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随着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推进,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已经成为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严竣的现实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不是人类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供应地,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意 识到,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法律和经济手段还必须 诉诸伦理观念。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就是在人们对近代工业文明所酿成的生态危机的 反思中诞生的。本文首先从现实缘由和文化动因两个方面对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 理学的产生和演进动因进行分析;接着又分析了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逻辑 结构,主要阐述它的理论预设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以及它的核心理念 公正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对自然价值、自然权利和自然主义谬误分析说明自然中 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不合理性;最后笔者以为只有尊重人的生命、遵循自然规律 和消除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才能超越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走出自然 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困境。 笔者对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理论、理论中的不足以及最终超越这种伦 理观的分析,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自然界的无人类指涉的“完整、稳定和美丽”, 而是为了根本摆脱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危机与困境,最终达到生存与发展的统 关键词:环境伦理学;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自然价值;自然权利 v a b s t r a c t a st h ei n d u s t r yc i v i l i z a t i o nm o v e sf o r w a r dt ot h ew h o l ew o r l d , w o r s e n e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 d e f i c i e n tl 懿o u r o ga n do u t o f - b a l a n c e de c o l o g yh a v eb e c o m e 酉o b a l i z e d p r o b l e m so nm a n k i n d s s u r v i v a l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s c v c r er e a l i t ym a k e sp e o p l e r e a l i z ed e e p l yt h a te n v i r o n m e n ti sn o tt h eg r o u n dw h i c hc a ns u p p l ya b u n d a n t n e v e r - b e - u s e d u pr e s o u r c e s ,b u tt h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h u m a n se x i s t e n c e t h em a n k i n d h a sa l r e a d yr e a l i z e dm o r ea n dm o r ed e a r l yt h a tt h es e t t l e m e n to f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a n de c o l o g i c a lp r o b l e m sc a n to n l yr e l yo nt h el a wa n de c o n o m i cm e a n sb u t a l s oa p p e a lt ot h ee t h i c si d e a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t h i c so fn a t u r a lc e n t r ed o c t r i n e sa p p e a r sa l o n gw i t ht h e i n t r o s p e c t i o n st ot h ee c o - c r i s i st h a tc i v i l i z a t i o ni nm o d e mt i m e s t h i st e x tf i r s t a n a l y z e st h ef o o t h o l d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t h i c so f n a t u r a lc e n h - ed o c t r i n e st h r o u g hb o t h r e a l i t ya n dc u l t u r ef a c t o r s ;t h e na n a l y z e st h el o g i cs t r u c t u r e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t h i c so f n a t u r a l 咖t r e , m a i n l ye x p a t i a t e si t st h e o r yp r e - h y p o t h e s i s - n a t u r a lv a l u ea n dn a t u r a l r i 龇a sw e l li t sc o r ei d e a - e q u i t ya n de v e r - l u s t i n g ;s ot h a tt of i n do u tt h ei r r a t i o n a l i t y o ft h ef o o t h o l do f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t h i c so fn a t u r a lc , e n t r ed o c t r i n e s f i n a l l yt h e a u t h o rt h i n k