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二元论的解构与跨越——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二元论的解构与跨越——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二元论的解构与跨越——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二元论的解构与跨越——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二元论的解构与跨越——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奠里斯梅洛一庞蒂( 1 9 0 8 1 9 6 1 ) 是法兰西学院教授、2 0 世纪法国最有影 响力的哲学家之。他是当代现象学思潮中的重要人物,是现象学从“德国阶段” 向“法国阶段”转向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很好地解释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同时 电发展了自己的独特的现象学“知觉现象学”。这一现象学受存在主义的影 响,强调身体的“在世”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我、世界和他人的辩证关系。 梅洛一庞蒂通过身体与世界的内在交往关系,去克服传统哲学中的主客、身心二 元分立倾向,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身体”在他的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试图通过对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理论的考察来阐明其身体理论超越二元论的 意义所在。 本文以梅洛庞蒂对二元论的批判为核心线索,对梅洛一庞蒂的身体概念和 身体理论进行了梳理,并给以简要的评论。本文大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即第一章) 探讨梅洛一庞蒂身体理论的哲学背景。这一部分阐述 了传统哲学中二元论倾向的产生和发展,并分析了胡塞尔等经典现象学家x 寸- - - 元 论的批判,以此指明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理论是对二元论的批判的批判。 第二部分( 即第二章) 是梅洛一庞蒂身体理论的哲学界定。这一部分又分为 两个部分,对应于梅洛一庞蒂身体理论的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部分( 第一节) 讨 论其前期身体理论,在这一时期,梅洛庞蒂将主体看作是前反思的身体主体, 并通过身体一主体及其两义性来解构二元论;第二部分( 第二节) 讨论了梅洛一 庞蒂后期的身体理论,在这一时期,梅洛一庞蒂为克服早期理论的不足,提出了 肉体及其可逆性交错性的理论,以真正超越二元论并达到主客的辩证统一。 第三部分( 即第三章) 是对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理论及其对二元论的批判的简 评,探讨了这一理论对于克服二元论的重要性所在。 关键词:二元论,身体,身体一主体, 肉体 a b s t r a c t m a u r i c em e r l e a u - p o n t y ( 1 9 0 8 1 2 6 1 ) w a sap r o f e s s o ro ft h ec o l l e g ed ef r a n c e a n do n eo ft h em o s ti n f l u e n t i a lf r e n c hp h i l o s o p h e r si n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h ep l a y e da n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m o d e r np h e n o m e n o l o g i c a it r e n d h ew a s c r u c i a l 抽t h ec o u r s eo ft h e p h e n o m e n o l o g i c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 “p e r i o di ng e r m a n t o “p e r i o d i nf r a n c e ”h e g a v e a g o o de x p l a n a t i o n t oh u s s e r l s p h e n o m e n o l o g y a n d d e v e l o p e d h i so w n d i s t i n c t i v e p h e n o m e n 0 1 0 9 y t h e p h e n o m e n o l o g y o f p e r c e p t i o n ,t h i s p h e n o m e n o l o g yw a sd e e p l y i n f l u e n c e db y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a n dt h u s e m p h a s i z e dt h e b e i n g - i n - t h e w o r l do ft h eb o d y ,o nb a s i so fw h i c hh ee s t a b l i s h e dd i a l e c t i cr e l a t i o n s a m o n ge g o ,w o r l da n do t h e r s m e r l e a u p o n t ya t t