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四追问”.doc_第1页
作文教学中的“四追问”.doc_第2页
作文教学中的“四追问”.doc_第3页
作文教学中的“四追问”.doc_第4页
作文教学中的“四追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教学中的“四追问”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峰街道办事处田坎小学杨杰 摘要:作文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路还很远、很长,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坚持养学生的浩然之气,修至善之德,成就学生最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作文教学勇气批阅人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头疼的问题作文教学。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往往更是为作文教学而伤透了脑筋,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也是一件头疼的问题。那么,作文为什么会一直困扰着许多的老师与学生呢?究竟小学语文作文存在那些问题呢? 第一,教师把作文教学复杂化。作文只是用笔记录生活中的事物,作文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把已有的教学经验强加在当前学生的身上,不能主观地认为以前有的的学生写不好作文,从而把写不好作文这个想法延续在当前的学生的学习中,甚至把这种错误的延续移植到了学生的心里。这样以来,学生已经产生“作文难写”的思想,再加上学生认为作文这样难写,我写不好也是正常的。这样,原本简单的作文,摇身一变成了复杂大学问。一开始写作文,学生就有害怕的心里,更无心思去构思作文了。所以,作文语文老师,我们不能先入为主地告诉学生,作文很难写、作文不好写。而应该告诉学生作文就是记录身边有意义的事,就是对真善美的一种宣扬,就是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让学生明白 作文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都是作文。 第二,教师过于强调作文的完美性。毫无疑问,修辞手法、说明方法、优美的句子,会给人美的享受。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要求过高,大部分学生很难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出接近于完美的作文,这会让他们在心里产生一种类似于自卑的情绪,久而久之,这种类似于自卑的情绪就转变为真正的自卑了,在这样的自卑的心理之中,学生不会主动的想写作文,也不敢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这种追求完美的想法,转变为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活动,写真实的作文。让学生有“想写”的表达意愿,有“敢写”的表达勇气。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的批阅只局限与知识方面的肯定。其实,学生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所展现的,大部分的时候就是他们自己。当然,这种表达与展现所体现的肯定是学生的现阶段的思想与情感。所以,从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会得到许多的信息。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方面的批阅,就只能看看作文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学生作文内容是否偏离作文题目、学生使用的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作文所表达的思想是否符合作文的要求等等。我想,这样千篇一律的批阅学生是不会喜欢的,也不会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记得在一次作文批阅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我感受不到父母的任何一点爱,每天面对的只有冰冷的眼神与毫无亲情的斥责!”这是一个平时表现很 积极的女同学,她叫小星,平时我们班的那些花花草草都是她在打理的,每天她一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去给花草浇水,给鱼缸里的鱼换水,教室里的书柜一直默默无闻地为班级做这做那,我很喜欢她。看了这句话,我很惊奇,为什么一直积极的她会有如此消极的心理情绪?于是我提起笔批阅:“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是百分之百爱你的,也许是他们爱的方式不一样,也许是他们的爱太含蓄,粗心的你没有发现吧!有时候,爱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而是用心去感受的。聪明的你,一定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在下一次的作文中,她以父母是爱我的为题,洋洋洒洒,整整写了五页,一千多个字。从发高烧爸爸妈妈轮流被自己去医院、妈妈给自己织毛衣、爸爸教自己奇自行车,这三件事写得很朴素,没有优美的语言,用简单的汉字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瞬间。从此以后,小星更积极了,她总是面带微笑,给花草浇水、给鱼换水、书柜由此,我认为在作文的批阅中,不能只抱着批改作文这一个目的,而应该把每次作文的批阅多元化,批阅作文不能只局限于知识方面的批阅,要把作文的批阅当初学生与教师中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作文中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从作文的批阅中与学生对话、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第四,教书不能只“教书”。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学生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学生写作文时就越轻松。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与学习所得。做为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知识 的积累不能只依靠书本,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要引导学生爱看书,教师自己也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 第五,教师不注重先做人,再作文。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要想把学生培育成真正的“人”就要让学生同时兼备仁、义、礼、智。作文与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会看到他们自身的影子,他们会阐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所以,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教他们如何做好一个“人”。 