st h a tw ec a n n o tg e to u to f t h ep r e d i c a m e n to f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t h i c so f n a t u r a lc e n t r ed o c t r i n e au n t i lw ec a nr e s p e c tl i v e s ,f o l l o wt h en a t u r a lr u l ea n d e l i m i n a t et h et h i n k i n gm o d e o f o p p o s i t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n a t u l e t oi n s i s tt h a tt h et h o u g h to fs c i e n t i f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t _ h i c si st oe x p l a i nt h a tt h e u l t i m a t eg o a l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t h i c ss t u d yi sn o tt h e p e r f e c t i o n , s t e a d i n e s sa n d b e a u t y “o fm a n k i n d - m e a n - w a d e dn a t u r e , b u t t ob r e a ka w a yt h o r o u g h l yf r o m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r i s i sa n dp r e d i c a m e n to fm a n k i n ds u r v i v a l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i no r d e r t of i n a l l yr e a c ht h e i ru n i t y k e yw o r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t h i c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t h i c so f n a t u r a lc e n t r e ; n a t u r a lv a l u e :n a t u r a lf i g h t v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 签名) :杖矾夕月谚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含万方数据库) 、国家 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 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 布( 包括刊登) 授权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论文作者。签名,:罐叁貉歹月掰 j 可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详析 1 1 选题背景 第一章导论 人类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德入 f 1 对大皂然鲍开笈耜 利用越来越向更深的方向发展,人类借助于科技的进步,从完全依附于自然到局 部干预自然,进而发展虱全方位、多维度的干预和影响。这是一个入类的主俸性 和本质力量充分展示的时代,也是人的理性和主体意识高歌猛进的时代。人类在 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力量,确立自己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 树立了牢固的主体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主体意识也不断地膨胀 从自然的奴仆到自然的主人,从依附于自然到改造和控制自然。人类凭借技术对 自然界进行全面干预,其作用的范围以达到整个生物圈。影响并改变了自然界的 历史过程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韵最重要河题,人类按照自己铃意愿征服大 自然,满足自己无止境的贪欲,无视大自然的本性和承载力,自然界已向人类亮 起了红灯。环境问题已经从水和空气的污染等对各种资源的破坏发展到整个入类 生存环境的危机。随着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推进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 等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严竣的现实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环境 不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供应地,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已经越 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法律和 经济手段,还霈诉诸伦理观念 环境伦理学是在人们对近代工业文明所酿成的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过程中 产生的它首要的特征就是将道德关怀从人类扩大到整个包然界,研究人对自然 的伦理关系,以及在人与自然关系影响下的人与人的关系,环境伦理学分为人类 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和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本文想通过对自然中心主义环 境伦理学产生,演进、主要思想内涵、逻辑结构和理论不足的评析,最终试图超 越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建构全新的人与自然关系,从而摆脱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环境危机与困境,达到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和谐。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 1 2 研究意义 有关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自然中心主义 环境伦理学的诞生,把传统的人际伦理关系拓展到自然,理由是自然具有内在价 值,应该成为道德光顾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观念,保护我 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自然是否具有内在 价值? 如果自然具有内在价值,那么人类是不是必须把伦理关系的对象拓展到自 然? 