e m p t e dt oo v e r c o m et h ed i c h o t o m y b e t w e e ns u b j e c ta n do b j e c t ,b o d ya n ds o u li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p h i l o s o p h i e s ,t h r o u g h i n t e r n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b o d ya n dt h ew o r l d ,i no r d e rt or e a c ht h ed i a l e c t i c u n i t y o ft h et w o t h ec o n c e p t o f b o d y p l a y e d a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h i s p h i l o s o p h y t h i sp a p e r t r i e st ou n c o v e rt h e i m p o r t a n c c o fh i s b o d yt h e o r y i n 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o v e rd u a l i s m ,b yas y s t e m a t i c a li n v e s t i g a t j nt oh i st h e o r y c l u e db yc r i t i c i s mt od u a l i s m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b o d yt h e o r ya n dm a k e s s o m eb r i e fc o m m e n t so ni t t h i sp a p e r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a r t s p a r t l ( c h a p t e r l i n t e x t ) m a k e s ar e s e a r c ho n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s o f m e r l e a u p o n t y sb o d yt h e o r ya n dg i v e s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d u a l i s m se m e r g e n c e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p a r ta l s oe x p o u n d sc l a s s i c a lp h e n o 明e n o 】o g j s t c r i t i q u e s1 0 d u a l i s m ,a n dt h e n d i s c l o s e st h a t m e r l e a n - p o n t y sb o d yt h e o r y i s a “c r i t i q u e t o c r i t i q u e ” p a r t2 ( c h a p t e r 2i nt e x t ) f o c u s e so ni n t e r p r e t i n gt h eb o d yt h e o r y t h i sp a r ti s 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s e c t i o n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w op e r i o d so ft h eb o d yt h e o r y s e c t i o n1 l b c u s e so nh i se a r l yb o d yt h e o r y i nt h i ss e c t i o n ,m e r l e a t p o n t yl o o k e do ns u b je c ta sa p r e - r e f l e c t i v eb o d y - s u b j e c ta n dt r i e dt od e c o n s t r u c t sd u a l i s mb yt h eb o d y - s u b j e c ta n d i t s a m b i g u i t y s e c t i o n 2f o c u s e so nh i sl a t e r b o d yt h e o r y i n t h i s s e c t i o n , m e r l e a u - p o n t yr a i s e dat h e o r yo ff l e s ha n di t sr e v e r s i b i l i t y c h i a s m ,s o t h a td u a l i s m c a r lb eg e n u i n e l ye x c e e d e d ,a n du n i t yo n u b j e c ta n d o b j e c t c a nb er e a c h e d p a r t3 ( c h a p t e r 3i nt e x t ) i sb r i e fc o m m e n t so nm e r l e a u - p o n t y sb o d yt h e o r ya n d i t sc r i t i q u et od u a l i s m ,a n dt r i e st op o i n to u tt h eg e n u i n ei m p o r t a n c eo f t h et h e o r yf o r t r a f l s c e n d e n c eo v e rd u a l i s m k e yw o r d s :d u a l i s m ,b o d y ,b o d y s u b j e c t ,f l e s h 二元论的解构与跨越 简析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理论 梅洛一庞蒂在国内一般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家,他 通常被看作是胡塞尔现象学最好的解释者和发挥者,在谈到他的重要性时,很多 学者都认为在当代法国思想界,他的地位仅次于萨特,甚至并不低于与萨特。