字如其人,人如其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看似小事,却对学生的一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作文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路还很远、很长,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坚持养学生的浩然之气,修至善之德,成就学生最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孟子解读 高中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矫正策略 几乎所有的高中语文教师,都会碰上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现象。很多时候,我们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其实,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情况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是我们教的,我们是学生写作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需要让学生有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训练,最终才能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提高和进步。所以冷静的去反思我们的教学,改变当前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作文教学现状,让学生能从容的去面对高考,是我们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现在高中作文教与学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六化”,即作文教学无序化,作文指导技巧化,作文主体迷失化,作文内容空洞化,作文文体趋同化,作文思维低幼化。具体表现为: (一)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六多六少”: 1、随意性的多,计划性的少。 2、技巧讲得多,积累做得少。 3、统一命令多,学生自主少。 4、写后讲评多,写前指导少。 5、教师评改多,学生评改少。 6、练议论文多,练其它的少。 (二)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六大问题: 1、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缺少阅历、体验浮浅。每当动手写作时,最头疼的就是“无米下锅”,因而很难写出内容丰富、言之有物的好文章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在的高中生整天呆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每天重复“三点一线”的生活,与社会接触非常少;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引导学生从实际社会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而更多关注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学生往往对社会生活熟视无睹,没有注意观察理解社会生活,自然也发现不了生活的美,结果学生写作时常感到无事可记、无人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论。因此只好瞎编乱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2、审题不准,立意不新。 审题不准。在过去的作文备考中,我似乎听到了这样一种声音,那就是“高考作文考查的是学生能否写好文章,因此审题不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一种障碍”。一时间,审题会越来越简单似乎成为了一种共识,越来越多的同学甚至是老师开始忽略审题。而实际情况是09年全国卷的写作要求就由原来的“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改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审题准不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评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等级高低的评判,它常常成为影响一篇文章得分的第一因素,因此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 立意不新。作文,首先考察的是一个人的认识能力。一篇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直接反映出作者思维是否深刻,见解是否独特,是评价一个作者或伟大或平庸的标志。但是我们在长期的训练备考中常常强调“立意要稳”,于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个“稳”字当先,这就决定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立意最终必然走向平庸,作文中二类卷占三分之二也就不足为奇了。 3、文体不清,体裁单一。 (1)、文体不清。平时的批阅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文章:很好的一篇记叙文,先在开头滔滔大论一番再去议论,或到最后作者跳出来大发了一通议论后结尾,让 人看了以后不免有些败兴;或者一篇比较好的议论文开头,接下来写了一个长长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出来说两句再结尾;或者在议论文体的论据中展开详尽的大篇幅的叙述描写。这些都是文体不清的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如此呢?前一种是我们老师过度强调学生一定要经常点题而出现的症状,是应试作文对常规写作的一种毒害,而后一种则常常是由于材料积累不足而引起的,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各种文体特点根本分不清楚,所以才会出现上述情况。 (2)、特点不明。学生高考写作经常涉及到叙事类、议论类、抒情类三类文章,这三类文章其实各自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叙事类文章常常要求用形象来感染人,强调情节的曲折,强调内容或艺术的真实,最怕的是内容上虚假(比如经常出现的爷爷奶奶或父母亲去世等),情节安排上平淡(比如小学初中高中),立意上平庸(简单讲解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既不带有普遍性,亦不能以小见大);议论类文章常常要求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材料要翔实,论证严密,切忌观点游离,结构混乱,泛泛而谈,缺少分析;抒情类文章则要求以情动人,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最忌讳的是感情虚假,矫揉造作,语言乏味。但是我们在考场上却经常看到:记叙文平铺直叙,记流水帐;议论文缺少分析论证,以例代议;抒情文感情不真实,无病呻吟等。 (3)、文体单一。绝大多数学生习惯写议论文。