型认为,在语篇理解过程中,加工任务取 决于当前加工的事件与情境模型的当前状态之间共享的情境索引的数量。z w a a n , m a g l i a n o ,和g r a e s s e r ( 1 9 9 5 ) 在实验中得到支持上述假设的证据。 1 2 2 情境模型的加工过程 z w a a n 和r a d v a n s k y ( 1 9 9 8 ) 为了分析情境模型的一般加工过程,将情境模型 区分为三种:( 1 ) 当前模型( c u r r e n tm o d e l ) 、( 2 ) 整合模型( i n t e g r a t e dm o d e l ) 、 ( 3 ) 完全模型( c o m p l e t em o d e l ) 。当前模型是指当前建构中的模型,记作t 。时刻 的情境模型:整合模型是指从阅读开始的时间t l 到当前模型形成之前的某一时 | ,日jt n - 1 的过程的情境模型的整合;完全模型是指从时间t 1 到t 。整个阅读过程中 的情境模型的整体。当前模型在t 。时刻建构,此时读者读到一个特定的短语或 句子c 。;整合模型是全部的情境模型通过整合,在某一刻建构而成的一个模型, 建构时间是t t 到t n - l ,这个时间过程就是读者阅读句子c 1 到c i - 一l 的时问;最后, 完全模型是所有的语篇信息输入之后形成的情境模型,它储存在长时记忆中。需 要指出的是,完全模型未必是最终模型,或许读者反复思考一个语篇并结合自己 的背景知识,通过额外的推理会发展出一个新的模型。在对三种情境模型区分的 自 提下,z w a a n 和r a d v a n s k y ( 1 9 9 8 ) 还提出了情境模型的加工的四个典型过程: 一是读者对正在阅读的句子形成当前模型,即建构;二是将当前模型并入到先前 句子所描述的整合模型的过程,即更新;三是从长时工作记忆中带到整合的或最 终模型的一部分所做的加工,即提取;四是在短时工作记忆缓冲器中保持长时工 作记忆中整合模型部分的提取线索,即展望。读者在长时工作记忆中保持整合的 情境模型,而同时当前模型在短时工作记忆中建构。在建构过程中,在短时工作 4 记忆中存在一个短暂的激活,它是整合模型部分的提取线索。当前模型和整合模 型中提取成分形成联系时,更新便发生了。这样,当前模型被整合,整合模型被 更新,而一个新的当前模型在短时工作记忆中建构。这就完成了语篇理解的过程。 总之,z w a 柚等人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情境模型的建构提出了详细的解 释。他们提出了当前模型、整合模型和完整模型三种类型的加工模型以及建构、 更新、提取与展望四种对情境模型的操作过程。根据他们的理论,读者对一个句 子所描述的情境建构起当前模型,当他们继续阅读时,对每个句子都会建构新的 当前模型。然后来自所有句子的信息就会被整合到一个整合模型,将新的信息整 合到整合模型的过程就是模型的更新。在阅读和更新中,读者会在某些特定的信 息上集中更多的注意力,这个过程就是展望。当所有的句子都被读完之后,整合 模型就被当作完整模型存储在长时记忆中。此后,读者为了回忆阅读内容,就会 对完整模型或它的一些元素进行提取。 1 3 时间信息与情境模型 在关于情境模型的众多研究中,对情境模型的空间维度的研究最多,而对其 他维度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特别是对时间维度的研究是最少的,这与时间信息在 r 常交流和语篇阅读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目前关于时间维度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转换如何使读者更新当前模型或去建构新的模型;二是在 一个情境模型之中,时间关系如何影响信息的整合。关于语篇中的时间信息对于 语篇理解的作用,存在不同的理论模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印象假设、场景 模型和强印象假设理论。 1 3 1 印象假设 印象假设( i c o n i c i t ya s s u m p t i o n ) 是h o p p e r ( 1 9 7 9 ) 、f l e i s c h m a n ( 1 9 9 0 ) 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读者在头脑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由经验获得的关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关 系的印象( i c o n i c i t y ) ,这种印象会使读者将语篇中相继叙述的事件默认为在时间上 也是相继发生的。