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专业论文)aflp银染法及其在植物基因组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pdf_第1页
(遗传学专业论文)aflp银染法及其在植物基因组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pdf_第2页
(遗传学专业论文)aflp银染法及其在植物基因组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pdf_第3页
(遗传学专业论文)aflp银染法及其在植物基因组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pdf_第4页
(遗传学专业论文)aflp银染法及其在植物基因组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遗传学专业论文)aflp银染法及其在植物基因组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仓 增 性 , 切 片 段 长 度 多 态 性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 称 a f l p ) 是1 9 9 3 年由z a b e a u等人发明的一项新的d n a指纹技术。 该方法结 合了 r f l y ( r e s t r i c t e d f r a g m e n t l e n g t h p o l v m o r p h i s m ) 技术与p c r 技术的 特点,具 有检 测的多态性多,对模板浓度不敏感,扩增结果稳定,不需要了解序列信息等优 点,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 d n a指纹技术。该技术现已广泛用于高密度遗传图 ie 构建、基因定位,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等诸多领域。 但是,目前 a f l p技术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检测,由于同位素放 射性强,操作不便,而且曝光时间长,限制了该方法的推) 、 一 。本文采用银染的 方法检测 扩增产物,取得了 很好的效果。而且 使用银染法能够降低试验成 本, 缩 短 试 验 周 期 , 提 “ 了 a f l p 技 术 的 “ 用 性 。 卜 利用 a f l p 一 银染法,本文探讨了a f l p 技术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 l . 指纹图谱的构建: 利用a f l p - 银染法, 构建了1 2 种玉米杂交品 种的 指纹 图谱。以此为基础,筛选到玉米杂种09抗 5号 特异性的分子标记,井将标 记 t k 4 - 2 0 0 转化为共显 性的p c r标记。为 今后利用a f l p技术进行品种鉴定 作了 有益的尝试。 2 ,抗病分子标记的筛选:以花椰菜 一 对划蓝黑腐病抗、感近等位荃因系为 材料,利用 a f l p 一 银染法筛选与抗 甘蓝黑腐病连锁的分子标记。共筛选了 1 3 对 引物,得到 4个抗病连锁标记。标记 r x c - 4 0 0的测序分析及同源性比较表明, 它与 拟南 芥的 b a c克隆 f 7 n 2 2巾部分序列 有 7 5 % 的同 源性。该克 隆位于 拟南 芥5 号 染色体的甘蓝黑腐 病抗性苏因 r x c 2 附近,这说明标记 r x c - 4 0 0 很可能 与抗性基因连锁。 3 .亲缘关系分析:利用 a f l p - 银染法,分析了 1 0梨属植物间的亲缘关系, 为梨属植物的传统分类学、育 种学 及 遗传 多样性研究提供 了 分子水平的依据 关键词;a f l p 银染d n a;纹图谱甘蓝黑腐病亲源关系 ab s t ract a f l p i s a n e w d n a fi n g e r p ri n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d e v e lo p e d b y z a b e a u a n d v o s in 1 4 9 3 t h i s m e t h o d c o m b in e s t h e s t r e n g t h s o f r f l p a n d p c r . d u e t o h a v i n g m a n y a d v a n t a g e s , s u c h a s d e t e c t in g la r g e n u m b e r o f p o l y mo r p h i s m i n a s i n g l e a s s a y , i n s e n s i t i v e t o t e m p la t e d n a c o n c e rt r a t i o n , a m p l if i c a t i o n s t a b i li t y , an d n o s p e c ifi c p ri o r i k n o w l e d g e o f t h e s e q u e n c e , i t h a s b e e n a p p l i e d i n t o w i d e a r e a , s u c h a s