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韬、三略可称是最高级的古代谋略书,也是一本谈论中国人处人处事秘诀的智慧之书。战争是一门学问,处人处事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在这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到中国古人深邃的智慧,学到许多中国古人处人处世的秘诀,进而指导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实践。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编者将我国古代的这两部最富代表怀的谋略书用白话的形式加以编写,取名为足智多谋的策士智慧,希望能为古代深奥智慧的通俗化做一点工作。 第一章 文韬 择人用人的艺术 大人物钓天下,小人物只 钓鱼 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 身为社会楷模的大人物,亦即古人所谓的君子,是以建立万民同乐的理想社会为己任的,而凡事斤斤计较、整日忙忙碌碌的小人物,则以获得眼前利益为乐趣。 这种情形和儒家经典之一、叙述有关“礼”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内容的礼记所记载的“君子得道为乐,小人得欲为乐”有相同的含义。据说这句话为姜太公所说,其实这句话是不是他说的并不重要。姜太公是被孔子尊为圣王的周文王的老师,有关他的故事广为流传。 现今横贯陕西中部、由西向东流的渭水的北岸,有位一面欣赏著鸟鸣,一面悠然 垂钓的老人,仔细一看,他的双眼竟是闭著的。 有这么一天,从远处传来一阵马车的声音,马车越来越近,但是垂钓的老人却没有回头看。 “老先生钓到鱼了吗 ?”坐在车上的文王问。 状似假寐的老人,其实并没有睡觉,他脸孔朝向河面,用似乎不太高兴的口吻回答说:“什么 ?有没有钓到 ?你问的未免太无聊了,我是在想国家大事呀 !钓一条小鱼就得意忘形,那只是小人的行径,而我所要钓的鱼和他们大不相同。 ” 由於回答得太出人意料,文王甚为吃惊,便从马车上下来。 “呵 !先生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老师。 ”随即便在他的背後 深深地鞠躬。 其实我们也常常去钓鱼,有时只钓到一条小鱼就会得意忘形,好像已经称霸天下一样,总是摆脱不了小人的情趣。如果我们能够像姜太公那样沉著冷静,处之泰然,就是钓不了天下,也能多钓几条很大很大的鱼。 钓鱼和用人的道理相同 钓鱼有三权 “钓鱼有三权”这句话是以钓鱼为比喻来描述人的本性。钓竿要挂上鱼饵才能钓到鱼,越是鱼喜好的饵,越容易钓到鱼。至於鱼喜欢那种饵料,则须依种类而定。其实人的本性和上钩的鱼儿是很相似的。 要获得人才必须准备酬劳,为了使人才能诚心效力,就必须付出高 薪,同时须考虑依他们个人的能力,给予适当的职位。报酬可以决定人才这一法则超越时代,古代如此,今天亦仍有指导意义。根据行为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一个人决定就职的时候,他的想法不外乎包括两种因素:一是收入,一是公司的前瞻性。不管是东方或是西方,也不管是哪个时代,报酬的高低决定人才去留的事实,一直没有改变。 但是社会上仍然有些人想脱离一定规范,过无拘无束的生活。晋国介之推和他的母亲一起过著隐居的生活,极可能就是对这个法则存有反抗心。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据史记记载,当他为公子时,他的父亲 宠爱妃子骊姬,骊姬逼死了太子申生,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又怕诸公子不服,就派人追杀重耳和其他公子。公子重耳无标,带著五名亲随和几十名仆从,过著流浪的生活。经过漫长的十九年,终於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返晋国,杀晋怀公而自立。当重耳和不辞劳苦的家臣们在秦兵护送下准备坐船渡过黄河时,重耳身边五贤士之一的狐偃 (重耳的叔叔 )说: “君王即将回国了,我们的任务也到此结束,回想过去我常常造成君王的困扰,我犯的罪孽如此深重,恐怕不能再跟随君王了。 重耳吃惊而又悲伤地说: “回国後,如果我不重用你的话,黄河 的神一定会处罚我,请你不要离开,跟我一起回去吧 !”随後将身上的宝玉丢进了黄河,向狐偃发誓绝对不改初衰。当时介之推正是几十名家臣之一,他坐在船的一个角落,看著这幕感人的情影。 虽然他和重耳同基共苦患难了十九年,下船後,重耳和协助他的秦国军队朝曲沃方向前进时,介之推却独自默默地离开了。因为他认为狐偃自抬身价的手段太过卑鄙。当精神上的肯定和实际的报酬将成为事实的时候,介之推却拒绝了。其後狐偃就越受到重用,连最後造成文公称霸天下的城濮之战,也让他高居首功。而介之推始终和母亲隐居山林,过著与世无争的生活。 其实像介之推之样的人是很特殊的,一般社会大众都是把自己卖给报酬,作为享受生活的代价,这实是人之常情。但是谋划大事业的人,要想得到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辅佐,就需要满足这些人的特殊口味,而不能仅仅以社会大众的标准来看待了。 站在原点做检讨 情同而亲和,亲和而事业之,情也 有人写了一首打油诗“文王虚问是否钓到鱼,实想接近姜太公”,这首诗让人联想到当时有趣的情景。但随後姜太公用禅问答的玄机妙语、让文王感动的故事,听来亦相当有趣。 前面所提到的“情”,从外表看来,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要 是更深一层地追究下去,它却是在探讨人世的道及处事的哲学。 人性有喜、怒、哀、惧、忧、爱、欲七种情感,这是佛家所谓七大罪的根源,也称为七情。 每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受七情支配。如果我们放纵自己的情感而毫不加节制,就会彼此冲突,最终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人和人交往,贵在真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自己的心灵不念,真心坦然就能达到一体同心的境界,因为我们人的情感原本就是相同的,处事的情形也是一样。节制能够使人们彼此之间形成某种共同体,同心协力,做什么事情都会无往而不利。 如果朋友间出现了隔阂,事 业上出现了分歧,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依靠技巧来解决事情,而应站在原点检讨。所谓原点是几何学上座标 X轴和 Y 轴的交点,也就是极座标上同归於原线轴的点,那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纯净地方,可以让我们闭上眼睛摒除杂念,站在这点去思考。从这一原点扩张出去的轴线怎样得到合理的发展而又不和其他冲突纠结,正是我们站在原点做检讨应该得到的答案。 独占利益的人令人憎厌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姜太公说:“天下并非君王一人所有,而是天下人所共有。”这句话在主权在民的现代社会已不再新鲜了。 他又说: “将天下之利分享天下万民者,才能得到天下,而想独占天下之利者,则会失去天下。” “天下是万民的天下”这种想法比君权神授与万世一系的说示进步多了,尽管这样的话也是帮助君王攫立天下、满足一己之私的策略,但却可以调和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而不原与民同乐,对天下人横征暴敛、滥施酷刑、为所欲为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是很快把创下的“基业”葬送了的。 主张主权为万民所有,不独占独裁,才能获得万民拥戴,最终获得天下而治理万民,就必须把齐宣王问唐易子捕鸟的方法: “捕鸟时什么最重要 ?” 唐易子回答:“慎重地设下圈套最为重要。” “为什么要慎重地设下圈套呢 ?” 群鸟用几十只眼睛看人,可是人只有两只眼睛看鸟,所以我才告诉您,设置圈套必须要慎重。” “原来如此,听你这么说,这和治理天下是同样的道理。君王以两个眼睛看国家,可是全国人民却以几十万只眼睛看君王,所以君王必须慎重。” 最後唐易子说:“郑国的长老们曾说过,治理国家不能虚静无为,必须有所表现才是最要紧的。” 身为统治者,无时无刻不为人瞩目,这一点必须牢记。因此统治者们必须谨言慎行,勤政亲民,与天下人同享天下的利 益。这样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赢得广泛赞誉与拥戴,才能使自己牢不可破。 现今大企业的老板、高级主管们,对於这一法则,也应该得益不少。 命运要靠自己去开拓 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天下刚刚和平,却又开始战乱。为什么会如此呢 ?是君王的贤愚所造成,还是天注定的命运呢 ?” 非常谦虚的文王一有问题,便马上请教国师姜太公。姜太公即刻回答: “君王为贤者,国家安泰人民富足,这就是说国家及人民的祸福并不是天注定好的,而是掌握在君王手里。” “天助自助之人。” (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西方哲人如是说。 英雄所见略同,因为他们都依靠著自己的力量,克服了许多困难,才被尊为师表。因此他们才如此自信地说了这句话。 可是以奸诈的手段,甚世盗名,获得高官厚禄的卑鄙小人,却伪装成君子,呼建立幸福的社会,那是绝对不能令人信服的。 命运要自己开创 这句话肯定了一切事情的成功都必须靠努力。 不劳而获 ?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一切都必须自己去奋斗。 但在这个社会里,有时候无论你多么努力,仍然无法如原以偿。於是有了 这句格言: “尽人事,听天命。” 对於我们凡人来说,最後也只能靠神的保佑。因此古人也这样说过: “诚实者神才保佑。” 照这样说,我们应该相信,只有诚实做事,才会有好报偿,而只知道不断地流汗工作,不注意自身品德修养的人,他的工作并不具有任何意义。 既然如此,认为命运必须自己开拓,所以我们只有努力奋斗,绝不能焦躁行事。即使不能如愿以偿,至少也可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干涉别人 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 优秀的领导者,并不会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 己的欲望。上古君王尧放弃一切奢侈生活,庭院中杂草众生,也毫不在意,并没有加以刈除。经常穿著棉衣,吃著藜和豆叶汤就觉得满足。 不能使人们的心和生活安定下来,政治就不能算贤明。“从事乎无为”的意思就是如此。 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帝尧的仁德如天,也就是仁德普照於万物的意思。他推算日月星辰的变化,教导人民何时播种,何时收成,并将朱鸟七宿 (星名 )在正南方的日子定为春 (春分 ),这时白昼和夜晚等长。大火心宿 (星名 )在傍晚位於正南方的时候定为夏 (夏至 ),此时昼最长。虚宿星 (星名 )在傍晚位於正南方且昼夜等长 之时,定为秋 (秋分 ),而昼最短且昴宿星在傍晚位於正南方的时候,则定名为冬 (冬至 ),至於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及三年有一次闰月,也都是帝尧所排寂静的。在他的仁德之下,春天一到,年轻人便到户外努力耕作,老人及小孩也都配合一起帮忙。在人们播种的同时,鸟兽也开始交配繁殖後代。到了夏天,不管老少都到户外劳动,鸟兽的羽毛也变薄。秋季收成後,人民心满意足,鸟兽羽毛焕然一新,显得舒畅。而冬天一来,人们都躲在屋内取暖,鸟兽也长出细柔的绒毛以保持体温。 “从事乎无为”可解释为顺应自然运行的大原则,维护大自然秩序或维持自然生活 之意。 顺乎自然的事情都是好的,我们看帝尧便知,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很伟大的。尧即位九十年之後引退,把天下让给舜,直到二十八年後才辞世。由於春子丹朱不肖,所以尧把帝位让给了来自民间的舜,据说他当时曾说:“不能让天下人吃苦,而让丹朱一人得利。” 当赏则赏,当罚则罚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 是非善恶,信赏必罚最典型的例子是“诸葛孔明挥泪斩马谡”,以下是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场面: 蜀建兴五年,在渭水击破魏军二十万的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所率领的魏援军二十万大军对阵 於祁山。这次战争的关键在於汉中之东街亭的攻防战,因为此地是军运动粮食的重要地点。孔明正考虑要派一位武将去守备这个地区时,年轻的将领马谡却自告奋勇要求派他担任这项任务。 马谡是孔明的挚友马良的弟弟,是一个血气方刚、强悍、有才气的人物,但是尚无法和仲达相抗衡。孔明虽然犹豫不决,可是见马谡兴致勃勃,於是决定派他去防守街亭。 结果蜀军惨败。 孔明指示要固守街亭要道,年轻的马谡却死抱著兵书,认为“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坚持把大军驻扎在大道边的山上,结果被魏兵包围,并断了水,最後蜀兵大败,马谡只和少数 兵将狼狈逃回。 建兴六年,撤回汉中的蜀军按照军法惩处马谡战败的罪责,孔明下令斩首。周围的人爱惜马谡的才能,纷纷向孔明求情,可是孔明不接受,坚定地说: “对 !这种人才被斩首实在可惜,可是军法是不容私情的。 ” 马谡被带到了刑场,孔明以袖掩面哭泣,心想:其实起用你的我也是有罪过的啊,可是现在我还不能死,但为了蜀国的存活,却不得不让你死,请原谅我吧 ! 军中的任何人,都知道此刻孔明的心情,“所爱者有罪必罚”,“所憎者有功必赏”,是兵法上收揽人心的第一要诀。正因此,在礼记大学篇上所记载修养 仁德的基本原则是:所爱应知其恶,憎应知其善。 随著时代的变迁,赏罚制度演变出一种更灵活的原则。例如,无法判断应处罚到何种程度时,则适用轻轻的刑罚。无法判断功劳多寡时,则以厚遇较好,不能无辜地判人死罪,宁可误读法律条文原谅人 (苏东坡 (刑赏忠厚之至论 )。 处斩马谡的孔明,我们今天的人能学他些什么呢 ? 若肯付出,众望所归 予而勿夺 对於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姜太公回答道:利民而不害民,民业有所成就而不加以破坏,使人民能生存而不杀害,是予民而不是夺取。使民乐,不使民苦;使民喜, 不使民怒。简单地说就是只给予而不夺取。 春秋左氏传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齐景公和晏子到少海游历,他们登上柏寝台,一面望著齐国的景色一面说: “国家实在太糜烂,以後谁能够维持国家呢 ?” “可能是田成氏吧 !” 景公吃惊地问理由,晏子回答: “田成氏确实有能力掌握齐国民心,他向君王要求给大臣加爵禄并施与恩情。借给人民小米用大斗量,在归还时却用小斗量,施予人们恩惠。杀牛时自己只取一盘肉,其余皆分给家臣。同时,经常注意市场物价使不比产地贵。主公您重收夺,而田成氏却厚施於民。齐 国遭受饥馑时,路边饿死的人数不胜数。可是田成氏所管理的地方,人们都乐意去找田成氏,所以没有饿死的人。;因此周、秦的人都很崇拜田成氏,大家都想到他所管理的地方生活。田成氏的仁德广受人民的颂赞,所以我认为将来的天下可能为田成氏所有。” 景公流著眼泪说: “实在令人悲哀,我的天下将被田成氏夺取,该怎么办才好 ?” “请您别担心,如果主公要想夺回天下的话,就得接近贤士,远离奸佞,治乱世,轻刑罚,救济贫穷,怜恤孤寡,把恩惠施予不足者,这样人民必然对主公心服,田成氏便无法夺取主公的江山。” 可是後 来齐景公并没有施予人民,其子简又为田成氏所杀,齐就此成为田成氏统治的地方。 由此可知,对於人民必须多施予少夺取。我们现今的社会不也是这样吗 ?凡是处处为顾客著想,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提供周到细致服务的公司,总是会很快地兴旺发达起来。相反,破产倒闭的企业差不多都是唯利是图,产品质次价高。 “予而勿夺 ”的道理,很值得那些面临经营困难的企业经理深思。 上下关系如父子关系一样最理想 临而无远,沈而无隐 身为君王,必须经常和臣下谦虚应对,使之间不产生隔阂。至於臣下,对君王则必须坦诚相待,不 藏隐秘。 儒家经典大学中这样写道: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语源。古代中国的统治者认为,理想的君臣关系应像父子关系一般。例如清朝宫廷中,皇帝被朝臣称为“万岁爷”,皇後则被称为“娘娘”,皇帝所任命的官员,人民称呼为“父母官”。当然,这样称呼并不是因为孺慕之情如敬父母,而是被强迫如此的。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前,也是模仿中国的体制。当时日军内部“中 队长称为父,分队长称为母”,这并不是士兵自动称呼的,而是由上级强迫士兵如此称呼。同时日本全国国民又被看成是天皇陛下的臣民及赤子 (可爱的婴孩 )。 为上者对属下必须有仁爱之心,在下者则需诚心诚意地服从长上,彼此之间如父子般没有间隙,亲如一家,个人都注重自我修行,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 可是这种想法只不过是统治者的理想目标而已,他们是为了一己之利才强迫人民去做,在历史上给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现在的许多公司很崇尚中国这种传统的人伦关系,有些公司的董事长在向员工训示时,开口便说: “我们的公司是以家族主义为宗旨。”但以此口气说话的董事长,诚意令人怀疑。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父子之间也产生了代沟,企业领导和力量下之间也不可能不丰承许多隔阂。重要的是去积极了解并沟通彼此的代沟和隔阂,因为只有互相协调才能真正维持一种父子般的亲情关系 。 谦虚待人,抛弃偏见 待物以正 在背後悄悄批评人最可怕,因为这些话一旦传入耳中会令人心神不安。不管你多有定力,如果老有人在你耳边说“听说某某在背後批评你”,恐怕心里也会极不舒服。而“待物以正”的意思,就是要不受那些闲言碎语的乾扰,对人 对事谦虚而不抱任何偏见成见。 燕惠王就是因为不能“待物以正”而成为一个最失败的君王。 燕虽然是小国,但却有大将乐毅。燕昭王很欣赏乐毅的贤明和优秀的军事才能,所以和他商量如何去讨伐让各国伤脑筋的齐国。 “想要伐齐,除了和赵、楚、魏协力外,没有其他办法。”乐毅回答道。昭王接受了这个建议,於是乐毅率领军队联合赵、楚、魏军,一起攻打齐并击破了七十余城,齐国仅剩下莒和即墨两城。可是这时昭王逝世,由其子惠王即位,对燕国来说除了还没有攻陷的两城外,已经没有值得担忧的事情了。乐毅就把齐国改为燕国的郡县,同 时将齐国的财宝送回燕国,使得燕国更加富强。可是齐国地即墨的将军,是机智勇敢的田单。他悄悄地派奸细到燕国并散布谣言:“乐毅一直没有把剩下的两城攻陷,是为了延长战事,在齐国等待时机,企图自立为王。”这些谣言传到惠王那里,惠王信以为真,就派大将骑劫换回了乐毅。骑劫的才能远逊於乐毅,田单使用种种计策,诱使骑劫上当,最後以“火牛阵”将骑劫打败,并乘胜收复了齐国的故地。 燕惠王听信谣言,临阵换将惨遭失败,事後,後悔不已,但为时已晚。这下百不能“待物以正”的结果”。 倾听民众的心声 以天下之耳听 ,则无不闻也 南斯拉夫有一则民间故事,说有一位国王的耳朵长得像驴子一样。国王因羞於见人,经常戴著很深的帽子遮掩耳朵,以便隐藏身体上的缺陷,维护国王的尊严。他每次都将替他理发的理发师杀掉。这位国王认为守住这个秘密就可保证自己的安全,结果这位国王成为一位闭目塞听的愚蠢的人。 自称为“太阳王”及“王中王”的法国专制君主路易十四的口头禅是:“什么我都知道。”对於民众的呼声,他是全然地漠视。 他的心腹绝不会超过三人,因为他认为“托付秘密事情的人不能太多”。同时他选择的这三人,绝不能高明,必须是唯唯诺 诺、唯命是从的人物。彻底独裁专制的路易十四告诉他们:“不许奢想我能给尔你们更高的期望。” 豪华奢侈的洛克式建筑凡尔赛宫,现在成为欧洲贵族社会留下的一大遗迹,而在路易十四,它只是“个人喜好”的结果。 路易十四对人亿实行残酷的统治,他增加纸币发行量,加重赋税,设立人头税,使民不聊生,农民过著饥寒交迫的生活,许多百姓沿街乞讨。而路易十四自己却过著挥霍无度的糜烂生活。加上好大喜功,年年对外侵略,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这就是法国历史上辉煌的大革命前的社会状况。 不顾人民的疾苦,不倾听人民的呼声,统治者 必然垮台。相反,“以天下之耳听”,关心百姓生活,对百姓呼声无所不闻,国家自然愈来愈强大和巩固。 然而君王似乎都不喜欢多听,历史上著名的君王,耳朵好像都很小。或者,这些君王的耳朵都有一种特异功能,或能自动地左耳进右耳出,或能选择听取那些赞美之类的顺耳蜜语,而自动排除那些逆耳之言。看来,君王之耳确有不同於凡人之处,怪不得在南斯拉夫的故事中,百姓都渴望能摘下那位长著驴耳的国王的帽子,一窥究竟。 好事即刻实行 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 姜太公吕尚说道:明知善事而不去实行,时机到来 却犹豫不决,对错误的坏的东西不加以排斥等等状态是最、不得的。春秋时的齐桓公就是这类人的典型。 齐桓公收合诸侯而成为霸主,当然是不平凡的人物。他的霸业多半是在宰相管仲的辅佐之下完成的。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生病时桓公前往探访,顺便要管仲推荐能继承他的人。管仲说: “知臣莫过於君,知子莫过於父,请君王告诉我您打算用何人 ?” “鲍叔牙如何 ?” “不行。鲍叔牙性格刚复又感情用事。刚则无法厚待人民,复则无法专心,容易感情行事,人民不能对之心悦诚服。” “那么竖刁怎么样 ?” “不行。爱护自己身体,才是人之常情。可是他知道主公您嫉妨心强又喜爱女色,骈刁就去破坏自己的性机能当上後宫总管。像他这样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能对主公忠诚呢 ?” “那么卫公子开方如何 ?” “不行。齐卫之间距离只有十天的路程就可达到,但他为了讨好君主,十五年来都未曾回国省亲,这是不人道的行为。对於父母没有亲情,又怎会对君主诚心呢 ?” “那么易牙如何呢 ?” “不行。他知道君王你喜爱美食,只有人肉还未曾吃过,就将自己的长男献给君王享受。喜爱自己的儿子才是常情,可是易牙却将儿子献给主公。连亲生儿 子都不要的人,怎会对君王忠诚呢 ?” “那么谁才好呢 ?” “阴朋的性格坚强而又廉直,处事又不贪心,值得信赖,他才是左君王完成霸业的人选。” 管仲死後,他极力推荐的阴朋并没有得到桓公的重用,竖刁却获得宰相的地位。三年後,竖刁、易牙、卫公子开方等大臣反叛,桓公被关进牢中而饿死,听说他的尸体都长满了虫子。 严守上下分寸 都无大於国 春秋时代,周王朝的权威式微,强大的诸侯,挟天子号令天下;在诸侯都城中,拥有权力的众臣,亦恣意操纵国政,呈现出下克上的情形。 当时齐简公的 宰相田常,拥有强大的招呼。在各诸侯国以下犯上的大臣中,最有代表性。 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田氏家庭在齐国有强权,始於田常的父亲田乞。本来田乞只是齐景公的大夫,可是他却奶重视对百姓施予恩惠,在收取租税时,以小斗徵收,并以大斗量粟贷给人民,因此他的名望也就越来越高。然而他却是乱用职权建立起自己地位的人。当时的宰相晏婴,担心如果这样下去,国家会出生变乱,所以经常进言景公约束田乞的行为,但景公不接受。後来晏婴出使晋国时,向朋友说: “齐国的政治,迟早会被田乞所垄断。” 