但 实际上梅洛一庞蒂及其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远没有被阐明,在国内,他没有受到 应有的重视,也很少像其他的重要哲学家那样被认真的研究过。杨大春在梅洛 一庞蒂研究状况述评里指出:国内“至今尚无一部关于梅洛一庞蒂思想的专著 出版”1 ,而即使“专门论述现象学的著作都没有关于梅洛一庞蒂的章节,绝大 多数甚至没有提到梅洛一庞蒂之名,就连提到梅洛一庞蒂名字的相关论文电非常 少。在梅洛一庞蒂的著作的翻译出版方面,已有知觉现象学、哲学赞词、 知:觉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学结沦、眼与心等著作的中译本出现,但还有很多 重要的著作( 如早期重要著作行为的结构、晚期的代表作可见与不可见) 尚未译成中文。这电许是因为他的著作晦涩艰深,电许是因为他在中国学界处于 一个尴尬的境地:萨特的研究热潮已经过去,大家所关注的已是存在主义以后的 后现代主义,同为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梅洛一庞蒂的思想就在“后浪推前浪”中 湮没了。而在国外,梅洛一庞蒂的研究正在升温,而且不光在哲学领域,在社会 政治( 如女权主义) 、美学、教育学等众多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论及 梅洛一庞蒂和他的“身体”概念,并用身体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现在已有很 多这方面的著述出版、发表。也许是在阅读这些著述的过程中我萌发了撰写此文 的念头,也许是国内外研究的巨大差距使我更迫切地想去解开梅洛一庞蒂哲学之 谜。而要解开这个谜,并真正确立梅洛一庞蒂应有的重要性,则必须从他的身体 理论着手,因为身体理论是梅洛一庞蒂哲学的核心,是厘定梅洛一庞蒂的庞杂的 哲学思想的唯一途径。在他的身体概念未被阐明前,其哲学的意义就不可能被真 正的指明。 本文就试图通过对梅洛一庞蒂身体理论及其对传统哲学和二元论的批判的 分析,来阐明其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真正的重要性之所在。 第一章梅洛一庞蒂身体理论的哲学背景:从二元论到身体现象学 西方哲学传统中有一种基本的倾向,即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或,心灵与身 体是分离的,它们是分立的两元。这一倾向就是著名的身心二元分立倾向,不论 是唯物主义、客观主义、经验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理智主义都有这样的倾向, 因为前者首先认可了对象世界的外在性,并认为意识是对对象世界的反映,意识 站在对象世界的对面,这样就造成了意识及其对象的不可跨越的分立,而后者则 认定自我意识的先在性,并由它创生了世界的对象性,这样自我与世界还是分离 的。在梅洛一庞蒂看来,传统西方哲学的很多问题和弊病都源于这些哲学中的身 心二元分立前提和倾向,而西方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即主客二元关系问题) 电与 身心二元论密切相关。故要克服传统哲学的弊病并解决哲学的根本问题,就必先 要分析和解决二元论问题。因此,身心二元论就成为梅洛一庞蒂身体理论的哲学 背景,他的身体理论便建立在对身一d - - - 元论的批判之上。而其他些现象学家亦 对身体二元论提出了批判,这些批判电是他的身体理论即身体现象学的哲学背 景,而它的身体现象学亦成为对二元论的批判的批判。 西方哲学中的身一d - - 元论思想,起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苏格拉底首先将 人分成灵魂、肉体,两者组台成为人。苏格拉底强调了“灵魂”的重要性,认为 灵魂比肉体更为重要,他认为“灵魂”具有理性的本质,只有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柏拉图则进一步指出,当灵魂离开肉体独立存在时,就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及 至近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更是将身一d - - 元分立的思想推向极至,在笛卡尔 那里,心灵和身体是两种不同的实体,它们在逻辑上泾渭分明,在因果关系上互 相独立。笛卡尔的思想对现象学在内的后世哲学的影响很大,胡塞尔与其他经典 现象学家都试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 胡塞尔接受了布伦塔诺的意向性学说,并对其进行了现象学的改造和发展, 使其成为现象学解决心灵和物质、意识和世界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胡塞尔试图 通过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来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他的现象学悬置只是悬置了 客观存在和笛卡尔的心理学的自我,因而最终得出世界是由先验自我构成的。而 作为意识的先验自我在其自身中构造出意向对象,意向对象是外在于意识的,这 样心物、心身依然是分立的。 