但是,印象假设是发生在语篇中没有清晰的时间信息或者精确 的时间副词和时间短语的情况下,例如,在“小明打开房门,向四周看了一下, 大笑起来”这个句子中,读者会默认为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是“打看房门向 四周看大笑”,而对于句子“小明大笑起来,向四周看了一下,打开房门”, 虽然描述的事件与前面句子相同,但读者默认的事件的发生顺序是不同的,即“大 笑向四周看打开房门”。在语篇理解过程中,读者会依据这种对事件发 5 生的时日j 顺序的默认假设来建构情境模型。m a n d l e r ( 1 9 8 6 ) 、o h t s u k a 和 b r e w e r ( 1 9 9 2 ) 3 l 做了进一步研究,他们的结果表明,相关事件的发生一般具有固 有的顺序,事件的叙述顺序一般应与它们的固有顺序相一致,如“房屋起火了, 有人去报警,消防车赶来了”。如果事件的叙述顺序与它们本身固有的顺序不一 致( 比如颠倒过来) ,那么就违背了印象假设,就会阻碍读者对语篇进行理解, 从而使得阅读理解速度和情节回忆成绩下降。这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情境模型的建 构和更新发生了困难。 1 3 2 场景模型 场景模型( s c e n a r i om o d e l ) 是a n d e r s o n 等人( t 9 8 3 ) 提出来的关于时问信息转换 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读者是以分离的信息块( d i s c r e t ec h u n k s ) ,如场景( s c e n a r i o ) 来 对情境进行表征的。按照场景模型的观点,当前后几个事件所隐含的时间信息处 于同一场景范围内时,读者对它们的表征不会产生任何障碍;但是如果时间信息 跨越了当j i f 的场景范围,读者就会觉察出时间信息发生了转换,妨碍了语篇理解 的进行,表现为阅读时问明显延长。比如在一篇介绍电影院里发生的几个事件的 短文中,当读者读完前面几个叙述电影情节比较枯燥的句子之后,呈现一个包含 时间状语的目标句,“十分钟后( 或七小时后) ,珍妮睡着了”,结果发现:时间状 语是“七小时后”的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显著高于时间状语是“十分钟后”的目标 句的阅读时间。这是因为“十分钟后”所表述的时间信息处于“看电影”这个场 景范围之内,而“七小时后”所表述的时间信息跨出了“看电影”这个场景范围, 这充分证明了场景模型的观点。在这之后,g e r m s b a c h e r ( 1 9 9 0 )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了场景模型,认为在语篇理解过程中,时间信息作为线索,对当前场景的激活和 削弱都有着重要作用。 1 ,3 2 强印象假设理论 强印象假设理论( s t r o n gi c o n i c i t ya s s u m p t i o n ) 的主要观点是在语篇阅读 过程中,读者头脑中不仅存在着关于连续事件( s u c c e s s i v ee v e n t s ) 发生的时间 关系的印象,而且也存在着关于邻近事件( c o n t i g u o u se v e n t s ) 发生的时间关系 的印象,两种情况下,读者都能把有前后关系的事件默认为具有先后顺序性。假 设有一个由多个句子st ,s2 ,s 。按顺序构成的段落,对其中任何一个句子s k ( 1 0 0 5 ,被试在短时条件下对目标句的阅读时间( 2 4 4 3 m s ) 和长时条件下对目标句 的阅读时间( 2 5 6 8 m s ) f y 有显著差异;语篇连贯性主效应显著,f ( 1 ,7 4 ) = 1 0 0 8 1 , p 0 0 5 ,被试在语篇叙述连贯条件下对目标句的阅读时间( 2 2 9 1 m s ) 和中断条件下 对目标句的阅读时间( 2 7 2 1 m s ) 存在显著差异;时间和语篇连贯性交互作用显著, f o ,7 4 ) = 4 5 5 0 ,p 0 0 5 ,在语篇中断时,被试在短时条件下对目标句的阅读i l v j f f i ( 2 7 3 0 m s ) 1 9 和长时条件下对目标句的阅读时问( 2 7 1 1 m s ) 没有显著差异:而时| 日j 效应在语篇连 贯条件下非常显著,f ( 1 ,7 4 ) = 7 9 1 ,p 0 0 5 ,在语篇连贯时,被试在短时条件下 对目标句的阅读时问( 2 1 5 6 m s ) 和长时条件下对目标句的阅读时间( 2 4 2 5 m s ) 存在显 著差异。 