h i g h - d e n s it y g e n e t i c m a p p i n g , g e n e l o c a t io n , a n d g e n e t ic d iv e r s it y . h o w e v e r , u p t o n o w a f l p i s g e n e r a ll y d e t e c t e d b y i s o t o p e l a b e l l in g m e t h o d b e c a u s e i s o t o p e t e c h n o l o g y h a s h ig h l e v e l s o f r a d i o a c t i v i t y , a n d is t i m e c o n s u m in g , a f l p h a s li m i t e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f o r la r g e - s c a l e u s e s . w e d e v e lo p e d a f l p w i t h s i l v e r - st a i n i n g m e t h o d . t h e r e s u lt d e m o n s t r a t e d t h a t u s i n g s il v e r s t a i n i n g m e t h o d w e c a n a l s o g e t t h e c l e a r d n a fi n g e r p ri n t i n g p a tt e rn . c o m p a r e d w it h i s o t o p e d e t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 i t i s e a s y , s a f e , an d t i m e s a v in g we a p p l ie d a f l p - s i lv e r s t a i n i n g m e t h o d in t o t h e f o ll o w in g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 1 . c o n s t r a c t io n o f d n a fi n g e r p r i n t in g m a p : u s in g a f l p - s il v e r s t a i n i n g m e t h o d , w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t h e d n a fi n g e r p ri n t i n g m a p o f 1 2 m a i z e h y b r i d s . b a s e d t h i s m a p , w e s c r e e n e d t h e s p e c ifi c m a k e r s o f t a n g k a n g 5 , o n e o f t h e h y b ri d s . a m o n g t h e s e m a r k e r s , t k 42 0 0 w a s c o n v e rt e d i n t o a c o d o m i n a n t , p c r - b a s e d m a r k e r , w h i c h c a n b e e n u s e d t o i d e n t i fi e d t h e s p e c i a l l i n e i n t h e f u t u r e 2 . s c r e e n i n g t h e d n a m a r k e r l i n k e d t o p a t h o g e n r e s i s t anc e : u s i n g b u l k e d n e a r is o g e n i c c a u l i fl o w e r l in e s , o n e o f w h i c h i s r e s i s t an t t o b la c k r o t , an o t h e r i s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 w e i s o l a t e d 4 m a r k e r l i n k e d t o th e r e s i s t a n c e w it h s c r e e n i n g 1 3 p ri m e r c o m b i n a t io n s . o n e o f t h e s e m a r k e r , r x c - 4 0 0 h a s a l r e a d y b e e n s e q u e n c e d .t h r o u g h g e n b a n k s e a r c h , i t h a s 7 5 % h o m o l o g y w i t h a p a i l o f a . t h a l i a n a b a c c lo n e f 7 n 2 2 . w h i c h w a s lo c a t e d o n c h r o m o s o m e v . and n e a r th e b l a c k r