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专业论文)税收流失问题研究.pdf_第1页
(财政学专业论文)税收流失问题研究.pdf_第2页
(财政学专业论文)税收流失问题研究.pdf_第3页
(财政学专业论文)税收流失问题研究.pdf_第4页
(财政学专业论文)税收流失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税收流失”日益成为各主权国家不得不共同面对 的全球性问题。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下,税收流失不仅使经济运行的秩序紊乱,更 主要的是它威胁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防范税收流失已成为各 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目前是处于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国家,税收流失 己成为我国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初步对我国税 收流失问题进行一番透视,以求提出一套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文章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侧重于对税收流失概念的理论阐述。对国内一些学者对“税收流失”概 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税收流失的j 1 1 义概念与狭义概念的区别,明确了研究对 象:接着又分析了我国税收流失现象的各种外在形式,对各种税收流失现象进行 了分类。文章第二部分侧重于对我国税收流失现象的规模和影响的分析。通过总 结几位国内专家学者对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对我国税收流失的总体规模进行了 估算,从数量上反映了税收流失的严重性;同时又分析了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 收入分配、及资源利用的影响。文章第三部分侧重于分析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原 因。税收流失的内在动因在于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外在因素主要有社 会原因、制度因素和管理性原因三个方面。文章第四部分对我国控制税收流失的 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的主要对策为:建立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优化税制, 建立宽税基、低税率、规范化的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征管体制。 关键诃:税收;税收流失:对策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t a x l o s i n gh a sb e e ne m e r g i n gf l sac o m m o ng l o b a l i s s u ec o n f r o n t e db yv a r i o u ss o v e r e i g n t i e s 。u n d e rt h eo p e n - u pp o l i c y ,i tn o to n l y d i s o r d e r se c o n o m yb u ta l s ot h r e a t e n se c o n o m i cs a f e t ya sw e l la ss o c i a ls t a b i l i t y e s p e c i a l l yi nc h i n a ,at r a n s i t i o n a lm a r k e t e c o n o m y , i th a su n d e r m i n e do u r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op r e v e n t i o no ft a x l o s i n gh a sb e e naf o c u so ft a xr e f o r m si n v a r i o u s c o u n t r i e s t h i st h e s i st r i e st og i v ead e e pi n s i g h ti n t ot h ee y e c a t c h i n gp r o b l e m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 s ,a n dc o m eu pw i t has e to ft e n t a t i v es o l u t i o n s f o l l o w i n gt h e u s u a lw a y “r a i s i n gq u e s t i o n ,a n a l y z i n ga n dt h e ns o l v i n gi t ”,t h et h e s i sm a i n l yc o n s i s t s o ff o u rp a r t s f i r s t l y d e f i n i n go ft h et e r m “t a x l o s i n g ”i nat h e o r e t i c a lw a y a f t e rc o m p a r i n g a n da n a l y z i n gd i f f e r e n td e f i n i t i o n ss u p p o r t e db yd o m e s t i cs c h o l a r s ,i tc o m e st ot h e d i v e r s i t ya m o n gt h e mi nb o t hn a r r o