萨特也反对传统哲学和笛卡尔的身一d - - 元论,他认为身心只是人的存在的两 面,同属于人的整体。萨特的现象学本体论试图超越二元论,但其本身也是一种 二元论,因为他的身体和心灵( 意识) 的统一是建立在主体性( 自为) 之上的。 而这种主体性( 自为) 实质上就是笛卡尔式的自我,故其身体和意识统一于人的 存在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身心统一于自我,或者说身体就是意识。这里萨特强调 的是身体统摄于意识,故身心依然是分立的。其身心属人的实在的两面的观点也 预设了主体性( 自为) 与对象( 自在) 的二元对立。尽管萨特的二元论与笛卡尔 的二元论已有很大不同,其身心、主客的结构也要“复杂得多”3 ,但其思想与 胡塞尔的现象学有共同之处:即都认为对象( 客体) 及其意义是由主体( 自我或 自为) 建构出来的。胡塞尔强调先验自我在自身中构造世界,而萨特则认为身心 统一于自我,身体统摄于意识,实质上电是强调自我( 自为) 的先在性,这与胡 塞尔的先验自我如出一辙。 海德格尔则离开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转向此在的现象学,力图从生存论 的层面上来解决传统身一0 二元论问题。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部忽视了作为人的 此在的存在,传统哲学将注意力放在了“在者”,而忽视了存者之在。他认为耍 克服身心二元论,就必须放弃胡塞尔式的先验自我,而回到对此在( 人) 的在世 的关切上来。现象学的面向实事本身,就是要面向在者之在和此在的在世。海德 恪尔通过此在在世的生存论分析,构筑此在与他人、世界的关系,提出世界是一 个意蕴整体,此在与他人共同在世,由此来消解主客分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现 象学比起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是一大突破,但由于其过于强调此在和自我的存 在( 其晚年更关注普遍的在者之在) ,故同样地认可了自我( 主体) 对于客体( 他 人、世界) 的优越性,“最终仍从此在的主体性出发回到了主体形而上学”4 。 在身心二元论问题上,梅洛一庞蒂反对胡塞尔和萨特单纯诉诸主体性的作 法,而认为人( 主体) 是通过有所体验的身体向他人、世界开放的。这个身体是 一种有意向的身体,“它既是能够主动感知的身体,又是可以被感知的身体”5 。 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精神意识,而是一种生:薛方式,即“在世界之中”6 。由此看 来,梅洛一庞蒂的现象学的方向在一定的意义上正是海德格尔的努力方向,他在 知觉现象学的前言巾说:“现象学还原是一种存在主义哲学的还原:海德格 尔的t n d e r w e l t s e i n ( 在一世界中一存在) 只出现在现象学还原的基础上。” 7 海德格尔放弃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方法,而梅洛一庞蒂则希望建立种保持 胡塞尔思想原则又能克服笛卡尔式二元论的现象学。他认为,现象学的任务不是 研究主体如何在自身中构建世界,而是描述世界如何与身体交涉并呈现给身体, 这电是其代表作知觉现象学的主要任务。故梅洛一庞蒂所要实现的现象学是 一种不同于胡塞尔先验主体现象学的身体的现象学。 第二章梅洛一庞蒂身体理论初探 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理论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 以知觉现象学为主要 著作) ,他试图恢复知觉世界并确立前反思的主体的首要性,在这个阶段,他强 调身体这一主体比对象性的反思更重要,并试图以这一身体一主体理论来克服传 统哲学的二元分立的倾向;后期,( 以可见与不可见和世界的散文为代 表) ,他将重点转变到了对肉体及其交错性的研究上来。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理论 也从早期肉身化的身体一主体及两义性理论转变成为后期的肉体及其交错性 可逆性理论。 第一节前期身体理论:身体一主体两义性 一、身体一主体 l 、身体和梅洛一庞蒂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知觉现象学试图唤醒我们对于“在世界之中”的身体经验的认识,并以 此超越二元论。这个身体并不是一个外部物理的系统,而是一种内在的动态综合, 因而具有一种内在的能力。身体通过这种内在能力向世界投射( p r o j e c t ) ,世界 在身体的投射中勾勒出自身的基本轮廓,同时在世界中,身体不断地实现了自己 的内在能力。可见身体和世界并不是孤立的、分离的,身体与世界之间有一种内 部联系,正是在这种内部关联中,意义才得以显现,现象才成为可能。在这种内 部关联中我们发现身体本身不是主观的意见,也不是纯粹客观的对象。它具有一 种模棱两可性,并且这种固有的模棱两可的存在方式并不局限于身体,它已经扩 展到了整体知觉世界,也就是说,不仅是身体,事物和他人电是为我们而存在的。 故事物和他人不是纯粹自在的,而我们对事物和他人的意识也不是纯粹的自为, 它与前反思的生活世界处于莫名的动态互动中。知觉的对象不是一个即将出场的 存在,而是前个人的身体化经验的一极( 身体一世界构成具有内部关涉性的两 极) 。以上的分析表明了知觉不能同它的对象相分离,当我知觉某物时,知觉行 为的自身结构已经隐含了该物的存在。该物的存在是通过身体与世界之间的内部 关联陛实现的,它非主非客,是沟通两者的桥梁。梅洛一庞蒂试图通过身体一世 界来摆脱笛卡尔式的主客分立的尴尬境地。笛卡尔认为我们的知觉是独立于外部 对象的,我思是不容置疑的,而外部对象是存疑的,而梅洛一庞蒂将对象( 包括 事物和他人) 统摄于身体一世界的内部关联中,以避免主客的二元分立。 梅洛一庞蒂认为身体和世界处于一种内在关联中,并以此对传统哲学的两种 基本倾向进行了批判。这两种倾向一种是笛卡尔式的理智主义,另一种是经验主 义和客观主义。理智主义忽视了我们所处的形势,因此也就忽视了我们构建意义 的自我反思的内在属性和真正本质。