o t r e s i s t an c e g e n e r x c 2 . i t d e m o n s t r a t e d t h i s s e q u e n c e m a y b e l i n k e d t o t h i s g e n e 3 . e x a m i n a t io n o f g e n e t ic r e l a t e n e s s : u s i n g a f l p - s i lv e r s t a i n i n g m e t h o d , w e a n a l y s i s t h e g e n e t i c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1 0 p e a r s . t h i s w o r k w i l l p r o v i d e t h e m o l e c u l a r d a t a f o r t h e t a x o n o m y , b r e e d i n g an d g e n e t ic d iv e r s i t y i n t h e p e a r . k e ,% + o r d s : a f l p - s il v e r s ta r ti n g d n a f m g e g r r i n f n g m a p . b la c k ro t , m o l e c u la r m a r k e r . g e n e ti c r e l a b o a d r i p !1 j o 第一部分前言 d n a分子标记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d na 分子标记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某种差异特征的 d n a 片段,它是近年来在遗传学研究领域中所广泛采用的一种遗传标记。在 d n a分 子标记出现之前,遗传标记最早来自于形态学标记和细胞学标记。前者是主要 以生物体的外部特征为依据,后者则是以细胞学特性如染色体核型 ( 包括染色 体数目、大小、随体、着丝粒位置等)和带型 ( c带、 n带、g带)为基础。但 是由于这类标记数目极其有限,而且有些标记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所以具 有很大的局限性 ( 张德水等,1 9 9 8 ) 。从 1 9 5 9年 ma r k e t 和 mo l l e r 首次提出同工 酶的 概 念以 来, 将同 工 酶应 用 到 遗 传 标记 领 域的 研 究 得到了 迅猛 发 展 ( 刘 华 , 1 9 9 7 ) 。由 于 同 工 酶的 差异 主 要 是由 编 码 该 酶的 等 位 基 因的 差 异造 成 的, 因 此 可 以 通过蛋白电 泳所产生的谱带差异来 标记不同 的基因 型。同 工酶标记比形 态学 和细胞学标记要稳定,反应的多态性位点也多,而且表现为共显性,可以将亲 本的等位基因在后代个体中同时反映出来,因 此曾为 许多遗传学家广泛采 用。 同 工酶标记虽然较形态学和 细胞学标记前进了 一大步, 但是它自 身同样也 存在 着一定的局限性。同工酶作为 基因的 表达产物, 其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也要 受到 环境和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到目 前为止,由同 工酶所提供的多 态 性位点的数 目 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遗传学家的要求。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 d n a重组、克隆、d n a测序、 分子杂交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 到遗传物质d n a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多 态 性。这些多态性大多数是由于d n a分子的突变、缺失、插入、易位、倒位、重 排或是由于存在长短与排列不一的d n a重复序列而产生的,如果能用适当的方 法检测到完全可以做为遗传标记。 1 9 8 0 年 , 美 国 科 学 家b o t st e i n :;_ 首 次 利 用r f l p c r uc t io n f r a g m e n t l e n g t h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技术检测由 于d n a分子 中限制性内切 酶酶切 位点突变 或由 于 酶 切位点之间 d na长度变化所造)如1 勺 多态性,从而开创了直接应用d n a本身的 多态性作为标记进行遗传研究的 新时 代。d n a分子标记 较传统的遗传 标记和同 工酶标记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首先它直接 以d n a的形式表现,在植物体的 前 言 各 个组 织、各发育时期 均可检测到, 不受 季节、 环境限制,不 存在表达与否的 问题;其次,它的数量极多,理论上是无限的;第三,多态性高,自 然存在着 许多等位变异,不需要专门创造特殊的遗传材料。