ws e n s ea n db r o a ds e n s e ,m a k e sc l e a rt h eo b j e c t u n d e rr e s e a r c h ,g o e si n t od i f f e r e n tf o r m s ,a n dc l a s s i f i e sv a r i o u sp h e n o m e n o n s s e c o n d l y ,s t r e s s i n gt h es c a l ea n di n f l u e n c eo ft a x l o s i n g b ys u m m a r i z i n gt h e s c a l e - e s t i m a t e so fs e v e r a le x p e r t s ,i to u t l i n e sas c a l e e s t i m a t eo nt h ew h o l ef o r c h i n a st a x l o s i n g ,t h u sr e f l e c t i n gi t ss e r i o u s n e s sb yq u a n t i t a t i v ed a t a ,m e a n w h i l e ,i t e l a b o r a t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u p o nr e v e n u e sc o l l e c t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sw e l la sr e s o u r c e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t h i r d l y , g o i n gt h r o u g hm a i nr e a s o n so ft a x l o s i n g i t si n t e r n a lm o t i v el i e si nt h e p u r s u i to fm a x i m u mp r o f i t s i nm a r k e t ,w h i l et h ee x t e r n a ld r i v el i e si ns o c i a l ,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a n dm a n a g e r i a la s p e c t s l a s tb u tn o tl e a s t ,p r o v i d i n gt e n t a t i v ea n t i l o s i n gs o l u t i o n s ,s u c ha sc o n s o l i d a t i n g t a x l a ws y s t e m s ,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a xr e g i m e sm a i n l yf e a t u r e db yb r o a db a s e ,l o wt a x r a t e , a n dr e g u l a r i z a t i o n ,p e r f e c t i n gt h ee x i s t i n gm o d e so ft a xc o l l e c t i o na n d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a n ds oo n k e yw o r d s :t a x a t i o n ;t a x l o s i n g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 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孙俐 口护绰弓月,多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 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 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 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沦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 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作者签名:符髟 导师签名: 日期:删年;月谚日 日期: 年月日 h 舀 刖菁 随着国家的出现,税收也就随之产生。由于税收是通过个人利益向国家利益 无偿转让而实现的,因此必然会引起纳税人的抵制情绪并最终导致部分纳税人 通过非法的行为去减轻纳税负担,从而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自税收产生之日起, 税收流失也随之出现。人类经过千百年的变化和发展,经济日益发达、文明程度 不断提高,然而税收流失现象依然如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福布斯杂志,2 0 0 2 年用其一贯的手法评选了“中国富豪排行榜”。 发现排行榜中的富豪,仅有4 人纳了税,引起了人们对“富人”纳税的重视;2 0 0 3 年的刘晓庆税案更是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刘晓庆税案之所以能产生如此轰 动的影响,除了刘晓庆的名人效应外,人们更关注的是这一案件所折射出的中国 税收流失的问题。二o o 三年九月至二o o 四年一月,中国审汁署对十七个省 ( 区、市) 税源比较集中的三十五个市( 地) 税务机关二o o 二年至二0 0 三年 九月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7 8 8 户企业的纳税情况。被审计 调查的企业大都是“财务制度比较健全、管理相对较好”的重点税源大户,其中 年实现税收超过百万元的企业占9 0 以上。