如果把伦理关系的对象拓展到自然赋予自然以权利,那么人的权利和自然的 权利发生冲突又如何取舍? 这些问题正是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所困扰的。本 文正是通过对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全面评析,希望在理论和现实意义上能 提供一些借鉴。 一、理论意义 自然中心主义提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自然具有权利等观点,认为人和自然 具有伦理关系,对传统的人际伦理关系的突破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自然中心主 义的提出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素,例如,生态中心论就是以系统论和自组织理 论的方法进行论证,这也使得自然中心主义具有了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自然中心 主义环境伦理学在理论上还存在着无法克服的逻辑问题,首先,自然中心主义环 境伦理学以自然的内在价值作为逻辑起点,来阐述自己的全面观点那么,自然 有没有内在价值? 其次,如果说自然有内在价值,那么自然的内在价值能否作为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逻辑起点? 最后,自然内在价值会不会导致我们人类 牢固的理论体系的崩溃,并且在现实中造成危害呢? 二、现实意义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是在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产生的, 这说明人们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思考人在自然中的角色定位。人类面 临着环境危机积极地寻找出路,也只有人类的观念得到彻底的转变,才可能拯救 我们的生态家园,拯救我们人类自己。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 都不够完善,所以要想达到入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超越自然中心主义环 境伦理学。 2 河海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擘评析 1 3 写作重点和难点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世界观,自然中 心论铁内在价值的逻辑起点出发,构建了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能理论体系 ( 虽然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流派众多,但都是以自然的内在价值为逻辑起 点) ,但是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本身还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的困难,因此自然 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有待超越和完善,这些是写作中的重点。在本文的写作过程 中,笔者深深感到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之争由来 已久,双方之间的分歧也是非常明显所以写作超越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这 一部分是难点,也是本文遇到的最大困难。 1 4 文献综述 目前,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流派众多,有动物权利论解放论、大地 伦理学、深层伦理学和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它们的逻辑起点是都是自然的内 在价值,它们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环境伦理学体系的? 这些流派有什么样的观点? 并且国外学者对这些观点持何种批判态度,综述凰顾如下: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是以自然的内在价值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的,国外 学者对此持不同的观点。 以辛格为代表的动物解放论思想继承了边沁、密尔等人的功利主义思想,主 张以“感觉能力”作为论证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的标准。功利主义认为,快乐是 一种内在的善,痛苦是一种内在的恶;凡带来快乐的就是道德的,凡带来痛苦的 就是不道德的。这就为把动物的快乐和痛苦引入道德考虑范畴提供了可能。那么 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一个人 物) 是否是价值主体或具有道德属性呢? 辛格认为。 这一标准应当是感觉,即感受快乐与痛苦的能力。他明确指出:“如果一个存在 物能够感受苦乐,郑么拒绝关心它的苦果裁没有道德上豹合理性。不管一令存在 物的本性如何,平等原则都要求我们把它的苦乐看得和其他存在物的苦乐同样 ( 就目前所能做到的初步对比而言) 重要。如果一个存在物不能感受苦乐,那么 它就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加以考虑的了。这就是为什么感觉能力( 用这个词是为7 简便地表述感受痛苦,体验愉侠或幸福的能力,尽管不太准确) 是关心其他生存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中,b 主义环境伦理掌评析 物的利益的惟一可靠界限的原因。“动物权利论的代表雷根认为,一个存在物具 有天赋价值的根据,不在于他是否具有理性,雨在于饱( 它) 是“生命的主体”。 他指出:“成为某种生命的主体( t h es u b j e c t - o f - a - l i f e ) 不仅仅意味着是有生 命的和有意识的。 它还意味着 拥有期望和愿望,拥有感觉、记忆和未来( 包 括自己的未来) 意识;拥有种伴随愉快和痛苦感觉的情感生活:拥有偏好私福 利;拥有发动行为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的能力;拥有种历时性的心理上的 同一性;拥有一种独力于他人的功性的个体幸福状态。”2 而动物恰恰符合“生命 的主俸”的特征,西此它们同样具有天赋价值。动物的天赋价值的存在决定了人 类不能再将它们当作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和手段,而应像尊重人的天赋价值一样 尊重动物的天赋价值,尊重它们基于天赋价值的道德权利。 琴j 奥波德提出建立大鲍伦理学这门新兴伦理学分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 改变传统的价值观,传统自然保护政策总是用经济尺度来代替伦理尺度,全然不 考虑大地的内在价值,人们只是从经济学的尺度对自然进行价值评价。利奥波德 认为,缺少经济价值不仅是许多生物神群的特征,而且是许多生物群落的特征 例如有些树种,它们生长慢或木质差,作为原木收获商业价值不高;如,沼泽、 泥塘、荒地等生物群落,虽然它们对人类而言是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是,这是 许多野生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地方。