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讲道:“假 如不是我偶然从一个窗口看街上过路的人,在我看见他们的时候,我不能不说我 看见了一些人,可是我从窗口看见了什么呢? 无非是一些帽子和大衣,而帽 子和大衣遮盖下的可能是一些幽灵或者是一些伪装的人,不过我判断这是一 些真实的人,这样,单凭我心里的判断能力我就了解我以为是由我眼睛看见的东 西。”8 笛卡尔在这里认为,我们认为事物存在并不是因为我们真正地“看”到了 事物,而是因为精神性的自我能判断事物的存在。笛卡尔在这里强调了精神的优 先性,而梅洛一庞蒂反对这种观点。梅洛一庞蒂认为这对知觉经验( 在这里是 “看”) 是很不公平的,并且这样来就不能真正阐明事物存在的意义。上面的 例子中笛卡尔假定了帽子和大衣的意义判断,即从心理层面假定了它们是真正的 人,而没有通过主体( 身体) 的知觉去分析事物的存在及其意义。这种典型的理 智主义的观点忽略了我们的切身情势,即身体与世界、行为与对象的内在关联的 情势,因而就将世界抛离身体及其视野,事物的存在的意义也就不能被阐明。 梅洛一庞蒂认为经验主义也忽略了对象和行为之间的内部关联。在他看来, 经验主义的纯粹感觉是一种瞬时的、未分化的“冲击”,它缺乏意义和生命力, 因而与充满意义的生活经验无关,电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知觉的一部分。经验主义 “把从时间和意义上看不是第一的客观世界当作分析的对象,不能表达出知 觉意识构成其对象的特殊方式”。,经验主义使自己“与知觉保持距离,而不是 参与知觉。对梅洛一庞蒂来说,知觉不只是单独器官的功能,还是充满生命 力的人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中,我通过相关的器官来知觉。各感觉由于具有共同 的行为投射而能互相关涉。知觉离开这一关涉就不可想象。而经验主义忽略了这 一点,因而梅洛一庞蒂认为无论经验主义在解释具体现象是多么“有效”,这种 科学主义和分析主义的方法都不能表达和解释真正的现象和存在的意义。经验主 义的因果论离开了知觉对于世界的关涉,是无生命力的,本身也不具有意义,梅 洛一庞蒂甜哓年的可见和不可见中指出,经验主义的这种分析“换回了一切, 却丢失了自己,澄清了一切,却遮蔽了自身”。 梅洛一庞蒂还指出:经验主义的“意识过于贫乏”,而理智主义的“意识又 过于丰富,以至任何现象都不能引起意识”,经验主义没有认识到我们所要寻 找的东西,而理智主义没有认识到我们不需寻找的东西。它们的共同的缺陷在于 两者都不理解正在学习的意识,都没有考虑这种尚且“无知”和“空洞”但已经 确定的意向。而这种意向以最根本的、最有决定性的形式出现于身体投入世界的 进程中,这种意向性就是身体的意向性。 2 、身体一主体:投入世界的存在 在对传统的理智主义、经验主义的批评中,梅洛一庞蒂都提到了身体的意向 性即身体一世界的相互关联。梅洛一庞蒂强调身体一世界的意向关系,批评科学 主义和分析主义,并非要完全否定这种哲学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相反, 他认为在某些特定形势下( 如科学分析) 这种认识关系是非常有用的。梅洛一庞 蒂所真正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理智主义还是经验主义,其根本错误都在于主体与客 体的分立,即“看见”( 主体) 就是“看见”,“被看见”( 客体) 就是“被看见”, 两者没有内部的关联。而实际上我们的“看见”依赖于“被看见”,“被看见”也 离不开“看见”。这一相关联的“看见”一“被看见”的主体即是身体一世界意 向关系中的主体。梅洛一庞蒂认为只有通过身体一世界的意向关系来排除理智主 义和经验主义的分立倾向后,才能“在主体概念和客体概念之内重新发现我的主 体性的事实和初始状态的客体,作为客体概念得以产生的原始层”。 梅洛一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进而宣称我们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的生 活经验阻止了主体和客体、心灵和身体的分裂。在这种身体化的状态中,观念和 物质紧密相连,而且意义【 王来自于这种身体化的状态,没有主体的身体化就没有 意义。梅洛一庞蒂的“我就是我的身体”,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种物质t 义的 口号,因为梅洛一庞蒂并没有否认我们的生活里有“精神”的一面。他只是强调 这种“精神”与我们的身体化的本质是不可分离的,知觉着的精神主体同时也是 一个肉体化的身体( i n c a r n a t e db o d y )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知觉着的主体不再 只是精神性的主体而是“身体一主体”( b o d y s u b j e c t ) 。这样的身体主体是存 在于世界之中与他人及世界发生关系,并能发现对象意义的主体。在梅洛一庞蒂 看来,身体一主体能克服身心二元分立,它体现了身心统一,人就是这种身心统 一的存在。这种作为主体的身体不是单纯生理事实上的躯体,也不是纯粹自我或 意识,作为物质存在的躯体和作为精神存在的意识是密不可分地统一在身体中 的。身体一主体在知觉活动中,自身投射到被知觉的世界中,去体验存在于世界 中的意义。这种投射“既是一个已有的存在结构,又是一个尚未完成的、正在生 成变化、自己在不断重新组合的结构”“。这种投射面向未来,使未来成为可能 的现在。总之,身体投射到世界中,就使自身与眭 界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在世界 之中的存在。 二、身体图式( b o d ys c h e m a ) l 、知觉:身体在世的位相 梅洛一庞蒂认为身体不能被看作一个孤立的客体,也不能被看作是一个物质 的实体,他试图唤醒我们对于身体一主体的认识。而在这一过程中,知觉是一个 首要的因素。即使在他晚期思想中,他依然肯定了知觉在我们与存在之关系中的 首要地位。