审计署称,二0 0 二年至二0 0 三年 九月,7 8 8 户企业中有1 0 0 户存在核算、申报不实以及骗取税收优惠等问题,由 此少缴税款1 4 亿多元人民币。国家税务总局的一项测算数字:按照发展中国家 个人所得税收入应占总税收收入1 5 的国际标准计算,我国每年仅个人所得税的 税款流失就至少在1 0 0 0 亿元以上。 税收流失现象不仅仅是存在于中国,在世界的其他国家也不鲜见。据估计, 俄罗斯1 9 9 6 年2 6 0 万户企业中,偷税企业高达2 1 6 4 万户,占8 4 ,其中根本 不纳税的企业有8 8 万户,约占3 4 ;。即便是超级大国美国,尽管法制相当健全, 税收征管水平较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也较强,但据美国劳工部和国内收入署的估 计,全美国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比率约为8 7 ,每年税收流失额达2 6 0 0 亿美元。 权威国际组织“税收正义网”2 0 0 5 年3 月2 7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为了逃税,全 球超级巨富们转移到国外的资产高达1 1 5 0 0 0 亿美元,此举导致世界各国每年的 ”赵恒从俄罗斯金融危机看税收在经济安令巾的作用f j 】税务研究,1 9 9 8 ,( 1 1 ) , 。朱晓庆美国地下经济与税收管窥 j l 涉外税务1 9 9 6 ( 1 2 ) 税收流失问题研究 税收损失高达2 5 5 0 亿美元。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税收流失的渠 道和手段也更加多样化,税收流失的规模也有不断扩大的迹象,严重威胁着世界 各国的经济安全,税收流失也就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 文将在借鉴中外学者和税务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从阐述税收 流失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入手,通过对税收流失规模的估算,分析其对经济和社 会等造成的影响,总结出税收流失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特 点,探讨治理我国税收流失的具体对策。 蒴t 一悦收流失的界定 一、税收流失的内涵 第一章税收流失的界定 税收流失的概念近年来被广泛使用,但是何谓税收流失,似乎又没有人对此 做出一个十分明确而公认的界定。在英文里,我们也很难找到十分贴切的词汇来 表达“税收流失”这个词。英文中与之相近的词大致有以下几个“t a xl o s s ”( 税 收损失) 、“t a xg a p ”( 税收缺口) 、“t a xr e v e n u e l o s s ”( 税收收入损失) 、“t a xe v a s i o n ” ( 逃税) 等,这些与我们所称的税收流失,无论从意义上还是所包括的范围看, 都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差异。“t a xl o s s ”一般不是指税收收入的损失,而是指税 收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即由于税收制度的存在,使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产生扭曲而 造成的效率损失,也有人称之为税收的超额负担。“t a xg a p ”或“t a xr e v e n u el o s s ”, 虽然是指税收收入减少的损失,但它通常只是表示一种结果,而我们所说的税收 流失,不仅表示税收收入减少的一种结果,而且还包括造成这种结果的各种现象、 行为和动态的过程。“t a xe v a s i o n ”是和我们所说的税收流失比较接近的一个词, 它一般用来泛指各种偷逃税的行为,但它所包括的范围还是不及我们所说的税收 流失的范围那么广。 什么是税收流失? 对此,理论界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是狭义的观点,这类 观点认为,认为税收流失是指现行税收法律制度下,本应征收而没有征收或没有 及时征收,流失在企业和个人手中的税款。持有类似观点的学者,如梁朋认为, “税收流失是指各类税收行为主体以现行税法或违背现行税法的立法精神的手 段,导致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的 各种现象和行为。”。贾绍华也提出“税收流失的内涵是根据现行法律制度,在一 定时期内本应征收而实际未予征收的各类税收。”。邓子基认为“所谓税收流失, 是指在现行税收法律制度下,本应征收而没有征收或没有及时征收,流失在企业 和个人手中的税款。”。这一类定义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l 、税收流失的主体。税收流失行为的主体包括了税收行为的各个主体。尽 。粱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 】北京:巾目人民大学出版社 。贾绍华中围税收流失削题研究 m i 北京:巾瞬财歧经济出版社 “邓子基。福建省税收流失及其治理f j ;财政埋论与财政实践 3 一 税收流失州题研究 管纳税人方面的原因是造成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征税人方面以及其他方 面的原因的导致的税收流失同样值得关注。 2 、税收流失的经济结果。税收流失行为的经济结果就是国家税收收入的损 失。税收流失,顾名思义就是税收收入的流失,国家应该征收入库的收入没有征 收上来。至于什么是国家应该征收入库的收入,这就涉及到判断标准的问题。最 普遍的观点认为应该以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作为判断标准,凡是按照现行税法规 定的应该征收而实际上未能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部属于税收流失,不包括由于 税收优惠和减免而导致的税式支出等。 3 、税收流失行为的性质。