果然,晏婴死後,到了齐 悼公时代,田乞被任命为宰相,更加恣意地操纵国政。 田乞的儿子田常,在齐简公时和监止一起被任命为宰相。他想排斥监止以垄断国政,但简公信任监止,所以一直无法如原。为了达到目的,他仿效父亲田乞的做法,借给百姓粮食时用大斗量,在收回时却以小斗量,以便掌握民心。这样,田常与监止的对立越来越激烈,最後,监止也想将田氏家族铲除。 田常却先发制人,袭击想逃亡的监止,田常的部下也将想逃难到别国的简公杀害。随後田常拥戴简公之弟平公为王,并将齐国历代众臣及家族老少统统杀害,自己占有比平公更大的领地,垄断了齐国的政治。 “为什么一国之君会丧失自己的国家呢 ?” 文王如此问,姜太公答曰: “因为他们选错了官吏。地方都市,亦即臣之领地,绝不能大於国都。” 祸苗趁小就须除掉 两叶不去,将用斧柯 确实,“在双叶时,用手就可以摘除,但长大後不用斧头是无法砍掉的。”楚宰相春申君的故事,正是丧失时机而遭灾祸的悲剧。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很担心,就去找会生孩子的女人。李园的妹妹正是其中之一,但春申君十分喜欢她,便把她纳为妾,不久後就怀孕了。李园知道妹妹怀了孕,便和妹妹商量出一个计谋。 “请你把我送给楚王 !”李园的妹妹向春申君说。 “你不喜欢我吗 ?” “怎么会呢 ?” “那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 “如果我到楚王那儿去,即表示你的孩子将成为下一代的君主,虽然你把我送给楚王,我还是属於你的。” 他们对谈之後,春申君就将妾送给了楚王,不久生了个男孩,也就是後来的幽王。生了孩子後,李园兄妹怕春申君泄漏秘密,想找机会加以刺杀。 後来楚王患了重病,当时朱英来找春申君,一见面朱英便说:你现在面临意外的灾祸及幸福所谓意想不到的灾害,乃指楚王死後,李园将会刺杀你,而 意想不到的幸福就是你可能成为楚王。” “岂有此理 !李园不会这样做的。 ”春申君很生气地说。 十七天後,考烈王死亡,果然李园便差刺客藏於城门内,刺杀了春申君及家人。 太史公司马迁说过:“应下决断而没有下,自作自受。”春申君正是这种人。他觉醉於女色而丧失判断力,相信那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的小人,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个故事载於史记春申君列传。 生活不安定的民众无法教化 不富无以为仁 孔子曾经忘命到卫国。当时是由弟子冉有驾车,他们进入卫国国都朝歌後,发现街上人潮汹涌,比孔子的故里鲁国国都曲阜热闹得多,所以孔子喃喃地说道: “人这么多呀 !” 冉有回答:“确实很热闹,都像这个城市这样繁荣该有多好。”依冉有的眼光看,街上热闹表示卫国国势强大。可是孔子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认为人民看起来并不自由开朗,也没有富足的感觉。 “须使人们富有才行。” “让他们富裕之後又该怎么做呢 ?” “要教化他们。” 防子的意思是,认食富足之後才能让人们接受礼仪教化。其实不论古今,最低的生活水准都保障不了,想教化民众也是徒劳无功的。这个故事记载在论语子路篇 中,对後人的启示是很大的。 姜太公也曾说过,国家不富裕,民众就不能丰足,民众不丰足,礼仪就无法周到。这和孔子所说的是同样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不管哪个朝代,建立并站稳脚跟後,几乎都会让饱爱战争之苦的人民休养生息,恢复国家的元气。然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起来反叛的人就自然少了,天下也自然太平。只有秦朝与隋朝不是这样,在连绵不息的战争结束後,又接连大兴土木,苛捐杂税、沉重的劳役把百姓的生活弄得日益贫困,疲惫不堪,最终人民蜂拥而起,很快把这两个一度极其强大的王朝埋葬在农民起义的怒潮之中。这两个例子从反面再次证 明了“不富无以为仁”的道理是多么正确呀 ! 乱世出英雄 天下乱,仁圣昌 春秋时代,荆王的弟弟公子午到秦国,可是秦却不让他回国,想把他当做人质。荆王的近侍问荆王说: “王如果给臣百金,我就能让王的弟弟从秦国归来。” 於是这位家臣带著百金,来到晋国对大臣叔向说: “蕙王的弟弟到秦国,秦却不让他回国,我这里有百金,一切事情都麻烦您了。” 叔向接下钱後,便去见晋平公平: “您可以在秦国的边境壶丘建城堡了。” “为什么 ?” “荆王的弟弟到秦国,可是却无 法回国,两国的关系开始恶化。所以我们在壶丘建城将不会有任何阻碍。如果秦阻挠的话,我们就可以让荆王的弟弟回国为条件停止筑城,假使秦王允许荆王的弟弟回国的话,荆王一定会感激我们,如果秦不接受的话,那么他们两国的关系将更为恶化。如此秦国便顾不著阻止我们在壶丘筑城。” 平公立即派人在壶丘筑城,并向秦公说:“如果能允许荆王的弟弟因国,我们就停止建城。” 於是秦王被迫答应让荆王的弟弟回国。荆王非常高兴,便派人赠炼金百斤给晋国。 家臣和叔向联手演的这剧双簧,实在高明,不废一兵一卒就迫使秦王就范,堪称妙极 。翻翻历史,在春秋战略时代,像叔向这样的智谋之士和孔子这样的大学者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为什么呢 ? 那个时期,各国间连年混战,生存压力非常大,稍不努力进取,就有灭亡的危险。因此人们为了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充分激励人心向恶劣的环境挑战。人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故尔英雄辈出。这正是“天下乱,仁圣昌”的原因。反观我们今天的社会,许多青年生长在富贵之家,整日锦衣玉食,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不能够培养出坚毅果决、足智多谋的人才的。因此,让这样的青年学会独立生活,经受磨难锻炼是大有裨益的。 对於巧言善辩的人要 特别警惕 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 外表看起来很忠厚,穿戴也很朴素,却一心一意追求我;对外宣称没有野心,内心却强烈渴望著利。 这就是姜太公对於“伪人”的定义。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学而篇 )对巧言善辩之人必须心存警惕。孔子又说: “乡愿,德之贼也 (丧失本性的人 )。 ”(论语 阳货篇 )他攻击善辩者,认为这种人是 “似是而非 ”。 所谓“乡愿”的意思,就是在乡里间被看成言行不一,但善於伪装欺骗世人的人。孟子的门徒万章曾问道:善辩之人也是有优点的,为什 么要批评呢 ?孟子回答: “乡愿者被憎恶的理由,在於乡愿会乱德 (人的本性 )。本来君子经常考虑到如何来走正德之路,绝不会讨好辽合世俗,并能遵守社会上的道德原则。本心为正,人民才会士气高昂,社会也就不会有邪恶的事。 ”(孟子 尽心篇下 ) 巧言善辩却似是而非的伪善之人,由来已久。现代社会交往的需要,使人们认为能言善辩是人的能力的体现,但能言善辩必须以人的本性忠厚和诚实为前提,否则便差不多可以归入“乡愿”之列了。 工作时连手都没有弄脏的人都是假意的 穷居静处,而诽时事,此奸人也 真正的隐居者,绝不会说长道短,诽谤他人。 战国策韩策记载:聂政杀了人之後,为了躲避他人报仇,和母亲及姐姐三人隐居在齐,平时以屠宰业为生,是一个穷居静上之人。有一天,一个看起来很有身分的人来找他,自叫颜仲子。颜仲子介绍说,他本是韩国大臣,因为与宰相侠累发生口角遭到放逐,来此是为了请求聂政为他报仇。 聂政郑重地加以拒绝: “我隐居起来从事屠宰业的目的,是想好好奉养母亲。母亲在世上一天,我就不能为别人牺牲生命。” 时间过得很快,聂母寿终正寝。聂政行孝後,决定去找志在为国的颜仲子。 “他应该知道我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才去替他报仇的。”聂政心里这样想。 “侠累身旁警戒森严,恐怕你一人无法杀他。”颜仲子向聂政表示谢意,并准备派士兵保护他前往。但是聂加以拒绝,理由是:假如其中一位不幸被捕,必然会招出指使的人,这样韩国的人将会憎恨并迫害你。 於是聂政一人前往韩国,当时侠累正在衙门,聂冲了进去,超过了百人的侍卫,一举将侠累刺死,随後又刺杀了十几个惊恐的侍者。最後他剥掉自己的脸皮、挖掉眼睛,剖腹而死。韩王拿出重赏想查出否则客的身分,但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没有人知道这位如此勇武的人就是 聂政,直到他姐姐来找他时。姐姐看到血肉模糊夜示众於市的尸体後才知道,弟弟为了避免连累家人,才这样做的。 姐姐俯身在弟弟的尸体上,向天大声呼叫了三声,伤心之至,死於聂政的身旁。 聂政和伪人是截然不同的,伪人都是隐居在深处,对任何事袖手旁观,却永远会不断地诽谤别人和社会。那在人的特征,是话说得多却绝不行动,由於绝不参加行动,所以根本受不到伤害。这种人不会为他人和社会带来任何益处,而只会祸害他人和社会。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就必须远离他。 丧失机会,很难再挽回 可杀而不杀, 大贼乃发 诗经小雅巧言中对王室和臣子的丑陋关系以及民众的不信任感做了坦诚的描写。 有些人认为这种评论是针对周幽王的,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论。 “没有犯罪的我们,为什么要无辜遭受灾害呢 ?灾祸都是君子受到了蒙蔽才会发生。 ”像这样的抱怨始於诗经: “君子如果憎恨小人,祸乱将迅速停止。君子如果一再撕毁盟约,祸乱将因此蔓延。” “君子如果宠信小人,灾乱将越加凶猛。” “小人甜言蜜语,天下将永无宁日。” “文王一怒则天下定”的世情之下,国君因无法辨别是非而随意结盟。到了 幽王时代,情形更加混乱,连杀牲歃血祭告天地所订的盟约,也随兴之所至,而任意毁约,结果再也没有人会信任盟主了。 就因小人之言悦耳甜美,国王深信其言,造成社会更加混乱。国君即为权臣所驾驭,不听从人民的心声,结果国群与人民之间隔阂益深,解决的办法 K 人有收君王旁边的奸佞权臣加以铲除。 如果没有把他们铲除,那么後世人民的命运必会更加悲惨。因为如不排除奸臣,恶势力就会更大,恶人也就会越多。 汉书记载:沛人弘恭年轻时,因犯法被判处辱刑,就是宫刑。或许他早已设计好,想利用成为中性人来支配後宫,像 他那样自愿成为太监以期成为政治家,来满足自己野心的人不在少数。由於他在後宫当总管,通晓法令及礼节,自从汉元帝即位後,靠著皇帝的宠爱,擅用职权,滥杀忠臣,使朝廷的威望不断下降。 宫刑虽是仅次死刑的刑罚,但汉书的作者仍评论说:“应该处死刑而不杀,结果汉朝就毁於其手。” 选择值得信赖的人做朋友 多党者进,小党者退 楚宰相春申君有姓余的妾,在这位妾之前,他已和元配夫人生了个儿子,名叫甲。 妾余氏在春申君面前,装得很怕元配夫人的样子,流著泪说: “能成为您的妾,我感到很幸福。可 是我一旦讨好元配夫人就会惹您生气,讨好您却会惹元配夫人生气。我原本不是能乾的人,所以无法同时侍奉两人。既然无法侍奉您,那我宁原被您处死也不原为夫人所杀。” 春申君把爱妾的话信以为真,便把元配夫人休掉。後来余氏又把自己所穿的内衣撕破,一面露出身体给春申君看,一面哭诉道: “甲公子知道我早已是您的妾,可是他却想强暴我。我拚命抵抗,内衣都撕破了。我虽是妾,但甲公子想强暴自己父亲的女人,实在是太不孝了。” 春申君十分生气,把甲公子杀了。只是妾的几句话,就和元配夫人离了婚,把自己亲生儿子杀了。 一般人人为父亲对於儿子的亲情,不会被第三者所说的话影响,但这只是妄想而已。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亲情,竟然如此简单地被第三者破坏,那么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主从更是难以想像。只是第三者的一句话,多么能乾的士也会被杀死。同样,如果有很多说好话赞美你的朋友,而他们的赞美之言被上司听到,那么你的各项迁就容易多了。反之,赞美的朋友少则一事实上我法升迁。这就是多党则进,少党则退的道理。 现在,这种情形似乎要少见了些,其实不然。潜意识所长期积蓄下来的对人和物的赞誉,常常会叶呈现出来,表现为对人的重用或对物的重视。