这一点,客观上是由于学生认识思辨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必然性与可肯定的一面。但同时又源自于一种求稳的心理,老师和同学们常常会认为议论文比较好写而且容易得一个保险分,因而平时训练就多;而记叙文和抒情类散文则比较难以把握,教师平时指导少,学生写作尝试也少;绝大多数学生也通过长期的对各种文体的尝试比较,更倾向于写议论文。 4、素材运用,问题多多。 (1)、内容空洞,缺少素材。有一些同学写议论文喜欢泛泛而谈,道理讲了许多,但是却缺少材料佐证,不懂得举例分析;或者举例只会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者举例喜欢用“曾经有一位科学家”之类的例子,让人无法信服;或者写学习生活,写学习的成功失败和由此带来的欢乐痛苦,反映出生活经历狭窄与体验的浅薄。这类错误反应的是学生平时的生活单调和积累不足。 (2)、素材罗列,缺少分析。这是议论文举例中常见的第二个问题。文章是典型的“论点+论据”式,普遍存在着以例代议、例而不议的“以摆带论”现象。应该说能够罗列出许多材料的同学,都是平时积累较好的同学,其基础应该都不错,但是只有材料堆积却缺少分析,议论文的说理自然不够透彻,因此也很难有说服力。 (3)、素材老套,千篇一律。马克思、爱迪生、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典型很少有人写了,但又出现了诸如屈原、项羽、司马迁、王昭君、陶渊明等“放之作文而皆准“的新“万能”材料。现在有很多学校为了解决学生写作材料不足的问题,常常会印发一些资料发给同学,比如感动中国的人物材料,然后要求学生平时写作的时候反复运用。这样做对于许多基础差的同学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许多比较优秀的同学来说,反而逐渐制约了他们的思维,结果呈现在作文上的是千篇一律的材料,缺少个性。 5、思想干瘪,华而不实。 有一些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在平时教学中会反复强调文句优美的重要性。应该说,重视文采本身是没有错的,而且在评卷场上,老师突然看到一些优美的词句,常常会眼睛一亮,很容易在情感上倾向于打高分。但是,考生刻意追求语言的优美,拼凑出一些优美的句子,而忽视内容的时候,就会给人以言之无物、华而不实的感觉,这时很多评卷老师又会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文风,结果 不但不能带来高分,反而可能会得一个很低的分数。因此,对语言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表意要准,即表达上的准确、连贯、得体,在准确表意的基础上当然既可以追求语言的形象、生动,也可以追求语言的质朴、平实。 6、字迹潦草,卷面不洁。 字体太小、笔画太细、字迹太潦草,直接用肉眼看尚且费力,如果扫描到电脑上则根本看不清,这怎能得到好的成绩呢?所以平时要注意书写,争取做到“书写工整、规范,方便阅卷”,减少隐性失分。 二、针对上面谈到的高中作文教与学的六大问题,我认为高三作文教学应该强化六大“意识”: (一)强化计划意识。 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教师往往因为缺乏计划性而对每次作文训练的目标不太明确,每次训练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对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不能做到统筹安排、全面计划、循序渐进。所以每次作文只能提出既全面又模糊的要求:从主旨、材料到语言、结构,面面俱到又无主次之分,分散了学生可能集中在重点、突破点上的注意力,使学生顾此失彼,茫然不知所措,作文训练处于无序状态,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日复一日,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制定符合学生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合乎科学的训练序列。作文训练也应当有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有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作文教学的“序”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基于整体目标,在每次作文中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二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写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科学的高中作文训练序列应具备“三定”:(1)定向。即高中三年有明确的总目标,每学年有阶段目标、每学期都有总体布局、每一次训练都有具体训练内容。 (2)定体。重点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3)定等级。训练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我校高三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初步商定了高三作文训练思路:高三第一学期着重审题能力(记叙文、议论文)的培养和写作基本素材的积累,重点训练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强化文体规范和试卷规范训练,穿插拟题、扣题和思路结构等的技法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基础等级 高三第二学期着重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进行训练,具体分为: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意。重点是新材料作文训练,适当穿插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尝试一点漫画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 (二)强化过程意识。 1、重视写前审题意识。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即指题目规定的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以至标题、字数,等等。要审出题目中蕴含的深层意义,不仅要了解题目是什么,还要思考何为作文题中最关键的那个“题眼”,然后进行构思,调用素材。 2、强化主体参与意识。 (1)、培养兴趣,激发欲望。脱离主体的客观实际的任何作文要求和作法,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这种情况下的作文课上,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都是哎声叹气,满脸的发烦和无奈。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 首先树立起牢固的主体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老师头脑里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写”而是“人”,老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具体的作法是,首先,认真细致地分析主体的客观现状,摸清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其次,鼓励学生讲真话,让他们善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不对的,但老师也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导,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评判。