如果只从经济利益考虑,排干沼泽 地,把它改为农田,可以增加谷物的收获,但却破坏了这个沼泽区的生态系统, 结果迫使那些世代栖居此处的野生动物迁离。人们不懂得,。这沼泽的最终价值 是荒野”,迫使一个应该保留其荒野价值的沼泽产生经济价值,结果自然是搬起 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以单一的经济私利为目标,任意毁掉那没有商业价值的物 种和生物群落,那就恰恰毁掉了大地系统的完整性,毁掉了地维持生命的完善功 能。猁奥波德试图建立一种符合经济、生态、伦理和审美的多价值评价体系。 其大地伦理学思想,虽然已经预示了自然价值的存在,但其表述还需要进一步完 善。他的思想为罗尔斯顿所继承和发展。 深层生态学是西方环境伦理学中的一种最为激进的深层环境主义理论,由奈 斯于1 9 7 3 年在其浅层生态运动和深层、长远的生态运动:一个概要一文中 。【澳】辛格;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裁哲学译丛 ,1 9 9 4 年第4 期 2 杨通避:走向深层的环保钆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年版。第9 0 页 3 雷毅:生态伦理学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3 5 1 3 6 页 4 嗣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中心主义耶境伦理学评斩 指出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原则是深层生态学的一条基本性准则,它源于生态学的一 仓基本前提,即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物种都担负着自己独特钓功铯,雨无价值上 的高低贵贱。一切生名体都具有内在目的性,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平等的地位, 没有等级差别。人类不过是众多扬种中的一种,在自然的整体生态关系中,既不 比其他物种高贵,也不比其他物种更坏。因此,人在生态系统中并无优于其他存 在物的天赋特权,。人和自然存在物都是生态系统无缝之网上的一个节 自然价值论的代表人物、著名的环境伦理学家、美国学者罗尔斯顿认为,在 自然价值领域里,“价值是这样种东西,它能够创造出有裂于有机体鳃差异。 使生态系统丰富起来,变得更加美丽、多样化、和谐、复杂“作为大自然长期 进化的果实,价值是一种财富,就像有钒体和进化的生态系统。,。价值就是自 然物身上所具有的那些创造性属性,价值是进化的生态系统内在具有的属 性4 。他认为,价值并非只是人的产物,价值具有自然性质,是由它的结构决 定的,因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关于自然价值阐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美国哲学家诺顿 指出:“环境伦理学家中的道德论者试图从生物中找到一种独立于人类评价 活动的价值。他们这样做,是忘了对任何事物的评价中最基本的一点,即评价活 动总是由一个有意识的评价者进行的。只有人类毖作为谔俊活动的差体“ 1 日本学者岩佐茂认为,“承认人以外的存在物也具有固有的价值与权利是一个 似是而非的问题。”住粑价值观点分为三静立场:( 1 ) 认为价值是独立于入的 客观存在的一种属性;( 2 ) 认为价值以人的评价意识为媒介而成立;( 3 ) 认为 价值是在主体( 人) 和客体( 物) 的关系中成立他从第三种立场出发认为,自 然具有价值是因为其特征对人这一主体有用,而与人的存在无关的所谓自然界固 有的价值是不存在的承认自然的固有价值将会导致人类在历史上形成的、极具 人格特征的概念的严重混乱5 , 关于自然权利的问题,是否承认自然权利是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 。雷毅:生态伦理学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7 0 页 2 【美l 罗尔舾顿:环境伦理擘 。中唇社会科学出版扯。2 0 年鹱焦,页。 同上,译者前言簿1 0 页 4 余正紫: 生卷智慧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联,第1 2 2 1 2 5 页 【日】岩佐茂:( 环境的思想 ,中央编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0 1 一1 0 2 页 5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佗理学评析 分水岭。因为默迪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已突破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肯定了自 然的内在价值,“对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未必就要求只有入是所有价值的源 泉,也不拒绝相信自然之物的内在价值。”默迪却不承认自然权利的存在,“如果 我们相信所有物种有平等权利,那么就没有任何物种应该在遗传学方面受到控制, 或者是为了其它物种的福利而被杀死。“ 自然中心主义不仅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同时提出自然权利的主张。这一主 张承认人之外的自然物都有与人绝对平等的权刹。它涵盖了动物权茅解放论、 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等学说,而这些学说的不同仅在于把权利赋予自然 存在物的不同层面动物解放论的代表辛格认为,我们应当把。平等地关心所有 当事人钧利益”这一伦理原则扩展到动物身上去。动物权利论的代表雷根也认为, “理性不是情感,就迫使我们承认,这些动物也拥有同等的天赋价值。而且由 于这一点,它们也有获得尊重的平等权利。”2 深生态学家阿兰纳斯主张一切生 命有与人绝对平等的权利,“每一种生命形式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发挥其正常功能 的权利。或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纳什认为,从最基本的层面讲,权利是一 种生存权利,是维持生存的生命所具有的权利,即天赋的权利。生态伦理学关于 权耐的概念,主要是最基本的层面和伦理学意义上的。罗尔斯顿指出:“生存权, 从生物学上讲,是指为了生存适应性配合的权利因此,人类允许物种的存在和 进化,才是公正的。”有关自然权利是否存在的问题,争论不仅存在子人类中心 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之间,就是在自然中心主义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叶平 也提出人类应尊重生物生存、自主、生态安全的权利,并把这视为人类生态文明 的新进展。王晓华认为伦理学有两次根本性转折:第一次是“从敬畏神灵到敬侵 人类”,第二次是“从敬畏人类到敬畏万物”并在最后指出:“在未来的时代里, 人们将意识到敬畏万物是入必须服从的绝对命令。经过一条漫长的文明之路后。 