所以还是 党多,即可信赖的朋友多比较好。 信赏必罚 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战国时,孙膑所辅佐的齐威王,由於实行“信赏必罚”的原则,使齐国国威大增,齐威王本人也因此被世人称道。 威王於公元前三五六年即位,而後的九年间,一切朝政都委托大臣管理,自己从不过问。周围的诸国知道了这种情形,不断侵犯齐国的边境并占领领土,威王也不曾加以理会,可是九年後,他却忽然召见即墨的大夫说: “自从你担任即墨的大夫以来,几乎每天都可接到诽谤你的报告。可是经我派人调查即墨的情况,田野不断地开拓,人民的生活 富足,衙门事务也处理得有条不紊,使我国的东方边境,没有任何危险的事情发生。这表明你是在尽心治理即墨,从未贿赂我身旁的众臣。” 随後,威王赐给他一万户的封地作为奖励。接著,他又召见了阿地大夫。 “自从你担任阿地的大夫以来,天天都有称赞你的话传入我耳朵中,可是当我派人去调查阿地的实际情况时发现,不但田园荒芜,人民也贫穷得无法维生。且在鄄赵国攻打时,你并未派兵去救援,就连卫攻占薛陵的时候,你也毫不知情。虽然不断有赞扬你的传闻至此,但这正表明你一直在贿赂我的亲信。” 威王在严厉地指责後,将阿地的大 夫及身边接受贿赂的亲信处以极刑。 在采取这些赏罚措施之後,齐国开始派军队,对九年来侵犯齐国领土的诸国进行报复。西攻赵、卫,并在浊泽 (位於河南省 )大破魏军,包围了魏惠王。惠王震惊,只好以归还观 (位於现今山西省 )为条件请和。连赵也将所侵占的北边长城归还。如此一来,齐国的众官员,更加信服威王,个个尽忠职守,齐因此逐渐地强盛起来。诸侯各国了解到这一情形之後,二十多年,都再也不敢侵犯齐国。 “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信赏必罚,赏罚公正,自然可感化人民去恶从善。这正是姜太公所要说的道理。 没有团 队精神的群体不堪一击 凡兵之道,莫过於一 以战斗为目的的军队,不管有多少人,其行动都必须团结一致才行。这种思想和孙子、吴子是一致的。 “结合成一体,无往不利。”行动灵活,才可以应付任何的变化,也才有强盛的军队。军队要想团结一致,指挥者必须受到信赖,然而卓越的指挥者都深刻了解到,战争将是丧失人民信赖的主因之一,於是应尽量避免兴兵作战。 史记平原君列传有这样的记载: 越的国都突然遭到秦国的包围,迎战的平原君 (赵王的弟弟 )和三千勇士同心协力,奋力御敌,结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被包围的邯郸人民,因为柴薪已烧尽,便以骨头当燃料。更由於没有食物,竟把自己的骨肉和别人的孩子交换而食来充饥,就在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平原君接受驿官的儿子李同的建议,将自己的粮食及财产,全数发放给饥饿的人民,同时把夫人以下的所有宫女都纳入军队的编制,让她们帮忙料理内务,随後轻易徵得敢死队三千名,这就意味著平原君的行为已经获得将士们的信赖。这时敢死队向秦军进攻,秦军开始後退,而楚、魏援军亦同时赶到,使得秦军不得不完全撤离。 在这件事以前,赵国国都邯郸将被秦国占领时,赵想求救於楚国,就派平原君为使者。平 原君拟挑选选文武兼备的贤士二十名同行,结果只选到十九名,最後一位却怎么都挑不到适当的人选。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要求同去,但平原君及另外的十九人都瞧不起他,不原他同行。可是毛遂坚持要去,於是只好让他一起前往。一行人到达楚国,从早上就开始谈判,过了中午仍无进展。这个时候,在大厅前伺机而动的毛遂,突然按著剑柄冲上来。楚侯怒斥道:“你不应该到这里来 !”毛遂并未理会,迳自走到他面前说: “楚国有百万雄兵,你才能如此指责我,可是现在你我之间只有十步距离,即使楚国有再多的军队也无法救你,现在您的生命掌握在我的手里。 ” 毛遂这一大胆行动,迫使楚国与赵结盟,并派出援军救赵。 “凡兵之道,莫过於一。”我们不能想像一支将士不和、形同散沙的部队能够取胜,但是团队精神不排斥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更完美。 推而广之,团队精神不仅军队需要,任何共同处事的群体都缺之不可。 必须顾虑到寻乐後的灾祸 乐者非乐,在於虑殃 周武王战胜了殷商之後,才开始称“王”。吴子图国篇这样论述道:“天下参战的国家,胜五次 (才征服敌国 )为祸,胜四次 (才征服敌国 )为弊,胜三次 (才征服敌国 )为霸 ,再胜 (才征服敌国 )为王,一战就能征服敌国为帝。 ”像这样动用武力的次数越少,征服者的指挥艺术越高明。因此经商、奄 (殷的地名,在鲁国附近 )二战而平定天下的周公,论才能是应该称王的。 武王问姜太公:“何为用兵之道 ?” 太公回答:“大王您已经问过兵的根源,因此无须担心其流向,应该回想一下殷王朝和纣王的事情才是。” “纣王为人善辩,行动敏捷,很快就可把握事物的本质,他的智力高,臂力足以一举将野兽击毙。但是其聪明阻碍了忠臣谏言,而其辩舌却经常用来掩饰其非法的行为。 “他以为天下已经没有人能胜过 他,所以开始沉湎酒色,宠爱妲己,成为暴君。命令乐师涓做猥歌北里之舞、靡靡之音。在池塘里倒满了酒,在树木上挂肉,且让裸女奔跑於酒池肉林中,天天沉迷於酒色。在宫殿中囤积金银财宝,仓库里五欲满溢,在广大的离宫饲养珍奇鸟兽,俨然成为一乐园。将不染淫乐的妾杀死,处父母以醢刑。并远离三位经常进谏的老臣,重用奸臣费仲、恶束。 “命令谏臣比干说:听说圣人的内脏有七个孔,你挖出来给我看看吧 !就这样活生生地解剖了比干。而怕被杀害的忠臣箕子,故意装扮成疯子及奴仆的模样,仍然无法逃出纣王的掌心。 ” “最後殷 、周在牧野进行决战,大王您胜了纣王之後,将纣王暂首示众并杀了妲己,才把关在牢里的箕子放了出来。” 史记周本记这样记载 两年後天下太平,武王向箕子问殷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叙述对方,於是话锋一转改问天道。 我们可以再想想开头所说的“乐者非乐,在於虑殃”的道理。商纣王只知道享受眼前的快乐,却没有想到最终身首异处的下场。 没有考虑灾祸的来临而预作防备,逸乐是绝不能长久的。 第二章 武韬 百战百胜的法宝 不战而胜是最完美的胜利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强者透 地武力战斗而获得胜利,这不是真正完美的胜利。真正完美的胜利是不战而胜。正如姜太公所说的,最强大的军队,就是使士兵们不受任何伤害的军队。 吴起也曾说,经常获得胜的人,能够完全得到天下的很少,最後大半是走上灭亡之路。他们的意思都是说,不战而胜才是最完美的。 当然战火一经点燃,残酷的战争便无法避免。因此,在开战前获得胜利,就称为无形的胜利,也就是说,在战火还没有点燃起来,就设法使对方军队折服,从而消除战争。不战而胜的确是完美的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接近这一理想,出现了各种研究战斗的方法。 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战胜殷商之後,接著想攻打商盖。这时申公甲说: “有句话说,大者难攻,小者易服,所以想让小国屈服,就必须称威胁大国。” 於是周公旦就先发兵打九夷,使得商盖不战而降。这正是一种运用不战而胜战略的结果。 战国策上记载,魏文侯想攻打中山,请求赵国让魏军通过赵国领土,以便顺利前进。赵肃侯思考後,不打答应魏国的要求。 这时,赵刻谏言道: “这就不对了。如果魏无法攻下中山,魏军 必定是疲惫不堪,魏国也必然衰落。国家衰落就公被他国轻视,魏被轻视则赵会更加受到重视。假定魏能政下中山,也无法超过赵国将中山带回。所以表面上魏国战胜了,但真正得到利益的却是我国。所以,应该允许魏军通过才是。但如果满脸喜色地答应魏的要求,必事实上使魏怀疑,以为王将获利,那么魏军将会停止行动。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形,王应该表现出不太情原,而又不得不答应的态度,这才最理想。” 这可以看作运用不战而胜策略的又一个例子。 面对复杂人生世态的现代人,理应举一反三,学会古人不战而胜的法宝,方可做到无往不胜。 处事太过跋扈,易遭失败 邪曲胜直 邪恶的东西有时反而会压制住正真善良的势力,这就是姜太公所说的“邪曲胜直”。但这种事情总不会长久。一旦一个国家出现了“邪曲胜直”的现象,这个国家离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 周武王无法忍受殷纣王的暴政,为了早日解除人民的痛苦,就想起兵推翻殷朝。他和姜太公商量,得到这样的答覆: “确实地观察殷国国情,就会发现,人民生活不安且不断有流言产生,使得彼此间无法互相信赖。上下迷醉於酒色,只知道追求目前的享乐,从不考虑到将来。此等情景可说已经呈现出亡国的前兆。 “我详细观察殷国农村的景象,结果,到处杂草众生,田地荒芜。恶人当道,任意欺侮善良百姓 邪曲胜直。官吏更是暴虐残酷,横行霸道,不遵守法令。而举国上下却习以为常,不当一回事,这更是亡国的徵兆。” 孙子说过,姜太公曾作为文王的奸细到殷搜集情报。是否确有其事,姑且不论。但事实正如姜太公所说,无论保时看到有邪曲胜直的现象,都会令人本能地感到,这个国家即将灭亡。 不过,对於自己所招来的亡国祸,虽然迫在眉睫,但却不知不觉,毫不在意的君王却不只殷纣王一人。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例,令人可气可笑。 一七八 九年七月十四日晚,巴黎的民众群起攻入巴士底狱,点燃了大革命的火炬。对於贵族王室来说,局势已非常危急了。但是在凡尔赛宫过著优闲生活的路易十六及王後玛丽,却一点也没有觉察到。当玛丽王後听到民众已涌到皇宫,并要求给他们面包时,带著惊讶的表情说: “没有面包,改吃点心不是更好吗 ?” 七月十四日当天到森林狩猎的路易十六,一无所获地回来,只在他的日记上写了一个字:“无。” 搅乱流水,水就会变污浊 天下之人如流水 汉书外戚传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魏国有一个名叫薄姬的美女。 她的母亲是魏国的公主,可是在国家被秦所灭贬为平民後,和一个姓薄的男子,生了薄姬。後来刘邦布阵於阳和楚项羽争霸天下,刘邦认为复起的魏国支援项羽,就派兵攻陷了魏国,薄姬的命运也因此改变。以前被魏公所宠爱,如今却成为织布的女工,整天不停地在织坊工作。一天刘邦来看织坊,看见貌美的薄姬,长得相当有姿色,於是把她带回後宫。她虽然成了刘邦的女人,可是却从未被如幸过。有一天,刘邦无意间听到两个宠爱的妃子正在谈薄姬的事。原来这两个妃子从前曾和薄姬一起谈过,三人当中不知谁能先获得君王的宠爱。结果当时最自信的薄姬,到现在还没有 受宠,所以她们取笑薄姬。刘邦听了相当同情薄姬,当晚就把她召来。只被召幸一次的薄姬,後来就生了一个男孩。 刘邦死後,吕後将丈夫生前所宠爱的女人,通通幽禁起来,最不得宠的薄姬,却能免遭此劫,去依靠儿子代王恒生活。被幽禁的女人,遭到吕後残酷的报复。例如:戚姬手脚被砍断,眼睛被挖,耳聋口哑的被关入茅厕,吕後把她叫做“人豚”。 从此,吕氏一族开始横行,天下也丰乱了起来,危机逐渐加深。吕氏一死,太尉周勃就和宰相陈平联合刘氏诸侯,灭掉了吕氏一族。 薄姬的儿子代王恒被拥立为皇帝,称为文帝。而代王恒被拥为皇 帝的理由是:代王恒为人仁孝宽厚,太後薄氏一族谨直善良。 掌握对方的弱点,使其成为无用之人 进美女淫声以惑之 姜太公说,靠使用武力的战争是下下策,不需要用刀枪,而以智取胜才是上策。当时文王也希望以文来伐敌取胜,於是便问:如何以文伐敌呢 ? 姜太公洋洋洒洒,叙述了十二种以文伐敌取胜的方法,归结为一点,就是要利用敌人的弱点,使其彻底失败。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叙述勾践以声色攻击吴王夫差弱点,最终取胜的故事。春秋时,吴、越都是南方的小国,他们依靠本国丰富的金、锡、铜、铁资源作 为财力的依恃,利用铁来生产武器,加之以许多贵重的物品和丰富的资源,作为进出中原的凭藉,使家强盛,参与中原的争霸,互争天下。在两国竞争激烈,无法分出胜负的情况下,便互相进攻。越王勾践依靠有理财才能的范蠡及精通军略的文种,和吴王夫差对峙。 