梅洛一庞蒂非常强调知觉的重要性,他的知觉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学 结论专门讨论了知觉概念,提出回到现象就是要回到知觉世晃。梅洛一庞蒂认 为,知觉是模棱两可的。这是因为既然我们是通过身体来通达世界的,那么我们 知觉着的身体一主体与其行为的实践方式便是不可分离的。在我们通达世界的行 动中,知觉中己包含了知觉主体,知觉主体不能像旁观者一样地脱离其情势。因 此,在行动( 身体的运动) 与知觉之间便有一种内在联系,正如梅洛庞蒂所说, “任何知觉习惯仍是一种运动习惯“5 。也正因为如此,知觉行动与被知觉物之 间没有截然的区隔。这一观点在梅洛一庞蒂的后期身体理论中亦得到继承( 见第 二章第二节之二、1 可逆性交错性) 。 梅洛一庞蒂的知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觉,“从自然的态度看,我没有各 种知觉”。梅洛一庞蒂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知觉( 自然的态度中的知觉) 只是在 被动地“看”对象。这种传统的观点预设了一个前提,即物体就是物体,意识就 是意识,主体与客体是分离的。但是知觉着的主体皆具主体和客体两个相位,知 觉的存在方式电因此具有模棱两可| 生。对于梅洛一庞蒂来说,知觉不是种反思 性的感知,电不是试图到达纯对象的“旁观”的过程。我们在世界中遭遇到的对 象是和我们主体的意向性相关联的。我们不可能绕过这种关联性到达纯粹的对象 或者纯粹的思想。我们与对象交往是通过具有意向性的知觉过程来实现的。这一 知觉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官刺激,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感受性。我们必须承认个人 于知觉过程中有着创造性的影响,我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感觉景象,我们自身对 于知觉过程负有一定责任。假如知觉只是被动地接受感觉,那我们就不可能知觉 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的人也就不可能对同一在场作出不同的解释。事实上,我 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对象,以致得到完全不同的知觉印象,不同的人对于 同一在场电可能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去调悉,得出的结论电会大相径庭。可见我 们对同一对象的经验会发生变化,而在此过程中对象的颜色、形状、远近都没有 变化,这就说明我们的知觉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材料。 梅洛一庞蒂认为,我们在经验过程中知觉到的不是纯对象性的世界,而是知 觉的主体和知觉到的客体相关联的世界。知觉主体与知觉客体是处于相互的内在 的辩证关系中的,我们“内在”的主体和“外在”的客体也因此是不可内外区分 开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是不可分离的,世界就在里蓝,我就在我的外面7 。 对梅洛一庞蒂来说,“内”和“外”的不可区分电使得我们对知觉客体的研究不 能离开知觉主体。这种在对知觉的现象学分析过程中揭示的内外不可区分性是理 智主义哲学所不能接受的。因为理智主义的反思忽视了人的主体性的内在矛盾: 即我们既是世界的一部分又与其共存,构建它并且被它构建。 2 、身体图式:空间性的本原 梅洛一庞蒂的知觉不是建立在主体性之上,也不是建立在客观性之上,而是 建立在身体向世界开放的基础上。而身体向世界开放并形成身体一世界的交互性 的意向关系是通过“身体图式”来实现的。身体图式是梅洛一庞蒂身体理论中又 一重要观点。 梅洛一庞蒂将身体图式解释为“我的身体面对目前的或可能的某项任务时所 采取的姿态”,也可以说,身体图式就是我们的身体与世界相互交往的方式, 或者在这种交往中形成的“先于反思与主客分立的一种身体与周遭世界协调一致 的熟识状态”。身体一主体以其图式向世界、他人开放,也就是说,身体一主 体通过图式使已身在世界之中。身体图式使身体一主体具有投入世界的意向性, 它使空间向我们的身体开放,使身体成为“空问主体”。 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将空间视为物体或实存事物的固有性质。而在梅洛庞蒂 看来,空间具有相对性,空间并不是全然的客观性,并不是客观世界里物体排列 的环境,而是主体“生活在物体之中,并连接物体的普遍能力”一。韦特海默关 f 运动视觉的实验,是空间不具有与主体无关的客观性的一个例证。韦特海默让 被试者只能通过一面镜子看他所在的房间,并且在镜子中看到的房f 司与垂直方向 呈4 5 度倾斜。那么被视者所能看到的房间和里面的人、物都是倾斜的,但是过 了一会儿,变化发生了:被试者看到房里的人与物都由斜变直了“。这就说明被 试者的空间定向发生了变化。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一开始被试者通过 镜子看房间时,尚未意识到自己与房间里的人、物有关系,未意识到自己能与“该 房间里的用具建立联系”,故他并未意识到自己投入这一空间,成为这一空间 的主体;而只有当他将目光移向镜子之外,对房间里的用具进行观察并熟悉之, 一段时间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投入了这一生活空间,自己是空间主体,这时,空间 平面才得以“矫正”。 空间是我的生活的一个背景,是“我的生活和世界共存的一个一般环境”。 可见,空间与主体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身体一主体的生活环境,是我的身体向 世界投射中开放出来的一个方向,而不是物体的简单的排列环境。上面的例子中 的身体拥有“调整”空间的能力,这说明身体具有空f 司定向的能力“。人是通过 身体参与并改变世界和空间的,而身体通过图式与世界及其空间发生意向关系, 并占有、分享与改变它。