税收流失行为的性质是违反法律规范或法律精神 的行为。在各种税收流失行为中,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等都是违反税收法律 法规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而避税虽然形式上是合法行为,但违反了 法律的精神,在税收实践中税务机关会相应采取反避税措施,以制止这种行为。 另一类是广义的税收流失的观点。这类观点认为,税收流失除了包括以上狭 义的观点所包括的各种行为和现象外,还包括了理论界对应否列入税收流失尚有 争议的各种现象和行为。例如法定的税收优惠和减免、税收筹划、税收征管成本 过大而导致的税收收入相应的减少以及由于税种开征而导致的税收收入的减少 等。持有这类观点的包括以下学者,如傅道鹏认为,“税收流失是在既定经济发 展水平条件下,一国税制所能筹集到的实际收入与理论收入的差额。”郭北辰认 为,“税收流失是指在一定的税收制度条件下由于税收行为关系人的行为失当, 税收行为环境状况恶化,或税制配置不当,以及行为关系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不 胁- 调,甚至相互冲突所引起的各种形式的税收非正常耗散与漏损,以及由此引起 的社会经济相关效应。”圆谢少华认为,“税收流失是指在一定的税收制度条件下 国家对所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应征收而未征收到的税款。这里指所有经济活 动,包括地上经济和地下经济。”广义的税收流失观点与狭义的税收流失观点相 比有以下差别: l 、税收流失行为的主体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了税收征纳双方,还包括 了用税人,如各级地方政府等。 o 傅道鹏张桂美我崮政策型税收流失的成因及对策 j 涉外税务,1 9 9 9 ,( 5 ) 。郭北辰税收流失的基本界定 j 1 兰州商学院学报,2 0 0 l ,( i ) 。谢少华,张林税收流失f q 题【j 】税务研究,1 9 9 9 ,( 9 ) d 第审税收流失的界定 2 、造成税收流失的行为不仅包括纳税人和征税人的各种违法和违反法律精 神的行为,还包括政府部门的不规范行为,如乱收费等,甚至还包括一些合法的 行为,如国家的减免税的规定等。 3 、税收流失的规模不仅包括按照现行税收法律规定的标准,应收而未收的 税收还包括由于地下经济存在造成的税收流失、由于部分税种未开征引起的税 收流失以及由于“费挤税”导致的税收流失等。 对税收流失的解释,从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情况来看,一直未能达成共识, 由于研究角度和采用标准的不同,对税收流失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着差异。从以 上两类观点的分析,狭义的税收流失的定义,在判断标准和统计口径上有比较明 确的规定,可以使税收流失的分析和研究有一个较为明确、统一的标准作为基础。 而广义的税收流失定义则可以为税收流失问题研究拓展更为阔的研究思路和 空间,对进一步分析研究各种与税收流失息息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提供了理论基 础。由于狭义的税收流失的定义在判断标准和统计口径上的规定更加明确,因此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以下的分析将主要在狭义税收流失的范围内进行。 二、税收流失的分类 ( 一) 根据税收流失所依存的经济活动性质进行分类 l 、地上经济税收流失 在一定税制下,国家对所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应征收而未征收到的税款 即为税收收入的流失。此处的经济活动包括“地上经济”和“地下经济”。“地上 经济”,即公开经济,是指已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在国家有效控制范围内的 经济活动以及由此获得的收入,与之相应的税收流失现象主要为“地上经济”中 存在的纳税人偷税、骗税、抗税、避税、欠税等,这是显性税收流失。 2 、地下经济税收流失 “地下经济”是指未向政府申报和纳税,政府无法实施控制和税收管理,其 产值和收入未纳入政府统计的g d p 的所有经济活动。其本质在于逃脱政府监视 与控制,在政府的经济统计中没有地下经济,财政收入中也不包括其创造的收入, 但现阶段国内生产、流通及分配等领域的地下经济却比较普遍。各种地下经济使 税收流失州题研究 我国的实际纳税人少于潜在纳税人、实际税基小于潜在税基,从而减少了税收收 入,造成“地下经济”税收流失,这是隐性流失。 ( 二) 根据税收流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 l 、制度陛税收流失 制度性税收流失是因税收制度的不完善,即税制不规范、税种自身不完善、 税收执法滞后、税法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导致的税收流失。该类型税收流失具有“非 税挤税”、规模较大、涉及税种多、缺乏有效监管等特点。 2 、征管性税收流失 征管性税收流失是因税务机关管理不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导 致的税收流失。目前国内造成该类税收流失的征管不足主要表现为:因税务人员 不深入调查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仅采用定期定额征收税款且不根据其生产经营 情况及时调整税额。而造成的税基核算不准;团征管不严而给纳税人偷骗税以可 乘之机并形成恶性循环:征税人清欠不力且不及时、处罚又不当诱发出纳税人“欠 税有理”、“欠税有利”的思想:征管工作不细致所导致税收流失的可能( 如使不 该办出口退税的企业办了出口退税、征税项目变成免税项目、不该抵扣的税款被 抵扣、应抵扣税款则误作不抵扣处理) 。 3 、纳税不遵从税收流失 纳税不遵从税收流失是因纳税人缺乏依法纳税意识,不遵守税法而发生的税 收流失其特点是侵蚀税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税收是公共产品的影子价格, 政府以税收方式筹措资金供给公共产品,国民则须以纳税方式间接购买。