2 2 实验1 b 2 2 1 实验目的和假设 实验1 a 的语篇所叙述的连续事件都是发生在不同的场景之中,或者说这些 事件在前后因果联系性上较小,在这种材料中得出的结论能否推广到其他条件的 语篇中呢? 众所周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事件往往都是带有一定的因果 联系的,而许多语篇所叙述的事件也都是带有因果联系的事件。因果联系对动念 心理表征的产生会有什么影响呢? 基于上述问题,实验1 b 考察的是有因果联系事件的语篇中,时间距离与语 篇连贯性对动态表征的影响。 2 2 2 被试 河a lj ) 0 i 范大学商学院2 0 0 6 级学生6 2 人,对用计算机屏幕显示的语篇无阅读 障碍。 2 2 3 实验材料 实验1 b 和实验1 a 的材料在结构上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实验1 b 的文章所描 述的一系列连续事件之间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 如病情、打针输液、抓药) 。以此 类事件序列来代替实验1 a 中的无因果关系的事件序列,目的是考察因果联系是 否会对动态表征的建立产生影响。 实验材料举例 这几天天气变化特别快,很多人都患上了感冒。孙倩的体质一向比较弱,这 次她更是没有能够幸免实在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她上午放学之后来到了校医 院 事件1她对大夫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病情 事件2 短时大夫根据她说的的症状,为她打了一针 长时大夫根据她说的的症状,为她榆了次液 事件3 连贯随后,她又拿着医生开的药方到药房抓了点药 中断第二天,她又来到医院为自己抓了点药 2 0 目标句现在她的病情已经消除了 结束句她又能认认真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判断旬医院的大夫让孙倩做了个化验。 2 2 4 实验设计与程序 实验设计与实验1 a 相同采用2 x 2 混合实验设计,第一个自变量为事件2 的 持续时间,分为长时和短时两种条件;第二个自变量为语篇连贯性,分为连贯和 中断两种条件。第一个自变量为被试内变量,第二个自变量为被试问变量。因变 量为被试在目标句上的阅读时间。 实验程序同实验1 a 。 2 2 5 结果分析 根据被试对每篇文章后面阅读理解句子的回答情况,首先删除了错误率超 过2 0 ( 答错在5 个或5 个以上) 的被试共1 3 人,最后得到数据有效的被试数为 4 9 人。先用e x c e l 对有效被试的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对在2 5 个标准差之外的 极端值进行了处理,用其他被试在这一判断上的平均数来代替这个极端值,然后 用s p s s l l 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对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5 。 表5 目标句的平均阅读时间和标准差 然后对数掘进行了两因素混合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和表7 。 表6 目标旬阅读时间的组内效应方差分析 表7 目标句阅读时间的组间效应方差分析 根据表5 、表6 和表7 的结果可知,时日j 主效应显著,v ( 1 ,4 7 ) = 0 1 2 ,p 0 0 5 ,被试在短时 条件下对目标词的再认时间( 2 0 4 8 m s ) 和在长时条件下对目标词的再认时间 佗1 1 3 m s ) 没有显著差异。 本实验的材料是由实验1 a 中连贯条件下的语篇材料改编而成的。二者唯一 区别在于与实验1 a 的语篇相比,本实验的语篇在三个连续叙述的事件之后增加 了一些插入句,将读者对前面三个连续事件形成的动态心理表征推入到长时记忆 中。被试对目标词的再认时间在长时和短时条件下差异不显著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长时记忆中的心理表征不具有动态的性质。 