我们周围的空间之所以有上、下、左、右这些意义,是 由于我们投射于世界中的身体一主体通过其图式为空间定向的缘故,是由于“这 种挺身于世界的主体的躯体性( 即身体性) 实存把某种被确定了方位的空 间包含在内的缘故”。梅洛一庞蒂:可逆性的作者鹫田清一指出:我们四 周的具体空间是按照上一下、前后、左一右这样被身体一主体确定了方位的空 间,是“用我们的实践的线编织起来的空间”。而此实践就是身体一主体通过 其图式展开的意向性活动,在此实践基础上“编织起来的空间”就是主体空f 司, 而此主体,亦为“空间主体”。 梅洛一庞蒂反对将空间看作是物体的排列环境,而将之看作是由主体来定向 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梅洛一庞蒂赞同理智主义关于空间是精神主体的空间化 能力的论点。梅洛一庞蒂认为身体一主体具有定位空间的能力,并不是认为空间 是由纯粹的精神主体所派生。梅洛庞蒂强调的是身体一主体通过其图式参与空 间、展开空间并改变空间。而图式这种意向关系,使已身在“世界之中”,并与 世界空间相互交联。空间并不是精神创造的而是我们的意向性活动“编织”起来 的。梅洛一庞蒂以戴上特殊的眼镜后空间印象会反转的现象为例,指出:由于理 智主义的空间是由一个构造性的精神( 自我) 创造的,故根据理智主义的空间观, 戴上眼镜前后我们的精神性的自我不会变化,我们对空间的经验也应该不变。但 事奏除恰相反,我们在戴上这种特殊眼镜后对世界的经验( 印象) 发生了反转“。 这就说明空间并非如理智主义所认为的由精神所创造,因为若认为空间由精神性 自我所构造,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空间的许多性质,如上面例子中的相对性。 梅洛一庞蒂的主体空间性既不同于经验主义的外在客观性的空间性,也不同 于理智主义的精神自我创造的空间性,而是“第三种空间性”,它“既不是物体 在空间的空间性,也不是能空间化空间的空间性”。这种“物体在空间的空间 性”指的就是经验主义的空间,它是物体排列环境的空间性,而“能空间化空间” 的空间性则是指理智主义的精神创造空间的空间性。 梅洛一庞蒂提出的“第三种空f 司性”对于人类空间的知觉经验的解释力来 源于它自己作为空间的最本源经验的性质。这个空间之本源的经验,正是身体图 式。以身体图式为本源的“第三种空间性”在外部空间和精神空间之间充当中介。 作为中介,它就不能被归为经验的外在空间或是理智的空间形式。在这种身体图 式的中介性中,包含着某种无法为理智所了解的东西,包含着“某种含糊的、偶 然的和不可理解的东西”。身体图式不同于经验的空f 司性或理智的空间| 生,它 已经克服两者之间的对立,它是这两个空间的真正来源。而这两个空间本身不能 给出空间的方向性( 不能像身体图式那样定位空间) ,不能脱离身体图式这个本 源,因为方向性存在于身体图式之中,若这两个空间脱离身体图式,就不能定位, 就将失去意义。故正是身体图式的本源性使得理智的精神空间和经验的外在空间 成其为空间。 三、习惯性( h a b i t u a l i t y ) i 、身体化的行为 习惯性是梅洛一庞蒂身体理论中又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指明身体的存在状 态并阻止其对象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梅洛一庞蒂看来,我们的运动是与身体联 结在一起的,“我不需要寻找身体,身体与我同在我不需要把身体引向运动 的结束,身体一开始就到达运动的结束,是身体参与运动”3 00 比如,我们站起 来,不需要有意识地去看看我们有没有腿,因为我们与身体是在一起的。在体育 运动中更能体现这种与我们的身体在一起的状态。例如,当足球运动员进行跑位 时,他们的目光只是盯着球或控球的球员,完全没有用“理性”去分析自己该如 何到位,但他们却能准确地获悉自己所应处的位置。这说明他们将a 身定位到目 标空间中并不赖于对目标对象的反思或判断,而是依靠某种整体的意向性,并且 这种意向性是通过他们所发现并处于的情势来实现的。他们的行动( 跑位) 是由 他们所面临的情势引导和决定的。在行为的结构中,梅洛一庞蒂指出;“对 球员来说,足球场本身并不是给予的,而是作为他的实践意向性的内在形式而出 9 现的;球员和它连为一体并感觉到球的方向,”球员知觉到球的投射,去f 并不需 要意识到自己对球的知觉。对于球员的知觉行为的分析揭示了我们在日常情势 的互动中的意向性赋予行为以意义,这种分析还驳斥了理智主义关于对目标的分 析和解释赋予行为意义的论点。在这种分析中,梅洛一庞蒂还认为随着我们与生 活世界的交往的深入,我们与之协调的技巧也随之提高,并且这种技巧的提高并 不需要对目标对象的精神性的分析,因为我们“有目的”的处事并不需要目的本 身来促成,我们在特定情势中的行为是无目的的目的( 行为的意义本身) 性行为。 这就是说,我们的处事行为并不依赖行为目的的分析,其意义是在与情势的交往 中展现出来的,梅洛一庞蒂指出:“作为运动能力或知觉能力的体系的我们的身 体,不是我思的对象。而是趋向平衡的主观意义的整体”。理智主义用我 思来分析人类的行为,试图使我们背离我们的身体对其环境的适应性,而这种 适应性则促成我们的技巧的提升。梅洛一庞蒂的分析在于为人的的行为寻找真正 的内在的动机,传统哲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一定的目标,而梅洛一庞蒂则 认为人的行为的动机是由身体的原生的意向性所产生的,在这种意向性中身体与 世界取成稳定和平衡,而人的行为就是具有意向性的身体化的行为。 谈到我们的身体化的行为,梅洛庞蒂认为行为以及我们在行为中的知觉是 习惯性的。行为( 知觉) 是通过模仿并对环境作出回应来学会( 获得) 的。事实 上,如果没有这种前反思的基础,语言游戏也是不能学会的。在这一点上,梅洛 一庞蒂的看法和维特根斯坦有点相似,维特根斯坦也认为语言是我们与世界交往 的媒介和工具,我们处于前反思的浯言游戏中,梅洛一庞蒂在此强调的是这种游 戏具有身体的意向性,并且这种意向性是通过学习和模仿来获得习惯性的。正是 由f 训练、模仿对于我们学会行为并获得习惯非常重要,故他认为理智主义和经 验主义不能完全通达现象,我们只能通过摸仿、训练此类身体化的实践来通达世 界及其意义。 