这样尊重主体实际的做法,既促进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2)、互改互评,百家争鸣。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写,老师改;学生应付,教师忙碌;费时费力,劳而无功。教学中,我尝试把学生从被批评的被动牢笼中解放出来。每次学生作文结束之后,我都根据训练目的提出具体的评改目标。再引导学生自改、互改,并建立互助组。评改时,先让作者朗诵习作,谈自己的构思;再听取其他成员对自己文章的评改意见,作者本人也可以针对别人的意见谈看法,表明写作的意图。最后将有代表性的习作交给老师批阅,教师再选取典型的作品在班上组织学生评改,以点带面,提供示范。这样,学生各抒己见,除了寻找别人的成功之处学习借鉴外,还可以挑出别人习作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大家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真正成了作文评改的主人,而不是消极应付,被动服从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自由作文,放胆表现。生活是复杂多样的,作文形式当然也不能刻板划一:可以书面作文,也可以口头作文;既有规定作文,又有自由作文。课前三两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或叙事或抒情,或奇闻逸事,或名言佳句。作文后讲评课,让学生上台朗读:或片段或全文,台下“评头论足”,各抒己见。总之,把学生看作写作的主体,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精心构思,自然表达。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学生尤其喜欢把自己的成就和智慧展现在众人面前,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满怀激情的加以肯定和赞美,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你还可以日记集锦妙言佳句选优秀作文选等,也可以把特别优秀的习作推荐到有关报刊,让学生的作品打出去,使之阔步走上领奖台。通过荐稿发表或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强化主体意识,把“讲”转化为“导”,把“重写”转化到“重人”,把“收”转化为“放”,把“整”转化为“零”,把“怕”转化为“趣”,把“逼”转化为“欲”,把“苦”转化为“乐”,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三)强化积累意识。 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把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地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强化素材积累,多阅读课外读物,常咀时文精华,在多阅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手册。这个手册要分门别类,有作文题,构思路数、文章概要和写作资料等。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就越有底。 (四)强化文体意识。 1、记叙文的达标训练(以形象感人)要抒发真情实感。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够感染读者,而要想以情动人,最好要写自己有真切体验的内容,并且把这种情感与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生动的细节、真切的心理刻画等结合起来,与实实在在的 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抒发出来的感情才可能是真切的、感人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据如下三个原则,即以“我”为中心的原则,细节真实的原则,先感动自己的原则。 2、议论文的达标训练(以理服人):鲜明的观点规范的开头清晰的框架丰富的材料深刻的思考分析能力训练。这是克服议论文写作中“以摆代论”毛病的重要保证。所谓分析,就是找联系,找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找某一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例如,“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普遍和个别之间的联系”“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联系”等等,能够把这些联系找充足,就是说理充分;能够找到最本质的联系,就是说理深刻。 3、散文的达标训练(以情动人)。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聚”: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等细节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文体要树立两种意识:树立写自己的知情意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意识,树立再现人生的真善美、批判假丑恶的意识。 (五)强化创新意识。 要想达到我文一出,即让“六宫粉黛失颜色”的效果,那就得让自己的作文做到“我有滋味”,做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就是最好的途径,创新是优秀作文的最佳选择。 其一是观点的创新,言常人不言之理见解新颖。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备考中不能一味求稳,要鼓励学生大胆求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 xx年江苏高考有一篇优秀作文,在大家大都阐述“好奇心”的益处时,却从反方向立意,开篇即谈“好奇心害死人”,不仅能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而且将话题引入历史、社会、人生的大背景,所以在思想探究上占据了“制高点”。这一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拿到了发展等级的“创新”分。 要想自己的文章有新意,就需要往纵深挖掘,探究新意。比如以“晒”为标题写文章,一般的思维可能写自然中的“晒”,写晒太阳的惬意,写阳光下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等,如果能从纵深去挖掘,晒孝心,晒暗箱操作,晒官场黑暗,晒日本侵华史实,晒藏独、台独、疆独不可告人的目的等,就会给人一种有深度、有厚度的感觉,还会给人一个这个考生视野开阔注意观察生活、目光犀利、见解深刻、有头脑的认识,你的作文分数自然也就高了。 其二是材料的创新,以“让人眼前一亮”为目的材料新鲜。材料的创新,具体有两个途径: 1、新人新事,吸引眼球。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发掘新的材料,关注社会焦点。社会焦点是指某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人或事。