但纳税 人与公共产品受益人以及每个纳税人所纳税额与其从公共产品的受益额之间并 非等量关系( 不同纳税人消费公共产品的价格并不相同) ,因此每个理性纳税人 均可能有“搭便车”心理,试图少纳税或不纳税。这表现在纳税人行为方式上, 就是“税收不遵从”行为。由这种“税收不遵从”造成的税收流失又可分为如下 几种情况:若纳税人将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且为自身利益千方百计逃避纳 税义务,则会造成“自私性不遵从”税收流失;若税收法律制度朝令夕改或手续 繁琐、晦涩难懂,而税法宣传及办税服务水平跟不上,纳税人无所适从,将造成 “无知性不遵从”税收流失;若政府行为或财政支出方向不符合大多数纳税人的 * r l 税收流失的界定 意愿和期望、税收制度及税务管理不公i f 、政府对纳税人权利缺乏保障,则会造 成纳税人“情感性不遵从”税收流失;若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法行为查处不及时、 不彻底、不严厉,形成了反激励机制,则会造成“侥幸性不遵从”税收流失。 ( 三) 根据税收流失的表现彤式不同进行分类 l 、偷税 它是纳税人运用非法手段减轻自身纳税义务、从而减少国家税收收入的行 为,其基本特征为纳税人有意少纳税或不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 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 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不 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征管法规定 对偷税行为除按税法规定追补税额、加收滞纳金外,还要据情节轻重处以所偷税 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漏税 通常是指纳税义务人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它与偷税的 区别主要在于“无意”还是“有意”地少缴税款。现实中存在不少非故意行为引 致的不缴税或少缴税,但在税收管理中要明确纳税人未缴税或少缴税是否存在主 观意图非常困难,因此我国现行法律未使用漏税这一概念,而将其归于偷税范畴,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漏税基本上也作同样处理。 3 、逃税 它是纳税人在应税经济行为和纳税义务发生前,利用非法经济手段单方面减 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税收流失行为。逃税发生在应税经济行为发生前,而偷税发 生在纳税义务产生后。市场经济中交易方式的多样性、经营地点的可变性、交易 时间的短暂性等为逃税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逃税引起的税收流失目趋严重。 4 、骗税 它包括广义骗税与狭义骗税两类。广义骗税包括骗取出口退税、骗取税收优 惠及做虚假项目欺骗税务人员,其中危险最大的是骗取出口退税。狭义骗税主要 指出口企业、犯罪分子以及少数政府公务员( 如工商、税务、公安、海关等人员) 联手进行的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目前国内骗税产品已从高价值、高税率的产品发 税收流失问题研究 展到普通产品,骗税人员从少数出口企业发展到专业性骗税团伙。 5 、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 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7 作为一种以暴力方式来减轻税负的行为,抗税在现 实生活中屡有发生,是税收流失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国内税收征纳矛盾的激化 表现,抗税主要发生在无照经营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中。 6 、避税 它是指纳税人在虽未直接违犯税法但违背税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法 律中的漏洞和征税方信息不灵的弱点通过资金、费用、成本、利润转移等手段 以达到躲避纳税义务和不纳税的目的。避税虽不直接违法,但其钻税法之空有悖 于国家政策导向,属国家税收的流失。避税一般不会受到处罚而只是引发税务机 关的反避税。 7 、欠税 它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足额缴 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因欠税者所欠税款最终要补足缴纳,一般情况下欠税并未 使国家税收收入减少,实践中某些企业可能会形成一部分时间长、难补缴的“陈 欠”、“死欠”,从而欠税造成了国家税款在时间上的价值损失,可将其归为税收 流失的特殊形式。 ( 四) 税收流失的其他类型 税收流失存在于各经济领域和各税种中,故除上述分类外,还可从更多层面 对税收流失进行分类,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研究税收流失问题。 1 、按税收流失行业性质分类 税收流失可分为工业企业税收流失、商业企业税收流失、交通运输企业税收 流失、建筑安装企业税收流失、服务业税收流失等。由于不同行业的经济活动性 质、经营方式等不同,而税务部门对不同行业的具体税收征管方式也不尽相同, 故各行业税收流失的侧重点及主要问题也不一样。如服务行业的营业特点决定了 该行业的偷逃漏税现象比其他行业更为严重。 第? l 税收流失的界定 2 、按纳税人经济性质分类 可将税收流失划分为国有企业税收流失、涉外企业税收流失、集体企业税收 流失、私营企业税收流失、股份制企业税收流失、个体工商业户税收流失、个人 税收流失等。