2 、身性智性与习惯性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行为不是通过意识的反思和分析来实现 的,而是通过重复不断的身体化的努力来完成的,在身体的运动中,通常没有意 识的参与,故这种身体自身产生的学习能力也可看作是身体本身的智性。例如, 学会跳舞,并不需要分析舞蹈动作的顺序,也即是说并不需要智性参与。这就是 儿童智性较低却容易学会跳舞,而成人智性较高却不容易学会跳舞的原因所在。 这其中也包含了习惯形成的原因,即身体自身的智性( 而非意识) 在实践中理解 并保留了行为的意义。 身体通过不断的重复、不断的试错,不断的修正,最终达到“正确”的行为, 这就是身体自身的智性。身体智性体现了身体自身能创造并保留新的意义。身体 1 0 智性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理智主义的智性,因为理智主义的智性将理解看作是与纯 粹被动的知觉作对比,完全抹杀了身体自身的创造性和理解力。梅洛一庞蒂进一 步认为,即使是在“最具思想”的行为中,也是身体的智性促成了行为的意义。 正因为身体智性的创造性和理解力是习惯形成的原因,故这种习惯不是机械 主义或行为主义的那种惯常性或连续性。相反,这种习惯的模式常常会变动,这 种习惯是一种行动和反应的能力或技能,它具有“弹性”,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发 生变化以适应新情况并产生相应的效果。既然这种习惯不是意识的惯常性,不是 机械的无意向的连续性,那它是什么昵? 梅洛一庞蒂认为:“它是一种在手中的、 只有在身体的作用下才能出现并且只能用一个客观名称来表示的知识。3 梅洛一 庞蒂指出这种“在手中的知识”是原生的,并暗示着如果我们将自身与这种习惯 的基土完全分开,那么有可能哲学和科学的努力都将毫无意义,因为这将使身心 二元论重又找到合法化的根基。 下面以学开汽车为例来说明梅洛一庞蒂的身体智性和习惯性。在经过一段时 间的开车训练以后,我们可以很熟练地进行转向,加速、刹车等操作。在学会这 些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与方向盘、离合器等操控器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 c 且就是说,这些探控器与人的身体有了关联,我们通过身体和操控器的关联将知 觉延伸至整个汽车。故我们在完全学会开车后( 我们的身体与操控器已建立了熟 练的关系) ,往往用不着判断车子与泊车点之间的距离,用不着去计算或作理性 分析就能将车准确地开到泊车点。我们甚至不用将目光移向车外以判断车子会不 会和其它停着的车子相碰,因为我们的身体在反复的实践中熟悉了这一情势,我 们是在用身体的智性驱动汽车,定位汽车,汽车本身也被吸收进了我们的身体图 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这时,汽车亦能判断空间距离就像我们的理智能判断一 样。因此汽车就成了人的感受区域,这一感受区域“增加了触觉活动的广度和范 围”“。在控制汽车的过程中,我们是通过汽车的视野来知觉的,这视野不用 知觉就能知觉环境。这种方式是我们对技术的实践性的掌握,通过这种方式,我 们能不经反思和分析而“盲目地”掌握技术和规则。而这种在身体智性的反复实 践基础上形成的娴熟技能就是习惯性。 四、两义性( a m b i g u i t y ) l 、两义性的特征 两义性哲学莫里斯梅洛一庞蒂的存在主义的作者阿尔劳斯德 瓦伦斯认为两义性是梅洛庞蒂哲学的基本特征。梅洛庞蒂的两义性是在批驳 传统哲学种种二分法思维( 如理智、经验二分) 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思想模式、 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克服了“以万物为意识对象的唯心主义与把意识抽入自 在的世界的客观发展过程中的实在论之间的二者择一”、“科学解释与哲学反思 之间的二者择一”或“科学的客观主义与脱离历史的形式意义的主观主义之间的 对立”。也就是说,梅洛一晓蒂的两义性思想方式既排斥单纯的经验主义或自 然主义,又排斥单纯的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一种试图介于这两者之间而又与 它们完全不同的思考立场。但梅洛一庞蒂的两义性并下仅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因 为若两义性只是一种思想方法,那它本身就不能解决前面所述的种种矛盾,它也 只能是一种“含混不清的思维”。 两义性不仅仅是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是身体一主体的主要特征和最根 本的存在方式,两义性使身体一主体能克服笛卡尔式的二元分立和二分法的思维 方式,实现身心、主客统一。它是梅洛一庞蒂身体现象学的“缺口”。两义性 是身体决定性的存在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身体既不是世界内部的对象,也不同 于意识或胡塞尔式的先验自我,它既不是“自在”也不是“自为”,既不是反思 主体电不是反思对象,而是某个中间存在领域。在两义性结构中,身体的知觉活 动既不是经验主义者所说的那种机械的刺激反应行为,电不是理性主义者所 说的纯粹的构成性活动,而是种交互的辩证关系。这是因为我们不可能对我们 的播动进行脱离身体的反思,而我们也进入了一种能统摄身体和心灵的意向弓之 中。梅洛一庞蒂认为,理智主义和经验主义都预设了“一个十分明确的自在宇宙” “,而身体一主体处于两种立场之间,具有两义性和不确定性。根据梅洛一庞蒂 的观点,两义性存在于我们对事物的知觉中,电存在于我对于我自身的认识中, 这是因为我们现世的自身情势是暖昧的。 梅洛一庞蒂还认为,我们与自身的关系总是处于分歧与变更之中,这是由于 我们面向未来的现世探索使得我h 不等同于目前的自身。电就是说,现世的身体 是面向未来的,并且包含着未来,不存在自我封闭的纯现在时刻,这就使得我们 的身体与其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