我们在实验1 a 中已经证明了被试对语篇叙述的三个连续事件形成了动态心 理表征,但是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增加无关段落的方法将这个已形成的动态表征 推入到了读者的长时记忆之中,结果发现其动态的性质消失了。这与k e l t e r 等人 的预期相符合,他们认为心理表征动态的性质只有在读者当前的工作记忆中存 在,动态心理表征可能是以静态的方式存在于长时记忆之中的。 3 综合讨论 本实验以叙事性语篇为材料,以目标句的阅读时间为指标,考察读者对不 同连贯性和不同时间持续性的事件序列所建构的动态心理表征。 3 1 动态表征和静态表征 本实验研究了读者如何对所描述的相继事件序列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在实验 1 a 的语篇连贯条件下以及实验1 b 的连贯和中断条件下,读者对这些事件序列都 建构了动态心理表征。读者表征了每个事件的时间结构,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在 读者的心理表征中能够得到体现。这个研究结果支持了f r e y d 动态心理表征的理 论。当读者阅读描述事件1 的句子时建构了一个动态表征,后面的事件2 和事件 3 的信息通过追踪的方式不断进入到这个已有的动态表征之内,对其进行更新。 最终,读者对三个事件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动态心理表征,它们的时间结构也被编 码到心理表征的时间结构中。当阅读加工事件3 后面的目标句时,事件l 与中间 事件相比就处在动态表征距离目标句较远的位置,在中间事件持续时间长时的条 件下事件1 的表征与目标旬的距离比中日j 事件为短时的条件下的距离要远。所以 与中问事件持续时日j 为短时的条件相比。在长时条件下通达事件1 的信息就需要 较长的时间,表现为长时条件下对目标句的阅读时问比短时条件下要长一些。 此外,本实验中发现的目标句阅读时间受中间事件持续时间影响的现象难以 用静态表征的观点来解释。根据静态表征最有代表性的事件索引模型的观点来 看,本实验中读者对目标句的通达应当依赖于事件1 与事件3 共用的索引。当描 述的三个事件在时间上连续发生时,不管事件2 持续时间是长是短,事件l 和事 件3 所共享的时间索引是相同的。所以在此条件下,事件2 的持续时间长短不可 能影响通达事件l 所需的时间。所以,在此我们可以否定静态表征的观点,认为 读者建构的不是几个独立的静态表征。 如果我们采用了动态心理表征的观点,那么实验结果就很容易被解释了。当 读者阅读加工描述事件1 的句子时建构了一个动态表征,后面事件2 和事件3 的 信息通过追踪的方式不断进入到这个已有的动态表征之内,对其进行更新。最终, 读者对三个事件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动态心理表征,它们的时间结构也被编码到心 理表征的时间结构中。当阅读加工事件3 后面的目标句时,事件1 与中间事件相 比就处在动态表征距离目标句较远的位置,在中间事件持续时间长时的条件下事 件l 的表征与目标句的距离比中间事件为短时的条件下的距离要远。所以与中间 事件持续时间为短时的条件相比,在长时条件下通达事件l 盼信息就需要较长的 时间,表现为长时条件下对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比短时条件下要长一些。 此外,实验2 的结果表明,对连续叙述的事件序列形成的动态心理表征只存 在于读者的短时记忆中,一旦动态表征被推入到长时记忆之后,动态的性质就发 生了改变,对事件序列的表征以静态的方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3 2 语篇连贯性 本实验还发现,在短时记忆中建构动态心理表征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实验 l a 的结果表明读者在语篇叙事连贯的条件下能建构一个连贯的动态表征,而在 中断的条件下不能建构。这是因为在语篇中断的条件下,几个事件发生的情境是 不连续的,事件3 在发生时间上与事件l 和事件2 相距较远,在场景上也发生了 明显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追踪的过程无法产生,读者只能采取重新开始的方 法建构新的心理表征。在读者在读到事件3 的句子时就会中止了已有的对事件1 、 2 形成的动态表征,对事件3 建构一个新的表征。结果是三个事件分散在两个心 理表征之中,它们的时间结构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