人类将恢复敬畏万物这个古老的信仰,不是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权宜之计,而是 彻底的拯救之路,由此进入更高的文明阶段。” 日本学者岩佐茂认为,“权科是通过由作为人,并象人那样生存的人们的运 【荑1 默迪: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 章建刚译载哲学译丛 ,1 9 9 9 年第2 期 2 【美】雷根:关于动物权利的激进的平等主义观点 ,杨通迸译,载哲学译丛 ,1 9 9 9 年第4 期。 3 【美1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扬通进译,青岛出版社,1 9 9 9 年舨,第1 7 7 页 4 同上,第1 3 1 7 页 王硗华:建构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大伦理学,袭深# q 大学学报 ,1 9 9 9 年第2 期 6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谭析 动被提出,通过其正当性得到社会承认,而被逐渐获得、扩大、形成的”,而“那 种试图把由人的权利发展而来的权利概念扩展到人以外的东西上去的做法,不管 其意图如何,都会带来权利概念的暖昧化、相对化,从维护和发展人权的角度来 看,权利概念的泛滥化和相对化,无论如何是有害无益的。“甚至罗尔斯顿都指 出,环境伦理学家最好停止使用作为名词的“t i g h t ”( 权利) ,因为这一概念表示 的并不是某种存在于荒野中的动物身上的属性;而是用来表示道德代理人的某些 行为的属性。总之,在环境伦理学中,对我们最有帮助、具有导向作用的基本词 还是“价值”,从价值中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人对自然的义务和关怀。这说明在自 然中心主义内部关于是否使用自然权利问题本身也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 我国学者余谋昌教授继承和发挥了罗尔斯顿的观点,他认为,所谓自然价值 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它对人和其他生命的生存有意汉,满足人和其他生 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是它自身的生存,保持地球基本过程的健全发展。前者 就是自然的外在价值,后者就是自然的内在价值。j 我国学者叶平教授认为,自 然价值是一个实体或属性概念,表示自然界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成果,是指自然 界所固有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价值是生物圈的生物进化过程、结构关系和属 性,不是人类的独有物不仅人类社会有价值关系,地球生物共同体( 包括人类) 也有价值关系。不仅人类能创造价值,其他生物、生态系统也能创造价值,而且 后者更为根本。不是我们创造了它们,而是它们创造了我们人类”。我国学者 刘湘溶教授认为,自然价值是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价值。 这种价值的根据是自然物的“存在”,。自然之物的存在本身即代表了它们的价值, 自然之物的价值就在于存在本身”。我国学者余正荣教授认为,在自然价值领 域,价值是指自组织系统的本质特性,是自组织系统在进化过程中“有目的地” 维持自己丽固定在稳态结构中的成果,以及它舄更高水平发展的超越性活动。 傅华认为,。西方学者所谓的没有人在场,大自然只是一片价值空场的 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人类具有评价意识,是全部价值之源8 ;“价值这个概念不 能运用到非人类社会的领域,在动物与动物之问、动物与植物之阔、植物与植物 。旧】岩佐茂:环境的思想 ,中央编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9 9 页 2 余谋昌;惩罚中的醒悟,广东教育出版杜,1 9 9 5 年版第1 3 页 叶平;菲人类的生态权利,载道德与文明2 0 0 0 年第l 期 刘湘溶:生态伦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蜘页 5 余正荣:自然的自身价值及其对人类价值的承裁,裁自然辩证法研究,t 9 9 6 年第2 期 7 河海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 之间乃至动植物与其他一切自然物之间,都不存在价值关系”;“离开人和人对 自然界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就既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区分主体和客体就毫无意 义自然物不能成为价值主体”;“在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主体只能 是入,必定是人,而决不能是其他的生命形式,更不能是物。自然物无论具有什 么价值,都是相对人而言的,人永远是自然价值的主体,自然永远是客体“国 内学者、发展伦理学代表人物刘福森教授认为,价值作为主体对客体评价的“后 果”是在评价中形成的,是依赖于人类评价者的,说。自然物的价值不依赖于人 类评价者”是不正确的,因为只有人才具有主体性2 博华:生态伦理学研究华夏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8 2 1 8 3 页 2 刘福舞: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载中国社会科学 ,1 9 9 7 年第3 期 8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 第二章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产生与演进分析 考察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产生的现实缘由和理论背景,了解其演进的历 程,把握其主要思想和内涵,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它的逻辑脉络,找出其理论的合 理和不足,超越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无疑奠定了基础。 2 1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产生 任何- - i 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现实缘由和文化动因,它不可能从 天而降,也不可能凭空捏造。它之所以能在1 8 世纪至2 0 世纪萌芽、诞生,2 0 世纪中叶蓬勃发展,是有着残酷的现实缘由和深刻的文化原因,自然中心主义与 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伴随着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环境伦理 学的产生背景也就是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产生背景,二者的产生过程是同 时的。下面从现实缘由和文化动因来阐述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产生。 