正是这些优点推动了d n a分 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短短十几年中,相继有数十种名称各异 的分子标记技术问世,并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研究,生物起源进化及遗传 多 样性 研究、动植物育 种、 疾病早期诊断与 预防及法医学研究 等诸多 方面, 成 为现代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主流之一。 目前,常用的 d n a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以 分子杂 交为基础的分 子标记技术,其代表是r f l p 技术。 该 技 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其他非放射性物质标记的探针,与经过特定限制性内 切 酶消 化的基因组d n a 进行s o u t h e rn杂交,通过显示限制性酶切片段的大 小差 异, 来检测不同 基因 组之间的多态 性。r f l p 技术的 优点是稳定性高, 所得标记 为 共显性 ( c o d o m i n a n t ) , 属于 经典的 分子标记技术,许多动、 植物的遗传图 谱 都是以该 技术为基础构 建。 但是r f l p 技术由于是以分子杂交为基础,因 此对样 品d n a 的 需 要 量 较 大 ( 5 - 1 o ltg ) , 而 且 所 需 仪 器 设 备 较 多, 操 作 比 较 繁 琐, 同 时 它一次检出的多态 性位点也比 较少。这 些缺点限制了r f l p 技术在大规 模遗传 分 析上的广泛应用。 第 二类是以p c r 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 p c r技术自 发明以 来,以 其 灵 敏、 高效、 快捷的 特点迅速 渗透到分子生 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 前, 以p c r 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也己 经成为分子标记技术中的主力军,常用的技术包括 r a p d ( r a n d o m a m p l i fi e d p o l y m o r p h i c m d n a ) ( w i l l i a m s j . g . k e t a l , 1 9 9 0 ; w e l s h e t a l , 1 9 9 0 ) , s s r s ( s i m p l e s e q u e n c e r e p e a t s ) ( t a u t z d , 1 9 8 9 ) , a f l p ( a n i p h f l唐抗 5 号。 母本 d b丹,父本 八苏:f l黄玉 5 号。 杂交品种 沈单 7 号,冀单 1 7 号,津鲜 1 号, 唐1 5号,唐单 5 号,沈单 1 0号,中夏 2 号, 以上种子均由天津市种子公司提供。 农大6 0 ,京早 8 号。 农大 1 0 8 . 花椰菜: 等位基因系花椰菜品 种 ( b r a .r s i c a o l e r a c e a 伍. ) v a r b o tr y l i s ) c 7 1 2 和 c 7 3 1 . c 7 1 2 为 抗性系, c 7 3 1 为感病系,由 天 津农科院蔬菜 所提供。 梨: 麻 梨( p y r u s s e r r u la te r e h d . ) , 白 梨( 乃 r u s b r e ts c h n e id e r i r e h d . ) , 沙 梨 ( p y r u s p y r if o l i a b u r m ) , 褐梨( p y r u s p h a e o c a r p a r e h d) , 杏叶梨( p y r u s a r m e n i a c a e f o l i a y o ) , 木梨( p y r r r s x e r o p h i l a y u ) , + . l 梨( p y r u s b e t u l a e f o li a b g e ) , 巴梨( p y r u s c o m m u m s l ) ,秋f - 梨 ( l 沙 , 、 , 、, 、 、 , , , : 。 , , 、 , 、 m a x i m ) , ) . 梨 ( l 加 r u s c a l l e r y u u a d c n e ) 。 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兴城果树研究所提供。 2 . a f l p分析试剂及引物 a f l p试剂盒购自g i b c o- b r l公司,本文所涉及的 a f l p接头和引物序列 见表一 2 主要试剂 c t a b ( - 卜 六 烷 基 三 甲 基 嗅 化 胺) , 丙 烯 酞 胺, 甲 叉 双 丙 烯酞 胺 , 过 硫 酸 钱 ( 购 自 血研所科技公司, 进口 分 装) , t e ie d ( p r o m e g a ) , p u c 1 9 , 氨节青 霉素( 华 美 生物i程公司) ,c i p ( 牛小 肠碱性磷酸酶) ,k l e n o w f r a g m e n t , 1 p t g , x - g a l 材d ! 和才 法 ( p r o g e m a ) , d i g - d n a标记 检测试剂盒 ( b o e h r i n g e r m a n n h e i n ) , 硝酸银染色试剂 盒( p r o m e g a ) o 4 .