这样的事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最能够反映时代潮流、时代精神,是社会的动脉。如前一段的四川大地震中感天动地的事件,北京奥运会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马加爵特大杀人案,奶粉中的三聚氰胺现象,医疗保险的平民化、普遍化,农民工待遇提高,文坛泰斗巴金辞世,飞人刘翔王者归来等。 2、旧材翻新,别出心裁。能够把握到时代的脉搏,并有独到的见解是很好的,如果一时在考场上感到自己对这些时事了解不多,或认识还较浅薄、片面,也可以通过把手头熟悉的材料翻新来达到创新的目的。如年仅13岁,从全国25万中小学生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xx全国中小学生“新课堂”创新作文大赛初中组唯一的特等奖的、重庆永川北山中学初二学生李雨澈的文章匿藏在西游记里的表情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作文教学中依然是投入多,见效慢。对此,笔者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主要抓手,向兴趣要作文,向生活要作文,向阅读要作文,向评价要作文的对策。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语界从来没放松过作文教学的研究。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依然是投入多,见效慢。作文教学的探索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加之课程理念不断创新,也就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认识,所以作文教学举步蹒跚。教学难,难教学,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最大压力。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师怕教,学生怕写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诸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真是难死人”的感叹。 笔者看到这样一个调查结果。研究者对某市15所小学的150名小学语文教师和300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感到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教学重存在问题,认为作文课不好上、上不好得教师有126人,占84%;300名学生中有257人感到作文不好写,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也不愿写作文,怕上作文课,占85.7%。可见,当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2学生作文中没有真实的自我 目前,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编、抄、套”和“假、大、空”的怪圈。一些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作为写作的素材;仿:机械模仿,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惰性思想的影响,常选择一些自己较为熟悉的、老生常谈的话题,如做好事就是在公共汽车上让座这类故事,人云亦云,思维狭窄,缺乏创新。 还有一些学生会揣摩老师的心态,“应试作文”中少了自己独有的元素。青年周末在采访被清华降分录取的“美少女作家”蒋方舟的访谈中,蒋方舟也谈到这次高考失利的一个原因,她说:“高考作文是一个很扑朔迷离的东西。有的时候说要标新立异,有的时候说要中规中矩,有的时候阳刚大气如男,有的时候又柔美似水如女,最后已经把我弄得非男非女,成东方不败了。考虑了半个小时的心理活动不是我该怎么写,而是说评卷人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想要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想要我规矩一点,还是创新一点。”“想的是自己怎么能够亲切地,和蔼地,让他们能够理解地写一篇作文。”结果,蒋方舟在考场“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情况下,愣了30分钟,写了一篇“很中规中矩的文章,三段式,就是一个东方不败,一会儿男,一会儿女,选择了挺变态的声音来发言。” 可见,“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使得学生的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学生写作文只会“克隆”,而不会真情倾吐,没有个性。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学生的作文中得不到表现。 二、形成小学作文教学问题的原因 学生到了34年级,不太愿意写作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从三年级开始作为学习的重点与学生见面,课程中一个星期有两节作文课,每个单元都有一次习作练习。在考试时,最后一项就是写作文,作文所占的分值比相当大,一般有30分。学生稍加不慎,就会扣去510分,甚至更多。这一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就会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不仅要学习,要练习,还要考试。经常费了很大功夫,如果得不到认可,又会丢很多分。因此,很多同学写作文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老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的被动现象。 (一)作文教学目的的偏差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作文这一项失分不要太多,作为语文老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常常用作文选上的作文标准来要求学生,追求内容的“新、奇、巧”。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经常找一些范文读给学生听,并在写法上做过细的指导,告诉学生开头要怎么写,结尾要怎么写。很多学生就会从选材上、谋篇布局上仿照范文去写,写出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的文章。曾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一只可怜的小羊被拴在木桩上,小羊把能吃到的草全吃光了,形成一个无草的圆圈,圆圈外嫩嫩的青草小羊却只能看不能吃。我想,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为了应试就是给学生过多的束缚,使得学生就像拴住的小羊一样,没有了活力,没有了个性,只能在老师设计的圈子内转悠。 为了让学生把作文写“细致”些,考试时不至于在字数上失分。每次写作文老师会给学生规定字数,要求学生必须写到几百字。学生写作文,听到老师规定的字数,这就像士兵上战场,还没打仗,就被对方势力吓倒一样。他们对作文有了一种惧怕的心理,心里总是惦记着:我达不到字数的要求怎么办?这时学生的精力 不是在构思这篇文章,而是在想方设法凑字数。有些同学写着写着就停下来数一数还差多少字,有的时候实在没有什么写,干脆把这段再重复一遍,使原本一篇完整的文章,现在却没了章法,这就影响了学生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