2 1 1 现实缘由 生态伦理思想形成的根本缘由在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而促成它产 生的现实缘由则主要有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工业社会的精神失落。 生态危机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概念,主要是指人类不正当不合理的活动, 导致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危及到人类生存的现象。它包括资源危机、 环境危机和人口危机三个方面。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经济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压力正在超过自然所能承载 的极限。自然资源迅速耗减甚至枯竭,如森林资源持续不足,草场资源严重退化, 淡水资源日显匮乏,土地资源日益恶化,物种资源不断减少,矿产资源几乎耗竭。 人类所面临的已是一个满目疮痍、不堪重负的星球。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但那是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未被破坏,尚未构成“困境”, 工业革命以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化学药物污 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环境危机就是一个标志:在生命和它周围事 物之间精心雕琢起来的完美的适应开始发生损伤了。由于一种生物和另一种生物 q 河海大学硕:b 学位论文 自然中,b 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 之间的联系,以及所有生物和其他生物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开始中断,因此维持 着整体的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也开始动摇了,而且,在某些地方已经停止。 这意味着人的生命存在有可能被孤立了,我们既难以从自然中摄取维持机体存在 的废弃物。这样一来,人类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就难以完成。”1 入口危机即人口问题,它包括人口数量过大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两方面。就 人e l 数量而言,尽管世界上少数地区的出生率近年有所下降,但是全球性的人口 爆炸仍在继续,这种继续是以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增加两种方式进行的。人口的 巨大增长使全球人口问题丛生,如人均资源占有量下降,生态失衡,南北贫富差 距增大等等。同时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人口危机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它 们形成了相互反馈并促使彼此更加恶化的恶性循环。 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带来了物质的富裕,生活的奢靡,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环 境危机、资源危机和人口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后果日益明显,受到的 谴责也越来越多。生态困境与精神失落是现代人的双重问题,互为因果。如果说 全球面临的生态困境是环境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现实缘由,那么工业社会的 精神失落就是主观现实缘由。工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许多人类奇迹,马克思就曾 说过: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所创造 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同时也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与社会的疏离、与上 帝的疏离等现代人的三重疏离,在人获得外在利益的时候,人的道德、人的尊严 也失落了。换句话说,人们在失去自己家园的时候,也在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 马克斯韦伯指出:“近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动力首先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活 动的资本额的来源问题,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问题。不管什么地方, 只要资本主义精神出现并表现出来,它就会创造出自己的资本和货币供给作为达 到自身目的的手段,相反的情况则是违背事实的。”也就是说,先有了资本主义 精神的人,然后才逐渐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韦伯所概括的新 教伦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曾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但是随着 宗教感召力的减弱,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逐渐摆脱摒弃了新教伦理。“资本主义 的文化正当性( 如果不是道德正当性的话) 已经由享乐主义取代,即以快乐为生 活方式。”2 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集中体现在消费主义文化上。这种以消费形式获 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江西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2 3 页。 2 【美】丹尼尔j l l 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6 8 页 i o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 取享乐的新的生活方式,产生于美国。二战后开始富裕的美国,通过各种措施助 长消费主义文化,鼓励人们去消费,“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 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 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 坏、更换或扔掉。”1 这种消费主义文化带来了工业文明的失落,同时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 转变。然而,“对这个巨大转变的悲剧性嘲弄在于消费者社会的历史性兴起对于 损害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却并没有给人民带来一种满意的生活。”