应用数件乃仪器 引 物设计 软件p r i m e r d e s ig n e r , 聚类分析软件n t s y s( 由l 卜 国农科ij l ii 1 1 质 所惠赠) ,高压电泳仪mo d e l 4 0 0 0 1 p 购自g i b c o公司,垂直板电泳槽 ( 购自比 京东方特力科贸中心) 。 二、实 验方法 1 .植物总体 d n a的提取 ( 1 ) 单粒种子 法 参照郭景伦等 ( 1 9 9 7 )发表的方法提取玉米总体 d n a, 稍做改动:将单 粒玉米种子的胚小心地剥出,放入匀浆器中,加入 1 0 0 曰 氯仿充分研磨。然 后加入5 0 0 11 i d n a提取缓冲液和4 0 0 u 1 氯仿, 混匀后 i 0 0 0 0 r p m离心2 分钟, 取上 清,加 入等体 积无水乙醇, 混匀 后静置1 5 分钟,1 2 0 0 0 r p m离心5 分钟, 7 5 % 乙醉洗沉淀,凉干后, 溶于 3 0 u i t e ( 5 0 m m t r i s - h c i p h 8 .0 , l o m m e d t a )中。 加入2 % ( v / v ) r n a s e ( 1 o m g / m l ) 除去r n a . 0 .7 % 琼脂 糖凝 胶电 泳检查 d n a质量。 ( 2 ) c t a b法提取植物总体 d n a 参照m u r ry 等 ( 1 9 8 0 )发表的方法 提取花椰菜和梨的 总体d n a : 取 。 2 g新鲜植物叶片, 在液氮中 研成粉末, 加入 2 m 1 c t a b提取缓冲液 0 . 7 m n a c l, % c t a b( +六烷基嗅 化按) , 5 0 m m t r i s - h c i p h 8 .0 , l o m m e d t a ,充 分混匀,5 6 保温3 0 分钟,5 0 0 0 r p m 离心 1 0分 钟, 取上清。 加 等体积酚/ 氯仿 / 异戊醇 ( 2 5 : 2 4 :日 混匀,5 0 0 0 r p m离心 1 0分 钟, 取上清。 再加等体积 氯仿 / 异 戊醉 ( 2 4 : 1 ) 混 匀, 5 0 0 0 r p m 离心 1 0分 钟, 取上清。 加 入等体积c t a b沉淀缓冲液 ( 1 % c t a b , i o m m e d t a , 5 0 m m t r i s - h c i p h 8 . 0 ) 。室温放 置 3 0分钟, 3 0 0 0 r p m离心 5分钟收集沉淀。 晾干沉淀后, 溶 于4 0 0 u 1 1 m n a c l 中, 再加入2 倍体 积无水乙 醉, - 2 0 沉淀半小时, 1 2 0 0 0 r p m 离心 1 5 分钟收集沉淀, 7 5 %乙醉洗涤沉淀, 室温晾干, 溶于 5 0 u i t e ( 5 0 m m 材群和方居 t r i s - h c i p h 8 . 0 , 1 0 m m e d t a )中 。加入2 % ( v / v ) r n a s e ( 1 0 m g / m l ) 除去 r n a. 0 . 7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 d n a质量。 2 . a f l p分析 参照g i b c o - b r l公司生 产的a f l p a n a l y s i s s y s t e m试剂盒说明书, 稍有 改动: ( 1 ) 总体d n a限制 性酶切反应 在 2 5 11 1 反 应体系中含有 5 u 1 5 x酶切反应缓冲液 ( 5 0 n - ,4 t r i s - h c 1 p h 7 . 5 , 5 0 m m m g a c 2 , 2 5 0 m m k a c ) , 2 5 0 n g总体d n a , 2 . 5 u e c o r i 酶, 2 . 5 u m s e i 酶,3 7 c 酶切 3 小时。 ( 2 ) 接头连 接 限制性酶消 化后,再加入 1 u i t 4 d n a连接酶 ( l u n i t / i i 1 ) , 2 4 u i 接头 混 和液 ( 0 a m m a t p . l o m m t r i s - h c i p h 7 . 5 , l o m m m g a c , , 5 0 m m k a c , 5 p m o l e c o r i 接头,5 0 p m o l m s e l 接头) ,3 7 连接过 夜。 接头序列见表2 . ( 3 ) 预扩 增 取5 v 1 连接产 物, 加入4 0 u i 预 扩增混和液 ( 1 5 0 n g m o o引 物, 1 5 0 n g e 0 0 引 物, 0 .2 5 m m d n t p s ) , 5 u i l o x p c r缓冲液( 2 0 0 m m t r i s - h c i p h 8 .4 , 1 5 m m m g c l , , 5 0 0 m m k c d 。进行p c r扩增,反应条件为: 9 4 c 3 0 秒,5 6 c i 分 钟,7 2 c 1 分钟, 共进行2 0 个循环。引 物序列见表2 . ( 4 ) 选择 性扩增 将预扩 增产物稀释 1 0 倍 后, 取5 v i , 加入0 1 8 u i e c o r i 引 物( 2 7 .8 n g / 11 1 ) , 4 . 5 u i m s e i引 物 ( 6 .7 n g / u i , 1 m m d n t p s ) , 2 u 1 i o x p c r缓冲液 ( 2 0 0 m m t r i s - h c l p h 8 . 