因目前我国对不同经济性质纳税人的税收政策以及税收征管模式等 不尽相同,加之这些纳税人自身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大相径庭,因此不同经 济性质纳税人的税收流失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成因也不尽相同。如国有企、【l = 的税收 流失目前突出表现在拖欠税方面,且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税收流失已 成为一个日益严重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涉外企业税收流失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滥用 税收优惠方面( 尤其是一些假三资企业) 。而个体工商业户在税收流失方面的突 出问题在于个体户点多面广,经营状况千差万别,税务机关管理难度大。 3 、按涉及税种分类 可将税收流失划分为增值税税收流失、消费税税收流失、营业税税收流失、 企业所得税税收流失、关税税收流失、房产税税收流失、印花税税收流失、农业 税税收流失等。由于每一具体税种在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及计征方法等税制 构成要素上彼此不同,因此每一税种的流失难易程度、规模大小以及引起流失的 主要原因等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如增值税的税收流失重点在于计税依据、计税方 法和发票使用等方面: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流失主要在于收入、成本及费用的核算 方面。根据税种来划分税收流失,能够结合每一税种的具体税收制度规定来分析 税收流失的原因和特点,分析该税种的具体制度规定中存在的漏洞,从而能根据 各税种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防范对策,也有利于对各税种的税收流失 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税收流失n 4 题研究 第二章我国税收流失的规模与影响 一、税收流失的规模测箅 税收流失规模的大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税收流失的严重程度。但是由于对 税收流失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衡量的标准,因而要准确计算税收流失的数额是相当 困难的,理论界对税收流失的数额也是意见不一。 纵观国内外对税收流失规模的测估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l 、地下经济测估法,即首先测估地下经济的规模,然后再问接地测估税收 流失的规模。公式如下: 地下经济的税收流失( t u ) = 地下经济规模( y u ) 宏观税负( t ) 地下经济规模可采用简化后的现金比率模型进行测算,公式如下: y u = v o ( c i ( 0 d ) d ( + 1 ) 现金比率法的基本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古特曼使用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 率关系构造的。公式中,c 为现金余额,d 为活期存款余额,y o 为公开经济的收 入规模,i ( o 为公开经济的现金比率,即公开经济中的现金余额与公开经济中的 活期存款余额之比,这一指标可以通过假定某一特定时期地下经济活动规模很小 而忽略不计,选择该时期作为基期,将该时期全部现金余额c 与全部活期存款 余额d 之比作为公开经济的现金比率。 ( 2 ) 税收收入能力测估法,即首先测估出各个税种的税收收入能力,然后 与实际征收的税收额相比较,其差额就视为税收流失的规模。 如果假定t i 是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应征收的税收额,t :是税收实际 征收入库额,则税收流失额tl 可以表示为; t l = t i - - t 2 而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应该征收的税收额,基本上是与税收能力相当 的。全部的税收流失是各个单个税种流失之和,即: t l = e t i 其中t i 表示第i 个税种的税收流失。 而每一个税种的税收流失,又是可以通过该税种的税收收入能力,即法定税 0 第二章我喇税收流失的规模与影响 基( 或标准税基) 与法定税率( 或标准税率) 的乘积,然后减去该税的实际征收 入库额来近似求得。因此,税收能力测算法的关键足要对各个单个税种的法定税 基( 或理论税基) 进行准确地测算。 ( 3 ) 样本推算法,即以对某部门或某地区税收流失晴况的统计或调查资料 作为样本,来推算全国的税收流失的规模。运用样本推测总体的方法应该说是可 以用来测算税收流失规模的较好方法,但这种方法对样本的选取及其代表性有较 高的要求。 ( 4 ) 曲线拟合法,选取税收征管工作做得较好的年份,也就是税收流失较 少的年份的有关数据来做回归分析,拟合出正常的税收增长变化曲线,然后根据 拟合的曲线计算出的税收额。使用曲线拟合法要使所测估的税收流失额比较准 确,必须做到:一是所选用正常年份的税收收入基本上做到应收尽收,偷逃税等 税收流失现象较少;二是所拟合的曲线能反映税收收入的增长变化趋势。 在不同时期,不少学者都对我国税收流失的规模进行了测算: 梁朋。