勾践十二年,越国在会稽山败於吴国。以理财闻名的范蠡想出计谋,只有利用夫差好色及近臣贪欲等弱点,才能死里逃生,最终挽回败局。 越王勾践对大夫文种说:“听说夫差非常好色,人沉迷於声色时,就会不理国政。我们可用女色来迷惑他。” 文种回答:“这个方法很好,我们从国内 选出两位美女献给吴王。” 浙江宁罗山的卖薪女西施,是一位绝代的美女。她和另一位美女郑旦被选上,随後对他们进行化妆、步姿及各种礼节的训练。三年後,才由宰相范蠡带领献给吴王,并说: “这是越王所爱的两个女人,如果不适合当宫女的话,可以让她们去清扫院子” 吴王心想,越王既然对我如此忠诚,我应该接受才好。但大臣伍子胥劝谏道: “不能接受。古人曾说,五色使人盲,五音使人聋。殷纣王就是这样才灭亡的。为了避免灾殃,王不可接受。” “听说在会稽山战败的越王勾践,正拚命地学习军事,召集了几万 个敢死的人,在粗衣淡饭的十年中,如圣贤般的发愤图强。且贪图美女常常是亡国的原因,如夏的妹喜、殷的妲己、周的褒姒等先例,不胜枚举。” 虽然伍子胥这样力谏,但吴王夫差完全不予采纳。得到西施这样的绝代佳人,夫差更加沉於声色。越王勾践又用金银财宝贿赂吴王及其属下大臣,加上勾践卧薪尝胆、生聚教训,最终战胜夫差,完成了复国大业。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其致命的弱点,只要能够抓住弱点进行攻击,则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拒绝社会,自然就会被社会拒绝 杀天下者,天下贼之 当周朝称霸天下,治安 恢复後,太公望吕尚被封在齐国。他听说齐国东海边有位贤人,就去拜访他。可是这位号的贤士,竟让太公望吕尚吃了三次闭门羹,且又不回礼拜访。太公望一气之下,将他及其弟弟加以诛杀。 被封在鲁国的周公旦,派使者去询问说: “他是天下的贤进,为何要诛杀他呢 ?” 太公望马上回信说: “他和他的弟弟商量好,决定我们不要当天子的臣,也不要做诸侯的朋友,自耕自食,挖井而饮,不求别人,不向君王要求爵位官职,更不要为仕途工作,只求自给自足就好。 “既然不为天子的臣,也没法成为我的臣。不做诸侯的朋友, 我就无法用他们。自耕而食,挖井而饮,不受任何牵制,更不能依照赏罚来牵制其行动。没有爵位官职,纵有多少知识,亦不能为我所用。不要俸禄,即使是贤者,对我来说,也没有任何好处。不仕途就不能加以统治,不依靠君主,更不能称为忠。 “先圣诸王所使用臣民的手法,都只是依靠爵禄刑罚而已。可是连爵位俸禄都不能派上用场,那我们如何为人民之主。再说,不从君,自耕食对国民教育来说,也有不良影响。 “假定这里有一匹怪,卢让它停下来,却怎么也办不到。想让它转左边,它不转左边,想让它向右转,也不转向右边,完全无法控制。像这样 的马,就是连地位最低贱的奴仆,也不原去骑它。骑马不就是为了迅速和安全吗 ? “虽有良怪,却不能驾驭,最下贱的奴仆也不原骑它;虽是天上的贤士,可是无法为主人所用,行为虽如有才智之士,却不能帮助君主,不能被称为贤智之臣,这种人和不能驾驶的马不是一样吗 ?所以我才加以诛杀。 ” 周公旦没有再责问他。 拒绝社会,自然就会被社会所拒绝;否定天睛的人,必然也会被天下的人所否定。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让对手之优点转变成缺点 攻强以强 以“赞美方式陷害人”的手段,是一些聪明人 经常使用的诡诈方法。任何人都有优点,因此,对於想要陷害的对象,不去理会他的缺点,只管彻底的加以赞美即有的优点。那么,被赞美的人就会得意忘形,最後可能会连仅存的少许优点也会丧失,并且未发觉自己是被“赞美的方式”陷害了,仍执迷不悟地认为“某人最赏识我”,而终生当为知己朋友。 古人早就明白这样的道理:一切事情当其发展到顶峰时,往往面临著崩贵的危险。 六韬中记载,一心想要攻灭殷朝而建立和平国家的周武王,看到殷朝过於强盛,一时不知如何加以攻灭。因此和姜太公商量“怎么办才好呢 ?” 姜太公回答说: “必须慎重做好计划,同时不能吝惜金钱。要想打倒强大的敌人,就要先使敌人的力量更大,势力更扩张。力量越大越容易被自己的力量所击倒。势力越扩张,也就容易出现漏洞。因此,想要攻打强敌时,就必须助长其强大;若要破坏对方的紧密关系,就要想办法使其更加紧密;想要破坏其人民的团结和谐,就越要使其更加团结和谐。” 本来是非常亲密的同伙,巧妙的在旁边加以挑拨,以利益引诱,使其互相产生不信任的念头,就会发生争执,导致不和乃至反目。 例如,带对方所喜爱的东西去说服对方,并说:“能和你成为朋友,真是获益良多。”对 方如是贪欲之人而被引诱的话,那么他的主人会怀疑其忠诚,当然也就被疏远了,这样我们的战略就成功了。 第三章 龙韬 统率千军的智慧 心腹仅可一人,策士则愈多愈好 心腹一人,谋士五人 心腹只能有一个,否则做事要决策时,将会有许多意见,意见分歧,难做决断,就不将近成大事。可是辅佐的谋士,要越多越好,这样才能集思广闪,开阔思路。 汉统一天下後,最初有吕氏一族专权,带来了重大的危机。高祖死後,吕太後带领其族人为所欲为。不久,吕太後死,刘氏族人齐王襄,首先率兵攻入京城,想一举击灭 吕氏,自己来当皇帝。随後,汉大臣也纷纷响应,将吕氏一族悉数诛杀。 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当时皇帝的候补人选有好处位,最後决定拥立代王恒。恒为高祖的庶子,迎接恒的使者来到,群臣都劝恒不要前往,唯恐会被杀害。可是这时,负责治安的部下宋昌说:“群臣的意见都不正确,请大王不要害怕,上京都去吧 !” 当时宋昌并非代王的心腹,可是他能对紧急变故提出妥善的处理方法,已经具备了做心腹的条件。代王恒非常谨慎,先派其舅父薄昭前往京城查看究竟,然後才开始朝长安进发。 这时,宋昌和代王恒同乘一辆马车。张武等六人 则另乘一车,随同护贺。到达长安近郊後,宋昌返回,恒等人继续前进。 恒即位称为文帝後,马上赏赐诛杀吕氏家族有功的大臣,随恒到京城的七人,则在半年後才得到奖励。宋昌被封为壮武侯,其余的六人也被任命为大臣。对心腹的酬劳,不可以过早,否则会引起忌恨。 “心腹一人,谋士五人”这句话是姜太公对周武王问如何统率军队及部局时所作的回答。所谓心腹,就是辅佐领导、拟订策略的人。这种人不仅要能掌握全局,更要能在紧急的时候,沉著应付变化的。至於谋士,则是计谋多端、头脑灵活、具有预测能力,能够判断得失的人。 不管是 团体或者企业的领导人,心腹都不能超过两个人,这是奇妙的心理所造成的。假如企业有三个副总经理,如果一旦总经理死了,只有一人可升为总经理,恐怕会争得不亦乐乎。 胜败取决於人才的配置是否恰当 奋威四人,风驰电掣 龙的性格变化无常,让人无法臆测其行动。像龙一样忽隐忽现,捉摸不定,这也正是 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十八岁时,被封为侍中;参加讨伐匈奴的战争时,又被命为骠姚校尉。率领轻骑八百人,离开大本营,深入敌人阵地数百里,获得很大的军功 ,又被加封为冠军侯。三年之後,再任命为骑将军,又於陇西一带立下汗马功劳。他率军越山跨河,长驱直入,连过五国,当地部族无不胆怯。随後越过燕支山千余里,追击匈奴,转战六日,挥刀斩杀,虏获敌人八千余名,因此加封两千户。 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勇猛、奋威、风驰电掣、势如破竹的攻势,使匈奴闻风丧胆。他与合骑将军一起追击匈奴,率兵深入敌阵,超过大月氏、祁连山击退敌军三万余人,而自己却只损失了十分之三的士兵,靠著勇猛的士卒,在大军之前深入敌阵,从未陷於绝境。 愤怒的匈奴,想以计谋引诱骠骑将军,可是骠骑将军却驰马渡黄 河,掠取敌人的粮食做军量,使得址万敌军,不得不自动投降。於是边境能够保持暂时的和平,投降的匈奴部落,成了汉的属国。 元狩元年,匈奴又开始作乱。发时霍的部属中其实没有伙出的人才,可是骠骑将军仍然率领投降的匈奴士兵,转战各地,就食於当地,深入敌境,捕获匈奴单於的近臣章渠,杀了比车耆王,攻败了左大将,夺其旗鼓,战功显赫。 骠骑将这霍去病,为人沉默寡言、勇猛果敢。诚如姜太公所说:“有智力及魄力,紧急时可以从容判断不时地检查武器装备,一旦出征,如风驰电掣船击灭敌人,无人知道其根据地究竟在何处。”有这样“急 风怒涛”似的将军来勇猛统师,在战争中才能不断获得胜利。这也是武将的典范。 太公说过,有七十二位股肱羽翼之臣下才能打胜仗,而当中的奋威四人,即是这种类型。姜太公把实战之士,分为伏旗鼓三人、股肱四人、通才 (智者 )二人、权士 (谋略家 )三人、耳目七人、爪牙五人、羽翼四人、游士 (辩认 )八人、 士三人、方士 (医药 )三人、法算 (天文、占卜 )二人等类别。 後来汉帝奖赏霍去病,赐给他一座宅邸。要是霍去病却拒绝了,理由是“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 不能轻视应该做的事情 兵不两胜,亦两败 姜太 公说,战争时,不可能两军都胜,或者两军都败。 这是极其自然的事。有人胜有人负才是战争,不可能双方都胜,或者双方都败。然而,对这种当然的事,又有几个人会去真正认真地加以思考呢 ? 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齐国管仲和鲍叔牙是最要好的朋友。 当时,齐襄公和鲁桓公的妹妹私通,知道实情的桓公警告了襄公,可是襄公却骗桓公,邀请他参加宴会,乘机把桓公灌醉,并加以杀害。除此之外,襄公经常做出许多不当的诛罚,并且沉醉於淫乐,欺骗大臣,行为极不检点。於是管仲就跟鲍叔牙商量: “襄公的行为实在太过分了,照 这样下去,将会引发叛乱。可是观察齐国的公子们,只有公子纠与小白比较可靠,我们各辅助一人,谁先成功就可以帮助另一个人。” 於是管仲辅佐公子纠,而鲍叔牙就辅佐小白。 後来襄公果真被杀,为了争夺齐国的王位,公子纠和小白发生了战争,结果小白获胜即位。看到这种情形的管仲,偷偷地逃到鲁国。齐桓公小白威胁鲁国交出管仲来。管仲被交出来後,小白马上想把他杀掉。这时鲍叔牙却说: “主君如果想称霸天下,就不能杀掉管仲,因为除了他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达到心愿。” 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 後来果然成为天下的鞴主。“兵不两胜”,可是管仲和鲍叔牙的策略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赢不输,这该是很有趣的吧 ! 辨别外表与实质的差距 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军队中,并不是只要有英勇的将军,就能够维持强大,而是要直接管理士兵的军官人人都优秀才行,不然就算是将军本身多有谋略,也无法发挥作用。任何军官的标准,不易确定,因为“人的外表和内心,并不一致”。 有人外表看似深具谋略,其实内心却是轻薄浮躁。 有人外表诚实善良,但却是一个盗贼。 有人表面上态度谦虚,内心却瞧不起人。 有人看来凡事顾虑周到,实则相当马虎。 有人外表如水般纯洁,内心却不诚实。 有人很有谋略,却缺乏决断力。 有人看来好像很果敢,却不敢行动。 有人似乎很忠诚,却不值得信赖。 有人外表平凡,却十分聪明。 有人常常有过激的行为,可是因能脚踏实地而获得成功。 有人说得很勇敢,其实却是胆怯之徒。 有人外表敦厚笃实,内心却诡计多端。 有人外表看起来相当严厉,没有人情味,可是却很容易亲近。 其实,这些很难辨别,但如果利用下面八项测验就容易判断了。 一、以问 答的方式,来审查其理解力。 二、更进一步地探究,观察其应变能力。 三、调查言行,证实其人格。 四、问其所好,了解其为人。 五、令其处理财务金钱,了解其操守。 六、以女色加以引诱,证实其人格,观察其定力。 七、交付与难题,以知其勇气。 八、设法使他喝醉,观察其醉後流露出本性。 这一系列测验并不简单,连用灌醉酒的办法都想得出来,足见姜太公的计谋多么深远。 不要因坚持独断而忽视了多数人的意见 勿以独见而远众 不可坚持独断,而忽视了多数人的意 见,这是极为当然的道理。肯听多数人意见的周武王,常在遇到重要决策时,不作独断,而会先验证其想法是否正确,然後才贯彻实施。 根据史记周本记记载,要攻灭殷纣王的计划,早从武王之父西伯昌 (文王 )时代,就已经酿成了。当时,被关在里的西伯昌,逃回故国之後,便开始计划打败殷朝,并由姜太公来辅佐他。此後,归顺西伯的诸侯越来越多,但西伯尚未完成推翻殷朝的原望就去世了。