由消费主义文 化所带来的工业社会的精神失落,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全球环境恶化的深层原 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引发了人们关心自然的伦理思考,生态伦理思想正是 基于这种现实缘由而产生和发展的。西方生态伦理学家始终坚信,要改善人与自 然的关系,科学的进步、法律的健全、重新的组织的工业、新的协议、环境税和 群众运动都能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但最终,维持使人类持续的环境将要求 我们改变我们的价值观。 2 1 2 文化动因 实际上,“一门学科沿什么路线、朝什么方向发展并不取决于创始人的初衷, 也不是任何学术权威或团体所能框定的。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出需要解答的新课题 ( 社会环境) ;人类科学系统功能的升级,也不断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性( 科学环境) 。任何一支科学支流都不是在封闭的河道里向前流动的,所以一 门学科的形态如何发展变化,它的思维空间开拓到什么程度,只能取决于这一学 科( 主体) 与环境( 社会环境、科学环境) 相互关系的机制。”3 就生态伦理学而言,它所提出的许多观点从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念来看,似乎 有些荒谬,但从整个文化的相关性来看,这些观点的提出绝不是随意的,而是有 一定的理论背景的。具体来说,生态伦理学一系列理论观点正处于现代西方哲学 的后现代转向。具体来说,生态伦理学一系列理论观点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后现代 转向、伦理学的当代转向密切相关,同时,它也与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紧密相联。 【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毕聿译,吉林人们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7 页。 2 同上第8 页 3 陈敏豪: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武汉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4 1 5 页 1 1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 一、现代西方哲学相对于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后现代的转向。后现 代主义是西方2 0 世纪6 0 年代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在艺术、文学、美学、社会学 和哲学等领域中兴起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基 础。其主要思想观点是:反对二元论、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本质主义、普遍主 义、决定论、主体主义,宣扬鼓吹多元论、差异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现代哲 学的下列主张,促成了生态伦理学的诞生:第一,反对理性主义和主体主义。理 性主义主张理性之上,科学万能,逻辑方法绝对无误,即把理性作为世界的本体 和最根本的存在。在理性的引导下,人类社会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科学技术飞速 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人们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理性在人们心臣中 的位置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可惜的是好景不长,传统的理性主义达到历史 巅峰后就逐步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把世界的本体和人 的本质归结为生命、意志、欲望、直觉、无意识、情感和人格等非理性精神现象。 理性主义的破产也伴随着主体主义的瓦解。整个近代以来,传统哲学认为:人之 为人是因为人有“主体性”,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始,到康德的先验的 哲学基础,再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主体性一直是哲学家们共同的逻辑出发 点。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否认存在人之为人的共同的“主体性”,他们强调人的异 质性、差别性,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通约的。后现代的思想都贯穿着这 样的一个中心:反对主体主义,即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人的主体地位不 能通过自封而取得,更不能通过剥夺其它存在物的权利来维护,人的主体地位是 由与其“共在”的事物所赋予的,即人应当“诗意”地居住在大地,成为大地的 看护者。第二,反对心物二元论。二元论是指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社会与 自然、人与世界相分离相对立的一种观点。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开始,二元论得 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后现代主义认为,二元论或机械世界观是近代西方哲学的根 本特征,也是造成现代文化中“心”与“身”、物质与意识、自然与人类、科技 知识与人文知识、事实与价值、经济与道德截然二分,乃是根本对立的哲学之根, 同时也是现代人类困境产生和出现的深层理论根源。因为“哲学本体论上的二元 论或机械主义,知识上的实证主义或唯科学主义,以及人文主义学术的边缘化和 畸形,必然导致世界的“祛魅”,导致人文价值被遮蔽和贬损。”因此,克服现 朱红文:二元论,实证主义与世界的祛魅 ,载求索 ,2 0 0 1 年第4 期。 1 2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 代的一切弊端的根本在于克服这种传统的二元论。在海德格尔看来,为了能消除 人类中心主义,根本的出路是能摆脱现代主客二分的思想传统,在思想上重返古 代主客不分的圆融境晃。 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所呈现的这种后现代趋势直接为伦理学的理论形态的 转换提供了理论前提。首先,现代西方哲学对理性主义、主体主义、形而上学、 二元论、机械论、科学至上论的批判,都直接构成了生态伦理学理论的重要支点, 为生态伦理学提出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思想奠定了直接的理论基 础。