运用税收收入能力测估法对我国的地上经济的税收流失规模进行了测 算由于我国税种较多,而且每种税都存在适用范围、税收减免和优惠影响税基 大小和税率高低的因素,要对所有的税种进行测算比较困难,因此主要选取了增 值税、个人所得税和关税三个税种进行了粗略的测算: 表1 :1 9 9 5 年我国主要税种流失情况的测估单位:亿元 应征额实际征收额流失额流失率 增值税4 2 9 2 3 22 4 9 3 8 71 7 9 8 4 54 1 8 9 个人所得税3 0 0 6 91 3 1 4 91 6 9 2 05 6 2 7 关税 6 7 0 8 22 9 l 8 33 7 8 9 95 6 5 0 合计 5 2 6 3 8 32 9 1 7 1 9 2 3 3 7 6 4 4 4 4 l 资料来源:粱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 m i 北京:中崮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1 1 月 再考虑如欠税、任意减免及一些避税行为,目前我国税收流失规模可能在 2 5 0 0 亿元一3 0 0 0 亿元之间;地下经济导致的税收流失约为8 0 0 亿元一1 2 0 0 亿元; 如果把“费挤税”这类所谓政策性税收流失也包括在内,税收流失规模则至少在 “桨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 m i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1 税收流失削题研究 4 5 0 0 亿元- - 5 0 0 0 亿元。 贾绍华”通过运用统计数据与实际相结合估计的套测算方法,将地上经济 税收流失分为国内经济运行流失、进口关税流失及个人所得税流失等四个方面进 行测算,得出2 0 0 0 年税收流失总规模为4 4 4 6 5 3 亿元,具体见下表: 表2 :1 9 9 5 - - 2 0 0 0 年中国税收流失测算总表单位:亿元 1 9 9 5 1 9 9 61 9 9 71 9 9 81 9 9 92 0 0 0 一、地上经济税收流失额 3 6 2 3 7 03 3 5 45 4 3 6 8 3 0 63 8 2 9 1 73 5 4 26 43 7 【70 6 1 、非农物质部j 2 6 1 62 6 0 12 7 1 72 8 1 6 2 7 2 02 5 2 4 2 进口关税 9 7 97 06 8 0 5 46 8 4 0 66 了5 1 7 3 3 0 6 44 6 i 0 6 3 、个人所得税 2 87 3 2 8 23 3 84 9 27 3 2 二二、地下经济税收流失额 8 5 0 2 87 4 4 8 76 7 5 3 86 9 4 6 3 9 0 4 9 57 2 9 4 7 税收流失总额4 4 7 3 9 84 0 9 9 4 l4 3 5 8 4 44 5 2 3 ,8 04 4 5 7 ,5 9 4 4 4 6 5 3 税收实际征收额6 0 3 8 0 46 9 0 9 8 28 2 3 4 0 49 2 6 2 8 01 0 6 8 25 81 2 5 8 l5 l 税收流失率 4 2 5 63 7 2 43 4 6 l 3 2 8 l2 9 4 02 6 1 l 资料来源: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 m i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0 0 2 杨碧芸。运用同样的方法,对我国2 0 0 2 年的税收流失规模进行了测算 表3 :我国逃税总规模及逃税率的测算单位:亿元 地上经济逃 非农部进口关税个人所得 地下经济全社会逃 逃税率 年份税总额= 逃税 逃税税逃税 逃税总额税总额 实征税收 + + = + 收入 = , 1 9 9 53 6 2 3 5 22 6 1 6 0 09 7 9 s 2 2 8 0 08 5 0 4 34 4 7 3 9 56 0 3 8 0 40 7 4 1 9 9 63 3 5 4 5 42 6 0 l 0 06 8 0 5 47 3 0 07 4 4 0 64 0 9 9 1 46 9 0 98 20 5 9 l 9 9 7 3 6 8 3 0 62 7 1 7 0 0 6 8 4 0 6 2 8 2 0 06 7 5 3 84 3 5 8 4 48 2 3 4 0 4o 5 3 1 9 9 83 8 3 0 0 22 8 1 6 o o6 7 6 0 23 3 8 0 06 9 4 9 04 5 2 4 9 29 2 6 2 8 0 0 4 9 1 9 9 93 5 4 2 6 42 7 2 0 o o3 3 0 6 44 9 2 ,o o 8 9 7 6 7 4 4 4 0 3 l i 0 6 8 2 5 80 4 2 2 0 0 0 3 7 1 7 0 0 2 5 2 4 0 04 6 1 0 07 3 2 0 07 2 1 1 34 4 3 8 1 31 2 5 8 1 5 l03 5 2 0 0 l3 7 4 3 o o2 6 6 5 2 72 7 0 2 78 0 7 4 7 5 7 7 5 64 3 2 0 5 61 5 3 0 1 3 8o 2 8 2 0 0 23 7 7 6 6 72 6 6 5 1 51 6 5 9 79 4 5 5 52 1 5 2 03 9 9 1 8 81 7 0 0 3 5 8 0 2 3 数据来源:易行健,杨碧云,易嚣健我国逃税翘模的测算及其经济影响分析 j 财经研究,2 0 0 4 ,( 0 1 ) “贾绍华中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m 】北京:中崮财政经济出版社 。易行健杨碧云,易君健我围逃税规模的测算及其经济影响分析 j 财经研究,2 0 0 4 ,( 0 1 ) 2 第二章我国税收流失的规模与影响 王鸿貌。采用“收支差异法”和“收入能力测算法”,分别对浙江省“地上经 济”和“地下经济”税收流失的规模进行了测算,然后求得浙江省税收流失的总 体规模。 表4 :浙江省税收流失的总体规模单位:亿元 地下 增值税 个人企业 年份 经济 税收流 所得 营业进口流失额 税收税流 税流 所得 关税 其他税 税收流 ( i ) 失额 失额 失额 税流 流失 种流失失总额 占征收 流失 ( 3 )( 5 ) 失额 额( 7 ) 额( 8 ) ( 9 ) 额的比 额( 2 )( 4 )( 6 ) 例( i o ) 1 9 9 52 8 2 59 92 2 0 57 7 08 8 i5 5 8 1 8 0 6 47 0 5 9 1 9 9 61 7 9 51 3 1 6 22 0 9 874 07 2 46 4 42 0 4 8 86 72 8 1 9 9 72 1 4 81 6 l _ 1 81 8 8 4l o 5 77 5 i8 8 72 4 5 4 96 8 8 8 1 9 9 8 2 6 7 51 2 3 81 8 8 31 4 9 4 l o 8 31 0 4 71 0 9 i 2 2 9 8 85 6 1 7 1 9 9 9t 3 5 81 6 4 1 13 2 5 91 6 4 21 5 4 41 6 9 31 2 7 52 8 3 3 25 争8 0 2 0 0 04 2 4 51 2 8 8 44 1 5 51 2 3 82 4 5 72 8 4 21 6 7 62 9 6 8 64 7 2 6 2 0 0 6 8 0 51 1 5 4 74 9 8 37 2 3 5 2 ,6 93 4 1 92 2 3 2 3 5 5 6 64 3 0 8 资料来源:王鸿貌浙江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和初步分析i j 】浙江学刊,2 0 0 4 ,( 1 ) 刘黎明利用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出就业人数的抽样数据, 并将就业人的收入作为随机变量,在确定纳税人个人收入的分布曲线后,利用税 率标准计算出理论纳税额,再与实际纳税额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税收流失率。 