随後,武王即位,姜太公继续辅佐。这意味著推翻殷朝的计划,是经文、武两代子承父志才完成的。 又过了九年,武王和姜太公决定开始实施推翻纣王统治 的计划,向东方进军。到达孟津的时候,殷的诸侯归顺周的已经超过了八百个。诸侯们一致主张讨伐纣王,可是武王却认为时机未到,而将军队撤回。其实,这种做法是武王和太公想证实一下他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如果诸侯来投靠的数目已经超过八百个,这证明了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在以後的两年中,纣王杀死了王子及大臣比干等人,越来越发显出其残暴的本性,後来殷太师疵和小师疆,携带祭祀用的乐器,投奔到周,时机更加成熟,於是武王宣布: “殷犯了重罪,须加以讨伐。” 当时武王的军队,只有兵车三面轴,勇士三千人,武装的士兵四万 五千人,再加上诸侯兵车四千辆,集中於朝歌 (殷都 )南方的牧野,迎战纣王的七十万大军。 在伐纣之前,武王占卜询问吉凶,结果不吉。这时突然吹来一阵风,诸侯们开始害怕,只有太公一人主张立即讨伐纣王。 以少数人打败多数人,最重要的就是军心不能涣散,於是武王下令: “部队前进六、七步後,就必须停下来,整顿一下队伍。杀到七回合後,又再整顿队伍。” 姜太公率先带领一百名勇士和敌人作战,以激发全军的士气。随後武王带领主力部队攻入纣王的大本营。 若是没有姜太公的独力坚持,就不能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 可见有时“独见”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这“独儿”,一定得是真和灼见。 罚高官,赏民众 杀贵大,赏贵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首先到东北地区采访的日本记者,拍摄了大连地区的情景後,接著转往潘阳、长春、抚顺等地,拍摄生产活动。当时出现了一个场面,一个在长春第一汽车工厂工作的技工,手里拿著作为生产奖励的日用品说:“奖品不能太过昂贵,不然大家就会为了拿到好的奖品,才原意工作。” 奖励的金额太高,大家就会为了获得当月的奖金,而将前後月的产量并入这个月一,结果三个月的总产量没有增加。这对整个企业 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如何设置奖励,是应该慎重考虑的。 据唐史记载:唐代万年人韦仁寿,是一位公正无私的司法官。他执法的时候,时常会有人说:“既然韦伯这样判决,一定是很公道的,所以即使被判了死刑,也没什么好埋怨的。”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了解到这个情况的唐高祖,立即任命他为边疆的都督。韦仁寿到任後,遍访所管辖的地区,从牧宰到围马等大小官吏,有功则赏。“不认分多么低微,都不会遗漏。”这样的处世态度使得所辖地区的官吏百姓没有不佩服、称赞的,这种做法正符合姜太公所说的“赏贵小”的原则。 能 够处罚犯罪的高官,才能树立权威。所以“身为统帅的人,必须使肆令传达到全军,才能彻底地贯彻命令”。 “如果诛杀一个人,可以让三军了解到犯罪必罚的道理,就必须加以诛杀。”这个道理古今一也。 要掌握部下的心理,必须抑制自己的欲望 止欲之将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把过分的欲望抑制下来。这正是奥地利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禁欲主义观点。这种禁欲主义的生活态度,在姜太公看来,是身为一个将领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将军为了使战争得到胜利,必须统一掌握军队,将士兵视如手足,这样全军才能行动一致,便於指挥。 因此,将领平常就要接近士兵。如果士 住宿还没有安排好,将领不可回到自己的营房。要等到士兵都开饭後,自己才可以吃饭。军营中不升火,自己也不升火。这样才是能够抑制欲望的将领。如不抑制个人的欲望,就不能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因此无法了解士兵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就是太公所说的道理。 这虽是最基本的常识,但却至关重要。因为掌握士兵是相当困难的,绝不能靠想像行事。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将军赵奢,平常总亲自拿东西给他们吃的朋友就有几十个,跟他经常交往的同伴,也有百十人以上, 君主赏赐的东西,都能平均分给军吏及士大夫们。 可是这并不表示赵奢为人恬淡无欲,而是因为赵奢了解:身为将领,克制自己的欲望是最重要的。所以当时秦国攻关与的时候,连赵名将廉颇都认为,要想救阏与是很困难的事,但是赵奢却说: “这就像两吧老鼠在洞里打架,凶猛顽强的老鼠,必定获胜。” 於是他率军救援,击退秦军,为阏与解围。 要有效地利用密码 阴通言语而不泄 有一位人士坚持认为:家庭生活最为重要。 他每天早上到公司,就先打电话回家报平安。这不是说他私用公司的电话想省钱。 他只是拨了家中的电话号码,让家中的电话响三声,便挂掉电话。太太就知道丈夫平安无事,并想到“丈夫工作一天的辛劳”。 借用几秒钟电话的时间,就能够联络夫妻的感情,同时,也能让员工安心地工作,这对公司来说,并没有损失一分钱,因此对他应该感谢而不该责骂才对。听到这种情形的另一位男同事,认为这个方法很好,也照著去做。可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却很不高兴地臭骂“混蛋”。 平常经常开口闭口地说“我老婆多么好”,今天突然会骂他老婆“混蛋”,令人觉得很奇怪。原来,他昨天晚上回家,和妻子谈到如何以电话来联络,呆是他妻子 不但不高兴,反而说:“你上班後,我还要可以回床上多睡一会儿,我才不原意起来接电话。”所以他非常难过地说:“我过去直拚命的赚钱,到底是为了谁 ?” 可见,使用暗号通信,彼此必须有默契,否则就不能达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率领大军深入敌国,当胜利、失利及紧急状况发生的时候,该如何联络 ?”琥王这么问。 姜太公回答说:“使用阴符。它有一种有暗号的木板或竹札,预先规定好,不同尺寸代表何事,在需紧急联络时,就派人快马送去。” 後方如果收到大小不同的两块木板,马上可以知道“战况不利,需速派援军”, 然後把看过了的木板,让传送的人带回,随即派兵救援。 可是,懂得密码的人,必须限定在极小的范围,万一使者被敌人俘获,才不致泄漏军机。 对手不会解读的暗号使用法 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 这句话是说让使者传送秘密信函的要诀。将一封信分成三部分,让三位使者各携带一部分出发。就是说,要三部分全部合在一起,才能了解真正意义。假使三个使者之一被对方俘虏,敌人仍不能知道机密。像姜太公所说的“阴书”,正是在传达复杂的秘密事件时才会使用。 在姜太公的时代,纸张还没发明,这函只能写在竹简或绢上。 如果以刀刻的方式,刻在竹简上,一旦刻错就得削去,而在绢上书写,是将竹子削尖,蘸墨书写,写一封信还是相当辛苦的。 可是不管怎么样,能刻在一片竹简上的字非常有限。文字多的话,就需好多竹简,所以让三个人来传送的方法,也相当合乎道理。 可是,仔细想想,信函的传,并不限於竹简或绢,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年轻的时候大都穷得买不起书,所以把看到的书,抄在手掌上、胳膊上。等回家的时候,马上把手臂上的文字,再重新刻在竹简上。既然如此,说不定古代也会将信函,写在三位使者的身体上使其不至於遗失重要机密。 “三发而一 知”的想法,是由於战斗激烈复杂造成的。这种想法演变到近代,变成由一定规则组合来的数码表编成的电报密码。编制密码的难度不断提高,而破译密码的技术也日趋发达。日本海军名将山丁五十六的座机被美机击落,就是由於山本行动前的电讯被美军侦破而造成的。这可说是“阴书”之争中,被击败的典型。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有碎纸机。一张纸投入,就会被分离成三条五条乃至数百条,直到纸张弄碎,无法辨认为止。 这远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创造出来的办法,直到今天仍然使用著,不管对手多么聪明,也“莫能识之”。 胜败决定於对阵 之前 胜敌者,胜於无形 在战场上和敌人对阵,使用刀枪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其实,胜岁的关键,早在战争以前就无形地决定好了。姜太公的这种说法,和孙子形篇完全相同。 无形的方法,是指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等形势。不管敌人的动态如何变化,自己总能针相对地加以调整。推测敌人的实力,观察敌人的状况,由其准备的程度,便可判断战争最後的胜负。如果不能对敌人的动态明察秋毫,就不能轻举妄动,这是孙子的主张。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 吴越相斗,於会稽被打败的越王勾践,一 直想恢复国力,洗雪前耻。於是他先慰战死者及家属,继而抚慰伤兵及幸存者。接著,废除人民所厌恶的事,救济人民的生活,解决生产上的困难,自己则向吴王夫差卑恭称臣。 然後,鼓励人民生育,增加人口,企业在越国领土上,东西南北百里间,人丁旺盛,兵源充足。当时规定年轻的男子不准妈妈年长的妇女,老年人不得拥有年轻的妻子。若女子十七岁不嫁,男人二十岁不娶,则处罚其父母。由国家派医生保障人民的健康。生了男孩,由政府赠送二壶酒及一只狗,生女孩送酒及猪肉。生了三胞胎,国家派人照料。生了双胞胎,则配给食物,补助生活。 另一方面,认真致力於年轻人的教育,提供清洁的住所、衣服及充足的食物,日夜不停地演练武艺。十年後,国中已储存了可供三年食用的粮食。於是,越国的长老们说: “洗雪前耻,报复吴国的时机到了。” 可是,越王并不允许。 要准备作战,还需十年的时间,於是,越王勾践将内政委任给大夫文种,军事、外交则由范蠡办量。从此,励精图治恢复国力。结果终於在囿一战,击败夫差,又在姑苏 (吴都 )郊外大破吴军,并将吴国一举攻灭。勾践曾与范蠡讨论作战的时机,范蠡说: “时机未成熟之时,不可轻举妄动,对事情尚未透彻了解之时,亦不 可勉强行事。 ”以阻止勾践的冲动。 “久居要职,将容易招来灾祸。”范蠡留下这句名言之後,跑到山东经商去了,成了有我的陶朱公。这是後话了。 守信的将军会胜,无信的将军将败 战必以义,所以励众胜敌也 据左传卷五记载: 晋文公在攻原的时候,只携带十天的粮食,并和部下约定,十天内将原攻下。可是到了第十天,并没有将原攻陷,文公不得已只好鸣金收兵。 这时,从城里逃出来的人说:“原再过三天,就会自动投降了。” 群臣也向文公进谏说: “原,应该已是粮尽力竭,再坚持 几天如何 ?” 文公以断然的口气回答: “我已和士兵约定好十天,现在又不撤退,那我岂不是失信於士兵。为了得到原而成为失信的人,是我所不愿意的。” 於是文公停止攻击,而将军队撤回。原地的人民,听到这个消息之後,便说: “既然文公如此的守信,我们为何不归服呢 ?”於是便纷纷投降。卫国听到这个消息,也认为: “文公这样重信义,不顺从他要顺从谁呢 ?”於是也降服了。 孔子也说,文公攻原而得到卫,是因为他守信义的结果。姜太公虽讲述了不少奇兵胜 “战必以义,所 以励众胜敌也。” 辅助魏文侯的李悝,经常警告士兵们: “要严密地警戒阵地,说不定明天敌人就会攻进来。” 他反覆不断地叮咛,可是敌人却总不来。布阵的士兵,开始不相信李悝的话,松懈下来。几个月以後,秦军真的攻了进来,魏军几乎全军覆没。 因为,李悝失掉了信义。 战争中,必须重视信义。在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讲信义的企业或个人,从长远来说是没法生存下去了。 