其次,现代西方哲学在转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价值关 怀和忧患意识也为生态伦理学所汲取。再次,现代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 许多观点也对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启迪作用。总之,生态伦理学 的崛起应当是现代伦理学转向的一脉,或者说它是现代西方思想实现新的转向条 件下的产物。因为生态伦理学的目标既不是要单纯地为人们重新设定规范,也不 是在更大范围放纵个人,而是力求将人的生存与道德要求相结合,在共同的责任 面前通过对话、协商形成对整个人类都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二、现代自然科学对生态伦理学的诞生的作用。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 学的发展却总是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生态科学、系统科学的迅猛发展 为生态伦理的产生和发展做了观念上和方法论上的必要准备。生态学是生态伦理 学产生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生态科学提供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论思想, 以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框架为现代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当 生态学发展到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层次时,就已经具有了哲学的性质 和资格,它已经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具有了世界观、道 德观和价值观的性质。”1 生态自然观认为,“现实中的一切单位都是内在联系着 的,所有单位或个体都是由关系构成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关系网络,从而使事物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事物都包含在 这个整体的关系网之中,整体关系网中任何一个网结发生变化,都将通过网络而 影响其他事物的变化。生态科学使我们了解到,人类生存的空间地球实在太脆弱 了。有人曾把地球比作是一列火车,我们每一代人都是这列车上的乘客,每代人 1 余正荣:生态智慧论,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4 i 页。 2 【美】大卫格里棼: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马季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3 7 页 1 3 河海大学硕:e 学位论文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 下车时都会在火车上留下许多垃圾,这些垃圾越来越多,总有一天火车的空间将 容纳不下人类留下的垃圾总量而发生危险。正如史蒂文森所言:“我们都是一艘 脆弱的太空船上的乘客,作着同一的旅程。我们依赖它有限的水分及土壤生存, 与它存亡与共。”1 系统科学对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系统科学认 为世界本来是非线性的、复杂的,只有以复杂性的方法才能真正揭示世界的本质。 现代系统科学对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第一,系统科学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改变了人 们关于世界的图景。系统科学揭示,自然界整体上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不 断演化的、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在系统科学的视野中,世界是有生命和自主性 的,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须 臾不能离开外界环境而存在。同时,人必须把自己融入自然界才能真正的认识自 然界,才能改变传统观念对我们思想的束缚。因此,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促进 了生态伦理学的诞生。第二,系统科学强烈地冲击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 说系统科学改变了人们关于世界的图景,其实世界的本来面目并没有改变,改变 的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原先认为世界应该是机械的、僵化的、没有联 系的、没有组织的和没有价值的,而系统科学则把世界看成生动的、相互联系的、 有组织的、有内在价值的有机整体。正是因为系统科学把世界看成是有机的联系 的整体,而且生态伦理学也是主张整体思维,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所以说系统 科学与生态伦理思想不谋而合。总之,现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为生态伦理学产 生和发展提供了适合生长的土壤,而现实的需要又为它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从这 个角度来说,生态伦理学的产生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历史 进步性。 2 2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演进 2 2 1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孕育 环境伦理学思想的历史非常悠久,实际上在传统伦理思想的起点上就有生态 方炳林:生态环境与教育 ,台湾维新书局,1 9 8 1 年版,第4 页。 1 4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 环境伦理的思想的萌芽,原始的“万物有灵论”不正是代表着一种万物平等的观 念吗?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们都已经有了这种思想。美国人纳什就指出:“在 西方思想的大潮中,也存在着另一股对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挑战的娟娟细流, 它的部分源头活水是希腊罗马的这样一种传统观念:动物是自然状态的组成 部分和自然法的主体。尽管基督教削弱了广延共同体的理想,但是这种观念在欧 洲思想中却生生不息。“但是,我们要想回答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究竟是什 么时候产生的? 并不是主观任意的回答,而是要有客观限定的。也就是说人们只 有在客观的现实生活中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顾人类思想史,我们总能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