4, 1 5 m m m g c l , , 5 0 0 m m k c 1 ) , l u t a q酶, 补 水至2 0 1 1 i o p c r 反 应条件为: 9 4 0c 3 0秒, 6 5 0c 3 0秒,7 2 c 1分 钟,以 后每个 循环复 性温度 减 0 7 0 c ,共计 1 3个循环。然后 9 4 c 3 0秒.5 6 0 c 3 0秒,7 2 c 1分钟,再进 行 2 3个循环,引物序列见表_ 2 材 挥 柳 万 蘑 3 .变性聚丙烯f ft 胺凝胶电泳 配制 6 %的变性聚丙烯酞胺凝胶( 6 %丙烯酸胺, 0 .3 2 %甲叉丙烯酞胺, 7 m o l/ l 尿素,1 x t b e ) , 采用国产 d f - 6型电 泳 槽, 恒功率3 0 w 预电 泳 3 0分钟。 将 扩增产物加入等体积的 样缓冲液 ( 9 8 %甲酞胺,l o m m e d t a , 0 . 2 5 %嗅酚蓝) 9 5 变性 5分钟后,立即转移冰浴中冷却,然后每个样品 4 曰 上样至凝胶上, 恒功率 3 0 w,电泳 2 小时。 4 银染 参照p r o m e g a 银染 试剂盒说明书 进行 ( 1 ) 凝胶制备 用热水加洗涤剂 清洗短玻璃和长 玻璃,并 用干净的 吸水纸浸 透 9 5 %乙 醇, 擦洗玻璃, 凉干备 用。 配制i m l 粘和硅烷溶 液( 9 5 %乙 醇, 。 5 % 冰醋 酸, 5 u i b i n d in g s il a n e 。 然后用吸水纸浸透i m l 粘和硅烷溶 液, 均匀地涂满长玻 璃。 4 - 5分钟 后, 用干净的吸水纸浸透 9 5 %乙 醇轻轻沿一 个方向 擦洗玻璃,并 重复 3次。同时, 用 浸 透 剥离 硅 烷 ( s ig m a c o t e , 购自s ig m a 公 司) 的 吸 水 纸 均 匀 地 涂 满短 玻 璃, 5 一1 0分钟后用干净的吸水纸擦去多 余的剥 离硅 烷,用这 种方 法处理玻璃后, 凝胶能够牢固地附着 在长玻 璃上, 便于以 后银染操 作。 硅化后的玻璃, 用。 . 3 m m 的边条装配好,并 用医 用胶布将底边和侧边封牢,用夹子夹紧备用。灌胶时将 板4 0 度倾斜放置,用5 0 m l 注射t 3 将配好 的凝胶溶液4 0 m l( 4 0 m l 6 %变 性聚丙 烯酸胺凝胶,2 0 0 u 1 1 0 % 过硫酸服, 5 0 u i t e m e d) 连续 灌入,注意要 避免出 现气泡。灌满后将板水平放置,并插入梳子。凝胶应在 3 0分钟内聚合,过长时 间不聚合说明 试剂质量较差, 会影 响电 泳结果, 应更换 试剂。 凝胶聚合 2小时 后即可使用。 注意上 述操作必须 戴 上 橡胶手 套进行。 ( 2 ) 银染显色反 应 电泳结束后,将两块玻璃小心分开, 把附 着于长玻璃上的 凝胶放入 1 0 %的 乙酸中固定,直至7q酚蓝颜色褪尽然后用双蒸水洗涤三次,每次两分钟,空 千 水后,转至 染色液 ( 2 g硝酸银,3 m 3 7 %甲 醛溶于2 l双蒸水中) 中染 色 3 0 分 钟, 在用双蒸水洗涤5 - 6 秒, 转 a . 1 1 影液( 6 0 g 碳酸钠、 3 m 1 3 7 %甲 醛, 4 0 0 e t 1 1 0 % 材 7 4和 方 居_ _ 硫代硫酸钠 溶于2 l双 蒸水中) 显色,至电泳条带清晰, 加入 等体 积 1 0 %乙 酸停 影。将凝胶用双蒸水洗涤后,自 然千燥。 上述过程毋需在暗室进行,除显影外均在室温 下 操作显影液需冷却至 1 0 一1 2 以降低染色后的背景 差异片段的回收、再扩增与克隆 ( 1 )差异片段的回收与再扩增 将差异片段用刀片从 银染 胶上准 确地切下 ,转至 0 . 5 m 1 离心 管中,加入 3 0 。 i 无菌水, 1 0 0 0c 煮 沸 1 5 分钟, 1 2 0 0 0 r p m 离心 1 0 分钟, 吸取上清。 取 5 u 1 回 收产物用于 p c r扩增,扩增条件和选择性扩增札f l 。 1 5 % a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p c r结果 ( 2 ) p c r产物平末端克隆 ( 2 . 1 )连接反应 取2 0 泌 扩增 产物,加1 u d n a聚 合酶i k l e n o w大片 段, 3 7 0 c 保温3 0 m i n . 从中 取出2 p l 直 接 用 于 连 接。 连 接 反 应体 系 为2 0 tl , 内 含p u c 1 9 /s m a i 酶 切 载体2 0 0 n g , t , d n a 连接酶4 u 华美) 。1 6 连接过夜。 ( 2 . 2 ) 感受态的制备 取一环冻冷保藏的 大肠杆菌d h 5 。 菌液,接种于5 m l l b培养 基中。 3 7 0 c 振荡过夜。 取出0 . 5 m l 培养 物接 种于5 0 m l l b培养液中,3 7 0 c剧 烈振荡2 h . 然后, 冰浴1 0 m i n , 5 0 0 0 r p m离心 0 m i n 收 集菌体。 侄 ( 出 培养液, 到 置 1 m i n 后, 加 入1 / 3 体 积 的 冰 冷 的0 . 1 m c a c 二 it 悬 沉 淀。 冰浴3 0 m in ,5 0 0 0 rp m离 心5 m in 收集菌体。 倒出上 清液,再加入2 m l 预冰冷的0 . 1 m c a c l . 屯 悬沉淀。悬液分 装 于e p p e n d o f 管中,每 管分装2 0 0 p l . 4 0 c 保有,在保存 1 2 - 2 4 h 内 转化效率 最 no ( 2 . 