依靠声音来判断对手的动静 微妙之音,皆有外候 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个要素 构成,这就是五行说。五行还可以方位、颜色、数目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战国时代,五行说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变出“五行相生说”,并用以占卜,来预测朝代兴衰更替。“五行相生说”认为: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按照五行的方位组合,木主东方,火主南方,土主中央,金主西方,水主北方。 这一理论用於占卜,便可认为,东方的国家,即方位在“木”的国家先要兴起。在其南方,方位是“火”的国家,也将跟著兴起。其次是方位在“土”的国家,依此类推。 和“五行相生说”对应的,是“五 行相克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姜太公曾将“五行相克”的原理,运用在五音当中,辨别敌人所发出的声音,想出加以破解的方法。 我国的音阶,自古就有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的十二音阶 (律 )。带著这五音士二律的笛子,趁著黑夜到敌人阵地附近,预先将笛子放在耳朵上,接著命令士兵,大声喊叫,使敌人吃惊慌敌。随後,听其骚动声,和哪种音阶的笛子产生共鸣,以此来判断敌情,再拟定作战计划。例如是 “角 ”音,就相当於五行中的 “木 ”, “金 ”能克 “木 ”,因此,相当於 “金 ”的西方,选择庚 日或辛日进攻,就必定会获胜。 那么没有带笛子时,该怎么办呢 ?那就必须由当时的所见所闻,加以判断。也就是凭藉於 “外候 ”。姜太公说: “大鼓声相当於 角 ,火炬相当於 徵 ,兵器碰撞所发出的声音相当於商 ,大声呼叫的声音相当於 羽 ,寂静无声相当於 宫 。 ” 姜太公的这种作法未必是科学的。但它启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敌方的哪怕是轻微的举动声响,以增强我们的判断力,正确决策。 培养洞察事物的眼光 胜负之徵,精神先见 武王问姜太公,和敌人对阵,在战斗之前,如何辨别胜负徵候。 太公回答:“从精神上便可察觉出来。明智的将军,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 太公回答:从精神上便可察觉出来。明智的将军,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 春秋时代,晋国军队进攻齐国,齐军在黄河边上的平阴设防迎敌。齐侯环在双方交战一回後,登上巫山,远眺晋军,以视察敌军动静。 他看到敌军分成两路前进,并扬起滚滚尘土,向前方而来。如果齐侯环是一位明智的、经验丰富的将领的话,应该看出左右两列扬起的尘土并不一致。可惜他不是名将,看到敌人派了大军来势汹汹,非常害怕,将军队撤回。其实,晋军的左列,才是真正的部队,而右边,只是遣一些平民举著旗子、拖著木柴扬起尘土用以夸大声势罢了。 仓皇逃逸的齐军,到了晚上,便无声无息地撤出平阴防线。在这一次会战中,由於将领判断失误,齐军不战而败。 晋军在平阴使用奇计来迷惑敌人,可能是因为他们早已预知,齐必定会选择平阴,作为防御的地方。然而,平阴虽背後靠山,并非险要之地,如果真正想要死守的话,绝不会选择这个地方。由此可以判断,齐国军队军心已经动摇。就是说,胜负的徵候,早已现出来了。 天亮了。 在晋的阵营中,可以听到齐军阵地附近,有鸟鸦快乐的叫声。 乐师旷对晋 侯说:“听到了鸟鸦的叫声,齐军显然已逃走了。” 刑伯对中行偃说:“马的叫声,越来越远,齐军可能已经逃走了。” 叔向对晋侯说:“城上有乌鸦停著,齐国当然是逃走了。” 一进入平阴,果然找不到任何齐军。这说明他们三位对於动静的观察,极为正确。 平阴之战,晋军及联军获得大胜,随後,晋军继续进攻,将齐首都临淄城外的一些地方烧毁。齐侯认为已无法挽救败局,匆忙地逃往邮棠。 在齐晋之战中,齐侯和晋侯都想尽量了解敌情,但是在判断能力上却大有差距。虽然,胜负在战前的细微徵候上已可以看出,然而,没有 深刻洞察事物的能力,却不可能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因为齐侯环的谥号为灵公,所以此後,人们在指称那些愚蠢的诸侯时,都称为灵公。齐灵公的愚蠢行为,成为千古笑柄。 谣言不停的团体,将会一片混敌 耳目相属,妖言不止 三国时代,魏将张辽的勇猛,闻名天下。根据魏志张辽传的记载:“如果江东的小孩子哭闹,只要告诉他张辽来了,就再也不敢哭。” 张辽获得如此英名,乃是因逍遥津一战,了大败孙权,给吴国造成了强烈的震动所致。 张辽於建安十三年,奉曹操之命,驻屯於长社。当时曹操正在 ,整修玄武池,训练水师。根据三国志魏志记载,魏正在准备亦壁之战。当时,曹操、孙权与刘备三经鼎立,魏国北方也经常有异族骚扰。张辽身为曹军的先锋,为魏国的强盛立功不少。 有一天晚上,曹军军营中突然乱了起来,立即影响到全军。张辽严令左右,不可轻举妄动。他认为一定有有人在军营中散布谣言,企图瓦解军心,造成暴动,当即下令集合。 张辽站在集结起来的士兵中央,全面武装,巡视队伍,部队很快便安静下来。 奸细潜入,故意散布流言,扰乱军心,如果是乌合之众,必会骚动不安。制造一种谁都不知道真正原因的恐惧 状况,导致军心动摇,造成战争失败,是经常使用手法。 当军队开始混乱时,就特别害怕敌人,根本无法打胜仗。谣言一旦流入军中,便会蔓延到全军。军纪不再被遵守,队伍自然失去控制而战败。姜太公也曾如此惊告过。 在孙子行军篇也有如何观察敌人,加以攻击的分析: 施奖励,表示情况相当恶劣。 有 备 无 患 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人事 天下安定,国家间没有战争,还需要战备吗 ?对於这个问题,姜太公回答说: “战争中,攻守的装备,都尽在人事。 ”就是说,作战全靠平时的准备,如果平时没有备战,一旦打起仗来是无法获胜的。 据战国策赵策记载:春秋末期,智伯瑶联合韩、魏两国,攻打赵国。 赵襄子和张孟谈商量防御的方法,张孟谈回答: “董阏於乃是先王赵简子的才臣,和尹铎一起治理晋阳时,一直因善政被人赞美,其遗风仍留传至今。先王曾说过,如果国家 有难,不可离开晋阳太远。依我看,还是坚守晋阳为好。” 於是赵襄子便转移到晋阳,到了晋阳城才发现,不但城廓崩坏,仓库没有存粮,府库没有金钱,兵器库没有武器,就连四周的村落,也没有任何防御设施。他不由得大为惊恐,赶紧把张孟谈找来商量: “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叫我如何御敌呢 ?” “圣人之治,储藏财物於民间,而不在库府;致力於教化人民,而不注重营造城廊。这样民则无不心服。因此,如今可下令要人民保留三年的生活必需品,而多余的金钱和粮食都必须交出,让那些年轻的人修筑城池,人民是会服从命令的。” 下令之後,第二天人民就送来了无法估量的粮食、公钱及兵器,五天後,城廊修理无毕,一切防备用具也都重新整治。赵襄子又找张孟谈商量: “一切都已经齐备了,可是没有箭,该怎么办呢 ?” “董子宫屋舍的旁边,种有大树,现在已经长到一丈高,可以砍下来用了。” 赵襄子立即将其砍下,制成箭杆。这些箭杆比起洞庭湖滨产的竹箭,毫不逊色。但有了箭杆却没有箭头,又该怎么办呢 ?於是赵襄子又把张孟谈来找来说: 虽然有箭,但却没有箭头。” “董子宫屋舍的柱子,是炼铜打造成的。您尽管使用就是了。”“赵襄子马上利 用柱子上的铜,来制造所需的箭头,结果怎么用也用不完。 不久,智伯的军队来攻。赵襄子出战迎敌,最终大破智伯军,且将智伯杀死。 可见,平时贮藏了很多财富,战时也就不必著忙了。现代,一些超级大国拚命扩军备军,目的也正是著眼於未来的战争,而且,战备的扩大,本身是一种威慑力量,在未进行战争时,仅是透过强大的战备,实际上就已可使许多对手屈服了。 第四章 虎韬 攻其不备的谋略 攻击时必须一鼓作气 震骇、电车、电击 世界百科全书对於“电车”项目是这样解释的: “借助架空 电线或者是第三途径来供应动力,行驶在铁路上的车辆。把大部分机械类的东西,例如引擎及制御器等,装设在车体的下面。车体则分为载客用的客室及装货用的载物室。一八八一年,德国柏林郊区的里希非格,首称修建了约二点五哩短程轨道和可载旅客三十六人的小型电车,此为最初的电车。” 这样的说明相当细致,可是并不完善。因为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发明了“电车”,只不过中国古代的电车,并不是使用引擎以及铁轨来行驶。姜太公把战车、连发式石弓等车”,意思 是像闪电一般迅猛。使用“电车”进击,在兵法上则称为“电击”。 “辎车”,就是用来供应军需物资的辎重车,“骑寇”也就是骑兵部队。战国末期,骑兵才出现,而在姜太公活动的时代,并无骑兵存在。这大概是後人附会的吧。不过,或许可以解释为,本是护卫辎重部队的骑兵部队,後来独立成轻骑兵,出其不意,像闪电般突击敌人。正当敌人震惊慌乱的时候,又如疾风般地撤回,所以被为“电击”部队。” “震骇”,就是战车集团。战车是车轮直径达八尺的大型水车,由二十四名士失推著。另由臂力很强的士兵,带著强弓和柔,跟在战车的两旁。将 三十六辆这样的重型战车集合成一个兵团,当向敌人的阵地突进时,敌人往往不堪一击,毫无反手之力。 “震骇”、“电车”、“电击”指的是在作战中,使用强大的装务先进的兵团做迅寺不及掩耳地快速出击,迅速瓦解敌方的战斗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采取的的成果。 发起攻击时,应该一鼓作气,如果慢慢拖下去,军心就将渐生懈怠。这个道理古今同一。 天时、地利、人和为获胜的要素 天阵、地阵、人阵 中国古人强调 “天人合一”,认为人的所作所为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息息相关的。对敌作战,更是讲究占天时,得地利。大自然的一切,不管是太阳、山川还是风雨雷电,都要详细观察,灵活运用。 据左传卷五记载: 晋文公和楚国大将子玉的军队,想互对峙於城濮,晋文公犹豫不决,因为他听到有人唱著: 田原上长满了杂草, 必须把旧根拔起, 才能栽种新秧。 文公感到很不吉祥。就在这个时候,大臣子犯说道:“即使我军被打败了,晋国的北边有山,南面有大河,应该可以自保。”利用山和河做防御的手段,就是所谓的地阵。 文公听完子犯说的话之後,顿觉解除了後顾之忧。最後,率领军队打败了楚国的军队。 又过一段时期,晋军和秦军联合包围了国的商密,负责防守城池的是楚国派去一员大将。到了黄昏的时候,秦晋联军暗地派人到城墙附近挖了个洞,把牛血倒入洞里,再将盟约放在上面,然後把洞埋了起来。由於天色已暗,城上的人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这个情形,便认为是自己人和敌人密谋,私下订下盟约。於是“我军里面有人通敌”的谣言很恰恰就传开了,结果楚兵纷纷向秦晋联军投降。这就是巧妙利用天时战胜敌人的例子,也就是所谓的“天阵”。 “人阵”则是 把军队按一定规则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战时,能够对来自任何方向的攻击沉著应战,有力反击,并防止在作战过程中可能出现秩序混乱,军队难以驾驭的局面。 “天阵、地阵、人阵”就是说,军队在作战时,应该对人和自然环境做通盘考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最终战胜敌人。对天时地利不加考察,盲目用兵,最後导致失败的例子,古今中外都是屡见不鲜的。 陷入困地的士兵,将会为了摆脱困境而拚命 此天下之困兵也 船底穿洞,海水不断地浸入,或大火中熊熊燃烧的草屋,都表示一种绝望的状态。孙子九地篇称 之为“死地”和“围地”。“死”,等於是结一切,“围”指的是陷入危机,两者之间差别很细微。姜太公把这两种情况下的军队统称为“困兵”。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 吴王阖闾向军师孙武问道: “假如我军深入敌阵,突然遭到敌军包围,我军急於突破包围,可是却无法找到出路,那该怎么办呢 ? 孙武非常具体地回答: “把壕沟挖深,壁垒筑高,表现出死守的态度。其次,保持稳定,不做任何行动,养蓄精力。