表5 :1 9 9 5 2 0 0 2 年城镇居民家庭统计调查中就业者个人所得税流失率 年份就q k 总人每人年平均理论纳税额实际纳税额流失率 数 均值方差 纳税额 1 9 9 56 6 2 4 4 86 3 8 9 7 5 10 0 7 3 7 8 1l i 2 7 2 3 0 6 67 4 6 7 3 1 6 9 81 0 0 9 6 2 0 50 8 6 4 7 9 4 7 1 9 9 66 7 4 2 9 9 86 5 0 6 5 8 70 0 7 6 6 2 31 8 9 2 5 3 7 0 4 i 2 7 6 1 3 7 3 5 2 2 5 7 8 4 9 6o 8 2 3 0 7 1 6 1 9 9 76 9 3 0 0 8 16 5 7 5 8 40 0 9 5 3 1 63 0 5 6 7 8 6 7 62 1 1 8 3 7 7 9 93 2 2 7 2 0 50 8 4 7 6 5 6 8 1 9 9 87 0 2 6 5 8 46 6 2 5 9 30 1 0 9 4 9 53 7 4 8 3 9 2 7 82 6 3 3 8 3 9 6 84 7 4 2 1 2 3 5o 8 1 9 9 5 4 1 9 9 97 0 9 5 86 7 0 4 2 8 70 1 1 8 54 8 6 3 5 1 4 0 7 7 3 4 5 1 0 5 2 3 1 96 8 7 7 8 7 7 3 50 8 0 0 7 0 2 0 3 2 0 0 07 0 8 4 5 1 66 8 2 3 0 1 20 1 2 5 4 5 66 6 4 0 9 5 1 4 54 7 0 4 7 9 2 6 81 1 4 1 7 6 3 90 7 5 7 3 1 9 2 0 0 17 2 2 4 8 3 26 9 1 6 8 50 1 3 4 6 5 28 8 4 8 4 2 3 8 36 3 9 2 8 3 7 5 61 6 8 7 9 2 7 70 7 3 5 9 6 5 8 2 0 0 27 1 4 6 4 7 87 0 4 5 9 6 n2 0 6 8 7 01 3 l 3 3 1 5 6 9 9 3 8 5 5 8 1 6 9 3 9 5 2 9 8 1 20 5 7 8 8 2 4 l 资料来源:刘黎明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的规模测算【j l 财政研究,2 0 0 5 ,( 4 ) “于鸿貌浙江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和初步分析【j 】浙江学刊,2 0 0 4 ( i ) 。刘黎叫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的规模测掉【j l 财政研究,2 0 0 5 ,( 4 ) - 1 3 - 税收流失问题研究 从以上各学者的测算我们可以看出,不管使用什么方法精心测算要想准确 地测估出税收流失规模,实在是太困难,因此,本文觉得对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 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精确的计算出税收流失额,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在于让人们更 清楚地认识到税收流失严重性,为解决税收流失问题提供一个依据。以上各学者 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了税收流失额的测算,不管 是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上,我们都不难看出我国税收流失问题的严重性。 二、税收流失的影响 以上的测算反映出我国税收流失情况的严重性,如此规模的税收流失会对 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本文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税收流失 对经济社会等造成的影响: l 、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如果动态地、全面地考虑,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 方面是减少税收收入,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税收流失的存 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实际税率相应降低,产生减税的 效应,从而刺激经济的增艮,经济增长又会拓宽税基,增加收入,最终会部分抵 消税收收入流失造成的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下面从一个较为简单的理论模型“来分析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假定 税基为y ,它相当于一国经济规模:y 表示税收流失产生的减税效应所增加的 国民收入:t 为财政收入的减少量,也就是税收的流失量。则有a y = b t i b ( 1 一t ) 】 其中,b 为边际消费倾向;t 为名义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