3 )连接产物的转化 取一管 制备好的2 0 0 u l 感受态细胞,加入5 u l连接产 物充 分混匀。 冰浴3 0 材澎和方忍 m i n . 4 2 c热冲击9 0 s e c 。再 冰浴2 m i n 。在超净台上 加入0 . 4 m l l b液体 培养 基。 3 7 0 c 轻轻振荡4 5 m i n 使 细菌复 苏。 以2 0 0 p l菌 液/ 每 皿涂布于 含有x - 咧 ( 5 0 p g / m l ) , i p t g ( 8 0 l r g / m l ) , a m p ( 5 0 t g / m l )的l b固 体培养基上。 静置3 0 m i n , 使 培养基充分吸收菌液。3 7 0 c倒置培养过夜 。 ( 2 . 4 )重组克隆的筛选和鉴定 用 p c r方 法筛选重组子。 随机挑 取白色重组菌 落于 少量 l b液体培养 基过 夜 培养 或画线于l b固体 培养基) 过夜培养。 取少量菌液 ( 或刮取少量菌体 加 2 5 匹 水) 煮沸5 m i n . 8 0 0 0 r p m离 心3 m i n a取2 u l 上清液作为模板, 2 0匹 体系 进行p c r 扩增。 9 4 下变性1 m i n , 5 6 下退火1 m i n . 7 2下 延伸1 m i n , 进行3 0 个循环。最后 7 2下延伸 5 m i n 。电泳检测插入片段的大小。 其 中 所 用上 、 下 游 引 物为p u c 1 9 多 克 隆 位 点 两 侧的 序 列 : 引物 i 为 5 a c a g g a a a c a g c t a t g a c c a 3 引 物1 1 为5 c g t t g t a a a a c g a c g g c c a g 3 ( k a o , f . - t . e t a l . , 1 9 9 1 ) 0 6 . s o u t h e rn 杂交分析 利用 d n a在中 性条件下的虹 吸法进行 s o u t h e r n印迹 转膜, 分子克 隆实 验 指南, 金冬雁等,1 9 9 5 ; 现在分子 生物学实验技术, 卢圣栋等,1 9 9 3 ) 5 0 u g 基因 组d n a加入1 0 闰1 0 、 限制内切酶b u ff e r , 4 0 u限制内切酶,补 水至 1 0 0 闪 ,3 7 0c 消化 3 h ,必要时消 化过夜。电泳检测结果后, 凝胶切f 一 角用于定 位, 放于变性液 ( 1 , 5 m n a c l , 0 . 5 m n a o h )的表面皿中, 室温变性l h 。 用h , 0 漂 洗 后 中 和 液 ( 1 m t r is - h c i(p h 8 .0 ) , 1 .5 m n a c l) 摇3 0 分 钟, 换新 鲜配 制 的 中 和 液 浸 泡 1 5 m in 。 做 好盐 桥, 注 意 : 排 净 气 泡。 剪 一 块 尼 龙 膜 , 漂 浮 在 去 离 子 水 中 , 完 全浸湿。 然后置于转移液中 , 至少浸泡 5 m i n 。将中 和好的凝胶倒置于盐 桥平台 l , 排净气泡。在凝胶四周用 p a r a f i l m封好, 防止 转移时 短路。 把尼龙 膜剪去 一 小角 相 应平 铺在凝胶上,赶 净胶 、 膜之间的气泡。 将两 张预先用 2 x s s c湿润 过 的 滤 纸 ( 大 小 与 膜 相 伺 ) , 盖 在 尼龙 膜 上 , 排 净 气泡 , 再 在 上面 放 一叠 普 通 吸 水 纸 ( 5 -8 c m厚) , 顶部放一 玻璃板,压 上重物( 如 5 0 0 g 4 1 -码) 。 静置转移 8 2 4 小 时, 其间换纸 1 2 次。 将凝胶和尼 龙膜置于一张干燥的滤纸上 , 用软铅笔标明加 样 材群掀方法 孔位置。 尼龙膜泡在 6 x s s c中去 除凝胶碎块。取出尼 龙膜, 并将其匕 的 溶液滴 尽后, 平放在滤 纸上, 于室温下 晾 干3 0 m i n以上。将尼龙 膜携带d n a的一面 暴露 于 一紫外光源( 2 5 4 n m ) 之下 , 照射几分 钟, 将d n a固定在 膜上。 然后, 将p c r扩 增出的克隆抽 入序列以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进行基因组 s o u t h e r n杂交分析。取 5 m l 预热的预 杂交液( 含 5 x s s c , 。 i %肉 桂酸钠, 0 . 0 2 % s d s , 1 % 封阻剂 、 5 0 去离子甲 酞胺) , 放入 杂交 膜, 4 2 0c 预 杂交 2 h以上 , 另 取5 m 1 4 2 预热的杂交 液, 按5 - 1 0 n 留 m l 力 a 入探针标记液, 放 入杂交膜, 3 7 0c 杂交1 6 h , 2 x s s c 溶液( 含。 . 1 % s d s ) 室温洗膜 l 0 m i n , 两次, 0 5 x s s c溶液( 含0 . 1 % s d s ) , 5 0 0 c 洗膜2 0 m i n o 按照 b o e h i n g e r m a n n h e i m地高 辛随 机引物标记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杂交信号检 测 杂交信号的 检测则参见 一 d ire c tio n o f d ig d n a l a b e lin g a n d d e t e c t io n k it ( b o e h r i n g e r ma n n h e i n ) d n a测序和序列同源性分析 d n a序列 测定由t a k a r a b io t e c h公司完成。 