然後,让全军知道,情况已十分危急,大家必须做好准备。再将牛马杀死,把车辆毁坏,让士兵饱餐一顿。最後 把剩下的粮食烧掉,把锅埋在土里,将头发弄散,把冠摔掉,抱定必死的决心。我想只要将军能够运用智慧,一定会使士兵死战到底的。” 在这时,才能真正分出胜负。 磨武器,利刀剑,大家团结起来,攻击两翼。鸣金击鼓,让敌人心生畏惧。再选派精良的士兵,从後背偷袭敌人。这是起死回生的手段,也就是所谓的奇策。 古人所说的 困而不谋则穷,穷而不战则亡。也正是在讲这个道理。 速攻、奇兵,以自己的生命做赌注的行动,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手段。 在上者不以身作则,部下就不会努力 勇斗则生,不勇 则死 孙子说,陷入死地,不全力以赴去作战,就会灭亡。陷入死地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拚命战斗,以逃离死地。 姜太公则说,在作战的时候,有时需要人为地制造一些绝境。比方,本来要去攻击防备森严的大敌,结果却反遭包围,陷入困境,这时如果不把重、粮食通通烧掉,就会使士兵产生侥幸心理。反之,士兵就会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勇敢奋战,才能脱离困境,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赵简子包围卫国的时候,城中不断地掷射出箭和石头,赵简子就用犀牛皮制的大盾做掩护,躲在安全的地方,用鼓指挥大军。结果士兵却动也不动,赵简子气得将 鼓槌丢在地上,叹息道: “唉 !我军士气,怎么会如此衰败 !” 这时候,行人 (负责接待外交使节的官 )烛过脱掉灰甲说: “这是主公您的错呀 !怎么可以说我军士气衰微呢 ?以前先生献公,并吞了十七个国家,使三十国屈服,八战十二胜,都是依靠晋国的人民。献公死後,惠公即位,残暴傲慢纵情声色,於是秦国便随意地侵入我国,甚至已经到了距离都城十七里的地方,但这样还不是靠晋国的人民来防御 ?惠公死後,文公即位,围攻卫国取得地,城濮之战,五次大败楚军,成为天下的霸主,用的还是晋国百姓。怎么说晋国军队没有勇气呢 ?这主 要是佻做得不够好,而不是我军士气衰微的缘故。 ” 赵简子听後,马上丢下大盾,冲到阵前,再次击鼓下令冲锋。士兵们大受鼓舞,个个奋勇争先,最後终於大获全胜。 “行人烛过的一番话,胜过千辆兵车。” 赵简子这么赞美烛过。也正是因为烛过的劝谏,才使赵简子先把自己处於死地,才产生出姜太公所说的勇斗。 唯有万全的准备,才不会陷入危机 王者之兵 “率领军队,进攻到敌人的阵地前,却遇到了险恶的峡谷和急流,我军正在河流当中,尚未完全渡过,天又突然下起大雨来,水们虎涨,部队受阻无法继续前 进。这时,没有更多便利的渡河工具,又没有可掩扩的众林壕斩。在我军急欲渡河的情况下,遭到敌人的攻击,该如何是好 ?” 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在六韬中,周武王这样问姜太公也在情理之中。而姜太公却很轻松地回答: “你所率领的军队,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形。” 训练精良的士兵,携带各种武器,以无比强大的威势来压倒敌军。所以这种情形,不可能发生。”接下来,他又说到,在阵地前,必须设置攻城用的临冲等战车,侦察敌城 用的云梯、飞楼、望台、飞桥、转关、辘轳等超过壕沟用的装备,以及叫做开潢、飞江的渡桥和叫做浮海、绝江的渡河工具。只要准备好了这些新武器,就不会遭到困境。 这些器械,如爬墙用的梯子、可以移动的辽望台及突破敌人防线的战车等,在今天的战场,充分地得到利用,当然,已经比古代更为精良,威力也要大得多。 按照周朝的兵制,一“师”有士兵二千五百人,天子的军队有六“师”,共计一万五千人。在文王、武王的时代,作战时顶多使用战车,战斗也常常在一天之内就能结束。所以,像六韬中记载的姜太公说出的那些器械,事实上是不存 在的。 但是後来,这些新武器一一出现,尤其在春秋战国时代,各种攻守器械不断翻新,充分显示出当时的诸侯列强们,为生存而竞争的情形。这和当今世界各国的军备竞赛,并没有两样。 随著历史的发展和科技水准的提高,各种先进的武器都应运而生。今天,世界大国储存了足以让好几个地球毁来的核弹。那些靠核优势来威慑他国,使人顺从其主张,操纵著对全世界生杀予夺大权的核大国,也许,正就是所谓的“王者之兵”吧 ! 集中力量攻击对手的要害 发我锐士,潜袭其中 “在边境和敌人对峙时,双方都在等待攻击的时 机,可是却很难找到适当的机会,该怎么办 ?”武王质疑地问道。 晋历公六年,晋军和楚军决战,就是这种情形。据左传卷八记载,历公亲自率领部队,渡过黄河,摆好阵式。楚军为了帮助郑国,严阵以待。 楚共王站在辽望台上,观察晋军的动静。 “搭起帐幕了。” “在先王的灵前问卜了。” “开始下命令了。” “扬起沙土了。” “把井和灶埋了起来。” “都上车了,左右兵士也拿起武器了。” “要做战前的宣拆了。” “开始要攻击了。” “发我锐士”,即指在战争将要 开始而又还未开始前,透过观察敌情,相应地制定对策,使我方精锐之师,能够进行有效的进攻。 与此同时,由楚国逃到晋国阵营的贲皇,向晋侯建议作战方法: “楚军当中最强的部分,就是围绕在楚王周围的中军。我军可以分成左、右两军,攻击楚军的两翼,剩下的士兵,就直接攻击共王。” “有道理。”晋候接受了他的建议。 春秋时代的战争中,战士一见到王侯,就很恐惧。例如,晋将却至在会战中,曾经三度逼近楚本阵,并且到了共王的身边,可是,一见到共王,就连忙脱下头盔,表示尊敬,随即迅速离开。 共王对却至说: “穿著染红皮裤的这位君子,你有没有受伤 ?我要奖励你。 ” 随即把身上的弓,送给了却至。 最後的结果是,以全力攻击中军的晋军获得胜利。 六韬上说,以最勇猛的一队,攻击敌人的心脏,是打击对方,获得胜利的秘诀。 陷入极度困境的士兵最勇猛 必与死敌,与敌相遇 被迫陷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困境时,面对恐怖所做的搏斗是非常惨烈的。没有逃生之路的士兵,在强烈生存欲望支配下,常常会做出二十分的努力,因而导致战争的胜利。 当死亡的恐怖到了最大极限时,动物也会激发出很 强的能量,凭一种以自己生命做赌注的临界反应,发疯似地攻击对方。弗洛伊德称这种对於死亡的反应,是“为了保存生命所产生的,和本能完全相反的极端破坏性原理”。 其实,我们人类的攻击,也具有破坏性和毁灭性。但是,动物和人类在此方面的区别在於,动物完全是出於保全生命的种族的本能。例如,当母鸟保护幼鸟受到袭击时,当雄雌动物共同生活遭到侵害时,经常会产生这种“临界反应”。 根据康拉特罗伦芝的著作恶之自然志的论述:放在同一水槽的鱼,强者获得了较大的地盘,并以配整个水域,水鱼不得不缩到角落上活动。如果大鱼继 续向小钱攻,就使得小鱼退无可退,处於“背水一战”的地步。往往会拚命搏斗,使得大鱼也不得不让步,小鱼不但能保有原来的角落,甚至会有所扩大。 现在,从人的角度研究“死地”,也就是研究在恶劣的环境下人的反应。事实证明,这种反应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的勇气会增加一倍甚至几倍,使对手为之胆寒。 兵书上指出,善於利用人们对面死亡的危险而又无可逃避时激发出的能量,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这种情况在今天已不多风了。但是在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时,如果能激发出员工们“背水一战”的勇气与决心来 ,就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一味工作,并非最好 以号相命,勿令乏音 当孔子的弟子贱治理鲁邑单父的时候,师兄弟有若游历到此,一见到子贱,便吃惊地说:“你怎么变得这么瘦了 ?” “君王明知道我没有才能,却偏要我来治理单父。到这儿以後,我才发觉公呈如此繁忙,实在担心无法胜任,所以就瘦了。” 听了子贱的回答,有若失望地说: “以前舜弹五弦琴,唱著南风诗:和暖的南风,解除了人民心中的怨恨。在吹著南风的时候,人民的财富也跟著增多。就是这样唱著歌,就把天下治理得那么那。而你 只是治理单父这么个小地方,就如此忧心忡忡,那么,要是让你治理天下的话,後果将不堪设想。不要总是那么耿耿於怀,於松点,欣赏欣赏音乐吧 !” 有若这一番话意味著,想要靠一个人去治理国家,不管多么辛劳,也不会有好效果,但如果能激发士气,就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孔子弟子子夏,遇到同门师兄曾子,曾子问: “你怎么变得那么胖呢 ?” 子夏回答:“因为我战胜了。” 曾子说:“为何说战胜了 ?” 子夏回答说:“听老师所讲的道理,我认为那是真实的,可是一出来,看到荣华富贵 ,我也认为是真实的。这两者在我心里交战,我未分出胜岁之前,我消瘦了;後来,我发现老师所讲的才最真实,能够战胜一切,所以,如今我胖了。” 在战场上,要战胜敌人之前,必先战胜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强者,心宽体胖,可以悠然地坐下来,欣赏音乐,安静祥和地对话。那种整日忙碌不已,事无世细都要过问,结果也常常办不好事情的人,也该反省反省,轻松一下啦 ! 派遣人员,以掌握对手的虚实 当先发远侯,又置两踵军於後 武王问:“如果我闪的斥侯 (侦察兵 )没有仔细侦察敌方,以至於遭到敌 人的偷袭,该怎么办 ?” 姜太公回答:“一般说来,率领军队侵入敌阵时,在二百里 (约八十公里,周朝一里约四百公尺 )前,预先派斥侯出去 掌握敌人。当地形不利於我方的时候,就必须以战车取代壁垒,带头前进。并在後方五十里 (约二十公里 )和百里 (约四十公里 )处,设置殿军 (後卫部队 )。以这种方式布阵,万一碰到紧急情况,全军能够保持联络,采取应敌行动,这样可以避免军队遭到包围而导致全军覆没。 “可是,不管防备多么严密,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敌我双方都会发生意外的变故,给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结合中西医疗技术的探索
- 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研究
- 石河子大学《债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材料》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人力资源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运动控制基础》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汽车构造》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造价年终总结汇报
- 沈阳理工大学《工程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42455.2-2024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2部分:智慧社区评价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97分)
- YYT 0653-2017 血液分析仪行业标准
- 刑事受害人授权委托书范本
- 《文明上网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
- 电工基础(周绍敏主编)-参考答案
- 框架结构冬季施工方案
- 鼻内镜鼻窦手术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
-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考核试题及答案
- 装配式挡土墙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