通过g e n b a n k b l a s t 2 .0 进行 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 玉米杂交品种唐杭 5 号特异性引物p c r扩增 将1 2 5 n g 总 体d n a用 限 制 性 内 切 酶e c o r i 和m s e l 进 行 双 酶切 , 总 体 系 为 1 0 匹。 3 7 0 c 酶切3 小时后, 加入a f l p 接头和t 4 连接酶, 3 7 连接过夜。 取5 匹 连接产物,以p 1 , p 2 为引 物进行p c r 扩增。扩增体 系包括: l o x p c r反应缓冲液2 . o l t l d n t p( i o m m) 0 .4 1a l p 1 , p 2 ( 1 o p m o l 单 l ) 各0 . 5 4 l t a q 酶l u 补无菌水至总系为2 0 1 k l p c r扩增条件与 a f l p 选择性扩增条件相同。 所用引物序列为:p i : 5 - c c t g a g 丁 a a c a g a t 丁 t c c a a - 3 p 2 : 5 - ci g t t a ggt ggc t g aa t t gg- 3 9 .梨属 植物a f l p 结果聚 类分 析 材 ! 4和 方 层_ _ _ 一 将 a f l p电泳谱带进行统计,有带处赋值为 1 ,无带则赋值为 0 。把统计 结果输入计 算机, 用 n t s y s软 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算出 1 0 种梨的 相似系 数。 然后,用不加权成对群算术平均法 ( u p g ma)进行聚类分析。 表一 a f l p 接头、预扩增引物及选择性扩增引物序列表 e c 4 rl接 头 5 - c tc gt agac tg cg 几 0. c c- 3 3 - ca t ct gac gca t ggtt aa- 5 ms e l接头 5 - gacga tgagt cc t gag- 3 3 - t ac tc aggac tca t - 5 预扩增引物 预扩增引物 引物 el 弓 物 e 2 引物e 3 引物 e 4 引物 es 引物 e6 引物 e7 引物e i o 引物 e s 引物 e 9 弓 物 mi 引物 m2 引物 m3 弓 ! 物m4 引物 ms 引物m6 引物 m7 引物 ms e 0 0 5 - gactgc gt ac caa ttc - 3 m 0 05 - ga tgagt cc t gag 几 4 a- 3 5 - gact gcgt ac ca at t cacg- 3 5 - gact gcgt ac ca at t cagc- 3 5 - gact gcgt ac ca at tcagg- 3 5 - gact gcgt a cca at c cac c- 3 - gact gcgt ac caa t t caac- 3 5 - gact g c gt ac caa t tc act- 3 5 - gact gc gt ac caa t tc aca- 3 5 - gact gcgt ac caa t t cag- 3 5 - g a ctgcg t acc aa tt c a ac - 3 - g ac tgcgt acc aa tt c aag- 3 5 - ga tgagtc c tgagt aacag- 3 5 - ga tgagt cc tgag t aact c- 3 - ga tgagt cc tgag t aact g- 3 5 - - ga tgagt cc tga gt aacac- 3 5 - ga tgagtc ct gagt aaca t- 3 5 - ga tgagtc c tgag t aact a- 3 5 - ga tgagt c ct gagt a ac aa- 3 5 - - ga tgagt c ct gagt a ac t t- 3 i t ie 第四部分讨论 一、a f l p - 银染 法的 优点 及影响因素 对聚丙烯酞胺凝胶中的d n a进行银染的方法始于 8 0年代。最初采用的是与 蛋白质银染相似的银氨溶液法。由于银氨溶液稳定性差,银实际的消耗比较大。 现在已很少使用。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从光化学方法发展出来的选择还原法。其 原理是特定试剂将与核酸碱基结合的银离子还原生成不溶的银,从而显示 d n a 条带的 位置。与 银氨溶液相比,选择还原法所用的药品都是稳定试剂,灵敏度 高,并能 适用于 小片段 d n a的检测。目 前经常采用的 银染方法有 b a s s a m法和 s a n g u i n e tt i 法。 其中b a s s a m i 法的灵 敏度要稍高 一些, 可达l p g / m m 3 , s a n g u i n e tt i 的染色方法灵 敏度在3 p g / m m , 水平, 但优点是所用时间要少, 可在 1 5 分 钟内 完 成银染程序。目 前银染法已在 d n a测序、s s c p ( s i 叼e s t r a n d c o m f o r m a t i o n p o ly m o rp h is m ) , d d - p c r , r a p d等 分 析 技术中 得到了 广 泛 的 应用 ( 石 锐等 , 1 9 9 8 ) . 表6 常用的两种银染方法比较 步骤 b a s s a m法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